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23: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第一篇: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摘要】目前,针对金融产品过度创新引发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真吸取教训,力求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充分揭示创新背后暗含的风险,并有效管理好这些风险成立银监会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银行业监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得到加强,监管方式、技术、理念、制度会有所创新,从而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权威性,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银行业依法监管已成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

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

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臵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借鉴国际银行监管先进做法,不断改进风险监管法规本着“提高战略性、前瞻性、实效性”的原则,我们要密切

关注国际上监管法规发展的新动向,重视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和立法的良好实践,逐步推行国际最佳做法中国要从自身国情考虑,进一步研究如何创造条件逐步实施新协议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这个准则对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会产生震动和影响,尤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和资产证券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修改,都与银行业监管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认真总结美国金融危机教训,完善我国法律政策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并演化为波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经营理念、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危险征兆、市场约束等诸多方面都带来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密切跟踪和研究,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和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争取或寻求最佳有利时机,尽早作出补救和预防

第二篇: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

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

——“天宝系”案例解析

银行业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则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

为了与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宏观调控手段、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各国确立了各自不同的银行业监管体制,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简称“银监会”)会作为专门的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法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案例中,审计署发现问题后向上报告后,问题交由银监会进行全面了解和警示信贷风险,由此可见银监会在我国的银行业监管中的作用。银监会作为专门的银行业监管机构行使银行业监管职能,中央银行不行使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目前,中国银监会机关设15个职能部门:办公厅、政策法规部、银行监管一部、银行监管二部、银行监管三部、非银行监管机构监管部、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统计部、财务会计部、国际部、监察局、人事部、宣传工作部、监事会工作部。其中,主要业务部门按照监管对象进行职责分工:银行监管一部,主要负责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银行监管二部,主要负责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合作信用社的监管;银行监管三部,主要负责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要负责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要负责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

中国银监会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并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目前,中国银监会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连、青岛、厦门、深圳、宁波5个计划单列市设银监局。中国银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银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对本辖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承办中国银监会交办的其他事项。案例中提到9家已经上报排查结果的银监局中,北京、上海、辽宁、吉林和安徽银监局所辖银行风险相对严重,随即银监会召集9大证监局开完自查会后,要求各大银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追回资产,充分体现了银监会派出机

构对辖区的监督管理作用。

中国银监会的基本职责是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国务院的授权,统一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我国如何实施证券业监管

——IPO企业被否案例分析证券监管是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矫正和改善证券市场的内在问题(市场失灵)为目的,政府及其监管部门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参与证券市场各类活动的各类主体的行为所进行的引导、干预和管制。在证券市场监管方面,政府与证券自律监管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执法上的协作。双方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和协调机制,定期举行联合会议以及签订谅解备忘录等。第二,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为对方提供监管条件。第三,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证券监管体制仍然是目前的主流,有效的自律监管体系必须在政府监管的框架内定义。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经历了一个从地方监管到中央监管,由分散监管到集中监管的过程,第一阶段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1992年证券市场才开始成为全国性市场,证券市场的监管也由地方监管为主改为中央集中监管,并通过不断调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逐步走向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199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工作改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并决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证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从而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2005年颁布《证券法》,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监管。

新《证券法》对违法违规的监管措施既明确又具体,有利于证监会加强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其监管措施具体如下:针对证券公司的监管措施主要有:限制业务活动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新业务;停止批准增设、收购营业性分支机构;限制分配红利;限制转让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它权利;撤销有关业务许可;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它机构托管、接管或撤销等;针对证券公司股东的监管措施主要有:责令转让股权;限制行使有关股东权利;针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措施主要有:限制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撤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责令更换或者限制其权利;通知

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出境;申请司法机关禁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移、转让或者以其它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等。

综合案例来看,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主体资格、独立性的问题是被否的三大主要因素,另外还表现在企业运作、信息披露、募集资金运用、经营模式等方面。但我国证券业监管体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直接控制较多,政府集中监管具有体现监管权威、防止相互扯皮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证券市场创设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集中监管往往体现为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关于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联动机制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证券市场确实存在政府监管所不能够及的“死角”,政府监管不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自律组织及市场参与主体始终置身于市场之中,在监管者监督下的行业自律往往更具有效率。另外,在证券发行中,实质审核、证券承销的通道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之后,同样执行实质性审查,监管机构“内部掌握”的发行标准仍然存在。这些都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控制。

总之,只有认清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足,正确树立监管理念,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敢于监管、善于监管,依法监管,确保市场的公信力不受侵害,采取适度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效用,才能促进市场逐步壮大,保证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 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备,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 我国建筑业“节能省地”的国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电梯又因其功 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特种设备,其发展状况也一直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所关注。

第一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各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外资品牌超强垄断 自主品牌借力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 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 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 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 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 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 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 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制约我国电梯行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技术因素

电梯整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集机械、电气系统于一身的技术密集性行业。在核 心技术的取得、资金的准备、技术人员的储备、技术开发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障碍。部分大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能够掌握电梯整合设计 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性能。掌握这 些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更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建 立的系统化的研发机制、储备的研发人员及不断更新研发与试验设备。新进企业 很难短时间内掌握电梯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的建设也很难达到现有 大中型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的水平。2)资金因素

电梯行业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依据产品销售合同订单生产制造。在80年代,就有专家考证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达到1,500台以上时才能明显降低成本,从 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各地区电梯销售机构销售数量超过200台时才能达到营销 规模效益。因此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生产设施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才 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因为电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 电梯产品的研发当中,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先进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不会被淘汰。3)销售与服务网络因素

电梯产品通用性较差,电梯生产企业需要全面利用其整合技术,根据客户的 需求设计、采购、组织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与客户保持频繁 的沟通,建立起体贴的驻点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电梯销售以后的 安装、维保等服务也需要及时、高效、高质的进行。因此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建 设是企业保证其产品销路顺畅、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保证。目前国内大中型电梯 整机制造企业都已经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销售服务体 系,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4)资质许可因素

电梯生产企业需强制执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及《自 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等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 式的决定》,电梯生产企业需具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 些因素使得只有具备执行国家强制要求的电梯行业规范标准并取得资质许可的 企业才能生产电梯。

第二部分:我国电梯行业发展趋势

2009年,面对外需趋弱、内需不足的整体市场条件,电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地产成交量一路萎缩,直接导致了各大电梯厂商的销售业绩大幅下滑,随着企业订单量的锐减,多数电梯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更有一些外资品牌电梯巨头甚至考虑改变在华投资策略。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中国经济V 型复苏,收益最大的房地市场回暖带动了电梯产销量的逐步上升,但电梯产业形势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以来,在国内掀起一场以“节能化,环保化,科技化”为导向的电梯革命。这预示着,新一代绿色节能电梯和高科技智能电梯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另外,政府采购项目已成为电梯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此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和基础建设领域,且投资力度不小,将为电梯行业打开新的局面。

我国未来电梯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国家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暂行规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 件,装备制造业均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名牌产品“十 一五”培育规划》,电梯行业所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被列为重点培育行业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政府将优先采购国 内自主创新产品。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提 高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水平的大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较高、生 产工艺较先进的大型本土电梯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2)电梯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老龄化、建筑行业的进 一步发展、现有电梯的不断更新改造、既有旧楼加装电梯的大量需求,电梯市场 需求量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快速增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全球最 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出口方面,2001年-2010年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0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电梯出口也将逐渐回暖,其中以博林特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品牌在很多电梯产 品的技术和质量上具备了和外资大型电梯制造企业抗衡的实力,因此在我国未来 电梯出口市场逐步回升的情况下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3)本土电梯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电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历了20多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 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本土电梯企业生产的中低速电梯产品已在技术上全面赶上 了外资大型电梯企业;而对于电梯下游消费的主要行业普通住宅和基础设施来 说,中低速电梯已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楼盘不断“拔高”,公共实施不断升级,电梯行业便成为其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准不平衡、人口密度差别大、城市化水平不一致等因素,中国国内电梯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无论从在用电梯分布还是新增电梯分布均出现严重不平衡。特别是人口众多的省市,如山东、四川、重庆和河南等人口大省份的电梯拥有和增加均处于较低水准,因此借助区域振兴,此类二、三线城市的升级电梯需求会出现更大幅度增长。

目前,电梯行业中应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微机控制与PLC控制,其中微机控制仍是主流的控制方案。尤其在垂直电梯中,超过90%使用微机控制。这主要得因于微机控制的高灵敏性与低成本、CPU的高运算能力与高抗干扰能力。PLC则在简单的逻辑控制与可靠性方面比较占优势,因此在自动扶梯上应用比直梯更为广泛。

未来高速电梯也会是一个发展方向。乘梯的舒适感及电梯的启动与停止时的平滑过度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微机控制仍会是主流,但PLC的高可靠性及容易维护的优势也会让PLC有更多的应用。微机控制与PLC控制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设计。

电梯的驱动方式包括变频驱动、直流驱动、液压驱动、双速电机等,目前变频器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电梯驱动。变频器应用在电梯的提升与门机上。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等都会使用变频器来提升,直梯的门机上还会用到小功率的变频器。用于提升的变频器规模是22.8万台,应用于门机上的变频器规模是13.2万台。

低压电气在电梯上的应用主要是接触器与继电器。继电器是用于控制回路中电气设备的转换开关,在传统的电梯中也用来进行整个系统的电气控制。但应用起来逻辑关系比较繁琐,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接触器是用于远程闭合与切断电力回路的电器,它的电力触点利用电磁系统予以闭合。

09年电梯行业的继电器市场容量是4400万,接触器的市场容量1.36亿。继电器作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继电器与接触器在电梯的市场中正在逐渐饱合,未来几年里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增长趋势会放缓。

作为经济复苏的受益产业之一,2009年我国电梯行业表现不凡,成为全球电梯生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

2009年我国电梯年产量比2008年的25万台约增长5%,出口减少30%左右,国内市场增长1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出口减少30%,约1万台。国内市场需求较大,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

我国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年平均销售额至少为500亿美元。未来50年我国新增住房面积将达到200亿平方米。目前国家规定20米以上高楼就应安装电梯,未来住宅市场的电梯需求量会非常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

第四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现状与法律监管的思考

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现状与法律监管的思考 王浩云

[摘要】在对影子银行的概忿、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双重作用。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进行评价。认为应当制定、完善影子银行的相关法律,使其处于监管之下,明确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一)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

。影子银行”也称为“影子银行体系”、“平行银行系统”、“影子银行系统”、“准银行”等。该词最早是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会议上提出的。2010年9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影子银行进行定义:“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竹【¨英格兰银行金融稳定部副总裁保罗·塔克认为影子银行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2j。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把影子银行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组织实体和业务活动,其具有的期限转化功能、杠杆率和不恰当的信用风险转换特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我国也有学者试图给中国式的影子银行进行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影子银行是有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业 务¨’;也有学者认为,影子银行是指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

为HJ。上述定义有2个共同点:(1)影子银行处于监管之外;(2)影子银行能够提供融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学者将影子银行界定为机构,有的将其界定为机构和行为,还有的将其界定为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至于影子银行是否合法。所有的定义 都未明确提出。笔者认为影子银行在监管之外且能提供融资,且单纯的机构不足以包含影子银行的所有形式,因此,影子银行应界定为机构和行为。至于影子银行行为的合法性,应界定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违法。所以,笔者给出的定义是。影子银行是处于监管之外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无法律依据或非法融资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和行为。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影子银行的特点在于:(1)资金来源并非存款。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与企业的储蓄存款,而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其本身的自有资金或其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不受或少受监管。传统商业银行要受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的监督和管理,受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都要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各项指标、风险也都有严格的控制。但影子银行却在我国的监管体系之外运行,不受管制。(3)利率较高。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受 国家严格控制,但影子银行的利率却是由当事人双方自由约定的。正是其较高的利率,才吸收了越来越多的机构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子银行的规模近年也逐渐壮大起来。(4)风险较大。传统商业银行在国家监管之下开展业务,风险可控性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高,而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则可能引发前景难测的金融危机。(二)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

1.企业从事的转贷业务。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拥有许多优势。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本身实力雄厚,有着小企业难以比拟的资金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外贷款有着严格的限制与标准,而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比较容易以较低 的利率获得贷款,再转贷给中小企业,从中获取利差收入。鉴于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明确禁止企业之间拆借资金,转贷往往通过银行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对银行而言,委托贷款不占用银行的贷款额度,且能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在委托贷款中,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作为委托方,充当影子银行的角色。而商业银行作为受托方,只是单纯的中介机构。委托贷款业务近年在我国日益盛行。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为1.30万亿元,占比达lO.1%【5】。截至2011年8月31日,国内有64家上

市公司开展了委托贷款业务,数额达169.35亿元,并且90%以上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归J。在委托贷款中.借款人由委托方自己寻找,双方对资金的用途、利率、期限协商一致后,向银行提出申请。而银行只对委托方的资金来源、资质等进行审查,不承担其他责任。至于双方借款是否需要担保,则由双方自行协商。事实上,有些经营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写明“无需抵押或担保”。由此可见,委托贷款的风险完全由委托方自行承担。显然,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此种行为暗藏巨大风险,上市公司股东以及国家利益势必会受蓟威胁。

2.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进行的违规贷款业务。类似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这些具有合法身份的机构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但实践中许多类似的机构都在进行变相吸储与放贷活动,这类放贷行为也是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之一。

3.部分民间融资。(1)违法民间借贷。我国民间借贷分2种,一种是制度内的合法性民间借贷,即最高利率限定在国家规定之内的,并且主体限定在公民之间或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另一种是违法民间借贷,其形式之一是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限制的高利贷,形式之二就是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这是我国影子银行最为重要的方式。

(2)游离于灰色地带的小额贷款公司。2005年10月.陕西、贵州、四川、山西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实施小额贷款的试点地区。2008年5月4日,小额贷款公司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即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日益壮大。由民间组织主导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决定了其在制度、监管等方面的缺失,也由此构成了影子银行的另一种形式。(3)地下钱庄。地下钱庄是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资金存储、资金借贷,经营活动非常隐蔽。目前,我国地下钱庄的数量和通过地下钱庄流动的资金量难以准确统计。地下钱庄将聚集的民间资本再通过较高的利率贷给急需资金的个人或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银信合作业务。国内许多学者认为银信合作业务也是我国影子银行的一种形式,但笔者对此持不同观点。影子银行的特点之一是不受或少受监管,但针对银信合作业务,银监会于2011年1月1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合作业务资产从表外转入表内;对商业银行未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贷款,各信托公司应当按照10.5%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可见,银信合作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完全处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因此笔者认为不能把银信合作业务归人影子银行中。

二、我国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及效应 分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

1.中小企业有需求。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一直采取收紧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连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导致资金供应实际上的紧缺,资金的“供”无法满足资金的“求”,加之我国金融体制监管严格,金融准入门槛较高,虽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但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贷不到款。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银行还是垄断体系,这就造成了大型企业不缺钱与大量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中小企业只能寻求民间资本融资途径。2.社会闲散资金的供给。由于金融领域的利率

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较低的区间内,远远低于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下,社会闲余资金的所有者希望获得存款资金的保值通道,因此许多金融机构的“创意”融资、“以价补量”放高利贷、帮助客户放高利贷之类的业务便应运而生,客户也乐于通过影子银行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都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我国影子银行的效应分析

1.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正面效应。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1)影子银行的存在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弥补现有主流金融体系的不足,使资金有效、合理地流人实体经济。随着商业银行监管日趋严格,商业银行融资规模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小企业要从商业银行获取资本变得更加困难。影子银行在不改变货币存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社会信用供给,具有灵活、快捷特点,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

(2)影子银行较高的利率更能客观地反映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在供给不足、信贷从紧的金融大环境下,民间借贷市场飞速成长。2.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在影子

银行带来诸多正面效应的同时,影子银行的风险也不客忽视。(1)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风险,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随着江浙、福建等地高利贷事件的频发,影子银行蕴含的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其借贷利率高、融资规模庞大、监管缺失、杠杆率高且不透明,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造成大面积民间资金损失,从而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带来法律风险。仅2011年9月,温州当地就有将近20家企业的老板因还不起钱而集体跑路口J,类似事件引起了大批债主的恐慌,这就是影子银行风险的现实表现。(2)容易对商业银行造成压力。民间融资投资者的回报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率,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监管的情况下,对于仍然依靠“净息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3)影子银行行使着货币银行的职能,但不在传统货币银行体系之列,大大削弱了央行的宏观调控职能。目前,对于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程度,缺乏官方的 权威的统计数据,这使得央行所能掌握的信息资源日趋受限。影子银行的存在客观上削弱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性工具抑制通胀的效果,造成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失真。因此会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4)极易催生黑社会势力。典当行、地下钱庄、高利贷公司都有专门的“讨债部”,市场上也

有专门的黑道公司与其呼应,若使用暴力或恐吓手段追讨债务,往往会出现恶性事件。

三、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I一)对于委托贷款的法律监管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进行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监管文件只限于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和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个文件都是部门规章,效力等级低。没有足够的权威性,而且2个文件中涉及委托贷款的条文一共只有3条。根据《通知》,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由此可见,在委托贷款业务中,风险完全由委托企业自行承担,即使委托方届时不能收回贷款,商业银行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这就很难保证商业银行在审查委托方的资金来源、贷款方的资金用途等方面能够尽到谨慎审查的义务。并且前文已述。目前委托方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这样势必会给国家利益和广大股民的利益带来巨大风险。I二)对于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的法律监管分析对于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信托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典当管理办法》 等。其中《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典当管理办法》都属于部门规章,效力等级低。至于监管主体,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由银监会管;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但各地确定的监管部门也不尽相同;典当行由商务部监管,具体由地方商务局管,但很多地方的商务局疏于监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的是多头监管,并且都存在监管盲区。对于上述机构在实践中从事的非法吸存、非法放贷、高利放贷等违法行为,虽然银监会也提出要进行监控,但具体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三)对于部分民间融资的法律监管分析

1.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散见于民事立法中。如我国《合同法》第21l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对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进行了认定,《贷款通则》又严格限制了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对民间借贷与高利贷问题也进行了规定。其他相关金融法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均未涉及民间借贷的问题。但我国《刑法》设立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民间借贷一旦逾越我国《刑法》规定的界限,则将受到我国《刑法》的制裁。

2.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其态度始终不太明朗,没有明确承认其合法地位,但也没有认为其违法。国家近几年也有涉及到小额信贷公司的文件,如2008年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及《全国妇联、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地方性文件包括《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这些都表明了国家对小额信贷公司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但小额信贷公司地位还未上升到法律或行政法规保护的高度,其发展的前景难以预测。3.对于地下钱庄,我国法律~直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都要求坚决取缔地下钱庄。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民间融资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有些规定之间甚至有矛盾之处。如《办法>中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 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但现实中的许多民间借贷机构并未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其利率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就受我国《合同法》第21l条的保护。《办法》从1998年生效至今已14年,里面许多规定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的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期货市场;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目前,缺乏专门针对民间融资进行监管的机构,也缺乏对民间融资进行审批的相关规定,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出现几个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对我国影子银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I一)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

1.对于商业银行的委托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应尽快出台相关文件,细化委托贷款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主要应明确以下几点:(1)商业银行的事前审查义务。首先,审查委托方的资金来源,坚决禁止直接或间接将信贷资金作为委托方赚钱工具的行为,即禁止“低贷入,高贷出”的行为。其次,严格审查资金去向。在委托贷款中,受托方借到的钱有相当部分再次进入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极易引起空心经济。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严查资金用途,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给以坚决禁止。(2)明确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监管部门、监管内容及监管职责,使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从事相关业务。(3)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未尽到相应审查义务时应承担的责任,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地履行义务,尽量减少委托方的资金风险。

2.在完善信托、融资租赁等传统金融业态相关

法律制度的同时,加快对担保、典当行等新兴业态的立法进程。清理已出台的有关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等的规范性文件,提高立法层级,增强权威性。从法律上明确上述机构根据各自规模确定相应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对其融资来源作严格的限定,硬性规定这些机构的万方数据各种指标,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另外,应尽快明确上述机构的监管部门,对超出自己业务范围的机构给予法律制裁。3.民间融资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我

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帮助,是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但目前我国对民间融资的相关规定位阶较低,如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弓l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等,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使民间融资由“地下”走到“地上”,促使其“阳光化”,最主要的是能够取得法律认可的身份。我国也在一直探索相关办法。“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于2008年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获通过。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民间融资法”,明确承认民间融资受法律保护,将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都归纳进来,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严格区别开。从法律上明确借贷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以多种合法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金融需求。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民间融资应当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对其予以合理规制,使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运营。除此之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期限、利率、违约责任都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当然,法律的出台是非常严肃的,是需要很多契机的,也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民间融资因其风险较高,国家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如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笔者认为,制定相关法律才是长久之计。

(二)明确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监管机构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了解和控制影子银行的个体风险。因此,信息披露机制将成为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重点。披露内容则应当涵盖所有与机构本身、产品本身和交易方式相关的信息。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完善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投资者知情权的重要方式,也是防范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此期间,监管机构有义务为影子银行提交的产品和交易信息保密。【参考文献】

[1]沈而默,橱欣荣.。影子银行”行走在灰色地带[EB/OL].(2011一07一08)[zoll—12一∞】.hap:Nwww.xiexiebang.com/News/20111020/home/585251976300..hanl.

[5】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EB/OL].(2012—01—12)[2012—03一19].http://www.pbe.gov.en/publish/goutonl西iaoliw'524/2012/

201201***839904/201201***839904-.html. [6】陈鸿燕.64家上市公司放170亿“高利贷”,高息背后藏风险[EB/OL].(2011一∞一06)【2012一∞一16].hitp:N嗍.chinsne怖.eem/stoclcJ201I/09—06/3308652.shtml. 【7]陈宁一.温州90多老板负债.出走3人返回[N】.新京报,2011—10—10(A18).

第五篇:浅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 基本概念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是指银行的经营范围。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主要的核心内容是要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二者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分业经营则是指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的一项。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例如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则称为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

二.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分析

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优点是把存贷业务和风险较大的证券业务分开,从而减少了银行业的风险。由于证券的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银行参与证券的承销和投资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而银行又是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远大于证券公司的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但是,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缺点是限制了银行的活动范围,使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证券进行的直接资金融通与通过银行进行的间接资金融通相比显示了成本低的优越性,直接资金融通的增长快于间接资金融通的增长。这样,银行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而混业经营会提供全面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能够达到经营风险最大分散的效果。根据金融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单一金融产品的风险,分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其次,混业经营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服对综合性、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混业经营的规模效应可定义为:在投资规模或经营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业务量越大,其单位成本越低,从而效益越高。而且混业经营体制下,金融业各子行业的综合经营可以使金融机构融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形成交叉业务,拓展了金融创新的空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同时具有银行、证券、保险性质的综合金融产品的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所以在银行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可利用的资本有限,在经营网点、服务人员、信息渠道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合理明智的经营策略便是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开展专业化的服务,也就是自发的形成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而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规模,也为了应对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便会跨出原来的经营范围向其他金融行业扩展,即走上了混业经营模式的道路。

三.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这其中包括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的竞争压力和国内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协议规定,中国金融业享有截止到2006年12月的五年过渡期”如今过渡期己过,按照关贸总协定中《金融服务协议》,中国政府赋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允许其开展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各项银行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外资银行挑战时代的到来。2.可行性: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临了严峻挑战的中国商业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现阶段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改革就是一个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很好的尝试“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许多跨行业的业务合作,但这些合作都还很简单,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混业经营,为了应对挑战,混业经营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深化混业经营的各种条件已基本成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混业改革。(1).市场条件深化

混业经营模式的市场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交易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交易市场。金融机构方面,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善健全的金融体系。从另一个方面看,各个金融市场的蓬勃健康发展,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了配置资源的多条途径,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特别是跨行业业务提供了条件。(2).经营环境条件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可以说相对宽松了不少,已经具备了混业经营的基础。

(3).信息化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条件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中国各类金融机构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业务联网,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ATM、POS机基本遍布城市各个网点,信息技术的进步直接促进了金融机构间合作型业务创新品种不断出现,机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这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因此积聚了众多优秀人才,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四. 小结

我国是实行银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但各国银行业则实行或趋向实行混业经营。这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单一经营的银行在与外国综合经营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和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特别是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种金融渠道的整合、互补提供了可能,各金融机构要求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拓宽业务范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业经营的迹象,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代理业务,并出现了少数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金融企业集团。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法规政策的调整,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必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证券、保险领域中去,直至直接从事证券、保险业务,真正成为全能型金融企业。

混业经营是合理的,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混业经营不等于没有主业、没有限制、没有防火墙。目前应尽快按照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通过整顿,解决金融领域多年遗留的问题、风险 和金融秩序中的一些混乱现象。其次,通过改革,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整体素质,理顺金融机构内部经营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 条件下激烈竞争的需要。同时,梳理现行的金融监管法规,加快有关法规的制定。在全球混业经营大趋势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顺应潮流,结合我国特有的监管法律以及市场化水平,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发展道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思考。

下载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及现状评析

    提要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特定的理念、原则、特点和方法,其融入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将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内外部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助于增强银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性和......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定稿]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在工业清洁生......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推荐)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

    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当今的农......

    我国绿色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0-1-27 14:49:00 页面功能 【收藏】【打印】【关闭】摘要: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温室、塑料......

    浅谈“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

    “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浅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与监管的总体......

    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制建设思考.

    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制建设 思考 目 录 一、银行监管法制的现状及透析………………………………………………(2)(一)监管法制体系的构建上存在不协调或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