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政治鉴别力党建党委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政治鉴别力是指人们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都要讲政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更需要讲政治。应当看到,世界丰富多彩,社会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这就有个“鉴别”的问题,有个提高政治鉴别力的问题。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是老话题,也是新要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提高政治鉴别力。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与此同时,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抓住机遇、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考验。
提高政治鉴别力,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政治上的敏锐,就是指在某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刚一露头,“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见微知著,洞察本质,判明利害。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往往披着“正统”、“合法”的外衣,一些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往往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一些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往往貌似“客观”、“公正”,鱼龙混杂,不易识别。这就需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提高政治鉴别力,应有严谨的分析力。“分析好,大有益”。没有分析就无法鉴别。严谨的分析力,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一些“新潮”观点、“时髦”言论进行认真分析和鉴别,划清是与非、对与错的界限,决不被错误的、有害的东西所迷惑。对一些外来的思潮,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奉行“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在“有辨别”的基础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而切不可良莠不分、是非不辨。
提高政治鉴别力,应有科学的判断力。提高政治鉴别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判断形势,营造良好氛围,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和制止。应当站在大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既不能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能将认识问题当成立场问题。
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分析力、科学的判断力,都源于正确的政治立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修养。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水平。思想上解除武装,学习上浅尝辄止,提高政治鉴别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政治鉴别力
第二篇: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党建党委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再一次提出总体要求,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谨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武装能力。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领导干部学习科学理论,应讲究学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我们正处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讲学习”摆在重要地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mzd、dxp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轴心,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jzm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理论是领导者执政的金钥匙,知识是领导者腾飞的翅膀。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方向和目标。只有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工作才能出成果出成效。理论武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二、正确分析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当前,各种复杂局面的形成是基于矛盾的积累而显现的。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带来的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失业与就业矛盾、贫富悬殊、弱势群体救助、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思想和与此不相适应的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等,都对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把握矛盾运动规律,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研讨还不够,在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的自觉意识上,与党中央提出的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时代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有的干部大局观念不强,想问题,做决定,办事情,往往只盯着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有的干部缺乏长远眼光,工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有的干部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善议大事、谋全局;有的干部习惯于层层传达、照抄照搬,不愿积极开动脑筋去研究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应当具有战略头脑,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学会统筹兼顾、驾驭全局,带领群众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和繁重任务,如果领导干部不注意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只埋头于事务圈子,对全局性的、重大的实际问题不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讨,是很难做好领导工作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正确认识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既要注重近期效益,又要注重基础性工作,致力于长远发展。
三、抓住第一要务,提高发展经济能力。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而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别要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和探索经济体制转换的规律、经济增长的规律、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最关键的就是把富民强县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执政的重要职责。这是检验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看你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区域范围内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
四、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行政行为和执政方式纳入法制轨道。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程度,体现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政府行政权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联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领域法治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自觉而坚定地做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五、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这一整套工作路线,既从本质上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又要时刻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到一切依靠群众。既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到群众中去找智慧、找经验、找办法,做到“从群众中来”;又要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宣传和贯彻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所认识和掌握,做到“到群众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万事民为先的观念,坚持相信群众毫不动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创造和群众情绪,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关的深厚感情,把这种真实情感倾注到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心的向背,与事业的成败和政权的兴衰紧密相关。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我们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坚持、发展和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我们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会在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篇:在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近几年来河北省迁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确立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作为县(市)级基层党组织,必须把确立先进的执政理念作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把握执政方向的根本措施来抓。执政之本在于为民。必须坚持为民、安民、爱民,把执政为民贯穿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体现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去。为民之要在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执政为民,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执政的措施必须围绕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必须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学的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坚持执政就是服务、就是责任的工作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就是服务,各级党委应注重引导政府积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育战略思维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培育战略思维能力,首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应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变中把握不变,从全局把握局部。培育战略思维能力,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领悟力,既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又勇于以世界的眼光,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中捕捉新机遇,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实际变化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作的新突破。增强凝心聚力、务实创业的本领。团结、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也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出人才、出政绩。在工作中,县(市)级党组织应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维护团结的能力,做到党政“一把手”带头,班子成员作表率,珍惜团结、维护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多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去,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想事、谋事,干成事、干大事,对看准的工作,以雷厉风行、快捷高效的作风迅速落实到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肯干事的人干成事,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人没市场;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养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县(市)级基层党组织作为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和联系基层群众的“结合点”,应找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平衡点”。对上负责,就是要把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落实到位;对下负责,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真正依靠群众中夯实执政基础。执政之基在于民心。在事关发展大局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应坚持决策过程公开,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力求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部署工作公开,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将决策意图公布于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总结工作公开,在认真总结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敞开大门让干部群众评议,做到有错必纠、知过即改。同时,及时发现、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加以推广,以促进工作的开展。
第四篇: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党建党委
重庆市的贫困乡麻柳乡,党群、干群关系曾一度尖锐对立,发生过数百群众围攻乡政府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上任的乡党委班子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即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走出了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路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党委几年来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行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工作的“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走出了一条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路子。
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麻柳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是重庆市的贫困乡之一。全乡有24个村、2.7万多人,面积94平方公里。1998至1999年间,由于多种原因,麻柳乡社会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尖锐对立,曾发生过数百群众围攻乡政府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上任的乡党委班子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认识到,事件的背后除了农民负担过重,更深层的原因是前任乡党委没有很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工作的出发点偏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麻柳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为民谋利,造福于民”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了确保这个出发点落到实处,就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正是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麻柳乡党委逐步形成了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八步工作法”。
所谓“八步工作法”,就是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村民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村民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村民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村民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村民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工程竣工后,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村民均可随时查账。“八步工作法”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
5年来,麻柳乡党委通过推行“八步工作法”,做了大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工作。麻柳乡境内“九沟十梁全是坡,沟深坡陡悬崖多”,交通极为不便,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经过3年努力,将“村村通公路”变成了现实;麻柳乡原来“十年就有九年旱”,全乡90%的农户缺水,乡政府2002年提出兴建“万人饮水工程”的计划,到2004年,全乡已解决了80%农户的饮水问题;2000年以前,全乡仅镇上有5门时通时断的电话,通讯也极为不便,如今全乡已装了1000门程控电话,村民基本上足不出村就可以打电话了。此外,还改造农村电网,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新建乡中学,解决村民子弟“上学难”问题;改建乡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等等。
麻柳乡党委、政府的求真务实举措终于赢得了民心。推行“八步工作法”后的麻柳乡出现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过去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现在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群众把党员干部当作贴心人;过去乡党委、政府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现在工作顺利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过去麻柳乡社会矛盾突出,现在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转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作风
转变执政理念,为民谋利,造福于民。执政目的、执政理念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谁”的问题,即“权为谁用、利为谁谋、对谁负责和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麻柳乡党委这些年来在不断纠正自身职能错位的同时,权力观、责任观和政绩观等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权力主要是用来管群众的,包括征收各种税费,结果导致干群关系的尖锐对立。“共产党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只能用来为老百姓谋利,在农村就是要用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乡人大主席王中福的话,代表了今天麻柳乡党委一班人的共识。过去,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对上级负责,只要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就是做好了工作,而现在他们认识到,“只有对人民群众负责,才是对党负责、对上级领导负责。”乡党委书记李红彬进一步强调说:“我们的牌子上写的是‘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对人民负责’这个根本。”过去,一些干部也想树政绩,却不知道如何树政绩、树什么样的政绩。“政绩应当为人民而树,要树就树为民造福的政绩。”麻柳乡党委、政府这些年来做了很多事情,政绩也很突出,所有这些政绩都是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是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为民谋福利的政绩,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转变执政方式,尊重民意,由民作主。一是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尊重民意,让人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八步工作法”的前五个步骤,都是民主决策的内容。其中,第五步要求工程方案必须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这就改变了过去由干部说了算的做法,让村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村民有了充分的决策权。二是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模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权,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在修建公路及兴办其他公益事业时,都由村民推荐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中有50%以上的村民代表。领导小组中的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即“干部管事”;领导小组中村民代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管钱管物管账,即“群众管钱”。任何工程的开支,都必须经过承办人、工程质监员(村民代表)、两名村的负责人和两名专门管钱的村民代表签字后才能生效,使群众在参与管理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其实质就是要真正支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尊重民意、由民作主的民主执政方式,有利于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避免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越俎代庖,它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在基层工作中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转变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主执政方式要求具备相应的民主执政作风。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将群众的意见真正统一起来,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首先,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麻柳乡党委过去也曾想为群众办事情,但由于干部不深入实际,听不进群众意见,干部和群众想法不合拍,结果往往好心办坏事,出力花钱干活,群众却不满意。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乡村干部串万家”活动,深入农民家里,了解民情民意。干部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以朋友、兄弟、姐妹、儿女身份,通过会上畅谈、院坝座谈、路上交谈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同时,发出近万张征求民意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群众疑难。其次,由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压服方式开展工作,转变为与群众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群众对于兴办公益事业,认识上往往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麻柳乡这几年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大办公益事业,工作之所以顺利开展、成效之所以如此显著,离不开乡村干部所做的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比如,某村修公路时,乡领导就先后48次深入村组召开会议,发动群众,研究方案,征求意见,解决矛盾,使工程顺利完成。
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
提高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过去,很多基层干部决策时背着群众、管理时唬着群众,片面地要求群众听从命令,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很多工作就难以开展起来。推行“八步工作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得到了体现,真正把人民群众想办的事和党委、政府要办的事合而为一。村民们说,现在乡里村里的大事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决定的,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干这些事就好像给自家盖房子一样,出钱出力都值。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这样在民主方式中被激发了出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年麻柳乡党委、政府每发出一个号召、每推动一项公益事业,都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修建乡村公路中,总投资12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愿投资投劳折计就达1150多万元。
提高了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行“八步工作法”,由人民群众自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使乡党委、政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统筹协调,科学务实地确定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们在充分了解实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麻柳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公路畅通工程、万人饮水工程、城镇化推进工程、教育振兴工程和网络覆盖工程“五大民心工程”,为麻柳乡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决策权下放到村里,由各村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优势来确定,然后由乡政府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和推动。近年来,麻柳乡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比全县高9.7个百分点。
提高了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能力。廉洁自律,首先体现在乡党委、政府自觉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进行自我约束上。麻柳乡党委、政府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八步工作法”,创造性地制定了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工程招标“动态标的”法和干部误工“定额包干”法等,自觉运用制度的力量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监督。比如,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即要求政务财务实行全公开、真公开和常公开。“全公开”是以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实行全内容、全过程的公开。“真公开”是以财务清理为重点,做到真正的透明。群众对公布的内容若有疑虑,可随时查阅每一张发票。“常公开”就是使公开经常化、常规化。乡党委、政府要求村村都有村务公开栏,每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应公开的内容,并将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细化为4项12条,每年考核一次。再如,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度,即乡干部到村里办公不准打牌、不准赌博、不准白吃,村里不准有招待费开支,从而切实堵住任何可能导致腐败的制度漏洞。廉洁自律还体现在乡党委注重对干部的日常教育,防微杜渐,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上。“淡名利如水甘为孺子牛,重事业如山当好领头雁。”这副挂在乡党委会议室里的对联,是对乡党委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他们时刻以事业心、责任心自勉,不让任何腐败之风乘虚而入。近几年麻柳乡大兴公益事业,涉及众多的项目和大笔的资金,却没有出现一例干部挪用或贪污的现象。
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形象。一是树立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重信守诺的形象。麻柳乡党委、政府不仅在大事上真抓实干,而且在做每一件事的具体过程中都坚持为群众利益着想。比如,在修建乡村公路时,他们自觉地从群众方便的角度来确定线路,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群众的需要,所修建的乡村公路无一不是“群众路”。他们力戒向老百姓许空诺、打白条,一旦承诺了的事情就努力去做。群众过去骂干部,现在敬干部;过去怕干部,现在盼干部。干部下村,群众争着往家里请。二是树立了深入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形象。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比如,在麻柳乡公路大会战期间,干部白天修路,晚上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一上工地就是一两个月不下山。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党员,麻柳乡的党组织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推进基层民主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第五篇:在监狱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在监狱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政治鉴别力是指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廖误、真善美和假丑恶。政治敏锐性,是指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萍之末”,就能迅速而敏捷、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准确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判明利害,把握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和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监狱人民警察处于教育改造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正确教育罪犯,改造罪犯,提高监狱民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十分重要的。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提高识别能力。
只有理论上清醒,思想上分清是非,才会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较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才会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基础。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用政治眼光观察事物;才能在方向、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来自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执着与坚定,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趋势正确把握的科学世界观。它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源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统一科学体系的把握。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在不同意见与重大分歧中作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学习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等等。
第三,坚持从大局上观察问题。什么是大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是大局,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三个代表”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大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了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问题,指出了这些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进而向全党提出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必须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实施,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的一种检验。
第四,未雨绸缪,提高预见性。目前,监狱形势不容乐观,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改造到了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部分罪犯改造意识薄弱,教育改造见效缓慢。要用正确方法引导罪犯,就要深入罪犯之中,深入了解罪犯生活情况,改造情况,深入实践,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未雨绸缪,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才能真正了解犯人思想动态,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