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进储粮技术应用情况综述
先进储粮技术应用情况综述
今年我库在先进储粮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围绕绿色储粮,节能减排和深化精细管理三项目标展开,在各项目具体负责同志的共同努力和库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先进储粮技术在我库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为实现我库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积蓄了发展后劲。
一、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开展情况我库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索绿色储粮,无药保粮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在以往成功经验和确保储粮安全的基础上,今年扩大了应用范围,省级储备粮共有7口仓实现了免熏蒸无药保粮,免熏蒸粮食占非当年入库省级储备新粮粮仓(14口)数量的50%,已熏蒸仓房的吨粮平均用药量为3.52g/吨,较往年平均吨粮用药量4.14g/吨下降了15%.二、节能通风技术应用情况今年我们对夏季入库的新粮在熏蒸结束秋季气温下降季节,进行通风时,采用了三段式通风降温法,即10月中下旬气温合适时先用大功率离心风机对处于高温后熟期的小麦进行大风量快速通风降温(这样既达到促进后熟和均匀降温、平衡温差的目的,还可避免小功率风机通风可能引起的水分转移和结露现象), 之后改为用轴流风机配合开门窗和地上笼风口进行自然通风降温降湿,最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用混流风机抓好时机将粮温降到0℃以下,为第二年的无药保粮打好基础。采用三段式降温法,既发挥了
各种风机的最佳性能,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吨粮降温电耗比常规通风方式节电30%以上,单仓以2500吨计,每季通风可节约电耗500千瓦时,节省电费约合350元。
三、精细化管理制度改进应用情况,今年我们对储粮保管员实行了“三定四包”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保管员的责任心,将责任细化到人,出入仓、倒仓的现场监管等工作都做到责任明确、易于管理。每位保管员能主动掌握责任仓的粮情,围绕自己的责任仓,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各项仓储工作。严格查仓制度,坚持“一、三、七”查仓制度,及时掌握粮情状况,认真填写查仓记录,正确分析粮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科长负责周查,分管主任负责月查。严格工作考核,狠抓制度落实,在完善制度,责任分解到人之后,关键在落实,由分管主任、科室负责人、保管、化验、计量组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与检查活动,通过打分考核评比,既肯定成绩、又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检查、评比与考核工作,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期限,增强了岗位责任人落实制度的责任心和改进工作的紧迫感,为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附:
通过对不同风机通风效果的比较,根据对比试验结果撰写的《混流风机与离心风机通风降温效果对比试验》论文被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2011年8月8日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粮油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收录。
根据我库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撰写的论文《精细管理保储粮安全科技创新促节能增效》在《齐鲁粮食》2011年第一期发表。
第二篇:浅谈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应用
浅谈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应用
江苏无锡新安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在原江苏锡山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基础上,由无锡市粮食局于2005年投资改扩建而成的粮食储备仓库。现有仓房11幢,仓廒19只,仓容量5.42万t,仓型为高大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是我国新推广选用的仓型,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大量推广使用,具有单仓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结构安全可靠、造价低、施工简便等优点。由于高大平房仓在我国南方地区建造使用时间较短,安全储粮方面尚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规范可以借鉴,对于我库来说,刚开始使用高大平房仓进行保粮工作,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一难题,我库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大平房仓的储粮技术,从中寻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在高大平房仓的机械通风降温、粮面密封、立柜式空调储粮、环流熏蒸杀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应用的实践经验。1 高大平房仓的机械通风降温
机械通风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在安全储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温降水,还可以对储粮进行调质,因此,搞好储粮的机械通风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度夏的粮食在进入秋冬季节时,由于粮堆粮温高,外界温度低,易造成粮堆表层结露,虫霉滋生等问题,为了保证储粮的安全,创造低温储藏环境,延缓储粮陈化过程,使粮食保质保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正确掌握好各个时期的通风措施非常重要,我库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几项要点:
1.1 合理把握通风时机
秋季通风可预防粮堆表层结露,冬季通风可夯实低温储粮基础,我库一般采用两次通风办法。进入深秋以后,外界气温明显下降,但粮温在经过一个夏季以后普遍较高且下降速度缓慢,当仓温和粮温的比差超过10℃时,粮堆表层便会发生结露。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自然通风翻动粮面,加速粮堆散发热量,但对单仓存粮几千吨的高大平房仓而言,已不适用这一技术。我们就在这一阶段利用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的晴好夜晚,对粮食进行第一次机械通风,把粮堆温度降至20℃以下,达到抑制虫害活动和预防粮面结露的目的。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夯实粮食的低温基础对来年粮食的安全度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南方一直处于暖冬季节,0℃以下的天气很少,我库一般在1月中下旬至2月底抓住仅有的几次寒流,集中所有风机对仓内存粮进行第二次机械通风,把粮温降至0~5℃左右,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和来年粮温上升的速度,为我库粮食的安全度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库14号仓,仓型为高大平房仓,长30m,宽24m,堆粮线高5m,仓内存放着2002年入库的中晚籼稻2079t,2003年冬季把粮温降至0~2℃后,单面密封过夏,在未采用其他隔热措施的情况下,上层粮温未超过28℃,中上层粮温在15~18℃之间,中下层、下层粮温未超过10℃。由于粮食一直处于准低温储存状态,整个夏天未发现虫害,同时还延缓了粮食的陈化速度,保证了粮食的品质。在2006年轮换销售中,由于该仓稻谷色泽光亮,品质新鲜,深受客户的青睐,卖了一个好价钱,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实践证明,正确抓好粮食的机械通风降温,是高大平房仓储粮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良好途径。
1.2 严格掌握通风全过程
在储粮过程中粮食的机械通风,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经济实惠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保粮措施之一。对于高大平房仓而言,要达到理想的通风效果,必须对机械通风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
1.2.1 明确通风目的在粮食机械通风之前,由储运科组织全体保管员召开粮食通风研讨会,结合各仓粮温实际情况选定通风机种类,确定通风时间,制定通风实施计划,指定人员分廒负责实施。
1.2.2 加强通风管理
①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做到事前听天气预报,事中注意天气气温变化,发现情况及时调整通风时间,并做好有关情况记录;
②严格控制开关机时间。按通风方案严格控制并做好开关机时间记录;
③加强安全值班。由于机械通风一般情况下都在晚上进行,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安全巡视,主要检查电气线路是否完好,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夜间特别是早晨天气是否起雾,一并作好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机处理,同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④做好粮温记录。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利用粮情检测系统和移动测温杆对粮堆温度变化进行观察对照,并选有代表性的几个点进行全程记录,同时详细填写通风记录表和粮温记录卡;⑤随时观察粮情。对机械通风的廒间,必须天天检查粮情,特别是对气温、仓温、粮温,温差过大处要进行详细检查,预防通风引起粮面结露;
⑥通风结束后,要根据通风记录表和粮温记录卡,分析通风情况,从中摸索规律,为下一次通风提出合理的建议,使通风真正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
1.3 合理使用通风方法
我库高大平房仓的通风风道均为地槽式,其中1995年建的仓房为“U”字型风道,仓廒底面
2积长30m×宽24m=720m,竖向布置风道6条,风机配置1机2道。2005年建的仓房为“非”字
2型风道,仓廒底面积和风道布置分别为以下四种:①长54m×宽24m=1296m,横向布置主风道1
22条,竖向布置支风道6条,风机配置一机二道;②长42m×宽24m=1008m,横向布置主风道6条,2竖向布置支风道6条,风机配置一机二道;③长30m×宽24m=720m,横向布置主风道2条,竖向
2布置支风道6条,风机配置一机二道;④长30m×宽21m=630m,横向布置主风道2条,竖向布置
支风道5条,风机配置1机1道。仓廒地坪防潮处理有2种,即1995年建的仓房采用2油2毡加85砖贴面;2005年建的仓房采用防水砂浆加SBS水泥结面。以上两种地坪虽能有效地阻隔地面水分的向上渗透,但表面的吸水性能较差,特别是2005年建的仓型更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选用通风的方法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利弊角度进行比较,最后确定高大平房仓的机械通风采用压入式比吸出式的效果要好,且对粮食更安全,理由如下:
①吸出式机械通风的工作原理是把粮堆内的高温往下吸,再通过地槽和风机排出。在一般情况下,粮堆底层的粮温肯定比上层粮温低,且地坪的温度更低,需要通风的粮食温差一般都会超过10℃,热空气在接触地坪和风道网板的过程中,由于它的光洁度造成了吸水性能差,因此很容易引起底层粮食的结露,且很难发现。而压入式通风的工作原理是把粮堆内的高温往上赶,逐步往上面散发,再通过廒间的通风窗向外面排出,因此不存在这一弊端;
②压入式通风只要风道设计合理,一般情况下不会留下死角,且能减少劳动强度,不需要压盖薄膜和进行薄膜调节;
③压入式通风的工作原理是把空气往上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减轻粮食在堆放过程中的压实和下沉,使粮堆保持良好的空隙度,为高大平房仓熏蒸时提高药剂渗透率创造良好的条件。2 高大平房仓的粮面密封
在储粮过程中适时进行粮面密封,用薄膜阻隔外界气温的传导,利用粮食的不良导热性能,有效地延缓粮温的上升速度,对确保储粮安全有着很大的作用。
22我库高大平房仓最大的面积为1 296 m,仓容为5 830t;最小的面积为630 m,仓容为2835t。
由于表面积较大,对做好粮面的密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整个仓单张薄膜密封已很难处理。据我们测试,一张长30m、宽24m的粮面密封薄膜重量为150kg左右,密封时实际操作很不方便,且灵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又不利于检查粮情和扦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过了多次的试验和摸索,对高大平房仓的粮面密封采用了分块密封办法,即根据仓房面积的大小,将薄膜分成若干块,一般仓容5000t左右的分6块,2500t左右的分4块,块与块之间用塑料槽管固定在宽6cm、厚2.5cm的条型木版上密封连接,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单张薄膜的重量,操作方便,且增加了灵活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后体会如下:
2.1 操作简便
以前一张150kg的薄膜搬上粮面进行密封,需要5~6人同时齐心协力才能把它从铁梯上拉到粮
面上,相当麻烦且很不安全,而采用分块密封法以后,就完全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2.2 增加了灵活性
2高大平房仓的粮面面积一般都在630~1300m之间,要彻底摸清粮情和虫害情况相当困难,整仓揭膜又不现实,四周揭膜检查又无代表性,整仓粮情难以摸清,采用分块密封法以后,增加了灵活性,便于多点检查,能全面摸清粮情。
2.3 方便扦样,减少薄膜破损
在粮食轮换销售出库时,客户实地扦样一般都要求采点均匀。以往单张薄膜粮面密封后,一般都在薄膜上打个洞,扦样后再用胶带密封,这样既缩短了薄膜的使用寿命,而且又破坏了薄膜的气密性,给以后的熏蒸杀虫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采用分块密封法以后,揭膜相当容易,可以随意采点,深受客户的欢迎。立柜式空调储粮
无锡市春夏高温高湿,秋冬气温偏暖。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储藏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的品质,降低保管费用,实现粮食储藏的低成本、低损耗和低污染,保证粮食的高质量、高营养,使粮食企业获得高效益,就必须综合应用现代化粮食储藏的科学技术。我库2006年夏季开始采用库内高大平房仓立柜式空调储粮技术,经过一个夏天的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3.1 空调机型的选择
高大平房仓空间面积大,跨度超过20m,普通空调在降温时很难做到均匀降低仓内温度而不留死角,而立柜式空调的主要优点是送风距离远、送风面广,这符合高大平房仓跨度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走访了多家空调销售商,在全面了解了各种空调的机械性能及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比较后,最终决定选用立柜式空调。
3.2 空调机的数量配置
高大平房仓仓顶吸热、传热快,进入夏季以后,屋面与吊顶的间隔层中温度可达45℃,仓温可达37℃左右。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方论证,据理论计算,环境温度在30℃时,居室
2按160W/m制冷量配置空调,能使人体感觉舒适。考虑到高大平房仓的密闭性能大大优于一般居
室,且粮食本身是静止物体,自身不产生温度,我们的目的是控制仓温的上升来延缓粮温的上升,2因此,把仓温控制在30℃以下,按每150m配备2匹立柜式空调一台即可,实际使用效果比较理
想,基本匹配。
3.3 增加密闭性
在使用立柜式空调前,应该进行门窗双封闭,进一步提高仓房的密闭性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空调机的制冷效果。
3.4 效果测试
进入夏季以后,虽然外界气温很高,吊顶夹层温度在45℃,但使用立柜式空调储粮以后,能有效地控制仓内的温度,我们一般把仓温控制在26~28℃之间。经过一个夏天,上层粮温控制在25℃左右,中下层粮温上升速度缓慢,未突破20℃,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5 节能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立柜式空调机的效能,节省开支,降低费用成本,经我库多次试验,获得了一些相关节能的办法。①轮换开机法。在仓温控制到设计要求后,采用轮换开机的办法控制仓温,可节省一定的电能且仓温变化不大。一般我们采用单侧机组间隔开机,每4h轮换一次。②定时停机法。由于白天阳光的作用,气温相对较高,晚上气温明显下降,我们根据这一自然规律,在下班以前,把仓内的所有空调定时在晚上12点停机,待明天上午10点过后再重新开机,实践证明,下半夜停机后,仓温上升速度缓慢,一般只上升1~2℃,能够达到仓温控制在30℃以下的目的。高大平房仓的熏蒸杀虫
随着建仓技术的发展,粮食仓库的单仓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房式仓内的堆粮高度由过去的2~4m,增加到了5~8m,采用常规熏蒸方法,由于熏蒸药剂的渗透力有限,毒气很难在仓内均匀分布,易导致杀虫不彻底的现象,选用环流熏蒸新技术,替代传统的常规熏蒸技术已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实践,为提高熏蒸效果,我库对高大平房仓的熏蒸杀虫采用的是粮面压盖薄膜,膜下拉线加地槽牵线投药包,开启环流熏蒸机进行膜下环流的熏蒸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4.1 熏蒸前的准备
严格检查粮面薄膜和门窗的密闭性,全面彻底地做好查漏补漏工作,提高密闭效果。检查环流风机是否运转正常,通风管连接是否良好,仓内预埋的环流管网摆布是否合理。检查粮面牵线摆布是否均匀,地槽牵线是否畅通。
4.2 合理分布投药量
3我库对高大平房仓的用药量一般控制在3g/m,长30 m、宽24m、粮堆高5 m的2 750 t仓
容用药为10 kg,其中粮面投药7 kg,地槽投药3 kg。
4.3 实施投药
1kg药分80小包,每包12g左右,用粮面牵线均匀地分布在粮堆表面,地槽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把药包均匀地分布在地槽内,然后密封。在投药24h之后,待药剂基本挥发,打开环流风机环流24h,磷化氰毒气将通过地槽和预埋的环流管网均匀地分布在粮食中间,3d后再环流1次,实践使用的效果良好。例如:我库存放的2005年产地储粮粳稻8只廒间28169t,全年只熏蒸1次,在多次检查中,均未发现虫害,环流熏蒸的新技术有力地提高了高大平房仓的杀虫效果。
第三篇: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隋成波(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辽宁鞍山114041)摘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北方自然低温,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夏季采取压盖隔热措施保持粮堆的“冷心”不被破坏,使储根维持在低温状态,达到减缓陈化,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关键词:浅圆仓;粮食储藏;低温;机械通风;谷物冷却
为了改变我国粮食仓容量不足,流通状态落后,仓储设施不配套的局面,我国在1998年将浅圆仓作为一种新的仓型引人到新仓建设中,并为之配备了机械通风、电子检温、环流熏蒸、谷物冷却4项储粮新技术。对各基层粮库保粮工作人员来说,浅圆仓储粮工艺是新事物、新技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经验。因此,探讨浅圆仓储粮新特性和掌握储粮管理规律成为当前国储库鱼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掌握、探讨和完善4项储粮新技术,笔者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储粮环境特性,开展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生产性试验。利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已建成的2座浅圆仓和2座立筒仓进行了低温储粮对比试验,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相关技术,为寻找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储粮环境的成熟、高效、实用的储粮方案提供参考。低温储粮原理
低温储粮是指通过自然或机械的方法,使粮堆的温度长期保持在15℃以下,从而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或降低粮食的损失,延缓储粮品质的陈化,以达到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1.1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低于40~ 45℃以下),粮食的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例如:小麦温度由15℃上升到25℃时呼吸系数即呼吸强度增加1.8~ 1.9倍,10℃时的呼吸强度是0℃的2.86倍,因此,采用低温储粮的办法可以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增大粮食的储藏稳定性。
1.2 温度对粮食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储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适应温度范围是20 ~ 40 ℃,在低温条件下储粮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此,合理地控制粮食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粮食霉变的发生。
1.3温度对储粮害虫的影响
储粮害虫和其他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外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条件下,当温度低于15℃时,大多数储粮害虫的身体开始出现冷麻痹,害虫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当温度低至5~10℃,害虫开始出现冷昏迷,活动受阻,不能取食,结果造成害虫衰竭死亡;0℃以下时,害虫因体液结冻而死亡。因此,低温储粮不仅能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与发育,还能对储粮害虫起到防治的效果,是杀灭储粮害虫的有效手段。
1.4低温状态下的粮食品质
低温储藏的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弱,呼吸消耗的干物质较少,粮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酸性物质等变化缓慢,粮食的品质相对较好。低温储粮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品质,而且减少了熏蒸次数,减轻了药剂的污染,更适合于高品质粮食的储藏。
2试验目的由于浅圆仓单仓储粮数量较大,粮层相对较厚,加之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冬季,利用自然冷源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将粮堆温度降低到低温标准后,再对粮堆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在夏季外温回升期间,粮堆内部依然能够保持“冷心”状态,确保粮堆内绝大多数粮食长期处于低温条件,这对于延缓粮食品质的陈化,防虫,防霉以及改善粮食加工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这次浅圆仓低温储粮生产性试验,努力探寻一种切实可行、经济高效适合我库实情的低温
储粮新工艺,提高我库的科学储粮和仓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今后低温储粮工艺在我库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依据。
3试验方法和材料
3.1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2006-05-2007-08。
3.2试验仓房
浅圆仓是辽宁鞍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新仓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由6个单仓由东向西一字排列,单仓设计容量为8 340 t,浅圆仓筒径为30 m,仓顶标高21.5 m,檐口标高14.5 m,浅圆仓筒壁为270 mm厚的钢筋混凝土滑模结构,仓顶为带肋梁的钢筋混凝土球冠薄壳结构屋盖。浅圆仓的仓顶上有4个自然通风孔,4个轴流风机孔分别用螺杆式闸板密封,仓顶1个人粮口用螺杆式闸板密封。进人孔用盖板门密封,还有30个测温电缆进线孔用水泥与硅酮胶混合密封。仓下卸粮口用气密闸板和电动闸板密封。仓底通廊及通风口中分别用硅酮胶盖板、胶垫、法兰、螺栓紧固密封。本次试验的试验仓为Q3 , Q4。
3.3对比仓房
立筒仓是辽宁鞍山国家粮食储备库1998年建设的仓房,仓高18.0 m,内径10 m,设计仓容800 t,仓壁为370 mm厚的砖混凝土结构,仓顶为平水泥预制板,有150 mm珍珠岩保温层和油毡沥青防水层。仓底有双环状通风风道,仓房未进行专业密封。本次试验的对比仓为L1,L2。
3.4粮食的基本情况
浅圆仓Q3,Q4号和立筒仓L1,L2储存的粮食均为2005生产的玉米,人仓时的质量等级均在中等以上,仓内储藏状态全部为散堆储藏,各仓粮食的品质指标详见表1。
3.5试验用风机:
风机类型:4-72-11NQ.6离心式通风机(共有4台);功率:7.5 kW;风量:16 500 m3/h;转速:1 800 r/min;通风类型:正压力通风;通风的目的:降温。
3.6谷物冷却机
试验所用谷冷机是广东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LA78。制冷量:78 kW;压缩机功率:
29.8 kW;名义送风量:5 300 m3/h;送风功率:18.5 kW;温控范围:7~ 180℃:湿控范围:65%~ 95%(RH);冷凝机功率:6 X 0.68 kW;冷凝机送风量:6 X 10 000 m3/h。
3.7仓房的密闭
3.7.1浅圆仓的气密性
Q3,Q4仓从500 Pa衰减至250 Pa的压力衰减期见表2。
3.7.2试验仓的压盖
Q4和L1采取了双层编织薄膜内包保温棉毡垫压盖,保温棉垫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吸湿性(每片面积为10 mX2 m=20 m2),使用灵活方便,成本低廉;浅圆仓单仓需40片保温棉垫,立筒仓单仓需5片保温棉垫。
4试验步骤
4.1降温方式的选取
降温方式见表3。
通过表3可以得出,在冬季利用自然冷源的机械通风方式最经济高效,更适合北方地区的储粮环境;谷物冷却方式更适合在夏季应急处理发热粮情,是仓储保粮的“杀手锏”。根据满足的通风条件和降温需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和降温方式适时降温,并记录下相关数据,以备分析研究试验结果时使用。
4.2密闭和压盖
浅圆仓在新粮人仓和通风降温后应立即密闭,在每次通风冷却后必须重新压盖粮面,密闭仓房,并记录下密闭和压盖的时间、粮温及人工等数据备查。
4.3日常管理和数据的采集
(1)为了确保试验仓内储粮的安全,对试验仓采取电子检温和人工检测相结合,每周检测1次粮温和虫情;分析比较对比仓的粮情,发现粮情隐患及时处理,并记录下粮情、虫情等相
关数据。
(2)每月对各试验仓进行1次粮情、粮食品质大普检,考察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的实际效果。
(3)详细记录试验仓和对比仓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电费、药物熏蒸费、机械设备折旧费、其他杂费等),为经济分析提供依据。
4.4试验结束时间点的确定
通过整理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储粮的品质、粮情、虫情及其他客观条件,根据需要适时结束本次试验,但试验至少要经历1个完整的储藏。
5试验结果分析
(1)在历经15个月的生产性试验后,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经验,各试验仓和对比仓粮情和粮食质量数据见表4和表5。
分析表4,表5不难发现,浅圆仓各项储粮条件均优于立筒仓,压盖粮较未压盖粮食的储藏稳定一些,压盖粮堆表面发热和结露的情况基本杜绝,而未压盖的粮仓存在局部发热和结露的威胁。一方面压盖后的粮食表面温度较低,不适宜蛾类等储粮害虫的生长,浅圆仓在压盖后除粮堆表面1~2 m深度的粮温高于0 ℃,80%以上的粮食在整个储粮期内都处于低温状态,储粮害虫和微生物都很难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压盖十分明显地阻碍了粮堆内部空气和水分的对流转移,粮食发热和结露等粮情发生的机会减少了,储粮的风险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2)分析比较试验仓和对比仓储藏粮食品质的变化情况(详见表
1、表4和表5),可以知道在15个月的试验期结束后,浅圆仓储藏的粮食比立筒仓所储粮食品质变化缓慢,压盖后相比较未压盖优势不明显。在进行感官评定时,浅圆仓储藏的粮食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感官
指标明显好于立筒仓。由此可以判断,低温储粮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粮食的陈化,对粮食的保鲜具有显著的效果。
(3)在整个试验过程中,Q3、Q4号仓始终没有进行环流熏蒸,只对粮堆表面、仓门出粮口等储粮害虫活跃部位采取了消毒、布置防虫线等防护手段,取得了良好的防虫效果,减少了粮食的熏蒸次数和用药量,不仅节约了高昂的药剂费用和熏蒸费,还减低了保粮人员接触有毒药剂的危害,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4)据初步预测,浅圆仓大粮堆储粮降低成本的优势明显,可以认为浅圆仓是现阶段最适宜低温储粮的仓型之一。总体来看,低温储粮具有常温储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为:①单位储粮成本较低;②储粮风险较小;③可减少对粮食及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保鲜效果;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低温储粮需要注意的是:①对仓型、密闭、保温条件要求高;②选择合适的降温方式和时机是关键。
6结论
浅圆仓低温储粮方案来源于储粮保粮第一线的探索和总结,整个试验过程始终从实际生产需要的角度出发,不单纯为试验而试验。因此,有理由相信,浅圆仓低温储粮这项结合了4项储粮新技术的储粮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可广泛推广应用等特性。但在试验中也发现,压盖给检查粮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工费用的支出,并且如果压盖物消毒不彻底很可能成为储粮害虫和微生物滋生的温床,极易引起粮堆表面虫霉大量的繁殖,成为引发发热和结露的导火索。因此,一定要对压盖物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整个试验中,降温的方式和时机的把握是浅圆仓低温储粮的关键,而仓房的密闭和保温是基础。
在上述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浅圆仓低温储粮试验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浅圆仓低温储粮是一套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的储粮新方案。
第四篇: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试卷
继续教育《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试卷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的玻璃内雕刻加工技术是采用()加工技术。A.等离子束 B.电火花 C.电子束 D.激光 2.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A.液体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 B.圆柱空气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 C.球形空气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 D.液体静压轴承、圆柱空气静压轴承、球形空气静压轴承
3.电铸成型时,要求电铸层与原模分离,其厚度约为()mm。A.0.5—80 B.0.0015—0.5 C.0.05—8 D.0.15—5 4.激光加工下列材料时,效率最低的是()。A.金刚石 B.铝合金 C.有机玻璃 D.陶瓷
5.电火花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尺寸精度可达()mm。A.0.0003 B.0.003 C.0.03 D.0.01 6.电解加工是特种加工中材料去除速度最快之一,约为电火花加工方法的()倍。
A.5—10 B.10—20 C.20—30 D.30—40 7.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微米。A.5 B.10 C.10—0.1 D.0.1—0.01 8.电火花加工中工具电极损耗越少越好,下列材料磨损比最低的是()。A.紫铜 B.钢 C.黄铜 D.钨
9.现在的FMS机床设备的配置形式大多采用()。A.互替式 B.互补式 C.互替和互补混合使用
10.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加工尺寸精度可达()mm。A.0.0003 B.0.003 C.0.03 D.0.01 11.激光加工下列材料时,效率最低的是()。A.宝石 B.橡胶 C.铜合金 D.陶瓷 12.发动机气缸宜采用()加工。
A.珩磨 B.电火花 C.电子束 D.金刚石刀具
13.要得到3—6级淬硬齿轮,工艺路线为()。A.精滚—淬火—磨齿 B.精滚—磨齿—淬火 C.磨齿—淬火—精滚 D.磨齿—精滚—淬火
14.复杂零件和相似性较差的零件不适宜采用()CAPP系统。A.派生型 B.创成型 C.综合式 D.各种类型
15.按我国目前加工水平,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为()微米数量级。A.10 B.10—0.1 C.0.1—0.01 D.0.01—0.001
二、判断题(20分)
()1.电解加工能加工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但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
()2.电刷镀是电镀技术的新发展,又称涂镀、刷镀或无槽电镀,是在金属工件表面局部快速电化学沉积金属的新技术。
()3.电解加工比电解磨削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4.金刚石刀具的精密、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用于切削铜、铝及其合金。()5.磨料喷射加工应用范围广,加工成本低,一般用于脆性或韧性材料加工。
()6.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7.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8.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过程,其内涵是不变的。
()9.对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单个脉冲能量。
()10.变频空调开机后,压缩机先以低速运转制冷(暖),一定时间后才达到高速运转,其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比普通空调慢一半左右。
()11.电解磨削比电解加工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12.电解加工不能加工非导电材料,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13.CAPP系统的成组技术的核心问题就是充分利用零件上的几何形状及加工工艺相似性进行设计和组织生产,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14.精良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零缺陷”,而是“尽可能好一些”。()15.电解加工不但能加工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而且还能加工较难加工窄缝、小孔及尖角。
()16.电火花加工用的工具电极,也可以采用电铸方法制造。()17.在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
()18.AutoCAD由美国CNC Software公司开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低档CAD/CAM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实用,容易学习,但三维造型功能稍差。()19.电解加工比电解磨削有更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比机械磨削有更高的生产率。
()20.Cimatron是模具行业CAD/CAM软件,由以色列开发。
三、术语解释(20分)
1.CIMS
2.FMS
3.机器人自由度
4.并行工程技术(CE)
5.现代制造系统
四、问答题(30分)
1.超声波加工中变幅杆有何作用?其外形有几种?简要说明各自主要特点。
2.简要说明等离子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3.说明影响电火花加工电蚀量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4.说明FMS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及机床配置形式。
5.试论述精密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其主要加工方法有哪些?
第五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总结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总结报告
这学期接触了《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这一门新的学科,这一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很广泛。先进制造技术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先进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我们更注重了解先进加工技术。下面是我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学习和网上资料的一些查询,对制造与生产的一些浅谈:
一、制造与制造技术
一、生产与制造
1、生产: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财 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生产系统的输入:生产要素,即5M要素。生产系统的输出:生产财富和效益。其中5M要素包括:
1、作为生产对象的原材料(Material)
2、作为直接生产资料的设备、工具、机器(Machine)和间接生产资料的厂房、道路等)
3、作为劳动力的主体人(Man)
4、资金(Money)
5、作为支持生产活动的知识、方法、信息(Message)、情报等。
2、生产企业: 第一产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种植业、养殖业和采矿业。第二产业:将第一产业生产的原料转化为产品的企业。第三产业:金融和服务行业。
二、制造系统
1、制造系统具有的子系统: 1)经营管理2)市场与销售 3)研究与开发4)工程设计 5)生产管理6)采购供应 7)质量控制8)财务 9)人事 10)车间制造
2、制造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
1)结构特性
制造系统可视为在生产信息、制造技术等软件的支持下,若干硬件(生产设备、工具、运输装置、厂房、劳动力等)的集合体。
2)转变特性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制造是通过加工和装配把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制造过程的转变为通过改变物料形态或性质而使其不断增值的过程。
3)程序特性
制造系统可视为一个生产产品的工作程序。
三、制造技术
1、制造技术:
为了有效地完成制造活动所施行的一切手段的总和。包括运用的知识、技能,操纵可利用的物质、工具,采取的策略、方法等。
2、科学与技术的差别:
科学:采用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得到各种发现和揭示。技术: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改造世界,得出发明、创造和改进。
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制造业。从就业人口比例看,约有1/4的人口从事于制造业,而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而在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约占62%。
二、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一、制造技术的发展
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改进和纺纱机的诞生,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19世纪中叶,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迎来了电气化时代,同时互换性原理和公差制度应运而生,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使汽车进入欧美家庭,引发了制造业的又一次革命,进入了大批量生产时代。二战后,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出现,数控机床的应用,使制造业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二、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的提出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80初期,美国的有识之士对美国制造业的衰退进行了反思,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口号:“为美国的利益发展技术”、“技术是经济的发动机”。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1988年,美国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研究,不久提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TP)”和“制造技术中心计划(MTC)”。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TP)由美国联邦政府科学、工程和技术协调委员会(FCCSET)提出。研究内容: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先进制造过程的支撑技术与辅助技术、制造基础设施。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能源效益,减少污染;使制造业在世界市场更具竞争力;使教育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更富有挑战性的教育。鼓励科学界把确保国家安全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
制造技术中心计划(MTC)又称“合作伙伴计划”,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目标:面向美国35万家中小企业。主要内容:在技术拥有者(通常为政府的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与需要这些技术的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的桥梁。方法:由国会拨款设立地区性的制造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展示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并进行培训,帮助他们选用。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一项综合性技术;
2、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
3、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5、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20世纪,制造自动化经历了刚性自动化、可编程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向制造技术的注入和融合,使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为: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
1)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集成化符合系统工程的思想。CAD/CAPP/CAM系统的出现,使设计与制造得以集成;FMC、FMS的发展,使加工过程、检测过程、控制过程、物流过程实现集成。CIM的核心是通过信息集成,使一个个自动化孤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CE强调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设计的集成。制造自动化为集成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集成化是制造自动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柔性化
柔性化的进一步发展,是要求能够快速实现制造系统的重组,包括企业内部制造设备与工具系统的重组,以及企业之间的重组。
模块化技术,是提高制造自动化系统柔性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产品设计和模块化制造系统。
4)虚拟化
虚拟制造(VM):以系统建模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
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将现实制造环境及制造过程,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映射到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所支持的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显示制造环境及制造过程的一切活动及产品制造全过程,从而对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制造系统进行预测和评估。
5)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要求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彻智力活动,使系统以柔性的方式集成起来,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条件下,实现“完善生产”。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A、对于制造过程,实现柔性化和模块化;B、对于人,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C、对于环境,做到无污染、省能源、资源回收和再利用;D、对于社会,提倡合理的协作与竞争。
2、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设计和零件制造两个方面。
1)产品设计
传统制造技术的改进:CAD和CAE技术的全面应用。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并行设计、面向“X”的设计、健壮设计、优化设计、反求工程设计等。
2)零件机械加工技术的改进:
主要表现在强力切削/磨削与高速切削/磨削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切削与超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以切代磨”不仅可以极 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较高加工精度,还可以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超高速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机理;超高速主轴单元与进给单元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用刀具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
3)新型零件制造方法
又称特种加工方法,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切削与磨削的加工方法总称。特种加工方法将电、磁、声、光等物理量及化学能量或其组合直接施加在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使材料被去
除、累加、变形或改变性能等。特种加工方法使用场合:难加工材
料的加工;复杂形面、薄壁、小孔、窄缝等特殊工件的加工等。
3、精密制造技术在制造技术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精密制造技术包括:
1)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指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较高与最高程度的加工工艺。目前,超精密加工的尺寸精度已达
到0.025微米,表面粗糙度Ra达到0.005微米,所用机床定位精度达到0.01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已接近实现。
2)微细与超微细加工以及微型机械:微细加工:通常指1mm以下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超微细加工:通常指1微米以下超微细尺寸零件的加工。目前,微细与超微细加工的精度已达到纳米级(0.1nm——100nm)。纳米技术:现象和规律。量子效应、波动特性、微观涨落等不可忽略,甚至成为主导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机械、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故又称为“纳米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纳米级精度和表面形貌测量及表面层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纳米级加工,纳米材料,纳米级传感与控制技术,微型与超微型机械等。
4、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绿色制造技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
对于制造而言,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原材料,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绿色制造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以上加粗的也是我们这学期重点学习的,主要了解了高速加工技术及应用(高速加工最常用最普遍的刀柄:HSK刀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应用,干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硬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四、心得体会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让我感受到: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批量生产方式下,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功能专业化, 采用刚性生产线, 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当今, 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向着中、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 更强调企业的生产柔性,因而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发生了多方面的转变:1 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2 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自主管理的小组组织形式转变;3 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4 质量第一的竞争策略向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转变;5 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前景,而不是笼统看待制造业。8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和20世纪末的美国制造业远不是一个概念;现在中国“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和德国的精准制造业差别何止千里;发展来料加工的制造业和创造性的装备制造业无论在技术难度、运行机制和产业政策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存在于这些差别中的根本性问题则是制造业和高技术的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制造大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制造强国。我们为之奋斗的制造强国绝不是仅仅基于传统技术和产品的强国,而必须是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术、满足新需求的制造强国。中国不仅要拥有强大的以家电和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轻型的规模产品制造能力,还要拥有强大的以发电设备、冶金石化设备和汽车生产装备为代表的重型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更要拥有强大的以微电子、光电子制造设备、微机电系统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型的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