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社会需要道德建设
尊敬的党组织: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一种力量,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是一面旗帜,它鼓舞人们,引领方向。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央宣传部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我认为举办这样的论坛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出的崇高境界和美丽心灵。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却一直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原因就在于,每一次同艰难困苦的碰撞中,始终有一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流淌奔涌。“有德不可敌。”一个拥有道德力量支撑的民族,必能成为伟大的民族。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火速行动起来,危急之际,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道德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引领带动。伟大的时代孕育了千千万万的道德楷模,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道德楷模来推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从科学家、教师到工人、农民,从将军到士兵,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温暖群众,感动中国。他们彰显着凡人善举的道德品格,推动着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舆论是构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厦的排头兵。近年来,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到板报、灯箱、电子显示牌、农村和社区文化长廊,从歌曲、漫画、快板、评书、故事会、公益广告到电影、话剧,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动员一切力量,使公民道德建设来到普通百姓的身边,走入普通百姓的心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和公民道德建设系列网谈,举办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各地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良好氛围的进一步形成。道德建设是常抓常新的事业。道德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光大。人民群众殷切期望加强道德建设,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道德资源和力量。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新时期道德观念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巨轮滚滚向前。虽然在社会生活中,不道德或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我们有信心,以道德的正义之剑,祛除流弊,正本清源。
道德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培育道德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应该在思想道德方面走到前面,为社会做出表率。我们不能辜负党组织的培养,我们不能辜负国家的殷切希望。让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做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共同建设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温馨和谐的道德家园。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月
第二篇:思想汇报:社会需要道德建设
思想汇报:社会需要道德建设
尊敬的党组织: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一种力量,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是一面旗帜,它鼓舞人们,引领方向。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央宣传部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我认为举办这样的论坛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出的崇高境界和美丽心灵。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却一直保持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原因就在于,每一次同艰难困苦的碰撞中,始终有一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流淌奔涌。“有德不可敌。”一个拥有道德力量支撑的民族,必能成为伟大的民族。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火速行动起来,危急之际,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道德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引领带动。伟大的时代孕育了千千万万的道德楷模,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道德楷模来推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从科学家、教师到工人、农民,从将军到士兵,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温暖群众,感动中国。他们彰显着凡人善举的道德品格,推动着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舆论是构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厦的排头兵。近年来,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到板报、灯箱、电子
显示牌、农村和社区文化长廊,从歌曲、漫画、快板、评书、故事会、公益广告到电影、话剧,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动员一切力量,使公民道德建设来到普通百姓的身边,走入普通百姓的心里。3come文档频道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和公民道德建设系列网谈,举办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各地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良好氛围的进一步形成。道德建设是常抓常新的事业。道德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光大。人民群众殷切期望加强道德建设,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道德资源和力量。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新时期道德观念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巨轮滚滚向前。虽然在社会生活中,不道德或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我们有信心,以道德的正义之剑,祛除流弊,正本清源。
道德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培育道德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应该在思想道德方面走到前面,为社会做出表率。我们不能辜负党组织的培养,我们不能辜负国家的殷切希望。让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做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共同建设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温馨和谐的道德家园。
汇报人:孙波航
XX年10
第三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党员需要深入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华南农业大学大学三年级的一名预备党员。2010年1月是大学期间的第三个寒假,这个寒假我的生活过得过得十分充实,十分有意义。听惯了周围的人将进入大学比喻成进入一个疗养院,但我完全不认可。
进入大学之前,我深知社会竞争之激烈以及各种形势下的残酷性;进入大学之后,迎面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股轻松与自在,而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有与人交往的挑战,有工作学习的挑战,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心不处于一种沉浮不定状态的挑战。
2010年寒假我再次志愿成为一名春运临时列车乘务员,重新体验到春运时刻的列车乘务员生活。作为临客车的列车乘务员我的工作主要是检票验票、提前报站、清洁卫生、维持车厢秩序、为旅客服务等等,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操作起来并非如看起来那么容易。做列车乘务员这份工作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有爱岗敬业不怕累的思想。作为列车乘务员经常日夜颠倒,不能够像正常人那样作息,每每值夜班,就要忍受再困也不能睡的痛苦,要学会享受夜深人静的孤寂,这些感受只有在列车成为员这一岗位上方可有所体会。
车厢外寒风呼啸,车厢内其乐融融。乘客们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素不相识,但大家互相理解、互相照顾的心意是相同的。我深深感受到乘客们的善意,当我打扫卫生的时候,有的乘客会主动起身让开使我扫地更方便,有的乘客会帮我劝说周围的乘客注意保持车厢卫生,有的乘客甚至直接从我手中拿过扫把帮我清洁自己座位下的垃圾,这一幕幕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也许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渐渐淡去,但那一颗颗友善的心灵却永远让我记在心里。
我蹲在乘务间门口和周围的乘客交流,他们都很善良,虽然他们不一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并非一群没有素质的人。每当说起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儿女,他们的眼神总是迸发出异样的光彩,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出门在外十分不易,不要总说他们出外谋生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其实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这样一群外来工作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外来工作者我们的城市才能拥有多元的文化,多样的建筑。他们才是一座城市当之无愧的主宰。在火车上,做春运志愿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为钱财,不为名利,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这是一份可贵的经验,它让我更多的接触社会,更多的思考人生。
党员需要深入社会,也需懂得如何将民众的意愿表达出来。因而,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工作经验并不能少。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地学习与工作中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并不断地去体会社会、感悟社会、与时俱进。
汇报人:好范文
第四篇:道德建设需要政府引领
道德建设需要政府引领
关键词:道德建设 政府引领
内容概括
今天的中国,全国人民都铆足了劲在奔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小康社会,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可是,忽然间,我们大家不约而同的发现我们的社会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原来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都认为人心不古,道德建设滑坡。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社会道德建设,在长期的道德建设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2001年10月24日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阐明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鉴于政府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着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权力运作的状态,关系到全社会道德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水平,并在社会中起着标榜作用。换句话说,道德建设需要各地各级政府大力引领。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后,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那么什么是道德呢?字典释义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目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如何。我们看几个事例:
2010年1月10日早上,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许大妈去菜市场途中摔倒。年过60的她因膝关节不灵活,自己爬起来很费力。当她向周围的人投去求助的眼神时,却无人愿意上前搀扶。最后,她不得不用了很多时间才自己挣扎着站了起来。
2010年末福州发生了一起八旬老人摔倒路边后猝死的悲剧事件。据当地媒体报道,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2011年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
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往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
社会上不道德的事情太多太多,每天各大报纸都有类似的事情报道。似乎,当下中国社会道德良心已经进入了它的休眠状态。
有学者对我国公民道德水平低下的现状和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是中国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选择上出现困惑、社会道德心理失衡。
现在,我们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法国启萌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处呢?因为,一个有道德感、有爱心的社会才能让人有幸福感,才能让其社会成员安居乐业。一个道德虚无、人心冷漠的社会必然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即使其经济发展再快,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也不会感到幸福。
为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社会道德建设,在长期的道德建设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2001年10月24日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阐明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顺应民意又提出一系列道德建设的举措,包括,国家规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建设的重点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一官一民两个学习的榜样,官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民就是普通一兵——雷锋。
结合我国以往开展道德建设的实践以及我县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各地各级政府应该在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因为,公民社会生活离不开政府行政行为,行政权力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环境,纵使你有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四肢,也不会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不会具有人的德性。因此,道德的提升不光是个人的责任,更是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的政府的责 2
任。政府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着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权力运作的状态,关系到全社会道德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水平,并在社会中起着标榜作用。
首先,政府在社会风尚上应起引领作用。
《论语》上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说法,意思是领导者的德行像风,社会大众的德行如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孔子曾经多次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上行则下效”: “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由此可见,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对于形成一个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发展需要社会道德力量推动,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而政府在引领风尚上起垂范作用,就拿最近桦南县政府出台的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的决定来说,这一尊老活动,是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点睛之笔,真正体现了孟子所说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大同世界”是中国人千年来心中的梦想。政府的这一举措带动了普通民众的尊老爱幼行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其实具有一定的规律,必须在其“知”和“行”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通过政府的影响带动,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现在在桦南的公交车上很难看到老人无坐情景。
其次,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和法律在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公民的道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为其所提供的社会结构方式,这不仅需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引导与精神塑造,更需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及其在整个社会尤其是公共领域,建立公正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制度中体现道德的精神和伦理的价值。
在当前的社会,光有大家的觉悟是不够的,因为小人往往会钻法律上的空子,反咬一口。人人都慨叹道德滑坡,同时人人都表示毫无办法。但长此以往会造成 3
不良后果。英国政治学的代表人物密尔说得好,“当社会不利于人常常运用高尚的情感时,这种情感就会由于缺乏培养而枯死。”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激励机制的完善上保障公民的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必须要完善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有一种机制,来保护这些敢于伸出双手挽救道德与危险之中的英雄,必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不被社会所误会,保护他们不会因为小人的陷害而被群众谩骂。同时要让出卖道德的人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至少使其在出卖道德时要冒一点风险而有所顾忌。
道德法律化现象是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古今中外都不乏道德法律化的范例,在近现代一切文明国家中,社会道德规范里最重要的内容,大都被纳入到了社会的法律体系之中。甚至有的人说:“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这充分肯定了道德法律化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政府可以运用的各种手段组织、激励、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从而增强道德建设的成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激励公民从小事做起,慢慢地树立起整个社会完备的道德体系。在当今这个已经不能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统治的社会中,政府宜“疏”不宜“堵”,宜“导”不宜“压”。
就以清明节祭祀为例: 逢年过节,缅怀亲人是流传已久的习俗,早在宋朝就有人写诗谈及祭奠之事,其中有一首诗写到“阴阳两界共春秋,地府应无世上愁,亿万冥钞同富贵,不分百姓与王侯。”此风俗还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夫子曾云:“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祖,郊之际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祀上帝。”他还告诫人不能乱祭,他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建国初期,曾试图改变这一习俗,把他作为四旧之一,多方禁止,然而却屡禁不止。每到清明节,七月十五,春节之时,城市里的一些通衢的十字路口则纸灰飞扬,祭奠的人不断,可以说十家九祭。虽然表达了普通百姓对故去的亲人缅怀之情,但客观上污染了环境,增加了火险的可能,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今年的清明节,在我县一些路段的十字路口多了一个新物件,此物件有的状如元宝形,有的状如斗形,有的状如六瓣莲花,铁制,口大底小,金黄色,上面写有缅怀亲人,文明祭祀几个字。不用人说,大家都会知道,这是供百姓缅怀故 4
去的亲人,祭奠烧纸的用具。
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得了的,改禁止为疏导,正视居民逢节必祭的现实,为居民祭拜创造条件,把污染火险降到最低处,从而达到因势利导,移风易俗之目的。说不定哪天,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人们会想出更好的方式,表达对故去的亲人祭奠之意,缅怀之情。
综上所述,政府的职能与道德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政府的职能应保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状况的道德体系,建设完善的道德体系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应有之责,而完善的道德体系也能保证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要把道德建设回归到政府职能建设的宏观中来。只有这样,“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人们生活在用高尚的美德构建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才能真正的感到幸福。
第五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汇报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汇报
一是编尽其宜。宜者,合适也。编尽其宜,即要求一个机关的机构设置与其职能相匹配,人员编制与其职责相适应,恰到好处。因为机构编制是机关得以存在的先决条件,而机构编制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工资、经费、办公建筑、车辆、能源、设备以及其他各种物资等的需要程度,花的是“大钱”。从节约的角度讲,机构编制是“源”,其他问题都是“流”,是由机构编制衍生出来的,源头卡住了,“流”的问题就好解决多了。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与普通百姓之比达1∶28,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5至6倍,吃财政饭的约有4500多万人,其中所谓机关人员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大多数市级地方财政只能成为“吃饭财政”,有的县级财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甚至成为“要饭财政”。所以建设节约型机关要在机构如何设置,编制如何配备上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多下功夫,切实从实际出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因事设人,编尽其宜。要做到机构编制法制化,彻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合并—分开—再合并—再分开”的怪圈,真正走向“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
二是官尽其责。“官者,管也。”行政机关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行使管理职能。官员的职责是否明确,每个官员是否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决策是否能够做到科学化、民主化,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是流失浪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维护。如去年下半年XX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建设停工,北京市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结果比原预算造价减少4亿元。由此可见,官尽其责,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带来的节约成效和潜力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官员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这都是没有做到“官尽其责”的恶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最大的损失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首先看到这一点,否则建设节约型机关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所以领导干部忠于职守,敢于负责,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尽心竭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并严格遵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功尽其效。功尽其效,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机关虽然不直接创造财富,但是由于其担负着繁重的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能,其工作效率高低,质量如何,对社会财富的创造起着重要作用。建设节约型机关,不能不涉及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问题。多年来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敬业精神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某些改革不到位,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配备不合理等原因,机关浪费人力、智力现象时有所见,难以做到人尽其才。“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照抄照转,重复发文,很多都是无效劳动,做了“无用功”,不知浪费了多少人的精力和智力,消耗多少物力和财力,既降低了行政效率,又增加了行政成本。如此种种,与节约型机关是背道而驰的。不讲功效的机关,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节约型机关。所以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要科学地界定每个机构的职能,核定每个人员的工作量,真正实现按岗设职,因事设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寓言通俗形象地阐释了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对于提高功效的重要性。
四是物尽其用。物尽其用,是节约的本意之所在,也是涉及建设节约型机关时谈论最多的问题。机关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能否做到物尽其用,直接关系到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成败。由于种种原因,机关在改革上虽有进展,但与社会其他系统、部门相比,步履缓慢。由于管理不科学,缺少核算机制,基本不计成本,经费实报实销,不够就申请追加,铺张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有的机关在物的消耗上甚至形成“黑洞”。“文山会海”浪费惊人,各种会议宴请吃一半扔一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仅应成为治家格言,也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理念。机关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节约能源;要实行电子政务,网络办公,减少纸质公文的印发;要建立能源、物品消耗统计核算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注意物品的再利用等等,要遏制奢华之风,真正做到勤俭办一切事业,节约搞各种活动。
五是财尽其力。财尽其力,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财力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的地方,用在刀刃上。一个机关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资金又有限,所以在经费的使用上不能“撒芝麻盐”,应有一个阶段性的规划,集中有限的财力,每年解决一两个、两三个机关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几年下来,机关面貌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有明显的改观。要优先解决“雪中送炭”的问题,少搞或不搞“锦上添花”的项目。至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类,那是劳民伤财,与财尽其力是根本不沾边的事情。
综上所述,建设节约型机关是个大概念,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统筹规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在建设节约型机关问题上,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脱离实际的,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短视的。建设节约型机关需要数管齐下,多措并举,各方协作,共同努力,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制度制约浪费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并进而带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