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下面,我将就自己的观点简述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首先,从起源上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医疗和保健活动。例如人们在寻找和识别食物的过程中,误食了一些有毒的药草,在毒性反应过后,却治好了某些病痛,而发明了能治病的药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原始社会人们的贡献,托名神农而写的。《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书中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逐步发明了石针来治病,所谓砭石这是针灸疗法的起源。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银针、金针医疗工具。
在理论上,中国医药学有着独特的一面,那就是“辨证论治。”
春秋战国以后,临床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黄帝内经》的产生,代表了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两汉时期,《五十二病方》、淳于意“诊籍”、《治百方病》等的出现也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为张仲景作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伤寒杂病论》,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黄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从整部《伤寒杂病论》来看,实际上已经概括了中国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钢,以及汗、下、吐、和、清、温、补、消等八种治疗方法。此书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并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从公元3-10世纪,即我国隋唐时期,医药学有了全面的发展,在脉学、病因、证候、临床治疗学等方面。出现了不少专著。如晋代著名医学家王叔和著《脉学》十卷,进一步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化。对于病源的探讨和证候的描述,到隋代已取得相当成就。巢元方(公元610年)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总结了晋魏以来的医疗和成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书中记述绦虫病,认为是吃不熟的肉类所致,患漆疮与人体的过敏体质有关,患某些传染病是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所致;患麻风病有初、中、晚三期之分等内容共有50卷之多,反映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提高
下面,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关于针灸学的发展。
针灸来源于石器的发明,最早使用的是砭石和石针。石针是古代针刺的原始工具,发明了金属,才出现了金属针。我国第一部针灸书是“灵枢”,这本书成于战国时期。
晋代皇甫谧(公元215-282)著针灸专书《甲乙经》,总结了前人和本人的实践经验,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和位置,并详述疾病针灸取穴等。可称为第二次总结性的针灸专著。宋代针灸学家王惟一,在总结前人针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考定了明堂图经络孔穴,并主持设计铸作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刻有十四经的经穴名称和位置,对于学习和运用针灸学有很大贡献。这尊铜人孔穴模型,在八国联国入侵时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掠走,现仍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针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一向为群众所喜用,因而能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医、中药、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与日俱增。中医、中药、针灸专家应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及国外学者来访和进修的人员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现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学习研究推广中医临床医学。日本、英国、德国、美国、苏联、朝鲜、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四个国家出版中医针灸期刊有68种之多。不少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中医学会和针灸学会。有的国家和地区除设有针灸专科外,还成立了研究中医、中药、针灸的专门机构,并多次召开国际性的中医和针灸学术会议。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成立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利于我国针灸学术在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发展。
传统的中医学愈来愈受到各国医药界及至科技界的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中医热”、“中药热”、“针灸热”,说明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可以预料,中医学将发展成为一门属于全人类的、开放型的应用性医学。
第二篇:论新时期蒙医药学的研究方法
论新时期蒙医药学的研究方法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二是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
3、现代发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2、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3、融入现代人文科学的成就。蒙医药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除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外,人文科学更是起主导作用。蒙医药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科学的痕迹,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等都受当时哲学、伦理学、军事、艺术等人文科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蒙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蒙医药学的这一特征使它在医治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中有很大优势。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却未及时吸收当代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
总之,我们不能因蒙医在真实性、客观性方面的缺陷就简单斥之为伪科学,亦不能看不到它的不足,以独特、优势自我陶醉。蒙医药要发展,只有引入现代化的分析手段,融人时代人文科学的精华,才能重建蒙医药理论体系;只有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占领蒙医药学发展所必须的临床阵地。
第三篇:医药学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民族:联系电话:毕业学校:专业:住址:电子信箱:
研究生导师: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教育及实习经历:
培训经历:
性别:出生年月:学历:1
获奖情况:
2010-2011
2004-2009
200
5担任职务:
特长及兴趣爱好:
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基础部才艺擂台公益广告大赛,获得二等奖; 策划并参加了“一二·九勿忘国耻”活动;策划并参加了“考研宣讲团”活动,2011年“优秀团支部风采大赛”,获得一等奖。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多年的校园生活养成了我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善于交流,待人诚恳,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爱好阅读、运动,也喜欢旅游。这些爱好让我在忙碌紧张的学习之余调剂身心,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自我评价: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在家人的熏陶下立志做一名医生,献身于医学事业!在校期间我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一年的临床实习经历使我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独立值夜班给我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增加了我的临床经验,使我能更快速准确的对临床常见病做出诊断和治疗。我热爱“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他孕育我成长,所以我希望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医生,为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
第四篇:医药学名词
二、名词术语
医学及药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
1.现将常易出错的不规范名词纠正如下(括号中为不规范名词)。
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细胞(白血球)红细胞(红血球)
作用机制(机理)侧支循环(侧枝循环)综合征(综合症)
胆固醇(胆甾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系统)
低钾血症(低血钾症)高脂血症(高血脂症)内镜(内窥镜)
固醇(甾醇)发绀(紫绀)反胃(返胃)
分枝杆菌(分支杆菌)肺源性(肺原性)肺梗死(肺梗塞)
脑出血(脑溢血)脑梗死(脑梗塞)心肌梗死(心肌梗塞)
脑卒中(中风)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功能(机能)
肝硬化(肝硬变)核糖体(核蛋白体)晶状体(晶体)
胶原纤维(胶元纤维)假膜(伪膜)咳痰(咯痰)
咯血(咳血)抗生素(抗菌素)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黏膜(粘膜)清蛋白(白蛋白)期前收缩(早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中毒症)三酰甘油(甘油三脂)
肾衰竭(肾功能衰竭)食欲缺乏(食欲不振)食管(食道)
嗜酸(碱)性细胞(嗜酸(碱)性白细胞)同工酶(同功酶)
糖原(糖元)畏食(厌食)糖皮质激素(糖皮质类固醇)
围生期(围产期)下丘脑(丘脑下部)心排出量(心输出量)
心源性(心原性)血红蛋白(血色素)血流动力学(血液动力学)
药源性(药原性)医源性(医原性)真菌(霉菌)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
第五篇:维吾尔医药学的发展历史
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培训班中国·乌鲁木齐2006..8.7~12
维吾尔医药学的发展历史、现状
顾政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1维吾尔药学发展简史
维吾尔医药学是勤劳的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与疾病不断作斗争的科学总结和智慧结晶,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方法,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据有关史书记载,公元前400多年前,西域塔里木河流域绿州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的哈孜巴义(约公元前450~330年)不断收集西域一带的药物学知识并加以整理,编著成包括茴香、堇菜、肉、伤石、盐等312种草药、动物药及矿物药性味、功能、主治的药书,该书曾吸引了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来访使者,希腊国王为得到此书,许诺为塔里木于阗人建造宫殿,还将公主嫁给专程送《药书》的哈孜巴义的 儿子。从此,在广义的西域出现了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的药物专著《克塔布里 木非热达提》(单味药书)、加里努斯(公元前200~130年)的专著《克塔布里 衣斯提可萨提》(植物、动物和矿物药书)等。古西域另一位名医叫罗克曼·艾克米,据说他熟知诸药之功,并编写名为《麻卡拉提斯塔 代尔巴尼 艾沙衣西 》(论草药六章)的草药专著。
《于阗医学文献》的两份保存基本完好的梵语韵体医学文书译本是Ravigupta的《Sidolhasaya》和《Jiwa Kapustaka》。•这些文书的两本摹写本已被贝利刊布在《于阗语规范》里。于阗医学文献发现于古代于阗国早期的祠堂和寺院的遗址上,这些资料的大部分现在都保存在德国等国
[作者简介]顾政一(1957-),男,新疆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医药和新药开发研究工作。的图书馆。据目前所知,《于阗医学文献》 和其他于阗资料一样,都出自于公元7~11世纪。文献中记述的治病药方和药物,有的是以葡萄干开头的药方。况且,此前流行于公元4~5世纪前鄯善国(今新疆东部)、于阗国和龟兹国的却卢文医书中曾记载的酥油、葡萄酒、石榴、茜草、胡椒、姜、小豆蔻、砂糖等都和今天维吾尔药学的药名基本相同。此后,出生在胡拉桑城尼沙普尔的名医伊萨克将多部药物专著从古叙利亚文译成阿拉伯文,后人称《满库拉提 伊萨克》(伊萨克草药译著)。
西域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后出现的药物学专著有马素也编著的《药物精华》,再克日亚·拉孜(公元865~925年)的《卡米鲁里 艾地维也》(《完善的药物》)、《克塔比 沙米里》(《药材全书》),伊本·西拿(980~1037年)的(《医典》第二册)、叶合亚·本尼·节孜乐的《民哈吉》(《用药之道》),伊本·提里米孜的《木合尼》(《如意药书》)、比鲁尼的《台孜克热依 苏外地》(《苏外地药志》)(约11世纪初)、西域新疆和阗阿萨拉依村加马里丁·阿克萨拉依(约12世纪后叶,13世纪前叶)的《阿克萨拉依》(《白色宫殿》)第二部分、《 佳密奥力 木非日大提》(《单味药汇编大全》)、西域新疆和阗再奴里·艾塔尔(约13世纪后叶-14世纪中叶)的《依合提亚热提 拜地依》(《拜地依药书》)和毛拉·阿日甫和田尼公元1590年编著的《古丽代斯台依 阿非也提》(《保健药园》)、玉素非·巴格达地的《马拉也赛欧 里太比比 节阿鲁》(《医师必读药物》)、达吾提·安塔克的《台孜克热依 欧维里 艾里
巴比》(《药师必读药物志》)、艾克米·格拉尼的《注卡农》、穆罕默德·穆明17世纪后叶编著的《徒普土里 木明》(《奉给信徒们的贡献》)、穆罕默德·卡斯木的《依合提亚热提 卡斯木》、(《卡斯木药书》)、《代斯土如里 艾提巴》(《药师指南》)、穆罕默德·艾非再里的《木节日巴提 艾非再里》(《艾非再里验证的药物》)、穆罕默德·阿布杜里艾米德的《补“徒普土里木明”》,穆罕默德·玉赛因18世纪后叶编写的《买合孜尼 艾地维也》(《药物宝库》)等。近代药物学专著有:艾再木汗(约19世纪)编著的《木合提 艾再木》(《环境大全》)、胡拉木·格拉尼(20世纪初)的《依拉吉 木非热达提》(《药物治疗》)、西域新疆喀什塔孜贡乡穆罕默德·伊明20世纪前叶编著的《阿达依库里 艾地维也》(《药物之园》)、《艾斯热依 艾地维也》“(《药物奥秘》),开比日丁编著的《买合孜尼 木非热达提》(《单味药物宝库》)等。至20世纪初,两千多年来维吾尔族人民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成就。单以药物学而言,专著就达100种以上,这是古代药物学家的智慧结晶。但从本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一百年时间里,随着西方医学对新疆的渗入,加之统治者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维吾尔医药采取了歧视、限制和消灭的政策,使之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虽然也有少数维吾尔医在南北疆艰苦的环境中继续从事医疗和研究工作,但方向不明,条件恶劣,几无成果可言,甚至导致了整个维吾尔医药学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2维吾尔医药学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将维吾尔医药学列为我国自成体系的藏医药学、蒙医药学、傣医药
学等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行列,使维吾尔医药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短短的几年中,在全新疆维吾尔族集中的地、州、市、县先后成立了40多所维吾尔医医院,1983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198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医专科学校,形成了一套正规的医、教、研队伍,培养和继续培养高、中级维吾尔医药学人才,解决了维吾尔医药学后继乏人问的问题。此外,还对维吾尔医药进行普查,对维吾尔药古籍进行搜集。维吾尔医药学工作者在《中华民族医药杂志》、《维吾尔医药》和《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和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维吾尔药的研究论文,在整理维吾尔药古籍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先后出版发行了《新疆药材》、《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新疆药用植物》、《维吾尔药志》、大专教材《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学》、《维吾尔药栽培技术》、《维吾尔药标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第七册(维吾尔药学)、《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等。维吾尔药在新疆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目前,国际上不但加快了对植物药的研究速度,而且研究方向出现了由合成药转向天然药的趋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维吾尔医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和田、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等维吾尔医药、教、研机构先后开发出多种名贵地产维吾尔药投入市场,并收到良好的效益。近几年来,对维吾尔药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把现代实验研究和维吾尔药临床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从自由基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研究角度出发研究维吾尔药的疗效本质,不但受到国内药物学术
界的广泛重视,而且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维吾尔医药学的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维吾尔药学基础理论
维吾尔药学是维吾尔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
3.1维吾尔药的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维吾尔药资源极其丰富。建国以来通过多次资源调查和考察,对维吾尔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生态环境等,不仅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而且还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药源。据初步统计, 维吾尔药材现有1 100多种,其中植物药1 000多种、矿物药80多种、动物药50多种;国产的有1 000多种,新疆产的100多种,进口药有60多种;一般常用的近800种,最常用的400多种。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草原、沙漠、河湖,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丘陵、山林,无处不有维吾尔药资源的分布,尤其是深山密林,更是多种维吾尔药的集中生产地区,是一座座天然药物的宝库。全新疆维吾尔药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南疆和田、喀什,北疆阿勒泰、伊犁,东疆吐鲁番、哈密等地区为最。以前认为新疆不产而依靠进口的维吾尔药,如黄诃子、毛诃子、余甘子、马钱子、罗望子、丁香、肉桂、木香、天竹黄、安息香、沉香等,通过普查,在内地省区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对有些原产于国外的药用植物,如卡里孜然、洋茴香、西红花等,现已在新疆南喀什、和田等地引种,并初见成效,在巴州,从地中海沿岸地区引种栽培的欧神香草、洋甘菊、薰衣草、牛至、甜牛至、罗勒、留兰香等,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依靠进口的局面。
3.2维吾尔药的分类维吾尔药材按来源分为3类: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分为花、叶、皮、根、汁、果实、油、籽等;动物药有毛发、角、乳、油、粪便、蹄、血、蛋、皮、骨髓等;矿物药分为盐类、石类、金属类、宝石类、石油类、土类等。
维吾尔药分类的方法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最初,将药物以无毒、或无毒和或有毒、有毒分类;信仰伊斯兰教后,将药物名称以阿拉伯字母顺序排列和按药物功能分类同存;也有按治疗疾病分类的方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为了便于不懂阿拉伯字母和维吾尔文的同行们学习和研究,以下着重介绍按主要功能和作用分类的方法。3.3维吾尔药的药性维吾尔药学中的药性,系指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发生的不同反应和疗效而决定的药物属性。这种药物的属性,维吾尔医称药物的气质,又称药物的性质,简称药性。维吾尔医认为,药物的药性不但分为热、湿、寒、干4种,而且相当部分的药物具有混合的药物属性,即干热、湿热、湿寒、干寒。一部分药物的药性为平和,即平。
3.3.1热性药 凡是热性的药,都具有生热、祛寒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寒性病症和非体液型湿寒性、干寒性的寒性偏盛病症;或体液型黏液质(湿寒)性和黑胆质(干寒)性的寒性偏盛病症。
3.3.2湿性药 凡是湿性的药,均具有生湿、润燥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干性病症和非体液型干热性、干寒性的干性偏盛病症;或体液型胆液质(干热)性和黑胆质(干寒)性的干性偏盛病症。
3.3.3寒性药寒性药均具有生寒、清热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热性病症和非体液型干热性、湿热性的热性偏盛病症;或体液型胆液质(干热)性和血液质(湿热)
性的热性偏盛病症。
3.3.4干性药干性药均具有生干、燥湿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湿性病症和非体液型湿热性、湿寒性的湿性偏盛病症;或体液型血液质(湿热)性和黏液质(湿寒)性的湿性偏盛病症。
3.3.5干热性药干热性药具有生干生热、燥湿祛寒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湿寒性病症或体液型湿寒(黏液质)性病症。3.3.6湿热性药 凡湿热性的药,均具有生湿生热、润燥祛寒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干寒性病症或体液型干寒(黑胆质)性病症。
3.3.7湿寒性药凡湿寒性的药,具有生湿生寒、润燥清热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干热性病症或体液型干热(胆液质)性病症。
3.3.8干寒性药 凡是干寒性的药,均具有生干生寒、燥湿清热的功能,适用于非体液型湿热性病症或体液型湿热(血液质)性病症。
4维吾尔药的炮制
维吾尔药的炮制是根据维吾尔医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储藏等需要,对维吾尔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一项制药技术。维吾尔药不论来源于植物、动物还是矿物,大多数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炮制方法是历代维吾尔药学家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的。维吾尔医的药物炮制方法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4.1诤选通过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操作,清理土、泥、沙、粪便,除去非药用部位及杂质等。如取小茴香的种子和皮,去巴旦的壳、刮去马钱子外皮、拿掉马钱子胚芽、烧鹿茸等的毛。
4.2切制为了便于干燥、研磨、混合、溶出有效成分、贮藏和称量等,对有些药物要进行切成片、丝、段、块等各种规格。
如檀香、高良姜、甘草、藿香、青香兰等。4.3燥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药物进行干化处理,一般分为晒干法、阴干法、烘干法、风干法、炕干法和用石灰进行干燥等。4.4炒法系指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进行直接炒或以一定的辅料(大颗粒沙子、油等)进行间接炒的方法。该法分为炒净法、炒黄法、炒泡法、炒暴法等。炒黄法多用于炒芥子、药西瓜子、红花子、刺蒺藜、芫荽子、槟榔、姜片、核桃、亚麻子、芝麻菜子等;用沙子炒的有贝壳、羊颈部腺、沙龙子、欧榛、马钱子等;用油料炒的有牛鞭、黄诃子、西青果、桃仁、锑等。
4.5去毒法系指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来对部分药物进行去毒的方法。由于药物的具体情况不一,故采用的去毒方法也不一。主要的有马钱子去毒法、甘草味胶去毒法、孜然去毒法、芦荟去毒法、合果藤根去毒法、草乌头去毒法、巴豆去毒法、锑去毒法等。
4.6 “库西提”法“库西提”维吾尔语直译为煅烧或致死成灰,系指用一定的器具和辅料或配料,将药物加热炼药的方法。炼法种类较多,主要的有用“各立衣克买提”泥封闭炼法、“各立衣克买提”泥包药炼法、用锅炼法、烟化炼法、加热滴馏炼法等。①“各立衣克买提”泥封闭炼法:该法也称装瓶炼法,系指将药物装入瓶内,瓶口盖好,瓶口、瓶外均用红赤土、小麦或大麦粉、动物毛、布条、纸条、蛋清等做的“各立衣克买提”泥封闭,温火加热炼药的方法。此法多用于炼黄金、朱砂、水银、蛋壳、贝壳、宝石、信石、硇砂、吉多果化石、生铁等;②“各立衣克买提”泥包药炼法:系指将药物直接用“各立衣克买提”泥包好后,温火加热炼药的方法。此法多用于炼巴豆、蓖麻子、肉豆蔻、芦荟、轻粉等。③用锅炼法:系指将药物直在巴州接放入锅内,温火加热炼药的方法。
此法多用于炼明矾、硼砂、珊瑚、珍珠、铜、石膏、信石、硫磺、硝石等;④烟化炼法:系指将药物加热、产生烟汽,并将固体化的烟汽刮下来备用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药物研磨细粉,置于锅内,加热发黄后盖上一个碗,锅与碗接触处放3层浸盐纸条,并用黏土泥封闭;再用沙子填至锅口为止,碗底放两粒大米,并用两块土块压上;先用温火加热1 h,并逐步增加火力,碗底大米发黄时,减低火力,继续用温火加热至大米发黑时停止加热,将沙子、黏土泥取下后把碗内药粉用刀刮下来备用。此法多用于炼水银、朱砂、雄黄等;⑤ 加热滴馏法:系指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使药物有效成分滴溜的炼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药物放在有小洞的瓶内,下面对准馏药罐,药瓶周围加热,使药熔化馏到馏罐瓶内。此法多用于炼轻盐、食盐、硇砂等。
4.7洗法系指用水等液体将药物洗净的方法。此法多用于矿物类和胶类药物。如洗青金石、洗拉克、洗石灰、洗祖木热提等。
4.8灸法系指将药物加入一定的液体(水、药液、黏糖液、盐水、醋、醋糖浆等)中,使液体渗入药物内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灸孜然、黄金、白银、生铁和各类种子、仁子等。用醋灸的有大黄、黄连、没药、孜然、乳香等;用盐水灸的有:补骨子、亚麻车前子、曼佗罗子等;用蜂蜜灸的有:麻黄、苦巴旦仁、甘草根、油松子等。
4.9水蒸馏法系指将药物置于蒸馏锅内加水、加热,使药物蒸汽冷却的方法。此法多用于取小茴香露、阿育魏实露、玫瑰花露、藿香露、龙葵子露等。
4.10取汁法系指将药物新鲜时挤取药汁,并进行干化的方法。此法多用于取芦荟汁、大蓟汁、凤仙花汁、大青叶汁、藿香汁、大黄汁、罂粟汁等。
4.11取油法系指将药物用专门的工具
挤压取油汁或浸于液体中溶取油汁或加热后挤取油汁的方法。它分为挤压取油法、浸液取油法、加热取油法等。挤压取油法多用于取芝麻油、黑种草子油、茴香油、肉豆蔻油等;浸液取油法多用于取玫瑰花油、木香油、丁香油、马钱子油、余甘子油、大青叶油等;加热取油法多用于巴豆油、蛋黄油等。
4.12浮沉法系指将药物倒入水中,使药用部分沉在水下,非用部分浮在水上或药用部分浮在水上,非用部分沉在水下的方法。
4.13取膏法系指将药物泡在一定的液体中,煎出有效成分,过滤去杂,浓缩成膏状的方法。此法多用于取甘草膏、罂粟壳膏等。
4.14研磨法系指将药物用专用的研磨工具进行研磨的方法。研磨工具种类较多,有石头制作的,有木制的,有金属的,也有陶瓷的。此法多用于量少,较为贵重的药物。如珍珠、鹿茸、麝香、信石、牛黄、沉香等。
5维吾尔药的制剂
凡以维吾尔药为原料,根据历代维吾尔本草和方剂文献、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制剂规范或其他有规定依据的维吾尔药处方,按制备工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标准,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均称为维吾尔药制剂。6维吾尔药的剂型
剂型是根据维吾尔药的性质和治疗的需求,将组成方剂的药物加工成一定的制剂形式。根据剂型的形状不同,维吾尔医将药为4大类,即膏状制剂、硬状制剂、散状制剂、液状制剂。现代对维吾尔药制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对某些维吾尔成药采用现代制剂技术,扩大了一些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更便于临床应用。维吾尔医常用剂型如下。
6.1膏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
末,过箩或不过箩,与一定的配料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或半流体制剂。一般多为内用,也有外用的。根据方剂组成,药味,作用,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及形状不同等分为十多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合米日(糖膏):系指方中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药,研粗,泡于水中一昼夜,温火煎剩于三分之一时,过滤去杂,放入砂糖或冰糖,煎成黏糖浆,将其他特定的几种药研成粉末,放入粘糖浆中,搅拌制成的膏状制剂;②伊提日非力(诃子膏):系指方中以黄诃子皮、卡布尔诃子皮、毛诃子皮、余甘子皮等诃子类药为主,其他药物为副,研末,过箩,以巴旦仁油或酥油湿润,用炼蜜制成的膏状制剂;③阿亚热吉(苦膏):系指方中以苦药为主,研末,过箩,用炼蜜制成的膏状制剂;④塔尔亚克(解毒膏):系指方中以矿物和动物解毒药为主,研末,过箩,用炼蜜制成的膏状制剂;⑤朱瓦日西(消食膏):系指方中的一种或几种药物,研成粗分,不过箩,用砂糖的黏糖浆或炼蜜制成的,而具有消食作用的膏状制剂;⑥买朱尼(蜜膏):系指方中一种或几种药物研末,过箩,用炼蜜制成的膏状制剂;⑦罗补比(仁膏):系指方中以一种或几种仁子药为主,其他为副,先将仁子药炒黄,与其他药一起研末,过箩,用炼蜜制成的膏状制剂;⑧木排日(舒心膏):系指方中一种或几种药物研末,过箩,用果汁的粘糖浆或炼蜜制成的半固体膏状制剂;⑨古力坎尼(花膏):系指方中药物以一种植物花瓣组成,用砂糖或蜂蜜搅拌,装入瓶内,封闭,太阳底下放置40d,而制成的膏状制剂。方名多以植物的花瓣名称命名;⑩罗欧克(舔膏):系指方中一部分药物煎沸,过滤去杂,放入砂糖,温火煎成粘糖浆,一部分药物研末,过箩,与黏糖浆搅拌制成的半固体膏状制剂;(11)买日合米(软膏):系指方中一种或几种药物研成细粉,过箩,加入适宜的配料(动物脂肪、植物油、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膏状制剂;(12)孜马地(敷剂):系指方中一种或几种药物,研成细粉,过箩,加入适宜的配料(蛋黄、玫瑰露、蜂蜜等)制成的半固体膏状制剂。6.2硬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末,过箩或不过箩,与一定的配料(凉开水,或纯化水,或蜂蜜,或玫瑰露,或药物黏汁,或药物糖汁,或白蜡,或动物油、胆等)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或半流体制剂。有内用的,也有外用的。根据方剂组成、作用、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及形状不同等分为十多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库日斯(片);(2)艾比(小丸);(3)西亚非(肛门栓,点眼栓);(4)排提勒衣(耳、鼻、肛门栓);(5)排日孜节(阴道栓)。6.3 散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细,过箩而成的或加一定比例的配料(方糖粉或砂糖粉)制成的粉状制剂。内用或外用。根据制法,使用部位及用法的不同分为近十种,常用的有:①苏福非(散);②苏努尼(牙粉);③库合力(眼粉);④再如日(撒粉):⑤努福合(吹粉)。现代新的剂型还有卡甫苏里(胶囊)、佳瓦赫日(冲剂)等。
6.4液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物,用某种液体,用某种用具,用某一种特定的方法,加或不加某种配料,制作的液体状制剂。根据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和用法等不同分为20多种,常用的有:(1)谢日比提(糖浆);(2)斯日坎吉本(醋糖浆);(3)艾热克(蒸露);(4)木热巴衣(果浆);(5)买提布合(汤);(6)努库衣(浸泡液);(7)罗阿比(黏液);(8)帕舒也(洗液);(9)热维改尼(油剂);(10)欧克乃衣或欧木力(灌肠液或灌阴液);(11)库土日(滴液);(12)提扎比(酸液)。液体状制剂,现代新的剂型有:注射液、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