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七讲怎样分析段落(二)
第十七讲怎样分析段落
(二)
1、⑴道理很明白: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写字人就要时刻想到看字人。⑵不是说草体字不可以写,但是必须以“写端正”为先,工而后巧,正而后奇。⑶即使最后“奇”到“狂草”的地步,也须依循书法的规矩。⑷兴之所至,龙飞凤舞,乱写一气,实质上是把方便留给自己,将麻烦甩给别人。⑸就像鲁迅曾经批评的,有些青年作者“赶快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许多工夫,他不管。⑹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⑺其实,甩给看字人的麻烦,结果仍会反射到写字人身上。⑻写字,既是人与人之间用以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⑼那么它就与双方都利害相关。⑽一封字迹模糊的急信,固然使亲属友人摸不着头脑,归根到底却贻误了自己的大事;一封紧急求援的业务报告,可能会因为字体不堪卒读而在对方手中耽搁了时间;一篇胡乱泼墨的稿件到了编辑手中,首先会引起编辑不良的心理反应,削减阅读兴趣------⑾不但麻烦人,而且不利己。⑿可见乱写一气的不好习惯,只有戒除,绝无保留的理由。
A、划分层次:
- ⑴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⑵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⑶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⑷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⑸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批判并且敢于怀疑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这段话共五个句子,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3、仔细阅读下边一段话,然后答题:
小小的“菱角家族”,就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据说浙江嘉兴还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动物学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有两千种左右。搞化学的人告诉我们,光碳水化合就有几千种。搞物理的人又告诉我们,同一种元素在各种各样条件下,有千奇百怪的形态。医生还会告诉我们,人的体质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的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可以酣然大睡;有些人牙齿不到一般人的二十八枚,有个别的人却长出三十六枚------
这段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4、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⑵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⑶十二个月光阴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⑷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⑸试问历史上曾有我们这样的长征么?⑹没有,从来没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⑺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⑻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⑼长征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⑽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人民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⑾长征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A、划分层次:
第二篇:第十六讲怎样分析段落(一)
第十六讲怎样分析段落
(一)
试题精讲
1、①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②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③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隆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④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浮在茫茫的海洋里。⑤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⑥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2、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②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③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④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⑤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A、划分层次:
B、归纳段意:
3、①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②他们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认为在所有立体图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③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应该是球形的。④过了100多年,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⑤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⑥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⑦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A、划分层次:
4、①那么,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②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的理论,由于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物质向赤道方向移动,因此他断定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一些的扁球体。③但是,以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为首的一派,根据他们测量子午线所得的不准确数据,说地球绕太阳旋转,应该向两极伸长,是个长球,而不是扁球。④这个争论延续了有半世纪之久。⑤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地球形状之争,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为一个西瓜。”⑥直到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的长度,才发现卡西尼的测量有错误,而牛顿的推论是正确的。
A、划分层次:
B、归纳段意:
5、①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②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④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的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⑤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⑥饭食也不坏。⑦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⑧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另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A、划分层次:
第三篇:第十七讲 公示催告程序
第十七讲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式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如逾期无人申报,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条件
1、公示催告程序只能适用于可以_____________的票据以及依据法律规定允许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
2、公示催告的申请人应当是有价证券的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必须是出现了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的情形
4、必须向________________地的_____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5、申请人必须提出__________申请
三、公示催告的审理程序
(一)公示催告
1、发出停止支付的通知
如果票据支付人接到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后仍然拒不停止支付行为的,将会导致以下两个后果:
第一,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支付义务
2、发出公示催告的公告
最少不得_________________天;在公示催告期间内,转让票据的行为无效。
3、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
(1)利害关系人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
(2)利害关系人必须_____________
(3)利害关系人还必须提出__________申请书
4、除权判决
所谓除权判决,就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作出宣告票据无效的判决。
(1)除权判决的条件
首先,除权判决必须依__________作出
其次,必须是公示催告期限内没有人提出申报,或者虽有人提出申报,但是申报被法院驳回了
再次,申请人必须在公示催告期满后____________内提出申报
(2)除权判决的审判组织
必须是____________
(3)除权判决的法律后果
第一,票据_____________
第二,失票人_______________
第三,公示催告程序_______
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
公告之日起__________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按照_________程序审理
首先,必须是有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
其次,必须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_________内提出
再次,必须向作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对于这种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例题1】(04年司法考试真题)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具有下列哪些共同特点?
A.程序的启动是基于权利人的申请,无答辩程序
B.程序设计上无开庭审理阶段
C.都设置了义务人或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的程序
D.对法院的处理结果不服者,均不能提出上诉,也不能申请再审
答案
【例题2】(07年司法考试真题)甲的汇票遗失,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公告期满后无人申报权利,甲申请法院作出了除权判决。后乙主张对该票据享有票据权利,只是因为客观原因而没能在判决前向法院申报权利。乙可以采取哪种法律对策?
A.申请法院撤销该除权判决
B.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向作出除权判决的法院起诉
C.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申请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再审
D.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之内,向作出除权判决的法院起诉
答案
【例题3】A市甲区的旭日公司遗失了一张票号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票据支付地为B市乙区的工商银行。旭日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法院受理案件后由审判人员王某独任审理,向乙区的工商银行发出止付通知。在公告期内,没有人申报权利。公告期满后,旭日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除权判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最后作出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无效的判决。判决作出后,平安建筑公司发现,自己持有的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被人民法院宣告无效,欲提起诉讼。请问1:旭日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的银行汇票公示催告,应当向哪个法院申请?
A、甲区人民法院
B、A市中级人民法院
C、乙区人民法院
D、B市中级人民法院
答案
【例题4】人民法院进行公告,可以是下列哪些公告期()
A、15天
B、30天
C、70天
D、60天
答案
【例题5】如果在公告期内,平安建筑公司以自己持有的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但人民法院发现该汇票为平安建筑公司职员捡到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A、驳回平安建筑公司的申报
B、驳回旭日公司的公示催告申请
C、直接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D、直接按普通程序审理
答案是C
【例题6】公告期满后,旭日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在作出除权判决前,如果平安建筑公司以自己持有的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A、驳回平安建筑公司的申报
B、驳回旭日公司的公示催告申请
C、直接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B、直接按普通程序审理
答案
【例题7】在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后,平安建筑公司发现,自己持有的号码为DJ200456,金额为800万元的银行汇票被人民法院宣告无效,欲主张权利,平安建筑公司应当如何处理()
A、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向A区人民法院起诉
B、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向B区人民法院起诉
C、从除权判决作出后1年内,向A市甲区人民法院起诉
D、从除权判决作出后1年内,向B市乙区人民法院起诉
答案
第四篇: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如《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二、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如:“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三、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如《北京立交桥》的15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第16段对上段做了形象地总结:“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据此可将15段文字的意思概括为:北京未建立交桥时路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四、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
怎样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
岳麓区莲花镇中心小学 洪 灿
摘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关键词:培养
高年级 概括能力
综合运用
我们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归纳中心,总结写法。在作文教学中,也通常要求学生先编写提纲,这些都要用到概括。概括就如同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去掉老皮,最后留下核心部分,即精华部分。所以概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训练。
高年级正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遵循教给学生方法的原则, 曾多次探讨、实践,收到一定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胆量:
很多学生怕发言,尤其是要他们对文章片段或全文进行概括,他们就结结巴巴,要么就干脆不说。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让他们先把段意写下来,再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心里有底了,说起话来胆子也大了。
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1、概括能力的培养先从概括段落大意入手。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其实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训练从低中年级就开始了,但是真正要做到以上几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高年级阶段还需要继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五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将相和》的文章,学生通过粗读就不难发现,文章写了三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如果更简练一点,可以给每个故事取个小标题,像“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样更加简明,并能突出重点。
2、概括能力的培养要逐步深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可以开始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学会抓住中心句进行概括。很多文章,是按照总分总、总分、分总的叙述顺序来结构文章的。这样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有表示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如果读到这样结构的文章,只要找到中心句,也就能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比如五年级上期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初读时就很容易发现文章“总分”的这种结构,再细读文章,就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文物、毁灭经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不难看出课文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即文章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内容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这一课,第一段就出现了一个“野”字。继续往下读,我们会看到像“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蹦跳而出、返朴归真”这一类的词语。认真去体会,不难理解索溪峪那种野性的、天然的、不加雕琢的美。
3、学会抓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1941年秋;地点:晋察冀根据地;人物:六班的战士;事情的起因: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经过:六班的战士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结果:英勇跳崖。然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六班接受了七连交给的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并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故事。
4、学会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段的大概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一篇题为《手指》的文章,是很明显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就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划分段落。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二段分别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分好段、概括段意之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即可概括出文章大意为:手上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根根有力量,没有美丑、强弱之分。
总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引导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怎样讲党课
怎样讲党课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其他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堂好的党课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讲好一堂党课?讲好一堂党课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党课的目标与任务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即这一堂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目标与任务决定了党课讲授的方向和效果,是讲好一堂党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失去了讲授的意义和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产生效果。
党课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建立在对党员现状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只有找出党员思想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才能使目标和任务具有针对性。应该注意的是,一堂党课应注重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在一个问题上讲深讲透即可,不要 “ 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就会主次不分,听起来繁琐沉重,难以理解,效果不佳。如一位讲授者在了解到本单位有的党员抱怨工作条件差,怕吃苦的现象后,就及时上了一堂题为 “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的党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讲授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一堂党课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既能把工作实践抽象概括为理论性的东西,也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推动力。
(2)理论性原则:一堂好的党课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科学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为依托,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根源,解决根本问题。
(3)具体性原则:一堂好的党课应该是具体的,表现在目的的具体性和论述的具体性上,要和实际紧密联系,言之有物,避免茫无边际,空洞论说。
(4)客观性原则:即在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科学规律,对理论的阐述,实例、数据等的引用,事物的描述应真实而客观,不能任意添加主观色彩,或根据需要随意杜撰。
三、讲授的形式与方法
形式与方法应符合内容的要求,根据内容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1)多媒体讲授:应用多媒体不但使讲授简便、内容直观化,增加党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而且其科学、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党员学习的乐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等电脑知识和幻灯机、投影仪的使用方法。有一定难度,在工作中应加强学习才能掌握。(2)课堂式讲授:提前备好党课,在黑板上板书讲授,这种讲授的优点是灵活性大,针对性强,需要重点讲授的地方可以板书下来,也可以增加提问等方式,便于党员理解和记忆,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报告式讲授:即讲授者与听课党员面对面,讲授者可以按照讲稿和既定方式讲课,优点是互动性强,交流的机会多,不足之处是缺少变化,直观性差,在讲授比较深刻的理论性问题时,易陷入枯燥乏味,不利于接受。
(4)现场式讲授:即在讲授某个主题时,选择与此主题有关的地点进行现场讲授。如讲授《学习孔繁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可以选择到孔繁森纪念馆讲授,增加了现场感,会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这种讲课方式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四、党课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语言是讲授党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 “ 语言 ” 运用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党课是否成功,讲授语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讲授党课的语言应口语化,便于接受和理解。口语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语言来源于群众,鲜活生动。如 “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台播种机,一个宣传队 ”。
(2)力求生动活泼。语言枯燥乏味犹如嚼蜡,是很难令听课的党员接受的,讲述应力求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尽量少使用长句。如一位授课者在讲述共产党员要坚持 “ 两个务必 ” 时,说 “ 共产党员要禁得住诱惑,忍受住清苦,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要管住自己的嘴,抓紧自己的手,把住自己的腿 ”,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
(3)力求严谨科学。语言严谨科学不是说要高深晦涩,而是应合乎逻辑,精炼准确,经得住推敲,不犯语法及常识性的错误。如有一位讲授者在讲述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发生的巨大成就时,说 “ 从 1980 年以来,改革开放 20 多年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处错误:我国改革开放是从 1978 年开始的,不能说 “ 从 1980 年以来 ” ; “ 取得……变化 ” 显然不对,应为 “ 发生……变化 ”。这样的错误不能犯。
(4)尽量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推广和普及已成为现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但可以消除方言带来的障碍,还有助于表达,很难想象一口方言讲党课会是什么效果,曾经有一个山东(胶东)的同志讲课,把 “ 政治任务 ” 听成了 “ 这个人物 ”,把 “ 十分好吃 ” 听成了 “ 细分好记 ”,出了笑话。如果那位同志使用普通话,相信听课肯定会 “ 畅通无阻 ”。
(5)讲究感情色彩。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讲党课也不例外。重点的地方加重语气让人感到印象深刻;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时应胸怀崇敬与神圣,而不能神情漠然;讲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时不能语调平平,毫无感染力;相反,讲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言行时你肯定会义愤填膺决不能一笑了之。饱含感情的语言会感染人、激励人,增加授课者与听众的互动与共鸣,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五、论证方式与修辞
一篇好的党课不能不讲究论证方式和修辞。恰当地运用论证方式和修辞可以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党课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论证方式是指用来阐述证明论点的方式方法,有事例论证、数字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等。论证的过程犹如 “ 钓鱼 ”,论点是 “ 鱼 ”,论证方式是 “ 鱼竿 ”,钓大鱼得用 “ 大鱼钩和大鱼竿 ”,钓小鱼得用 “ 小鱼钩和小鱼杆 ”。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论证内容选择论证方式,论证过程要严谨,在事例论证中举例应少而精,宜正面为主反面为辅,反面的例子太多,会产生不利于主题的因素。
修辞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比喻、借代、比拟、引用、设问、反问等,常用的有 10 多种,合理的运用修辞,可以润色语言,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如一位讲授者在讲授 “ 战略 ” 的重要性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说 “ 战略 ” 好比下棋,“ 有人看一步,有人看十步,有人看全局,看全局的人把握未来,看十步的人把握当前,看一步的人只能把握现在。” 生动而形象,使人明白了 “ 战略 ” 如何重要。
六、注重效果反馈与评价
党课的效果怎样,关键在于听者的感受,你讲了洋洋万言,听者反映平平,接受了了,恐怕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党课。因此,一堂课讲完后,应注重调查了解听课党员对该堂党课的反映,从重点的把握到理解和记忆的程度,党员究竟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授课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总结经验,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