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编教材 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统编教三年级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丰富语言实践,整合教育资源,拓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一、紧扣课后习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海滨小城》编排在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课的第一道习题就是“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用“-----”画出相关句子。接着,逐段品味句群。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没有很典型的中心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先扶后放,耐心引导。
课后第二题是:“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道题是落实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好抓手。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所描写的景物并交流。再引导发现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从而理解段落大意。
整个学习感悟的过程并不是平铺的,而是先扶后放,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生的训练得到多次的操作和巩固,能力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二、丰富语言实践,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海滨小城》描绘的是广东海滨小城的景色,教学时,老师通过图片创设情境,通过组词释意、朗读、想象、练笔等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实践来实现。
第一步:图片欣赏广东海滨小城风景,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第二步:学习课题“滨”的读音。看“滨”的字形,猜意思,组词理解运用。
第三步:自由选读描写大海美丽景象的句子,感悟大海色彩之美,带着感受再朗读。
第四步: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着感情再朗读,积累语言。
第五步:想象渔船一靠岸,大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感受沙滩的热闹。
第六步:朗读第四-六自然段感悟: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丽。
小结: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开头第一句写的,借助关键语句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第七步:迁移练笔,学以致用:试着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林芝的()(哪个地方)真美。-----------。”
通过朗读、感悟、背诵积累、想象、梳理整合,学生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能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沟通交流。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如何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本课教学运用电子书包新技术,设计前测、预习、中测、后练,电子书包的大数据分析,及时的反馈,信息的交互,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更便捷。
第一:前置学习:预测内容和预习资源包。读课题后预测课文内容,是第四单元“学习预测的方法”的延续,激发阅读兴趣。发挥电子书包的强大交互作用,每位同学都能回帖发表想法,每个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预习资源包,以图文相合有方式,给学生介绍海滨小城的风景、物产,为课文学习作铺垫。
第二:电子书包生字词过关小测。即时反馈出错率最高字词,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此环节发挥电子书包测试即时反馈功能,以学定教。在写字环节,发挥飞控系统移动展台的功能,展示点评学生书写,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迁移练习,学习海滨小城的方法,写写家乡的美景,利用电子书包的交互功能,拍摄上传到互动讨论区,全体同学可浏览作品,互赠鲜花点评。信息交互,多边交流,提高学习质量。
四、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用能力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品读了广东海滨的小城的美丽景色,积累了优美句子,学会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林芝,西藏的江南》。拓展的阅读材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首先,描写的内容是同学们的家乡林芝的美景,学生读起来很有亲切感,能唤起热爱的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深化单元人文主题。其次,文章的结构与课文有相似之处,第二、三自然是围绕第一句关键语句来写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找出关键句和全文的中心句,巩固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