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及答案
2014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1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拽.住(zhuài)吞噬.(shì)羸.弱(lãi)踉.跄(liàng)B、无垠(yín)砭骨(biān)履践(lǜ)战栗.(sù)C、滞.留(zhì)阴霾.(lí)信赖.(lài)携.带(xiã)D、告罄.(qìng)缭.绕(liáo)窒.息(shì)筛.糠(sh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珊珊来迟 忧心忡忡 孤立无援 闻所未闻 B、郑重其事 不毛之地 不可思意 勇往直前 C、齐心协力 刚毅不屈 头昏眼花 勇往直前 D、腰酸背痛
快快不乐
疲备不堪
念念有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香港志愿者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难的事迹,感人肺腑....。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斗志去搏击长空、矢志翱翔天际。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D、2010年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B、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C、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顶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D、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5、下面对课文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伟大的悲剧》选自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写的是挪威探险家斯科特和英国探险家阿蒙森在南极探险的角逐,表达了对失败英雄的赞美之情。
B、《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小说,它塑造了王富洲、屈银华等英雄形象,赞美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C、《真正的英雄》是演讲者里根对“挑战者”号失事英雄的赞歌,从中宣扬了美国精神。
D、《在沙漠中心》一文记叙了一位飞行员在飞机失事后在撒哈拉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变化过程。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简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B、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C、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D、这部电影,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7、古诗文默写:(8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2),青山独归远。
(3)正是江南好风景。(4),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选自《山海经·北山经》。[2]发鸠之山:山名。之,助词,无意思。[3]枯(zhâ)木:枯树,桑树一类。[4]乌:乌鸦。[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花纹。[6]喙(huì):鸟嘴。[7]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精卫”本是这种鸟叫声的拟音,所以说“自詨”。[8]是炎帝之少女:这个炎帝的小女儿(的化身)。是,这。炎帝,相传就是教人民种植五谷的神农氏。[9]为:成为,变做。[10]堙(yīn):填。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行走)B、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水)C、北饮大泽.(恩泽)D、化为邓.林.
(桃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道渴而.死结友而.别B、不能指其.一端弃其.
杖 C、饮于.河、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D、化为.邓林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10、对《夸父逐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一篇神话,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
B、如今,人们常用“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C、夸父是一个敢于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神话人物。
D、神话《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无法理解的胡思乱想、愚昧无知。
11、对《精卫填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B、《精卫填海》写的是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C、精卫鸟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红色的嘴,白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D、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12、给《精卫填海》一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曰 发 鸠 之 山 其 上 多 枯 木 有 鸟 焉 其 状 如 乌
13、翻译下列句子:(3)⑪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⑫未至,道渴而死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伟大的悲剧(节选)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4、根据以上内容,给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
15、写出第一段中显示环境恶劣的三个词语。(2分)
16、文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3分)
17、找出写“手”和“手指”的短语,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18、文末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心情?(3分)
当石头也有了梦想
①一个平凡的邮差,日复一日地穿梭于乡村之间。生活没有波澜,也没有奇迹,就像脚下的小路,蜿蜒却没有意外的景致。他寂寞地行走,尽职尽责地传递他人的悲欢故事。
②但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他仰望天空出神遐想的时候,曾经很多次被石头绊倒。好像有人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的人不是聪明的人,而这个邮差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终于有一天,他认真地低头观察了这块让他难堪的石头。竟发现它真的十分异样,是那么美丽,仿佛是被谁遗失的宝石,蒙着岁月的风尘,等着人们来寻找它。
③邮差爱不释手,为了赶路就将它放入自己的邮包。因为是一块美丽石头,邮差的心情无比美好,思绪纷飞,如同五彩斑斓的蝴蝶,急于找寻栖息的花朵。他抚摸着石头,一个念头停留在上面: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不管谁看了都会觉得十分动人吧。在这寂寞道路的两旁,这样美丽的石头到处都是。
④太阳东升,尔后西沉。邮差仍然坚持不懈地送着信,但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副业,那就是捡石头。梦想在不断鼓胀,小小的邮包已经狭窄,需要用独轮车来装载。
⑤人们看到邮差用独轮车来送信,同时装载满满一车奇形怪状但也司空见惯的石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邮差说,他要给自己和大家建造一座从来没有过的城堡,这些石头会带来奇迹,带来一种崭新的存在,改变一条道路、一处住所、一片风景、一种心情。
⑥就这样,他白天传递别人的梦想,而晚上建造着自己的梦想。一个人的工程,艰辛漫长,但也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没有人愿意加入进来,他们觉得这是痴人说梦,海市蜃楼。邮差不为所动,兀自快乐、幸福地建造自己的城堡。
⑦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20多个春秋过去了,而邮差的梦中城堡也终于在乡村落成。辉煌壮观,惊心动魄,仿佛童话在尘埃里落定,奇迹在平凡中惊现,那些石头变成了宏伟壮观的艺术品。
⑧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无意间发现了这座空前绝后的城堡——准确一点说,不单单是一座,而是许多座错落有致的城堡,好像是上帝遗落在尘世的一枚枚巨大瑰丽的戒指,或者是来自神秘太空的礼物,跟这里的风景相得益彰。而当他得知城堡建造的过程时,他也被邮差的创意和毅力所折服,触摸着一块块不同凡响的石头,他觉得自己触摸的是一个平凡人的伟大理想。他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荐这个梦幻所在,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像邮差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
⑨于是,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那条小路渐渐拓宽,更多人看到这座神奇的城堡,看到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的过程。当人们抚摸着这些美丽的石头,仿佛听到一个声音:梦想吧,一切皆有可能。
⑩这位乡村邮差名叫薛瓦勒,而现在那些城堡也已经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被人们称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殿”。在城堡入口处的石头上镌刻着一行耐人寻味的文字——“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平凡而伟大的乡村邮差薛瓦勒给了我们最动人、最有力的回答。
19、文章第①段写邮差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何作用?(2分)
20、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当石头也有了梦想”含义的理解。(2分)
21、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子,邮差的石头给大家带来奇迹了吗?从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3分)
22、读完全文,说一说薛瓦勒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3、“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积累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3分)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某班举办了一次以“探险”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10分)活动一:装扮探究空间
24、为了让这次活动更具“探险”风味,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标题。(2分)
活动二:朗诵探险名言
25、请你把搜集的关于探索精神的名言警句,大声地朗读,并选出其中的两句写在下面。(4分)
活动
三、叙说探险故事
26、搜集一个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概述他的事迹(不少于50字)(4分)。
五、记叙文作文(50分)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你渴望得到什么呢?把它写出来吧!
题目:渴望得到__________(2)题目:我的一个怪念头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如果选用第一个题目,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班级;⑤不得抄袭;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14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C 3B4A 5C 6C7、野渡无人舟自横 ;荷笠带斜阳;落花时节又逢君;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文言文阅读
8、D;
9、A;
10、D;
11、C;
12、曰 发 鸠 之 山∕ 其 上 多 枯 木∕ 有 鸟 焉∕其 状 如 乌
1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三、现代文阅读:
14、临终日记(或临终书信、最后的留言等)
15、“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从未被人声冲破的极度寂静”“白雪皑皑的荒漠”。
16、指斯科特在离开人世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及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这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更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17、“冻僵的手指”“手指完全冻住”“僵硬的手”“冻伤的手指”等短语突出了气候的寒冷、书写的艰难,更能表现出斯科特因想到他爱的人和民族勇气时他的坚强毅力。
18、表现了斯科特抱定必死的决心。
19、为下文写邮差有了理想追求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蓄势,欲扬先抑。
20、用石头作比喻,说明即使再平凡的人,一旦拥有了梦想,并为之付出,就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21、“许多人纷纷慕名而来,那条小路渐渐拓宽”;“现在那些城堡也已经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22、有梦想、不畏惧困难、为了实现梦想而执著追求的人。
23、只要一个人有了梦想,哪怕他先天的条件如何不足,只要他对自己的梦想不浅尝辄止,持之以恒地执著追求,他的梦想不仅可以实现,还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就像文中的石头,一旦有了梦想,不仅可以建成城堡,甚至更远……
四、综合性学习
24、无限风光在险峰
25、⑪、只有在探险中,一个人才成功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andregide⑫、真理的大
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⑬、有冒险才有希望。——[古罗马]塔西佗:《历史》⑭、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⑮、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林语堂⑯、危险面前测勇气。——欧洲⑰、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26、略;
27、略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2012——2013学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9、A10、A11、C12、A13、B14、D15、(1)答案示例:①成长的驿站,心灵的乐园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2)答案示例:课文:《风筝》、《散步》歌曲:《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
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3)答案示例:①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②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16、爸爸妈妈让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动作心理
17、冷酷,见利忘义
18、示例:礼物已经送出去,再去要回来,怎么好意思啊。作父母的也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啊。(意思对即可)
19、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烘托出“我”伤心、痛苦的心情。
20、略
21、一会儿差不多约定通“否”
22、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友人很惭愧,就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23、略
24、失礼:因为虽然友人先不守信还没有礼貌,但是他已经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而元方的做法会让友人尴尬。
不失礼:因为友人失信失礼在先,所以元方的做法不过分,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
25、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意对即可)
26、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27、对老婆婆的感激心理。
28、略
29、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三篇: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五单元
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五单元
21、《风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风筝》。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课。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说教材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间少年时代的冲突和误解,中年时代的自省和忘却,可以突现出一种亲情,“我”和弟弟有两颗美丽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弟弟忘却“我”的不好,这种宽以待人的作法,对现在的学生有较好的教育作用;“我”对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这种严以待己的作法对学生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教育。而兄弟间的亲情是很值得我们探究与回味的。
我对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教学重难点作出以下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不读不为语文)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情感价值目标:
1、在冲突与误解中感悟亲情。
2、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学习“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初步学习用勾画点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铺设亲情的写法。
二、说教法
我一直觉得文本是我们从事教学时的根本,一切应以文本为基础,多媒体等的运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期待、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早朝读、课外),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三、说学法
教师应适时点拔,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在预习阶段给学生相应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探究阅读。我提出了以下预习要求:
1、反复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子。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人物形象。
四、说程序
(一)导入课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没有被误解、受委曲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二)探究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自由朗读,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行解决。
(三)品读感悟:朗读课文的重点章节,体会作者如何在冲突中显现亲情,展示“我”和弟弟两个人物形象。
(四)情感体验: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我”或弟弟说些什么呢?(学生的发言从兄长的善良、严于反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链接:以后的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理解要有正确的引导。)
(六)作业:
课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儿童时的那件事?(还有回味的余地。)
〔教学小结〕
《风筝》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文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文章蕴含极为丰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其中的一点(亲情)为主,探究一个局部性问题,进而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很可能学完以后学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体悟之处,但这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羚羊木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课。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本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对话,更适合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围绕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学情发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揣摩文章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朗读和圈点勾画等读书方法。
2、能力目标
(1)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倾向。(2)在整体把握要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文章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倾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读课文
品读课文
探究课文 导入:
一、通过引用同龄人的一段话,激起同学的同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贵,爸爸妈妈的逼迫,奶奶的无能为力,万芳的仗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意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1—15段默读课文,标划出体现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物形象的神态描写。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15段,学生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速读文章26段至结尾,标化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指名读、学生齐读
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倾向。
三、探究课文
1、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展开辩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讨论: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给了万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小结:
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场家庭矛盾,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
(五)课后作业:
1、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小说,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
2、与父母一起探讨后,合理地改编某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并工整地写到小作文本上。板书:
羚羊木雕
张之路
羚羊木雕
23《散步》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3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等。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出示目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可以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比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4(一)《金色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色花》,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二、教学目标
1、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4(二)《纸船》说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纸船》,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说教材
《纸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诗两首》,这是一首冰心写的诗。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人间亲情。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重点词句。
冰心的《纸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可以由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培养与家人的亲情,同时通过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基于《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 领悟母爱,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接受新事物敏感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学习。利用这一点可更好的调整课堂的气氛。初一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情境渲染,走近诗境;朗读练习,感知诗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亲情。学法:
1、读中悟,悟中读,逐步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诗的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3、在了解本诗借物抒情的写作特征后,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短小的诗歌。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先来考考学生:一次全球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词当选为世界上最美的英文单词。你知道是哪一词吗?(mother)
等学生回答好,放轻柔音乐,教师描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幻灯片显示课题)朗读练习,感知诗情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今天学习诗歌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个别学生朗读,再由学生点评。在朗读中谈体会,同时注重对朗读时停顿、节奏、重音、情感等方法上的指导。
请一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做示范朗读。(配乐钢琴曲《眼泪》)齐读。感知诗歌要抒发的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借纸船来抒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借纸船抒情适合于大海上这一特定的环境特点。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于表达女子的心态。以此让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拓展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关知识,促使学生对爱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感受亲情
借某一意象写几句献给我们最爱的人。
(六)板书设计:
纸
船
寄母亲
冰心
我纸 船
母亲
叠
放
梦
爱和思念
25、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陈太丘与友期》,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材的地位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阅读法
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
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学法 :
朗读法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
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四、说教学流程
导语引人 展示课题
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 整体感知
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1、听朗读
2、自主学习课文
3、朗读,4、掌握重点字词
5、初步疏通文意
6、复述课文
7、表演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3、多媒体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并作强调。
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质疑 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2、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问题
2、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原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合作探究
1、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点拨。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附: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羚羊木雕》教案
南昌市湾里第二中学
齐述兰
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人生有益启示。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和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肯定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跟他们不一致的地方。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跟父母因某事而意见分歧?你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的?请你说说你的经历。(请两三个学生谈经历)由此导入本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1.掌握生字词语
攥捕dài 逮着玩dǎi .zuàn 树杈.chà 怦怦..pēng 逮..2.搞清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A、父母对“我”怎样? B、“我”和万芳的友情怎样?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 B、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 C、这些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D、父母逼我要羚羊木雕,奶奶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父母听奶奶的话没有?说明了什么? E、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父母:重财轻义
万芳:重友情
“我”:重义气
(三)合作学习:课本剧表演。
分成四个大组,按角色进行表演,注意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四)以“亲情与友情”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1、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目的在于: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学习辩论的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活动过程:
2、导入:“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这样作对与不对?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请大家围绕“亲情与友情”进行辩论。板书辩论会主题:亲情与友情
3、方法:男生代表父母一方;女生代表“我”、万芳一方
4、老师主持,宣布要求后,先提出问题:“既然羚羊木雕已送人,父母逼我要回,对或是不对”?以此谈论各自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辩论中不是进行引导、点拨。
5、小结: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五)片段作文训练:续写“我”从万芳家回来时路上的心情。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附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7分,小题1分)
1.,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2、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的《逢入京使》)
3、《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一句是
4、《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的:。
5、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6、《春夜洛城闻笛》中使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和亲人的诗句是:。
7、请写出与“夏”有关的诗句: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31分)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吞噬(shì)羸弱(léi)告罄(qìn)毛骨悚然(sǒng)
B、筛糠(shāi)遮蔽(bì)真谛(dì)怏怏不乐(yàng)
C、砭骨(bián)履践(lǚ)崔巍(wēi)养精蓄锐(xù)
D、建树(shù)阴霾(mái)疆域(yǜ)孜孜不倦(zī)
9、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垠 癫狂 凛例 珊珊来迟
B、销蚀 遗霜 毋宁 卷土重来
C、辐射 协奏 犁桦 语无论次
D、拽出 乙醚 巅峰 刚毅不屈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他进门喊了声,“起火了”,就跑了出去。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接着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道理。”
C、老王说:近来网上有三多: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D、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如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风餐露宿跑来告诉爸爸妈妈,在运动会取得乒乓球第一的好成绩。
B、一只大螃蟹在沙滩上挥动他钳子般的爪子,颇有一番小心翼翼的样子。
C、再看红英自己,那是连半个钟头的工都不肯耽误的,也从没见她吃过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个会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
D、犯罪分子被执行死刑,大家都说他死得其所。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去。
C、学校的教学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李春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13、下列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伟大的悲剧》——英国——茨威格。
B、《在沙漠中心》——法国——圣埃克絮佩里。
C、《登上地球之巅》——中国——郭超人。
D、《真正的英雄》——美国——里根。
14、“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读书不能光靠课内,课外特别要多读一些名著。请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4分)
(1)“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个英雄的故事还有很多,请你写出这个英雄的名字,并用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他的另一个故事。(2分)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称):(2分)
15、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9分)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为了培养同学们了解、喜欢、参入这次活动,万店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了《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根据所给示例为活动取一个名称,(3分)示例:各抒己见话戏剧
⑵、中国传统戏曲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演变,世界越来越多元化了,而作为我们引以为豪的那些戏剧,却逐渐走向了时代的边缘化了。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⑶、请分别写出我们湖北和随州的一个地方戏的名称。(3分)
三、浅层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现代诗】阅普希金的《假若生活欺骗了你》,完成16—17题(5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着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着未来;∕现在却常是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16、给下句诗划分朗读停顿(2分)
不要忧伤 不要着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17、普希金的《假若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二)【读科技小品、观上海世博】阅读《上海世博高科技国家馆》完成18—20题。(9分)
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将为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们提供一个“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良机,相信这样的经历能让人一生受益。大致有三个最大的看点。首先是看场馆,最好看的是各国特色场馆。阿拉伯馆远看犹如一艘巨型宝船,英国馆名为“创意之馆”,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西班牙馆由万千藤条编织而成,阿联酋馆如同一座天然沙丘,寓意中日“联接”的日本“紫蚕岛”,建筑外表采用透光的薄膜,可吸收太阳能发电并在夜间发光;弧形穹顶上“长着”三个洞和三个角,前者可接收雨水并循环利用,引入阳光以减少照明用电,后者可强化冷暖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能耗,荷兰鹿特丹市将展示其多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水侵入的“秘籍”。该市的防洪坝、“水广场”、“绿屋顶”等储备和调节水资源的高科技设施将被“搬进”世博园区,美国馆将呈现2030年美国城市景象,英国“种子圣殿”由6万颗种子创意集纳而成,非洲馆仿若一幅巨大的非洲壁画,将演绎各国建筑“万花筒”……其次是看文化。据悉, 上海世博会会期各类文化演艺活动总数将超过2万场次。如世界闻名的费城交响乐团、西班牙著名男高音多明戈都将到世博园区表演。最后是看科技。各参展国将会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展示和演绎,以瑞士馆举例,其外墙由大豆纤维构成,世博会结束后只需涂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两天内就能完全降解。可以说,上海世博场馆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现代科技的力量,先进的技术使场馆本身就如同一个魔方,到处彰显着科技带来的惊喜和美丽,让人啧啧称奇。前不久,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在全球瞩目中召开,“低碳经济”成为整个会议的焦点之一。上海世博会是集纳世界智慧的大舞台。从国外自建馆的建筑构造,到馆内所展示的主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从2010年5月1日起,当人们以“低碳”眼光
审视上海世博会时,会欣喜地发现,不仅仅是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整座上海城也正等待“检阅”。
18、文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上海世博国家馆?(3分)
19、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了那一种说明方法说明方法?(4分)
20、“ 前不久,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在全球瞩目中召开,“低碳经济”成为整个会议的焦点之一”中的“之一”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三)【阅读社会生活】阅读《信念是一粒种子》(节选),完成21—23题。(5分)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执着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21、文题中的“种子”在故事中具体指什么?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3分)
22、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是什么让他们走出困境?(2分)
23、本单元四篇课文围绕“探险”话题编辑教材,根据你学习本单元的收获和本语段,谈谈你对中学生“探险”的看法。(50字以内)(3分)
(五【)阅读古典文化 与先哲对话】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4—27题。(14分)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②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③,及日中,则如盘盂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⑤,及其日中如探汤⑥,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⑦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日中:中午。③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④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⑤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⑥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⑦决:裁决,判断。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夸父与日逐走()(2)弃其杖,化为邓林()
(3)问其故()(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5、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未至,道渴而死。B、怒而触不周山。《公共怒触不周山》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26、翻译句子(4分)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7、分别分析【甲】【乙】 文中的夸父和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3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完成28—33题(共19分)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到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了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已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选自《五把钥匙的秘密》)
28、“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告诉我们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_______(3分)
29、“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又告诉一个教育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3分)
30、“他的同桌”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1、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___,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3分)
32、结合全文分析“人生的秘密”是什么.(3分)
33、根据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读后的体会。(50字以内)(4分)
五、写作与表达(60分)
七年级的同学们:七年级生活快要结束了,回顾 一年初中生活,你们一定感慨很多-----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编织了七年级生活交响曲,你是这支曲子中的一枚靓丽的音符,请你拾起一枚枚音符,续写一篇文章让老师分享!
题目:---------七年级(快乐、幸福、健康、难忘、悲伤……)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③适当的描写、议论、抒情为你的文章添色。④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1.春潮带雨晚来急2.双袖龙钟泪不干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8.(B)9.(D)10(A).11.(C)12.(D)13.(A)14.①柴进庄上遇宋江,景阳岗打虎,杀西门、潘,血溅鸳鸯楼,成为行者,夜走蜈蚣岭,二龙山落草。②孙悟空大闹天宫;15.①、聚精会神听戏剧、南腔北调唱戏剧、群腔舌剑论戏剧。②、观点一: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保留。观点二 :中国传统戏曲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应该摒弃。观点三:继承与发扬相结合。语言组合言之有理即可。答观点
一、观点二给一分,答观点三可给满分。
③、黄梅戏《天仙配》、随州花鼓戏。16.不要忧伤 /不要着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17.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8.①首先是看场馆,最好看的是各国特色场馆;②其次是看文化;③最后是看科技。19.逻辑、分类别.20.不能,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焦点不止“低碳经济”一个话题,还有其他话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1.信念。22.是信念的力量。23.有利有弊,好的方面: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强奸体魄,让中学生更好的了解大自然;不好之处:中国的探险方面教育不足,学生的探险知识淡薄,很容易发生危险(老师都喜欢这种辩证的演讲)最好说说解决办法,比如加强教育。24.(1)逐(竟跑,赛跑)(2)弃(放弃)(3)故(原因)(4)去(离)。25.(C)
26、①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②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27、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艰辛的人;孔子: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28.诚实 29中国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 30财富不应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31兴趣 ……32人生的秘密是指一个人的目标和理想,你的兴趣会使你更容易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高尚的,这样你的一生才有意义。
33、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