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蛮大妈》读书笔记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人们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成为夫妻是缘分。可是亲情,与生俱来,但又需要付出不知道多大的代价才能成为亲人。血浓于水,亲情着实难以割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野蛮大妈的行为可以理解。
野蛮大妈,看似野蛮,又长又瘦,不常露笑容,人们也绝不敢和她闹着耍,每次她出门背上都背把枪。
可实际上,她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当时,有四个敌军德国兵入住她家,她待这四个人如亲生孩子般,他们亦如此。五人虽然不同国籍,但是和睦相处。
但当野蛮大妈,收到自己孩子在前线被德国兵打死的死讯时,所有的理智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仇恨。
在问过四个德国兵地址后,野蛮大妈精心策划,一把大火,把四个德国兵烧死了。并要求把死讯告诉各自的父母。
她的举动,一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报仇,因为她的孩子不是被他们四人所杀,二来也造成了四个家庭的悲剧,或许这就是她的野蛮所在,不顾一切,只为复仇。
但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手无缚鸡之力,年老体衰,无法去前线为儿子报仇,只能选择偏激的方式,将德国人杀了,以为这样就是报仇了。我们可能觉得残忍,但是也应该同情她,一位先失去丈夫又失去儿子的老妇,她有什么办法呢?
理性分析,一切罪恶源头都是战争,战争,令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争,使人们失去了理性,失去了情感,变成杀人的机器。冷血,无情。给一个个家庭带来生离死别的痛苦。野蛮的不是这个大妈,而是战争,是那些妄想借战争满足自己欲望的统治者,他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而大妈,只是这个战争变相的牺牲品。
第二篇:《野蛮生长》读书笔记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1
不得不说自己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经营管理书籍。以往觉得这类书籍要等到自己积累些管理再读。这次纯粹是因为支持版主读书会才勉强拿来翻翻的。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我就被冯仑精辟麻辣的见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刚看完,就赶着写心得跟大家来交流分享了。
老实说吧,我是把冯仑对企业“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见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败的阐述当成了名人传奇来看的。没办法,我对“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兴趣缺缺。可能就是冯仑说的女性性格决定了吧。
不过我倒是对冯仑的金钱篇,关于金钱的解释和思考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钱是坏东西,不能老想着钱,容易做坏事。可是大了以后,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发现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行。钱,是好是坏,这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身边不乏做采购推销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不由得庆幸自己只做纯技术的东西,钱的是非要少很多。冯仑在“第二个花钱的艺术”中说到的“学会管理欲望,管理你的欲望增长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以及欲望的构成”倒不失为处理“钱的是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那在道德的取舍上,“是”必定能战胜“非”。而花钱艺术的第一件事,寻找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更能让天平在偏向“非”的时候控制住欲望。“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与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胆,不如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这个论点让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纵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亏就是占便宜,让冯仑使用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招还得看使的地方,在国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对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会拐弯的人来说,面子可不值钱。
“一生的三个钱包”中,我更看重第二个钱包,“信用”。钱没有了可以赚,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是否已经将信用记录联网了。但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准时付信用卡帐和按时还银行贷款。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信用问题,不光是钱方面,对待朋友也是如此。“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妈常说的“钱也很有眼力,总是跑去有钱人那里”。以前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看了冯仑关于“人心”与“钱心”的见解,不由得赞同起来。“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看完这句话,本来就比较保守的我更没有勇气投资风险高的产品了。保本是理财的首要步骤。就象炒汇就要养成止损的习惯。“钱要翻身,要创造”,是啊,用钱挣钱才是王道。没见过哪个富豪是纯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银行,复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2
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保持着长青,必须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和锻炼:
一、管理就是管自己。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精华和关键。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就是资深员工的文化,资深员工是受到老板影响的,老板只有不断的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做好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时候不用要求大家怎么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有人说,制度首先是被老板破坏的,那么老板遵守了,大家也就慢慢都遵守了。老板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进步,下面的人也会跟着进步。这个道理也适合于我们这些中层管理干部。
二、责任感。有责任感,就会有动力!为家庭、为公司、为员工、为社会。看你的责任感建立在什么层面,如果都有,肯定会成功!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成功,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三、如何做事情?其实比较简单: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调整目标,解决问题,回报社会。但是也比较复杂: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流程的不断修正、战略的思考实施、股东、员工、社会的.利益平衡,商战……等。
四、制度、标准。借用王石说的一句话:“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制度、标准等同于管理。有了制度和标准。就能节省成本。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进行管理就可以见收益。
今天,众多的冯仑虽然可以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寻找自己的缝隙,密集地生长!野蛮生长的日子不仅仅是“冯仑们”独特的经历,虽然“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个人却始终认为:管理阶层的大老爷们或许也要经历着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过程。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3
大约五年前,刚来深圳工作,同学带我爬莲花山,她指着不远处,灯火通明、造型新奇的建筑,对我说:“那,就是深圳图书馆。”
我很吃惊,我不知道深圳竟有这么大的图书馆。和很多人一样,印象中的深圳是文化的沙漠,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这里的人要么忙着熬夜加班,要么抓紧时间泡吧、看电影、各种玩乐,毕竟这是一座很年轻、快节奏的城市,太多的青春荷尔蒙需要释放。
这里怎么会有像样的图书馆?而他们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去图书馆看书呢?
带着好奇和不太相信,我第一次走进了图书馆,很意外,竟然不用任何证件就进入了,看来,还真没把我们当外地人。
当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馆内还坐满了人,有学生模样的孩子在纸上做试题,有白领样的年轻人在啃财会等级考试的教材,甚至还见着了白发苍苍的长者,眯着双眼,拿着放大镜,在琢磨全英文的医学书,凝神专注,仿佛忘了全世界……
眼前的这些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为自己无所事事、游荡了一天感到很羞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好读书的人,总会发现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深圳并不缺少文化,缺少的只是发现。
那一晚,我和同学,仿佛接受了精神的洗礼,有股能量,在心间绽开了花,通过神经脉络传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温暖而又充满了力量。
当时我们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常来这里,多看书、勤学习,追求进步。
以后的周末,我们不再无聊乏味、四处压马路,而是泡图书馆看书,像打牙祭一样,捧着书本,大快朵颐,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
在这里,我考取了心仪的单位,她完成了职称考试,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情感历练。
我和同学是85后,都出生在内地非常传统的家庭,父母天天念叨的是“好好学习,不要谈恋爱”。当时的学校没有开设青春期的教育课程,卫生课也完全避开了“性与生殖健康”,更没有经营婚姻和家庭的内容。
可当我们走出校园,来到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才发现一张白纸并不是一件好事。毫无恋爱经验,情感不成熟,面对感情上的冲突和矛盾,无处适从,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教。
情感专家说:“单纯的女子,行走在情感的道路上,步步惊心、如履薄冰,看得直叫人心惊胆战。”这话用在我和同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有段时间,她失恋了,哭得死去活来,怎么也走不出来。我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她、安慰她,又怕她闷出病来,只好把她拖到图书馆,找了一堆的情感书给她看。
她边看边流泪边喃喃自语:经营好爱情和婚姻,真是一门学问,比所有的专业都难, 我们却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
是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局限性,而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我们遇到难解的问题,不知该问谁时,大都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或受到启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怕被个别书籍误导,同学挑选了不同作家写的、不同主题的情感类书籍,一本本看,详细做读书笔记,认真写心得,并注重在生活中实践。
慢慢地,就从前段失败恋情的阴霾中走出来,找回了自己,活出了自信,丰盈了情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最终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婚姻。
如今,她已成了知心大姐,给身边为情所困、被爱所伤的小姑娘小伙子指点迷津,将书中所学惠及更多的人。
每每回想起过往的经历,同学都很感慨:“在人生那些茫然焦灼的日子里,幸好在图书馆用书温暖了自己,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而我,又何尝不是。
我想,图书馆不仅温暖了她和我,还温暖了许许多多来这里求知的人儿。
它是一张深圳文化的名片,彰显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来到这里,都可以平等地汲取知识的养料,成就更好的自己,更自信地迈出它的大门,创造更精彩的生活,而它将永远在身后守望着你。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4
《野蛮生长》这本书在20xx年就有听过。碍于时间安排不够充分一直没有来得及看。而对于书的作者冯仑这个人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一认识层面上。
陆陆续续花了几周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很适合现阶段的我们看,随意性居多但也用心。钱对冯仑这类人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了,他们要的是受社会认可、尊重,没必要忽悠人赚稿费,因此,一般来说他们自己写的书可读性很高,反过来,谈企业、谈管理,如果不是企业家自己写的书就不是非常值得看了,不是忽悠人就是替人做广告。
我觉得这是我看的书中比较深入浅出的,用大白话,京片子把勾勒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和普遍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克服的局限性,下面我把我认为比较精彩的部分罗列一下:
1.人生的三个钱包
第一个钱包是你的现金和资产,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个钱包是你的信用,别人口袋的钱你能支配多少,在你急难的时候,你能借到这笔钱,这是信用的钱包。第三个钱包是心理的钱包,在你没钱的时候,一块钱可能会憋死你,如果人有一个亿,花100万也觉得没什么。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翻动这三个钱包。做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放大你的第二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调整心态)。
2.伟大是管理自己
书中举了王石的例子,譬如王石在登山时的自律,哪怕去国外不吃中餐,而团里其他成员都在吃,而王石却坚持不吃,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做等,都折射出在中国这个环境中企业家难能可贵的品质——自我管理(自我评估),中国有太多的机会,也有太多的机会主义者,别的行业好赚钱,都一古脑儿钻进去,不去评估自己是否真的懂这个行业,结果造成中国做什么,什么市场就烂掉(没利润)的局面。
3.幸福和欲望
欲望和幸福是成反比的,幸福其实是相对的,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化的感觉,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欲望越低,越感到幸福,反之,就感到越不幸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已经成为比如何创造财富更值得推敲的课题。
4.当人成为投资品的时候
冯仑观点:投资人的要点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可能得到的回报远大于泛泛的和不同人交往。
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也就是说你的关系人会有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人是不超过10个,也就是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第二种层次的人不超过30个,而且这30人还包括前面提到的10个人,属于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第三种层次的不超过60人,也就是打起电话能够记得起来的人,而且大概了解他的背景,而且这60个人还包括前面第二层次的30个人。所以,人这一生,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只要把这60个人的关系每天都盘好,就够你一生用了。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现实中比较上进但迷茫的人很有帮助。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5
读罢由北京万通董事长冯仑编写的《野蛮生长》,犹如在口渴难耐之时突然喝到一罐冰镇可乐,一个字 ——爽,两个字 ——超爽。
冯仑是一个学者型的企业家,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可是语调确不是一般学者专家那般深邃难懂,反而市井化味道很浓厚,甚至有点江湖小混混的口气,但对问题的分析和观点的表达却是入木三分,精辟入理。很对我的口味与脾性,文中的很多观点也是我们认为平时很重要的,但如果是按照所谓的专家地思维去理解的话,长篇大论自不待言,可能也会把人搞得云山雾罩、摸不着北的;可是看过此书,很多观点用平实亲切、耳孰能详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然让我们印象更深。很真实的道理能够很简单的表达,这种书谁不爱看?
文章的自序就很意思,用去年最火的电影《色戒》为引子,标题更是吸引人的眼球--《清清白白的汤唯干干净净地脱》。把“色”和“戒”转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欲望”和“约束”,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尽浑身解数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是同样生活在一个地球,我们又不得不遵守各种各样的约束。如何在俗望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我们值得努力奋斗与拼搏的地方。
文章分为十六个章节,分别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民企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一些道理平时大家可能都懂得,可是也只是潜意识里面一种模糊的感观而已。这本书中把这些平时大家都清楚却又不清楚的道理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而且是用我们很熟悉的语言和故事。给人一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般的感觉。结合万通公司发展的历程和作者自身成长的经历,全面总结了中国民营企业从萌芽到今天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会有民营企业的出现,这是市场经济必须的结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有一个过程的,民营企业的出现除了是经济体制带来的必然变化之外,人的因素也绝对不能忽略。为什么创业者愿意抛弃端了几十年的“铁饭碗”,书中提到了关于“原罪”的问题。正是因为人类的冒险基因和希望得到被人认可被人尊敬的需求欲望,各种适应于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做法自然会应运而生。然后在刚开始的时候,各个方面是非常不成熟的,那些所谓的创业者也是经过体制的转变,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地产生者流变,从小倒爷发展到企业家;也从商贩、工匠和流寇似的作业方法达到了汇流和融合,体验着人生有梦、筑梦踏实的过程。书中还就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政商关系、面子关系都籍了透彻却又俏皮的解释。同时也把企业人物化,强调了企业公民的责任,回顾了企业公民的历史,诠释了企业公民的幸福、提醒了企业公民的死亡……
第三篇:野蛮生长读书笔记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野蛮生长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1野蛮生长这本书在20xx年就有听过。碍于时间安排不够充分一直没有来得及看。而对于书的作者冯仑这个人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一认识层面上。
陆陆续续花了几周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很适合现阶段的我们看,随意性居多但也用心。钱对冯仑这类人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了,他们要的是受社会认可、尊重,没必要忽悠人赚稿费,因此,一般来说他们自己写的书可读性很高,反过来,谈企业、谈管理,如果不是企业家自己写的书就不是非常值得看了,不是忽悠人就是替人做广告。
我觉得这是我看的书中比较深入浅出的,用大白话,京片子把勾勒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和普遍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克服的局限性,下面我把我认为比较精彩的部分罗列一下:
1.人生的三个钱包
第一个钱包是你的现金和资产,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个钱包是你的信用,别人口袋的钱你能支配多少,在你急难的时候,你能借到这笔钱,这是信用的钱包。第三个钱包是心理的钱包,在你没钱的时候,一块钱可能会憋死你,如果人有一个亿,花100万也觉得没什么。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翻动这三个钱包。做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放大你的第二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调整心态)。
2.伟大是管理自己
书中举了王石的例子,譬如王石在登山时的自律,哪怕去国外不吃中餐,而团里其他成员都在吃,而王石却坚持不吃,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做等,都折射出在中国这个环境中企业家难能可贵的品质——自我管理(自我评估),中国有太多的机会,也有太多的机会主义者,别的行业好赚钱,都一古脑儿钻进去,不去评估自己是否真的懂这个行业,结果造成中国做什么,什么市场就烂掉(没利润)的局面。
3.幸福和欲望
欲望和幸福是成反比的,幸福其实是相对的,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化的感觉,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欲望越低,越感到幸福,反之,就感到越不幸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已经成为比如何创造财富更值得推敲的课题。
4.当人成为投资品的时候
冯仑观点:投资人的要点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可能得到的回报远大于泛泛的和不同人交往。
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也就是说你的关系人会有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人是不超过10个,也就是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第二种层次的人不超过30个,而且这30人还包括前面提到的10个人,属于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第三种层次的不超过60人,也就是打起电话能够记得起来的人,而且大概了解他的背景,而且这60个人还包括前面第二层次的30个人。所以,人这一生,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只要把这60个人的关系每天都盘好,就够你一生用了。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现实中比较上进但迷茫的人很有帮助。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2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保持着长青,必须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和锻炼:
一、管理就是管自己。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精华和关键。
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就是资深员工的文化,资深员工是受到老板影响的,老板只有不断的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做好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时候不用要求大家怎么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有人说,制度首先是被老板破坏的`,那么老板遵守了,大家也就慢慢都遵守了。老板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进步,下面的人也会跟着进步。这个道理也适合于我们这些中层管理干部。
二、责任感。有责任感,就会有动力!
为家庭、为公司、为员工、为社会。看你的责任感建立在什么层面,如果都有,肯定会成功!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成功,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三、如何做事情
其实比较简单: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调整目标,解决问题,回报社会。但是也比较复杂: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流程的不断修正、战略的思考实施、股东、员工、社会的利益平衡,商战……等。
四、制度、标准。
借用王石说的一句话:“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制度、标准等同于管理。有了制度和标准。就能节省成本。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进行管理就可以见收益。
今天,众多的冯仑虽然可以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寻找自己的缝隙,密集地生长!野蛮生长的日子不仅仅是“冯仑们”独特的经历,虽然“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个人却始终认为:管理阶层的大老爷们或许也要经历着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过程。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3不得不说自己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经营管理书籍。以往觉得这类书籍要等到自己积累些管理再读。这次纯粹是因为支持版主读书会才勉强拿来翻翻的。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我就被冯仑精辟麻辣的见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刚看完,就赶着写心得跟大家来交流分享了。
老实说吧,我是把冯仑对企业“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见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败的阐述当成了名人传奇来看的。没办法,我对“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兴趣缺缺。可能就是冯仑说的女性性格决定了吧。
不过我倒是对冯仑的金钱篇,关于金钱的解释和思考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钱是坏东西,不能老想着钱,容易做坏事。可是大了以后,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发现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行。钱,是好是坏,这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身边不乏做采购推销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不由得庆幸自己只做纯技术的东西,钱的是非要少很多。冯仑在“第二个花钱的艺术”中说到的“学会管理欲望,管理你的欲望增长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以及欲望的构成”倒不失为处理“钱的是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那在道德的取舍上,“是”必定能战胜“非”。而花钱艺术的第一件事,寻找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更能让天平在偏向“非”的时候控制住欲望。“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与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胆,不如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这个论点让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纵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亏就是占便宜,让冯仑使用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招还得看使的地方,在国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对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会拐弯的人来说,面子可不值钱。
“一生的三个钱包”中,我更看重第二个钱包,“信用”。钱没有了可以赚,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是否已经将信用记录联网了。但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准时付信用卡帐和按时还银行贷款。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信用问题,不光是钱方面,对待朋友也是如此。“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妈常说的“钱也很有眼力,总是跑去有钱人那里”。以前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看了冯仑关于“人心”与“钱心”的见解,不由得赞同起来。“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看完这句话,本来就比较保守的我更没有勇气投资风险高的产品了。保本是理财的首要步骤。就象炒汇就要养成止损的习惯。“钱要翻身,要创造”,是啊,用钱挣钱才是王道。没见过哪个富豪是纯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银行,复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第四篇:野蛮生长读书笔记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野蛮生长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1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保持着长青,必须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形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相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学习和锻炼:
一、管理就是管自己。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精华和关键。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就是资深员工的文化,资深员工是受到老板影响的,老板只有不断的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做好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时候不用要求大家怎么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有人说,制度首先是被老板破坏的,那么老板遵守了,大家也就慢慢都遵守了。老板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进步,下面的人也会跟着进步。这个道理也适合于我们这些中层管理干部。
二、责任感。有责任感,就会有动力!为家庭、为公司、为员工、为社会。看你的责任感建立在什么层面,如果都有,肯定会成功!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成功,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三、如何做事情?其实比较简单: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调整目标,解决问题,回报社会。但是也比较复杂: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流程的不断修正、战略的思考实施、股东、员工、社会的利益平衡,商战……等。
四、制度、标准。借用王石说的一句话:“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制度、标准等同于管理。有了制度和标准。就能节省成本。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进行管理就可以见收益。
今天,众多的冯仑虽然可以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寻找自己的缝隙,密集地生长!野蛮生长的日子不仅仅是“冯仑们”独特的经历,虽然“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个人却始终认为:管理阶层的大老爷们或许也要经历着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过程。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2读罢由北京万通董事长冯仑编写的《野蛮生长》,犹如在口渴难耐之时突然喝到一罐冰镇可乐,一个字—---爽,两个字—---超爽。
冯仑是一个学者型的企业家,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可是语调确不是一般学者专家那般深邃难懂,反而市井化味道很浓厚,甚至有点江湖小混混的口气,但对问题的分析和观点的表达却是入木三分,精辟入理。很对我的口味与脾性,文中的很多观点也是我们认为平时很重要的,但如果是按照所谓的专家地思维去理解的话,长篇大论自不待言,可能也会把人搞得云山雾罩、摸不着北的;可是看过此书,很多观点用平实亲切、耳孰能详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然让我们印象更深。很真实的道理能够很简单的表达,这种书谁不爱看?
文章的自序就很意思,用去年最火的电影《色戒》为引子,标题更是吸引人的眼球--《清清白白的汤唯干干净净地脱》。把“色”和“戒”转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欲望”和“约束”,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尽浑身解数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是同样生活在一个地球,我们又不得不遵守各种各样的约束。如何在俗望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我们值得努力奋斗与拼搏的地方。
文章分为十六个章节,分别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民企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一些道理平时大家可能都懂得,可是也只是潜意识里面一种模糊的感观而已。这本书中把这些平时大家都清楚却又不清楚的道理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而且是用我们很熟悉的语言和故事。给人一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般的感觉。结合万通公司发展的历程和作者自身成长的经历,全面总结了中国民营企业从萌芽到今天的'发展过程。为什么会有民营企业的出现,这是市场经济必须的结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有一个过程的,民营企业的出现除了是经济体制带来的必然变化之外,人的因素也绝对不能忽略。为什么创业者愿意抛弃端了几十年的“铁饭碗”,书中提到了关于“原罪”的问题。正是因为人类的冒险基因和希望得到被人认可被人尊敬的需求欲望,各种适应于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做法自然会应运而生。然后在刚开始的时候,各个方面是非常不成熟的,那些所谓的创业者也是经过体制的转变,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地产生者流变,从小倒爷发展到企业家;也从商贩、工匠和流寇似的作业方法达到了汇流和融合,体验着人生有梦、筑梦踏实的过程。书中还就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政商关系、面子关系都籍了透彻却又俏皮的解释。同时也把企业人物化,强调了企业公民的责任,回顾了企业公民的历史,诠释了企业公民的幸福、提醒了企业公民的死亡……
野蛮生长读书笔记3不得不说自己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读经营管理书籍。以往觉得这类书籍要等到自己积累些管理再读。这次纯粹是因为支持版主读书会才勉强拿来翻翻的。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我就被冯仑精辟麻辣的见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刚看完,就赶着写心得跟大家来交流分享了。
老实说吧,我是把冯仑对企业“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见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败的阐述当成了名人传奇来看的。没办法,我对“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兴趣缺缺。可能就是冯仑说的女性性格决定了吧。
不过我倒是对冯仑的金钱篇,关于金钱的解释和思考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外婆告诉我,钱是坏东西,不能老想着钱,容易做坏事。可是大了以后,特别是物价飞涨的现在,发现什么都离不开钱,没钱真是万万不行。钱,是好是坏,这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身边不乏做采购推销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们在黑白之间摇摆不定。不由得庆幸自己只做纯技术的东西,钱的是非要少很多。冯仑在“第二个花钱的艺术”中说到的“学会管理欲望,管理你的欲望增长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以及欲望的构成”倒不失为处理“钱的是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控制了自己的欲望,那在道德的取舍上,“是”必定能战胜“非”。而花钱艺术的第一件事,寻找花钱与幸福之间的平衡,更能让天平在偏向“非”的时候控制住欲望。“花钱很多,并不一定会有幸福。”与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胆,不如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挣钱的最高境界,不是争,而是让”。这个论点让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纵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亏就是占便宜,让冯仑使用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招还得看使的地方,在国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对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会拐弯的人来说,面子可不值钱。
“一生的三个钱包”中,我更看重第二个钱包,“信用”。钱没有了可以赚,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是否已经将信用记录联网了。但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准时付信用卡帐和按时还银行贷款。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信用问题,不光是钱方面,对待朋友也是如此。“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妈常说的“钱也很有眼力,总是跑去有钱人那里”。以前我听了不以为然,现在看了冯仑关于“人心”与“钱心”的见解,不由得赞同起来。“钱必须判断,我的永远是我的,才敢去。”看完这句话,本来就比较保守的我更没有勇气投资风险高的产品了。保本是理财的首要步骤。就象炒汇就要养成止损的习惯。“钱要翻身,要创造”,是啊,用钱挣钱才是王道。没见过哪个富豪是纯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银行,复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第五篇:作文苏珊大妈
用爱好去为自己增值
这是“英国达人”的现场,这是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师们匠心独具。用缤纷色彩重叠搭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王国,用灯光投射出一个完美的造梦工厂。他们相信,能够站在这样的舞台上表演的人,都有成为大明星的潜质——他们也自私地想,只有美丽的人才能享用他们这一番良苦用心。
然而,舞台后面有一个并不美丽的人正在忐忑着。她叫苏珊,她从没想过自己能享受如此闪烁耀眼的灯光,从没想过能够在电视上被亿万观众瞩目,更没想过能够与几位大牌明星面对面,让他们指点品评自己的表演。她紧张得握紧了拳头,手心都是汗。
苏珊终于登场了,明亮搂要光全部都暗下去。只有速追光灯打在她的身上,越发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几乎能够听到台下观众们发出厌烦的“嘘”声。她太不起眼了,甚至有点难看。她原本就不漂亮,岁月把她的容颜雕琢得更加沧桑。她47岁了,安全生产丰与年龄不相符的浅粉色连衣裙,捧着个游泳圈一般的大肚皮,简直有些滑稽。
观众和评委都是礼貌的,并没有过多显示出讥讽。但是,苏珊还是感受到他们不屑的神情。她不去理会,只顾做自我介绍。她到舞台上是为了歌唱,没有人可以对她的相貌妄加评判。她尚未开口,他们怎么知道他不能成为明星?音乐响起了,观众和评委都收声倾听。苏珊陶醉地闭起眼睛,开始演唱《悲惨世界》中的曲目——“我曾有梦”。就在她发出声音的瞬间,奇迹发生了,那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嗓音犹如天籁飘来的歌声带给所有人震撼。那声音时而高亢嘹亮,时而绵软温柔,起承转合,峰回路转,一切都是那样地天衣无缝。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观众和评委们简直震惊了,几秒钟之后才致以惊雷般的掌声。包括评委在内的所有人都起身为自己愚蠢嘲笑的行为向苏珊道歉。这就是“苏珊大妈”成名的故事。苏珊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长相丑陋,身材臃肿,甚至没有谈过恋爱,身边只有一条宠物狗。除了父母以外没有其他人关注她、呵护她。但是她爱唱歌,无数个孤独的日夜里,是歌唱伴随着她,温暖着她。终于,这个爱好也为她带来全英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关注。培养一个爱好,就像种植和棵树,你付出时间、耐心,它日渐长大,总会回报给你绿荫和清凉。这都是无心之举,却总会给你意外收获。
爱好不单单是消遣,不光是用来帮你打发时间,当你沉醉其中用心去“爱”,终究能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果实和欣喜。就像一次单纯的相思,看似无望,你只是简简单单地付出感表,寄情于此,蓦然回首时,伊人却回报给你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