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个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推动道德本身的建设,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新内涵做一探讨,以求教同仁。
新内涵之一:商业关系中的道德
商业关系,从广义上讲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供给和需求,以及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交通、旅游、邮电通讯、食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如果在上述这些方面叠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为”,那顾客最终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和糟糕的服务,甚至给顾客造成难以承受的灾难。因此,商业关系中的逆德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商业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商业道德实际上就是质量道德,其卜包括商品的质彭、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质量等等,涵盖了商业关系中所有的职业道德。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必然生作用,那些不讲质量道德的人们最终也逃脱不掉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自食其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质量道德的形成是平行的。
新内涵之二:金融关系中的道德
金融关系,即一与货币流通以及银行信贷有关的一切活动。这些话动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汇兑往来以及贴现市场、证券市场活动等等,都是金融活动。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它发放的是贷款而不是财政拨款,信贷资金的部分来源是各种存款,的提取,更无力发放新的贷款,银行的职能和信贷资金的作用都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信誉,金融道德实际上就是信誉道德。金融关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誉道德,整个社会的金融关系才能理顺。否则,会造成合同和契约形同虚设,金融关系的各方同时连锁受损的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正常的经济活动难以开展。
新内涵之三:雇佣关系中的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做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必要补充的私营企业、中外合营和外资独营企业等经济实体。在其生产经营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雇佣关系的双方应提高责任心和义务感,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在经济活动中利害关系对当事人的影响来逐步提高。雇佣关系的双方只有从责任和义务的道德标准自觉自我约束,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相互信任的雇佣关系。
新内涵之四:环保道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然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我国人l:J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显得极为重要。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不同于国有资产,从真正意义上讲,它才是为全休人民所有的,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如果没有清沾的空气、水,则无一例外地全体人民受损。环境的破坏意味着环境这一特殊资产流失,进而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流失。对此,他给出两个数学公式清楚地表明其内在关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一环境资产流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十环境资产增值。显然,环境资产流失越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获取就越小。反之,治理环境污染就等于增加环境资产,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果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可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却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有的地方经济建设项目是上去了,表现出得益于一时,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一份来自国家环保局的报告,这样描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以大气污染为例,一九九五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北方城市环境382ug/耐左右,南方城市平均242呢/耐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任一90嗯/耐的重的10
个城市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人们需要知道:在经济增长的名义下,我们失掉了什么?从中我们应如何认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笔者认为,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否则,造成的恶果最终将制约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在某一天早上反过来回报给人类本身以灾难。
环保道德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新内涵之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谓互助是指互相帮助。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人们的能力差异,承认人们合理劳动而获得不均等的财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社会卜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反对两极分化,在肯定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提倡全社会共同富裕。鞭挞“为富不标准;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五个城市的总悬浮微粒指标均属世界尘污染最严仁”,提倡“富而乐道”。“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432页)。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标准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培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当的基础。近几年来,为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且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各类团体及个人,而且包括海外侨胞,“希望工程”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新内涵之六: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我们的文化作品应该宣传正确的道德观,鞭挞腐败错误的道德观。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使人受益不浅,同样,一部坏的文化作品也会使人受害无穷,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他们识别能力差,猎心和尝试欲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接受不正确的道德意识。所以,具有不良道德倾向的文化作品会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伤害,并潜伏或诱发道德危机。文化市场道德的核心是从事文化作品创作的人们既要讲艺术标准更要讲道德标准;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因为,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
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第二篇: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强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如竞争、优胜劣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败坏,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们说: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他们把资本主义的道德沦丧揭露得淋漓尽致,只剩下金钱至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长期高速增长,GDP已居世界第四位,引起了世人的惊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道德怎么样,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从“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从刺激消费的措施到以金钱为尺度的舆论,从大众媒体到广告宣传,无不把“经济人”的行为准则当作金科玉律,忽视了道德的导向,出现道德的要求与行为准则的矛盾,无诚信与商业道德的矛盾,损人利己与公众利益的矛盾,追求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与艰苦朴素的矛盾,出现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与人的尊严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都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和优良传统。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应大力弘扬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是对人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一种评价。道德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际之间无文字的契约,道德是和谐社会的调节器,道德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
人类社会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社会需要把分散的个体整合为一个有秩序、有效能的整体,这就需要用法律、制度、组织、道德等多种整合手段,其中道德的整合作用,更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根本性、自觉性、长期性。社会的秩序需要道德来疏导来节制,社会的人际关系需要道德来维护。
人们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法治来规范,需要制度来制约,这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但在进行法治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道德教育。法律管制可以立竿见影,道德教育可以长期发挥作用,良好的道德是实现法制的基础,法律是优良道德履行的保障,二者应相辅相成。但从长远来看,道德的作用远远大于法律的作用。因为道德约束是自律,法律约束是他律。道德约束是内在的,法律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约束是自觉的,法律约束是被动的。道德约束管事前,道德约束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约束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法律约束只在某些时候、对发生后的某些行为实行惩治。道德约束可给人带来愉悦,法律制约令人痛苦;道德引导人不做坏事,法律是禁止人做坏事;道德可成为人生的追求,法律让人惟恐回避不及;道德是调节社会的一剂良药,法律是调控社会的一剂苦药;只有道德的社会使人平静、温馨、和谐,无道德的社会让人不平、怨恨、争斗……。因此应加强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法律约束和道德的自觉约束相结合,将法律约束变为道德的自我约束,就能使市场经济出现一个良好的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企业是要赚钱的,或者说利润最大化,这是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但追逐利润也要讲究道德,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商品的交换原则:一要等价交换,二要自由交换,因为任何特权、垄断和割据,都会造成不等价的交换,获取的是不义之财,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最后对己也不利。在经营进行上欺骗只能一时一事,是暂时的,不可长期欺骗下去,因为人们发现后就不与其来往,使其信誉扫地,最终破产倒闭,以损己而告终。所以商业要讲道德,我活你也活,要讲互利,要讲诚信,要讲信誉,这是创造商品品牌的基本要旨。商业品牌包括产品的质量、分量、诚信和服务。商品的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品牌是一个企业树立起一面旗帜,顾客凭这个旗帜认同你的商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信誉,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品牌是财富,是企业的生命。砸了牌子企业要破产倒闭。所以一个企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来爱护品牌,维护品牌就要靠企业的自我要求和自律,这就是商业道德。
同时,提倡企业道德也是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遵纪守法经营,还要讲究诚信,应尽社会责任,如遵守合约,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减少资源的消耗,对顾客负责,维护国格和企业信誉,如现在一些行业实行召回制,这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维护企业的声誉。总之,企业不仅要赚钱,还要负起社会责任,对顾客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就会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可以顺利发展。所以,提高企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最终对企业是有利的。
企业诚信度的提高,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靠政府的管制,对不遵守合约及失信者,政府要加大惩罚力度,对有很好诚信度者,应予表扬。关键是政府本身也要讲诚信,应依法行政,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不失信于民。特别是政府出台的法规和执法要公正合理,否则会引发道德和法制问题。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应起模范带头作用。
商品经济要求等价交换,自由交换,在上层建筑就形成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就是反对特权和专制。这也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道德观念,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准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下,资本主义产生了两个制度,一个是议会制,一个是股份制。议会制制约政府和官员利用公权谋私利,应尽社会责任。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私人资本公众化,垄断资本分散化,制约私人资本的发展。就是在这两个制度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中产阶级在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得到改善,社会得到稳定,资产阶级也从中获得利益。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经济获得发展,这就是既利他又利己的一种社会效应,是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在发挥作用。当然,自由、平等、博爱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其阶级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消除这种局限性,可以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道德作用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篇: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作者:王子越 曲爽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税收诚信是市场经济下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失去税收诚信,也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公平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则是无序的市场。本文就如何营造税收诚信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税收诚信;现实需要;措施建议
一、诚实信用原则纳入税收原则的现实需要
(一)从诚信角度看我国税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因而我国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诚信体系尚不成熟。众所周知,我国在信用机制的建立上落后于西方国家,英美等国有一套完整的信用制度,可以对市场主体的诚信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国加入了WTO,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要与对手同台竞争,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信用制度,完善市场诚信体系。但目前我国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如市场主体交易中的不守诚信、欺诈交易;企业在归还贷款时的诚信恶化;政府在市民心目中诚信度降低;以及全社会没有将诚信视为一种信仰和社会道德的败坏等。至于税收领域的诚信缺乏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就征税机关而言,执法机关执法随意而疏于告知,无视纳税人权利,随意侵害纳税人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就纳税人而言,偷税、漏税、逃税和恶意拖欠税款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二)税收领域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
1.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市场主体受名利心理的强烈驱使,惟利是图,盲目地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以牺牲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代价,采取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等不法行为;更有甚者公然抗税,对执法人员大打出手,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制。据北京“首届中国企业信用论坛”披露:中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利益的驱动不仅作用于市场主体,也作用于执法人员。一些税务干部捞取个人好处以权谋私,或暗箱操作,以税换贿,以贿减税,或收“人情税”、“关系税”等,造成税负人为不公,直接恶化了税收诚信的环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擅自对税收政策进行改动,越权减免企业税务以招商引资。严重破坏了我国税法的统一性,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平等竞争,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秩序,也使政府的诚信度在民众心目中大打折扣。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04年的第四号审计结果
公报,公布了788户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部分重点税源大户税收严重流失。其中地方政府越权减免企业税务就是其原因之一。
2.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
首先是税收法制不健全,诚信原则并未纳入税法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关税收领域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缺乏对失信者处罚的法律依据。其次,现行税收法律以及其他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赋予涉税案件的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引发以言代法现象,造成税收执法、司法不公。最后,全社会的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一个缺少信用的社会是可怕的社会,信用制度是保证社会信用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手段。信用制度的空白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差距。
二、营造良好的税收诚信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体系
税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纳税提出的最低道德要求。面对偷税、漏税、走私、骗税等行为,除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法制建设,还需要全体公民有明确的善恶观念和道德意识作有力支撑,特别是发挥道德的社会舆论。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诚信不仅是一种税收行为,更应该被当作一种文化精神、道德规范,即:公平、守信、守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针对的培养规模诚信纳税的意识,营造一种氛围,熏陶一种思想,塑造一种道义形象。
(二)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实际的国家税收信用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偷税、漏税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信用危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严重程度已对国家的税收征管正常进行构成损害。因此,诚信纳税,建立税收信用体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具体来说应加强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税收机关变税收管理为税收服务,提升纳税人的法律地位
便其与税务机关处于平等地位,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服务型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呼声的高涨,税务机关开始转变执法理念,由被动执法变为主动关心与支持纳税人,把纳税人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去尽力帮助,提高服务质量,由片面的征税转为全面的服务,既考虑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又努力为纳税人的利益着想,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这种法律地位的平等,对税务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信用立法,信用立法包括税收征信信用管理、信息开放与保护、个人信用征用的管理、政府的作用、法律救济与责任追究等。对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资
源共享、风险防范。其次,我们还要完善税务征信信用管理体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建立健全征税信用、纳税信用相结合的体系,激励和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3.加强税收宣传,促进依法诚信纳税,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税收宣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人们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企业、个人、经营管理人员的诚信宣传,使其充分意识到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自觉切实履行依法诚信纳税的光荣义务。在宣传的形式上也应注重创新,开拓思路,以税收特别节目,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诚信纳税和税务征信征用体系,易为广大纳税人接受和理解。
4.建立纳税信用评级机制
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对纳税人进行考核。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依据包括纳税人的直接纳税信用、间接纳税信用和其他社会诚信。参考文献:
[1]刘剑文.财税法学案例与法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2]刘剑文.财税法学研究述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第四篇: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召,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过程中,必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把握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鉴于这些一般特征的存在,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家的效益意识,时间观念,平等竞争思想等等,不仅反映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样也符合人类进步、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都有利于学校德育能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德育自身更具有时代精神。
同时也应看到,市场经济意识与学校德育在价值取向上,还有相悖的一面。市场经济的根本还是创造利益,利己的,利他的,互利的,互不利的。处在菁菁校园,或许我们还不能成熟的理解市场经济对于我们的影响。故而学校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在引导学生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时,要突出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社会主义道德行为不排除互利,但是经过良性的引导,这种互利是可以建立在以利他主义上的,道德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而受道德意识和社会的道德舆论的策动和制约,然后我们从道德行为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学校德育所坚持的价值观不能简单地以市场经济内涵为转移,而要充实新的内容,注入新的内涵,从而使之与新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并对后者产生积极的反作用。
道德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总是引导人们去做对一 般人来说难以做到的事。纵观从古到今的各种不同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倡导过不同的社会道德理想以及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具有高于现实的特性,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虽然扎根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但道德更直接反映的是人们精神需要和追求,高于现实去追求美好的理想。
今天的青年,一二十年之后,将是社会的中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我们面临着社会环境将更加复杂,肩负的历史任务将更加艰巨而伟大,面对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把握道德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
第五篇: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建设祖国的骨干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正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现。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的盲目性,缺陷性等消极方面,这都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本文粗略的谈述了市场经济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简要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解决途径提出 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信仰 道德品质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生长在社会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文化熏陶。他们热爱人民,拥护 党的领导,有着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 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现象,对其人生 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大学生功利意识的浮现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物质是决定意识的。因此现今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飞速发展,在带来大量物质财富的情况下,也对人的意识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 和利益最大化原则,这令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利益来作为行为的准则,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价 值观产生了偏差,他们更注重于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失或怎样可以得到更多。甚至于出现 一种这样极端的情况,个别大学生在面对别人对帮助的请求时,首先会问: “在帮助你之后,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这种实用主义越来越严重,雷锋精神很难在这种功利意识下得 以继承和发扬。这种偏差也使得大学生的行为失去了得道层面上的约束。为了得到更多的利 益,部分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去损人利己。在面对利益与道德的考验时,他们往往做出 了令人失望的选择。大学生个人主义的加重 人是生活在整个社会中的,是与社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然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并不是永远协调的,也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但面对这种冲突时,大部分大学生能做出正确的 选择,但仍有很多大学生过于重视个人的利益,对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当今社会节奏逐步加 快,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社会接触过少,生活 的范围局限于学校,所参与的集体活动也仅限于班级和学院,没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 感。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毫不热爱,对国家大事不予了解,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大学当成一个文凭的获取地,当作未来人生的跳板。然而毕业生求 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现今市场经济下严苛的就业环 境和前景,使得他们首先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适合的工作,而不是说在某一方面为 祖国做出什么贡献。所以说,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大学生的价值本位观念转向自我性。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 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 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 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 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 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 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正确的方面
1、正确积极的政治态度。当代大学生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 就,感受了我国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经过 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大学生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 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赞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同时,他们也发现 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一味地坚持错 误观念,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 理性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当代大学生善于接受和运 用新生事物及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 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 解赞同和支持。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维护国家发展的良好的思 想态度。
2、主动务实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 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 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 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 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 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 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 同。
3、强烈的民族观念和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希 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效 力和争光。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的方面
1、在衡量价值时不能分清孰轻孰重。一些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简单地等同于个 人的知识或一技之长。他们忽视了思想品德所具有的价值意义,没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智力的强弱,的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思想品 德的锻炼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2、功利思想,拜金主义的兴起以及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存在。一些大学生以有 用或功利为标准,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注意实际而忽视理论,追求功利而忽视 贡献。在一些的大学生看来,自我价值就是自私自利,钱是万能的,金钱至上,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从而陷入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 主义的误区。更有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物质享受,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这 里。他们将大量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有的为了达到物质上的享乐,甚至不惜损 害人格、国格,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的大学生,对周围事物 经常抱怨和指责,对社会发展、祖国前途漠不关心,对政治学习、社会活动、集 体活动厌倦,无所用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从而导致了价 值偶像的的错位。
3、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应该维护祖国统一而且坚决同民族分裂活动和 势力作斗争,憎恨甚至仇视一切污蔑和凌辱中国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同学仅仅是 停留在口头上,空有一腔热情,却几乎不付诸实践。大部分人都只对国际交往的 不平等、腐败现象、就业困难等现象极度的愤恨,但是很难要求他们以积极地态 度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更有的同学从来不关心我国的整体现状,也无心改 进甚至促进大家的民族精神的进步,对相关实事信息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不读 书读报,在网络上也从来不关注相关信息,对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4、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意识。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但 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是很令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 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屡见不鲜,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 不良现象有所抬头。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在简历中提 供虚假材料,如伪造证书、编造社会实践经历等,在面试中自我拔高,对自己各 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还有一些人随意毁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 失。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度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而责 任意识的缺失包括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盲目夸大自我价 值,片面追求自我发展,他们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张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 实际生活,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正确行。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一切以“我”为中心。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利益。在 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工作轻松稳定等。二,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原因分析
1、开放多元的社会思想文化影响。一是随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西方价值观念 涌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二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庸俗、甚至错误的思 想观念,如“厚黑学”“权谋术”“成功学”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翻新”、、。三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方式的出现,为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交融,提供了广阔舞台、便捷渠道,也更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 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 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 是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加之社会 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 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 我,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 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2, 学校不健全价值观教育机制。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 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应该建立新的教育机制。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 上目标过高、缺乏层次递进性,远离时代;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只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不能运 用于实际中。
3、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一些父母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 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 位,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各 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 迅速地在全球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 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向人们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5、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 学生所处的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如网络、影视、书刊等热衷于宣传和 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有的精神 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之中;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一味模 仿明星和西方饮食、服饰、生活方式。
6、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 不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 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这样就容 易导致他们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很难独立进行正确的选择。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青 少年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尤其是教会大学生做人,这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 和国家命运大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我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 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了解掌握青少年价值 取向,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 识形态工作,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造成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产生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加之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在彷徨与苦闷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全球化如同一柄“双刃剑”,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迅速地在全球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在消遣和娱乐的幌子下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渗透,向人们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工作体系尚在建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目标过高、缺乏层次递进性,远离时代;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价值观教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炼过程,把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分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已是一个信息激荡、传媒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如网络、影视、书刊等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邪说,加上对很多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有的精神空虚,缺乏理想信念,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之中;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一味模仿明星和西方饮食、服饰、生活方式,成为所谓的“新新人类”。
(五)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六)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的理念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基本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展开。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站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 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教师应当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其次,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一切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加强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非强制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内化了教育要求。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及其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形成,乃至于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使社会的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创造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并从而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要加强实践的环节,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寻找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点。其次,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在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他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他人行为的需要。
最后,大学生要身体力行,从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飞跃。
(六)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其次,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协调,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参考文献:
1、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索,2004(1).2、谢廷平.德性培育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3、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4、曾燕波.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再塑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5(3).5、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J].社会科学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