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含5篇)

时间:2019-05-13 22:2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

第一篇: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2010]095号文件

通知

一、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的重大意义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大中专学生合法权利,惠及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提升,繁荣经济。

重庆市大中专学校农村籍在校学生转户,是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有利于农村籍大中专学生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更好地融入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于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人生未来发展。

二、转户后可保留的基本权益

(一)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

(二)保留其林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已经确权到户,不要求退出,转户后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

(三)保留享受计划生育政策权利。农村户籍学生转户后,在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

(四)保留农村各项补贴。目前农民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其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五)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仍可继续享受学费、生活费资助。

(六)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三、转户后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一)纳入城镇就业扶持政策范围;

1.提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

2.转户后的毕业生属于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中职毕业生到基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3.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二)毕业时未就业学生同城镇居民一样可同等参加社会保险,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今后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改变了目前农民工子女只能在全市600多所指定学校就读的状况。

(四)转户后的毕业生,可参加报销范围和标准都高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五)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六)今后符合条件的,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随迁入户。

四、转户办理途径及程序

(一)学生持身份证、录取通知书或在校证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也可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二)学生本人填写由学校统一发放的《农转城申请书》,18岁以下的要求家长共同签字确认,将填好后的《农转城申请书》交给学校,由学校统一到公安机关办理。

(三)毕业生持本人的户口薄或身份证,到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填写《农转城申请书》,18岁以下的要求家长共同签字确认,将填好后的《农转城申请书》交给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一到公安机关办理。

附:重庆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政策依据

一、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

【2010】78号文件)

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4号)

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3号)

四、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02号)

2010年9月6日

第二篇: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村女大学生是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还将造成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等消极的社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和学生自身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体制的转换本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女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农村籍女大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

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0%,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排名依次是专业、性别、外貌、家庭出身及国家政策,家庭出身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大因素。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父母、亲属等社会关系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男大学生。据统计,在已签约的女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认为自己能找到工作与父母亲朋的帮助分不开,而在没有签约的女大学生中,农村籍女大学生比城市籍女大学生要多。相对于男大学生和城市籍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和户籍差异等因素,农村籍的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几乎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就业群体。

一、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具有普遍性,如劳动力总量供给相对过剩;高校扩招;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劳动力买方市场下女性就业时面临的性别歧视;等等。本文着重分析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特有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等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信息来源少。农村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是弱势家庭出身和经济背景带来的负面效应。受到家庭和传统教育经历的影响,许多农村女大学生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期间往往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

入到学习当中,用于社交的时间比城市的女生少。加上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交往的主动性不够,她们的交往大多仅限于同班同学、老乡等比较狭小的圈子,相比之下,来自农村的男大学生可能会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交往圈。择业过程中信息渠道相当重要,交往能力强的人占有明显优势。狭小的交际圈使得她们在找工作时的信息渠道较之男生和城市女大学生要少得多。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选择过于单一。农村女大学生没有社会关系可资利用。有一调查表明,缺少社会关系网已超越工作经验、能力、应聘方法、技巧等因素跻身成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农村女大学生的因素。高达62.12%的受调查者承认缺乏社会关系网是农村女大学生的一大劣势。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城市籍女生在毕业时有多种选

择,就业可求助父母、亲友,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出国、自主创业等途径。农村女大学生没有社会背景,也没有财力出国,即使是创业,也面临资金来源的困难,她们的选择或是考研继续深造(特别贫困的学生实际上连继续深造都不可能),或是毕业后单枪匹马到人才市场去应聘。由于经济条件差,她们在求职时不能过多投入,很多人甚至无力承受就业带来的各种消费。不得不承认,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是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大劣势。外语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远比不上来自城市的女生,农村女大学生的外语,尤其是口语能力较弱。我国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由于其生理、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得她们在实践能力方面又欠缺很多。

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缺乏进取竞争意识,认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一部分农村女生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将课余时间用在服饰、化妆、美容上,注重穿着打扮等。她们较少读报,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参加校园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不太热衷,忽略了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状况在部分城市女大学生中也同样存在。综合能力偏低导致农村女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而在应聘中容易处于被动。

部分农村女生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农村女大学生一般都是同伴中的佼佼者,父母眼中的“凤凰”,这使得她们潜意识中有一种自负的心理。父辈的期望使得她们更偏好“体面”的工作,愿意选择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单位,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基层锻炼。据有关调查表明,78%的贫困女大学生倾向于条件优

越的沿海地区和大都市,都市情结、白领情结成为不少贫困女大学生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由于她们的适应能力较弱,闯劲不足,不愿意或不敢独自打拼,很多人宁可选择一份低收入的稳定工作也不愿去冒险,没有勇气和信心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工作。

(二)外部原因 现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歧视性政策加大了地区和城乡差别,加剧了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我国的人才流动往往是单向流动,即由大城市往小城市、农村流动容易,反之极为艰难,生源地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将近七成(69%)的大学生认为本地生源很重要。外地生源的大学生,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会受到种种限制,这

对于农村女大学生来说,就业空间由于户籍的原因被限制。加之某些省市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如有的地区公务员考试对于本科生只限本地生源报考,无形中减少了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再如“本地优先于外地,男生优先于女生”的不成文规定更是对农村女生明显的排斥。用人单位的排斥。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对农村籍女生存在不公正心理,在面对同等水平的两名应聘者时,他们一般会更倾向于城市籍的毕业生,认为他们适应能力更强,社会关系多,对企业潜在的贡献会更大。

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就业难使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积极性受到严

重打击.不利于女性的独立、自强

在屡次面试求职失败后,农村女大学生自信心以及就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她们会更多的内归因,过分地寻找自身的缺点,加剧了就业自卑和消极心理。在就业无望的情况下。农村女大学生转而寻求其他的途径,一部分人考研,继续深造,这也是高校女硕士、女博士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能解决她们的根本问题,反而使她们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放弃原来的追求。转而依靠男性。近年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高校抬头。毕业生中还出现了“急嫁族”。不少女大学生开始相亲、征婚,甚至走进了婚姻介绍所。据武昌某婚介所人员介绍,前往婚介所征婚的女大学生中,经济条件多半不很好。如一名师范院校的农村籍女生,由于家庭贫

困,大学读了几年还一直欠学校的学杂费。她对另一半的年龄没有作特别限制,但要求“条件好,愿意出手帮助”。她认为即使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会太高,完全靠自己打拼去还债、买房实在太难。就业压力使得女大学生择偶观逐渐功利化,“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态既有违道德准则,又背离爱情的本质,不利于女性的独立、自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长此以往女性的整体素质必然会下降。

(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将造成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城乡差别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在更深的层面上,将挫败农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供养子女上大学相当不容易。农民之所以不惜血本投资教育,是希望获得回报。希望子女

毕业后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变家庭命运。因此,高学历的农村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将直接影响周围其他农民投入教育的积极性,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下,农村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只有让农民看到高等教育给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才会有更多的农村家庭为女孩进行教育投资。如果她们在花费这么高的成本读完大学之后还是不能顺利就业,就是对农村地区教育投资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她们的家庭就会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产生怀疑,对教育失去信心。从而减少对教育的投资,这会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女性处境更为不利,极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农村女童失学,导致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教育无法实现事实上的公平,进而加剧了城乡差别。

三、解决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是在女性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消除性别歧视不仅需要转变观念,还需要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如改革原有的生育保障制度,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社会承担并补偿;用人单位完善劳动力素质测评手段,改革户籍制度;等等。制度的变革涉及到各方的利益,难以一蹴而就。就高校和大学生来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目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加强自我认知。明确自我定位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农村女大学生要自立自强,认清自身的优势,确立自信,针对劣势,提高综合素质。其实农村女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踏实认真,学习成绩好、不好高骛远、抗

挫折能力强等,尤其是工作后经过一段适应期,她们的优势就会得到明显发挥。

农村女生不要过于强调自己来自农村,而产生自卑心理。其实,除了家庭背景,其他能力方面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弥补。农村女生可针对自己的弱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和人交流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理论课的学习,还要多关注时事,开阔视野,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实践证明,尽管有性别歧视,自身实力强(如心态好、开朗、善于利用外界信息、善于沟通)的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仍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二)高校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是改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针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已经有学校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启动的“提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项目”,通过大范围的讲座唤起女大学生们的注意,及早着手准备;通过小规模的培训改变她们的自卑和消极心理,明确她们的自我认知和就业方向,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应从“大一”就开始,为农村女大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指导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请一些成功就业的农村大学生传授经验,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在求职前对女大学生在形象礼仪、个人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

(三)政府的扶持

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政府首先应废止一些限制外地生源的歧视性规定,可组织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给农村女大学生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

第三篇:重庆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与思考

西南政法大学张华贵 周振娟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关系到社会稳定、机会均等以及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然而,现今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存在就业质量偏低、工作待遇低等状况。其中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较为严重,使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政府、学校以及学生本人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中西部女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思考建议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Basic Thing.Employment of female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ut also the social stability,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justice and other social goals.However, modern societ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led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students is low quality of employm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low status.Which the more serious sex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maidstudents has become a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on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take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graduates Midwest.Keywords: Female Students;countermeasures;thinking proposals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招生人数和规模的 张华贵(1961---)女,汉族,四川宜宾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周振娟,女,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2008级研究生。

扩大,使得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在不断扩大,每到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之际,从男女搭配的“捆绑就业”到“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从招聘女生时提出“不结婚不生子”的“附加协议”到感叹聘用女生“增加了企业成本”,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总会呈现出“男强女弱”的明显态势。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我们特别需要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予以关注,才能使她们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真正发挥其半边天的作用。本文仅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一、对政府的建议

(一)建立平等就业制度

1.设立平等就业委员会

政府要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

2.减少用人单位招用女工的成本

可以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社会承担并补偿。建立全国统一的、独立的生育保险险种,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和监督生育保险基金的运行。通过实行生育保险,使用人单位对男女劳动能力的评价和用人标准更为合理,消除用人单位使用女性劳动力提高人工成本的顾虑,为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供必要保障。

3.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女大

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并对受到歧视或处于不利地位的女大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只有当女大学生面临一个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才会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从总体上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大学生多了,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矛盾。也就是说,从总量上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从局部上看,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大学生的供需情况各不相同。当大学生对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对机关事业单位或一些“薪情”看好的外资企业、垄断行业趋之若鹜之时,除了责怪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患上了“大城市依赖症”以外,我们也要看到它折射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如何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不仅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更需要国家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那样,守着“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间房”观念的人可能就会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孔雀”也就会“西北飞”。

(三)制定和出台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1.鼓励女生自主创业

对于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完善目前的信用制度,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女大学生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以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等等。

2.健全大学生的就业见习制度

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可以丰富女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可喜的是我国人事部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旨在通过就业见习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丰富毕业生工作经验,增强适应性,尽快实现就业。但是,目前的实习基地,远不能满足毕业学生的需要,也缺少对这一制度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

(四)完善立法,消除性别歧视

1.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

加强立法,出台具有具体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可以制定专门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法规,对于那些在招聘中有就业性别歧视的单位要给予适当的处罚,力争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推进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平等现象。

2.完善程序立法

在完善相关实体法律的同时,应健全相应的程序性法律制度以保障实体法的实施,“无救济则无权利”。应该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制裁措施,并且将反就业歧视诉讼纳入公益诉讼的范围。

二、对学校的建议

(一)关注社会需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必须根据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师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变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业务素质,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的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有的学者提出了对女生要进行差别教育,认为推行差别教育是

3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要承认性别差异,开

展针对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适应时代要求的女性新文化,设置符合女性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课程,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管理,加快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

导和服务体系。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择业观、求职技能和就业

心态的培训指导,促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3.加强对女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女学生的求职技巧

因女施教,开设发挥女性特长的课程,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对女生的就业指导,要突出女生的特点。比如,为女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整个大学期间,高校应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给她们安排更多的与社会吻合的实践和培训的机会,从而帮助女大学生更加自信的参与就业竞争。尤其要关注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排名依次是专业、性别、外貌、家庭出身及国家政策。家庭出身成为影

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大因素。专家认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低,这都严重影响她们顺利就业。6 因此,学校要帮助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克服和降低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从而顺利地就业。

三、对女大学生的建议

(一)提高自自身的竞争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的女生清醒地认识到“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符”是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和困难。具备较高的综合能素质与能力是女大学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砝码,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首要靠的是个人的知识、技能实力。因此,女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竞争力。而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这种意识,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甚至整个的学习生涯中,不应该仅仅是在大学毕业之时。正如在访谈中一位资深大学生辅导员所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种种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其实力,只要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超人一等,即使你是女性,一样能找到比男性好得多的工作,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再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增强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塑造和提升社会工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2.正确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女生与男生相比,智力上没有高低之分,女大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很多地方是男大学毕业生无法比拟的。根据专家的分析,女大学生具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忍耐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优势。如果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这些优势将会使她们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很有可能会比男大学毕业生做得更加出色。女大学生应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任何的机会面前应勇敢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应聘中排除负面心理的影响,努力把握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汪晓东:“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 , http://..cn,2006年07月27日. 王冶英:”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 沈晓梅:“女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差别教育”,《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 龚丽华:”甘肃省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 李艳、尹力博等:《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载《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杨扬 任华南“四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家庭出身成难跨越瓶颈” [EB/OL],http://.cn 2006年04月06日。

 陈开梅:”谈女大学生就业应该具有的素质”,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第四篇:【自费】重庆师范大学2012工商管理硕士招生调剂通知

重庆师范大学2012工商管理硕士招生调剂通知

2012-03-22

Google提供的广告

新航道4/22大型留学咨询会

让您的孩子成功留学的黄金圈法则,订座电话:85829758/85829768

根据国家2012年研究生招生政策规定,我校属于A区复试分数线。我中心将根据考生申请调剂的时间顺序进行预复试安排,额满为止,结果将及时通知考生。

2.国家分数线下达后

请达到国家A区复试分数线、申请调剂的考生具体按照教育部规定的2012年研究生调剂录取程序完成调剂程序。

(1)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凭本人网报时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调剂系统,填写调剂信息递交调剂申请;

(2)我中心会在24小时内确认是否接收复试。考生应于接到我校复试确认后24小时内,重新登陆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确认同意到我校参加复试。

(3)参加复试。复试结束后,我中心会尽快将复试结果通知考生,同时我中心将通过调剂系统对拟录取的考生设置“待录取”,请被设定为“待录取”的考生24小时内确认“待录取”,否则自动取消拟录取资格。

3.我校2012年招收MBA的几个相关问题:(1)学费三年共计:36000元;(2)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物流、职业培训与教育管理、公司金融与会计、战略决策与风险管理、营销管理与商务策划、现代企业管理、饭店与旅游管理等。(3)上课地点:重庆市沙坪坝校区。

重庆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联系电话:023-65363607,*** QQ:903523430

第五篇: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暑期大学生“三进三同”

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分团委、团总支: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委发„2010‟27号)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让广大青年学生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增长实践才干,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暑期“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永跟党走、知行合一、成才报国

二、活动时间

2010年7月9日~9月2日

三、组织机构

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四、活动内容

2011年暑假“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号召和引领广大学 1

生服务“****”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重点,以宣讲党史、民生政策、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帮助基层群众建设新家园、开创新生活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服务民生、促进民生中的青年主力军作用。各学院可广泛开展大学生骨干“三进三同”、带薪实习、民生政策宣讲、“爱心家教”教育帮扶、科技支农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唱读讲传”、灾后重建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示范带动,今年全校将组织12支市级重点服务团队、34支校级重点服务团队。

(一)开展“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组织“青马工程”学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学生代表等学生骨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不少于1周的“三进三同”活动。要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参加农业生产,体验群众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根据镇、村实际需求,开展政策宣讲、环保宣传,文艺演出,医疗、法律、科技援助,以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项目。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重庆城乡统筹试点、农民增收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言献策。

(二)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活动。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开展“十二五”规划宣讲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广阔天地,考察了解国情民情,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动员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基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社会管理改进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为各地“十二五”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帮扶和关爱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实施“关爱女孩”专项行动,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

(五)开展文化宣传服务活动。利用我校“唱读讲传”优势,组织大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在基层开展“党史我来讲”、“家乡美〃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摄像采访报道、“爱

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帮助建设一批新的“农家书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文明新风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开展科技支农服务活动。重点发挥理科类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根据前期基层需求调研结果选择服务地,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农产品营销比赛等活动,协助解决基层农产品销售的具体困难。

(七)继续在2011级新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工作要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我校成为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高校的第一年,各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策划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推动“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和创新。

(一)高度重视,积极组队。各学院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各学院要在调研基础上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组建、派出重点服务团队,实现精准对接;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过程管理和规范机制,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要进一步加强“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与基地间的稳定、长期服务、合作关系。请各学院根据本院特色和优势,积极申请组队,认真填写组队统计表(附件

2、附件5)和申请表(附件3),在7月

6日前将纸质件和电子版报校团委。

(二)加强调研,注重实效。要细化活动的育人目标,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院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带着研究课题下乡,广泛开展针对爱心家教、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等工作的经验总结,要将“群众对民生政策的反响”调研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调研项目抓好、抓实。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带队老师要加强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活动内容、形式。要把“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工作规划。

(三)积极引导,扩大覆盖。各学院要建立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适当扩大活动覆盖面,建设稳定的实践基地和长效机制。力争使每一名学生暑期至少参加一次以“三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名主要学生骨干参加一次“三进三同”活动,让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积极引导,着力培养学生随时关注民生,积极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自觉将改善老百姓生活作为自己学习、奋斗的动力和目标。9月份开学时,每名学生需提交《****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学分认定表》(附件7,需有接收单位评语和公章)、不少于25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作为获取创新学分和素质拓展认证的依据。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各团队要认真组织宣传策划,宣传报道要真实、有深度。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文字、图像等新闻报道。对于有亮点的活动要着力打造,充分宣传。并做好所有宣传材料的备份,以及上报工作。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开展校、院两级总结表彰,并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学分和素质拓展项

目的认定工作。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共青团、重庆共青团网站、搜狐网、新浪微博和相关活动简报,及时上报工作材料,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要动员广大参与“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进行展示、分享,参与“最让我受益的实践团队”网上征集评选。

下载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强制农村籍大学生转为城市户口的通知(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