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工作简史-(共5篇)

时间:2019-05-15 13: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调生工作简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调生工作简史-》。

第一篇:选调生工作简史-

选调生工作简史--

回顾选调生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

1965年6月,高教部党委根据刘少奇同志建议,就分配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问题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中央非常重视,及时批转各地研究执行。但这项工作“文革”开始后中断了。

80年代初,中央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确保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重新开始了选调生工作。

198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制度。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央尤为重视。

1999年10月,中组部在江苏召开了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

2000年,中组部等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

2002年,开始在中央党校开办选调生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两期。曾庆红同志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继续抓紧抓好。还特别强调:对选调生工作一要坚持,二要改进,三要提高。

据初步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近40000名选调生中,有近4000名进入县级领导班子,有300多名进入地厅级领导班子,有9名进

入省部级领导班子,还有一大批选调生被列为县级以上后备干部。到2002年底,山东省选调生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各省区市中位居榜首。

第二篇:选调生工作心得体会

作为xxxx的选调生,参加工作至今已是五年时间了。五年来,在市组织部和有关领导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在机关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回顾五年来的成长历程,点点滴滴无不凝聚着组织的培养和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火热的实践锻炼给了我很大的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一、领导重视、组织培养是成长的基础保证

领导重视和组织培养对选调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济源市委组织部不仅从学习和工作上,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上,从各个小的方面给我关怀,让我感受到温暖。正因为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组织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培养,我才能摆正心态,找准位置,扎根基层,开拓进取。

首先自己能够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选调生,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就得益于组织的培养。从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地感到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重视,组织部门考虑到我是外地来的,就优先考虑把我分到平原乡镇(梨林镇)工作。到梨林后,镇党委副书记作为直接“传、帮、带”责任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我具体工作进行直接指导;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解决我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除后顾之忧。在五年工作中,镇领导有意识对我进行多岗训练,先后在镇组织办、党政办、经济办等重要部门进行锻炼,并在XX年8月到市委办公室进行了两个月的学习,XX年4月又借调到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半年时间,特别是XX年8月,梨林镇党委大胆打破传统用人模式,对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领导们都鼓励我大胆参与,最终我走上了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的岗位,XX年,根据组织上安排,又补选我为梨林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梨林镇人大代表。可以说,没有领导们的重视,没有组织上的培养,我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济源市委组织部和梨林镇党委及领导们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铺设成长进步的快车道。

二、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是成长的关键环节

乡镇确实是环境艰苦、生活清苦、工作辛苦,而且面临许多挑战和考验,怎样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努力适应环境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放下架子,摆正位置,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转换角色,虚心向镇村干部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学会如何开展农村工作,逐渐地适应了乡镇的工作环境。

一是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也越能考验人。众所周知,梨林镇是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一个镇,不仅生活环境比较差,工作条件也比较落后,但是自己到梨林后毫无怨言,把吃苦当作磨练自己意志的“磨刀石”,五年如一日,保持自我加压、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锻造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努力在处理棘手问题、复杂矛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

二是经受住了困难挫折的考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坎坷。五年来,在工作中有过失误、在生活中有过困难、在同事间有过误会,但是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积极向同事、领导、群众请教,寻求他们的帮助。善于“吃一堑,长一智”,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真正从挫折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挫折中积累人生的经验。

三是经受住了激烈竞争的考验。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时代的潮流,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的要遭遇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男儿当向潮头立”。XX年4月份,市政府办公室面向各单位招收两名文秘人员,自己在领导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最终在数十人中杀出重围,被市政府办公室选用;XX年8月份,梨林镇进行公开竞聘,自己又珍惜机遇,通过重重考验,最后当选为梨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成为梨林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竞争不但使自己懂得了以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大家的信赖,也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从而奋起直追。

三、扎根基层、务实苦干是成长的根本途径

“器必试后而知其利钝”,我们能否有所作为,关键看工作实践。由于乡镇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急需拥有知识、技能的人去开发,自己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把自己所学知识、所掌握技能真正运用到服务基层群众中去。在梨林镇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先后参与了镇党政办、组织办、经济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练出了很多很难练出的实践能力,悟出了很多很难悟出的真正道理。

特别是XX年8月份经过公开竞聘,我担任梨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后,面对梨林镇的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自己在领导的带领下能够能克服人少事杂,工作量大等困难,提前思考,提前介入,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梨林镇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逐步扭转了梨林经济落后的局面,梨林的对外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限上企业总产值从XX年底的43836万元增长到XX年底的70437万元;企业入库税金从XX年底的654万元增长到XX年底的12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从XX年底的512万元增长到XX年底的814万元;限上企业从XX年的5家增加到XX年的10家。特别是XX年一季度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5万元,同比增长62.4%,位居全市第二位,为全年财政收入超千万奠定了良好基础。安全生产方面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为梨林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保证。

四、勤于学习,提升素质是成长的重要条件

“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但是经历短、阅历浅,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还差的远。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学习,自觉地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始终,不断吸收新思想,掌握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我,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干部。

年来,我十分注重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先后认真学习了“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强化宪法意识、法律意识,自身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坚持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把握工作特点、方向和趋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坚持市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时代感,适应现代社会和遵循规则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充电,通过学习,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六是坚持向他人学习,虚心向老领导、老同志及其他领导和同事、群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作风、好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篇: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工作发展简史

双拥就是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简称,它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建军理论的产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双拥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和重要的政治保证。

双拥工作从其萌芽、创立、形成、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萌芽

1924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爆发了反帝主义及北洋军阀的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这场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在同国民党合作组织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创建和指导军队的政治工作,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武装军队,履行军队,为日后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共合作前,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主要是依靠南方军阀,利用军阀打军阀。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先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掌握革命的主动权,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5月在广州创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着手培养军事人才,组织新式军队。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组织建制,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以革命主义来武装师生。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革命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开端,一批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部主任,对革命军队与群众关系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在军校建立了黄埔特别支部。这个支部的共产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等发起组织了一个名叫“星火社”的群众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军人的纽带。后来又改组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在军队和广大群众中作政治的、文化的教育工作”,“建立军队与民众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口号。

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以打击军阀陈炯明为目标,于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进行了两次东征。在东征中,既显示了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威力,同时也是新型军民关系的实践。

为搞好东征军战时政治工作,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提出“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扩大国民革命工作”的要求,在《再告农民书》中,号召东江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武装起来,结成工农兵的联合战线”。

东征军政治部一直把维护群众纪委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把它作为区别革命军与军阀的重要标志。明确提出,“不拉夫、不筹饷、不占民房”三大口号,军校还编有《爱民歌》。政治部人员除对部队进行教育外,行军沿途检查,严密监视,部队驻扎后,则派宣传员沿街巡查。东征军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欢迎。所以,东征军的胜利,既是其战斗力的显示,也是革命的政治工作的显示,是良好的军民关系的展示。

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新型的军民关系等到了进一步密切和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拥军活动。如冲锋队,群众与军队一起战斗杀敌;交通队为部队修桥补路,保持道路畅通;暗探队为部队刺探军情;运输队无偿为部队运送粮弹,转移伤员;慰劳队专门组织群众为部队送茶送药,送粥送饭。

大革命时期,由于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影响、政治教育和对旧式军队的改造,军民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共产党人从武装斗争中认识到了武装力量的重要,对军民关系在革命斗争中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1937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部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由此可见,双拥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部份,在大革命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了。

二、土地革命时期:双拥工作的创立

由于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7.15”公开反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从此,我们党就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随着这支崭新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双拥工作也开始在根据地得以创立。

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北伐战争失败和南昌起义等多次起义失败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明确进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农村是开展武装斗争的主战场,对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改编时,明确提出,工农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11月在红军打下茶陵县城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红军的三大任务:一是打仗消灭敌人,二是打土豪筹款子,三是宣传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红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和党组织,成立农会、工会。分得田地的农民又送子参军,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正确的建军原则,总括而言就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为开展拥政爱民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十分重视部队的群众纪律。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亲自规定“三大纪律”:行

1、动听指挥;

2、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3、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在遂川又为部队规定“六项注意”。并在桂东沙田正式公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后又逐步作了修改,从而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映了我军的建军宗旨,代表了群众利益,成为红军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本质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正确的建军宗旨、严明的纪律和各项拥政爱民活动的开展,使长期在封建统治下的人民耳目一新,军民之间开始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崭新关系。

1931年到1934年,随着红色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拥军优属活动也随之得以产生。当时拥军优属的内容主要有:(1)扩红与动员归队,即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教育帮助逃亡士兵归队;(2)支援前线,即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支援慰问部队,配合部队作战等。1933年12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湘赣省优待红军委员会还在全省范围内发动群众每人至少捐3个铜板,购买慰问品慰问部队,鼓舞战士奋勇杀敌。在后方,主要是开展优待红军家属活动。优待的内容主要有:(1)代耕。苏区16岁至5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男女群众每人每月参加义务劳动6-10天,帮助红军家属耕种土地;(2)未参加耕田队的老幼男女,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收集肥料;(3)城市商人和居民加收5%的营业税和房租,在业工人交纳四个礼拜六的工钱,一般百姓提供4个劳工或交纳4个零工工钱,由优待红军委员会统一分配优待红军家属;(4)对外籍红军的优待,则由每乡留出3-5人的田地,由区、乡政府组织群众耕作,收获由区政府保存,经过军事机关分配给外籍的红军。当时叫“公田”。

这一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特点是:(1)第一次确立了拥军优属的法律地位。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红军优待条例》,接着又由中央政府主席张闻天签署命令,颁布了《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等法令。1931年7月,鄂豫皖根据地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1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关于红军公田问题的通令》。(2)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在各根据地,省、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府都成立了扩红与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执行组织、动员与督促检查的职能,各党团支部、赤少队、贫农团、互济会、女工会等组织紧密配合。(3)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以上所述优待内容),不尽义务者甚至要受到“违反苏维埃法令罪”的处罚。

广泛扎实的双拥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使工农红军连续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由于陈独秀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期间由于部队流动性比较大,加上群众的恐惧心理,地方的拥军优属没有形成规模,但部队的拥政爱民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有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这里不详细讲述)。

三、抗日战争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

这一时期,由于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多年双拥工作的实践,双拥工作得到了重大发展。

首先是1937年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又再次明确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这就为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开展双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是新的政治工作实践丰富了群众工作的内容。在华北,我党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群众工作在游击战中特别重要。毛泽东指示部队要“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

再次是大生产运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1940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中央军委号召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军民生产运动。军民通过大生产,密切了官兵感情、军民感情。

1943年,双拥口号正式提出,双拥活动兴起。1942年以前,也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5年中,边区部队与边区政府对双拥工作都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又是相对的和平环境,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军地双方存在和滋生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军民关系出现了不协调不融洽的现象。部队自高自大,把自己凌架于政府之上,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重工轻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1940年下半年,毛泽东在杨家岭专门召见肖劲光、阎红彦等10多位留守将领,座谈军政军民关系。座谈中反映了部分人对地方怨气很大,说“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天让部队住在露天”,指责政府不管。还有的反映“老百姓动不动就要拉我们去见毛主席”,总之,牢骚很多。

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大家发言后说,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到军队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不怕咱们,敢批评咱们,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

同志们听了,细细想一想,觉得有道理,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心悦诚服地说:我们对部队教育太差了,军阀主义残余思想依然存在。在毛泽东的开导下,大家消除了怨气,认识到了搞好军政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于是留守部队加强开展拥政爱民教育,认真纠正清查违纪现象。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有一次接见军队干部,还专门讲:“边区有一位老乡给我们一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你们听说过没有?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乡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侮,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们敢向我们一个分区的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有多好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和支持,军政军民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又对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检讨,共同商定在边区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2月为拥军运动月,同时还制定颁发了《拥军公约》、《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等法规。同年1月25日,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公约》。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军工作》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文章。一场群众性的“双拥”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开展双拥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毛泽东、任弼时等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猜拳饮酒,促膝谈心。军队在春节组织联欢晚会,军民欢聚一堂;召开军民座谈会,征求党政民对部队工作的意见;主动上门到百姓家中拜年,组织文艺队到群众中演出、宣传。地方群众热情拥军,帮助部队解决困难,认真落实优待抗属政策。“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儿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就是当时陕甘宁人民拥军的真实写照。

当时,陕北有一首《花鼓词》,生动地反映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形势:

军民本是一家人,根根叶叶心连心,人说母子亲又亲,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打鬼子,斗顽敌,军是利箭民做盾,为保河山团结紧。

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5年的任务》和《1946年的工作方针》中指示,要把拥政爱民、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号召各解放区、各部队要普遍坚持开展双拥运动。他指出,开展双拥运动,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粉碎国民党进攻,最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都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场双拥运动,与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被称为“三大运动”。开展双拥运动,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军民一致原则的重大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战斗力的展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美帝国主义,继续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公然发动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开展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这场大决战中,军政军民团结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双拥工作经受了战火和生死的考验。

1946年,我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完成战略部署,防范敌人进攻;一方面发动群众,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部队抽调了大批干部,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农村,清匪反霸,宣传土改政策。

1947年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根据新的形势,调整颁布了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了全军统一的纪律。1949年初,毛泽东估计到三大战役胜利后,严重的战争时期就会过去,和平、建设的任务摆在全党全军面前,他及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必须是生产队、工作队。1949年4月,在我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前夕,为在解放区建立革命新秩序,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了“约法八章”。

在解放战争时期,拥军优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翻身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援解放战争,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面。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达539万人,担架10万付以上,各种牲畜100多万头,随军民工的大车50余万辆。真正做到了部队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绘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后,曾经深情地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五、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双拥工作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拥工作的历史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双拥工作在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基础上,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拥政爱民方面,人民解放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爱民工作:一是接收和管理好新解放城市;二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建立农村基层革命政权;三是参加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四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参加抗美援朝。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把中国军民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朝鲜战场上;五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六是通过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改善军民关系;七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与人民患难与共,共渡难关,雷锋精神传遍全国。

在拥军优属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从法律上确立了拥军优属的地位。1950年内务部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明确写上了保障残废军人生活,优抚革命烈士家属,优待革命军人家属的条款。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对优抚安置工作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二是以高涨的热情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爱护、支持、慰问解放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在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这是建国后第一份关于双拥工作的文件。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双拥工作遭到干扰和破坏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于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双拥工作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

从1967年1月开始,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开展“三支两军”活动(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至1972年部队陆续撤出,参加三支两军的干部战士达280万人次。

参加三支两军人员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作为“文化大革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支两军,不能不对双拥工作造成严重危害。如在地方党、政、民建设上,在工、农、商、文教、体育、卫生等事业中推行左的政策,有不少“三支两军”人员参与制造了“冤假错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形象。1975年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提出要整顿军队,包括受“三支两军”损伤的军政军民关系。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军队整顿被中断,军政军民关系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拥工作恢复与发展

1976年10月,我党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双拥工作出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拥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我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战略转变;二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赋予了军队建设新的任务;三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军民感情有所淡化;四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给军政军民关系带来了严重后果;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军民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要求军地双方要从实际出发,谋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恢复和发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1)普遍进行我军传统教育,全面整顿群众纪律。1978年4月,全军政工会议提出整顿群众纪律。同年10月,邓小平在视察沈阳军区时,提出检查部队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成效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是:“看军队在地方、在人民中的观感是不是变了。现在军队的名誉坏了。什么时候地方老百姓看军队象老八路、老红军,这样就行了。”1979年7月,总政治部召开全军群众工作部长座谈会,1980年和1981年,全军派出10万人工作组,军政一把手带领,走访部队29万个单位。

(2)军地双方密切配合,消除影响军政军民关系的不利因素。1978年12月,刚刚恢复的国务院民政部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的重大意义,批判林彪、‘四人帮’反党乱军,破坏军民团结的罪行,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树立拥军优属风尚。”通知还要求组织慰问驻军,检查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1979年12月,民政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3)恢复和发展双拥优良传统。1979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双拥工作,随之在全国掀起了双拥工作的高潮,军地双方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1984年8月1日8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这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政府和军队联合召开的双拥会议。

(4)军地双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活动。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解放军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一总目标出发,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1979年8月,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发出《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部队切实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愧是一支“既能打天下,又能建天下”的革命军队。地方的拥军优属工作,在“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原则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对解除部队干部战士的后顾之忧,稳定军心起了重要作用。

(5)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双拥工作出现新的创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多次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积极响应。

1981年秋,参加华北军事演习的部队与驻地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1982年4月,邓小平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保证之一,要求全国军民把建设精神文明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983年1月,保定地委和驻军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场会。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批转这次现场会的情况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认为这是贯彻十二大精神,对基层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建设的好办法,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途径,体现了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加强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展览”,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央和军委领导都题词给予高度评价。

1984年11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保定地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的情况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地区在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基础上,又以县城和大集镇为重点,开展建设文明县的做法。

1987年6月24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1984年全国双拥代表大会以来的情况和经验,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9月28日,中办、国办和军委办公厅转发了大会的情况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育两用人才,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部队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7年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军部队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军民共建活动在全国迅速铺开,蓬勃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成为新时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

八、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新时期双拥工作不断创新

1991年1月10日至16日,为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民政部和总政治部在福州市召开了全国双拥工作会议,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双拥工作会议。大会开得十分隆重、热烈,各省、区、市分管副省(区、市)长、民政厅局长出席了大会。大会系统总结了1987年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以来双拥工作的成就,提出了开展双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大会命名河北省保定市、辽宁省本溪市、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江苏省徐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烟台市、广东省珠海市、陕西省宝鸡市、四川省江津县等10个市(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邓小平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题写了奖匾。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

从此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热潮,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高潮迭起。全国性的命名和重大活动就有:

——1992年1月16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命名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39个双拥模范城(县)。同年4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当前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和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意见》,对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后全国双拥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出了下一步双拥工作发展的意见。

——1992年10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部署组织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1993年1月,时值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延安召开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大会并作讲话。大会回顾了50年双拥工作的历史、经验和规律,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双拥工作的任务。大会命名了56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1993年1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规范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工作。《办法》制定了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并规定双拥模范城(县)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是全国每三年命名一次,省级每两年命名一次。省以下单位不得命名双拥模范城(县)。

——1994年7月22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举行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这是实行动态管理后的第一次命名,大会命名了136个双拥模范城(县)。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1997年1月15日,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有197个市、区(县)荣登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光荣榜。会前,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了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并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了一批基层双拥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

——2000年1月1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再次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此次大会,正值世纪之交,格外引人注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专门向大会发了贺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命名了245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简讯〕

武警阳春中队开展学雷锋敬老活动。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4周年。3月3日上午,武警阳春市中队组织官兵、共青团员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慰问敬老献爱心的学雷锋活动,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送上大米、饼干、香蕉和自产的蔬菜等一大批礼品,给春城街道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致以情深的祝福,至此,拉开了该中队学雷锋活动月的高潮。

当日上午10时,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迈上整齐的步伐,带上慰问品和铁铲、扫把等劳动工具,来到春城街道敬老院开展敬老献爱心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武警阳春市中队官兵、共青团员首先给春城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派发饼干、香蕉等礼品,与老人们拉家常、问寒问暖;接着为敬老院打扫环境卫生、铲除杂草、给蔬菜地培土与整理柴火等,深受全体五保老人和孤儿的一致好评。

我市社会各界缅怀革命先烈。4月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春城东湖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祭奠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委书记敖广恩,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海广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活动。

市委书记敖广恩在活动仪式上作了讲话。他说,中华民族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振兴中华,曾经历尽艰辛,寻求真理,以至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就义,谱写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篇章,雕塑了一座座无字的丰碑。烈士忠魂千秋永在,英雄浩气万古长存。解放前阳春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数的革命先烈把热血洒在阳春大地上。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坚贞的革命气节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立党为公、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我们。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充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阳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市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老干部代表,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大队官兵以及学生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第四篇:选调生工作心得

在基层实践中努力前行——选调生工作心得

在基层实践中努力前行

——选调生工作心得

由 涛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参加省委组织部选调,来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工作已经五年。过去这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选调生,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必须不断调整角色,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勇于超越,努力前行。

一、准确定位,时刻保持良好心态

选调生这个身份,于我来说就是“忘记”与“想起”。所谓“忘记”,就是放下“省委组织部选调”的招牌,在基层工作中以学生的姿态来学习、工作、做人。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向农村的党员群众学,向上级的主管部门学,从基层实践中吸收营养、开拓眼界,迅速完成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向国家公务人员的转变;所谓“想起”,就是牢记选调生的责任和使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性地“自律、自查、自省、自知”,努力做到“重实干轻享受、重奉献轻索取”,发扬选调生这一光荣集体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组织安排我参与安装远程教育接收设备的工作。此时正值7、8月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和安装工人一起抬设备、爬房顶、装天线、调试网络,很多社区干部把我当成厂家负责售后的工人,后来经介绍才知道我是办事处新来的选调生。通过这件事,我与许多社区书记、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我在以后从事基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几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和台风、禽流感等异常天气和突发情况我都在农村社区度过,同社区的干部群众一起守护着王哥庄的这片青山绿水。家人和朋友常常不解,觉得公务员是一项体面的工作,就应该在办公室写写东西、开开会,哪能去做这些事,但我始终觉得组织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做,选调生更要冲在前头,并且在与社区干部群众同吃同住的这些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了解到了群众的疾苦和需要,这对我看问题想事情乃至工作方法思路上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二、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打基础

刚来办事处的时候,记得有同事开玩笑说:你们选调生是“飞鸽牌”,下来镀镀金就调走了。我当时并不以为然,为什么选调生就不能在基层长待,不能在基层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几年的时间,我走遍了王哥庄的山山水水,走遍了34个社区、规模企业和中小学校,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参与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人大换届选举,街道安全普查,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综合治理,信访调解和崂山茶节筹备等工作,这些经历对我看问题的角度、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逐步洗掉了身上的书生气。

06年8月以来,根据组织安排,我负责街道团委的日常工作,08年6月兼职负责西山社区的包社区工作,这两项工作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团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导向性非常强的工作,而青年团员由于其年龄、环境等客观原因,对政治性、组织性要求十分抵触,所以必须改变工作方法,转变思路,以新颖的活动吸引青年、凝聚青年,从而达到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目的。我根据青年人的喜好和需求,策划组织了球类比赛、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发掘了一批青年骨干和积极分子,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茶乡环保志愿者等一批青年活动队伍、外来务工青年服务中心等青年组织和“茶乡暖风”、“冬日暖阳”、“春雨自护”等服务品牌,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同时,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扶持青年创业”这一主题和“促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这一中心,开展了青年茶农培训班、农村青年经纪人培训班,社会闲散青少年结对子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王哥庄街道团委07至09年连续三年在全区团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今年也被团市委授予市级“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我本人也被授予“崂山区优秀青少年工作者”、“优秀团干部”等称号,09年被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包社区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不只是上传下达,更重要的是作为党和政府在这个社区的联系人,要做政策的执行者,也要做民意的反馈人。上任之初,该社区最大的问题是违章建筑、违法占地屡禁不止,百姓怨声载道,但社区两委不仅没有好的办法,而且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根据这一情况,我广泛调研,走街串巷,找党员、村民谈心摸情况,独自一人找现场、查证据,逐步掌握了该社区部分工作人员违法违纪事实,09年9月,街道党工委对该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诫勉谈话,有效遏制了“双违”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修养,在磨砺中严于律已

要做事,先做人。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但也容易受到外物干扰,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所以加强个人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身在基层,虽然条件差一点,环境苦一点,但对心境的磨练十分有益。王哥庄人民的朴实、真挚、热情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客观条件制约造成的经济上的相对落后也在不断激励、鞭策着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着重把握三点:一是淡化“官念”。以平常心看待个人政治进步,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点自省自励,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二是强化宗旨意识。选调生需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身边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三是加强道德修养。“才是德之贤,德是才之帅”。努力做到讲道德、讲廉耻,净化生活圈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几年来,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我洒下了不少汗水,也收获了很多。我深知责任重大,离组织的要求还相距得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铭记责任,不辱使命,把组织的信任当责任,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锻炼、自觉奉献,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一块好钢,在崂山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栋梁之才。

第五篇:选调生工作心得体会

选调生心得体会

参加工作至今已三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在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逐步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基层公务员的转变和适应,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收获也是不小的,繁杂的基层工作、相对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的心志和能力,使我不断成熟,也使我对选调生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我在街道办事处工作期间,刚开始也没有让我具体负责的业务。初到单位,我主要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打扫卫生,接听电话,打印各种文案材料,接收整理文件,到相关单位取送文件,同时负责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等。起初我认为这与我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这些事情交给别人也一样能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将愁云满面、带着种种问题而来,最后舒心开怀而去的居民迎来送去的时候,当我学习着努力将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做得高效而富有条理的时候,我认识到我所从事的工作其实非常重要,同样是街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办公室工作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基层政府工作的意义,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平凡而有意义,平凡而伟大,从此,我热心于我的工作,专注于我的工作。

选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在基层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健康成长成熟起来,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的转变 过去在学校里总认为工作会很轻松,特别是公务员,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看看文件、聊聊天,上班下班,一天也就过去了。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且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在基层根本就用不上,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可以说,刚工作的这几个月是心态调整期,期待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热情释放与现实的差距等等。

基层工作,琐碎而繁重,工作条件艰苦,街道干部是“万金油”,哪儿痛擦哪儿,每一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早上五点就开始下社区抓计生、稳定、司法调解、民政、群众上访、防火救灾等,每一项工作都得抓好落实。虽然很苦很累,但很能锻炼人。在基层,除了物质条件与环境的艰苦外,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会让我们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觉得,每一位选调生或者说每一个刚刚走进社会的青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茫然,但只要我们找到一种信念、一个支点,摆正好了自己的位置,很快就可以走出来了。

二、调整心态,转换角色

作为一名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选调生,调整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非常关键。在这里,我被组织安排在街道办公室工作,主要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从打扫卫生,接听电话,打印各种文案材料,接收整理文件,到相关单位取送文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街道的各方面情况。但是办公室事情的确很烦琐,我怕自己就在这种琐碎中磨灭了斗志,没有了思想。于是,就在工作闲暇之时,把政府的一些文件翻出来看,了解政府目前的运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目标,找一些有关党政工作等书刊来看,学习公文写作,争取使自己的工作方法老练一些。办公室的工作虽然繁杂琐碎、涉及面广,但是培养了我认真负责、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三、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

选调生一参加工作都是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基层单位。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参加工作就有这样的环境来锻炼自己是应该感到庆幸的。所以,我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观念,决心在基层学好真本领,练好真功夫。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选调生的培训会上,娄部长说: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优胜劣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不学无术的人终将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必须通过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放松学习,这是我们选调生极易犯的毛病。古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正在提倡“终身学习”。

由于基层信息相对要闭塞得多,通过外部环境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弱,下基层后,我坚持学习。一是学岗位业务知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立足之本。二是学政治理论知识。既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工作接轨的必要,又是备战常有考试机会的现实需要。三是学专业知识。专业精通会成为工作中的一大优势,也是必要时候的谋生手段和重新创造生活的重要资本。四是学法律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依法行政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是必然趋势,不懂法必将被公务员队伍淘汰。五是学电脑和英语。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必备技能;英语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和关键时候的后备技能。六是坚持读报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在工作之余要加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进行充电,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时事,养成读书看报、多动手写东西的习惯,争取做个复合型人才,当个合格的人民公务员。

2、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作为选调生要脚踏实地,敬业爱岗,要放下架子,乐于接触社区居民,主动融入基层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刚开始接触到基层工作时,远比我想象中的要繁琐与复杂,逐渐感受到在基层工作有在基层工作的特点与方法,而工作的方法与特点,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时,我就会向办事处领导请教这项具体工作该如何开展,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态度去开展,渐渐地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项工作任务之后,我也积累起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了准备。在办事处党委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参与了办事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普查工作。这项需要我亲自到辖区单位入户调查,而且经常会遇到不配合的商户,这时,我就会耐心向他们解释,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时刻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铭记在心,深知只有时刻不忘理想,不断的积极上进,脚踏基层这片沃土,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我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可能存在困难的准备,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走的就是一条别样的人生的道路,途中会荆棘密布,但也会有浴火重生般的酣畅淋漓,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我就不会后悔,选调的经历一定会让我受益终身。

漫漫选调路,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相信“道不远人”,更相信我的人生会因为选调而更精彩。

下载选调生工作简史-(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调生工作简史-(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调生工作特点

    山东选调生工作有哪些特点? 【点击次数:81708】【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按照中组部的统一部署,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从1980年开始,是开展选调生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

    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 川 省 人 事 厅 文件 川组通[2004]61号 ————————★————————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选调生工作概要

    选调生工作做法概要: 一是构建分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培养格局。县委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安排部机关组工干部与新来的选调生“结对子”,现在,每位部务会成员和干......

    揭阳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揭阳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选调生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拓宽通过基层实践锻炼培养领导人才的途径,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促进选......

    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

    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 --渝组发[2005]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切实打牢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

    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优化环境 倾注情感 力促选调生健康成长 ——泸沽湖镇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镇党委书记 杨雪松 (2010年7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选调生朋友们: 选调生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做好选调......

    乡镇选调生工作感悟

    乡镇选调生工作感悟范文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回首自己扎根基层三年以来的奋斗历程,感慨万千。青春是什么?我曾像在这条路上走过的很多人一样懵懵懂懂。我曾以为青春是跃动潮头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