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3 22: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

规划:

读金融专业最好能进去跨国企业,其中融资,资本运作,咨询服务方面发展前途会更广,且收入颇丰,少则6000,多则30000如果能进入跨国投行或者埃森哲,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年薪则大多在20万左右(当然我的目标并不是为别人打工,且年薪是二十万这么少,我的目标是年薪超百万)

金融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掌握一门专业性强的专业对将来就业打下很好的基础。

金融行业很有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最需要的发展人才是:市场营销人才,风险管理人,理财策划人。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永远的主题,市场营销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营销技巧,谈判技巧等,年轻人比较容易介入,但成长为优秀的高级人才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学校学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研究生也一样。现今的金融日新月异,行业内的专家和中高层管理都在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增强自身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没有付出艰苦努力的心理准备就不要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因为金融是聚集优秀人才的,高竞争高回报的职业。

金融人才在中国来说总体上是缺乏的,但金融法律人才(查下这个词)是未来需求的趋势。适合领域:

1、证券业。

2、保险领域(最好考保险精算师,年薪25RNB以上。其实也不是很多啊。)。

3、银行业。

4、会计师。然而,作为一个学金融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涉及管理,市场营销,理财等。

下面几位人士是比较缺乏的:

1、能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

2、精通外语,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3、涉及法律,咨询、中介、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

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从当前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潜力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对于数量分析,微观金融前景看好。宏观方向如果有志于做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网上的评论来说,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要不就是要有关系,要不就是要考到硕士学位,而且金融专业是个经验之上的专业,需要的金融人才大多数是具有较高的工作经验的,而且要考很各方面的证件才具备一定的优势,一句话“非常苦”。

第二篇:疫情对金融影响思考建议

疫情对金融影响思考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疫情也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当前应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以及经济稳定发展。

*疫情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一是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当前,疫情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年全球及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从中国PMI整体发展来看,制造业、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呈现几乎一致的下跌幅度。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国内外生产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产业链多环节的接续影响。从疫情涉及产业来看,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直接受到冲击,而制造业前期开工不足也将明显限制生产规模。

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来看,制药业、半导体业、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能源产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对需求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行为将更趋理性、保守,投资活动趋于紧缩,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引发海外需求整体降低。整体而言,我国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都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金融市场风险增加。

自疫情暴发以来,受短期的恐慌情绪、长期经济增长负面预期、全球股市联动等影响,引致世界多国股票市场价格下跌。自*月*日起,全球疫情暴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发债券市场恐慌、收益率水平明显下行。在短期,国内债券市场将经历疫情冲击带来的反复震荡。

在疫情引致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的情形下,我国不仅应聚焦当期生产活动稳步恢复,更应关注悲观预期导致的未来需求不足,以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持金融市场稳定发展,防止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引致的企业净资产价值进一步降低。

三是宏观杠杆率提升。

自疫情暴发以来,延迟复工使宏观杠杆率承受压力。一方面,疫情已明显制约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发展,企业利润下降致使企业债务负担加剧,不良贷款率增加,违约风险提升。

另一方面,全国普遍延迟复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偏低、产业链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率偏低,致使经济增速预期下降。在住户债务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信贷是最主要构成部分。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将向住户偿还能力形成传导,加剧住户债务负担与违约风险。疫情加剧金融风险积累,稳增长与防风险动态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但就总体发展来看,体现为局部企业的债务杠杆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转化至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四是利率风险预期增强。

疫情突发期间,居民出于消费、避险等目标而产生的食品类商品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CPI抬升。今年*月CPI同比增速高达*%,*月CPI增速稍缓解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生产价格呈现通缩状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再度转为负值,同比下降*%,显示生产领域有效需求不足。

近期国际油价下行,进一步抬升了PPI通缩压力。结构性通货膨胀通常伴随需求缩减型货币政策。但当前经济整体需求偏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明确,又将对现有通货膨胀造成压力。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区间,结构性通胀与国际油价下行将引发利率风险预期,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难度,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升金融风险发生概率。

五是流动性风险加大。

疫情之下,经济主体风险偏好降低,可供交易的资金与交易意愿、到期债务总量相比偏低,引发流动性风险。疫情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为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三个层次。

首先,企业流动性风险方面,复工复产的延迟已致使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餐饮、旅游、电影等生活性消费行业销售额损失预计将分别高达数千亿元。

其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方面,中小企业日常流水显著低于预期,餐饮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企业清偿能力下降,结合央行适当展期政策要求,致使商业银行现金回流能力下降。与此同时,疫情引发的短期存款流失与到期存款延期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再次,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方面,海外疫情的暴发与扩散对全球经济形成冲击,而原油价格下跌同样致使优质资产面临变现需求。多国货币政策调控释放的流动性,虽然能够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但对抑制病毒传播而言仍然效力有限。企业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风险,都将对我国宏观流动性产生压力。

六是汇率风险积聚。

自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走高趋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多重因素将对人民币汇率施加贬值压力。第一,经常账户货物贸易面临逆差压力。当前,全球疫情正处于快速传播阶段,疫情带来的海外产业链受阻、总体需求降低都将导致出口规模明显降低。

第二,经常账户服务贸易仍然面临逆差压力。随着疫情在多国暴发,其将对海外旅客来华旅游活动产生明显抑制,因而服务贸易仍可能面临逆差压力。第三,国内货币适度宽松加剧逆差压力。为充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国家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早部署、快行动,特别注重预期引导,已形成专项再贷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等多项举措。针对未来的生产生活恢复,货币政策预期还将进一步宽松,由此将增加汇率贬值风险。

积极防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是实施稳健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中、短期内或将继续承担提振总需求的大任。第一,适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在为全社会流动性整体纾困的同时,部分缓解汇率风险。第二,定向降准更加关注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当前定向降准重点是普惠金融,维持小微企业生命力是主要目标。而鉴于房地产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应当逐步转向对上述产业的信用支持,特别是确保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信贷充足。

二是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针对疫情引发的多重金融风险,特别是短期内全球股票、债券、原油市场数次下跌引发的国内金融资产价格震荡,继续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非金融企业融资来源,分散银行体系间接融资主体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主体风险,是维系长期金融安全的必要举措。

第一,关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债券市场*。虽然疫情曾致使我国债券市场处于水平波动状态,海外疫情暴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再次引发债券市场冲击,但宽财政、宽货币的政策预期,将为国内债券市场带来发展机遇。为实现对银行业信贷融资、股票融资的功能分担,债券市场应提升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

第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当前,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格局已初步建立。但创业板对优秀创新企业的吸引力和包容度不高,新三板也长期存在市场流动性不强问题,因此,应加强这些市场*。

第三,稳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要推动传统金融企业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基础科技衔接,开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先行试点研究工作,加强金融市场统计信息*;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灵活适配的金融政策体系,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内部环境遭受冲击的复杂状态下,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与经济状况、企业承担状况相适应,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是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

面对疫情的负面冲击,我国财政政策需注重功能性,在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领域实现支撑,并形成对稳金融目标的有力配合。

第一,更加积极地实行减税降费,惠及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尽快缓解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趋紧状况,化解流动性风险。第二,加大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服务、金融科技服务、基础科技研发活动等相关的“新基建”投入,提前布局与经济中长期增长相关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完成产业链重点环节基础设施*,将为国民经济恢复稳健增长提供助力。第三,形成就业、外贸专项补助资金,防止失业率增高、外贸需求过低引致的经济增长风险与汇率风险。

四是健全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

国家和各地区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各项风险发展情况,适时采取政策措施化解风险。针对今后一段时间金融风险可能存在的突发性、敏感性、开放性特征,国家和地方应当从三方面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第一,覆盖国内外多层次的金融活动。鉴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横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而国外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已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及时监测国内外不良贷款率、流动性等变化,适时应对潜在风险,才能降低风险传染概率。

第二,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纳入,特别是全球宏观经济指标。疫情对金融安全的威胁,以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威胁为基础。经济萧条,将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可能因素。考虑到国内复工复产效率,产业链尚未修复,而国外疫情蔓延同样使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负面增长预期较为一致,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应充分考虑国内与国外经济状况,形成对国内与全球经济增长、国内与全球通货膨胀率、投资与消费活动、经济景气指数、经常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大中小企业盈利水平、居民收入等指标的及时监测。

第三,运用临近预报技术实现高频监测。受制于数据发布速度,现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低频性,最快仅可按月度频率发布。针对疫情带来的多重不确定性,为形成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可依托临近预报技术提高监测频率,对经济与金融发展形势展开实时分析。

第三篇: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玉芝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 要]文章探讨了我国金融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稳定;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关于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对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看法,并以此促进金融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优秀的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既面临历史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又将面临国内外金融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充分发挥金融企业文化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风险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稳健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共同点是:企业文化中的无形部分,即精神层面上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二者又有内在的区别: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精神层面的还有物质层面的部分,企业文件建设的范畴比思想政治工作要广。

(二)将金融企业文化中精神层面的作用与物质层面的作用相分离。

物质层面的企业文化也即是文化建设的有形部分,如办公环境、职工之家配备的各种建设、娱乐设施等。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则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品质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二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离开物质谈精神与离开精神谈物质都是不切实际的。而在目前一些金融企业中往往忽略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道理。很多时候,企业领导者只看到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的作用,而忽略了物质层面的,如果仅要求员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奉献精神,但忽略员工赖以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建设,忽略他们的物质需求,就会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也会影响金融企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如果反之,则会养成员工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不良心态,同样不利于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形式化。

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存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形式上简单模仿、实施上缺乏深度的现象。以为开展了一些文娱活动,组织了一些政治学习就是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没有因地制宜的突出本行业的特点,没有在深层次上丰富和提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缺乏营造优秀金融企业文化的氛围,没有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金融企业往往在意识上将各项工作分为业务工作和非业务工作,将工会组织作为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部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多数业务部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办公室等部门的事,造成工会组织孤军奋战的局面,缺少应有的合力。

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集中反映的是广大员工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具有对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的功能。培育金融企业文化,准确的总结提炼出金融机构的核心价值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金融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形成团队精神的凝聚作用。金融企业文化的形成使金融机构与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协调企业与员工的目标达成一致,实现集体与个人双赢的战略格局,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内部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形成巨大的合力优势。

(三)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是一种集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员工自觉树立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合规经营的意识,在观念上确立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实现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与升华,实现外部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统一。

三、对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虽然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比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要大,但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各种活动为载体,陶冶员工的情操,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则能通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成就,挖掘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广大员工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心,形成群体意识,对各项金融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则应该避免将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做法;二则运用二者的共同之处,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心理,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二)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注重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员工的心智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以员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品质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只有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才能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履行企业职责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调动所有力量,形成营造金融企业文化氛围的合力。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魅力。领导群体是企业团队精神的化身,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员工的主心骨。富有才干的、高效廉洁的、团结创新的领导群体,才能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与信心,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强领导班子的领导魅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集体能量。每位员工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也就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个人素养、性格性情上的差异,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企业文化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机制使全体员工能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员工在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精神追求等方面趋于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集体的能量,共同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形成党、政、工等职能部门牵头,所有部门合力参与的局面。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摒弃那种重业务工作,轻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包含了金融工作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民主科学化管理水平、文明建设水平和业务发展水平,反映了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而应是所有部门每个员工合理而为之的事业。

(四)培养具有亲和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发挥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

一种协调而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吸引、保留人才,而且能在工作中更为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激发员工为金融企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进取。以人为本的核心和特有的运作原则、价值取向,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发展,鼓励员工发挥团队精神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从而使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金融事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看到希望和未来。至此,企业文化就成为了推动各项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于静游.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黑龙江金融2009.(2)刘文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投资经济(3)李权,孙英涛.对创新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观察

第五篇: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国际上许多成功的大型企业集团,其非凡的经济成就背后靠的是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著名的海尔集团就是其中熠熠生辉的典范。许多经济学家在考察了海尔集团后发现,海尔每兼并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就把海尔文化移植到这个企业,并能使之死而复生,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感叹到,海尔的成功是海尔文化的成功。作为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改革不断深入形势下的商业银行,要实施与市场对接并获得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要求,效益的呼唤。

一是辩证地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风俗、习惯、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因此,企业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它具有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金融企业文化应立足于“品牌、效益、发展”,尽心尽力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如何演绎为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这是一种意境,如同站在桥上的人看我,我在桥上看风景。用超前的眼光、动态的思维,不断捕捉金融市场的商机和应对市场的谋略,勇做这边风景独好,敢为别人先的先行者,文化意识理念的创新者。

二是正确理解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活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企业文化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其关键是在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围绕人的素质提高具体抓好落实。这要求金融企业把“尊敬人、关心人、依靠人、培育人、使用人、激励人”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把“目标做大、效益做强、品牌做靓”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可以这样说,金融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客户,一个是员工,这应该是对“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在经营管理中,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推动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经营创新,力争改革传统的成效观,追求面上的成效来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应。三是金融企业文化首先应是安全的文化。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同时,应该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安全工作是大事、不是小事,缺少了以安全为保障的经营,是无效益的经营,甚至是失败的经营。因此,要从抓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规范业务流程操作入手,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注重抓好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要部位的管理和规范,注重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注重员工行为的细枝末节,在巩固当前的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安全大检查,控制好业务风险点,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推出安全新举措,切实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四是金融企业文化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关键。人力与资源的配置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日渐显著,体制的完善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执行、实施和激励机制的形成等。如果银行仅以收入差距激励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要培养员工对收入差距代表工作能力及重要性的认同感,培养员工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认同感,塑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充分发挥员工内在的潜能和自身价值。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举过这样的例子,比如,一家有三个孩子,老

1大赶上困难时期,家里只能供他读完中学;老二赶上改革开放,家里宽裕了,他读完了大学;老三更幸运,还能够出国留学。这哥仨碰到一块,会觉得父母不公平吗?不会。因为他们对当时的环境与条件能够认同。同样,联系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状,金融企业的文化仍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平等对待员工,平衡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感和价值观,提倡团队精神,鼓励创新。金融企业文化只有培育了员工的认同感,员工才能与银行共渡难关。

五是金融企业文化是营销市场的利器。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是品牌文化,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塑造过硬的银行品牌。品牌是银行形象,是声誉、是效益的代名词。在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金融企业的品牌应表现为安全、高效、便利,表现为客户的购买欲和认同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充分的调查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不断推出金融产品新品牌,以抢占市场的先机,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中,要加大营销与客户服务的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形象的创新。这些创新直接关系到银行形象、员工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安全形象、环境形象的定位,也是人际关系,环境氛围和谐的基础,更是营销市场的利器。

六是金融企业文化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保障。吃过麦当劳快餐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一个麦当劳连锁店,你所得到的汉堡都是一样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商业银行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然,也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保障。而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构架应集营销决策、营销管理、营销业务和客户服务为一体,形成自身独特的金融企业文化,从而促进市场份额的扩大,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提高,这是成长与成熟的标志。台湾作家陈光宏先生说得好,“成长就是下棋的时候,能赢了对手;成熟就是明明能赢对手却让对手偶尔小赢一下”。金融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绝非如此轻松、幽默。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启发,成熟的表现是以大局为重,要有长远眼光,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以,在经营困难时期,创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经营效益十分重要。因为,困难是人克服的,信心是人创造的。

下载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金融专业的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金融专业从业的看法

    浅谈对金融从业的看法 作为一名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比其他专业的人在该领域有更大的优势。而择业对于我们这些大三学子来说已经近在眼前。通过小学期朱总的悉心指导,使我......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几点思考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几点思考 摘 要:无可非议,在我国,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高校还是中职校都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然而,电子商务在中职的现实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中职学......

    金融专业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素质,掌握金融及投资等方......

    金融专业

    金融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行业,在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行业运转是否良好,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五篇范例]

    对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

    对办好金融超市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对办好金融超市的几点思考 金融超市的设立为整合城区信贷业务资源,避免低效竞争,促进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制。结合实际,笔者就金融超市的运作......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是金融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对加快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进程, 发挥金融统计工作职能, 提升金融统计工......

    对有效防范金融案件的思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金融系统在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防控能力也有了一定增强,对防范金融犯罪、降低发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各类金融案件仍不断发生,对金融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