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时间:2019-05-14 03:0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一篇: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引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的思维决定着人工作、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有正确的思想,人的作为才能产生正确、高效的结果。同样,国家也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行体制,需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着重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阐述“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本章一共有三节: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分析了邓小平在新时期是怎样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阐述了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三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讲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重难点掌握:

1、思想路线的确立与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初步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解释;中共七大上正式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二大上重新确定的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的基础是哲学思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始至终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问题。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想僵化,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在不断地创新,没有止境的。因为客观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

5、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

(1)。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主要标准。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含义: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

(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标准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的干扰;

第四,“三个有利于”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利益标准。

(5)。“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想的界限,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6)。“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价值问题。

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

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三、基本概念简释:

1.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实事求是—— 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3.两个凡是——即华国峰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4.生产力标准 ——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或革命得失成败的主要标准。

5.“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自测题:

一、填空题

1.(、)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灵魂。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3.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4.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引起理论界大讨论的文章是《 》。5.当前,我们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萌芽的代表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

D。《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开始

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了讲话,它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一讲话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反对本本主义》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D。三个“有利于”标准

5.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标准

6.第一次明确把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为邓小平理论的是()。

A。十二大政治报告

B。十三大政治报告 C。十四大政治报告

D。十五大政治报告

7.近二十年中,在邓小平及其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其中,成为第二次思想解放标志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的讲话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十五大政治报告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D.1979年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发展才是硬道理

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两手抓两都要硬

1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 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D.无政府主义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1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A.目的 B.前提 C.核心 D.手段

15.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A.条件 B.原因 C.目的 D.手段 16.现在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A.已经到头了 B.甚至过头了 C.还在继续着 D.有过之而无不及

17.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解放思想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2.“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是()。

A。主观主义

B。形而上学教条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E.客观主义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

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基础 E.互相决定的关系

4.下列哪些是邓小平的新观点()。

A。“三个有利于”标准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D。两手抓,两都要硬 E.实事求是

5.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了两项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指()。

A。发表了南方谈话

B。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

C。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 E.创建经济特区

6.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

A。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C。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D。加强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E.不再需要马列主义的指导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判断我党各种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B。判断改革实践是否成功的标准

C。判断效益如何的标准

D。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标准 E.检验真理的标准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E.促进思想的大解放

9.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大意义在于()。A.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C.保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彻执行 D.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不同于别国的道路 E.中国必须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10.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障碍主要是()。

A.“两个凡是”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 C.教条主义 D.个人崇拜 E.异化思想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A.思想前提 B.理论基础 C.重要保证 D.方法论原则 E.根本保证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A.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B.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 C.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础 D.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 E.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方法论原则

13.如果我们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A.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C.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D.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E.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马克思、恩格斯不会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 B.黑格尔、费尔巴哈不会超越康德、谢林 C.毛泽东不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D.邓小平不可能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E.就不能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15.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新阐释()。A.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

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C.全面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 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E.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 16.解放思想的涵义是()。

A.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 B.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C.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D.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 E.理论联系实际 17.实事求是是()。

A.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指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

C.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E.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

四、简答题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内容。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3.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6.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3.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个有利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D 7.B 8.A 9.C 10.B 11.A 12.C 13.A 14.B 15.C 16.C 17.A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ABC 4.ABCD 5.BC 6.ABCD 7.ABCD 8.ABCE 9.ABC 10.ACD 11.ABD 12.ABCD 13.ABCD 14.ACD 15.BCD `16.ABD 17.ACD

四、简答题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内容。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思想路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的生命线。

第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邓小平都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不拘一格,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而才能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第一、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第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第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四、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3.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根本点。

第二、邓小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他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论述,使全党对实事求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重新有了深刻认识。

第三、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非凡的胆略和科学的态度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伯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四、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不可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的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社会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第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敢于坚持符合实际的理论,纠正偏离实际的理论,放弃脱离实际的理论。

第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对一系列事关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大胆的更新和突破,制定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第四、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上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其中包括对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6.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的。

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内在的、相互包含的两者各自从对方反思自身,各自包含对方的因素。

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第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一系列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继续研究解决;

第三、从理论上说,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水平远不可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扩展和深化。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拴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方法论。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第三、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四、邓小平在新的形势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了阐述和发挥。它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地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勃勃新机。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第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时候,对这一路线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发挥;

第二、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根本点、精髓的高度,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第三、全面地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

第四、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指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实事求是。

3.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对“两个凡是”进行批判,深入展开拨乱反正的实践活动中,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进行深刻反思中提出的,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

第二、破除僵化观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三、认清国情,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第四、不搞抽象争论,坚持一切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五、坚持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六、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都始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而才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二篇: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最近我重温了由中央党校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专家集体撰写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感悟颇深,感受良多,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丰富,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论述精辟,表达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该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核心、立论基础等十几个方面,用精炼的语言,全面准确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权威辅导材料之一。

实现共产主义究竟多远?从莫尔提出“社会主义”的概念,到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列宁对苏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应该进入“共产主义”的预测,到毛泽东倡导的“大跃进”、“超英赶美”,到邓小平同志更加贴近实际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迄今近千年,我们还没有看到共产主义的曙光。可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间距离是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的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它需要无数个个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朝着一个目标奋斗,立足于当前,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按照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四个一定”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运用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这是在新时期,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问题,使我们党能更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荐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等发展生产力的思想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问题,没有具体阐述;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理论探索及运用上有成功也有失误;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坚持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把它运用于指导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产主义是无比艰巨的长期性事业,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需要

具有百折不挠、英勇献身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广大党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为共产主义奋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姓名:李君

学校:西宁市韵家口小学

第三篇: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

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另方面,实事求是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二、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他率先喊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10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留下的一个严重的后遗症,就是人们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从“本本”出发,遇事“随风倒”。其次,他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当全党急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时候,却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

再次,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9个月,即1977年7月才出来工作的。他“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点。邓小平不仅用非常精练的语言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了完整而系统地概括,而且对每一个基本点都作了深刻地阐述。第一个基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第二个基本点:“理论联系实

际。”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也是达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方法。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第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点之一的“实事求是”,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第四个基本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动过程。

四、提出并论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辨证统一

而且“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一方面。

另方面,解放思想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这是因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并不单纯表现为实事求是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条件,同时还表现为解放思想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目的。

总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邓小平在谈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时,虽然有时各有侧重,或强调解放思想,或强调实事求是,但他总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四、阐明了思想路线同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

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的实践中,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熟悉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是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八保证。

六、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首先,邓小平把从实际出发同从人民利益出发统一了起来。他认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再次,邓小平把“求是”的方法同群众路线的方法统一了起来。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的最大成果。

七、坚持了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的方法即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邓小平曾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2.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是对事物进行纵向分析的方法,也是具体分析方法的纵向延伸。3.全面分析的方法。全面分析的方法即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八、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榜样而这一理论正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邓小平的熟练运用,就不可能会有邓小平理论。总而言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讲授这四个基本点时,应该力求了解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思想情况,而阐述的各自理论侧重点,注重在不同的侧重点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要把重点放在对实事求是的阐述上,因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要说明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在一定意义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观点。

还应该说明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等,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是党的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强调这些问题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要做到在动态条件下的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同时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使理论和实践做到与时俱进

胡锦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

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简明概括。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如此广泛、深刻,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如此广泛、深刻,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是如此广泛、深刻,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业,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局面,这是真正的前无古人,这是真正的史无前例。而引导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哲学。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胜利,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哲学也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

思想路线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哲学问题。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路线建设,并且从建党初期,就从政治上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党的思想路线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了实事求是哲学也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哲学和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主观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我们党内,形成了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表现在思想路线方面,就是主观主义盛行。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起草的决议中,深刻分析了主观主义的危害及结果,提出了克服主观主义的方法。1930年春,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

为了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名著,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理论上揭露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质上也就是确定了实事求是哲学和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作过科学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建国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

毛泽东更加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多次谈到思想路线问题。

1963年5月,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哲学和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哲学和思想路线。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果断实行全党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斗争中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方针一度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邓小平在尚未完全恢复职务的情况下,率先在理论上反对“两个凡是”,阐述了正确地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1977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同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在全会上,他运用大量事实,从理论和实践上,再次阐述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和“两个凡是”形成鲜明的对照。

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为什么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成为实事求是的前提。没有解放思想这个政治前提,就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不可能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正确判断国际局势和世界主题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就不能制定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也是他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把解放思想提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时间里,江泽民多次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0年5月,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

党建工作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2000年10月,江泽民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江泽民鲜明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与时俱进”,是1992年10月19日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管理制度、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相应地来一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对“与时俱进”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更加全面深刻的阐述,他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把“与时俱进”提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高度,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是江泽民全面审视历史发展趋势、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又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党的思想路线成熟和发展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它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在时代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维和时代眼光。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胡锦涛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在十六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他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2003年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就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发展中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样是我们党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党的思想路线成熟和发展的显著标志。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包括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和实践合乎逻辑的继续,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进一步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党的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政治上理论上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这个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务必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务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务必做到思想和实际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努力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努力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努力把精神状态搞对头。

回顾我们党和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基本的指导性线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根本的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武器。

展望未来,放眼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重大历史关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四篇: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980年邓小平首次论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提炼和总结,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提出这个论断之前,人们还从来没有在社会主义特征之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本质来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邓小平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个科学论断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在目标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具体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目标,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或者说是价值目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上。

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既是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道路。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的特征,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尤其需要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面临着新技术革命挑战,讲社会主义不能不突出生产力基础地位。

三、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提炼,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五篇: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及其意义

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及其意义

张 国 宏

一、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实际上是从界定“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开始的。他并没有直接给社会主义下定义,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是采用排除的方法,以“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方式说明社会主义的内涵,这样就廓清了人们的种种不正确认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社会主义认识的层次。

第一,针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邓小平提出必须重新认识。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⑵邓小平是在拨乱反正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各种“左”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四人帮”肆意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状况,主要是从批判的角度去指出哪些认识和做法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可以说,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是邓小平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突破口。

第二,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四个不是”。这就是: 其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⑶“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它就站不住脚。”⑷这样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其二,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⑸“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也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 

 家生产力发展的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⑹ 其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邓小平积极倡导的重要原则。其四,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⑻“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⑼这“四个不是”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批驳并排除了长期以来把根本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邓小平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两个不能”,即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⑽“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加快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但同时,在对外开放中,也要坚持“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⑿“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⒀

第四,邓小平提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⒁的新论断。他指出,“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是不对的”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⒃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过去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突破了认为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

此外,邓小平还明确指出,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民主的现代化不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现代化;缺乏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更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哪些东西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应有内容。

二、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界定的伟大意义

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虽然没有给我们直接提供“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现成答案,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方法。这在邓小平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有力地批驳了“四人帮”的假社会主义,廓清了种种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界定“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时,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论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站不住的。他认为,过去把“穷”和生产力落后看作是社会主义固有的特征,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曲解。在批驳的基础上,邓小平顺理成章地得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结论,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到了科学的轨道上。同时,通过对“平均主义”、“两极分化”等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否定,邓小平认为,共同致富是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最原则性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这样邓小平同志为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科学地作出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可以说,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是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逻辑进程的必经阶段,其理论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邓小平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开辟了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社会主义的新思路。长期以来,如何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人们总是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从马列著作中引经据典,总能“自成一体”,“自圆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不仅在理论上、思想上带来了混乱,也容易在政策上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消极影响。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社会主义的目的、根本任务搁置一边,而将本应在革命时期的手段、措施、方法当做建设时期的中心任务,忽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呼声,号召人们勒紧库带、喊着口号搞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变得虚无缥缈,越搞越穷,从而越穷就越没有吸引力,没有优越性。邓 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把一些不容易说清、一时说不清也没有必要说清的暂时搁置起来,而从侧面回答什么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才是社会主义,这样就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跳出了种种纠缠,指明了大方向。他明确告诉人们,对待社会主义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把什么都附加在社会主义身上,要抓住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本质,集中精力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允许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

第三,把握邓小平“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道路并不平坦,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几乎都受到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干扰,一些人往往都要产生一些困惑或犹疑。过去我们曾经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致使改革迈不开步子,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什么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才能集中精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才能破除僵化、封闭思想的束缚,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抓住机遇,摒弃“左”的和右的干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坚持两个文明都搞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注释:

⑴⑵⑶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137、116、155、110-111、364、64、78、3、265、373、203、373页。

⑷⑸⑹《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312、128页。

下载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邓小平理论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