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与经济法的思考
金融危机与经济法的 思 考
一、金融危机与法律制度
13日该公司股票被纽约证交所终止交易,后申请破产保护。这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购濒临倒闭的美国第五大投公元2007年3月12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0
资银行贝尔斯登,危机进入第二阶段——由次贷危机演变成了金融危机。其后,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花旗、汇丰、皇家苏格兰等等昔日的金融之神一堆堆地轰然倒塌。
包括金融机构自身都没想到,由次贷危机演变出来的金融海啸,后演变成的经济危机来得如此迅猛,如此不同寻常。美联储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随着次贷危机开始向全球金融体系扩散,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强烈反应。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更多是动辄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机构发布公告,内容不再是预期盈利下跌,而是巨额的损失。2008年7月起,危机已经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股票市场大跌,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恐慌四处蔓延。2008年7月,美国两大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股价双双连续急剧下挫,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的暴跌。这一阶段,次贷危机转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受影响最大。不仅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欧洲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
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金融危机与法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从世界经济史上看,发生过的各种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债务信用基础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金融债务信用基础是依靠完善的金融法律与司法来维持的。
二、分析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金融债务信用基础出现问题引发金融危机 就公司金融债务而言,公司企业从商业银行大量借款,再将借来的钱从事证券业或房地产业的投资。这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是,当过热的股市或房地产市场高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崩溃,此时公司的资金都压在股票或房地产上,无法套现偿还银行的贷款。这就会导致银行的信用基础出现问题,银行的资金不具有流动性,就会引发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的危机。
此外,借款公司,如果不是从事股票业或房地产业这些高风险的投资,而是从事出口贸易或制造业投资时,也可以从银行大量贷款。但是,因为市场情况的突然变化,由于对市场估计的错误等各种原因,产品压库滞销,也可能导致公司到期不能偿还贷款。这也会影响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能力。银行对存款客户的支付信用出现问题时,公众存款人便对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挤兑。挤兑必然导致银行倒闭。一家银行倒闭还会引起数家银行接连发生挤兑,金融危机就爆发了。1986年香港一些华资商业银行遭遇挤兑,起源于香港本地一家华资银行对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企业贷款发生坏帐。东南亚媒体报道的这一消息在香港媒体上转载,立刻引发了对香港本地银行的挤兑风潮。这场风潮以导致本地若干家华资银行倒闭而告终。1997年阿尔巴尼亚金融危机也是银行过度参与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引起的危机。从国际角度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数额较大,到期不能偿还时,就会出现国际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就表现为国际债务危机。
无论金融危机的类型是国内型的,还是国际型的,无论金融危机的起因是股市崩溃,还是由于银行支付信用停滞,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爆炸,还是由于公众对银行挤兑,都是金融机构的信用基础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了金融危机,金融信用与金融危机有直接的联系。
三、金融债务信用基础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金融机构的“市场经济信用”主要由借助两种因素行成:第一是市场自由竞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公平竞争是金融机构提高信用级别的主要方法之一,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竞争中自然优胜劣汰。金融信用成为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也成为金融机构的生命。
第二是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中,公司或银行的信用既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又是依靠法律来保障的。没有法律的保护,信用基础也建立不起来。法律与司法对于不讲信用的公司,对于欠债不还的个人,对于出具了担保书,而拒不履行义务的公司和个人担保人,对于利用银行信用进行欺诈的骗子,一定要严厉处罚。特别是对于欠债不还、不但不感到理亏、不感到丢人、反而感到有理、反而感到有本事的公司和个人,更要严厉处罚。因为信用在这些公司和个人的心目中已经被扭曲到极点了。
在我国,有的小型企业还利用企业破产逃避银行债务,或以各种非法手段,不偿还银行的金融债务,从中牟取不当得利。对于这种不讲信用的企业或个人,法律必须给予最严厉的制裁。法律对此的制裁必须是“双罚”的,第一要严厉处罚不讲信用的公司或企业,第二要严厉处罚对此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单位的领导人。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时代,没有市场竞争,金融机构与公司企业之间就不会产生良好的信用关系。没有法律严厉惩罚,企业和个人也不会尊重金融债务信用的严肃性。金融债务信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命,生命要依靠法律来保护。
四、金融债务信用基础与金融法律
“欠债还钱”是数千年的古训,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如果公司或个人欠债,可以不还钱,可以以各种借口逃废金融债务,银行将如何面对存款的公众?任何逃废金融债务的公司或企业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行为,如果不能依靠法律和司法的严厉处罚,法律和司法就是不完善的。
金融法律的完善化和金融司法的严格化是金融机构提高金融债务信用的基础,也是企业、公司和个人尊重金融债务信用的起码的素质。金融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金融事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市场好比高速公路网,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好比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金融法律就是管理交通的规则。在我们有交通规则的时候,当我们严厉执行交通规则的时候,偶尔还要发生个别的交通事故。假设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没有警察执行交通规则,高速公路上将会是何种景象?各种车辆飞速行驶,任意转弯或调头,任意停车或逆行,或者横冲直闯,或者倒行逆施,一时间各种车辆将乱撞在一起,整个高速公路网将完全瘫痪,非但不能发挥公路的任何交通的功能,反而只能变成汽车和乘客的战场。
在金融市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完善的金融法律与有效的金融司法的环境下,还免不了要发生个别的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金融法律制度与司法执行体系,整个金融市场也必将成为一片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没有金融法律,没有金融司法制度,就没有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就没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金融法律与金融司法制度完善的程度如何?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信用水平影响极大。而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又与该地区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金融机构信用程度高的地区,发展就会稳定,抗御风险的能力也才会提高。在一个金融法制健全,金融司法有效,公司与企业以及公众对信用的尊重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信用的水平才会高,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才会高,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就会较小。反之,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较差,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较大。
1929年美国金融界发生大危机,此次危机波及全世界,成为当时战后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 大危机。但是,美国在1933年和1934年迅速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颁布了《国际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特别是颁布了著名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是由于这些金融法,初步建立了美国的证券与银行业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已经经过60多年的发展,对美国后来预防金融危机,健全金融机制,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发挥了相当大作用。1987年10月的“黑色的星期一”,美国再次发生股市危机时,由于信用基础较好,金融法律与法治健全,治理金融危机的经验丰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恢复了金融市场的状况,将此次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降低到历史的最小的程度。相比之下,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的恢复花了几年的时间。
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层面。金融业的 运行与发展都是在该基础层面上的技术性活动。法律制度的基础越牢固,建筑在此层面上的技术活动就越稳定。
五、金融法律与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运行有其客观规律,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于金融市场之中。人们只能够适应客观规律,利用规律,但是,决不可以违背客观规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作法,最后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而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前人已经认识到了。金融立法就是对认识到的客观规律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违反这些规范,就会受
到国家强制力的严厉惩罚。从健全金融立法,到严格金融执法,再到公司和个人自觉遵守金融法律规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者联系在一起,组成我国金融信用基础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加强金融立法、执法与守法,也正是我国金融法制逐步完善的全过程,更是金融信用从行政化,向市场化,法制化发展的全过程。
总之,金融法律与金融法治健全了,金融行业抗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提高了。
第二篇:煤矿金融危机的对策与思考
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并从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受自身周期性波动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进入一个不确定的调整阶段。受此影响,煤炭价格急剧下滑。伴随价格急剧下滑的还有市场的急剧萎缩,下游用户纷纷要求取消订单或延迟交货期,致使煤炭库存增加,经营风险增大,应收帐款增加,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虽然遇
到了这些困难,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前一段时间市场确实有些过热。一些能源产品的价格有些畸高,在经济平稳期都是不可想象的高价,现在价格在回落,只不过由于市场恐慌心理造成的蝴蝶效应显现,回落得有些过头。另外还由于我国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在经历了一轮高增长之后,必然要有一个相对的低谷期。但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势和基本面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没有变。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适时调整了经济政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形势,坚定战胜困难、搞好企业的信心。笔者认为,为了应对目前暂时的经营困难,要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的同时,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与企业共度难关。
一、改进营销模式,应对市场形势。面对当前市场状况,我们应当采取灵活策略,有计划地组织减产停产,以销定产。创新营销策略,跟踪省市重点项目开展营销,不断巩固重点用户群,针对中小用户开发应用新领域。制定不同的营销政策,稳定煤炭用户。
二、加强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当地的大煤业集团建立起价格战略联盟,形成定期通报、交流、协商机制,共同应对大用户对价格的控制,提高调控市场的能力。联合煤炭企业建议统一煤炭定价,形成一盘棋的局势,保证煤炭价格稳定,增强对外话语权,杜绝恶性压价竞争。
三、借机进行资源扩充。市场普遍低迷,一些煤炭资源的价格也应声回落,这为有资金储备的大型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资源扩张的好时机。我们要抓住机会,加快寻求后备资源步伐,为徐矿的长远发展积蓄后备资源。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节能降耗,紧缩开支,共渡难关。加强财务监管,确保资金链不断裂。严格控制资金回笼,避免形成不良债务。全面推行生产和管理流程再造,推行同行业对标管理,把成本降到同行业最低水平。在回款上,对于一些中间户、小户、非重点户、个体购煤户不付款不发煤,重点长协户可适当放宽条件,最大限度压低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厉行节约,降低非生产经营性开支。确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压缩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非生产经营性开支。突出向科学采购要效益、向过程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营销要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深入开展“双增双节”修旧利废等各类活动,从制度上规范材料回收、修旧、复用与奖励标准,提高职工节约意识与行为规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抓住原料煤价格回归时机,适时调整各类设备、材料的采购量和库存量,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五、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保民生,保稳定。在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情况下,要力求安全投入不降低、企业发展水平不减速;在企业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关心职工生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证职工收入,尽最大努力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在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第三篇:《经济法》(含部分答案)思考与作业练习题
《经济法》思考与作业练习题
1、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如何?
概念:经济法是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发展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由国家协调、干预的经济关系。
基本原则: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2、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概念与设立条件如何?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及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设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50人以下。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额。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建立了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由公司住所。
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指有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设立,全部资本分为均等的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金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2.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有公司住所。
3、股份、股票、公司债券的含义如何?
股份是构成公司全部资产的最基本的计量单位,是股东权利、义务产生的依据。股份表现为证券的形式就是股票,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大的有价凭券
4、合伙企业的概念与设立条件如何?
概念: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设立条件:1.有2个以上的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设立条件如何?
概念: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设立条件:书65页
6、管理人制度
7、市场支配地位
8、垄断协议
9、公司章程
10、一人公司有什么风险?如何防范一人公司风险?
11、不正当竞争的含义、特点及表现形式如何?何谓商业秘密、商业贿赂?
含义: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
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特点: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
表现形式:1.欺诈性交易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倾销行为
6.违反法律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7.商业诽谤行为
8.《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行为;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
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贿赂:指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
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
12、违约责任的含义、要件及方式如何?
含义: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条件:一是违约行为成立,二是无免责事由。
方式:预期违约:届期违约
13、简述破产的概念、要件及破产制度的意义。
概念:指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情场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讲债务人的全部财产用来公平清偿给全体债
权人的法律制度。
14、外资企业的概念与类型有哪些?
概念: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并拥有,由外国投
资者独立经营管理,独享利益和承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企业。
类型: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基本组织形式为有限公司
15、知识产权的含义与特征如何?
16、合同、不安抗辩权的含义如何?如何规制格式合同?如何签订合同?无效合同认定的依据是什么?怎样履行合同?合同履行中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如何解除合同?
合同是指平等主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
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义务的可能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有权终止履行合同。
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此类条款予以说明。
无效合同依据: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的合同无效。
2.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3.欠缺合法性的合同无效。
怎样履行: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遵循诚
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解除合同:协议解除;单方解除
17、票据、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如何?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收益税。
18、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产品的含义是什么?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归责原则
主要有哪些?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产品责任构成要件:民事责任;产品质量的行政责任;产品质量的刑事责任
19、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生产者义务:1.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2.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附加产品标识;
3.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销售者义务:P26820、试论缺陷产品损害赔偿责任。
21、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哪些?
1.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3.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2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3、消费者的含义是什么?
指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24、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全;获
得有关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
25、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的途径如何?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如何确定?
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提请仲裁;向
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26、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协议及例外如何?
27、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有哪些?劳动合同的主要主要条款有哪些?
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
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
请劳动之以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安咯东权利。
义务:完成劳动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
道德,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
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
点5.工资事件和休假时间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的概念与劳动合同订立基本原则如何?
概念: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29、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何?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趁人之危,是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定立或者变更的劳 动合同的2..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30、案例
20121216
第四篇:金融危机之思考(发人深思)免费版
这次西方经济出现大问题,发生了金融海啸,我们有重新学习《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的必要,重读这两本书可以获得新的认识。西方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成为经济危机。下一步如果继续发展,可能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包括经济、跋治、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危机。目前危机尚未见底,我们要观察它的发展。
一、这次西方金融危机是一件坏事,但从另一面看又是一件好事
说这次西方金融危机是坏事的理由很明显,危机使整个世界经济受到极大影响,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冲击,造成许多没有预见到的困难,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但从另一面看,它又是一件好事。因为危机使人们头脑清醒了,进一步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更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相应地调整前进的步伐。
前一段时间,不仅是在国外,在国内也经常听到一种论调,说《资本论》讲的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论》只适用于19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资本主义。好像这两部书已经过时了,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过去的毛病,恢复了青春,在有些人头脑中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变成了“理想天堂”。前几年,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一种理论叫作“历史终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已经最后战胜了社会主义。这次危机好就好在它彻底粉碎了这种幻想,使人们重新回到现实。认真思考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本来这个问题在马列那里早就解决了,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列宁讲得也很清楚。只是有些人已经忘记马克思、列宁的话,对这个问题又糊涂起来,以至分辨不清是非。所以,今天重提学习《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就是为了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
马克思、列宁去世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和过去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其本质到底变了没有,这次危机好就好在它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万变不离其宗。
《资本论》中讲得很清楚,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东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他同货币储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货币储藏者那里,这只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的一个主动轮罢了。”这就说明,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为了追求利润从来不择手段,《资本论》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是马克思引用当时一位作者的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口就像自然界著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口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链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闯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所以说,监管是需要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要监管的是资本无限追求利润的贪欲,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有力监管的。因此,马克思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们现在重新学习《资本论》,就是要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是建立在对资本的本质作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如果说过去早期的资本主义是用比较拙劣、粗暴、野蛮的手段来获得最大的利润,那么现在用的手段很隐蔽,从表面上看比较文明,如金融衍生品这种令广大群众感到莫测高深的东西就是高科技的产物,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是一种手段的翻新。奥巴马用两个词来形容华尔街“傲慢”和“贪婪”,一个是傲慢无理、胆大妄为,一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这即是资本的本质。
分析导致这次西方经济危机的原因。一方面,当然要追究各方面的问题,如监管问题等。这在技术层面讲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从更深层次来看如何监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多就是监管一些真正“出格”的行为,而对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狂热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监管的,否则就不是资本主义了。监管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次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
之所以说这次危机是好事,就是因为它揭穿了一些人宣扬的“人民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的鬼话。资本主义的目的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来没有把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如凯恩斯早就承认资本主义本身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够解决充分就业和财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因此,凯恩斯要采取一些办法来补救,当然他是在资本主义允许的范围之内采取一些措施。所以,企图要靠“看不见的手”创造人民的福利,达到共同富裕,完全是幻想,是不可能的。应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刺激经济,提高生产力,调配资源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利用。但是,对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我们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而决不可盲目崇拜。
前一段时间听到一些论调,有些人说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无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历这次危机后!大家都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不要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看作是灵丹妙药,好像它可以包治百病,盲目迷信“看不见的手”是要吃大亏的。所以,还是应当回到邓小平同志的说法,计划也好、市场也好,都是手段而已。我们千万不要把这种手段看成是追求的目的二、学习《帝国主义论》深刻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在马克思以后真正深刻地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人,应该说就是列宁了。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新发展、新情况,阐明了从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趋势。当然,列宁写《帝国主义论》到现在已过了将近一百年,我再三地阅读列宁这本书,感到其中有许多见解虽然当时的情况跟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但书中的很多真知灼见并没有过时,因为列宁抓住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东西。翻开这本书,其中有些话就像针对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讲的,比如《帝国主义论》中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作是全部经济的基础,但是它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就是生产社会化,但是人类所达到这种社会化的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列宁在书里讲到了垄断、银行和金融资本的作用,讲到资本输出和垄断资本集团对世界市场的分割和争夺。正是根据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这些科学的具体的分析,列宁得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性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在近年来颇具争议性,我们不断听到另外一种言论,认为列宁的说法或者是过头了,或者是过时了。所谓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将永世长存的说法,是前些年经常有人讲的,不仅是在国外,就是国内有些同志也对列宁的结论产生了怀疑。
我认为,列宁的这个结论是根据科学分析得出的,同时它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承认当代资本主义是不是寄生口是不是腐朽,一是要根据科学分析的客观事实,二是要根据价值的判断。关键看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就拿这次危机的成因来讲,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指出,无节制的消费、缺乏监管等是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靠别人的廉价劳动来养活自己,寅吃卯粮,维持高标准的消费,利用经济霸权手段来搞金融勾当,所谓“空手套白狼”,不劳而获,大量地在世界市场上捞钱;当广大人民在经济危机下受苦受难,排队等待失业救济的时候,那些干金融勾当的“精英”却照样瓜分高额的红利,过着奢靡的生活(连奥巴马都看不下去,斥之为“无耻”)。在某些人看起来也许这不算腐朽,不算寄生,而是天然合理合法,手段高明,是金融手段的新成就。而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就是典型的寄生、典型的腐朽。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值得羡慕,不值得推崇的。
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看法
关于这次危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马克思、列宁都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虽然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它只不过是一种过渡的社会形态,必然要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我深信不疑。这次危机粉碎了有些人认为资本主义永远不朽的神话,这是一件好事。这次危机是不是标志着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没落的开始,是值得我们关注社会主义运动的人研究的问题,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一种社会制度的衰亡和退出历史舞台,往往是一个漫长和痛苦曲折的过程。前些时候,我一直在研究罗马帝国的衰亡史。罗马帝国的衰亡从强大的帝国到最后的灭亡经历了几百年时间,中间有不断的反复、起伏、曲折。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当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经过这样的危机不会上下子倒下去,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经过这次危机是不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下坡路,是值得我们观察的问题,当然,另一种可能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自身调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认为可以大胆地做出这么一个判断,即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前些年妄图独霸世界的这种势头是否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或者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我们研究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现在缺乏能够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目前很多客观条件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新振兴,社会主义运动在前些年受到重大挫折后现在面临着一个最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主观条件方面,无论从思想理论上还是组织上,据我了解的情况和看到的材料,现在都还是欠缺的,没有准备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还没有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重创中恢复过来。现在西方社会里面反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是存在的,但是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重新组合起来。所以,也可能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复兴的难得机遇会丧失,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惋惜、非常担心的事情。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动态》 2009年第9期
第五篇:金融危机下工会工作的思考
金融危机下基层工会工作的思考
面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调研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放缓,完成增加值增速下滑,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占有的国内市场份额减少,库存增加,特别是配套企业受上游企业影响致资金回笼受阻,影响企业资金链,生产经营资金困难,一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职工就业形势严峻,工资收入不稳定,思想情绪有波动。
作为职工权益维护者的工会组织,我们清醒地看到,复杂严峻的环境既是挑战,同时也蕴涵着发展方式调整所带来的机遇。面对以上状况,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既要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又要捕捉和把握逆境中的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和有效手段更好地为职工服务、为企业服务,发挥工会作用更好地组织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互利互赢。
一、引导企业和职工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组织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
以满足现实需要体现作为。作为“重要社会支柱”的工会组织,要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深入教育职工认清形势,在提高企业和职工认识上下功夫;积极引导企业和职工正确处理危机与机遇的关系,在增强企业和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上下功夫,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与企业战胜困难上来。
以四个“讲清”凝聚共识。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职工对金融危机的困惑,各级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要通过召开企业职代会、班组学习会、劳模座谈会、职工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讲清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危害,讲清党和政府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讲清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采取对策,讲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理清道理,辩证疏导,提高认识,使企业和职工明白,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影响,中央为有效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机遇。如果企业以此次危机为转机,出现均衡性的良性转变,就会最大限度地化解金融危机的冲击,甚至在危机中探寻企业发展的先机,在逆境中开拓市场,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以两个“引导”增强信心。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引导企业和职工充分认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意义,让职工看到困难的严重性,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使职工树立与企业同兴衰的共同利益理念,增强信心和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思想情绪引导到与企业团结一心、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上来,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工作中去,在保增长扩大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二、团结动员职工投身企业,创新创造,为企业渡过难关贡献智慧力量
从这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技术较强的企业可以在震荡期泰然处之甚至 乘势扩展,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最终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维护职工利益和维护企业发展的工会组织,要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抓住党政所需、企业所求、职工所愿、工会所能的事情,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团结动员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使企业和职工抱紧成团共度难关。
引导职工正确处理挑战与应战的关系。及时抓住国家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大好机遇,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职工在调整结构、技术改造、增收节支、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造能量,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帮助企业激发潜在活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管理升级,练好内功,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力”。特别是企业工会要配合企业行政,围绕节能增效,组织广大职工开展节能降耗竞赛活动,有效提高资源、原材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发明等竞赛活动,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新产品质量,提升设备产能,为企业控成本、提质量、拓市场、添后劲献计出力。
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围绕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空档”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盼望、职工向往的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渡过难关培养人才,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凝聚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三、充分应用各种资源手段,维护权益,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稳定
当前的经济形势使职工利益受到了波击,影响最大的还是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目前从职工向工会和劳社局反映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履行《劳动合同法》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法定义务。有少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不尊重职工权益,体现在:有的企业停产或减产后,采取“无薪长假”,把职工放回去,既不发放生活费,也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有的企业出现效益下滑,任务减少的情况下,不通过民主程序,在减少工作任务的同时减少职工工资;有的企业在资金出现困难时拖欠职工工资;有的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规避《劳动合同法》,不一次性裁减,而是采取“化整为零”方式裁员。
针对当前出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工会组织要积极应对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充分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职责,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
正确处理支持企业与监督企业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只有在合作中构建共担社会责任的供应链,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和包括劳动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双赢。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就会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才能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迎来“春天”。工会组织要对企业特别困难企业履行法定义务情况 实行跟踪监督,引导企业树立尊重职工、尊重劳动的核心价值观,督促企业减薪、裁员分流、解除或变更劳动合同等按照法定程序并履行法定义务,督促企业及时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
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职工生存的关系。企业发展要靠职工的力量,企业与职工是利益共同体。当前,要把关注职工就业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最大限度的保障职工就业。工会组织要引导企业关心职工,尽量不采取裁员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措施的出台,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好法定的民主程序。积极推动《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落实,规范企业劳动关系,减少争议发生,为企业走出困境提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正确处理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的关系。职工工资是家庭经济的来源,一旦失去,让职工及其整个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工会组织要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方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对困难职工,协助党政及时给予生活救助,不让一户职工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情况出现。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和困难企业,启动维权快速处理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培养紧缺技术人才。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等方式实施就业援助。
四、全面排查矛盾化解在基层,破解难题,当好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在当前的形势下,工会组织更要真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解决好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扎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只有这样,工会组织职工才能信任,工会事业职工才能理解,工会号召职工才能响应,工会活动职工才能参与,工会工作职工才能支持。
关注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当好“第一知情人”。工会组织要把企业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到困难多、职工意见集中的地方,特别是特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准确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的分析研究,加强对金融形势的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决策有据,指导有方,动员有效,组织有力。
完善预警机制掌握动向,当好“第一报告人”。社会稳定要靠企业的稳定,企业稳定要靠职工的稳定,职工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工会组织要以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问题的调查研究,建立企业预警制度,协助建立职工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做到早介入、早发现、早报告,为上级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提供翔实依据。针对如何为困难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等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引导职工合法表达诉求,当好“第一责任人”。针对部分企业因危机可能出现的减薪和裁员分流问题,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合法理性方式 表达利益诉求。开展排查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加强劳动关系矛盾的预测和防范,切实掌握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新苗头、新倾向,做好企业和职工方面的工作。对企业和职工反映的问题,工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并协调解决,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协助党政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