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办事处大力发展枣粮间作产业
兴办事处大力发展枣粮间作产业
今年以来,振兴街道党委、办事处按照建设“铝城枣乡”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以枣树与大豆等低矮作物间作为重点的立体生态农业,枣粮间作面积达到1500亩,新植枣树105000株,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立足实际,明确思路。茌平圆铃大枣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品,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突出发展的富民产业。为把“枣乡”建设落到实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振兴街道党委和办事处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不同层次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会议,及时确定了以农业型城郊区域村庄为重点、以枣树与大豆、花生、地瓜、牧草、黄花菜、棉花等农作物为主要内容的间作产业发展思路,迅速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2、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振兴办事处的尹李、牛庄等村立体种植基础好,有着良好的树粮间作传统,这些村在枣豆等农作物间作上取得了良好经验和效益。在发展枣粮间作产业的实施过程中,该办事处充分发挥典型村和典型户的带动示范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谈认识、摆效益、讲技术,使广大农民直观而深刻认识到,枣粮间作可以兼得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收入,从而,在促进枣粮间作产业发展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技服务,管理到位。为保证枣粮间作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他们努力提高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水平。严格间作标准,村村都在规划方位种植,做到成方连片,并按规划植足亩数和株数,留出2米宽的保护带。配齐管区、村、小组三级服务管理网络,为枣农提供无偿技术服务、提供优质树苗,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种植、栽培、治虫、施肥等环节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有效解除了枣农的后顾之忧。
4、加强领导,责任落实。他们专门成立了枣粮间作产业领导小组,街道党委书记亲自抓,办事处主任靠上抓,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对枣粮间作农田实行生产管理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落实枣树的所有权、继承权和转让权。办事处分别与村民委员会和枣粮间作户签订管理协议,明确规定,每年于6月、11月两次集中验收间作生产情况,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的,减免当年“三水”费用;每损少一株,对直接责任人罚款5元。这些措施,确保了枣粮间作产业的有序、快速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
第二篇:枣棉间作模式
枣棉间作模式
枣棉间作,一般施行棉花、红枣同时播种栽植,前期以棉补果,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三年枣园一般不间作其他任何作物。一般每亩红枣最少能产50公斤的鲜枣,按鲜枣的市场价每公斤6.5元算,当年仅红枣就能收入350多元。间作地块的棉花长势也不错,每亩可产300多公斤籽棉
园地规划:新建枣园要求四周要具备一定的防风林带,在建园的同时要注意营造防风林。一般防风林带有主林带和副林带之分,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或基本垂直,宽度10~15m,副林带宽4~6m。枣树要选择适销对路的多样化优良品种,一个地区要选择若干个适于当地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特色品种,要干鲜加工品种兼顾,不宜盲目只发展某一个品种。枣树自花结实能力较强,但异花授粉能明显提高枣树座果率。因此,同一地块要隔行栽植不同的优良品种,品种间采收期错开,尽可能避免采收时品种混杂。
种植密度:中密度栽植 株行距2×3m,间作期2~3年,行间可间作1幅地膜棉花。密植栽培 株行距3×4m,间作期3~4年,行间间作2幅地膜棉花,行向的选择 一般枣树栽植的行向与主风向平行,或根据地势走向而定。
枣树栽植: 苗木选择与处理 选择优质一级归圃茵或嫁接苗,归圃苗要求地径0.6cm以上,苗高70cm以上。嫁接
苗要求地径0.8cm以上,苗高80cm以上。栽前对苗木要进行ABT浸根处理。
棉花间作 枣树定植后,按照棉花播种规程及时、科学播种,枣树浇水和棉花播种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根据行间距宽窄,确定棉花播种宽度,留足枣树营养带。一般行距3m播种1幅宽膜棉花,行距4m播2幅宽膜棉花,行距6m播3幅宽膜棉花。
枣树管理:清沟覆膜 棉花播种后及时进行人工清沟,并用60~80cm的地膜沿树行覆盖,膜边注意用土封严压实,防风刮起,树孔处要封严不留缝隙,以防高温灼伤枣树。整形修剪,长期间作型枣园可采用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等,一般冠高4.0~6.0m,冠幅4.0~5.5m左右。树形培养应做到“因树而宜、随树整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枣树修剪均应遵循“因树而宜、因枝定剪、夏剪为主、冬夏结合”的原则。
第三篇:粮菜间作栽培技术
粮菜间作栽培技术
近年来,菜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重点推广一种粮菜间作的立体农业栽培模式,这种模式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基础上,保证蔬菜
丰收,每亩可多收入3000元左右,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一、生物学特性:
1、娃娃菜的一般生育期为55~60天,商品球高20厘米,直径8~9厘米,净菜重约150~200克。半耐寒性蔬菜,生长适宜温度5℃~25℃。对土壤要求较严,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娃娃菜帮薄甜嫩,味道鲜美,因其小巧可食率高而受到市场的欢迎。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一般亩产娃娃菜1.0万~1.2万棵,收入达6000元以上,是大田作物小麦收入的7倍以上,效果显著。
2、甘蓝是一种产量高,是喜肥和耐肥蔬菜。适应性广,耐寒,耐热,适宜于四季栽培。适宜温度15―25℃,一般多采用温室育苗移栽。定植后35天左右,植株对氮、磷、钙等元素和吸收量达到高峰,而对钾的吸收量则在50天时达到高峰。以幼苗期和莲座期氮肥的吸收量最大,其次是磷,而结球期则需钾较多。
3、菜花: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及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菜花的营养生长温度可在8~24℃之间,而花球生育适温为l5~l8℃之间,1O℃以下花球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时,短缩的花薹、花枝迅速伸长,结出的花球小而且松散。
二、粮菜间作栽培技术
(一)播种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
(1)、娃娃菜的品种主要是韩国的品种为主,金皇后、春玉黄,还有小巧和童子等。金皇后:是新一代高品质出口型代表品种,杂交一代娃娃菜品种,种植后55一60天可以收获,外叶嫩绿,内心深黄,极其诱人,口味极佳,是出口和宾馆饭店的优选品种,抗抽苔,耐贮运,抗病性强。
春玉黄,是新一代高品质出口型代表品种,外叶深绿,内叶嫩黄,球重1.8千克左右,叠包紧实,口味极佳,抗病力强,极早熟,抗抽苔,耐贮运,可以密植。生长期48~52天。
(2)、早熟春甘蓝栽培要选择生长期为40-5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结球速度快,耐寒,冬性强,耐抽苔,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目前主栽的品种为:新中甘
十一、中甘21等。新中甘十一是中国农科院蔬菜所育成,属早熟、丰产甘兰杂交一代。植株开展度46-52厘米,外叶14-17片,叶色深绿,叶面腊粉中等,叶球近圆形,中心柱长6-8厘米。冬性较强。定植后50天可以采收,生长整齐一致,一般可一次收获完毕。品种优良,适于我国北方春季栽培。
中甘21:早熟春甘蓝。叶质脆嫩,圆球形,外观美观,不易裂球,品质优良。单球重约1kg,定植到收获约50天,亩产可达3500kg左右。具有优质、丰产、抗逆性强,耐裂球,不易未熟抽薹的特点。
(3)、菜花选择冬性强、长日照的中熟品种,如雪盘、玛瑞亚等。
雪盘:2005年从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引进,是目前青海省夏菜花椰菜高温期种植时表现最优秀的品种。中熟,定植后70天左右可采收,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簇,开展度小,外叶长圆形,蜡粉中等。内层叶片扣抱,中层上冲,自行覆盖花球,可免受阳光照射。花球紧实、洁白,球形高圆、整齐,单球重1.1-1.5公斤,自覆能力好,可很好的保护花球,抗花椰菜黑腐病。
玛瑞亚:春播定植后70天左右收获。叶色深绿,花球洁白,紧凑,高球形。花柄无杂色,商品性好。花球重1-1.5千克。
2、培育壮苗 :娃娃菜采用直播,甘蓝和菜花采用温室育苗栽培。
(1)、配制营养土:营养土选用无病虫、肥沃的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打细过筛后按7︰3混合配置,并按每平方米营养土加入1-2千克二铵和0.5千克硫酸钾,混合均匀。
(2)、苗床的管理:播种前整平畦面,浇透水,播后覆细土0.6-1cm,出苗前床温白天21-26℃,夜间15℃;出苗后白天19-20℃,夜间8-10℃;三叶期分苗,株行距8cm× 8cm,缓苗前白天25℃左右,夜间13-15℃;缓苗后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8℃。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每平方米50g,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定植前7-10天低温练苗,白天温度15-17℃,夜间不低于8℃。
壮苗标准:植株健壮,6-8片真叶,叶色浓绿,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3、适期播种和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选用小高畦覆盖方式,畦面宽60厘米,沟宽30厘米,为了防止杂草,在垄上喷施田补,用量为33%乳油100—150毫升/亩加水30—40千克喷雾。先覆膜后播种和定植,其前提条件是施足底肥,浇透底水。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麻渣100~150千克,过磷酸钙45千克或磷酸二铵15~20千克。粮菜间作是采用垄上栽培玉米,垄边播种或定植蔬菜的方式。娃娃菜在3月中旬采用直播,亩用种量100克,每畦播两行,按株距20厘米进行点播,每穴播2~3粒种子,播种深度为1~1.5厘米;甘蓝采用带土移栽,选择在4月上旬阴天或傍晚移栽,每垄栽二行,株距35厘米,亩栽5000株;菜花采用带土移栽,在4月中旬进行定植,株距50厘米,亩栽2500株。玉米播种在菜的中间,播两行,株距为22厘米,行距为40厘米,每亩密度在3800—4000株为宜。
(二)、田间管理
1、娃娃菜
(1)、间苗定苗:长到6~8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亩保苗1.0万~1.2万株。
(2)、追肥:生长期间追肥3~4次,根外追肥2~3次,苗期可追一次“提苗肥”。每亩施尿素5~8千克,若土壤底肥足,底墒好,“提苗”肥可不追。植株呈“团棵”状态时,追“发棵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当心叶抱合时及时追施“结球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结球中期可追最后一次肥,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在莲坐期和结球期可结合病虫防治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2~3次。
(3)、浇水:追肥后应及时浇水。但在莲坐期要注意肥水不宜过多,否则植株易徒长、结球期延迟,应采取蹲苗措施。结球后应保持土壤湿润,表土不干,收获前7~10天停止浇
水。
2、甘蓝:定植后4-5天浇缓苗水,随后结合中耕培土1-2次。移栽到收获结合汇浇水应追肥3次以上,做到前轻、后重,移栽后7天左右用粪水或5-7kg尿素兑水浇施一次做提苗肥;25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调节肥;包心初期重施结球肥,亩用尿素30-35kg,兑水浇施;包心期间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水等叶面肥。结球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收获前20天内不得追施无机肥。
3、菜花:缓苗后浇一次小水,追施N、P、K复合肥20kg,以后进行中耕蹲苗。中耕2-3次后追肥浇水,以促为主;莲座末期,将现花球心叶自然向中心卷曲或扭转时,每亩追施尿素20kg、N、P、K复合肥15kg,以后5-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花球生长;结球中期再追一次肥,每亩尿素15kg、复合肥15kg。在保证氮肥需要的基础上,宜增施磷钾肥和硼肥,喷洒2次,当土壤缺硼时,易引起花球变褐或开裂,导致外观品质大大下降,在莲座期和花球形成前使用更好。为防止强光直射花球,使花球质地变粗,在花球直径10cm以上时,可将近花球的2-3片叶束住或折覆在花球表面防晒,切记勿折断叶子。
三、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软腐病和霜霉病,虫害以蚜虫为主,要以预防为主,治虫不见虫,治病不见病,定植后每隔7—10天交替使用农药防治,采收前10天停药。通常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的9点到11点,或者下午的3点到5点之间。喷洒时一定要细心,速度要慢,以便于照顾到每一棵植株的每一个部位。
1、防虫。蚜虫防治是早期防治的重点,药剂防治选用内吸性的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5%的啶虫脒乳油剂1500—2000倍液,或20%的粉虱特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
2、软腐病:发病初期,用%72.9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或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霜霉病:发病初期用72.2%的霜霉威(普力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的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第四篇:枣产业发展
枣产业发展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中国枣业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今年的枣业形势可以用20个字来简单概括:“冬枣大降价,干枣大减产,新区放异彩,产后大发展”。今年冬枣售价猛降到了1—2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一品种产量增速过大、品质下降和国际市场开拓不力;北方主要干枣产区大幅度减产,则主要是由于降雨多导致裂果、缩果病严重成灾;而新疆干枣和南方鲜枣即丰产又丰收,则得益于其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和市场补差作用;河北沧州恩际国家级亿元枣功能食品生产线的开工、河北沧州崔尔庄年交易额过20亿元红枣大市场的建成开业,河南好想你集团、山东鼎立集团、山东裕华集团等一批产值过亿的枣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以及河北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枣功能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枣产业化的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枣产业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很值得思考。
一、枣产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外的整体情况来看,枣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重新洗牌的春秋战国时代。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枣产业的超强地位正在进一步得到巩固。近年来,我国枣树面积和和产量每年都在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枣产量为171万吨,估计2005年总产量可达到200多万吨,面积约100万公顷,占全世界的99%左右。而作为枣树第二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除我国外唯一有规模化枣树栽培的韩国,近年来枣树面积持续缓慢下降,产量维持在2万吨左右,仅相当于我国的百分之一,尚不能实现完全自给。但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进军我国枣产业特别是枣加工业的势头正在显现。
从国内看,冀、鲁、晋、豫、陕五大传统产枣大省仍占据全国90%的面积和产量,而且普遍增势强劲,尤其是山西省发展最快;新疆更是异军突起,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打造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优质干枣生产基地,仅阿克苏地区就要在3—5年内发展10万公顷枣树;另外,北方的贮藏加工和营销产业及南方的鲜食枣产业正在崛起。
从品种结构看,干制品种一统天下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鲜食品种迅速成为枣业发展的生力军。据估算,目前我国制干、鲜食、兼用和蜜枣品种的品种数和产量分别为35:35:20:10和60:10:20:10左右。另外,有很少量的观赏品种。当前在我国起土导作用的10大主栽品种分别为:河北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中国第一大制干品种金丝小枣、河北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制干品种婆枣(阜平大枣)、主产河北太行山区赞皇县并大规模引种西北和东北的兼用品种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两岸黄土高原上的制干品种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新郑和内黄及其周围地区)的兼用品种灰枣(大量引入新疆)和制干品种扁核酸、山东和河北西南部的制干品种圆铃枣和长红枣、以及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两大鲜食品种一一主产河北黄骅、山东沾化并引种全国的冬枣和主产山西临猗引种全国的梨枣临猗。该10个品种分别集中于数至十数个县市,单品种产量都在数千万至上亿公斤,其产量之和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在栽培方面,一是枣粮间作稳步发展,突破传统观念的枣棉间作在新疆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棉花种植模式下得到迅猛发展;河北、山东等传统的枣粮间作区正在向纯枣园、密植枣园转变;而许多新兴产区,从稳健发展和减少与粮食争地的角度出发,发展了大量新的枣粮间作园。二是密植园(1-2X 2-4)逐渐成为常规模式,不少地方在探索每公顷5000株以上的超高密度枣园;三是无公害栽培迅速发展,设施栽培尚未定型。在采后处理方面,虽然总体发展缓慢,水平仍然较低,但从贮藏、分级包装到加工普遍有所进步,各地也普遍高度重视,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前夜。
在枣产品贸易方面,在国内,枣仍然主产华北、西北,主要销往南方和东北;在国外,中国枣产品远销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5%以上仍在华人圈。韩国的枣基本上全部供应国内,且自给不足。
二、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外向度低。目前,我国的原枣及枣加工品出口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且长期局限在东南亚和华人市场。
二是新技术普及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虽然研发寸一大批实用新技术,创造了一批优质高产(亩产
1500-3000公斤)的典型,但新技术大多局限在试点和示范区里,全国平均亩产还只有200公斤左右。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的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导致枣果质量大幅度下降,安全性令人堪忧。
三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且新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目前,我国枣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制干品种产量偏大、专用加工品种严重缺乏,鲜食品种中晚熟品种一统天下,严重缺乏优质中、早熟品种。在新品种推广上则普遍存在着老产区保守、不图更新品种,而新产区又由于发展太快和贪图便宜、新品种比例也不高的问题,造成我国枣品种老化严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要求。
四是鲜枣周年供应的技术还不过关。目前,绝大多数枣品种一般只能侏鲜2-3个月。货架期保鲜技术还很少有人研究,提前成熟的设施栽培技术还不健全,延迟成熟的设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是毁灭性病虫害日趋猖獗。近年来,枣疯病、缩果病、裂果和绿盲椿象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的危害地区越来越广、危害程度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着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能突出枣果特色营养的高新技术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偏低。
三、枣产业发展前景
在看的见的未来,整个枣产业还将持续、稳步的发展,其中鲜食枣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大踏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枣树面积和枣产量翻了3番,但枣产品市场一直保持良好态势。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这样一种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枣业正在迎来其新的大发展时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枣业重要地位。我国目前进行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果莱业,稳定粮食生产,而在果品中则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和小杂果。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用途广泛、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果树,其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深受群众欢迎。
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给枣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又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枣树抗旱性极强,耐粗放管理,是“一种多收”的铁杆庄稼,非常适合西北地区发展。如西北黄土高原,曾连续5年以上严重干旱,导致粮食绝收,苹果、核桃等严重减产甚至死树,而枣树却一直保持了较好收成。西部地区宜枣荒地资源非常丰富,农民发展枣树可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兼收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国家战略和农民目标的协调统一。可见,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枣树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进一步拓宽枣产品市场空间。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将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今后的50年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在我国,枣果作为传统的滋补保健佳品,早巳深入人心。因而可以预测,枣果及其加工品在国内亦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将促进枣产品大规模出口。我国加入了WTO,意味着包括枣产品在内的大多数商品的出口门槛将大为降低,国际贸易更为自由,出口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生产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枣作为我国特产,加之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在外贸出口方面可望迎来其黄金时期。
此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家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中国产品必将走向国际。枣作为我国特产,出口创汇前景十分广阔。
四、枣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鲜枣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由于鲜枣较之干枣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更强的国内外市场亲和性(适口性广),加之鲜枣的贮藏保鲜和冷链供应技术发展迅速,鲜枣产业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供应周年化、经营国际化,成为枣产业中最活跃、最具竞争力和扩张性的部分,必将擎起枣产业的半壁江山。
二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近年来,枣树品种的多样化和高级化趋向已很明显,品种更新步伐日益加快。一方面,地方品种选优和远距离的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枣品种结构正在发生深
刻变革,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品种协调发展和早中晚熟有机搭配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国的枣产品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要求枣树生产必须走向绿色化。此外,近年来我国枣树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很快,技术上日臻成熟。因此,枣树的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将很快走向普及。
四是枣产品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迅速迈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会更加追求品牌。虽然枣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即使在加入WTO后近期内也不会受到国外同行的有力竞争,但国产枣产品却会面临跨国公司和其他果品的激烈竞争。鉴于此,我国的枣产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迅速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迈进。一是中抵挡的大宗产品应强调优质和适口性好;二是高档产品将向突出枣果特点的高营养、功能食品性发展。
五是枣树生产将实现区域化分工、国际化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枣树生产必将向其优生区集中,其中鲜食品种将北上冷凉地区,制干品种将向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部移动,加工、经营和研发将向经济、技术和信息发达的东部集中。在种植方面可能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中亚、非洲、大洋州等的干旱地区可能会规模化引种和商品化生产我国的枣树;二是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涉足我国的枣产业,特别是枣产品的加工和贸易。
五、枣产业发展对策
要实现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在政府、科技、农民、企业、市场的相互结合上下大工夫。通过科技创新为枣产业提供动力和保障,通过政府制定配套优惠政策为枣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通过贮藏、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拓宽市场深层增值,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新技术应用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针对枣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因地制宜的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和规模,加快品种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加强加工专用枣品种研发、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实现产业深层增值;加大实用新技术尤为矮密速丰、绿色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枣树业整体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熟期调控和鲜枣保鲜技术,大力推动鲜食枣产业;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组织联合科技攻关,集中力量解决枣疯病、裂果、铁皮病(缩果病)防治等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因地制宜健全公司加农户和枣树协会等形式的产供销全程服务体系。
枣树原产我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国外栽植量很少,也未形成商品和规模。其它水果,如苹果、梨、柑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入世后不但没有竞争优势,而且还要受进口果品的冲击。枣树为我国独有树种,我国枣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我国竞争,各国用枣90%由我国供应。
目前,我国每年出口原枣及加工品9000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2%,其中原枣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一半,原枣的出口主要为制干枣果,鲜食枣果的出口量极少。而其中有80%销往东南亚国家,只有20%销往美、英、荷 兰等国。现在红枣出口价每吨为1600美元,折合人民币每公斤13元,然而部分优良品种鲜枣在欧、美的售价竟高达每公斤36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它干鲜果价值。在国际市场上,金丝小枣的售价相当于核桃的10倍或苹果的30倍。随着中国的入世,大枣及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将更快,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据报道:目前全国枣树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80万吨左右,人均仅有0.6公斤,从市场需求看,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据各大枣基地及市场的销售情况看,优质鲜枣批发价元旦每公斤4元以上,贮藏保鲜枣每公斤8元左右,干制品每公斤8至10元,而且供不应求。
第五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00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培育、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为发展全区高效种植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宣传地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2000年以前,由于我们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宣传不够,致使全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宣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入手,争取各级领导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
我区地处**省中南部,境内山低岗缓,川阔谷坦、沿河两岸土质肥沃。丰富的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起着巨大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态条件。区内无客水注入,境内又无污染型工业企业,这一切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省农业环保检测部门对我区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要求。
因此,区委、区政府从“十五”开始,就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成立了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绿色食品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区编委于2001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分批推荐申报
在各级领导认识得到提高、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区绿办依据**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申报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后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认定了一个绿色水稻基地、**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了*个绿色大米、*个绿色甜糯玉米和**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几年来,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亩,绿色水稻面积****亩,绿色甜糯玉米产量达***吨。这些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产品档次
我区自2001年申报、认证、认定全区第一个绿色水稻基地,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来,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基地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一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区绿办主动协调执法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长残留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禁用、限用农资流入基地,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每年我们都结合冬春培训和各主要农时环节的技术现场会,对基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给每一个基地农户,使每个农户都至少有一名掌握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每个基地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组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我们还于去年4月,初步整合了农业、牧业、水利等产品监督检验资源。编制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开展了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市场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就进行了*次,抽样**余份,对促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地和产品的年检、审查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绿办要求,对基地和产品及时进行年检和审查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年检,长时间拖延年检的产品及时进行了除名处理。
几年来,由于我们扎实、认真地狠抓了全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绿办的指导和扶持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区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朝着快速、有序、协调方向发展,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区绿色食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让全区农民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