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画鉴定家
书画鉴定家
在当下的书画鉴定实践中,都有些什么人在掌握着话语权?在利用话语权说些什么?至于他们到底谁说了算?可能只有让历史来评定,我们只是在如实记录着历史的进程而已,书画鉴定家。
⊙小适
艺术品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其需求性是不用质疑的。然而,如今一直将收藏者拒之门外的除了书画本身的好坏之外,还有更大的成分是基于这个行业中诸多不规范行为,例如当下的书画鉴定行为。一直以来,中国都不缺少所谓的鉴定专家,然而书画真伪问题始终泛滥成灾。曾于某报纸上阅读王永林《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一文,引发笔者感触颇多。在该文中,原作者提出“画家本人说”、“友人弟-子说”、“家属后人说”和“鉴定专家说”的“鉴画四说”之观点。这里,笔者着重要谈的是第四说——“鉴定专家说”这一部分。原作者提出共有三类,以下笔者一一细说。
第一类:所谓专家是鉴定的专业性和类似官封或学术界、社会公认的鉴定专家。
原作者在这一类中提出的结构比较复杂,约有3种。首先谈第一种,“老一辈的鉴定专家大多是有真才实学、实战经验的”之说,笔者认为有缺乏事实依据之嫌。众所周知,老一辈鉴定家如张珩、吴湖帆、谢稚柳、刘九庵、启功、杨仁恺包括健在的徐邦达诸位前辈,其中仅刘九庵先生一人是旧时书画市嘲朝奉”(“一线实战经验”)出身,余者皆系学人、艺术家。其中尽管杨仁恺自谓“古董店和地摊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但却非原作者所说的“要掏自己的钱去买东西”的“活跃在市场一线,具备买卖实战经验,有真伪辨识能力的”书画买卖人。无可否认,他们大多是有真才实学和实战经验,但其“实战”不是所谓的“市场一线”,其目的也不是“要掏自己的钱去买东西”继而藉此“达到赚钱的目的”。这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概念。
第二种,则是“年富力强、具备实战经验的专家,但这类专家虽有,但数量却是凤毛麟角,他们只要不被经济大潮中的暗流腐蚀,就能像近现代的几位杰出书画鉴定大家一样,真正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大任”之说,也过于笼统,甚至也有概念混淆之嫌,自我鉴定《书画鉴定家》。因为这一茬鉴定家的“实战”也是有纯学术研究和纯买卖钻营的严格区别。要言之,近现代几位老一辈鉴定家以及现在的一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鉴定家,之所以不负众望担当起数千年书画真伪的甄别大任,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具备了雄厚的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再加上因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有条件和机会遍览各地博物馆的馆藏作品,继而逐步建立起他们各有侧重的鉴定领域的系统认知和经验;同时,在实际鉴定工作中他们也完全处于对学术的敬畏和对艺术的尊重,不染铜臭气,根本不涉及个人腰包钱财的赚与赔,所以任何一个鉴定结果都是纯学术性的,是公心的使然。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只戴了一顶鉴定专家帽子的‘泛化专家’,这些‘专家’大多是出自于各大博物馆和理论界,因政策的原因,他们大多自己不收藏,因此不具备一线的实战经验,和理论界的一些文字专家一样,见识和理论是有,但入木三分的眼力没有,而且这些‘专家’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成为受腐蚀最严重的部分,因为他们有话语权。”的观点,原作者显然有偏颇之说。难道那些“出自于各大博物馆和理论界,像博物馆中的很多专家”要想具备“入木三分的眼力”,非得要具备一线买卖的实战经验不可?这里是否疏忽了博物馆专家还有着其严格的工作范畴以及权利和义务。这些所谓的“泛化专家”,但在笔者看来,由于他们的职责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泛化”到尔虞讹诈的书画市场之中。而且对于这些“专家”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成为受腐蚀最严重的部分”,也有点言过其实,被腐蚀的有,但却是极少一部分,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话语权”——介入和深入“一线”为自己或替他人进行“实战”是一种严重违纪、违规的自律不强行为。
第二类:活跃在市场一线,具备买卖实战经验,有真伪辨识能力的“草根”鉴定行家。
恕笔者直言,上述所谓“草根”鉴定行家的书画买卖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说他们没有一定的鉴定水平。但众所周知,书画市场的特性是杂乱的,且赝品居多,真迹殊罕。因此,即便你具有良好的辨识真伪的素质,却因缺乏类似博物馆以及研究机构的系统性、永久性的藏品而使你的鉴定不可能建立起系统的鉴定认知和经验。再言之,由于市场的结构是以买入和卖出的关系来建立的,这就决定了大多书画买卖人无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因此,这茬“鉴定行家”那也只能确保其本人在买入时显示出其真伪辨识能力。进一步说,倘若书画市场出现了因买卖或曰真伪而产生的法律诉讼,哪怕买卖双方都是“活跃在市场一线,具备买卖实战经验,有真伪辨识能力的”书画买卖人兼“鉴定行家”,但在这宗案件中,他们都是当事人,买家还可以依法成为自诉人,而卖家虽然拥有为自己辩护的“话语权”,但却无权以自己是“有真伪辨识能力鉴定行家”的身份来为自己所出售的物品进行具有司法效力的真伪鉴定——此时,这位“鉴定行家”确确实实“没有话语权”了。
第三类:没有一线实战经验,只是从文字到文字的一些报刊、杂志或书籍的文章写手“鉴定家”。
这里,原作者依旧坚持“市场一线”、“实战经验”的书画买卖人。
第二篇:书画鉴定家
吕济民简介
吕济民,1928年11月生,安徽省潜山县人,博士。1961年苏联莫斯科文化学院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历任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文局局长,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主席及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委员等职。1993年至今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成。
吕济民先生长期从事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管理。专著有《博物馆暨文物工作论丛》、《博物馆与群众文化纵横谈》;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志》、《中国收藏与鉴赏》和《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等书。
二十多年来吕先生先后在报刊发表的业务学术和经验感受等文章共计八十多万字,并有译文十多万字。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等讲授《中国博物馆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吉林大学考古系兼职教授、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闫振堂简介
闫振堂,笔名长通、印真、陶然,1935 年 9 月生,山西文水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历任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国家文物局分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国家文物局分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
闫振堂先生研习书法几十年,在行书、隶书、篆书及草书上均有造诣。几十年来,尤其到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的六年来,他以书法会友,临习或自己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参加过不少书法展览,给国内外的许多朋友写过几千幅书法作品,受到各方的赞誉和好评。
闫振堂先生近年来的 200 余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是以行、草、隶、篆四种书体书写的楹联、中堂、横幅、四条屏、扇面等,其内容主要是有关民间收藏方面中的认识、感悟,品悟人生、健康快乐等方面的一些警句、名言,以及给人以知识、教育和鼓舞的古典文学、名人诗词等等。
同时,由学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闫振堂书法作品选》同期举行首发式。全书彩色印刷,装帧精美。同期中国收藏家协会发行《闫振堂书法作品展》藏书票一枚,该藏书票由石家庄印钞厂采用印钞技术,用特种防伪印钞纸印制。限量发行 5000 枚。中国网通特别制作《闫振堂书法作品展》纪念电话卡一枚,限量发行 1000 张。极具收藏价值。
罗伯健简介
罗伯健,男,1951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曾先后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国际友谊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1997年以前主要业务工作为从事历史文物展览的策划、陈列内容大纲及方案编撰、文物展品和辅助展品的选定、布撤展等;从事先秦史研究。撰写的文章主要为配合《中国通史陈列》和举办专题展览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体会。1997年以后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工作。现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在国际友谊博物馆期间,改善了馆藏文物库房的保管条件和职工办公条件。在友博和交流中心期间,平均每年组织举办8—10个展览。
罗伯健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与文物相关的工作,在与文物相伴的岁月中,设计博物馆陈列方案、将文物艺术品最光鲜的一面展示给观众既是他的工作,又是他的爱好。2011年5月,在中国收藏家协会换届选举中,罗伯健当选为该协会新一届会长。
出版专著:《青铜器鉴赏与收藏》、《玺印鉴赏与收藏》、《中国古代饮食》等。
单国强简介
单国强,曾用名单国翔,笔名郭翔、翔,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1993年被文化部评为1992年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任院办公室主任、陈列部主任,现任宫廷部主任,业务职称研究员,鉴博艺苑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先后应邀参加美国“明清绘画”、“董其昌艺术”、“近代海派艺术”、日本“古代肖像画”、香港“明代绘画”等专题的海外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还应邀参加国内主办的上海博物馆“清初四僧绘画”、“清初四王绘画”、上海书画社“元代赵孟頫艺术”、无锡文化局“倪瓒生平与艺术”,故宫博物院“明代吴门绘画”、中央美术学院“明清绘画剖析”、文物出版社“第三届国际书法讨论”等国际范围的研讨会,并发表了论文。
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共60万字左右;撰写专著10本,约80万字;合著专著2本,撰文15万字;主编图册10余本,撰写前言及图版说明共20万字;副主编图册6本,撰写前言或图版说明共8万字。共计写作文字180余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
金运昌简介
金运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
自幼喜好书法,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二王、李邕行草。到故宫后有幸问业刘炳森先生门下,于“古不乘时,今不同弊”之理颇有悟入,在端庄雄健的传统书风中融进清新典雅的现代审美意识。1982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执教古代汉语。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古代汉语研究会秘书长。同时师从欧阳中石、康殷先生研习书法,参与了首师大书法艺术教育专业暨我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的创建工作,受聘为该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次年任该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多年典守院藏书画、碑帖国宝,潜心研究,眼界大开,艺术修养与鉴别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挥毫之余,发表书学论著多种,授课北大、人大、师大等校,并曾主讲中央电视台《碑帖赏真》、《魏碑教程》、《学书释疑》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书法教程》等系列栏目,还长期担任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节目专家鉴定团成员,经常在荧屏上向观众普及书画文物鉴赏知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长期书画鉴定实践,自己的眼力和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增广。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受到收藏界广泛青眯。
第三篇:中国当代书画三大鉴定家
中国当代书画三大鉴定家
作者:云厚长书画艺术馆
建国后,中国书画鉴定逐步走上了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道路。书画鉴定以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作为主要依据。这期间,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鉴定家,他们在书画鉴定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形成了三大流派。
谢稚柳艺术鉴定
艺术鉴定即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是鉴定的筑基功夫。鉴定学中艺术鉴定最难,也最切实。艺术鉴定能解决的问题,一般便无需舍近求远地依靠其它的鉴定方法进行佐证。因此,优秀的书画家,加上厚实的书画史论功底,一般便是当然的鉴定家。古代鉴定家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原因也基于此。正是从这一角度上,传统鉴定的“望气”方法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谢稚柳最大的长处和贡献正在于此。
在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中,谢稚柳名列首席。他一生的书画鉴定是和他的书画创作互为作用、相互影响的。他从历代大量书画名作中得到创作养料,滋养了自己的创作。反过来,丰富的创作经验又直接对鉴定产生影响。从书画本体出发对书画进行鉴定成为谢氏的主导风格。可以说,谢稚柳的鉴定是艺术鉴定,同时也是鉴定艺术。
谢稚柳的鉴定艺术是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他的过人之处是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早在1966年,他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发表了《论书画鉴别》一文。这是一篇系统的鉴定学论文。从传统的鉴别方法,到鉴别方法的论证、辩伪,特别是讲到对书画本身认识时,精论迭出,显示出艺术家对鉴定的敏锐观察力。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更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谢稚柳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即它的本质。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对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至终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中。基于此,谢氏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等,总是不被迷惑,一锤定音,具有深邃的鉴别力。书画实践和他的望气性格使他的鉴定具有一种神奇性。从这点上看,谢稚柳是目鉴的天才。徐邦达技术鉴定
在当代书画鉴定家中,徐邦达的鉴定著作最多,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重订清宫旧书画录》以及大量的鉴定论文,从各个方面详尽地对书画鉴定进行论述。从他的论著中,我们注意到,他在目鉴之外特别注重考订,诸如题款、题跋、印章、纸绢绫、装潢形制、著录等等,他无不精心审察分析,他用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书画作品进行客观的研究如果说谢稚柳的“望气”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色,那么,徐邦达的鉴定手法则具有系统性、可传授性,故而我们将他定位在技术鉴定。
运用著录是徐邦达鉴定古代书画的切入点,也是他鉴定的特色之一。著录虽属辅助依据,但徐邦达已将它运用到极致。他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引用著录之量可观,并将其排比、对照、演绎、甄别,显示了他对历代著录的博览程度和驾御能力。他在鉴定一幅古书画作品时,如果是流传有绪,总是先一一引出著录所载,然后将著录中的记载和评价加以细致周密的考辨,去伪存真,断定其是否真实可靠,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前代鉴定家的失误,重新对作品作出结论,这是徐氏依靠著录又不迷信著录的可贵之处。
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中,有一章为“古书画应注重各点”,“书画本身”只占一节,款跋、印章、纸绢绫、幅式和装潢形制占四节,足见他的侧重点在技术的鉴定方面,而“书画本身”一节又分三点:
一、书画写作中的基本组织;
二、书法中的文字考订;
三、绘画中建筑物和服饰用品形制的考订。显而易见,后两点仍属技术鉴定范畴。这与谢稚柳谈“书画本身”相比便明显表现出徐邦达的鉴定倾向。他的鉴定较多依靠理智,依靠细致的考证和分析。正因此,徐邦达的书画鉴定中运用可以运用的一切材料,并拒绝“模糊性”。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看问题,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运用到书画鉴定中来,是徐邦达对书画鉴定学的贡献。
启功学术鉴定
启功的书画鉴定具有另一特色,为其他鉴定家难以取代,即他以学问支撑鉴定。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考据学、历史学、音韵、训诂、书法等有很深的造诣,故而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鉴定和文献考据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对书画鉴定学有着特殊的贡献。
《启功丛稿》是启功惟一收录书画鉴定的集子。他在前言中以谦虚的口吻透出无比自信。由于启功对书法的偏爱和研究的深入,加上文字学、文学、历史知识的渗透,他的鉴定以书法碑帖的考据为主,绘画鉴定为辅。他在历代书法碑帖的考据上功力过人,多不从用笔、风格等本题语言出发,而重在考据,形成了他的鉴定特色。他对各种版本的刻帖和各种碑帖的拓本均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急就篇传本考》、《半亭帖考》《孙过庭书谱考》《唐摹万岁通天帖考》、《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等都不囿陈说,自出新意。他在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碑帖鉴定中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古典文学知识占有很大比重。启功不仅从碑帖中来校勘古代文学资料,而且反过来用古代文学资料来考证真伪。
文献考据是启功的长项,他的考据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与徐邦达不同,徐氏所据是比较专业的文献--书画著录,而启功所据范围广泛,除书画著录外,还广取各种文献史料,孙机的舆服研究以及傅熹年的建筑研究同样在书画鉴定中起到很大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这样的人才奇缺,而在学术界精通书画的人又极少,启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故而他在运用学术研究的功底,进行书画鉴定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亲,把你喜好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爱艺术的朋友一起欣赏吧。(微信:huaxiajuren)
第四篇:书画鉴定
书画鉴定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
书,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写的字,一般写字,只求正确无讹,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即可。倘若图书馆和博物馆把一般人写的字收藏起来,没有这个必要。图书馆和博物馆要保存的是字中的珍品。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写的真迹,在写字技巧上有很多创造或独具一格的,我们称之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价值很高的,才有资格进入图书馆和博物馆。我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练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今天图书馆和博物馆保存它,鉴别它,其目的是使来者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创造出更新的艺术风格,尽快地在书法艺术园地里开放出更多更美好的花朵,焕发出它的绚丽的青春。
大量搜集
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
吴经理:***
QQ:2817174609
邮 箱:2817174609@qq.com
负责人:吴经理,电话:020-28181728一个电话一次机遇
流程:(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三天之内给您回复。)
第五篇:古书画鉴定
古书画鉴定
古书画鉴定,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鉴赏中有可言传,也有只能意会的,古书画鉴定。鉴定没有公程式,方法种种,皆因人而宜。
古书画鉴定过程复杂。但是,材料与笔墨二点,是整个鉴定过程不可脱离的主题,二者并重,在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
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前者易言传,后者难意会。原因很简单,对于“死”的东西,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科学的分析,一般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排除也有钻牛角不解之人。对于“活”的东西,不是时间能解剖其中之秘要。笔墨需要人用激-情去感悟,用大脑去理解。当然没有大量的资料, 没有渊博的知识, 是不可能做到的.每个人的知识与理解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亦自然不一。
浅谈材料.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具体分纸(绢)质, 墨色, 颜料, 印泥四部分.表面上看, 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其实不然.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 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 无须深入.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 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 或者是新的, 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要知道, 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材料学说基本可以概括成一定义:一点假即全假.也就是说发现材料的其中一点是假的, 就可以断定整件作品是假的!至于书画作品残破接笔, 不能笼统概括混合其中, 应另开思路科学对待!虽说材料一点假即全假.但是, 材料真不一定作品真.同时代的仿品, 老纸新作等膺品存世量巨大.只有在肯定材料的基础上, 鉴定才有必要深入研究.
值得补充的是, 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 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因为墨, 颜料, 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 经过长时间氧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 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 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 是很容易分辨的.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 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总之, 材料是鉴定的基础, 在鉴定过程中, 应严谨对待, 不可轻视.
浅谈笔墨.
何为笔墨? 笔墨是作者创作之心境,笔墨是作品表达之语言.笔墨可以反映出书画的时代气息, 个人风格.鉴定一件作品, 首先要熟悉作品的时代气息, 进而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 活动场所.然后研究作者不同年代不同的风格.这些知识有些是必须掌握的, 有些是可以灵活推理.毕竟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存世量巨大, 任何鉴定家不可能涉足中国书画之全部.
作品的时代气息, 是证实作者生活年代, 活动场所的前提.我们知道, 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 同一个时代, 不同的地域, 都活跃着不同的书画流派.所以, 当熟悉了作品的时代气息, 就可以深入分割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流派, 二者前后融会贯通, 从而达到鉴定的真正目的.笔墨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的法宝, 也是鉴定的必经之路, 鉴定书画时代气息必须以笔墨入手.
作者的个人风格, 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每个书画家在不同的年代, 会出现不同的个人风格.如果把某个书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 作为鉴定这个书画家作品真伪的依据, 那就大错特错,容易进入鉴定的误区, 出现误判!当然, 在没有完全熟悉书画家不同年代的风格时, 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风格, 采取灵活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推理不是凭空想像,而是对笔墨的探索,缘由,理解, 分解....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古董鉴定《古书画鉴定》。。。书画鉴定亦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