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1: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

第一篇: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

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

想说说这件事也是临时兴起,缘由早上看到了洋奶粉降价的新闻,很多厂家说他们的营销成本过高所以导致了高价但却没有高利润。看到这里我只能呵呵了,其实他们说的也对,这些外企的成本确实很高,但你要是认为他们的成本都是用在了原材料采购和技术创新上,那只能说明你图样图森破。于是,就想开了个帖子,随便聊聊,500强外企的见闻,以及一些我自己的心得体会。顺便让没有接触过这类公司的朋友了解一下外企是怎么样运作的。你也许会听身边人说某国企挥霍无度,某私企任人唯亲,我要告诉你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外企,甚至500强的外企也一样,甚至更甚。

这个篇文章放在哪里我也很头疼,首先排除的是杂谈、国观和马洪刚千术揭秘,我是想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外企内部制度的好坏,这两个版块倾向性太强,怕被歪楼。澳门赌场筹码比较合适,但我估计很快下面就会有一堆人在那里讨论换美元移民了。同时这个帖子我想多谈谈公司管理体制和大环境类的话题,职场版块似乎也不大合适。于是决定还是放在人气最旺的八卦了,反正大家随便侃侃吧。我估计可能会被歪楼成一个求职攻略贴或者薪酬咨询帖,我只能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

BTW,我每九晚五上班,工作时忙时闲,不一定会及时回答大家的问题,但我尽量保障不弃楼。

先介绍一下背景吧,我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内陆省会某老国企工厂的环境里,大学毕业后来到江南某市,先进入一个私企工作,然后去魔都读了研究生,接下来进入了目前这个公司,500强里排名200多,亚太区总部。主要工作内容是和亚太区的工厂们打交道。

先从公司的成本开始说,我们公司下面的产品线很多,民用,工业,军用,商用的都有,利润率是多少呢?先说毛利吧,例如我们下面某维修工厂,对一些设备的部件进行维护,类似汽车的4S店吧,拆解,清洗,检查,该换的小零部件换掉,然后装起来,收费多少?先告诉你民企的价格,均价1500RMB,还包括工人的计件工资。在我们这里呢?均价5300美元,你没有看错,是美元,这种毛利率有多少你们自己算。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整个公司全球的净利率只有大约5%。中间的成本去哪里了?回来了,下午一上班就忙得跟死狗一样,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成本,普通人往往有一个概念就是洋品牌的质量好,这个质量体现在什么地方,简单来说就是故障率低,还有就是经久耐用,当然现在国产品牌质量也都提高了很多,这是因为管理到位了。

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成本,普通人往往有一个概念就是洋品牌的质量好,这个质量体现在什么地方,简单来说就是故障率低,还有就是经久耐用,当然现在国产品牌质量也都提高了很多,这是因为管理到位了。

怎么样叫做质量上的管理?往细了说那就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这里不会说的那么详细,只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管理成本。

稍微学过点企业管理的都知道丰田的生产体系(TPS),简单说就是把日常一些比较好的方法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而欧美企业也有样学样,弄出了各自的体系,而且都奉为圣经一样地来遵循,地位高到了什么程度视各自企业的情况。在我们公司的地位反正是很高的,简单的说,一般工厂里管生产的都是运营经理说话,而在我们公司,搞这个体系的部门在每个工厂都派驻一个经理,他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党支部书记,厂长和运营经理很多地方都要听他的。他可以一句话就把一些决议否决掉。(请注意,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不是我们通常概念里的质量部门)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明白在外企里有多重视日常生产流程的把关了,按说这是好事,但往往机构一大,就会变味了。

比如说,公司里各个部门和工厂财务独立,这个管理体系的部门外派到各个工厂的经理需要每个工厂付钱,同时工厂组织的各种培训也由他们组织,工厂付钱,慢慢地就发展为工厂的每年投入大部分花费在了这上面,连更新设备的钱很多都被总部砍了,都用来翻来覆去地搞培训。这就进入了一个怪圈,管理体系搞得风风火火,培训异常频繁,但工厂设备老化没法更新,所谓的管理体系也只能是这里画个标识,那里弄个看板,越搞越折腾人。这种花费,是导致成本高昂的一大因素。

上面说到的“XX管理体系”部门,他是由总部直接管理的一个独立部门,不隶属于工厂,因此在组织架构上,我们称其为“矩阵式”管理。

在这里给大家做个科普,一般来说,组织架构分三大类,横向,纵向和矩阵式。比如说一家企业下面有N个工厂,每个工厂都要有人事,财务,采购,生产这些部门,那么这些个部门怎么归类管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工厂厂长有很大的权力,他下面有属于自己厂的各个部门经理,全部归他管,这个叫纵向管理;还有一种是总部有自己的人事,财务,采购部门,这个总部的部门负责管理工厂里相应的下属部门,这个叫横向管理。而矩阵式管理,就是两边交叉,工厂的人事部要同时向总部和厂长汇报,好处是可以双方互相牵制,双方利益可以权衡,坏处也是双方牵制,导致效率不高。

外企基本上都是这种矩阵式管理的模式,那么除了刚才说的那个“XX管理体系”的部门,其他的财务,人事,采购,IT技术部门都是这样,这就导致什么状况呢?举个例子,今天我的电脑坏了,那要重装一下电脑,好的,联系IT部门,给IT的同事下了一个“订单”,他接收后来给我修电脑,修完后我确认,好了,月底厂长就会收到一个账单,这个月我修了一次电脑,要付钱XXXX。

看到其中的问题了么?这是内部买卖,没有任何监督,如果你是IT部门,你们上级说你多拉单子给你提成,你会怎么做?这个成本最终找谁要?只能是消费者买单,但对于整个公司来说,这个不能算成本,因为只是走个账目流程,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成本。

前面说的估计是太枯燥了,来点劲爆的吧,管理成本是暗的,很多人不清楚其中的环节。我再来说说薪酬,福利和采购成本。

再说说公司里的老外吧,外企里很多高管是老外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么这些老外的成本是多少呢?老实说他们的薪酬我也不知道,但同样的位置,老外做和中国人来做,薪酬差距1倍,2倍甚至5倍都是有可能的。

在我们公司,总监以上的高管都是美国总部派来的,但公司也考虑到节省成本,定了一条规定,外派来的老外刚开始可以继续看照美国的标准拿工资,但2年后给你两个选择:1,留在中国,重新定薪酬,按照中国的标准。2,调回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这样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一批来的很nice的美国高管都回家了,留下来的或者新来的高管,都是一群浑身喷着咖喱味香水的三哥,梳着中分头穿着老土的新加坡人,和矮挫的马来西亚人。间或有个别中国人。说着南腔北调的英语,听着头大。

这些老外除了薪酬外,公司还要支付很多外派的成本,于是这里面种种毁三观的事情就慢慢开始出现了。

例如说,总监以上的外派员工,公司为他们配备一辆商务车和一名司机(租赁公司租来的),同时还要配一名助理,负责帮忙处理各种来到中国后的生活问题,例如医院挂号,银行汇款,收发快递,定餐,反正只要是和中国人打交道的事情他们都要人帮忙,这些都是成本。当然也都由我们广大淫民群众在买他们产品的时候买单了。然后喜滋滋地说洋品牌花钱花得值,说不定你贡献的那笔利润就被他们周末去酒吧泡妞用掉了。

在助理帮助老外处理生活事宜的过程中,有些比较绿茶婊的同事们就会逐渐进入角色,开始了众多毁三观的生活。很多事情大家应该也耳熟能详了吧。不过有些牛B的人,即使换了老板,照样开门迎接新主顾,这些人的光辉事迹往往也是我们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

很多外企总部为了工作方便,会给每个员工配备商务手机,而这些老外和美国的各种通话还有电话会议也很多,为了图方便都是直接用全球通的号码拨美国,带着蓝牙耳机一个会可以开四五个小时。于是你就会看到月底N多五位数的手机账单如雪片般地飞入到公司的前台。当然,这些成本也是在你买的洋奶粉中。

再说采购吧,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就不说了,这个基本上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且外企的供应商都是美国总部指定的,想在国内开发新的供应商,一路汇报上去,通过审批,这些流程走完估计我孙子都高考了。

办公用品的采购,这个需要着重说。首先是电脑,这个的话一个公司都是统一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IBM还有的时候,大部分外企似乎用的都是他们的thinkpad,自从IBM被联想收购后,这些公司都转头Dell或者HP的怀抱了。尽管联想还在用thinkpad商标,尽管你承诺的服务可能更好,价格更低。但对不起,我们不用。

然后是差旅,据我所知,国内企业的差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签约供应商,例如和某家旅行社,酒店签约,我们公司员工出差买机票都从你这里买。或者是直接找携程这种电商公司,从他们那里出票,目的都是一个:能够拿到更好的折扣。外企也是类似的思路,但找的也都是美国的AMEX。但AMEX和携程的区别是,携程订机票有了折扣后,还有积分可以换礼品,AMEX订机票,还要额外付几百到上千不等的手续费。但是,公司强制要求只能从那里订机票。

酒店,500强出差当然不能丢面子,签约酒店都是四星五星级,但放眼看去,都是希尔顿,喜来登,洲际,假日

这些外资品牌。老牌的,地里位置绝佳的什么北京饭店,王府井,金陵饭店,和平饭店,抱歉不签约,你要去住自己付钱,公司不报账。

再说文具,纸,笔,本子,打印纸,全部都是史泰博的(Stample),其他牌子的不允许买,其实我真的觉得晨光的文具很好用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这是什么?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虽然说他们来中国开厂,创造GDP,但他们坚持美国人赚的钱只花在美国人身上。最终这笔钱还是会流回到国内的。再想想国内的那些国企和政府的公车采购。

下面说公司招人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每天坐在大殿上处理政务,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你没有下基层了解过,很多东西你都不懂,只能放手让大臣去干,无论是民间政务还是军务。如果你什么事都想亲历亲为,做得好也不过是个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下场,做得不好,崇祯,蒋光头都是前车之鉴。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坐在总部里的那些头头脑脑也一样。不得不说,能把企业做得那么大,最上层的那些头头们都是厉害角色。他们的很多制度定出来都是好的,但是,一到下面就容易被唱歪了。这里面有本身制度的原因,也有一些是不同国家人地域文化的区别。

从去年初开始,公司的美国总部就开始逐渐冻结招聘了,但没有限制的很死,只是说不许设置新职位,有员工离职的话招新人需要逐级汇报上去等待审批。同时,总部那边会帮我们把区域内所有工厂的人员数字生成一张报表发过来供我们参考。里面分为发达国家(新加坡)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马来,印尼,菲律宾等等)。我个人的理解,总部那边的想法应该是让我们酌情考虑那些地方的人头控制要更严格,哪些地方可以适当宽松一些,具体每个国家的薪酬情况他们可能不是最了解的,但这样的分类等于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

然而到了我们亚太这里,老板是个新加坡华裔,这个种群很多人做事很死板是出了名的,于是严格遵守制度,一刀切,所有工厂走了人也不允许新招聘,什么逐级汇报他全部免了,都卡死在他这个环节。几个月后,下面已经有的工厂工人少了1/3,需要办公室里的人去车间帮忙了。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个坏事?没错,如果双方的角色颠倒过来,规则是这个新加坡老板制定,执行的是美国那帮人,也许是另外一个情形。但是,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在帖子刚开始提到的组织结构?欧美企业使用的是矩阵式结构,我们亚太的人事部,除了向亚太地区的老板汇报之外,还需要向全球的人事部汇报。于是他们就跳过亚太区老板,直接向美国的人事部反应了这个问题,最后算是化解了这个危机,工厂的一线员工开始恢复招聘。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大型企业的管理思路是什么,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出色的可以带领公司脱胎换骨迈向新台阶的领导,他们要的是一个可以保证公司不出差错的,即使出了差错也可以及时改正的制度。因为本身公司的块头放在这里,只要不出差错,靠着惯性一样可以甩出那些小块头的竞争对手很远(初中物理学过,物体的惯性和质量成正比,我认为这个定理放在企业经营上也可以)。而小企业呢?一个以穷二白的公司,吃饭都成问题,再用这种思路来管理我认为就不大适合了,需要的是冒险尝试,跨越式的发展,不断的试错,因为本身就是光脚了,冒险对了,就有鞋子穿了,冒错了,无非是继续光脚走路而已。

再把这个思路扩大到国家层面,我认为也一样,一个穷国,到底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是要讲究民主。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对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看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地区,智力,台湾,巴西,韩国,这些国家经济腾飞的时候都是独裁统治时期,甚至军政府。而当国家发展起来后,再讲究民主,保证之前的发展成果不会付诸东流。这些是我个人的愚见。

有一个事,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前面说了外企的工厂很注重安全方面的问题,除了生产安全外还有日常生活里的。例如说总部要求每个工厂的午餐供应一定每天留取样本,保存若干天,防止食品出现问题无法追述责任。那么保存这个样品的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要多大的冰箱,制冷多少度,还要求冰箱一定要有锁,钥匙只能保管在一个人的手里。

但问题来了,天热,工厂里要发一些降温饮料,从外面定那种成桶的绿豆汤,酸梅汤是不允许的,因为是散装的不符合安全要求,只能买瓶装饮料。但常温的大家不喜欢,怎么冷冻?公司只有一个冰箱,安全部门要求不允许在里面放除留样外的其他东西。这就进入一个死结了。最后解决办法还是找厂长协商,安全部门同意冰箱里空出一层来给我们冰镇饮料。

放在国内的企业,这个问题有N多种解决办法,我一一为大家分析一下:

直接让供应商送冰镇的(这个不可行,公司的供应商都是指定的,不可能路边找个小超市就买,都是很远的地

方成批量送来的)。

再买个冰箱(很难,按照公司管理体系,所有物品摆放都有严格指定,多了一样设备,整个布局图要重新起草

提交)。

买一大桶冰块来冰镇(不允许,所有散装的食物,饮料等一律禁止采购)。

总之,由于种种限制,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就这么出现了。

最后的解决方案也都是我们临时的权益之计,但根本的制度上,这是个死结。因为公司的规章只会越来越完善,大家的腾挪空间会越来越小。

在外企,印度人(以下简称三哥吧,我们平时就这么叫,习惯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所以我觉得有比较818他们。

话说美国企业里面阿三哥多,很多人都知道。他们都是做什么事情的呢?首先最多的当然是IT,这是三哥国的安家立命之本。例如SAP的维护,新功能开发,以及日常IT相关的事情,公司里很多都是三哥来做。另外,一些中高层的职位也有不少三哥,不过这些都是三

哥国的精英(此精英非杂谈那帮JY),很多都已入了美国籍。

三哥们的待遇,总体来说同等职位要比中国的要低一些,当然那些美国籍的三裔除外,据HR的同事说,他们在和应聘者谈待遇的时候,一般老板都会给出这个职位的薪水范围,然后谈下来的待遇最终上限的百分比要作为他们考核的绩效的,如果你谈下来的有很多都是给了老板的上限,你就会有麻烦了。但三哥们除外,三哥员工如果达到上限的话是不做考核的,因为老板们给三哥开的薪水范围普遍较低。低到HR老板们有点过意不去了。当然这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不确定是不是欧美企业都这样。

三哥们做事风格呢,都是挺认真的,比如你有个系统问题需要他们解决,他们会很耐心细致地帮你做各种检查,不像很多中国员工随便查查,发现不了问题就说你用一阵再说。而且问题解决后,他们还会回访一下,问你最近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状况,有的话及时通知他们。不过这种态度也是有原因的,之前说过我们的IT部门是有“计件工资”的,每完成一个维护工作我们部门要给他们付钱,他们有奖金。所以他们才会不辞劳累地追着我们问有什么需要服务的。这也是公司这个流程值得称道的地方之一。

前两年有幸出差去了一趟三哥国的IT总部所在地,“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呆了两周,算是大致领略了一下那里的风情。总体来说,基础建设和国内没法比,公路,市政等等都是大约是我老家城市20年前的水平(内陆某省会)。号称印度硅谷,确实很多欧美IT公司驻扎在那里,沿路到处都是SAP,NOKIA,DELL等等公司的大楼,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要是放在国内,这种城市肯定是政府划定一大片的高新技术园区,路修得宽宽的,基础建设一应俱全,然后开门迎客等待这些公司入驻。那里却是散落在各个地方,几面围墙围个两三栋楼,就是一个公司的所在地,出了围墙就是破烂的马路。所以LZ认为,三哥选择IT产业作为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很明智的,这种基础建设,你指望人家把制造业的工厂设在这里么?IT不同,只需要有房间有电脑有网线就可以了,哪怕外面在看海。

吃饭,这个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地方。是的,大家从网上看到的关于三哥吃饭的那些说法,LZ证实都是真的。首先不用左手是必须的,然后,米饭的品种和国内不同,长条形的,很干没什么水分,口感不大好,在食堂里吃饭时,打上来的往往是一份米饭,一份咖喱,一份菜加一份酸奶,他们很多人都喜欢把咖喱和酸奶都倒在米饭上,然后用手搅啊搅,搓啊搓,揉啊揉,手法各异,有的喜欢捏圆球,有的喜欢搓烂,有的喜欢像擦抹布一样在上面抹来抹 去。总之我和他们吃饭始终是低着头不敢正式,怕Hold不住现场直播出来。

作者:austzj04 来源:玩彩之家

第二篇:军训那点事儿

军训那点事儿

今天是军训的第七天,天气已一扫前几日的冷意,露出小骄阳。笔者带你一起走入我院北区军训场地,共同领略大一新生的军训轶事。

在我们刚进入训练场地时,军歌响起,军训学员们正进行着有序的训练,看那阵势,笔者们误认为是军训汇演前的彩排呢,经打听后才知道原来今天是踩点训练。看着那些整齐的列队再回想起9.16军训动员大会的列队,让人不禁感慨,这七天,教官和学员的努力是有回报的。看着他们一遍遍的踢着正步,教官们耐心的纠正着其中错误的姿势。这似乎让笔者们回到了去年自己军训的那段时光中去。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大一新生军训,待他们休息时,我们便过去与他们闲聊起军训轶事。

来自三营二连四排的杨曼告诉我们:教官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但是我们的教官对我们很好。他会在训练的时候对我们严格要求,认真的纠正我们的姿势,当我们大部分人都累了的时候,教官会很体贴让我们休息。我认为在所有的军训动作中,正步走是难度最高的也是要求最严的一个。其次就是踩点走,那要求有乐感,每一步都要踩到点上。军训是一件体力活,在军训之后,我发现我的饭量比以前大了好多,每天也会增强营养。相信经过这次军训,我会比以前更能坚持。

11192的夏欣同学回想起这几天的军训,心中颇有感触。“军训时倒是不觉得怎么累,可是回到宿舍后,就会觉得浑身无力,浑身酸痛,不过经过这次军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就是站军姿可以纠

正驼背。我有个同学她有点驼背,她经常在我们休息的时候站军姿,说这样可以纠正自己站立的姿势,我打算以后也多站站军姿。”当笔者问她们在军训之后会如何处理军训服,夏欣回答说“军训回家后,要把军训服好好的洗洗收藏起来。这身军训服会陪伴我半个月的时间,扔掉它吧,觉得舍不得。捐出去吧,觉得没必要。而且这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军训了,军训服就留着做纪念。”

与大一新生谈及军训时,笔者不禁想到自己军训非但没瘦还胖了,便忍不住与他们探讨起军训时期有没有给自己添加营养。11171班的谢丹告诉我们,军训这几天,我们一宿舍都跑去吃KFC了,就当犒劳犒劳自己,平时也会到超市买点水果啊,营养品等等一类的东西。当然也有好多同学并没有特别为军训加餐。

魏华巍书记说过,军训是大学新生入学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军训,同学们可以学到解放军指战员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好品德,希望全体参训新生要珍惜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崇尚实事求是的作风,磨练意志和毅力,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优良品质。

2011/9/23

第三篇:励志那点事儿

励志那点事儿

周兴

励志这个产物是何时出现的呢? 几经搜索翻查也没有找到它的出处。以前只知道个立志,意为:树立志向。而如今的励志一词我把它作励炼意志讲。

眼下励志一词已经泛滥成灾,什么励志书籍,励志演讲,励志电影······随处可见。几乎一切都和励志扯上了关系,什么东西都打上了励志的旗号。

励志也成了当今的一大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流行。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莫非中国的青少年乃至所有群体是如此的缺乏、如此的急需励志学?不知国外是否也是如此!不过我猜,未必。

单说书籍吧。无论你走进哪家书店,视野所到之处,几乎都充斥着所谓的励志书籍。哪些励志一类的书籍绝对都摆在最显眼的书架上。而店中的人群也大都聚集在励志书架的周围。几乎人手一本励志书疯狂的阅读着。或倚或靠,或坐或卧。他们对于励志书籍的这种超乎寻常的热爱实在令我不解。难道只有励志书才称得上是书吗?难道世界上除了励志书别无可读吗?难道只有励志书才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吗? 难道只有励志书才是应该被捧为经典之作吗? 我实在是弄不懂。不过存在即为合理,看来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不对。几经思索后,我总算是找到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这些不能自励的人们只能依靠励志学来进行他励了。

我曾一度观察过书店里的各类书籍的消费比例,这励志书籍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看着书店里整面墙壁贴着的宣传励志书籍的广告的巨大海报,我想这种广告效应也在促进励志消费中起了不少作用吧!

读几本励志作品,听几场励志演讲,看几部励志电影,就能够励炼意志吗?就能够快速走向成功吗?就能够一下子创造奇迹吗?我想,大约不能罢!至少我做不到!那些大凡有所成就的的人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励炼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吗?

成功离不开立志,或许也离不开励志。但励志学永远不会产生奇迹,真正让一个人改变的是对自我的觉察。

第四篇:实习那点事儿

实习那点事儿

从7月25日到公司报道至今已经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里,正式脱离了那个天天与同学相约的湖南科技大学,同时也正式步入了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这所天天与同事相伴的社会大学。在刚进入这所“大学”的短短一个多月里,接触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刚刚来公司报道的那几天,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同时也为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而在内心深处默默叫好、暗自发力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吃着比学校还合口味的饭菜,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格外的清新,一种莫名的喜悦感时时涌上心头。

但是,这种好感不久就被一种落差感掩盖了下去。

记得面试时陈总说过在工厂“体验”是很苦很累的。当时也没在意,心想大不了就当是打完一场篮球又围着操场跑几圈呗。直至在拉丝厂磨练几天后,我才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做好充分吃苦的准备是修炼不出来的。同时心里就产生了落差,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做苦力。想想自己以前在湘教出版社的时候天天蹲办公室看看稿子是多么轻松啊,顿时一种不平衡感占据了心头。但是想想当初自己在两份工作之间抉择的时候,不是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拿镰刀收稻谷”的思想准备了嘛,再看看在拉丝机中流动的铜丝,我忽有所悟,铜矿炼成铜杆、铜杆拉成铜丝、铜丝经过再加工成绕组线最后并成线圈成为电机的核心,不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煅炼、打磨、拉伸、挤压和包装嘛。就算是一块好玉,如果不经雕琢也不会成器,更何况是一个刚刚迈进一只脚对周围还都不熟悉的菜鸟,如果再不好好学到最后拿什么资本来成材呢。于是,我就坚定了一个信念:出的是力气,学到的是手艺;流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本领。有了这个支持,就算有时候身体感觉疲惫也很快会被心灵上的慰藉抹平。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就首先摆正心态、树立信念再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事实证明内心的精神支持有时还是强大的。

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果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多了,但是生活中的那点不适应还是不时萦绕。

记得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都问过我同一句话:“在这里还适应啵?”说实话大部分还真是适应了,毕竟也在湘潭待了四年了。之所以说大部分就是还有一点不太适应,那就是湘潭话,基本听不懂。偏偏大部分的交流还是得用湘潭话进行。1

开始的时候感觉很困扰,有一种外乡人寄人篱下的感觉,但是,在师傅们和“小小”师兄的“特别关照”下我还是感觉到了温暖,决心一定要入乡随俗、学会听湘潭话。心想连英语都能听会说了,好歹湘潭话也是国语的一种,况且这里的外地人不止我一个,他们待了几年后也还是能听得懂,我相信这对我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还有就是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既可以学到专业的生产知识又可以顺带学习湘潭话,一举两得,挺好。

伴随着生活中的那点不适应,思想上的懈怠是困扰我的又一个难题。

刚刚进来的前几天,每天只是等活干而不是找事做,也不去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询问师傅,甚是被动,更为糟糕的是自己在思想上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被动。直至后来匡主管说要考试我这下才急了,开始看资料、问师傅、练操作了,经过十来天的临阵磨枪,终于基本熟悉了拉丝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拉丝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一个字:赶。全是因为这个思想上的小懈怠。其实,这个懈怠应该不能算作小的,虽然经过赶工学习补了上来,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记得思想上的懈怠是最大的敌人。只有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要不然就只能“在被动中沉默、在沉默中灭亡”。

由于思想上的懈怠以及对相关工艺不太熟悉,所以就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尴尬——可怕的失误。

说到失误就有不少了,比如拉丝上盘时线头没有插好以致要重新来、排线没有排好造成线圈很乱、对接铜线时接口没有接好导致改拉时出现断线„„其中我想重点提一下的就是在用千分尺测量时所犯的失误,其实压根就是错误,一是测前没有调零检验千分尺是否可用,二是测量时没用微调进行最后校准,三是直接从丝包铜包线上扯下千分尺,再有就是读数太慢。两个字:惭愧。按理说千分尺的使用以前在学校里学的挺好的呀,怎么一到实用问题就从头出到尾啊;按理说都是小错误、小失误,但是怎么偏偏就是发生了呢。现在算是意识到眼高手低的危害了,没有实践的理论操作是多么的苍白,没有实践的理论指导是多么的无力。看似很小的失误其实不小,有时就是不折不扣的错误,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归根到底还是对问题、对错误、对失误的重视不够,回头想想如若“千吨铜丝废于一毫”,那么这一毫米就不能再算作小了,因为它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要摆正心态、正视问题、不断实践才是正道。

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亲身实践,我的实习工作果然大有起色,不但会主动学习找事情做,同时也改正了许多失误。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个人的不懈努力外,师傅们的谆谆教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至今有三个师傅了:柳师傅、甘师傅、王师傅。

柳师傅和甘师傅有两个共同的小特别。一就是对尺寸特别苛刻,拉出来的铜丝不符合规格时,果断更换磨具,并且经常是磨具室的师傅出来和他们一起测量尺寸,直至打磨出符合规格的磨具。对于这种对规格要求比较精确的工作,需要的就是这种“较真”精神,这样才出效率、出效益。一个字:顶。二就是上文所说的对我的“特别关照”,就是他们虽然普通话不怎么标准但还是尽量减慢语速、用那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交流,教我生产工艺及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知识。两个字:亲切。

王师傅,虽然才接触几天,但是却也有了部分的了解,为人和善、操作娴熟、讲解专业,跟她学习感觉自己事半功倍、收获颇丰、进步很快。但是关于她的小特别,我还是想从另外一件特殊的东西——她的手机屏幕图片说起。她的屏显不是自己宝宝的可爱笑脸,也不是和老公的亲密倩影,更不是什么帅哥美女卡通美景,而是一张照片,一张自己拍的照片,照片的原景取材于绕包车间公示栏上的一张纸,重要的是这张纸上的内容,全文如下:

“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质量方针

关注顾客,持续改进,转型升级,追求卓越。

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质量目标

精细管理,创新优质品牌,顾客满意度大于88分并逐年上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0.23%,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绕包线、漆包圆线达到96%,铜杆、漆包扁线95%。”

可能还有很多在绕包车间工作的员工都还没有注意过这小小的一张纸,但是,她——王师傅,她注意了,并且她当真了,把这个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了,有了这种心境何愁工作不出实绩。

细细分析一下,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种不同员工的心理状态:一就是上班就为了盼下班,反正都是计件工资只管埋头生产就是了;二就是上班前思考怎么把下一班做得更好。前者仅仅是疲于应付,虽能完成生产任务但也仅仅只

是能够完成任务而已;后者在工作中思考、思考后再工作,心系公司、情系产品,不但能出色完成任务为公司争创效益更能提升自己散发出更大的力量,个人和公司互惠共赢,还有什么理由不值得大家共同来学习呢。还是那句话,工作的心态很重要,虽然它不能完全决定事情的结果,但是完全可以左右事情的发展方向。

这不禁又使我想到了做事的四个境界: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想事做。联系到自身,现在的我正徘徊在想做事和能做事之间,有意愿、有想法、有热度,但仅仅有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付诸行动才行。特别是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工艺知识,必须得专门系统地不断学习、不断跟进,如此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达到熟能生巧会做事、精益求精想事做的境界。这也是实习那点事儿给我的最大感悟,同时也是我前行的内在动力。有了这个目标和内心的那份坚持,我相信我一定会一路向前。

第五篇:微博营销那点事儿

2012微博营销,你准备好了吗?

微博从2010年的6000万用户到2012年2月已经突破了3亿用户,增长速度非常的明显。微博也从最初的纯真娱乐行为逐步成长到可以操纵的营销行为,尤其是在2011年,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杜蕾斯官方微博“鞋套事件”、中粮团体“美好生活”形象策划、新加坡旅游局亲民形象的打造以及盛行一时的“凡客体”。这些微博营销案例一次次的将微博这一新兴网络推广体推向新的至高点。

毫无疑问微博的呈现正逐步的影响着网民的生活习惯,并逐步的形成一条完整的微博生态链,可以预见微博“微时代”势必是2012年的网络营销热点之一,但微博营销之路不一定就一帆风顺,3月16号的微博实名认证就是其中的一道坎,那么事实上微博营销之路能走多远,其前景到底如何?虽然目前微博营销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参考,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专注微博营销的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来探寻微博营销的前途。下面就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2012年的微博营销之路。

1、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企业和个人微博托管服务

由于看到了微博营销所产生的巨大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投入到微博中来,都开启了自己企业的官方微博,可是由于微博的运营其实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从微博内容设计、微博互动到微博营销策划都需要专业知识,而一般的企业往往没有专业的微博营销团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为企业官方微博做托管服务。这也是目前成都盛世方滕最主要的办事项目之一。

2、为企业提供微博营销策划服务

微博作为目前最活跃的网络推广工具,不但有着广大的用户群体,同时还保持着很高的用户活跃度,因此通过微博营销策划让更多的用户体会到微博的影响,对树立品牌形象和扩大企业知名度都大有裨益,可是绝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可以组建专业的微博营销团队为企业提供微博营销策划、新品发布策划以及热点事件微博营销等。

3、提供微博转发服务

由于微博的垂直性,一个账号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用户,为了影响更多的用户,就需要微博之间的相互转发互动,让更多的粉丝看到你的微博内容。因此,如果你有足够多的粉丝,那么微博转发的影响是巨大无比的。

4、多方微博共同运营服务

我们的策划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天涯微博等,涵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本文由 成都盛世方滕 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下载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500强外企工作的那点事儿[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感悟:人力资源那点事儿

    管理感悟:人力资源那点事儿 字号: 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11-7-07 11:42 作者: 党向阳来源: 中国人力资源网查看: 15次 1 从前有个HR管理工具叫做绩效,主人用它来训练袋鼠跳......

    关于辞职的那点事儿(5篇)

    关于辞职的那点事儿 离职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因为待遇,有的因为学不到新东西,有的因为家庭变化,有的因为志向变化,最美好的方式无异于带着对过去的感激展开新的精彩生活。 我是白......

    英国留学保证金那点事儿

    英国留学保证金那点事儿 去英国留学,有一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保证金。在其他条件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没有保证金就不能办理留学签证,也就不能顺利留学了。 保证金是什么? 保证......

    关于出行的那点事儿散文大全

    那天天气很不错,我外出办点事,因为去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就去附近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优哉游哉地骑出去没多远,就见前方迎面走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婀娜身影,定睛一瞧,原来是本......

    过来人经验:高考三天那点事儿

    过来人经验:高考三天那点事儿 一、睡眠篇 大家尽量调整一下自己的生物钟,改掉日夜颠倒的坏习惯,根据高考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和起床时间,但一定要保证八小时的充足睡眠。......

    说说个人陈述(PS)那点事儿[定稿]

    刚刚在校内和新浪微博发了一个状态:“每年到了留学申请的时候,总有人让我给看PS,而且总说“你就花5分钟看看给个评价就行”。殊不知,PS这种东西, 是不能让一个不了解你的人看的,否......

    关于出国留学那点事儿[小编推荐]

    寒假英语学习资料—语法词汇(8)冠词 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① 表示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物。如:I have bought a book. The book is very useful. ② 用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心中都有数的......

    第八届世界杯那点事儿(优秀范文5篇)

    第八届世界杯那点事儿 英格兰本土捧杯 1966年,世界杯回到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1963年,传奇名帅阿尔夫·拉姆塞出任英格兰主教练,首创了攻守更加平衡并沿用至今的经典442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