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
——课外阅读指导课案例
【案例背景】:
阅读目前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可是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只是喜欢课外阅读,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质量不高等。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上多下功夫。
【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三步曲”的方法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
课前每人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带到学校
【学法指导】
1、通过讲故事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师:同学们,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
生:想!太想了!„„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外阅读吧!
二、猜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如曹操、孙悟空、卖火柴的小女孩、狐狸和葡萄等)
师:你知道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吗?看谁知道得最多。
生:我知道有曹操、孙悟空
生:我知道还有一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
生:我会讲“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
生:我知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呢?
生:从电视里面看到的生:我是听妈妈讲的生:我是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介绍。教师适时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读书方法的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猜人物和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讲故事,积累阅读方法
师: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老师也喜欢看书,今天,我也跟大家一样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了。请同学们也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书,给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这些书的呢?(小组交流并展示)
生:我带来的是一本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是世界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她真是太了不起了。是我学习的偶像!
生:我今天带来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要向书中的保尔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生:我的是《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说谎的放羊娃》等,它们篇幅虽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最讨厌里面的狐狸了,它真是太狡猾了!我们中学生决不能像它那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的介绍,明白了原来书的种类很多,书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要多看书,激发了学生看书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积极地给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书,说得真是太精彩了,但是对于阅读方法却说得不够清楚,那么老师今天就来教大家一招,那就是运用“三步曲”来阅读课外书籍。师:第一步:看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书本的写作目的、成书经过和主要内容)第二步: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地精读
第三步: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写心得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几张已经做好的读书卡片,并告诉学生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要得法,不能盲目去读,这样才会让阅读更有效。]
师:同学们,“阅读三步曲”,你们都掌握了吗?
四、读故事,提升综合能力
师:刚才,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同学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都忍不住想拿来看一看。你门想看看其他小组同学的书吗?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书与其他同学的书交换来读吧!记住就用刚才我们学过的“阅读三步曲”中的其中一步。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收获?(先独学、后群学再展示)。
生:我刚才只用了第一步,我了解了了„„
生:老师,这是我做的读书卡片。
生:这是我做的读书笔记„„
师:哇!同学们做的笔记真是太棒了,读书卡片也很精美,这些你们都可以好好保存下来,它就是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各小组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好奇心很强,作为老师,可以顺势把握学生此时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掌握“阅读三步曲”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继续用“阅读三步曲”的方法读其他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做读书卡。
2、每人准备一个故事,班级组织开展小组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浩瀚的文学海洋,还有无数的珍宝在等着我们去采撷,让我们以对生活的热爱为舟,与勤奋作伴,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吧!
案例反思:
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功之处:一是采用狂人物、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注重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用性强;三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也很积极、主动;四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当然,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还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祁阳县浯溪二中张安平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他们创设读书氛围,购买大量书籍,开足阅读课,探索读书方法,希望让学生们徜徉于优美的语言文学中,品味着笔墨书香,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下面我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读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买了一整套杨红樱小说集,并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一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前后之间总是有联系,听了前因就想知后果。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惊奇地发现我并没有让学生买这套书来看,而课间教室里却多了很多看书的学生,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也变得文明了很多,对课外书爱不释手。我统计了一下,我班41位学生人人都看过其中的几本,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了整套。有这套书的学生达35人。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一定要看了课外书才肯睡觉。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除了在课前读故事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谈故事。我会设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谈看法,互相辩论。学生们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还有的学生学会了进行补充,我也会参与其中。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跟学生好近,我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在这读故事、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有了提高。
二、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春笋报》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3.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
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
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5.“幸运点将、争霸擂主”,让厌倦点无踪。
阅读是一项快乐但枯燥的活动,尤其是名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不少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诱惑下捧起了书,但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有的虽然身在,但心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作为教师就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厌倦点出现的时间,提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开设了“幸运点将”天天读书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标签投放在幸运桶中,每天课前2分钟抽签。第一天由教师抽取,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可以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先卖几个关子,充分吊起学生们的胃口,然后郑重地宣布首届幸运星,以后每天可以由前一天的幸运星来抽,幸运星不仅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且能自豪地站到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近的读书成果(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目,可以复述主要故事内容,可以谈感受、表见解,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
“争霸擂主”是继“幸运点将”之后的又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刊板上开辟了一方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天课前5分钟,同学们向擂主挑战,谁挑战成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配上自我读书名言展示刊板内,本班擂主还可以向其他班级的“擂主”挑战。“擂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陈凛炜在班内属“小草型”人物,看到同学们纷纷亮相擂场,侃侃而谈的“酷”样,他狠下决心,也要当回“擂主”。你看,他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罗列出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争霸擂主时,他第一个抢到讲台上,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听得同学们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若有所悟。以后的擂主解数越来越多,演讲也越来越精彩。
“争霸擂主”和“幸运点将”吸引了众多学生们的目光,他们读书天天有激情,日日有收获,有效地遏止了厌倦点的产生。
四、“小书虫评价体系”,强化阅读磁场。
课外阅读全程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评价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永葆读书热情,我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升级评价制度,即“小书虫评价体系”。
“小书虫”是诙谐的说法,是对爱书学生的高度赞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小书虫,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只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坚持一个周,就可获得一枚“读书章”;积累4枚读书章,读书笔记超过2000字才被评为“班级小书虫”;如果能吟诵20篇优秀诗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可以荣获“读书小博士”发喜报一张;有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如通读、精读、泛读、品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而且每学期能够读10本书,摘抄4000字,积累30篇优秀诗文,就可加入学校的“小书虫俱乐部”,成为“读书之星”,与校长一起为学生选购图书。“小书虫”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评价机制,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让他们乐此不疲。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教室的门上粘贴着一张“小书虫展牌”,上面有班级读书之星——“小书虫”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小书虫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它贯穿于学期始终,形成强烈的阅读磁场,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
总之,让我们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第三篇:心灵在书海中畅游
心灵在书海中畅游
我爱读书,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我爱读书,书可以让我陶冶情操;我爱读书,书能教我许多知识书是一位不会讲话的老师,教我们历史常识语文数学等等我爱极了这位不会讲话的老师——书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增长知识的源泉,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智慧。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像雨后的彩虹,还给人们一个晴朗的天空;书像沙漠中的绿洲,让人看到希望;书像清澈的泉水,给人快乐,给人活力。
我之所以爱读书,是因为书可以帮助你学习,可以帮助你成长。你不懂时可以请教它,你烦恼时,它也可以和你分忧。书,不仅仅是我们的伙伴,朋友。他还是我们的老师,父母!
我爱读书,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我爱读书,书可以让我陶冶情操;我爱读书,书能教我许多知识。书是一位不会讲话的老师,教我们历史、常识、语文、数学等等。我爱极了这位不会讲话的老师——书。
《安徒生童话》带领我去到一个神秘又快乐的天地。《三国演义》待我回到过去,重温历史局面。《爱的教育》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绿野仙踪》带我进入一个幻想的境界……这每一本书,每一个字都饱藏着欢声笑语。让我回味无穷。
后来,我喜欢上了《智慧背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作家杨红樱笔下的故事,让我百看不厌:《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使我不得不为马小跳和伙伴们的鬼点子拍手叫好;《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假小子戴安》、《女生日记》等校园小说系列,道出了学生们的心愿;《笨笨猪》、《没有尾巴的狼》更是让我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张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幸福地飞翔。慢慢地,我开始阅读:《简爱》、《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这些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绿野仙踪》中,可爱的桃乐丝和她的伙伴成了我的朋友;想像着和爱丽丝一起漫游奇境;坚强的苦儿成了我的挚友,精彩的世界尽收眼底。
不同的书带我畅游不同的领域:科幻故事带我走进神秘的宇宙;童话故事有会引领我迈入多姿多彩的梦幻王国…… 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是我最忠诚的朋友,更是我快乐的源泉。
书,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分等级的看待它,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甚至是漫画。我一读到书,就觉得快乐无比。书,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像《男生日记》教了我男子汉该具有的条件。《水浒传》教了我要拔“刀”相助……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没有了书,世界上将到处是黑暗。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能赋予你渊博的知识,培养你高尚的品格。朋友们,就让好书成为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吧!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书是一剂吸引药。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能力的结晶。读书可以开拓视野,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书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也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朋友们,都来读好: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没错,一本书吧,你会发现书里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一句名言说得好书能赋予你渊博的知识,培养你高尚的品格。朋友们,就让好书成为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吧!
07环艺
何泓香
107333110208
第四篇:让农村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让农村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教师努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小学生总觉得阅读没有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来得直观、生动、有趣等现象。加上网络、卡通的影响,许多孩子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和有偷懒倾向,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1]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绝大多数小学生的阅读量比起城区和城市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少得多,阅读水平要低一个层次。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他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自主徜徉书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做了如下几点: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读,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以课文为范例导趣。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老师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2、榜样示范引趣。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教师爱读书,就不难引导学生与书结缘,老师应当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孩子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让孩子们读书的欲望熊熊地燃烧起来。与生同读、与书为友,才可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自己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我们的办公桌上、书橱里,除了教本、教参等教学书籍外,还要有自己订阅的很多刊物。其次是自己做到课前必“读”。读一些较感兴趣的中外名人的故事、格言、警句、妙对等。上课的时候先腾出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讲,理解阅读课文时旁征博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类似的现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暗示学生,老师的知识是“读”出来的,老师每天都在“读”书。这样,通过教师的自身示范,逐渐地引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以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或让喜欢阅读的学生讲看过的感兴趣的故事。每次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还缠着老师或讲故事的同学再讲一个。不停地问老师怎么会讲那么多的故事,我说,从书上看的呀,这些书有的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有的是到书店买来的,还有的是向同事们借的„„并相机介绍了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书名。诸如《名人故事》、《童话故事》、《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中外著名童话故事》等系列。于是,课余时间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也有的互换着看,到亲戚、朋友家借着看,学生一下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去读,去交流,去汲取书中的营养„„教师再不失时机的定期介绍一些好书,一个阅读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4、“读书会”活动牵趣。中、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体会、收获。并评选出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
5、营造“书香”环境增趣。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感染人。为此,我们积极营造并指导建设了激发学生乐读的“书香”环境。一是在班级中建立起“班级图书角”,学生个人
藏书在这里可以资源共享,营造“书香班级”;二是学校建立了读书长廊、开放书架,让学生随时都能读书,营造“书香学校”。通过营造“书香”环境,不断开拓阅读资源,开发阅读空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读,拓宽了课外阅读的领域,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书香”环境的熏陶感染下,喜欢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学生之间常常在暗地里展开比赛:看谁读的书最多、了解的知识最广,记得最牢、认识得最深刻。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好的带差的,差的促好的,孩子们谁也不服气谁。都想争做班里的“读书大王”。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了,班里不断掀起一股股读书热潮,读书范围也逐渐由学校藏书、家庭藏书向更广阔的范围扩大,往往哪个老师或学生介绍了一本好书,孩子们都争相借阅或购买,以图一睹为快。
6、结合电视读名著促趣。许多中外名著都已拍成电视上演过。看完了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白话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想读的版本,老师可以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7、“课前背诗”活动成趣。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背诵古诗,周一早读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这样也激起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乐背,好背。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营养”。学生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结果书读了不少,从中尝到的甜头却不多。在经过了一场读书热之后,有的学生甚至对阅读的兴趣大减。为及时改变这种现状,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1、“问题法”。“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读书时带着“为什么”去读,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边读边思,深入钻研,才会有收获。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学雷锋月中,有的学生问雷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等问题。我们没有向学生讲,而是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雷锋的故事》、《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书。学生读完这些书自然而然就能了解雷锋,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做到了有目的地读,不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有效克服了读书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2、“评议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列举优点、缺点,提出改进意见等,做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指导中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引导学生评议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说理由;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曹操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举行了“我眼里的曹操”的主题读书会。这种评议式阅读,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光要注意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还要更深入地思考。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了更多的语言,受到的熏陶和感染更加深刻,真正让学生的阅读做到“文道统一”。
3、课内外结合法。就是在读书范围上引领学生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阅读渠道,广泛地阅读与教材内容或背景相关的文章,从而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同时,让学生大量地积累语言,并从中受到更多的熏陶、启迪和教益,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学中我们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其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与文本成功的对话。课堂上,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后,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继续阅读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拓宽自己的视野,向纵深阅读发展。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就会积累到很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词典”。如在教学《蜜蜂》一文后,学生知道作者通过试验后,确认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推荐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给学生选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速度快了,获得的知识增多了,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形成了读书——写作的良性循环。
4、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读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略读法。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可采用以下两种略读方法:一是“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我们指导学生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关联点、中心点——简要摘记”的程序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二是“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我们指导学生按照“查阅——浏览——精读——摘记或感悟”的程序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略读时指导学生用好“读书记录卡”,主要记录所读书目、阅读时间、内容提要或文章纲目,记录相关资料等等。用这种记录的方式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所读文字的量,便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对学生读书情况的过程评价。
三、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善读
1.搭建舞台,增强信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很多,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为学生搭建了三个舞台:即读书心得“交流台”,诵古诗、讲故事、演讲“打擂台”,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展示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展示自己,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竞赛活动,展示风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我们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系列竞赛活动,像“读书知识竞赛”、“古诗文诵读比赛”、“走进经典”等活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
能的机会,成功感的体验又促使学生向着语文学习的更高层次发展。
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系列活动。既照顾学生的全员参与,做到了“下要保底”,又为一批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做到了“上不封顶”,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之情,使书籍成为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我们的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走进快乐阅读、走进快乐生活,让他们尽情在书海中遨游。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该引领学生读些什么书呢 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帮助他们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能激发阅读兴趣的书籍。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以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班队课中,介绍适合三四年级阅读的数目,其中必读书目有:《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和《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等。选读书目有:《笨狼的故事》(汤素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大林和小林》(张天翼)、中国童话(黄蓓佳)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利用早自修、课间和大课间等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读的好书,每学期让每位同学带来两本图书(里面最好有一本必读或选读书目中的书籍)充实班级的图书角,这样一来,学生的读书收效大。一学期中,学生读到的书籍的数量和质量将大大超越自己带来的那两本,达到预期的效果。
仅仅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够的,还必须逐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往往会使课外阅读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按照本学期教研组安排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兴趣盎然,每周读上一两回故事,有的已经欲罢不能,爱不释手,并以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反馈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普遍了解到《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是一部鼓舞人励志,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告诉学生没读完《西游记》的继续读下去,读完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者摘录精彩片段,名言佳句等,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更多的名著,收获更多的知识。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收效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