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储粮
中国储备粮管理“绿色储粮”工作综述
2011年10月16日 19:50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王立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世界粮食日”前发表《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强调了努力减少粮食浪费,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的重要性。为积极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粮食产后损耗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正全面推进一项意义深远的“绿色储粮”行动。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达70亿斤,三北地区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这是安全储备、节约粮食、减排降耗的新篇章。
记者在“世界粮食日”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获悉,目前全系统氮气气调储粮规模已达70亿斤,今年又启动40亿斤氮气气调储粮工程建设,储藏品种由稻谷扩展到玉米、大豆和小麦,地域由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逐渐向中部及北方扩展。在有效防治害虫、品质保鲜同时,改进了工艺、优化了技术、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能耗。
在“三北”地区,中储粮大力推广隔热保冷、膜下环流通风、缓释通风等技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目前三北地区低温(准低温)储粮比例达80%以上,比5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并将水分损失控制在1%以内,黑龙江、吉林、北方等地的中央储备粮全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在南方,中储粮积极开展压盖、隔热保冷、气囊控温、空调控温等稻谷控温
储粮技术推广,长江以南直属库储存的中央储备稻谷全部采取控温储藏措施,出库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储藏。
据中储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储粮管理中,传统储粮方法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存在化学药剂残留物污染粮食、污染环境并导致储粮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储粮害虫防治化学药剂的限制日益严格,低温、气调、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成为储粮发展大方向。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具有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无伤害、对操作者身体无损伤优势。
目前中储粮大幅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北方大部分粮库储存期间不再使用化学药剂,新疆分公司全辖区实现绿色储粮;南方地区化学药剂使用量逐步减少,福建、浙江、贵州等分公司中央储备粮免熏蒸率均超过40%。
“绿色储粮”推动了节能减排。中储粮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开展粮食烘干设施设备改造,合理配置烘干系统风温、炉温,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东北地区直属库整体热效率提高5%以上。通辽直属库烘干塔采用烘干水分智能控制节煤30%,采用自主研发节电装置和智能控制通风系统,节电20%。浙江、福建等华南高温高湿地区全面推广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单位能耗降低30%。
第二篇:绿色储粮专用制氮机系统
绿色储粮专用制氮机系统
绿色储粮专用制氮机系统一、储粮制氮系统优势
1.Weiton目前在“绿色储粮”制氮机系统内具有的优势:
2.最早作为试点的广西五大中央储备粮库的供应商;
3.最节能的系统的倡导者;
4.最具储粮配套技术应用经验;
5.最大的粮库客户群;
6.最理想可靠的使用效果;
7.最成功在粮库推广使用,无一劣迹。
二、制氮机充氮技术背景介绍
21世纪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油储藏过程中熏蒸剂的使用将进一步限制和禁用,制氮机并积极倡导以调节粮堆内的气体成分(气调储藏)来改变害虫、霉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粮食自身的有氧呼吸,达到储粮安全、延缓陈化的目的,实现绿色储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卫生指标也越来越重视。氮气储粮设备的推广应用已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并且正在形成我国绿色储粮首选新技术。
维通集团推出的绿色储粮制氮系列产品, 有效的实现了绿色储粮的目的。制造出来的氮气以一定的纯度、压力、温度和流量输送到仓房内,通过仓内的气调管路将氮气在粮堆内均匀扩散,当浓度逐步增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后破坏了害虫及霉菌的生存环境,造成害虫窒息死亡、抑制粮食生理呼吸,延缓粮食陈化,保证储粮品质。
三、产品特点
1.定冷热启动功能,开机几分钟即可达标;
2.新型节能工艺使能耗仅为类产品的75%;
3.吸附塔内气流分布器提高了分子筛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分子筛床层的冲击,提高了分子筛使用的长效性;
4.复合式装填保证分子筛最有效的装填效果;
5.气缸压紧方式实现固体物料下沉量“可视化”,分子筛床层一次压紧报警、二次压紧自锁,避免了分子筛粉化流失,令系统更安全可靠;
6.在线检测氮气纯度,不合格氮气自动报警.7.固定式和移动式可在不同库区使用。
四、智能型的制氮机设备同时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与普通PC(WinXP系统)进行数据传输与存储;
2.200米以上数据传输距离,保证远程办公室实时观察;
3.流量、纯度、开机时间等参数数字显示,仪表校准提示
4.工艺动态显示
5.多功能综合报警(纯度、故障、维护保养等)
6.系统功能在线升级
7.三级密码保护(操作级/主管级/经理级),防止误操作;
8.模拟无纸记录仪,运行参数在线调整,参数记录间隔在线调整;
9.快速启动——冷/热启动功能
10.维修保养三级提示预告/提示/保护性自锁
11.使用、保养时间记录清零
12.维修、关机倒计时
13.用户自行升级,参数任意调整
14.自动屏蔽,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对控制系统的干扰
15.PDC节能功能(Pressure-Difference Control,选配)
16.PID流量稳定输出功能(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选配)
17.预留压力、纯度、流量信号端口与用户DCS系统相连;预留I/O接点和PLC扩展模块安装位置,以便客户做远程监控和联机并网。
18.预留压缩机温度和压力4-20mA接口,开关机和故障报警接口,方便用户进行整套系统监控。
五、工艺原理:
制氮系统主要由三部份组成:空气压缩、空气净化、氮氧分离与输送;
空气由压缩机压缩至7.0-8.5Bar,经净化系统中的三级过滤器,制氮机冷冻式干燥机和活性炭除油器将空气中的大部分水份、油份和一些颗粒性杂质除去,为后面的制氮主机提供更加安全气源供给。
空气进入制氮主机两吸附塔,塔内装有专门用于吸氧的高性能碳分子筛,根据其在加压下对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不同的“选择吸附性”由阀门的自动切换实现两塔的“加压吸附,放压解吸”的变压吸附过程,即:在加压情况下分子筛将氧吸附起来另氮气通过并被收集、输送;当吸附饱和后自动切换到另外吸附塔加压吸附,本塔则放空并排出所吸附的氧气,如此交替往复连续不断的制造出高浓度的氮气。
六、制氮机技术参数
第三篇: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促进储藏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绿色储粮技术概述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或准低温、气调、非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我国地域广阔,要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技术。
二、开展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
为适应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况,市政府从开始增加稻谷储备数量,目前库存规模达几十万吨。
北京属于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平均气温-7℃至-4℃,7月平均气温25℃-26℃。极端最低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3.5℃。优质粳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快、保鲜困难、不易度夏,随着北京地区优质粳稻谷储存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储存品质成为突出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谷在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技术,指导北京市稻谷科学储存,确保稻谷在储存年限内品质良好。
(一)稻谷准低温储粮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历时3年,取得成功
为解决北京地区稻谷度夏难题,市粮食局在北京储备粮库中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稻谷准低温储藏的大规模生产试验。
从到,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总量5万吨的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了储备稻谷安全储存生产性试验。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的安全储粮优化方案,包括适合的储粮仓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适用的储粮技术。通过延长稻谷储存年限的生产性试验,探索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药剂熏蒸保管的绿色储粮之路,为首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结果分析
1.北京地区稻谷储存的仓房条件
通过试验可以认为,适合北京地区稻谷安全储存的最佳仓型是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仓。同时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阳面门窗,隔断环流熏蒸管道等仓房保温隔热措施,提高仓房的隔热性能。以此在冬季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仓粮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粮堆导热性不良,所以在整个度夏期间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仓房全部采用高大平房仓。
2.控制粮堆表层粮温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将高大平房仓仓温控制在26℃以下即具备了稻谷安全储藏的基础。北京北部地区承储单位充分利用储粮生态环境的优势,在不配备制冷设备的条件下,采取各种对策,合理控制仓温粮温,为稻谷安全度夏创造有利条件;平原地区承储单位采用机械制冷降低仓房上层粮温的方法则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全部采用机械制冷方式降低仓温。
(三)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粮食储存品质逐年提高
应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及其它非化学药剂害虫防治技术后,本市储粮单位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初步估计,如果应用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后将减少50%磷化铝用药量,全市稻谷熏蒸药剂每年减少约500kg磷化铝使用量。
多年来经过开展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推广准低温储粮技术,有效延缓了储粮品质劣变,延长了储存年限,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鲜。比如,稻谷储存品质在未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储存之前,两年后其储存品质判定指标脂肪酸值接近不宜存,而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后,经过三年储存稻谷脂肪酸值仍在宜存范围内。准低温储藏技术在本市的全面推广,大大提升了本市粮食的宜存率,目前市储备粮已实现连续两年100%宜存率。
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的社会效益
通过多种优化组合技术手段实现稻谷准低温储粮,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对环境、粮食和操作人员而言均为绿色环保,避免了传统应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污染。
(一)社会效益
1.保护自然环境。改变了传统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和控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做法,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护了人员健康。由于准低温技术本身是一种物理的杀虫和储藏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的。该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化学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对施用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3.增强了食品安全。有些化学药剂在粮食中有少量残留,对加工后成品粮的食用安全构成一定影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采用技术提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的要求,准低温储粮技术符合人们这一要求,为放心粮油在储藏环节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经济效益
稻谷准低温储存项目的实施,使稻谷储存年限由原来的2年延长至3年,降低了粮食轮换相关费用,节约了市财政每年用于粮食的费用补贴资金。
1.据初步测算:保管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则每年粮食轮换量就会相应减少17%,三年共计减少稻谷轮换数量22.95万吨,其中:6.8万吨,7.65万吨,8.5万吨。轮换数量减少相应地减少了轮换价差补贴和轮换费用补贴。
2.经测算:储备稻谷采用准低温储存三年时间共计节约财政费用补贴资金5700万元,其中:节约费用1700万元,节约费用1900万元,节约费用2100万元。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应用和创新人才。各承储单位的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参差不齐,个别单位的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年龄结构偏大,中高级职称比例较低。这些是提高本市科技储粮水平的制约因素。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高素质储粮科技人才队伍是做好储粮科技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工资待遇、技术培养等方面向工作在仓储一线的人员倾斜,激发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投身于粮食科技创新事业。加强粮食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实施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储粮科技人才队伍。
(二)继续改善仓储设施条件,适时提高粮油保管的费用标准。经过多年仓储设施建设,本市粮食仓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承储单位仓储能力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但本市承储单位电子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有部分单位仓储设施设备陈旧,缺少正规的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同时粮油保管的补贴费用标准多年没有改变。良好的储粮设施硬件条件和恰当的保管补贴费用标准是做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继续维护和更新仓储设施设备,调整优化仓房仓型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仓房仓型优势,不断提升本市承储单位的电子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继续开展北京地区粮油绿色储藏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进行准低温储藏,在仓房改造、制冷设备和隔热材料购置、制冷设备夏季运行电费等方面的费用较大,惰性粉杀虫剂的费用支出也比磷化氢熏蒸所需的药剂费用高。通过绿色储藏技术保管的粮食,由于在销售环节尚未体现出准低温储藏粮油的价值,承储单位没有从该技术的应用中直接受益,影响他们推广的积极性。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为确保北京地区绿色储藏技术全面推广,应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立项、财政支持、相关建设项目配套等途径获得国家对储粮科技的投入。各个粮食承储企业也应建立储粮技术应用投入制度和储粮技术专项资金。
环保、绿色、生态、节能是储粮科技发展的方向,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在本市的成功应用符合储粮科技的发展方向。市粮食局将继续推广应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各类储粮新技术,促进市储粮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本市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水平。
第四篇: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责任,我感到无比激动和荣幸。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营养价值高的粮油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现阶段,我国储粮工作在仓库设施建设和储粮技术手段以及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当前粮食储藏过程中,在害虫防治技术、延缓粮食陈化速度、储粮安全卫生等方面都与绿色储粮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现有的仓储设施及储藏技术手段,虽然具备了绿色储粮的基本条件,但绿色储粮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储粮意识不够强,再者,目前储粮害虫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熏蒸后粮食中会产生药量残留,而且对熏蒸杀虫的直接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以低温保鲜储粮、气调储粮以及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为依托的绿色储粮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成为必然。
绿色储粮是指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延缓粮食陈化过程,确保粮食安全的方法。
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双面密闭等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为我区粮食的安全储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众所周知,温度是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份在水份和氧气适度的条件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我们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来研究,采取不同方式阻断粮堆内各种生物成份旺盛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的品质,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我库七号仓2004年夏季收购的4303吨区储小麦,由于收购的均是农户散粮,入库后,经扦样发现局部点已感染较为严重的虫害,经过冬季及时的机械通风,粮堆温度均降到零下,由于采取了较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直至目前,粮堆平均温度为12.8,经扦样,未发现有活虫,低温储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气调储粮技术是利用粮堆中生物成份的呼吸作用或通过人工改变密封粮堆中的气体成份比例,从而导致害虫死亡。抑制霉菌繁殖,保证粮食安全。研究证明:当粮堆中氧气浓度下降到8%以下时,就能抑制害虫的发生,当02降到2%以下时,害虫会很快死亡。当粮堆中CO2浓度上升到35—40%,伴随着02的下降,害虫就会因缺氧而很快窒息死亡或者过高的CO2而中毒死亡。
第五篇: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开展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促进储藏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绿色储粮技术概述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或准低温、气调、非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我国地域广阔,要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技术。
二、开展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
为适应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况,市政府从开始增加稻谷储备数量,目前库存规模达几十万吨。
北京属于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平均气温-7℃至-4℃,7月平均气温25℃-26℃。极端最低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3.5℃。优质粳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快、保鲜困难、不易度夏,随着北京地区优质粳稻谷储存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储存品质成为突出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谷在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技术,指导北京市稻谷科学储存,确保稻谷在储存年限内品质良好。
(一)稻谷准低温储粮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历时3年,取得成功
为解决北京地区稻谷度夏难题,市粮食局在北京储备粮库中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稻谷准低温储藏的大规模生产试验。
从到,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总量5万吨的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了储备稻谷安全储存生产性试验。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的安全储粮优化方案,包括适合的储粮仓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适用的储粮技术。通过延长稻谷储存年限的生产性试验,探索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药剂熏蒸保管的绿色储粮之路,为首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结果分析
1.北京地区稻谷储存的仓房条件
通过试验可以认为,适合北京地区稻谷安全储存的最佳仓型是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仓。同时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阳面门窗,隔断环流熏蒸管道等仓房保温隔热措施,提高仓房的隔热性能。以此在冬季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仓粮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粮堆导热性不良,所以在整个度夏期间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仓房全部采用高大平房仓。
2.控制粮堆表层粮温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将高大平房仓仓温控制在26℃以下即具备了稻谷安全储藏的基础。北京北部地区承储单位充分利用储粮生态环境的优势,在不配备制冷设备的条件下,采取各种对策,合理控制仓温粮温,为稻谷安全度夏创造有利条件;平原地区承储单位采用机械制冷降低仓房上层粮温的方法则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全部采用机械制冷方式降低仓温。
3.实现稻谷储存年限延长到三年的目标
以储粮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色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试验高大平房仓保温隔热改造,并采用多种科学保粮措施,做好粮情监视和稻谷品质跟踪,延缓稻谷存储期间品质变化,使稻谷安全度夏,指标全部在宜存范围内,品质保持良好。目前北京市80%的储备稻谷储存年限由规定的二年延长到三年,为北京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三)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1.制冷方式优化集成。根据四季气候特点和稻谷粮堆特性,北京平原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温作为冷源降低粮堆温度;夏季采用制冷空调机产生的冷量抵消仓房外部传入仓内粮堆上部空间的热量,从而控制粮堆表层粮温的上升。北京北部地区则利用昼夜温差采用风机排除空间积热,利用自然低温和多种降温方式的优化组合,低成本高效益实现稻谷常年准低温储藏。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常年保持准低温状态,在整个存储期间,不使用化学药剂熏蒸,不在粮堆施药,稻谷储存品质良好。
2.稻谷仓房设施优化集成。北京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选用高大平房仓作为准低温长期储存的仓型。通过在仓房房顶喷涂反光隔热涂料,将仓房门窗与通风道口全部用聚乙烯泡沫板进行密闭,隔断封堵环流内、外熏蒸管道的连接等多种方式进行仓房隔热改造,提高仓房的保温隔热性能,保持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巨大容积的冷心。通过这些对仓房设施的优化集成,为北京地区实现稻谷准低温储藏提供了很好的仓房条件。
三、促进北京市储粮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一)加大仓储设施投入,改善仓储条件
仓储设施建设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本市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了一批新型房式仓房,1998年到十年间,新建仓房数量达到184.4万吨,各单位为新建仓房配套购入了各种仓储设备和检化验设备,大大改善了本市仓储设施条件,为粮油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新建仓房以隔热密闭性能良好、配套储粮设备先进、储粮新技术应用方便的高大平房仓为主,改变了过去房式仓比例偏低、多种仓型并存的仓型结构布局,使得房式仓占到了总仓容的76.3%。同时淘汰了大量隔热性能差、仓容小的落后仓型,包括土堤仓、钢板仓、简易仓等。
(二)积极开展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在推广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的同时,市粮食局还积极推进其它形式的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是粮食保管的难题之一,通常采用磷化氢熏蒸防治储粮害虫,并辅以敌敌畏、马拉硫磷、书虱灵等各种化学防虫剂。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不仅威胁操作人员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还在粮食中有化学药剂残留。而惰性粉颗粒上存在着大量的微孔,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和蜡质能力。当储粮害虫接触到惰性粉颗粒后,这些颗粒吸收害虫体壁表层防水结构蜡质层上的蜡质,破坏害虫体壁保持水分蒸发的功能,导致害虫失水死亡。
平谷北杨桥、山东庄粮食收储库和西南郊粮食收储库分别在惰性粉防虫技术方面开展了试验。惰性粉一次施用,在粮食正常储存期内(2~5年)常年有效。相比“双低”储藏可节约费用,并减少或免除了化学药剂熏蒸,避免了药剂污染和残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粮食储存品质逐年提高
应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及其它非化学药剂害虫防治技术后,本市储粮单位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初步估计,如果应用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后将减少50%磷化铝用药量,全市稻谷熏蒸药剂每年减少约500kg磷化铝使用量。
多年来经过开展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推广准低温储粮技术,有效延缓了储粮品质劣变,延长了储存年限,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鲜。比如,稻谷储存品质在未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储存之前,两年后其储存品质判定指标脂肪酸值接近不宜存,而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后,经过三年储存稻谷脂肪酸值仍在宜存范围内。准低温储藏技术在本市的全面推广,大大提升了本市粮食的宜存率,目前市储备粮已实现连续两年100%宜存率。
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的社会效益
通过多种优化组合技术手段实现稻谷准低温储粮,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对环境、粮食和操作人员而言均为绿色环保,避免了传统应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污染。
(一)社会效益
1.保护自然环境。改变了传统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和控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做法,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护了人员健康。由于准低温技术本身是一种物理的杀虫和储藏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的。该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化学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对施用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3.增强了食品安全。有些化学药剂在粮食中有少量残留,对加工后成品粮的食用安全构成一定影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采用技术提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的要求,准低温储粮技术符合人们这一要求,为放心粮油在储藏环节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经济效益
稻谷准低温储存项目的实施,使稻谷储存年限由原来的2年延长至3年,降低了粮食轮换相关费用,节约了市财政每年用于粮食的费用补贴资金。
1.据初步测算:保管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则每年粮食轮换量就会相应减少17%,三年共计减少稻谷轮换数量22.95万吨,其中:6.8万吨,7.65万吨,8.5万吨。轮换数量减少相应地减少了轮换价差补贴和轮换费用补贴。
2.经测算:储备稻谷采用准低温储存三年时间共计节约财政费用补贴资金5700万元,其中:节约费用1700万元,节约费用1900万元,节约费用2100万元。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应用和创新人才。各承储单位的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参差不齐,个别单位的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年龄结构偏大,中高级职称比例较低。这些是提高本市科技储粮水平的制约因素。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高素质储粮科技人才队伍是做好储粮科技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工资待遇、技术培养等方面向工作在仓储一线的人员倾斜,激发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投身于粮食科技创新事业。加强粮食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实施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储粮科技人才队伍。
(二)继续改善仓储设施条件,适时提高粮油保管的费用标准。经过多年仓储设施建设,本市粮食仓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承储单位仓储能力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但本市承储单位电子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有部分单位仓储设施设备陈旧,缺少正规的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同时粮油保管的补贴费用标准多年没有改变。良好的储粮设施硬件条件和恰当的保管补贴费用标准是做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继续维护和更新仓储设施设备,调整优化仓房仓型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仓房仓型优势,不断提升本市承储单位的电子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继续开展北京地区粮油绿色储藏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进行准低温储藏,在仓房改造、制冷设备和隔热材料购置、制冷设备夏季运行电费等方面的费用较大,惰性粉杀虫剂的费用支出也比磷化氢熏蒸所需的药剂费用高。通过绿色储藏技术保管的粮食,由于在销售环节尚未体现出准低温储藏粮油的价值,承储单位没有从该技术的应用中直接受益,影响他们推广的积极性。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为确保北京地区绿色储藏技术全面推广,应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立项、财政支持、相关建设项目配套等途径获得国家对储粮科技的投入。各个粮食承储企业也应建立储粮技术应用投入制度和储粮技术专项资金。
环保、绿色、生态、节能是储粮科技发展的方向,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在本市的成功应用符合储粮科技的发展方向。市粮食局将继续推广应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各类储粮新技术,促进市储粮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本市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