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道德风气如何提升
2011年10月,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却都未施以援手,一朵尚未绽放的小花最终不幸凋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在震惊、悲愤之余,也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到底怎么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看待我们的道德状况,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
◎ 道德现状怎么看
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道德滑坡”的观点颇有市场,甚至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
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悄然提升,人民群众日益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灿若星云。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展示着文明风尚。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遇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后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让无数人热血奔涌;每逢重大活动,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他们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道德风景线。对此,西方媒体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艳羡的目光。
也不可否认,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许多败德现象。
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无良企业被频频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道德底线。
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额费用,公交车上面对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可见,我们正经历道德的进步,也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也不时出现令人寒心的失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因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能从一些失德败德现象简单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结论。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 道德建设怎么改进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
道德名言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
——贾谊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刘向
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治理突出问题。当前道德领域问题很多,不可能短时期一并解决,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当前要围绕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努力使这几个方面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
善用榜样带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推出的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短短一年多,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就突破1000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应该继续精心选树典型,特别是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道德建设的自身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制度保障怎么完善
“好心人”救人免责、鼓励为“好心人”作证、被救助人诬陷敲诈或被刑拘„„2011年11月28日,深圳发布了《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这部被称为全国首部为善意助人者提供保护的法规,成为从制度层面推动道德风气提升的一种尝试。
一提到“道德”,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循循善诱的教化、春风化雨的熏陶,好像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强制力量。然而,“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维护道德行为、惩戒失德行为,人们的行善愿望就可能被遏制、甚至逆转,就可能导致好人“流血又流泪、伤身又伤心”的现象。
政策传真
深圳《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举证规则。被救助人主张遭遇的人身伤害是救助人造成,要求救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
鼓励作证。因救助行为被起诉的,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为救助人作证的证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应予以物质奖励。
惩戒措施。被救助人明知其提出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或者隐瞒歪曲事实真相,要求救助人承担责任的,有关机关可以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公开赔礼道歉;涉嫌诈骗的,由公安机关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人们常说,“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这也说明,在抑恶扬善上,道德与制度、与法律是根本一致的。提升社会道德风气,既要靠良知、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保驾护航”。通过完善法制、强化监督、惩治败德等一系列制度手段发出强烈信号,让善者无后忧、让恶者不敢恶。
定底线,明规则。一些人言行举止越过道德底线,丧失最基本的荣辱感,人们对此反映最为强烈、深恶痛绝。道德管不了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来管。应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宣示任何失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利后果,尤其是触及制度“红线”的严重行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加强道德立法,推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对言行越过底线的人给予规约和制裁。
彰善举,惩恶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们最朴素的道德信条。但现实中,却往往出现好人吃亏、坏人得利的情况。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对模范道德行为给予奖励保护,为好人化解道德风险,使其权益得到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相继制定了对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同时,应建立对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形成震慑失德者的强大力量。
百姓心声
生活中并不缺乏温暖与善意,只要我们用心汲取,终将汇成改变你我的温暖洪流。有法律制度做后盾,道德才有攀登更高山峰的信心和力量。
只有保护好见义勇为者,见死不救者才会越来越少。
每一次“痛心”与“焦虑”的背后,恰恰说明,如潮的向善之心从未泯灭和走远。强监管,抓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必须下决心狠抓执行力,切实维护司法的公平和公正,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行善者不必畏首畏尾,让失德者时时诚惶诚恐,推动形成健康的道德环境。
◎ 诚信体系怎么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道德、社会公德。“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
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加速转型、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人诚信意识淡薄、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等原因,诚信缺失问题仍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失信行为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已成为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引导、舆论监督、法律惩戒等多方面入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加强诚信法制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当前,要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保障,加快建立我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专家点评
诚实守信是良好道德的基础
罗国杰(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诚实守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诚实守信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诚信机制、诚信体系、诚信档案,加强诚信教育。
所谓征信,就是依法采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为每个人和企业建立一个永久相伴的信用档案。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信用身份证”。如果发生了失信行为,“信用身份证”将被抹上灰色的一笔,以后在申请贷款、求职、进行商业合作时,将面临更加谨慎和挑剔的目光,甚至被拒之门外。可以说,征信系统就是一个“紧箍咒”,能有效约束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1860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第一家信用局为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信用制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我国的征信系统建设是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的。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截至2011年年底,已为1800多万户企业和约8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征信系统建设还不成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征信系统建设作出部署。要求抓紧制定《征信管
理条例》,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整整50年,但始终是矗立在人们心中不朽的道德丰碑。是什么让这个仅仅走过22年的生命,能够历经时代变迁,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哺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答案就在于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变迁,雷锋身上所体现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都是社会所需要、应当大力倡导的。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雷锋精神更加显示出闪光的意义和价值。以雷锋为标杆,我们才能在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明确究竟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确立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发前行的道德力量。正因如此,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雷锋精神是常新的。它不是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与时代同行的精神力量。我们今天学雷锋,不只是对50年前那些“好人好事”的简单模仿,而应结合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应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接受习惯,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使之更富吸引力感染力。
政策传真
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
1.每年3月5日,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2.每年3月,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3.发挥青少年学雷锋的骨干作用,广泛开展各类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
4.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5.重点加强辽宁省抚顺市、湖南省长沙市和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建设。
6.成立雷锋精神研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
7.企业要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把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8.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新闻宣传。
9.运用文艺形式传扬雷锋精神。
——摘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雷锋精神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学雷锋,献一次血、扶一把老人也是学雷锋,而且更多时候是举手之劳的平凡善举。我们每个人都应将雷锋精神根植心间、落实到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只要每个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就能汇聚成爱的森林。
雷锋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自己活着,就是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学雷锋重在持之以恒。“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是人们对学雷锋形式主义、“一阵风”的讽喻。学雷锋,重在实践、贵在坚持。要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与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起来,使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好形式。志愿服务所奉行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与雷锋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当前,志愿服务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成为很多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应运用好这一有效载体,动员更多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厚德载物”,“德行天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一个拥有五千年优良传统的礼仪之邦,一定会以更加自信、更加文明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链接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二篇:申论热点(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热点
(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2011年10月,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却都未施以援手,一朵尚未绽放的小花最终不幸凋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在震惊、悲愤之余,也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到底怎么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看待我们的道德状况,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
◎道德现状怎么看
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道德滑坡”的观点颇有市场,甚至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
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悄然提升,人民群众日益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灿若星云。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展示着文明风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遇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后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让无数人热血奔涌;每逢重大活动,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他们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道德风景线。对此,西方媒体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艳羡的目光。
也不可否认,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许多败德现象。
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无良企业被频频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道德底线。
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额费用,公交车上面对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可见,我们正经历道德的进步,也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也不时出现令人寒心的失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因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能从一些失德败德现象简单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结论。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道德建设怎么改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
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治理突出问题。当前道德领域问题很多,不可能短时期一并解决,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当前要围绕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努力使这几个方面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善用榜样带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推出的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短短一年多,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就突破1000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应该继续精心选树典型,特别是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道德建设的自身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三篇: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2011年10月,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却都未施以援手,一朵尚未绽放的小花最终不幸凋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在震惊、悲愤之余,也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到底怎么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今天,却遇到了“道德的困扰”,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思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看待我们的道德状况,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
◎道德现状怎么看
面对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败德现象,“道德滑坡”的观点颇有市场,甚至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道德危机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道德的主流还是积极进步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呢?
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明显改善、文明礼仪的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都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悄然提升,人民群众日益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无论是以任长霞、沈浩、杨善洲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干部,还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这些时代楷模、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灿若星云。他们以关爱他人、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以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责任担当,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彰显着人间大爱,展示着文明风尚。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国人的道德风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遇大灾大难,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汶川地震后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让无数人热血奔涌;每逢重大活动,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他们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道亮丽的道德风景线。对此,西方媒体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艳羡的目光。
也不可否认,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许多败德现象。
一些官员腐败案件屡屡发生。王益、黄瑶、许宗衡、张春江、刘志军等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些无良企业被频频曝光。黑心棉、毒奶粉、毒胶囊„„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丧失起码的道德底线。
一些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老人跌倒路边无人相助,救人之前先提出高额费用,公交车上面对歹徒行凶乘客袖手旁观„„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可见,我们正经历道德的进步,也承受着道德的阵痛;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也不时出现令人寒心的失德行为。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因而,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也不能从一些失德败德现象简单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结论。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败德现象,是道德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是文明发展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练。我们既要增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道德建设怎么改进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教育和灌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
从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到“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道德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断对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面对当前道德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践养成。道德建设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重在实践的养成。应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道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抓住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既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应大力推动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完善“官德”考评,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应该时刻加强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发挥积极引领作用。青少年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治理突出问题。当前道德领域问题很多,不可能短时期一并解决,应该从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当前要围绕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努力使这几个方面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增强群众对道德建设的信心。
善用榜样带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推出的郭明义、林秀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短短一年多,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就突破1000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应该继续精心选树典型,特别是动员群众发现身边的感动、评选身边的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道德建设的自身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文章来源:西安人事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校园风气
校园风气
每个校园都有不同的风气,有的“风”好有的“风”坏,我现在让你看看我校“风”景。
我校经常有人打架,不过弱者“失败”后,没有人“见义勇为”。但却有人加以嘲笑那位“失败者。”
但经过一件事之后,我认为我校的“风”很正,不是歪的。
那天下午,我在学校的走廊里。因为心情不好,所以头也不抬的走着。忽然,我眼前黑了。原来,是撞上了一个人。我不经意地用眼光扫了扫那个人,本想继续走我的路,但是我看见那个人正用凶恶的眼光看着我。仔细一看,这人竟比我壮了好几倍。我看着他犹如小石头看着大山,那样的恐惧与无奈。那人的拳头正准备往我身上打。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我和要打我的人一起看向了这个人。他很瘦小,甚至比我还小。他的脸很陌生,应该是个新生。他小心翼翼地说;“你要打他多少下?”这话显然不是对我说的。打我的人发火了,用狮子吼般的声音说:“不用你管!”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我所期盼的人(老师)还没来。天啊!他的拳头可要下来了!这时,那个新生又说了一句话,声音不高,但足以让我有五雷轰顶之感。他说:“我愿替他挨一半的拳头。”那个拳头的主人惊呆了。过了一会儿,拳头完全放了下去。对我说了声“对不起”。匆匆走了。
事后,我念念不忘那两个人。后来,我们三人成了好朋友。而那个“壮汉”(原来要打我的人),也不打架了,成了位好心人。
从此,我校几乎没有了打架事件,而多了很多“对不起”“没关系”。我校的“风”正了。
第五篇: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因素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兵。大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独立生活、独自处世,但是由于社会经历贫瘠,面对诱惑时,意志还是不够坚定。有些学生认为,学风建设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和自己毫无关联。这种想法是普遍的,也是可怕的。之所以需要学风建设,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悬梁刺股”的好学意识,都有“凿壁取光”的发奋图强,或是“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那学风建设还何须如此大费周章?因此,学风建设中,学生不但应该尽心尽责,还要出谋划策。学生因素直接导致这场战争的胜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在学风建设中我们应该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让他们为大家树立好的典型,这样大家就会因你追我赶,搞好自己的学习,与此同时也就会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自然成功。相反,如果学生之中有几个比较懒惰而且预习成风,那他也会带动学生加入他们,进而将坏的习惯或者风气覆盖其他学生,学风建设就会有很大阻力。
教师因素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将领。很多大学的老师都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所以不需要他们不断的督促和教导了。而且,现在很多大学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部分教师不但从事教学,还有兼职第二职业;部分教师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自我的进修学习以及政绩建设中。因此,这部分老师很难将所有或者大部分心思放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上。要想改善学风,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和课余时带来学习的趣味是所有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因素能让主力兵们更忠心于这场激烈的战争。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兵法。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几年前已经被提出来了,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这也是学风建设的屏障。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在教学管理上,也并没有实事求是,不够严谨。由于应试教育的压迫,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上课不听,直到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熬夜看书读背;与此同时为了应付考试也会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更不利于学风的建设。学生即使有了好的成绩,也不一定是因为真正掌握了知识。在学风建设上,学校不但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重于实施。学校因素决定了这场战争究竟该怎么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是学风建设的精神食粮。虽然孩子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但是做家长的还是像对待中学生一样的以成绩论成败。因为家长的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目的的认识形成歪曲。学生把学习看作为为应试而学习,一个学期只是最后两周的努力然后在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家长只希望孩子能有优异的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能力、熏陶情操。自从孩子进大学后,家长往往就把责任推卸一空,不再关心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态度,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非常的散漫,没有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那又怎么会在乎学风建设?家庭因素应该是这场战争坚实的后盾。大学学风建设方案
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可以为我系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因此为贯彻我系关于加强学风建设活动的有关决定,结合我系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如下方案:
一、不断提高对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
1、组织学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及班干部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学风建设文件,并召开动员大会,使他们明确开展学风建设的含义、目的。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使学风建设入脑入耳,从而深入到各个同学之中。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打基础。
1、借我系教学检查的东风,抓好早读晚修的出勤,抓好早上第一节课、下午第一节课的出勤,对迟到、旷课作好思想教育,并对违规者给予适当处分。
2、以个体带动整体,抓好全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一是深入作好班级学风建设的动员工作。让学生树立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让低年级的4个班先行开展优良学风班级达标活动,与评优同步开展。三是各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在学风建设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3、以评优为契机,对先进班集体,优秀三好学生等利用宣传工具网络宣传他们的事迹,同时举办报告会感染教育全体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系学生争优创先。从而掀起学风建设的新高潮。
三、把学风建设和系里其他工作密切结合,使学风建设渗透到教学、学生的日常工作中。
1、把学风建设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把学风建设与安全教育稳定紧密结和。安全稳定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把建立宿舍内良好的学习风气作为创建安全文明宿舍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把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1)要求学生党员成为学风建设带头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成为学生党支部重要工作。
(2)发展党员要考察发展对象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
(3)党校学习班把学风建设的内容渗透进党课里,要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从进入党校起就要端正学风,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优良学风带头人。
(4)党小组活动要把学风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并经常开展活动。
(5)党建带团建,团支部、团小组也要围绕学风建设这一重点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比如演讲赛、辩论赛于活动中。
四、不断深入开展优良学风达标班活动。
1、迅速制定优良学风达标的意见、办法,并组织全系各班认真学习讨论并提出实施意见。
2、把优良学风达标班与文明班级的评比紧密结合,坚持每月一评、学期中评、学年总评。
3、团总支、学生会组织优良学风班级达标的具体评分,作好各班优良学风达标活动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