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量子力学简史(共)
由伽利略和牛顿等人于17世纪创立的经典物理学,经过18世纪在各个基础部门的拓展,到19世纪得到了全面、系统和迅速的发展,达到了它辉煌的顶峰。到19世纪末,已建成了一个包括力、热、声、光、电诸学科在内的、宏伟完整的理论体系。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块儿,构筑起了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人们也许终于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奥秘被他们所完全掌握了,再没有遗漏的地方。物理学家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已经尽善尽美,它走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了。著名的科学家基尔霍夫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在物理学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着。”这令人不安的乌云,一朵是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另一朵是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紧接着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
实际上“乌云”不止这两朵,还包括
1895年,伦琴(Wilhelm Konrad Rontgen)发现了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Antoine Herni Becquerel)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1897年,居里夫人(Marie Curie)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研究了放射性,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钍、钋、镭。
1897年,J.J.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在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电子被发现了。
1899年,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
就是这几朵乌云带来了一场震撼整个物理学界的革命风暴,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1900年12月14日,Planck冲破经典物理机械论的束缚,提出了量子论,标志着人类对量子认识的开始。这一天也就成为了量子力学的诞辰。
接着1905年,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化的思想启发,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05年被称为科学史上的奇迹年,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发表了6篇论文,3月18日,发表了刚才提到的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成为了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他也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奖。4月30日,发表了关于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这位他赢得了博士学位。5月11和12月19日,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成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发表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个不起眼的题目后来被加上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称,叫做“狭义相对论”。9月27日,发表了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说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单单这一年的工作,便至少配得3个诺贝尔奖。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玻尔是个看上去沉默驽钝的人,可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几乎没有输过哪一场认真的辩论。可见波尔是个十分厉害的人,他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小儿子在1975年在量子力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学生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朗道获得诺贝尔奖。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可以说是一个奇才,本来是个研究欧洲历史的,半路出家学了物理。德布罗意在他五年的研究生生涯几乎一无事成,他的博士论文也就一页多一点,他的导师朗之万拿着他的博士论文不知怎么办,就寄给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拿着德布罗意的论文决定很有意思,于是德布罗意就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薛定谔看到德布罗意的关于物质波的博士论文,从中受到启发。将电子的运动看作是波动的结果,其运动的方程应该是波动方程,方程决定着电子的波动属性。1926年薛定谔连续发表了4篇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标志着波动力学的建立。然而薛定谔并不能指出波动方程的具体含义,而是由玻恩指出薛定谔的波函数是一种概率的振幅,它的模的平方对应于侧到的电子的概率的分布。二战是纳粹迫害犹太人,薛定谔向美国递交移民申请却没通过,作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却被美国拒之门外,大家一定感动很奇怪。这是因为薛定谔道德上有问题,他有不少情妇,还有好几个私生子。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的,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海森堡从粒子的角度出发,在玻恩和约尔当的帮助下,海森堡矩阵力学的相关理论。
虽然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出发点不同,从不同的思想发展而来,但它们解决同一问题是得到的结果确实一样的。两种体系的等价性的。
由于海森堡和薛定谔在量子力学建立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分别获得了1932年、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8年狄拉克提出相对量子力学,使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结合起来。狄拉克是个沉默寡言,喜好孤独,淡泊名利的人。有一次狄拉克在某大学演讲,讲完后一个观众起来说:“狄拉克教授,我不明白你那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狄拉克看着他久久地不说话,主持人不得不提醒他,他还没有回答问题。“回答什么问题?”狄拉克奇怪地说,“他刚刚说的是一个陈述句,不是一个疑问句。”
1925年,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
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到此可以说是基本的框架已经建立。
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初著名的物理学家波尔兹曼就因为不能就是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在1906年选择了自杀。1934年,荷兰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因感觉在量子力学里力不从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因不能接受量子力学太多的概率成分和不确定因素,而站到了量子力学的对立面。于是形成了以爱因斯坦为首反对派和以波尔为首的拥护派两大阵营。他们开始了长久的论证。1935年,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猫,爱因斯坦提出EPR佯谬。
第二篇:量子力学学习心得
量子力学学习心得
首先,我们还是看看本课程的大概。《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在克服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于1900-1925年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革命性的理论,它与同时期所建立的相对论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的建立促进了其后一个世纪物理学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推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天文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并引发了一起新的技术革命,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因而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又是物理学本科专业在修完基础物理,尤其是原子物理基础上开设的重要理论物理课。是知识理论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深入学习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后续课程以及进行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其主要内容为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表象理论、微成理论及散射理论、自旋及多体问题简介等。侧重点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好量子力学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尤其是领会其基本概念,这需要多想、多练,再多想。对于这门课程,可能更注重你的练习,还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因为有很多的数学运算。手头拥有一本《量子力学教程》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的确是一个好的抉择,它上面有每章的内容总结,重要的是有详细的课后习题讲解,你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提高理解,我觉得做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对于这门课,非常重要。老师提供的课件也是非常有用的,毕竟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再来就是网路上的资料,我特别提到了网路资源,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一个信息化时代,就要第一时间掌握有用信息。
总之,对于这门课,我还是坚持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通过做题来弥补不足之处。其实学习这门,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学习一下。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学好这门课,有所收获。
量子力学的诞生对于自然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诞生,宣告近代科学关于确定性的想法被彻底打破。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信仰就是一个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而科学就是可以找到这个原因的钥匙,然而量子力学明确的告诉我们,对于单一的一次测量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结果而已,这一点让人大为吃惊。虽然统计热力学的发展已经引入了统计概念,然而在那里,统计只是因为粒子太多而已,人们坚信如果能够制造超大规模计算机,是可以描述分子个体的,但是量子力学是从根本上宣告这个想法的失败。从更深层次讲,量子力学深刻的揭示了纯粹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区别,在科学发展中,总是自然的将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周围世界隔离起来,包括研究者本身,使用理想化的手段,控制变量,然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出,人类科学本身就是参与自然界运动的一部分,人类通过实验认识到的世界永远是掺杂了人类实践因素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图景。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以往使用的物理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使用的“轨道”、“波”、“物质”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有了全新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这符合辨证法的发展要求。一般的直觉上的承认运动和变化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得人类的概念之间发生了联系和过渡,才能真正体现辨证法的威力,这一点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得到充分的证明。“量子”本身的诞生过程就是一个人类认识世界深化的过程,波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使得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波和粒子在概念上第一次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失去以往的绝对意义。这一点和列宁在关于“辨证法是什么?”中的论述是一致的。
人类能否真正认识世界呢?这其实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哲学的永恒的话题,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方式,知识属于思维的范畴,自然是存在范畴,人类的对于自然界的实践过程使得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的知识构架,比如其中的概念和理论,同时人类通过知识认识世界本身却是建立在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上的。
第三篇:量子力学学习感受
量子力学学习感受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当我们初次接触它时,没有谁不感觉它苦涩难懂。因此对于量子学习,我们要付出足够的耐心与汗水。在此,对于当时我学习量子的一些感悟进行简单叙述。
首先,量子课堂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我仍然记得当时对于量子的最初的课堂的知识,根本听不懂,因此只能尽量谨记的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可以不求十分明白,但要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可以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再加以理解。另外,课堂听不懂得,下课一定要尽量要尽量向老师请教,一定不能拖拉,自我感觉就这么点不会没关系,但是要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正所谓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尽量避免知识死角。
其次,课后复习十分重要。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课后尽量复习一遍。复习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你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纲进行课堂回忆或是根据老师的笔记进行记忆。对于老师课堂讲解的例题,课后一定要尽量掌握,谨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入手点,还是那句话不能拖拖拉拉。在复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你感觉在课堂上掌握了知识,却突然不明白来。这时,你可以向同学或是老师寻求帮助。另外,可以在掌握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后在看一下量子力学其他的课本,这时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学习的策略是这样的:因为量子的课几乎安排在上午,所以我在每天晚上尽量抽出时间进行复习,这就是所谓的“趁热打铁”。此外,老师所讲的不能只看一遍就感觉万事大吉,你应该尽可能的安排计划,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能忘了旧知识的巩固,要学会两手抓。
最后,量子习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对于许多知识我们都需要在做题的同时进行记忆或是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记牢。做题时,你要会分析切入点,也可以说你需要那部分知识来解答,即做到对号入座。对于不会做的题,要重点标出,一定要想尽一切方法解决难题。另外,对于不会的题在解决了之后,一定要反省自己为什么找不到思路,同时总结方法,尽量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会进行处理。
对于考研复习量子力学我再啰嗦这么几句。第一,对于陈老师黄皮书的利用。这本书也是根据报考学校的不同,利用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学校只需要根据指定课本做一下相应的课后习题,就完全能应对考试,当然,要尽时间允许可能的熟练。有的学校则不然。此时,你就需要仔细地研究黄皮书的每一道题。时间允许要将此书尽量做2-3遍,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总之,一句话:做够的信心加足够的耐心,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四篇:兰州大学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量 子 力 学 教 学 大 纲
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72学时)第一章 绪论(4学时)
1、课程的发展和改革状况;教材评介
2、量子理论发展简史
3、黑体辐射定律与普朗克常数
4、光子
5、玻尔量子论
6、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7、原子物理中的特征量(结合量纲分析法)
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8学时)
1、薛定谔方程
2、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连续性方程
3、定态;有关一维束缚态的若干定理
4、一维平底势阱中的粒子(包括无限深势阱,有限深势阱,势阱)
5、一维谐振子(微分方程解法)
6、势垒贯穿
第三章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16学时)
1、波函数和算符
2、态叠加原理
3、线性算符;常用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4、波函数的普遍诠释(力学量的取值及概率假设);平均值公式
5、动量(连续谱,箱归一化);连续谱一般的理论
6、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7、两个力学量算符的共同本征态
8、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
9、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 ;演化算符
10、力学量随时间的变化; 薛定谔图象和海森伯图象;守恒量;宇称
11、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12、海尔曼—费曼定理和位力定理
第四章 表象理论(8学时)
1、狄拉克态矢量概念 ;矢量空间
2、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
3、坐标表象;波函数
4、动量表象
5、能量表象;求和规则
6、谐振子(升降算符解法);相干态
7、角动量(升降算符解法)第五章 中心力场(7学时)
1、中心力场的一般概念
2、轨道角动量的本征函数
3、自由粒子波函数
4、球形势阱中的粒子;氘核
5、粒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束缚态);论的比较
6、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7、二维中心力场
第六章 扰论与变分法(6学时)
1、非简并态微扰论;应用举例
2、简并态微扰论; 一级近似
3、氢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分裂
4、变分法;应用举例
第七章 自旋(9学时)
类氢离子 ;氢原子;与玻尔量子
1、电子自旋;自旋波函数;泡利自旋算符;若干常用公式[
2、电子总角动量
3、自旋轨道耦合;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4、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泡利方程
5、塞曼效应
6、磁共振
7、角动量耦合;CG系数
8、二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
第八章 散射理论(4学时)
1、弹性散射;散射截面;散射振幅
2、分波法;应用举例;低能S波散射
3、波恩近似
第九章 量子跃迁(6学时)
1、含时微扰论;一级近似;跃迁概率
2、单频微扰;常微扰
3、跃迁理论与定态微扰论的关系;跃迁理论与散射理论(波恩近似)的关系
4、光的吸收与受激辐射
5、自发辐射;爱因斯坦的半经典理论
6、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
第十章 多粒子体系(6学时)
1、二粒子体系;质心运动和相对运动;轨道角动量
2、全同粒子体系;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泡利原理
3、氦原子;正氦与仲氦; 基态能级的微扰论处理和变分法处理 ; 类氦离子
4、氢分子;原子轨函法;交换能
5、化学键简介
等等]
第五篇:《量子力学》教学大纲-双语
大 理 学 院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供物理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使用
(谢
勇 编)
工程学院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量子力学 课程编码: 29073010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 物理学 课程学时: 72学时 课程学分: 4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一维问题、力学量算符、中心势、自旋等。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悉量子物理图像,掌握基本概念,能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求解简单的量子力学问题,具备一定的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后继的物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量子物理基础。
推荐教材: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参 考 书:
1.苏汝铿.量子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谨言.量子力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David J.Griffiths.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孙婷雅.量子力学教程-习题剖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重点阐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发展简况,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力学量和算符,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微扰论,自旋和全同粒子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
部分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第十部分量子力学发展简要回顾
3学时
9学时
8学时 9学时 6学时 8学时 9学时
7学时 6学时
6学时
双语
双语 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中心力场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自旋
双语
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
微扰论
双语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量子力学发展简要回顾(双语)
【教学内容】 1.经典物理的困难;
2.黑体辐射与Plank的量子论; 3.光电效应与Einstein的光量子; 4.原子结构与Bohr的量子论; 5.德布罗意波。【教学要求】
1.了解经典物理学的困难。2.理解光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3.掌握德布罗意假设及其实验验证。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3学时
第二部分
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双语)
【教学内容】
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Schrödinger方程; 3.量子态叠加原理。【教学要求】
1. 熟悉:波函数的统计解释;Schrödinger方程的建立的原则;定态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态迭加原理,明确它和经典波叠加原理的区别;含时Schrödinger方程;运用定态Schrodinger方程求解能量本征值问题。3. 了解:波粒二象性,Schrödinger’s cat。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9学时
第三部分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教学内容】
1.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2.方势; 3.势; 4.一维谐振子。【教学要求】
1.熟悉: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2.掌握:Schrödinger方程在一维势场中的应用;一维谐振子能量本证方程的解法。3.了解势;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8 学时
第四部分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教学内容】
1.算符的运算规则;
2.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3.共同本征函数;
4.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教学要求】
1. 熟悉算符的运算规则;
2. 掌握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 3. 了解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9 学时
第五部分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教学内容】
1.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 2.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
3.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教学要求】
1.熟悉: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2.掌握:力学量守恒的条件,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Pauli不相容原理; 3.了解: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6 学时
第六部分
中心力场
【教学内容】
1.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 2.无限深球方势阱; 3.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4.氢原子。【教学要求】
1.熟悉: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2.掌握:氢原子(类氢原子)求解过程。3.了解: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9 学时
第七部分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双语)
【教学内容】
1.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 2.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3.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 4.Dirac符号。【教学要求】
1.熟悉:态的表象;算符的矩阵表示;Dirac符号的应用。2.掌握:表象变换;力学量和量子力学规律的矩阵表现形式。3.了解: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9 学时
第八部分
自
旋
【教学内容】
1.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 2.总角动量的本征态;
3.自旋单态与三重态,自旋纠缠态。【教学要求】
1.熟悉:角动量的叠加规律。
2.掌握:电子自旋、自旋算符与自旋波函数以及考虑空间运动后体系的总波函数;Pauli矩阵。
3.了解:自旋纠缠态。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6 学时
第九部分
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双语)
【教学内容】
1.谐振子的Schrödinger因式分解法; 2.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
3.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数。【教学要求】
1. 熟悉: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2. 掌握: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3. 了解:两个角动量的耦合与Clebsch-Gordan系数。【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6 学时
第十部分
微扰论
【教学内容】 1.束缚态微扰论; 2.散射态微扰论。【教学要求】
1.熟悉:能量修正的处理方法。2.掌握:兼并和非兼并束缚态微扰论。3.了解:散射态微扰论。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电子课件与黑板讲授相结合 【学时】 6 学时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其中英文试题占题量的10%。
(二)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评定总成绩。总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实成绩占30%.六、其它说明
本课程需在修读理工科类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的基础上方能修读。
考虑到本课程理论性强,数学计算较难,没有相关实验可做等特点,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讨论,作业,考试。教学中应注意:1.强调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对量子力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在涉及关键的物理概念处,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采取讨论课的方法,预留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研讨;在势阱,谐振子,氢原子等重要结论处,引导学生对比经典模型,讨论适用条件,力争使学生把物理理论融会贯通。
2、对于采用双语教学的内容,要给与学生做够的时间做笔记,消化课件、板书的英文内容。对于主要的专业词汇,应做耐心的讲解。3.数学手段上,应多示例,恰当适用多媒体课件,尽量避免学生陷入过多的繁难的数学计算中。4.作业:通过完成习题和思考题,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通过把实际物理过程用数学模型求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