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少培演讲稿
勇于探索谱新篇
演讲人 李少培
在公司井下31采区强力运输机巷,每天都会看到一名满脸疲倦、不停忙碌的人,在平凡的检修岗位上,以苦为乐,一干就是10个年头---他就是机务车间31采区包机电修工,公司“首席员工”赵晓昌。他刻苦钻研 勇挑重担:2004年3月份,根据全面开拓布局调整和领导安排,31采区机巷由原3部普通胶带运输机改为1部1000米强力运输机,控制及保护部分首次改为plc控制,这一下可着实难为了维修工,这个庞然大物对他们来说可是个难啃的骨头,一是首次采用高压启动,保护多,相对故障点多,又是新技术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创新和钻研的精神绝干不好。二是运输线长,电机功率大多,频繁启动对多,很容易造成电机,高爆开关烧坏事故,维护起来费时费力,没有吃苦精神绝对干不好。赵晓昌有这个思想准备,他主动向车间领导请缨,要求担任包机责任人,领导对他寄予厚望。于是,他自购买相关书籍每天在区队学习室、员工宿舍里又一次次埋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查资料,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已经掌握了plc维修的全套技术,平时不善言语的他说起各种控制系统来却兴致勃勃、头头是道。
他不骄不躁 默默奉献:“赵晓昌,井下强力皮带坏了,赶快去修!”---2011年6月份一个早上31采区强力皮带在运行中出现冷停现象,有时不能启动,经过班中详细检查,也未能发现故障点。8点车间值班主任通知夜班刚下班赵晓昌,刚刚入睡睡中的赵晓昌顾不
得夜班忙碌的劳累,拖着疲倦的身体就奔向了井口……此时正是综采工作面落煤流量高峰,采面一百多号职工干巴巴处于停产状态,很多工序没法进行,领导和工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晓昌身上,经过2个小时的查找,发现是PLC内部出现故障,最终决定更换PLC,经过近1个小时调试,皮带运行过程中还不时出现异常,他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是新买的PLC配件与老设备不匹配,只有在中间加一个信号转换模块,才能实现信号正常传送,他请示有关领导后,对转换模块进行了安装,经调试,皮带能正常运行了,此时他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经处理后这部皮带,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问题。作为一名电修工,他非常热爱自己这份找工作,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总是不折不扣,百分之百完成。正是由于他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他对每台设备总是认真检修,他所检修过的设备,完全符合规程规定标准,使每台设备永久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总是知难而进,有一股不怕输的倔劲,不把问题处理掉不罢休。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他报名参加了河南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函授大专班,为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去年他又报考了工程采矿本科班,工作之余总是挤时间学习,有不懂的地方,虚心向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通过他的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被登封市评为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2年、2013年在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选拔赛中,他曾两次榜上有名,享受到公司的特殊奖励,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好评。
他严细管理 积极革新:在日常工作中赵晓昌注重在保证维护质量的情况下,他紧紧围绕“低成本,高效率”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从源头抓起,每次加注润滑脂总要剩余一小部分,他就妥善保存,以备再用;每次下井总要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电控部分配件多而分散,他就分门别类,按号入座:螺丝入盒,电缆上钩,接触器等电气元件易损怕潮,他就用防潮纸包好放入工具箱内;他还通过建立设备维修台帐,将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在册,让大家看上去一目了然;他总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经过无数次处理问题后,他总结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他说查问题要一看、二听、三摸、四测、五查,并把这套方法传授给班组其他成员,同伴们在工作中采纳这套方法,维修处理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了,他还注重青年学生培养,他带的学徒他总是严格要求,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知识完全传授给对方,他常说:“干机电这一行,要有不怕苦的韧劲,要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只有我们刻苦努力,循序渐进,我们的技术才可能不断提升”。在他的帮助下有好多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像刘书强已经能够独立上岗操作了,申琼峰现在也是井下电修组的一名得力干将。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修工,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叱咤风云的人物,更不是什么威震南北的英雄,而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电修工的责任和担当,他的勤奋、努力和默默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伴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赏,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公司命名他为“首席员工”,但他却没有丝毫骄傲
和自满,他深知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我深信他将会谱写出更加华丽的乐章。
车 间张存治
第二篇:李少白简介
李少白唐太宗第47世孙,书画家,诗人,学者,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其独创的硬笔书法字体代表着当代硬笔书法的发展方向。李少白是个学者型艺术家,其诗、书、画、印皆精,很好的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大家的特点。
现任中国书道院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创作基地副秘书长。
当代学者型书画家的代表文/赵锡贤李少白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型的书画家,具有很好的国学素养。他博闻强记,兼收并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他在几个重要方面作出变革,对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在书法方面,李少白对榜书进行系统的研究,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榜书工具书—〈中国榜书典藏〉。李少白将水墨书法艺术推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著名书法家白煦等人力推的水墨书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双手笔法的水墨书法,使水墨书法这一表现力极强的书法门类历时几百年的萌芽和发展终于走向成熟。
李少白将复合笔法运用到国画当中,创立了能精准控制色调变化的新水墨画派,推动中国写意画经过古典水墨时代、现代水墨时代进入第三个重要时期—新水墨时代。
另外,李少白对硬笔书法也很有研究。其独创的硬笔书法字体具有优美快速,适于横写及适应签字笔等常用的书写工具的特点。代表着硬笔书法新时代的主流。
李少白善丹青、工诗文、喜金石,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都很精通:其诗词清新隽永,其书法自然洒脱,其画沉着奔放,其印精致古雅,很好的传承了古代文人大家的特征,是当代学者型书画家的代表。当然,目前李少白还年轻,但是其艺术的进步是很快的,其未来的成就也是可以预见的。我们相信,在中国书画史上,会记上李少白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篇:修身律己 培桃育李(演讲稿)
修身律己
培桃育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今天也借此演讲的机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我是来自达县四中的第×号选手扈丁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修身律己,培桃育李》。
在大巴山深处的“红叶之乡”——南江县的一个偏僻村子里,住着一位四方皆知的老人,不仅因为他坎坷一世却始终坚强而执着,也因为他知天文、懂地理、精《易经》,更为他曾经倾心执教数十年。这位80岁的老人名叫——马俊良。
他生于1931年,18岁时开始参工,一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是地主家的六少爷,但并非纨绔子弟,时代造就了他谨言慎行、荣辱不惊的心态;他爱好广泛,博览群书,且写得一手好字,至今周围有人婚丧嫁娶都离不了他的对联;他退休后,因为杰出的教学成绩又被返聘回学校,再次任教十余年,声音依然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且有力饱满„„
文革期间,他在村子里教书,那时,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差,饥荒中的学生们常常食不果腹,树皮、草根、观音土„„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食物。公社把收回来的黄豆晾在学校厕所外边的木杆上,看见豆荚,学生们两眼放光,食堂的一碗汤汤水水早已满足不了他们成长的需要。为了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营养,马俊良老师开始打起了黄豆的主意。在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他总会剥出好多的黄豆揣在打满补丁的口袋里,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晚上再悄悄炒熟了分给自己的学生。黄豆就着山泉,他说过那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八十年代,村子里的人们生活还不富裕,孩子们上学还要交学杂费等。也许对城里的家庭来说,那些学杂费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对经济落后的山村地区的家庭,那无疑是笔天文数字。很多时候,马老师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面抽出一部分钱,用来资助学生上学,而他自己却舍不得添置一件衣物。据统计,他帮助过的学生多达几百人。
那时,村子里到乡镇上还没有公路,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马老师就会走几十里的山路去中心学校背教材,书本是沉重的,但马老师的心却是甜甜的,他永远记得孩子们求知的目光。有时候,书本不够时,他就让高年级的学生把用过的课本留给学弟学妹们用。
在农村,专业的理发师可遇不可求。村里人剪头、剃头全都依靠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的游走剃头挑子。一次错过了,就只能等下一次。很多时候,孩子们总是因为上课错过了剃头挑子的到来,于是头发就变得越来越长。后来,马老师便让学生们一个一个来到自己的宿舍,他开始为学生剪起了头发。虽然比不上专业的剃头挑子剪得整齐,但理了头发的学生们却显得分外的精神。
那个年代,山村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单调的,课余生活没有城里孩子们丰富多彩。马老师又发挥特长,用他最擅长的二胡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他对二胡有特别的嗜好,算得上业余选手中的专业水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就因为他的二胡而变得丰富起来。
从小生活在山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早已成为了马老师的本色。他是村子里唯一的老师,既是教职工,也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没有其他老师愿意到这穷乡僻壤来任教,所以全部的课程都落在了他的肩上。长期以来,马老师不得不进行复式班教学,甚至还曾经一人教过三个班,可他从没叫过苦和累,也从没要求调往条件好一点的学校。
他曾经说:“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改变一个孩子的面貌,可能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面貌。”曾经他也有机会去城市,可是他放弃了,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他割舍不下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农村和大山人太多的不舍。他毅然待在了农村,而且还抱着“寓教于乐”的理念,确实让人起敬。但是要起敬的又何止马老师一个人呢?我想,哪些真正热爱教育、投身教育,并且坚守在农村的教师都应该受到尊敬。
1991年,马老师该退休了。此时,一个新老师来顶替了他的工作。这时,学校已经有了六个年级,一个老师完全应付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马老师又主动提出:再教几年书,不能把娃娃们的教育耽误了。于是他又被返聘回学校。这一个决定,又使他过上了十几年“苦行僧”般的教学生活。
任教多年,马老师有着最多的便是对妻子的内疚,“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肩上,靠她养猪种地艰难维持。”对妻子,马老师有着深深的愧意。结婚六十年来,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校,把更多的精力给予了学生,把更多关爱给予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他一生中,任教长达50多年,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彰。连续十几年被南江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他培育出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有时,教了父亲,还会教儿子。如今,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他过生日或者节日时,家里就会来好多客人,他每次都自豪地说:那是他的学生。现在,很多学生都事业有成,每次问马老师有什么需求时,马老师就会说:“经常陪我聊聊天就好了,人老了怕孤独啊„„”
2010年春天,马老师的次子患了肝癌,并且到了晚期,最终不敌病魔而离去。莫大的悲痛和打击再次压在了这位八旬老人的身上。儿子的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使这个身板硬朗的汉子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泪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流出深深的沟豁,他的背,似乎也驼了。去年过生日时,我给他打电话问候,他和我聊了很长时间的余秋雨及余秋雨的作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他实在是太孤独了,身边能够说知心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他就是我的表祖父,一位疼子爱女的慈父,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一身无人匹敌的学问,一段平凡却真实的人生。他用一生中的50年,写出了一首首朴质而平凡的乡村教师之歌。他用真诚和真心,换来了学生尊、家长敬的崇高师德。他用实际行动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
平凡的教师,不平凡的事业。正如一首歌所唱:“那间教室飞出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了,我明白,教育工作是一项用人格培育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的神圣职业。朋友们,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上,为祖国的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在太阳的光辉下,满怀豪情地再创新世纪的辉煌!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因为更多教师的努力而更加美好、和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第四篇:《人生加减法》李少红
《人生加减法》 演讲者:李少红
同学们好,看到这样子的一个舞台,我就很紧张,因为做导演,永远是在那个摄影机背后的人,在镜头前面你就会紧张,好像突然你的角色不对了,有点语无伦次,请大家原谅。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不再有机会上学了。我14岁那年,就自己拎了一个包,当兵去了,这完全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情。从14岁到23岁这个年龄段里面,我都是在部队,在锻炼,好像在准备着有一天重新再去上学的这一天。这一天是1978年来到的,而那一年我已经23岁了,那一年不考大学的话,按照规定,就不能再上大学了,所以我就下了一个决心,不管我学什么,我一定要上这个大学。我一开始没有想到去考电影学院,我觉得我可能是去学医比较现实,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一个同事给我拿了一个《人民日报》的报纸,上面有一个广告上写的:北京电影学院招生,有一条它的规定打动我了,它说艺术院线考试是在高考之前,当时给我一感觉是,我可能可以获得两次机会,如果要是艺术院校考不上,我还可以再接着考医学院。这个小小的原因吧,我就先去考了电影学院。
大家当时都在开着一个玩笑,说长得好看的肯定去考表演系,会拍照片的去考摄影系,会画画的人考美术系,拉点小提琴或者弹钢琴的人可以考录音系,前面那几个系我肯定考不了,就问说:“导演系需要什么才能?”他们说只要两片嘴就能考导演系,我就去了。
我们毕业的时候,当时我们班28个人打成了一片,都在争取自己最好的机会,那时候就想怎么能进单位,怎么能进电影制片厂。当时进电影制片厂特别特别的难。北影厂只有两个指标,可能第一是田壮壮,第二就可能是陈凯歌,我觉得再排十个人也轮不着我。当时我觉得,我要是能分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我觉得我的理想可能就建筑到一半了。通过了两个月的努力,毕业的时候,我真正拿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报道证,这个报道证我到现在还留在我自己家里面。我觉得那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步,非常非常珍贵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可能十年是一步,可能在你的有生之年,分成五十年吧,最有效的五十年,实际上我们走五步就把这一生走完了。所以你想想这一生,其实每十年就是你的一个进程。这十年的进程怎么规划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给自己走出校园的这十年做了一个规划,当时想,我要用三年的时间跟拍四部戏,这四部戏我就当副导演,那么这四部戏的副导演做完了之后,我觉得我还要完成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部作品,我自己的孩子。因为不管怎么样,我是一个女性,我怎么处理好我的感情生活,我的家庭,还有我做女人的责任,做导演之前是要做出一个选择。所以我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就是前三年一定,全部的精力放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然后等到她上幼儿园以后,我再出来拍戏。
讲这个过程呢,实际上其实告诉每一个我们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你的事业和你的生活是要同时考虑的,而在考虑的过程中间,你要有一个规划,你可能会任性,你可能会觉得我不闯一下,我可能就不甘心,你可能会觉得我必须要试一下,我才能够觉得我能不能干。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但是你要把这个时机放在前十年,你有三次犯错误的机会。犯一次错误,可能你要付出两到三年,你要重新再来整理和规划,再重新往前走,三次机会就是九年的时间,在这个九年的时间,你可以尽情的去闯、去创业、去跟社会碰撞。
其实你碰撞的所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你在认识你自己。这十年可能是最浪漫的十年,这十年是因为你自己要去认识你自己,你要跟你自己谈一次恋爱,然后知道什么是你最爱的东西,什么是你这一生中,你觉得丢掉它,你活不下去,你一说到它你就会很激动,你就会有激情,你就会为它付出所有一切。你要建立你一个梦想,你要触摸到它,有时候你觉得你触摸到它,这个梦就破碎了,那可能就不是你的梦,你触摸到它之后,你非常舍弃不掉,再难你都觉得你放不下它,这个梦可能才是你人生的一个梦。
所以在这十年当中,你们有任何挫折,我都觉得不可怕,都是你人生必要的经历。比方说,我自己真正拍了第一部戏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确实是对电影有一种感情,而这种感情已经是别的任何东西取代不了的。你看我1982年进的北影,我到1987年开始才拍第一部戏,你可想而知我当时对那部戏的那个心情,那种渴望的程度。结果刚刚开机第七天,贾宏声刚拍了第一场戏,就把腿给摔断了,然后好不容易把他腿的问题解决了,我没有停拍,我婆婆又突然抢救。所以这部戏对我来讲,真的是一个极大的磨炼。但是这部戏之后,我是觉得我的梦想在电影中,我觉得我会一生为电影来付出我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这十年当中,你们又可能会和我一样经历你们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还有你的孩子。其实这些东西我都觉得尽量在前十年解决,为什么说生孩子一定要在这之前?你可以算一个非常简单的帐,你二十五岁生孩子的话,你三十五岁你孩子就十岁了,那时候你的父母实际上还不到六十岁,这样子的话,你生活的负担和你的精力相对都要充沛。所以这个账一算吧,我觉得早生孩子,对于你的事业发展,和你的梦想的实现,可能有时候是一件好事。
我觉得一般对于人生最挑战的坎坷,实际上是在第二个十年,就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这十年,因为这十年是你精力最好、你特别有欲望和激情去创造的十年。这十年,少犯一次错误,可能就会给你赢得一次机会,赢得一次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在这十年当中,我只给自己规定了只能犯两次错误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要犯一次错误,可能会付出的代价比前面那十年要大,所以这十年是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的十年,这是你成功的起步。但是也可能就在这种时候,你可能会犯下你自己一生都不愿意原谅的错误。你可能会迷茫,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变得不确定,面临很多选择,你对自己的评估可能会过高,也可能会过低。而在这个十年当中,我自己的体会,我是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1996年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就是办了自己的公司,第二件事情就是选择了去拍电视剧。1995年我们拍了《雷雨》,1998年我们拍了《大明宫词》,2000年我们拍了《橘子红了》。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大家都觉得我好像放弃了电影理想,但是我觉得恰恰是这几年帮了我很大的忙。电视这十年,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锻炼,是一个很大的推动的十年。
从四十岁再到五十岁的时候,我觉得是我人生的一次升华。你只能犯一次错误,你没有机会再犯第二次错误。我现在人生恰恰走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我觉得这个十年是回报社会的十年的开始,可能你的生活会发生一次改变,你不但为你活着,你可能会要为更多的人,为整个社会去建设的一个十年。
名和利上,你也是可以做加减法的。在我人生当中,如果要是说,最举棋不定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对《红楼梦》的拍摄。对于我的名利上来讲,我其实不需要这次机会。但是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讲,你一生太难得有一个机会,去面对一个名著,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这一次我选择了加法。
接过来的那一天,我也非常清楚,我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个力量,让我坚持下来呢?我觉得就是《红楼梦》本身的魅力。而且我觉得对我一个学习电影,和对电影有梦想的人,我觉得这个机会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得的,它能让我不去想这些名和利上的损失,我觉得这三年的创作可能对我来讲是非常享受的三年。这次选择,就我自己平心而论,我收获比我失去的要多。
为什么今天我要跟同学们讲这个“人生加减法”。可能是因为走到这个年龄段,我觉得人生真的是很短暂,我觉得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你会对人生留下很多遗憾,我觉得人生只有规划好你自己的这个五十年,你的人生才会最精彩。当然我觉得每一个十年当中都有你自己和别人可能不一样的故事,因为我是走过了这三十年过来的人,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经验,我愿意奉献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希望能够对你们的人生有一些帮助,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谢谢!
李少红
第五篇:李少新个人先进事迹
李少新个人先进事迹
李少新老师是石塘镇中心学校(本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7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李少新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工作中,她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她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五尺讲台上,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她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学生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
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她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她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她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她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身学习上,她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
走近李少新老师,你会发现,她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她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仔细阅读分析有经验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