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 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 本质的经典论述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 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影响和指导。
关键词: 社会主义进程邓小平理论
正 文: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定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指导思想,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执政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科学 发展、文化经济、持续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的核心体系。社会主义包括三个体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社会主义经 济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它对社会 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起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既是社会思想体 系的实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必由之路。这三种形态是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 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 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需要两个超越:超越前社会 主义,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划清界线,引进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不照搬西方资 本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我党提出的、作了新解释的“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
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需求的有限满
足、精神自由的充分 享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人类寻求一条 可持续发展的路。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发展,不只是为中国,也是为世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是世界的未来。而中国 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可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简略来说,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3.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 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4.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 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 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8.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 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 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9.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 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四、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 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精髓,是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 八年邓 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 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 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 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书。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 内政治风 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 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 认识问题,把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 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 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 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 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 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 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 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 主义的本质,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 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 改革 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 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 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 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 放,从计划 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是 就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 今后的实践中继 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 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 了新 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 学技术 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 活和世界面貌,任何 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 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 势,确定我们党的路 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 承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 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 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 历史经 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 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 答了中国社会主义 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 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 导我们 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 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 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 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 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四小结: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 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 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 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
机制(科本)11-4
仲崇涛
2012年12月5日
第二篇:如何阐述企业文化与历史进程
一:首先要将你的首段编辑的精简吸引人,段首加上公司名称,和网站编辑人。1:下面以【润成创展木门】为例:
【润成创展】拥有“冠军品质”和“金牌实力”的润成创展木门在业界备受瞩目,被誉为中国木门领跑者。润成创展,“木门领袖”峥嵘初显,回顾一路风雨:从涉足木门行业,缘起于木门;到构建成型一支志同道合的精英团队,缘生于员工;再到扬名于家装建材行业,取信于各地加盟商,缘聚于客户;到制定五年发展规划,“缘”梦于未来。可以说,润成创展的故事就像是一部与木门的缘分史,它既是在翻阅一段润成创展的崛起史书,亦是在讴歌一曲恒久不变的木门情缘。【武汉团购网】小编带大家了解润成创展的企业文化。
2:加上图片。最好带上logo
润成创展木门
二:提炼文化时尚元素——【润成创展】的独门之举
1:主题与典范
例:
“润成创展”生产的木门花色品种已达30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达80多类。“润成创展”强调产品的绝对原创性,在行业内首先引入“套餐门”概念,即将居室内的入户门、卧室门、卫浴门、厨房门、隔断门等按一种风格设计并形成独立的主题,该套餐系列门产品多次掀起市场销售热潮,被同行誉为独辟蹊径的典范。2:设计理念与文化
例:
“品牌是一种销售力,文化是一种征服力”,之所以有这样独到的设计理念,是因为润成创展木门在本身定位走高端路线的同时,还秉承“万物皆可为之用”的设计理念,强调产品的绝对原创性。在行业内,首先引入“套餐门”概念,赋予门以故事化、人物化的情节。润成还结合产品风格,给每套木门都起了个性化和生命力十足的名字,讲述了一个个木门的故事。如“波西米亚的流苏”、“波西米亚婚礼”、“武士”、“将相豪门”、“玫瑰花园”等。
经过润成创展的妙手,木材有了艺术气息和独特个性。能把门文化诠释得如此完美的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绝对是不多见的。中东迪拜三叉戟国际控股公司打造号称世界最豪华的酒店,采购官员也被润成创展文化折服,当场签订采购合同。久而久之,“冠军品质、木门领袖”的叫法开始流行开来。这是业界对“润成创展”木门的中肯评价,更是“润成创展”对自己产品的决心和承诺。
2:先人一步,每个企业都有走在被热前面的地方。
例:
重金引进顶尖设备——润成创展铸众门之先
作为一家集设计、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室内木门等装饰配套产品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广东润成创展木业有限公司投资逾亿元、占地近9万平方米,有大型厂房6万余平方米及在职员工逾千人,拥有近百名中高级技术设计及研发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公司秉承“办一流企业、创中国名牌、以品质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的宗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手段,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自成立以来,陆续从欧洲、中国台湾等地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拥有现代化木工机械100多(台)套。
面对种种荣誉,公司不断引进各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完善管理和经营机制,努力提升现代化企业形象意识,在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中的每一环节都尽力做到完美,竭诚向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现代室内装饰文化的发展,为国家和民族工业的腾飞贡献着自身的力量!
从过去的区域性发展到如今的行业领军品牌,从过去摸索前行到如今成为行业相关标准的起草单位,润成创展近10年发展中的眼光之独到,发展之迅猛,无不令业内同行瞠目。
润成创展木门图片
3:管理的人文化,一个公司员工的培养是要着重点出的,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奠基。
例:
润成创展以文化领先、商业优势、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创新驱动五大指标指引公司前进方向。提供市场所需高性价比产品;环保生产;培植对员工的精神生活具有积极
意义的企业文化;给予员工以实惠。企业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就是正道。
4:企业管理董事长企业法人代表也需要点出,让人知道领导的大方向,与前进的道路,企业的凝聚力。
关润开董事长一再强调:做品牌有三件事要抓,第一是抓研发;第二是抓质量;第三是抓管理——人性化的管理。他认为,做企业、做品牌与做人一样,要想达到表里如一,追求客户、社会和员工的高度认可同样重要。
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提示着我们:是关爱与责任,成就了润成创展的今天,这种人性化的和谐之风,也必将成就润成创展的明天和未来!
一个企业的品牌与人文文化的阐述是一个企业的外衣。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这个范文希望对网友起到作用。
第三篇: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市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使我们大学生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我们大学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
英语1105方李亦圆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与行政管理
谈邓小平理论与行政管理
摘 要:邓小平是当代世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主成部分。邓小平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他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高瞻远瞩的聪明智慧,从理论上探索中国行政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以利于指导工作实践。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行政管理行政理论
一.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的本质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行政理论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论著里,总揽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行政管理的战略地位、基本原则和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行政管理,把他作为国家学说和政权建设思想的核心问题加以论述。他们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管国家的历史使命出发,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本质。
1884年7月31日,马克思在《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指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1]。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政府是管理资本家事务的委员会。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政府的管理是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剥削者对剥削者的统治和镇压,是暴力的欺诈,“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
邓小平亲身经历和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且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国内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中,他对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和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尤其是对行政管理的本质做了具有创见性的阐述。
第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
理的中心。
第二,深刻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行政管理指明了方向。
第三,明确的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决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要吸纳科学研究成果,掌握规律和艺术的论述,强调象征管理必须科学化;创造性的论述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开放的管理。
第二:现代化得行政管理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必须运用现代方法,努力提高效率。
二. 邓小平行政理论的哲学基础及对政府管理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行政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深刻把握哲学基础,需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的统一。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突出特征统一在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上,无论其民主化的本质属性、法制化的实现形式、科学化的行为方式,还是人本化的管理目的都最终为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服务。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这一内在逻辑统一性是邓小平理论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坚实基础,同时又为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邓小平行政理论的认识基础及对政府管理的意义。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提出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3],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要注重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
本判断标准等等重要论断。这些论断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讲,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四个关键要素:一是政府管理职能的选择与确定,即管什么;二是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三是改善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即通过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政府职能的实现;四是控制政府的行为,即政府行使权力时,依托什么样的行政程序和行为准则。依据这样的分析框架,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就可以发现,政府管理功能的选择与定位,在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就政府管理功能本身来说,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行政体制运作、行政权力行使的起点和依据;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又处于经济、政治的交汇点,任何管理功能的变化,都会受制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并反过来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行政体制改革,只有深入到政府职能这个核心层面,才有可能改变计划管理体制的运作方向,实现体制创新。
从我国的改革实践来看,认识到并提出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目标,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直接产物。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决策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从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的讲话,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都是从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角度阐述决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以后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探索也主要致力于对“文化大革命”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批判和纠正。直到1986年决策体制改革才以“决策科学化”定义,完成了目标定位。科学的决策要求,作出了决策并不算完,还要对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验。那么,检验行政决策的标准是什么呢?只能是实践。邓小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进一步强调,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准,其主要内容是“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真理观的新发展。它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统一,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了领导与群众的统一,为各级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和加强政府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
邓小平关于政府管理创造性与规范性的理论。政府决策要有科学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府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也是政府管理创造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我们要顺利实现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必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因为,决策正
确,可以给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而决策失误,就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进行科学决策,第一,要有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统揽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才能带领群众前进。第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我国宪法的规定。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各级政府对于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必须令行禁止、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研究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比较;在这个基础上,经过集中,作出决定。第三,要深入调查研究。历史经验说明,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
政府领导经济工作要有主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新形势下,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取决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熟练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他说,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由此可见,我们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和小生产的思维定势,用改革开放和社会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来领导经济工作。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明确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这就是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加快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政府工作要有预见性。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是针对无计划性和盲目性而言的,政府管理如果没有预见性,也就谈不上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必须有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因此,我们要
从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政府工作运行的情况,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要求,以便尽快改进政府工作。各级政府不仅要有国内的信息网络及反馈系统,还要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新格局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政府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大环境的需要。
三. 邓小平关于行政法制的理论
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是邓小平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政府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何建立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在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如何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制约,保证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督促其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对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我国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古已有之,而且远较其他法律规范完备。自秦汉而下,古代中央政府为适应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一直建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并设置3-4级地方政府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唐六典》、《明会典》等就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其详尽、细密、完备程度,在世界古代史上是罕见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不仅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中规定了行政组织法律规范,而且制定了专门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务院及所属机关组织通则》、《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乡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同时还制定了一些部门组织法,如《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试行组织条例》、《海关总署试行组织条例》等。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的颁布,开创了我国行政组织法制建设的黄金时代。此后,陆续制定了国家计委工作条例和监察部、劳动部、国家体委、国务院秘书厅、国家计量局、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专家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委办局的组织简则,制定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等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行政组织法,健全了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组织法,这就标志着我国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涵盖中央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派出机构,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在经历文革十年**和停顿之后,新时期我国的行政组织法制建设主要是拨乱反正,恢复五
四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其间虽然也有局部内容的增删和修改,虽然也有一些新的法律、法规规定有新的行政组织法律规范,但总体上行政组织法制建设一直没有达到五四年以后的完备程度。
四. 总结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邓小平理论与行政管理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之中,同时又指导着这三大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无论从对生产力的解放程度,对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程度,对上层建筑的自觉革新程度来看,不仅在我国建国以来是第一次,【4】而且在世界改革史上也不多见。“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实现行政机关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则是对这场革命的成果加以巩固和确认。我们要以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抓住法律制度是根本这个关键,抓紧修改、制定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配合制定国家公务员定员法和定员令,逐步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法治规律的行政组织法律制度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以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
参考文献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版 第一卷 第479页
[ 2 ]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3 ] 《邓小平行政理论与政府管理》唐铁汉著.北京:国家行政院出版社,1999.5
[ 4 ] 《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马启明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