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黄金水道促进区域发展大全
开发黄金水道促进区域发展
安徽 林桂平
[背景材料]
2005年11月28日,“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强协调,调整结构、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新贡献。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卷在涉及我国区域发展的问题上已经出现过几道高分值的跨学科综合题:例如考查西部大开发、珠江三角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中部崛起尚未在高考中出现类似的跨学科综合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从地理、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十分必要。
[考点链接]
地理:长江流经的省份、长江水运情况(长江已经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沿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业分布和农业发展情况,矿产资源分布,铁路、公路、港口及城市分布等。
历史:东晋南朝和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明朝江南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近代列强对长江领域的侵略(例如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南京、镇江、汉口和九江对外开放;19世纪末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甲午战争后,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对外开放);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上海的重要历史史实(例如长三角地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活动区域、辛亥革命中武昌赵义;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及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上海是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上海浦东是经济开放区)。
政治:发展水运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等;发展长江水运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等;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思考;上海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综合测试]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是帝国主义重点争夺的地区和民主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近代化孕育较早的地区。据此回答第1~3题。
1.近代中国历史上,长江全线对外国舰船开放是在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汉阳铁厂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汉阳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可以利用廉价的水利、交通条件②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早,引进外国技术比较方便
③受列强侵略严重,自然经济瓦解较深,可获得较多的廉价劳动力 ④创办时可利用京汉铁路将北方的煤运到该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北伐战争不到一年,就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取得这样较大胜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C.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D.封建军阀因混战而削弱了自身实力
近日,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16个城市启动了在未来5年内,打造世界最有活力的第六大城市群的计划。据此回答第4~5题。
4.在我国重大工程中,地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三角”(京津唐三角洲)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以上都不对
5.美国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共同的特点是
①相同的气候 ②便捷的交通 ③丰富的资源 ④平坦的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第二篇: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其水能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辽阔,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脉,它横跨9大省市,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黄金水道的发展带动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形成一条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交通大脉;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
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基本情况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在其6300余公里的长度当中被我们利用的不足二分之一。在西起云南水富东至上海入海口的主干线航道中,我们将干线航道分为了三段,从水富到宜昌为长江上游,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其中拥有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之称的三峡大坝便建在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江上过往船只的增多,人们逐渐感觉到早期长江航道的水运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船舶客货运的需求,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对长江航道各段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与建设。不仅使航道水流条件得到改善,航道尺度得到加宽加深,航道设施也更加完善,正是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带动了全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
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十五期规划提出“深下游,畅中游,延下游”建设思路以来,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道整治方面:
对于长江上游,通过泸渝段航道整治项目的实施,泸渝段航道等级得到提高,全线实现了昼夜通航的条件;对川江多处浅滩的治理,极大的减小了过往船只的安全隐患,使通过能力得以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实施了航道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炸礁工程等,从而带动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对于长江中游段,对碾子湾、窑监等碍航河段实施了清淤应急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枯水期航道的紧张局面,改善了航行条件;此外,也实施了陆溪口、马家咀、罗湖洲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航行深度得到提高,航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对于长江下游段,实施了太子矶炸礁工程,扫除了航道中的障碍;马当、东流、黑沙洲等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水深提升到5米以上,同样改善了船舶的通航条件;另外深水航道的延伸,12.5米的深水航道从入海口延伸到太仓,10米深水航道也已延伸到南京,并且正在朝着12.5米深水航道发展,到时大型船舶可以直接驶入内河,极大提升了船舶航行条件。
航道基础设施方面:
在长江航道上,一些基本设施的建设同样随着航道的改善升级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先后实施的测量设施和设备建设工程、信息系统换代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字航道建设工程,使长江航道上航标、信号塔等设施日趋完善,并且逐渐形成了设备的自动化,管理人员能够对远程遥控监测到航标所在流域水位、水情等信息做到及时反馈,极大提升了航道的服务功能;同时一些水文站、航道研究院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更新换代,起到了更好的对航道进行观测研究的作用。除此之外航道的发展也带动了船舶发展,沿江两岸造船设施同样得到了更新,满足了船舶大型化的需求。
航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长江流域建成了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仅长江干流就已经建成了十多个水电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长江干流的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长江支流的乌江渡电站、二滩电站等,它不仅为国家的电力输送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港口码头的建设,港口的繁忙量也体现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从长江上游至下游一些主要的城市港口有重庆、宜昌、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以及上海港等,每个港口都建设有若干码头,其中以重庆港为例就有包括寸滩、果园大型码头在内的十余个码头,正是有了这些码头的建设才推动了腹地经济的发展。
三、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三峡水库的建设极大改善了长江上游段的航行条件,通过整治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三峡水库的建设导致坝前泥沙的淤积,部分浅滩、险滩还影响着船舶的正常通行,河势变化导致航道多变,航道的整治措施与航道自身条件不协调,再加上航道浅滩整治不彻底极大阻碍了航道发展。
在长江中游河段,由于大量泥沙在坝前淤积,使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降低,导致中游江段输沙能力富余,输沙的不平衡会对河势产生严重影响,最严重的是导致中游河段遭到冲刷,河床扩宽降低,从而导致水位下降,通航水深下降,阻碍了船舶进入闸室的水位衔接,航道维护费用巨大。
对于长江下游河段,水流条件良好,下游水深普遍高于上中游水深,正处于发展深水航道阶段。目前12.5米深水航道已延伸至太仓,但要延伸至南京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南通至南京段航道河道弯曲,河床缓慢淤积,部分河道狭窄,另一个则是江心洲发育导致航道宽度不断减小,难以维持12.5米航深的正常宽度。
在桥梁的净空高度阻止船舶大型化的同时,长江上尺寸不一的船型一样阻碍了航运的发展,它不仅影响到江上船舶航行的安全,同时增加了船舶过闸和码头停泊装卸作业时间,限制了经济发展。
四、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与期望
对于以上提出的成就和问题,可见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任重道远。要想打造出一条长江经济带,必须把航道建设与整治有机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制定整治措施:对浅滩、礁石的治理应做到彻底,同时需要防治结合;航道的加深也应疏浚和筑坝相结合,才能避免泥沙回淤;对于中游冲刷严重区域,护岸和消能是减小冲刷效果的关键;深水航道的治理也需从水流条件和河宽的变化入手;沿江工程设施的建设也应考虑未来航道的发展趋势;同时船舶的标准化也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航运要求。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黄金水道的建设发展势必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韩其为、何明民.三峡水库修建后下游长江冲刷及其对防洪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1995;
[2]张若妮.长江航道建设任重道远.中国水运.1998;
[3]胡定军.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到南京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水运.2011;
[4]王?.陈国先.从长江黄金水道到长江经济带――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第三篇:市场营销与区域发展——区域市场开发
论市场营销与区域发展——区域市场开发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09级农村区域发展1班
姓名:朱智丹学号:2220093260320
41市场营销活动与产品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运动有关,市场营销理论对营销的空间因素也要进行分析,所以不同的区域所需要的营销策略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市场营销与区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是一个13亿人口构成的大市场,其由许多区域市场构成,自身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而,在市场营销中,对市场的把握,实际上存在着“整体性”与“局部性”两个方面。“整体性”是指企业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需准确把握市场容量、产品特性、技术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全局性问题,以便于制定整体营销方案;“局部性”是指企业在把握全局的同时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区域市场的总量差异、需求差异、产品差异、竞争差异等局部性问题,以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市场扩展方案。“整体性”与“局部性”在企业的市场开发活动中呈高效的统一关系,“局部性”充分体现着企业的整体战略方向,区域市场目标的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的“市场开发”本质上就是“区域市场开发”,而市场营销的展开与区域发展也就密不可分。
企业市场的开发都始于区域市场的开发,区域之间在地理、文化、政治、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为此企业必须正视各区域的差异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区域特点的营销战略和战术。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区域市场”,而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区域市场都是一个“单位区域”,两者相辅相成,研究好区域发展对制定更完美的市场营销策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突出。但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将在互动中促进协调,在各区域主体功能强化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基调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成为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博弈的主角,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在国家发展战略已确定的情况下,虽然我国四大区域板块(东部板块包括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包括大西南、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发展梯度、速度以及其他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度进行增长方式转型进程中,各区域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寻找一条高效、可行的从资源依赖以及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路径。区域发展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主流趋势,主导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向。
国家战略突出,企业在开发市场、制定营销方案时更应注重区域市场开发,认清市场结构,尽快取得市场成效。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稳健发展,必须建立明确而稳定的区域市场。企业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局部优势,赢得较大市场份额,从而有效抵御竞争攻势,保存并壮大自己,这是企业竞争取胜的一把利器。与其在整体市场上与竞争强手短兵相接,不如在区域市场上创造优势;与其在广大市场范围上占有极小的市场份额,不如在某几个区域市场内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大企业如此,对中小企业尤为如此。
企业要建立起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市场也就是明确而稳定的区域市场,就必须要制定明确而又针对性的区域市场营销方案,在开拓市场之前必须要做充分的调研,了解市场环境,进行市场背景分析。
市场背景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营销工具,也是开发区域市场需要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周密的调研和分析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市场威胁及自身的优劣势,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定位及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背景分析的内容主要涉及营销环境、顾客、竞争者、行业及企业自身等五个方面。
完成了市场背景分析,便对整个市场有了比较全面、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营销人员可以对未来的目标细分市场进行战略定位。
企业在进行区域市场开发时不但要选择正确的目标区域市场和市场定位方向,把握进入区域市场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当密切注意该区域的各种境况,从而选择符合该区域的最佳出击机会和出击方式。
在开发扩展区域市场时,一定要周密部署,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要素优势,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了解区域发展相关政策,建立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对区域市场做出精准的评估、预测及规划,并根据区域内部顾客群体的消费观念、风俗习惯等制定严密的区域营销方案,采取必要的推销、促销技巧和商品陈列技能,科学管理,循序渐进,加强区域市场细分的子市场之间的协调呼应,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相互策应,形成有序、完善的销售链,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占有,赢得目标区域市场。
第四篇: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观念、教育性质、教育功能的发展,区域活动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它不再是某个固定的模式。只要立足于我们的课程目标,立足于孩子发展的需要,它就更富其价值和生命力。它应与我们的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环境的创设,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主题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孩子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值。
一、结合主题活动,尊重幼儿兴趣,丰富区域内容。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这样能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顺应幼儿的发展,使主题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如:我们在开展“第三只眼睛”这一主题中,幼儿对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神奇的眼镜片”这一科学探索区,我们和孩子共同搜集各种各样的镜片和有色玻璃纸,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了解了“各种不同的镜片能够帮助人们更方便的看东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探索完镜片以后,孩子们又可在“小小手工坊”制作望远镜和神奇的镜片,让幼儿了解透过有色玻璃纸看周围的东西时,周围的东西会变色的现象。又如:在进行“我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所居住社区的环境比较熟悉,讲到社区附近的超市时,孩子们很兴奋,都喜欢逛超市,于是和幼儿一起商量,决定创设一个超市,我先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区角需要什么材料?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孩子说喜欢逛超市去买吃的东西(酸奶、饮料、娃哈哈、爽歪歪等);有的孩子说去超市买学习用品(彩笔、橡皮泥、亮晶晶笔等);有的孩子说去买光碟,还有的孩子说和爸爸去超市买酒等。然后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进行制作,并将材料归类摆放,和幼儿一起完成了区角的布置,设立了售货员、收银员和顾客这几个角色,接着又和幼儿一起讨论区角的名字,很快,“快乐宝宝超市”就诞生了。在自己创设的区角里,幼儿显得格外主动,自由创设角色进行游戏。美工角里幼儿绘画的可爱的家和与家长制作的家庭相册,拿到语言角展示介绍自己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件物品、喜欢的一个地方、最常干的一件快乐的事等,并将图画展示在墙面上用弯弯的小路与幼儿园连接起来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孩子们在此主题活动的探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绘画能力、表现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整个主题区角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生态式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如在目标的制定上,考虑更多的是幼儿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等。-
二、充分利用区角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将区角活动与主题教育、集体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区角活动来促进各级教育目标的落实。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字”时,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生成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为让孩子们巩固10以内的加减,我们将复习巩固活动放到“快乐宝宝超市”中开展,请每位孩子在社区中购买10元钱的商品,再说一说自己买了什么?每件商品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活动中,教师很容易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可以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孩子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去购买15月、20元的商品。对达不到要求的孩子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购买5元的商品开始,逐步提升到6元、7元、8元„„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一级一级跳起来”,顺利达到最近发展区。游戏的形式不仅让活动目标有效实现,孩子们也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区角活动成为集中教育活动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同时,孩子们了解社会机构、社区设施,体验不同社会职业;学习交往、表达、合作等目标也在“快乐宝宝超市”轻松实现。如:在“神奇的眼镜片”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到区角操作探索,再集中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再让孩子们回到区角去巩固和再感知。区角又成了活动的准备、引导,成为集中教育活动、主题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是环境创设者、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为了让幼儿有效地独立参与到区角活动中,老师在区角开放中认真做到有目的的分散巡回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就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教师引导幼儿在“小小手工坊”制作神奇的眼镜片,送到科学区供幼儿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有色玻璃纸看周围的东西时会变色;美工角里幼儿绘画的可爱的家,拿到语言角展示介绍自己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件物品、喜欢的一个地方、最常干的一件快乐的事等,并将图画展示在墙面上用弯弯的小路与幼儿园连接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表演区学习模仿小记者采访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在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如: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还可以怎样玩?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玩的?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等等,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通过对区角活动有效性的探讨和实践,我们在尝试中获得了一些有效利用区角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区角活动中目标的高低、活动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大团体与小个人、干预与隐退等方面的平衡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要实现对区角的驾驭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花沟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2月
第五篇: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我校是宝鸡市职业重点院校,随着对二期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 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 “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开放空间,引入家庭、社区资源。由书记牵头,与嘉定博物馆、肯德基(欧尚店)、秋霞居委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少先队“探究基地”,针对嘉定的“名胜古迹”、“食文化”、“社区文化”、“车城文化”形成探究网络。同时开发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色化,选择性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拓展课程的内容范围。首先,我们向家长分发了课程开发意向表,根据填写的意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普通小学家校合作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举办了家校合作校本课程系列讲座,邀请家长做了《如何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作文教学》等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家校合作的讲座形式搭建起校内外课程资源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流动与分享,从中体现了二期课改和“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反思、完善和提高。我们会不断地朝着“育智慧之生、成智慧之事、办智慧之校”的目标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