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量

2021-07-26 09: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B.1

mol

O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

B.4℃时5.4

mL水

C.10

g氖气

D.6.02×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1019个

B.2.5×1022个

C.5×1019个

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A.0.2

mol

Na+

B.0.05

mol

CO

C.6.02×1023个

O

D.0.1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

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4

B.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3.①1molH2O约含

个H2O;

②1molO约含

个e-;

③2molH+约含

个H+;

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

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

;原子数比是

;电子数比是。

16.多少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7.4.5g水与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18.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①0.5molNH3

②1molHe

③0.5molH2O

④0.2mol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19.0.012kg14C含有的碳原子数

A.等于NA

B.小于NA

C.大于NA

D.无法判断

20.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2:1

21.mg

O2中含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A.2n

B.16n/m

C.32n/m

D.n

22.1.6g某元素含有6.02×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12

C.16

D.23

23.质量相等的SO2和SO3,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

A.1:1

B.2:3

C.6:5

D.5:6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2和Cl2相比,H2的分子数多

B.Na2O2的摩尔质量为78g

C.0.1molH2SO4含有氢原子数的精确值为1.204×1023

D.1molKClO3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KClO3分子

25.在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1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mL

26.将4g

NaOH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取出

10mL此溶液,其中含NaOH多少克?

27.V

m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a

g,取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B.C.D.28.在NaCl、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的浓度为、的浓度为、的浓度为,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B.0.45

C.0.2

D.0.25

29.某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

。取a

mL此溶液,其中含有m

g溶质。

(1)用含a、m等的代数式表示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用题中代表数据的字母表示溶液的密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题中代表数据的字母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0.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1.D

2.D

3.A

4.D

5.C

6.D

7.C

8.B

9.C

10.C

11.A

12.B

13.①6.02×1023

②8×6.02×1023

③2×

6.02×1023;

3mole-;

⑤2

14.5︰8;

5︰8

55︰128

16.0.75mol

17.24.5

1︰4

1︰

25.A

26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为,由得。

取出的10mL溶液其浓度未变,其中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含NaOH的质量为。

27解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求解。的物质的量为,由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可知的物质的量为,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和4V

mL溶液所含的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有,解得。故选C项。

28解析:此题目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简便、准确。因为溶液不显电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设溶液的体积为1L,的物质的量为x

mol,代入上式:,解得x=0.2,即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故选C项。

29解析: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密度、质量

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常用的公式为,)

(1)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可得:。

(2)由,推出,因为题目中质量分数用表示,代入上式可得。

(3)由可得,当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时须乘以100%,则。

若题目中还要求溶解度的表示式时,则根据公式,可见掌握此公式可熟练求解。

30题中给出了溶液的密度,可直接利用公式求出溶质的质量为,溶液的质量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将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代入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得:。在此应注意的是,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即溶液的体积应按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求解。

单元测试三

物质的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同质量的CO2和N2O相比较,不一定相同的是()

A.分子数

B.原子数

C.体积

D.电子数

答案:C

解析:由于CO2和N2O摩尔质量相同,因此相同质量的CO2和N2O物质的量相同,则其分子数、原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同。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

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1019个

B.2.5×1022个

C.5×1019个

D.5×1022个

答案:A

解析:按照物质的质量与物质所含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一个铅笔字所含有的碳原子数=0.5×1×10-3×6.02×1023×=2.5×1019个。

3.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电子总数

D.质量

答案:A

解析: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必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而NO、N2、O2均为双原子分子,即原子总数亦相等。

4.设氯原子的质量为a

g,12C原子的质量为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n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中,为该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中,m

g氯原子中含个氯原子,物质的量应为mol。③中氯原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④中n

g氯原子所含氯原子个数为,电子数为×17。

5.现有m1

g

KCl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1%,对其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

g

KCl晶体,母液质量为m

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c1一定大于c2

B.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小于c1

g

C.m1-m2≤m

D.m1c1-10m=m2c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等概念的理解能力。晶体KCl析出的条件为降低温度、蒸发水分等。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条件为降低温度,则冷却将使晶体析出,但温度一定,KCl的溶解度为一定值,此时c1=c2,A错误;B中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是S/(100+S)×100%=c1%,故S>c1,B错误;若条件只为降低温度使晶体析出,则m1-m2=m,若条件只为蒸发水分m(H2O)

g使晶体析出,则m1-m2=m+m(H2O),综上所述得m1-m2≥m,C不正确;D中满足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

6.超导材料是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

Ba2Cu3O。现欲合成0.5

mol此高温超导物,依化学计量比例,需取Y2O3、BaCO3及CuO的物质的量(mol)分别为()

A.0.50、0.50、0.50

B.0.25、1.0、1.5

C.0.50、1.0、1.5

D.1.0、0.25、0.17

答案:C

解析:依据Y、Ba、Cu物质的量守恒确定。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

g

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时,压强为1×104

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增至5×104

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答案:C

解析:n′(X)==0.25

mol,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n(X)=1.25

mol

N=1.25

mol×6.02×1023

mol-1=7.5×1023。

8.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

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

g,而盛满某气体X时质量为205.5

g,则X气体可能是()

A.氧气

B.氮气

C.乙烷

D.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同温同压下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有,解得M=30,故X气体可能是乙烷。

9.已知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足量Y混合生成0.25

mol

Q和若干摩的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A.122

g·mol-1

B.63

g·mol-1

C.126

g·mol-1

D.163

g·mol-1

答案:C

解析:按质量守恒定律,“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Q的质量为63

g。现16

g

X参加反应,生成的Q应为31.5

g,由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可得Q的摩尔质量为31.5

g/0.25

mol=126

mol-1。

10.有一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2.8

L气体(标准状况下),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态,气体压强几乎为零,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3∶1

C.2∶1

D.1∶2

答案:C

解析:因为金属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产生H2、O2的气体混合物,而混合气用电火花点燃后气体压强几乎为零,说明氢气和氧气刚好完全反应,据反应2H2+O22H2O可知,此时生成的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又据反应: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可得如下关系:2Na—H2、2Na2O2—O2,很显然,此时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恒为2∶1(与产生了多少升混合气体没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11.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燃烧2

mol

A、B、C分别消耗O2为1

mol、4

mol、2.5

mol,按平均值规律,即=。

12.如右图所示,容器A(容积2

L)中有1×105

Pa的空气。在容器B(容积1

L)中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内的总压强变为0.6×105

Pa,这时气体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最接近的数值是(吸附剂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A.8∶1

B.10∶1

C.12∶1

D.14∶1

答案:A

解析:打开C后,在吸收前p==×105

Pa,吸收后T、V不变,=

;因空气中V(O2)∶V(N2)=1∶4,若吸收前为10体积(N2占8体积,O2占2体积),减少1体积,即为吸收1体积O2,所以二者体积比为8∶1。

13.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B.C.D.答案:A

解析:因为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g,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g,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常温下,在10

L容器中通入A

mol氢气和B

mol氧气(A、B均为小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到常温,容器内的气体(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密度(g/L)最大值可能是()

A.6.4

B.9.6

C.11.2

D.12.8

答案:C

解析:因为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而气体体积恒为10

L,所以所剩的氧气(摩尔质量比氢气大)越多,则最后气体的密度也越大,因此,反应前氧气应尽可能多;氢气则尽可能少,据题意可知,此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应为4

mol,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则有:

2H2

+

O22H2O

mol

0.5

mol

故,反应后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0.5

mol=3.5

mol

此时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为:=11.2

g·L-1,应选C。

15.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总数为X,则表示()

A.以g为单位V

L该气体的质量

B.每升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C.以g为单位1

L该气体的质量

D.以L为单位1

mol该气体的体积

答案:C

解析: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X为V

L气体的质量,则表示1

L气体的质量(单位为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5分)

16.(8分)为了测定某种烷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其质量为m1;

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烃的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为m2;

③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胶塞,准确称量,得到质量为m3。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完成下列问题:

可供选用的装置

(1)具体说明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的结果基本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如何做到每次测量都在相同体积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用图中的标号填写)_____________。

(5)写出锥形瓶中样品的质量m样品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设空气的质量为m空气)

(6)写出由实验测得该烷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式)。

答案:(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保证瓶内空气完全排尽,样品恒重

(3)在第一次称量前,待锥形瓶塞紧胶塞后,在瓶口胶塞上做一标记,以后每次测量,胶塞塞入瓶口的位置都以此为准

(4)D

(5)m2-m1+m空气

(6)29.0×或29.0×

解析:测定烷烃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用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即;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了测平均数据法(重复操作、两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可保证实验时瓶内空气完全排尽,使结果准确;为使每次测量都在相同的体积下进行,便须对锥形瓶中所容纳物质的体积进行标记;由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而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0,故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否则将在样品中混入水蒸气而影响测定结果);由实验操作可知,m1为锥形瓶与空气的总质量,m2为锥形瓶与烷烃样品的总质量,则m样品=m2-m1+m空气。

17.(10分)在常温下,按右下图装配好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水银柱液面在A处,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二硫化碳,用酒精灯点燃,并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再塞紧橡皮塞,二硫化碳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简要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二硫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水银柱推向左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焰熄灭后,静置一段时间恢复到原温度,水银柱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_。

A.仍在A处

B.高于A处

C.低于A处

作出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CS2燃烧的产物。所需药品请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品红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①A、B、C、D中所盛放的药品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②确认混合气体中含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混合气体中含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S2+3O2CO2+2SO2

(2)CS2燃烧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

(3)A

CS2燃烧是一个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反应,所以恢复到室温时,水银又回到A处

(4)①品红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②A中品红溶液褪色

C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18.(9分)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其中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A、B、C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各m

g,在室温下分别与V

L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1)当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2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几乎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Mg、Al

(1)V=m/92

(2)V>m/48

(3)0

(4)0

解析:解答本题,元素的推断是关键,解题的方法可用分段讨论法。根据题意不难推出C为Al,A为Na,B为Mg。根据Na、Mg、Al与盐酸的反应,以盐酸的体积V为变量,在数轴上找出刚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即金属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然后分段讨论。

点评:m

g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92;m

g镁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48;m

g铝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36。

分析此数轴我们可以发现:在V≤m/92时,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在V≤m/48时,B、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但只要V>m/48,则C(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

使用此数轴时,还应注意:钠与盐酸溶液反应,不管H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最终都全部发生置换反应(盐酸与钠反应完后,溶液中的水继续与剩余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即钠不存在剩余的情况。

(1)要使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2一样多,只能是V=m/92。

(2)要使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只能是V>m/48。

(3)要使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只能是0

(4)要使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几乎一样多,只能是0

19.(7分)仔细阅读给CuSO4·5H2O晶体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如下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CuSO4CuO+SO3

4CuO2Cu2O+O2,2SO32SO2+O2

今取25.0

g

CuSO4·5H2O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升温至1000

℃,并恒温1

h。请完成下列问题:

(1)最终所得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____

g。

(2)不考虑实验带来的误差,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后的除去水后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可能为____________(填写下列选项)。

A.0

B.0.1

mol

C.大于0.1

mol

(3)(2)问中除上述三个选项外,你认为更准确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并予以说明。

(4)如果某同学做此实验时,最后固体质量为7.6

g,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固体物质的组成,其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答案:(1)红(或砖红)色

7.2

(2)C

(3)CuO分解生成0.025

mol

O2,SO3分解是可逆反应,故SO3分解反应混合物大于0.1

mol,小于0.15

mol,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

mol,小于0.175

mol

(4)剩余固体7.6

g,介于7.2—8.0

g之间,故为CuO和Cu2O混合物。

n(Cu)=n(CuSO4·5H2O)=0.1

mol

n(CuO)=0.05

mol

n(Cu2O)=0.025

mol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反应最终固体产物是红色的Cu2O,并由Cu元素守恒得m(Cu2O)=

n(CuSO4·5H2O)×M(Cu2O)=×0.1

mol×144

g·mol-1=7.2

g。若不考虑误差,0.1

mol

CuSO4分解产生SO3和CuO各0.1

mol,CuO又分解生成0.025

mol

O2,由于SO3分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混合物大于0.1

mol,小于0.15

mol,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

mol,小于0.175

mol。由于0.1

mol

CuSO4·5H2O高温分解可得0.1

mol

CuO,即质量为8.0

g,CuO继续分解最终可得7.2

g

Cu2O。如果最后固体质量为7.6

g,介于7.2

g—8.0

g之间,说明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可依据Cu元素守恒列方程组求解其物质的量。

20.(6分)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小2,B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各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丙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

Na2O2

(2)2Na2SO3+O2====2Na2SO4

(3)2SO3+2Na2O2====2Na2SO4+O2↑

解析:甲、乙、丙为常见单质,且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即Z比Y多一个氧原子。根据题中“甲A+丙B”和“乙CD”两条线,应能判断出是连续氧化过程(此为该题突破点),则初步推断丙为O2,乙为S,C为SO2,D为SO3,A、B均为氧化物。

又根据C+AY,即SO2+AY,则A应为碱性氧化物,可知甲为常见金属钠,A为Na2O,B为Na2O2,则X为Na2S,Y为Na2SO3,Z为Na2SO4。

点评: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找准突破口是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就是一特殊数据——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

21.(7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

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

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

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Ⅰ)和(Ⅱ)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Ⅰ)的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2)在(Ⅱ)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3)求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NaOH、Na2CO3

1∶1

0.056

L

(2)NaHCO3、Na2CO3

1∶1

0.112

L

(3)0.75

mol·L-1

22.(8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45

mL

(ρ=1.00

g

·cm-3)的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20

g

·cm-3。试求: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标准状况下,取这种盐酸100

mL,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后,放出多少升气体?气体干燥后,通过盛有足量Na2O2固体的容器,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固体增重多少克?

答案:(1)12.0

mol·

L-1

(2)26.9

L33.6

g

解析:(1)n(HCl)=224

L/22.4

mol-1=10.0

mol

m(HCl溶液)=635

g+10.0

mol×36.5

mol-1=1.00×103g

c(HCl)==

12.0

mol

·

L-1

(2)HCl+NaHCO3====NaCl+H2O+CO2↑

mol

22.4

L

0.100

L×12.0

mol·

L-1=1.20

mol

V(CO2)

V(CO2)=22.4

L×1.20

mol÷1

mol=26.9

L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增加

44.8

L

g

26.9

L

Δm

Δm=33.6

g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0

mol·L-1;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为26.9

L;容器内固体增重33.6

g。

下载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物质的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例题及解析

    例题及解析 一 商业秘密 我国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特点是( D ) a、法律禁止任何人以科研的形式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 b、法律禁止任何人以反求工程的形式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 c、法......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解答冰完成熔化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它的熔点0℃,二是必须继......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初三物理热学典型例题解析 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解答冰完成熔化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药剂学 第三章 片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片剂 一、最佳选择题 1、使用时可溶于轻质液状石蜡中喷于颗粒上的润滑剂是 A、聚乙二醇 B、氢化植物油 C、滑石粉 D、硬脂酸镁 E、月桂醇硫酸镁2、羧甲基淀粉钠一......

    标点符号例题解析及练习

    标点符号专项训练 1、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高频考点训练(四) 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全国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红(ɡōnɡ).商埠(fǔ)......

    高考复习成语运用题题组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成语运用题题组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成语运用题题组训练及答案解析一、成语误用主要类型题组(一)望文生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

    婚姻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