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时间:2019-05-13 21: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毛概课论文——计算机9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摘要:

“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指导思想”„„这些称号都是我们党给邓小平理论的崇高评价。从改革开放至今,邓小平理论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乃至军队建设及文化领域都证明了其正确性与先进性。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不需要我多赘述,我这篇论文主要是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历史条件以及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等方面阐述一下我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主观条件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虽然说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共同的智慧结晶,但不能否认邓小平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所以,邓小平的主观条件也成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简单概括一下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主观原因。

第一,他确立坚持了社会主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邓小平在共产党在中国成立的初期就加入其中,开始用社会注意唯物世界观观察世

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深刻。第二,他具有顽强的奋斗精神。邓小平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经历了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在磨砺中培养出了顽强的奋斗精神,才能不断的发展与修正邓小平理论。第三,是有优化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表现在许多方面,一个是广博性与精深性的统一。二是前面提到的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实际知识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对国际的了解,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他的知识结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事业,从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优化的。这样才更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犯经验主义错误,把改革不断地推广下去。第四杰出的创新意识,这对于一个理论的创立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邓小平所有的中国国传统文化修养也使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不是是主观条件的单独作用,而是和客观条件共同催生的结果。下面简述促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普及。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如果把毛泽东思想的诞生看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的作用,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

依据。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让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第二,我国自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也发生过严重的曲折。邓小平正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发展策略。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第三,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在分析了以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世界形势后,提出了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发展策略,为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新的眼光思考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更具时代特色。

第四,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从另一方面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上世界七八十年代,我国社会如何如何发展,向何方发展都成了急需解决的问

题。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邓小平理论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需条件。

三、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二战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争与革命不再是整个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是开放的,中国也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去发展。指导中国改革放开的邓小平理论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当时世界仍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已初步显示了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而且当今世界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挫折。因此,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当今急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邓小平在拥有合适主观与客观条件后,适应时代的要求,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解决了这个课题。

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主流的特定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代的代表。邓小平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时代。当世界政治经济出现新情况时,需要当代的马克斯主义者做出新回答。无论是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考,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而且,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新时代的许多新问题,例如人口、粮食、原料、能源、环境、核战争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任务,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邓小平在经济领域做出了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注意制度的基础,计划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和平与发展阶段的来临,随着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经济信息的快速变动,计划经济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国必须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邓小平理论所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完成改革开放、经济跨越性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其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此,我仅阐述几点邓小平理论最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证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但他不能告诉我们一百年后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邓小平理论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

到的问题。就像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一样,邓小平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对理论和路线的认识上,我们犯过错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左”倾错误就是在偏离我们正确路线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来我们在挫折中认识到错误,找到了正确的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十二大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

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十三大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继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以后,又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

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拨乱反正过程中右的错误思潮

有人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借口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的失误而企图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对于我们事业的伟大指导作用,能否科学地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样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建国他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多次发表重要谈话,对《决议》总的原则和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他说,《决议》的中心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历史转折时期,是酝酿和准备阶段。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还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条主要之点,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的最初框架。

第二个阶段,全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是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阶段。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1年底。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以后,改革全面展开。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概括了十二个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着重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党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个阶段,继往开来时期,是发展和完善阶段。从1992年1月到1997年9月。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第四个阶段,再造辉煌时期,是进一步发展和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从党的十五大至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不仅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和新的阐述,而且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从此进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阶段。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日语082姓名:高越学号:2008083007指导老师:吴艳玲

内容梗概:

在本节知识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1.邓小平理论的定义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正文:

一:邓小平理论的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据有关资料的解释,邓小平理论也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他们的说法不同,但是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后边会给大家讲解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总结起来共有四点)

1.历史前提: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国内:中国的经验教训来看,1957年后由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做出了过分的反映,政治上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急于求成,急于过度导致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彻底地暴露了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弊端。

国际:苏联模式中,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共有经济,政治上又政部分,政企部分。其实苏联和东欧的解体直接原因是政治上的动荡,而根本原因在于延误改革,严重脱离人民,丧失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2.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生了重大的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时代主题的转变又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3.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必然进一步深入到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反思,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苏联学来的。邓小平理论最大的成果就是改革开放。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4.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还有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么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所以说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体现大会上的各种报告和讲话中的,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提出理论命题的阶段(1978年-1982年)

1978年,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

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构建理论轮廓的阶段(1982年-1987年)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就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87年-1992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992年-1997年)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 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并写入了党章,2004年又写入了宪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进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这以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各方面体制全面展开,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理论观点也不断丰富。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地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新的概括和深入阐发,把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多方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做了全面阐述,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随后又载入我国宪法。

(1)第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2)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启示

从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中,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其个人的勤学和对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总结以及他的睿智,果断的一面是分不开的。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对已有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拓展、延伸和概括出新的认识,把过去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或深化、或升华到一个新境界。根据形势的发展拓展已有的结论。因而,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冷静的思索和果断的行动,在借鉴别的经验和资料的同时要注意以自己的分析为重。看问题时要把思考的角度放的远些,站的更高一些。这样方能将问题的主流看清楚。

再次,我们要具备有创新的精神,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没有对被实践证明是错误事物的抛弃,就谈不上创新。同时,否定旧事物和错误的东西,还要有善于创造新事物的智慧和魄力。从总结实践中作出对新事物新判断的敏感。对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涌现、层出不穷的大量新事物,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锐的感悟,是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行,需要我们后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创造,我们只有具备了创新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扮演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个光荣的角色。

下载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1. 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理论基础——马列、毛的基本原理 (3)历史根据——对......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邓小平理现场的历史根据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 二、苏联、东欧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主要教训 三、我国建国29年所取......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合集5篇)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世界历史意义 八队九八级研究生邓 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的现代理论形态。这一理论的形成和......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论文 现在,党内外、国内外的人都已晓得邓小平同志在党中央集体领导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掌舵、决策的作用。在各个阶段的发......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实践基础是一种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包括主要创立者的社会经历、价......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试题: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5篇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的深重灾难。从1966年开始,中国爆发了一场 “文化大革命”。十年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上处在动荡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摘要:时代主题的转换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