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

时间:2019-05-13 21: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

第一篇:《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

李振村主编题为《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讲座学习精要

―――反弹琵琶,“语文也可以这样教”学习记录与反思

细节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品质。(美国教授请来自大陆、台湾、香港三名学生,由细节判定谁来自于哪里。)

一、是否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浮躁的社会造就浮躁的文化,浮躁的文化又会影响浮躁的人群。老师们恨不得让学生一夜之间把书读完,一夜之间把字认全,一夜之间成为书法家。这种有功近利的做法,导致语文课堂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就是这样浮躁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得累。生命的成长从来需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语文需要一个慢功夫,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种慢功夫,苏教版主编张庆所言,语文教学就象“薰锅底”儿一样,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页一页地读,作文要一点一点地来练习,绝对不能着急。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活,就像薰锅底儿一样,要把学生放在语言文字里泡,时间长了才会成就学生的语文能力。

(山东快速作文的做法造就了一大批从师从众,一个模子出来的学生作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随便出两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过程。)

慢教育――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作文的能力没有办法速成!

读书、写作,经历无数生活的苦难才会成就一个作家。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打下语文的基础,然后才会在此基础上有发展。

小区建设与英国建筑时间的对比。五年盖一别墅,五十年建一高楼,意大利罗马一百五十年盖一个大教学。不像中国,一年盖完别墅,第二年入住,第三年维修,第四年重建,第五年就成了危楼啦。

语文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在一夜之间成为语文的高手,课堂上不能让他快点思考,快点举手,快点回答问题。不要形成很急躁地学语文的氛围,要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是优雅从容的,语文的学习是奇思妙想的,语文的学习是诗情画意的,语文的学习是花前月下的。花前月下是什么,是谈情说爱,谈情说爱不能讲求效率,今天见面,明天结婚。谈情说爱需要拿出情感、拿出时间、拿出耐心,慢慢地品味和享受情感,要让我们的学生带着情感、带着眷恋,带着耐心徜徉在语言的花前月下,感受语言的美。

所以,语文能力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写作的习惯成就写作的能力,一种阅读的习惯成就的习惯成就阅读的能力,一种练书法的习惯成就书法家。一

种再简单的习惯,需要重复26次。所以我们要让语文学习慢下来,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完整的春夏秋冬,完整的童年、少年、青年。让孩子过一种健康的教育的慢生活,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按照大自然的节律长大。

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所以文化的变革越是缓慢,越是能获得确实的成果。

二、假如尽可能的淡化语文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仅仅凭借语文,我们是否能够上出精彩的语文课?

非语言手段,可能会直指多媒体。如果没有多媒体,我们现在的老师还能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说能的人为数不多!

上一节语文课,不允许你用音乐、不允许你用图片,一篇课文一支粉笔,行吗?

语文课=多媒体吗?(找电视台的人设计课件)

上海的语文老师上一节语文课――《荷叶圆圆》。“文章美不美呀?”以为要老师要读,可她拿出录音机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过一会儿让学生再感受一下这种美,结果她还在用破录音机。后来再问身边听课的老师,原来这就是这位老师自己朗诵的录音。有必要吗老师们?你在课堂上那么美妙的声音你不用,非把它录制到有那么多杂音的录音机里,学生能听出美来吗?究其愿意,原来评课有5分是要用到电教环节。

朗诵是老师带着自己的情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带着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把文本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朗诵是有温度的,朗诵是有情感的,朗诵是有诗意的,多媒体替代不了老师这种带着情感、温度并具诗意的朗诵。因为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情感对情感的渲染,情感对情感的渲染和点燃,只有用情感最好。(不反对多媒体)

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最简捷、最有效的工具!红楼梦看上108遍,及至学生能扮演林黛玉了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而如果你读红楼梦,一定会为其所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要降低成本才会取得高效,0.5度电也是钱哪。

三、人类最有效,最便捷的语文工具就是语言。我们应该努力的让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纯粹天然的、没有受到污染的语言文学的味道。因此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聊课。

聊课――像聊天一样的上课,充满了生活化的,自然清新的气息,师生敞开心扉愉悦地聊一聊、幽默地聊一聊、平和地聊一聊。让课堂里流淌着活泼清纯的、语言的小溪,让孩子们敞徉在本色的语言溪流中。这是最好的语言郊游。

普通老师“聊”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课堂上孩子们读了读、说了说,理解大意之后,他精心制作了一个动漫,一打开――洛阳城里秋风萧瑟,落叶飘飘,随着压抑的、悲凉的音乐荡漾在整个大厅里的时候,我们的诗人缓缓的走来。这时候一匹快马飞奔过来,诗人把家书交给它,走了一会他又追了上去,把家书拆开。然后问孩子们,诗的意境你们懂了吗?孩子们懂啥呀?!

于永正的没有多媒体的《草》与带课件的《草》的对比。

乐欢欢老师教授《秋风》一课:我不喜欢这首诗,我不喜欢这首诗,多没意思呀,就是写了一封家书,人家走了又追上去。作为一个男人,多琐碎呀!我只感觉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还挺有意思。同学们,你读一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有没有什么问题?风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可张籍却看到了,为什么?学生说,风吹过诗人的衣襟,襟带飘摆,那不就是风的样子;打开话匣子之后,学生看到落叶、湖水,都是风的样子。提到凉,学生说那不是样子,可老师引导说“这是风的情结”。啊,风还有情结,有时温柔、有时热辣。由此,风是不是可以看得见,可以摸得着呢。接下来老师将学生的思绪带回诗当中,感受张籍站在街头,面对着秋风,他会想到什么?如此,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写封信,是想家了嘛!想家了,那就赶紧写吧!

仅凭借“落秋风”这一个点,把诗的意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语言有没有力量,没有多媒体可不可以呢?可以!

老师们课堂上要像聊天一样与学生交流,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主持人。要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因为我们不是领导,我们不是主持人,我们不是在讲话。要说平常人的话,而不是接受访问、外交发言,要学会说“人话”。

四、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吗?

小学生怕写,教师怕教,专家怕研究,作文成了中国教学的世纪问题。认为作文难与老师对孩子的作文要求有一定的关系。作文要有立意,要有光明的尾巴,这本身就曲解了作文的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这难道不好吗?

北大年轻教授接受美国教授的培训,写《我的母亲》。结果,写出来的母亲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娘生的,难道他们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子抠出来的,难道他们的母亲都是一个娘生的,难道他们的母亲都是一个样的,难道你们的母亲是同一个歌星?令人费解至极。母亲勤劳、母亲爱我,母亲给我缝衣服,引用的名言也都差不多。美国教授置疑说,难道你们的母亲没有丑的吗?不生病?北大教授说,对不起,我们从小就学会了这样有意义的表达,从小就写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母亲成了一个样,我们不会个性表达,让我们的表达成为了一种公共言说。如此我人了的作文形成了很多毛病:

1、错误的作文概念――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学生绞尽脑汁想有意义的事情,试想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2、这个世界上没有没有意义的事情,任何事情凡是存在就有其意义。这样的作文要求让真正的平凡的生活,退出了学生作文的视野。然后老师说孩子的作文没有生活,怎么没有生活,他天天都在活着,活着就有生活。他在呼吸,呼吸就是生活,他在睡觉,睡觉也是生活,他在吃喝屙撒睡,这也都是生活。问题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学生的作文选材空间变得非常的狭窄。孩子为了写好人好事是绞尽脑汁,一个老奶奶站在路边,人家不过马路,他走过去非要扶人家过马路,不过也求着过一次。为了写作文把不过马路硬扶过了马路,近乎于“绑架”。这不是写有意义的事情把孩子逼的!

3、让孩子学会了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为什么学习,那就是决心书,相当于外交部发言;有的写长大了去建设边疆,下课问,你真愿意去吗?我才不去呢!一个月洗一次澡,谁愿意去。那你为什么这么写?学生说,不这样写老师不让!

语言的情境性、交际性在于――我在你对面与你讲话,你能听懂就行啦,干嘛说话非要说完整话,主谓宾都要全,要是这样说话,我们不都成了话娄子了,你累不累呀!

4、把成人世界的意义强加于或等同于儿童的世界。现在不学习,考不上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就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不能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不能讨到好的老婆,没有好的老婆,就不能生一个聪明的孩子。孩子们只看到眼前,居然能想到娶妻生子,在功利主义了。孩子如果都这样想,不成了小老头了吗?

反弹琵琶:解除思想枷锁,放宽意义要求,着眼童心童趣,倡导自由表达。老师除了教育孩子,还会用平常话与孩子讲话吗?(儿子有关一片树叶的作文。)

意义的镣铐、教育的镣铐束缚着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要和孩子说童心童趣的话,不能除了教导他就不会与孩子交流了。这是现在很多家长的通病。

五、想象怎能够合理?

孩子们另一个怕作文的问题,就是老师、家长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想象。其实,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而凡是想象的却又都是不合理的。

李老师在这里讲课,你的声音刺痛了我的耳膜,这是什么,这是现实。我可以小点声音讲。而你们想象说李老师讲着讲着,他飘浮到了空中,他的声音在礼堂的上空回旋,回旋到我们的心里。我怎么会飞呢?孙悟空能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怎么能合理呢?猴子是不会变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更不可能,所以它就是不合理的,想象不身就具不合理性,你让孩子们想象合理,这可能吗?要求不高吗?!

学野上一节儿童诗创造课,一只蚂蚁、两只蚂蚁,让孩子想他们在干什么?呼唤大自然,然后用孩子的想象写儿童诗。有人想象蚂蚁要跳水,老师说想象不合理,蚂蚁不会水;有人想象这是盲蚂蚁,另一只蚂蚁是导盲犬,在为它导航。老师说不合理,两个物种了,人类了蚂蚁;下课我说,想象不合理,合理了能叫想象吗?你还说蚂蚁会说话,蚂蚁踢足球。老师争辩说要尊重教学原生态,蚂蚁本来就不会讲话,你要什么原生态?我认为孩子的想象就是伟大的想象!

世界上没有不合理的想象,凡合理的都是事实!

(美国小学生郊游,发现了蛋。结果孵出了一个李根)

反弹琵琶: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你会发现,孩子每个人都是语言的天使,每人都是诗人。三岁孩子总爱问为什么?有的问题大人都答不出来。一棵小树为什么不会走路?因为他有一条腿。吃包子的时候,包子为什么流油呢?是我把它咬痛了,它哭啦!天为什么要下雨呢?因为天空太脏了。为什么雨点往地上掉,不往天上掉呢?因为往下掉,地面会接住它们。雨为什么停了呢?累了。为什么要打雷呢?因为黑云脾气坏,爱吵架。为什么月亮有时胖有时瘦呢?因为有时它好好吃饭,有时不吃饭。这就是三岁孩子的想象。人为什么要长两个耳朵?因为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装不下啦。大熊猫为什么走路慢呢?它跟爸爸妈妈学的。为什么长颈鹿脖子子那么长呢?因为它老想吃到高处的树叶。汽车的四个轮子谁能跑第一呢?往前跑,前面的轮子是第一,往后跑,后面的轮子是冠军。

充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让其受到我们大人所谓合理的污染。

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这个也是老师通常要求的,情感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情结状绪。你长得有多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有多重也看得出来,可真情实感怎么断定?与真情实感想对的就是“假情感”,那么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假感呢?成年人有假的,比方说年青人谈恋爱。但小孩子不会呀!如果孩子有假情感,那这孩子也太可怕了。

学习了《小白杨》,有的孩子说不喜欢新疆,他说去北京、去西湖,可老师说这是假情感,可是要论真情感,教师说北、新疆好,好你怎么不去?让写老师,学生会把老师写成全国劳动模范,但心里想的却是――看你那一天凶巴巴的!

但是没办法,老师要的就是这个。如果孩子写了真情感,他什么都会写出来的,但他们为什么不敢写,因为你要的不是这个。

写鸭子的世界,鸭子不会说话,不会告诉你它在想什么,你让孩子写作文怎么能有真情实感。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你是儿媳妇,怎么向婆婆表达情感?你是姑爷,怎么向老丈人表达情感?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叫爸爸的妈妈是妈妈?妈妈解释说因为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妈妈和爸爸是一家人,所以也叫妈妈。可孩子让马上就叫时,妈妈却不好意思起来,看着菜盘子叫妈妈。这是表达真情实感了吗?不好意思起来了。

对婆婆没有爱吗?有!只是不善于表达!

所以要让学生会表达情感!

第二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细节追问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细节追问

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钱爱萍

“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苏州市教科院专家的带领下,吸引了一大批学校积极参与实验,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对构建

具有苏州特色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转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2

年6月,公布了第二批中小学实验学校,又有61所学校加盟实验研究。第二批实验学校认

真学习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学习第一批实验学校的经验,分析把握校本教学实际,制订学

校的实验方案,以期在新的学期开展研究行动。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兴致盎然,因为大家对

自主学习的理解和认同。在此项改革实验走到一个新的高的时候,关注细节问题,观察微小的变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进一步

提高指导自主学习操作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古语有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小事细节做起。细节不

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一位初中校长带领老师去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附属学校听课学习,发现现象: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室拉着窗帘,前面最亮堂的就是银幕,黑板上也只是淡淡的光亮。在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后,老师及时地打开前面所有灯光,然后

开始讲评;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坐下后,老师一边引导全班议论,一边缓缓地向教室后面走。

大家一起找到正确的结论后,老师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顶道:“你几乎完全正确!”。

在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又一次微笑着抚摸下学生的头顶,赞许地离开。校长感

言:“多么亲切温馨的一幕!也许这些细节并不起眼,但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人性化!”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只有对细节的深层的关注,即追问与反思,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一丝不苟、精细严谨作风,这也是卓越品牌铸造者们的共同体会。“我要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

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

追问一:教师是否真的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象:一位中学名师上完课,主动和学生交流,问学生学会没有?学生纷纷表示学习很轻松。

老师刚一转身,一学生嘀咕了一句:前面两个步骤不讲,直接从第三步开始学习,我们也会。

一位小学生给小学老师的启示:“老师,我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指着课外书籍上的生字对我说。我看了看学生指着的生字,的确一个动词“摞”只要查一下字典就明白了。但是,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主动去学习生字的音、形、意是一件很自主的学习行为,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什么的位置。于是,我便问:“你查字典了,对吧?”“对!”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老师,老师,我还知道,‘南方的八月,骄阳似火’中的太阳和《谁的本领大》课文中‘发出强烈的光’的太阳一样,因为它们都很晒人。”听到这里,我仔细看着眼前这位小男生,平日不算积极,课堂上不是最活泼,但却是如此会学习,不得不让我深思:每一课,他到底已经会了多少,还有多少需要老师的指导。而对于班级的其他学生,他们又是怎么学习的,多少是自主学习,多少是被动学习,还真没调查过,这位小朋友无疑是送给我一个启发:我到底教给学生什么了?

反思: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学的起点是学情。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得到老师的普遍认同,但是大多囿于日常琐事,不经意间忽略这一深刻的教育准则。“教学始终从第一步开始”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现象,“不了解学生到底已经会了多少”凭着经验走进课堂的现象,司空见惯。教师虽然认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行动上却表现出“不放心”“不放手”,甚至“忽视”“漠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如婴儿学步,谁都不怀疑,孩子终究是要站立行走的。谁都不怀疑,孩子学步,总要跌倒,正如不喝水就学不会游泳一样。但是大人的行为方式却大相径庭,一种是孩子在哪里跌倒,就让他在哪里爬起来,大人装作没看见;另一种是孩子在哪里跌倒,大人在哪里弯腰,赶紧扶起孩子,还要教孩子恶狠狠地踢地球母亲一脚,因为她的脸长得不够平坦,绊倒了孩子;还有一种是大人在孩子身上拴上布绳,像遛狗一样牵着孩子走,减少孩子跌倒大人弯腰的次数。“放”、“扶”、“牵”不同的方式,反映出大人是否真的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的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不信任,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消减,学习注意力分散,探究动力不足等后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应遵循“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之道,在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基础上指导儿童、发展儿童。其次。自主学习不是“被学习”,也不是“自由化”学习。教师要处理好“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关系,理解儿童,用儿童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志力,给予自主学习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追问二:预习作业,是否真的发挥了指导学生自学的作用?

现象:为了指导学生预习,老师们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书面作业居多,大多是关于新知识的练习题。学生完成作业时这样做,看一道填空,翻一下书,找一个词语填上去。

预习作业和课堂作业形式一样,学生自然凭经验答题,见一个消灭一个,一道一道往下做。结果是,作业做完了,兴趣也消失殆尽。

反思:预习作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

预习作业和课堂练习、课后复习巩固作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形式和内容也应不同。

课前预习作业就是“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作用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不难看出,“先行组织者”目的是通过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明白了预习作业发挥“引导性材料”的作用之后,我们来分析预习作业在内容和形式设计方面的细节问题。

一是内容设计。预习内容设计不能“全面化”。在预习阶段,学生普遍在乎的完成老师的作业,知识检测性质的预习作业还能设计成是对新知的“全面预习”吗?“一览无余”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学生初次学习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后,课堂学习的探究欲怎么激发和维持,马上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知识检测性质的预习设计不能全面化,教师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理清哪些知识需要课前学,哪些课中学,哪些课后学,然后再开始设计,不要把所有的学习内容全部展现在预习作业上。其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关资料的检索、知识储备的补充完善也是要考虑的,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写下问题。这样做的,一方面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学习疲倦。

二是预习形式。学生预习活动的形式不能单一化,不是只有看书做练习一种作业形式,可以大声读书,体会函咏背诵,可以安静地阅读,圈圈画画写写问题,可以查阅资料同伴交流,也可以动手操作实践体验。一份好的预习指导,能指导学生动静结合开展预习,并把注意力、兴奋点集中在有意义学习上,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

追问三:教学情境,是否真的给了学生适合的自学方法?

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通过放电影《地道战》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急于读书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兴趣。在学《草原》前,先播放草原风光录像带,让学生感受草原的无边无际、一碧千里,从而激发阅读《草原》的兴趣。在学《二泉映月》时听四遍乐曲。

反思:自主学习的方法要适合个体、适合学科。

经验表明:讲课当中过分激动人心、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会是大脑两半球皮层进入某种麻木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学科教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反省:给了学生适合学科自学的方法了吗?当前,文科教学理科化现象普遍存在,训练、分析,用学习英语的方法来学习母语,分析了构词特点、逻辑修辞,就能学好语文?语文学习真有那么简单?不重视言语能力的培养,高频度使用现代媒体,如果在语言学习课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了音乐、画面、情节方面,而非语言本身,那么语文课和音乐课、自然课又有什么区别呢?《红楼梦》的价值永远在文本而非其它。仅仅凭借语言,能否上出精彩的语文课?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习惯的养成等。语文老师,使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努力让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天然的、没有受到污染的语言文字的味道。

当然,教给学生适合的自学方法,不要抹灭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路,学习思路可以是A型B型C型,只要学会,没有理解错误即可;不要强加于学生成人的思考方式,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思考问题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要得当、适合学生自己,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追问四:合作学习,学生是否真的在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现象:合作学习养懒汉。合作学习不合作,变成少数人的“一言堂”,多数学生只是复议、等待。探究学习不探究,只有“言”,没有“论”。

反思:合作学习,没有自我就没有合作。

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平等的讨论。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尊重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自主独立学习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要急于开展合作学习。如果学生个体自身不够强大,在合作中就容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要高度警惕“越俎代庖”现象,尽量避免“鹦鹉学舌”现象。

没有智慧的交锋,就没有个性的发挥。怎样的学习最有创意?适度竞争。藏獒是怎样训练出来的?不要总是按照“互补互助”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强强联手,高峰论坛,才有高峰的体验。分组形式也应灵活多样。

没有观点的整理,就没有思想的升华。合作学习结束前,让课堂安静,每一个人都要做总结整理工作。合作学习要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追问五:问题质疑,是否真的提出了想自主探究的问题?

现象:教师或者学生连续发问,课堂上出现大量的伪问题:应景提问、明知故问、按照套路问。五年级语文课教学片断,课文“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里,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短短54个字,老师却提出了“从这里看出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17岁、教四个班级,说明了什么?”“作者不由得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个怎样的学校?”等30多个问题。在喋喋不休的提问中,一篇情感真实细腻的课文活生生地被肢解。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另一种更为糟糕的情况是: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如:可以针对课文题目发问,对不懂的词语提问,对词语用法提问,针对文章内容的提问等等。但事实上,学生套用技巧问了很多问题,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真的想探究的问题。

反思:怎样发现学生真想探究的问题?

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似乎和教学内容无关就不作呼应。听一位老师谈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①李燕娥的婚姻有什么不幸?②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为什么不葬在南京中山陵,而是葬在宋氏陵园?③李燕娥比宋庆龄小,宋庆龄为什么叫她李姐?④为什么说宋庆龄的生活是波澜壮阔的?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从题目下手提问题,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偏离本课内容,这节课暂不讨论,留给同学们课后解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教师只能偶尔为之,经常这样学生就不愿提出心中的问题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重视,并且认真对待,认真解答。

教给甄别问题的方法。教师倾听学生的问题之后,课堂上示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问得准”“问得精”,如瞄准教学目标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爱之链》,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课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塑造乔依、女店员、老妇人的人物形象。教师只提一个问题帮助阅读理解:“文章哪几处描写让你感动?”围绕问题,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自主学习、探究、交流,体会到了文中每个人身上的爱心,感悟到了语言描写的魅力。除了示范让学生感知,面对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追问”或者和学生“聊”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时间许可,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甄别出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真正“授之以渔”。

追问六:是否真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象:教育上频频出现高效、快速、海量、疯狂等词语。看到学校实验方案中的目标设计:通过1-2年的课题研究,快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反思:习惯的培养要打持久战。

想到一只鸡的成长周期。一只鸡的“科学”一生和一只鸡的“自然”成长一生,生长期为分别为22天和180天,最终的鸡的品质终究是不一样。口感好又健康的鸡,生长的时间恰恰比较长。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用自然健康的方式获得“高品质”,遵循自然之道,教育之本,还是尽可能少用激素刺激等手段获得所谓的高效率。

习惯培养确实重要。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但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不是哪一位老师、几位老师的事情,不是一节课、几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快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坚守”才是更为客观的态度。在“习惯培养”的问题上,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把“自主学习”的种子种植在孩子心里,所有老师共同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小心翼翼呵护种子发芽成长。让孩子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酸甜苦辣,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按照大自然的节律长大。

看到一幅漫画,在一个匆匆行走的人面前,矗立着一块大石头。漫画下面有一行文字:“不知道转变的人走不远!”。关注细节,实践叶圣陶先生“知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的教育改革思想,祝愿“指导学生自学教改实验”走得更高、更远。

第三篇:语文教育教学十大流派

语文教育教学十大流派

王棨君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但是小学、中学,甚至也是大学必学的课程。不仅如此,其实语文的学习更贯穿了整个人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时刻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习的。尽管我们学习了10多年,甚至一辈子,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语文学好了,学够了,这是因为语文所包含的内容繁多而且复杂,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止境的。

平时的语文学习总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有时下决心、下狠心想把语文学好,把成绩提上去,可是费了很大努力,收获甚微,就像拳头砸在了棉絮上,没了回响,让人不可所措,无可奈何。不仅如此到了备考中考、高考时学生们更加焦虑。有没有什么方法学习、复习备考语文呢?人们都在从各种角度进行探索。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十大流派:

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导读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育人”,第三是“教书”。教学中主张民主和科学。魏书生认为,民主化主要是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科学化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科学地教,学生科学地学。教学结构上,构建了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语感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张优化语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建立“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新模式。提出“三主一副”的教育思想:“三主”即以精粹语言(蕴涵传统文化精髓的古代汉语精品的语言)、目标语言、伙伴语言为主线,“一副”就是语文知识,以增强对语言的理性观照为副线。

大语文教学派: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与各种学生活动,学语文与学做人,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观点。张孝纯“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姚竹青创立了“十能”语文教学体系: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目标教学派:以武镇北、王文延为代表,特点: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订语文教学目标。目标教学程序包括:目标展示、前提测评、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学习反馈、查漏补缺等。在导学达标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目标的双重作用,即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制定目标是,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科学性。在层次上,一般分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级。与传统的目的教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

快速写作派:以杨初春为代表,“以人的大脑具有快速编码功能的巨大潜能为依据,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快速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理念,第一个提了了“小学40分钟500字”、“初中40分钟600字”和“高中40分钟800字”的写作速度目标,并且创造了实现上述写作目标的168种快速写作的具体方法,而且创造了运用快速作文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这在作文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快速阅读派:以程汉杰、晏茂心、王学贤、潘意敏为代表,“以人类大脑具有调动视觉扫描意识、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能为理论依据,通过强化训练,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综合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以规律化和量化训练为主要手段,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语文教材体系改革派:以周正逵为代表,以及追随者史少典、郑国民、周颖、王启军、唐洪启等。特点:从语文课程发展史的角度切入,梳理出语文教材存在的弊端:文体循环、主题组元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语文学习“少慢差费”。认为语文课程是有体系的,语文知识是有体系的,学习、训练也应该有体系的,主张将语文课程从小学到初高中,甚至到大学将教材体系打通,形成完整的语文教材体系,知识体系,学习训练体系,提出了“知识层级,能力递进”的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训练手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全面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王大绩等。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王大绩提出:“语文”学习的自觉意识,类似一种学科专业思维,或称语文思维。作为唯物主义者,常说的“语感”,不是头脑中自然产生的,也不是来自莫名其妙的感悟,而是长期语文“学”与“习”的结果。让学生在思维领域得到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活思维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智慧。“语文”学习的自觉意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有规律可循的,在阅读和写作领域尤为突出。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方兴未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激励着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进行了诸多的开放性教学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实践由“开放”走向了“回归”。有效教学研究的兴起,正是为了在“回归”阶段能够将新课改革推向更为成功之路。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很受青睐的,而要使之有效,又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问题教学法中的有效追问。

一、有效追问的界定

有效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授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是建立在教授者已提问题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建立在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有效追问占有着独特的位置,也起着其独有的作用,其特性有:

1.有效性。有效,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能实现预期目的;二是有效果。追问当中的有效就是教授者有成效,学习者有收获,二者应是均有所得。这是与有效教学相一致的,有效教学也就是要让教者行之有效,学者学之有果,否则只能视为无效教学。

2.追问性。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追问是提问的一种方式,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一种,它是在对话教学模式中产生的一种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再次提问的教学方法。问是为了答,问是手段,答是目的。

3.灵活性。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因为它是对原有问题的再一次提问或更多次的提问,不能主要靠预设,而是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它可以看作是对教授者原有问题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对学习者所产生疑问的解读。

二、追问如何做到有效

与有效追问对应的自然是无效追问,无效追问存在着这么几个特征:一是简单化,问题太浅显易懂,学生不用思索或不用怎么思索就能解决;二是选择化,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不是一就是二,没有价值;三是模糊化,问题无明确目标、无明确范围,学生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四是偏难化,问题难度过大、超大,不是学生现有能力所能解决的。

由此可见,要使追问做到有效,必须改变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常常容易犯的这些毛病,力争做到这么几点:

1.目标适中。打枪要切中目标,说话要切中要害,追问亦是如此。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导致兜圈子现象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浪费。

2.难易适度。追问同样要讲究难易程度。太容易,则等于白问;太偏难,则等于不问。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3.内容适量。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不可像连珠炮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要让学生把握得了,接受得了。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4.方法适当。方法往往能决定做事的成败,要使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成功,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最好是步步前进,层层深入,这样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学习内容。

5.时机适合。追问是动态的,这是由其灵活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很重要,超前则没到火候,滞后则又冷却了。追问应当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有待思考,又把握不准的时候;或者学生发现了疑问,急于寻求帮助解答的时候。

三、有效追问的类型及运用

实际上,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当中十分常见,应用也非常广泛,甚至有可能早就被我们运用过了,而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简要谈谈其类型与运用。

(一)类比追问

案例1:在上《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第一段中的“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打上引号,我就顺便问了一句,第二段中的“中国留学生会馆里”为什么要用“中国留学生”并且没加上引号。让大家思索了一会儿后,有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清国留学生打上引号是反语、讽刺,证明鲁迅是非常痛恨清朝的那些纨绔子弟的,中国留学生则包括了留学日本的学生当中还是有像鲁迅自己一样的有志之士。

从这一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类比追问是把相似或相近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将一个问题作为另一个问题的铺垫或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个追问是产生在学生发生疑问的基础上,老师的问起到了辅助性的疏导作用,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对比追问

案例2:同样是上《藤野先生》一文,在问及鲁迅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一节与刻画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时,我让学生将匿名信事件一节对照起来理解。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鲁迅写仙台医专职员对他的优待是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的,而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事件是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的。

由此可见,对比追问实际上是把相对或相反的两个问题(内容)放在一起,在对比过程中,寻找异同,使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案例里,老师的追问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比追问,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放到了一块儿,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正衬和反衬,从而较好地把握了学习内容。

(三)即时追问

案例3:

师:这里面有一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家说说,谁在“叹惋”?

(一会儿后。)

生1:我认为是渔人。

师:理由呢?

生1:因为渔人看到了外面复杂的世界,而他进到桃花源以后,看到的却是一片平静的景象,他为桃花源里的人没有经历战乱没有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而“叹惋”。

生2:我认为是桃花源里的人。——因为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非常安定,现在却听到了外面乱七八糟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感到“叹惋”。再说,这句话中的“此人”就是指渔人,是他讲给桃花源里的人听的,桃花源里的人听了以后才会这样反应。

生3:(不等老师作评点)我认为应该是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

师:刚才的两个同学讲得很有道理,你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那你能不能向大家详细地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3:因为“皆叹惋”的“皆”是“都”的意思,说明包括了桃花源里的人和渔人。还有,桃花源里的人生活得那么好,却听到外面是那么乱,所以惊讶;而渔人生活在战乱当中,却碰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所以也感到惊讶。

本案例是笔者教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节。有些问题,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喜欢只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在学生说出“结果”的时候,教师即时追问原因,使学生明白回答问题并不是张嘴就来的,而是要有理有据,必须落实到文本上。这种追问起到了回拉的作用,因此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说出了最令人满意的答案。可见,即时追问,就是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既要回答出其然,也要回答出其所以然。

(四)预设追问

案例4:

师:谁来朗读一下?

生:„„道狭草木长(cháng),夕露沾我衣„„

众生:读错了,读错了。注释里面有,读zhǎng。

师:你为什么读cháng ?

生:我知道注释里念zhǎng,但我觉得读cháng显得更优美,草长得长,才显得路很窄。

师:大家的意见呢?是不是有疑问?

生: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读cháng是形容词,读zhǎng是动词,这里用形容词肯定好一些。

师:我也觉得读cháng好,草木长就是说明草木长得茂盛,大家只要夏天去过田间小路,就会发现长长的草会把小路覆盖住,路面显得很窄很窄,这样读更有意境。而且从词性来看,形容词显得柔美,动词太生硬。看来他提出来读cháng,比书上的注释还要好。

这是教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一节。“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基本上每一届学生都会在这里出现问题,因此笔者也每次都预设好,等候追问,颇有一点守株待兔的意思。那么,对预设追问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在学生最易犯错或发现疑问的地方,预先准备问题,当问题出现后,顺势追问学生,以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古诗文中字音字义的疏通本是极枯燥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那么乐于接受,自然也不那么会引起人的兴趣,这时进行一定的追问,能起到激趣的作用,也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

(五)层进追问

案例5:

师:“通过这几个同学的问答,我们就不难知道,‘记’是一种文体,是用来记载、描写事物的。既然‘记’是一种记事的文体,那么它同样要具备哪些要素?”

学生齐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对。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完成一张表格。”

当有个同学回答“人物”一栏时,他只说了人物的名字,我赶忙追问:“不要只说人物的名字,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同学在文中找出了相关的语句并读了出来。我又问:“姐姐几岁开始演出?”“5岁。”大家齐答。“妹妹呢?”“8岁。”“有什么感想?”这一下,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了一片赞叹声。

这个案例是关于《观舞记》的,在理顺“记”的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卡拉玛姐妹精湛的舞艺,笔者先要求学生回答“人物”时不要只停留在说人物名字上,接着又问了两个几近小儿科的问题,通过数字的相减,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了卡拉玛姐妹那令人销魂的舞蹈,也是来自刻苦的长时间磨练。这种问法就是将问题一步步推进,由浅层带入深层,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解读。

关于有效追问的类型,肯定不止这一些,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在运用过程中也不能死搬硬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灵活把握。

有效追问虽是有效教学当中的一个很细小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只要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中使追问行之有效,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肯定又会增添一股活跃的气氛,我们的新课改又会增加一缕灿烂的阳光。希望本文能给语文老师们一些启示。当然,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文章当中肯定存在着不完善甚或是遗漏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更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批评和指正。另,本文沿用或引用了一些研究者的部分观点,如果没有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笔者是完不成此文的,故在此借机一并表示谢意。

刘红霞,周金平,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本文编校:舒坦

[1] 2

第五篇:办公室装修十大注意细节(模版)

办公室装修十大注意细节

办公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诸多因素。武汉速马装饰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最大目标就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今天武汉速马装饰给大家介绍一下办公室装修的一些细节。

1.武汉速马装饰对办公室装修进场第一件事就是对地面的评估,因为 武汉速马装饰办公室装修中地面需要足够平整,如果不平整会对装修后的办公室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平之处要用1:3水泥沙浆找平,或者用水泥自流平也可以找平,这样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办公室装修地面的环节了。

2. 还是和地面有关,那就是打线槽。需要要注意的是线槽的深度和宽度,因为尺寸不足也会让地面在放线管后不平,到时候只有返工。

3. 说完地面,就是天上了。现代的办公室对消防的要求有相关的规范,如果你要吊顶,室内所有的喷淋口一定要露出吊顶一定尺寸,而且要操持水平。这件事得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4. 如果室内隔出了新的空间,按照消防规范,必须增加单独的烟感器,而且还是要请专业 武汉速马装饰公司来做,一般是大楼的维保单位。这一项和上面那项如果改不好的话,是通不过物业验收的。

5. 很多办公室装修过程中,因为规模小,弱电改造(包括网线和电话线)往往不会请专门的综合布线的公司来做。这时就要特别注意,数据和语音的标签一定要在放线的时候做好,不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6. 办公室装修网络布线中所有需要穿管的线,必须用钢管,而不能是家装里常见的PVC管,线盒也是铁盒子,也许PVC也能用,但要求就是这样。

7. 现在很多的楼宇配有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但室内出风口不一定刚好满足要求。需要 武汉速马装饰装修公司委托专业人士延长或改造出风口,并需要吊顶工程配合。

8. 武汉速马装饰办公室装修时墙面如果质量不好,刮腻子后一定要等到干透,9. 办公室吊顶不管选用石棉板或矿棉板,都要用螺丝拉杆悬挂,这样才能经久耐用,用铁丝悬挂是绝对不允许的。

10. 办公家具进场后,强弱电走线需要随着办公隔断安装一起安装到每个工位,不能乱拉乱放,容易造成安全和使用的隐患。

下载《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语文教育的十大细节追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2016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走在2017年1月的时间里,我们回首2016年的中国教育,哪些事件让你心潮澎湃,哪些热词引发社会热议,哪些人物让我们感悟教育的真善美,哪些书目拨动你阅读的心弦......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一、 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二、 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 三、 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 四、 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

    2013十大语文错误

    2013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 ——《咬文嚼字》例行盘点出炉 2013年12月24日17:09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电 (记者孙丽萍)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

    2016年中考考前十大细节须知

    2016年中考考前十大细节须知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的确!结果是由每个执行的环节组成的,如果在考试中,一些重要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到全局,或者直接导致考试的失败。 那么考试,尤......

    办公室办公家具摆放十大细节

    办公室办公家具摆放十大细节一:距门太近 坐位安置在门边办公效率较差,办公室内,职位越高要离大门越远。职员也相同,依照职位高低,作一个相当的配置。 二:正面不对柱,做事不出错 坐......

    澳大利亚留学必须了解的十大细节

    澳大利亚留学必须了解的十大细节春节之后,决定赴 澳大利亚留学生 的学生,该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做行前的准备呢?《申江人才》特别连线有着丰富赴澳 留学经验人士,共同总结十大必知......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吃透十大细节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 吃透十大细节平行志愿让考生填报更加容易,但却不可掉以轻心。比如临界生的志愿填报,第二志愿组如何有效,为什么会退档,填报新增专业会不会成为试验品等,这些细......

    面试细节中十大易犯错误(五篇模版)

    面试细节中十大易犯错误 “在招聘面试中,考官更看重求职者的哪些方面呢?”是众多求职者的疑问,不管是正在找工作的你,准备跳槽的你,还是已经有称心工作的你,下面这份“宝典”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