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销人员必看:经典营销案例系列1
营销人员必看:经典营销案例系列1
一、永不放弃
1序言:一位年轻的销售代表刚刚加入公司并且没有大客户销售经验。他第一次拜访客户时发现了一个大定单,但是发招标书的截止时间已经过了三天。客户拒绝发给他招标书。软件开发商代理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拒绝与他合作。一切都很不利,但是他居然反败为胜。原因是什么?
他进入公司后负责北方地区的电力系统。第一次去拜访河南省的电力系统时,他将整个省电力局跑了个遍。他首先了解省电力局哪个部门有可能采购电脑,然后逐户逐门地去认识客户。当他敲开用电处的大门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很遗憾地告诉他:用电处马上要采购一批服务器,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但是由于你们的公司以前没有来联系过,所以没有将你们公司列入投标名单。而且几天以前就截止发招标书了,得到标书的供应商们已经开始做投标书了,三天以后就是开标的时间。工程师接着说:这是我们的第一次采购,最近还会招标,到时欢迎你们投标。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客户讲完之后,就回到座位去招呼其他人了。销售代表一个人站在办公室中间,犹豫着不知何去何从。
销售代表离开客户的办公室,开始给当地IT圈的朋友打电话,了解这个项目的情况。朋友一听这个项目,就劝他不要做了,这个项目的软件开发商早已经选定了,不但软件已经开发完了,而且试点都做得很成功,这次招标就是履行程序。销售代表想办法弄来这个软件开发商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开发商的总经理那里谈是否可能推荐自己的产品,开发商的总经理很客气地拒绝了他的要求:软件开发一直基于另一家公司的硬件,而且投标书已经写好了。他的态度很明确:这次不行,欢迎来谈,以后可以合作。
所有的门似乎都被封死了,客户的招标书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即使想办法拿到标书,关键的软件开发商又不肯支持,客户又几乎一个都不认识,时间也很有限。况且要做出投标书,他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需要立即请工程师从北京飞过来并请工程师做报价、合同和一份高质量的投标书。如果这时他放弃,其实没有人会责怪他。
他没有放弃,转身又回到了客户的办公室,来到客户的座位前,希望客户能够将招标书给他。工程师说,我这里没问题,但是你必须得到处长的同意,处长在省内另外一个城市开会。销售代表立即拨通处长的手机,处长压低了声音问是谁,销售代表自我介绍了以后,处长说他正在开会,让销售代表晚一点打过来。销售代表不再有任何犹豫,果断地来到长途汽车站直接搭车赶往处长所在的城市,下车后直奔处长下榻的宾馆。这时已经是中午了,他来到会务组,打听到处长的住处。他上去敲门敲了很久,没人开门,他一推发现门是虚掩的,就缓缓地将门推开。处长正在午休,光着膀子躺在床上。他进门时处长醒了,但眼睛还睁不开,光着上身坐在床上揉着眼睛。销售代表上前自我介绍,讲明希望能将标书发给自己。没有谁会愿意在午休的时间被销售代表堵到房间里来进行“强行”推销,处长满面怒容。销售代表一直不断道歉着,他向客户解释:他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他特意从北京飞过来,而且自己的公司在这个领域非常有经验,对客
户的项目应该有所帮助。精诚所至,客户逐渐原谅了他,松口同意发给标书。销售代表再三感谢以后,火速赶回郑州,当他到达电力局时办完手续拿到标书时,客户已经快下班了。
虽然拿到标书,但仅仅意味着有了一个机会。于是,销售代表请求负责写标书的工程师第二天飞往郑州。他的想法是死马当活马医,输了也没关系,下次投标的时候至少可以混个人熟和脸熟。投标书一定要做得完美,即使死,也要死得漂亮。
这时已经只有两个晚上一个白天了,他们安排好了分工以后,开始行动。三天以后,他们终于将三本漂漂亮亮的投标书交到电力局。为了能够赢得这个定单,他们放出了可以承受的最低价格。开标那天,所有的厂家都聚到客户的会议室,投标就在这里进行。其他的标很快就定了,但讨论服务器的标时,时间很长,他们一直等到晚上。终于,客户宣布他们中标。
积极的心态:永不放弃、热情和帮助客户成功
永不放弃是销售代表需要具备的首要心态。在这个案例中,情况对这位销售代表很不利,他本来不应该有获胜的机会,为什么他最终赢了这个定单?后来销售代表问用电处的处长:“为什么您在招标书的截止时间已经过了的时候还是发了标书给我?”用电处的处长说:“你这个小伙子很敬业,居然立即就坐长途汽车来了,就给你标书吧!”销售代表又询问负责投标的总工程师,总工说:“我进到会议室的时候,所有的投标书都摆在桌上,你们的标书非常抢眼,印刷得很精致,就象一本精装书一样。其他公司的投标书就只有几片纸,这个初始的印象告诉我你们公司值得信赖。考虑到价格的优势,我还是拍板选了你们。”
在战争中,如果士兵有枪有炮,就用枪炮;子弹打完了,就去拼刺刀;刺刀断了,就用贴身的匕首去拼;匕首打飞了,就用拳头打用脚踢;胳臂和腿断了就压住敌人用牙咬;牙齿咬不动了,也要大喊为自己人助威。在战争中,顽强的士兵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销售中也不例外。这种决不放弃,坚定不移的精神就是积极的心态。
销售代表永不放弃的态度经常会造成客户的抵触,这时热情的态度可以避免客户的不快。当处长光着膀子从床上坐起来看见销售代表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不高兴,销售代表如果不能热情地向客户解释,客户可能会更加不快。销售代表的热情是可以传染给客户的。热情是销售代表需要具备的第二个心态。对于客户来讲,最重要的是通过采购的商品创造更大的价值,价格是次要的因素。销售代表是帮助客户实现愿望的关键人物,因为客户要达到目标必须与销售代表合作才可以得到需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销售代表是帮助客户成功,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或者节约费用的人,而不是从客户的钱包里赚钱的人。只有抱着帮助客户成功的心态,销售代表与客户接触时才可以正确调整自己的角色,有助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并与客户建立双赢和互信的关系。
永不放弃、热情和帮助客户成功是优秀销售代表必须具备的心态,具备了这三个心态的销售代表才是具备积极心态的销售代表。积极的心态决定了销售代表与客户在一起的时间。一个成天与客户泡在一起的销售庸才的成绩一定超过很少与客户在一起的销售天才。优秀的销售代表的共同特点就是天天与客户在一起。
积极的心态可以衍生出自信、勤奋、努力、敬业和认真这些成功所必须的因素。
信念激励心态
幸运的是,当一个人刚刚从事他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曾经具备积极的心态。新员工加入公司的时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妻子在刚刚出嫁的时候,他们都有积极的心态。新员工为了留给单位的同事一个好印象,工作很积极。新学期的学生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取得好成绩。新娘子每天伺候公婆,打扫卫生,希望成为一个好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的心态就渐渐消失了。新员工开始上班迟到了、和同事有矛盾了;学生开始不认真听课了,上课走神;新娘子与婆婆闹矛盾,饭菜也不做了,家里也不去打扫了。消极心态的标志就是抱怨。听他们的抱怨可以了解到他们失去积极心态的原因:太累了,受不了,不公平,收入少。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使人失去积极的心态,甚至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简单的重复工作也可以消磨掉积极心态。销售代表也一样。他们的心态也会从积极转向消极。最初,每个新销售代表都非常积极和主动,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公司,希望在这个公司得到好的成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当再见到他们的时候,有一些人开始不断地抱怨,抱怨完之后继续去见客户。再过一段时间,见到他们之后,他们说少见一次客户无所谓,他们以前一天平均见三个客户,现在只见两个了,他们的积极心态已经不见了。人的一生一定充满挑战和波折,挫折使一些人消沉,成功使一些人飘飘然。要想成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
抱怨无济于事,只能帮人们找到失败的借口。假如在战争中,一位士兵不管什么原因战死了,他还有机会抱怨和寻找借口吗?可是很多销售代表在没有完成任务时总是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护。当销售代表已经输了定单或者没有完成销售任务时,销售代表再解释已经没有意义了。
销售代表输掉定单或者没有完成任务一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因素,例如竞争对手的价格太便宜,或者工程师将投标书的价格做错了。对于外在因素,销售代表应该充分关注并想尽办法减少外界因素的损失。另外一方面是内在因素,例如,销售代表有没有正确地进行销售。解决和消除外在的不利因素并赢取定单是销售代表的职责,销售代表不应该将外在的因素当做失败的理由。输了就是输了。我曾经听到的一个销售主管解释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借口是:客户因为迎接中央领导检查工作而延迟采购,因此上个季度任务完成得不好。这是从外在因素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不能帮助自己改进做法。
总结失败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并改进自己的做法,去争取以后的胜利才是失败时销售代表应该具备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这么重要,怎么能保持和激发积极的心态。
第二篇:销售必看的营销案例
2005中国十大营销案例
一、金六福酒:盆满钵满“春节回家”
2005年春节市场,各路英雄竞相逐鹿,尤其是作为节日消费品之一的酒类产品,更是你争我夺,不亦乐乎。当硝烟散尽,盘点战场,一个酒业名字浮出水面:金六福,同时浮出水面的还有市场上传来的利好消息:在2005春节期间,金六福创造了销量比2004年同比增长50%的骄人业绩。“春节回家·金六福酒”,如此简单而上口的广告语背后,是一个酒类品牌披荆斩棘、稳扎稳打的成长轨迹:从1998年杀入市场,到2004年成为驰名品牌,再到2005年的傲视群雄,金六福一路走来,成为了市场中的佼佼者。探析此次营销传播活动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个“福文化”的核心定位下,金六福笃定挑起中国民俗文化的大旗,做中国酒业的百年品牌。此次“春节回家金六福酒”广告运动,正是在其一以贯之的品牌定位“福文化”的统领下,完成的一次整合营销传播。从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终端促销,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策略和执行的完美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次营销传播的执行层面的到位和严谨,因为再好的策略也需要执行来最终兑现,而金六福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最后的成功使得她走入了营销视界,走入了节日营销的案例中来,也走入了我们2005年最终的记忆当中。
二、蒙牛:绑定“超女”一飞冲天
2005年,有两个名字的组合带给我们双重的完美体验,甚至是一种惊艳:那就是蒙牛和“超级女声”。当一档冠以“超级女声”的娱乐节目突然一夜之间成为操纵大众眼球的魔力棒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感觉到这种窜红的速度,借用《无极》中的一句台词:“什么是速度?就像你无法知道小孩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超女”也许成为某些人的噩梦,但注定成为了2005年的流行语汇,搅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满塘池水。解读之风一时甚兴。作为专业领域的一种认可,蒙牛再次伴随着最火爆和流行的超女一并成为了营销界无法回避的一个研究课题。从先创品牌再建生产基地到借助“神舟5号”一跃升天,无不显示出蒙牛现代的营销意识、敏锐的市场能力。牛根生说:“中国市场非常之大,到处是机会,关键是善于发现机会。”蒙牛正是凭借着一贯的市场灵敏的嗅觉,嗅到了“超女”所携带的市场机会和传播价值,借此东风,将“蒙牛酸酸乳”和“超女”绑定,引爆了一个市场奇迹。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场合作中,蒙牛的姿态一直是主动主动再主动,巧妙的把握住每一个营销传播的机会,与这场媒介风云紧密结合。不是简单冠名,而是以名称、视觉形象、代言人和包装为手段的全方位整合,不是仅仅借助栏目的名气,而是在此基础上整合所有优质资源全面发力!对照所有的最终导致分离的“商业婚配”,蒙牛没有走入“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陷阱,成为2005事件营销中的经典案例,留下了可堪咀嚼的商业味道。如果说超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商业现象杂糅的事物,难免要遭到为人垢病的命运,那么蒙牛真是名利双收,成为了营销界志得意满、理所当然的商界英雄。
三、伊利:先搭奥运后上招标
2005年11月16日下午4点,随着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和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伊利集团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类赞助商,拉开了未来3年伊利倾力服务奥运的序幕。伊利集团正式牵手2008年奥运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成为到目前为止中国乳业、也是食品业唯一一家入选奥运赞助商的企业。带着如此的盛誉,伊利旋即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央视招标。开场就拿下了A特段的头标,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向业界宣告了其在营销传播方面的大动作。
“ 好奶也怕巷子深”。伊利在2005年的两大营销动作,充分验证了媒体的预测:“伊利不仅要说,而且要大声地说了。”
四、佳通GTV100:手机营销首开先河
据《2005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监测》显示,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再创新低。高通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第一批拿到手机牌照的公司,在疲软的市场中,其旗下拳头产品——佳通GTV100手机带来了新的亮点。
“手机+保密”,这个定位让方案的策划执行者——北京厚德传播想到了2003年冯小刚的那部贺岁剧《手机》,于是一部片长仅有5分钟的电影短片《手机2》在短时间内被策划出炉。冯小刚亲自为为《手机2》起名,将该贺岁电影短片命名为《手机,打死我也不说》,并亲自出席影片的新闻发布会,对GTV100手机大加赞赏,成功的实现了公众的视线从电影短片向企业及产品GTV100转移。与此同时,所有公关宣传也按照原定的市场策略一路进行,从预热,到爆炒,到回归事件营销的主角产品,一切都在预设中进行。媒体和市场反应出奇的火热。2005年岁末,电影短片在电影频道与新浪网同步公映。北京地区的收视率比往日同一时间点提升了270%。新浪网站在事件前后也给予了数十篇的报导。论坛上也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国内手机企业做出的营销事件。
让“消费者追着看广告”的目的成功达到,北京厚德传播拟开创一种新的广告模式、一个新的广告时代。业内曾有同行笑称为“病毒式营销”,不管这种称呼褒贬与否,这个案例确实实现了“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市场价值。
五、创维:“新健康电视”重装上阵
喜马拉雅广告在2000年开始为创维推出了旨在为消费利益着想的“健康电视”,将生僻的技术引导向消费者关心的利益-保护视力和眼睛的健康,大获成功。
2005年创维再祭“健康”大旗,将创维平板电视定性为“新健康电视”,沿用绿色调,既是一种继承,又给人健康自然的感觉,重新唤醒“不闪的,才是健康的”沉睡的记忆。
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喜马拉雅广告策划的终端推广“创维六基色,健康全中国”,在创维近5000个
可控终端同步打响,围绕“新健康电视”和六基色,形成线上线下的整合。借助节日消费的高峰,创维在销量拔得头筹的同时,品牌美誉度也大幅度提升,其“创维六基色,健康全中国”的口号也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六基色技术对创维产品的深度丰富,相信未来的“泛六基色化”必将也像2004年家电业的“泛引擎化”一样,出现另一个由技术领导的产业变革,所不同的,只是“引擎革命”由索尼缔造,而本次“六基色技术”引导的“画质革命”总导演是民族品牌创维。
六、五叶神:寻找抗战老兵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5年5月9日至9月2日,国内多家主流强势媒体开展了题为“寻访抗战老兵”的60期专题报道。11路记者分赴全国各地,对60名抗战老兵进行了具有挖掘史料性质的抢救性寻访。五叶神品牌作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全程参与。
2005年9月3日,由五叶神品牌和媒体再度合作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特刊”一纸风行南粤大地,这一纸风行的“抗战特刊”,是五叶神品牌和媒体共同合作推进的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的又一高潮。2005年9月18日,“历史的天空明镜高悬”主题公益广告刊发、慰问60名抗战老兵。“9·18”纪念日、中秋节,五叶神品牌在国内多家媒体发布主题为“历史的天空明镜高悬”公益广告,并给60名老兵诚意送去月饼、心意金等,以示慰问,表达对抗战英雄们的崇敬之情。2005年12月17日,《寻访抗战老兵》一书出版发行。
五叶神此次事件营销的成功在于多方面的突破:找对了事件,运用情感营销提升了品牌价值。通过一个深刻的抗战纪念活动,转化成一个长时间营销,建立起品牌新的价值。尤为重要的是它把社会责任经营成品牌文化,从而争取社会认同,超越了品牌的属性价值。
五叶神聚焦抗战60周年,借助对一场60年前气势磅礴而又给国人留下深刻烙印的民族之战的纪念活动所营造的势能,使烟草品牌超越了广告、超越了烟草本身、也超越了品牌一己的商业诉求,实现品牌价值的迅速提升。五叶神这场文化营销之役可圈可点,对探索烟草行业的营销创新具有标本意义。
七、肯德基:“为中国而变”
2005年8月,肯德基自爆“传统洋快餐产品选择少,难以达到营养平衡”软肋,在中国16个城市提出“拒做传统洋快餐,全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快餐”的口号。随后,1500家肯德基餐厅推出全新的“蔬果搭配餐”,从而取代原有的“经济豪华套餐”,这项全国性的产品结构调整是其“为中国而改变”倡议的具体措施,意味着以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中国市场战略的重要转型。
肯德基“新快餐”运动的基本背景除中国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升温之外,还与一个更大的跨国企业本土化潮流相伴。作为营销运动,方向感与社会经济潮流的契合无疑是重要的,这应该也是“新快餐”运动最成功之处!不过作为营销话术,“新快餐”运动的独到与个性空间仍有不断开拓之可能。
肯德基的战略转型正是基于对中国快餐市场大趋势变化的准确把握,针对全新消费潮流和竞争态势进行战略转型。肯德基的营销变革并非专为“苏丹红”"事件的危机公关,从其早期推出的“皮蛋瘦肉粥”等纯传统中餐食品就可窥见一斑。肯德基的战略转型是相当成功的,与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对接,能够激发出全新市场增长空间,强化和提升了其市场霸主地位,其品牌溢价力也被完全运用和释放出来。
八、百事可乐:球王争霸赛再掀蓝色风暴
尽管百事可乐并非一个运动品牌,但是出现在他们广告中的球星数量或许是各知名品牌中最多的,包括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劳尔等一系列球坛巨星。“球星策略”正是百事品牌的优势所在,它不仅能拉近了百事可乐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还有助百事品牌精神深入人心。
(百事五人足球赛)是每年百事消费者活动的重头戏,2005年百事球王争霸赛进阶二、三线城市、共覆盖城市14个,参与人数超过22945,较去年增加119%,参赛人数和覆盖城市均创历史之最。此外,该赛事还首次与单一平面媒体独家合作,比赛直接渗透高校群体扩大了足球基层活动受众。在活动期间,其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30%,第一品牌提及率较去年提高5%。
2005年5月,百事可乐推出了全新的“群星冲浪篇广告”,为随后举行的“百事球王争霸五人足球赛”进行市场预热。
2005年的“百事球王争霸五人足球赛”集中资源,整合传播渠道,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媒体进行全方位传播,在公众中制造舆论话题。百事与CCTV紧密合作,亨利造访期间,百事专门邀请亨利做客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录播现场与球迷“亲密接触”。7月曼联访华,百事邀请曼联部分球员做客中央电视台《豪门夜宴》节目,与“百事球王争霸赛”获奖选手互动。
百事广告片除了进行全国性投放外,百事还鼓励各地方罐瓶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需要,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共同宣传及推广百事五人足球赛。在广东地区,广州百事在青少年喜爱收看的电视台之一华娱卫视投放百事五人足球赛宣传篇。
此外,百事还以亨利和曼联访华作为今年“百事球王争霸五人足球赛”的主要亮点,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在全国掀起一轮亨利、曼联热潮,国内主要媒体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获得媒体价值高达1000万元。百事五人足球赛宣传物料还遍及广州市内1000个报摊,《南方都市报》派出200名穿着百事球衣的报童上街卖报,蓝色醒目的球衣吸引了路人的注意。
同时,百事还与新浪网合作,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开辟活动网络专题页面,日均点击率过百万。百事充分开拓及利用户外资源,在人流量大的潮流旺地打造百事足球创意标志物,如广州百事在中华广场设置的大型百事群星冲浪标志物,吸引公众注意力。
九、黄山:中式卷烟新主张
2005年3月28日,安徽黄山卷烟总厂成立,历时半年的黄山品牌建设,新黄山的品牌形象推广在业内受到高度关注,博得良好反响;销售成绩更是不俗。
纵览中国烟草品牌,大多以各种方式与中式卷烟对接,力图给自己戴上“中式卷烟”的皇冠,却没有一个品牌最终成为这一领先观点的代表。
码尚广告以“中国香 中国味”作为新黄山品牌的定位。可以说,这一口号从黄山的中式地域文化特点、从品牌主张的中式放松文化,或是从产品所传达的中式意境、中式口感吸味及其中式形象的新包装上,都是一个最为贴切和高度概括的口号。而最重要的一点,它也是最能贴切表达和概括中式卷烟的品牌口号。
在新品上市的推广中,“新黄山,什么味”的悬念广告形式,提出了符合消费者利益的“绝对超值”的产品诉求。采用了醒目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视觉形象“关公”的传播,和火爆的超级“十”的大型抽奖公关活动。最终使黄山品牌在短期速热,使新品上市实现了品牌关注度和品牌热度的新突破及产品销售的新突破。
“中国香、中国味”的提出,真正成为中式卷烟的代表作,它成为了中国烟草行业的一大亮点,同时引起行业内的极大关注,多次受到国家烟草局的赞扬。随着新定位的提出及推广,2005年黄山的新品上市产生了“一炮而红”的局面,黄山品牌也成为2005年最具业界重视的品牌之一。
十、神舟电脑:喝下“超女”头啖汤
2005年8月26日晚22点。长沙。“超级女声”总冠军揭晓。8月27日晚22点。神舟电脑签约总冠军李宇春。8月28日中午12点,李宇春代言神舟电脑的消息被北京广州上海的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同天下午,印有李宇春形象的神舟电脑的报纸、招贴及其他宣传物与消费者见面。这次由广州东方船广告一手策划执行的营销事件被著名广告人叶茂中称为一次“漂亮的闪电战”。他说“抢地盘比练内功更重要,成为第一比做得更好更重要”。远在“超女”尚未结束的时候,众多的商家便已经嗅出它的商业价值,匍匐以待,然而这盅头啖汤最终还是被神舟电脑抢走。
如果说抢地盘的功夫实属一流,那么在这个抢的动作背后,是否潜藏着策划者的精心设计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呢?“四千八百八,笔记本电脑提回家”,在IT行业,神舟电脑一直秉持的就是平民化路线,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占领市场。然而走到今天,完全靠低价已经难以把守市场,品牌化战略提到了日程中来。借助新鲜出炉的第一超女李宇春,神舟电脑完成了提升品牌形象的使命。
点击关闭
第三篇:营销人员必看的七本书
以下这几本书,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人都有一定的帮助,我做了部分的点评,但不要为之左右,最好找自已需要或感兴趣的看看,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1、《营销管理》
作者:菲利浦·科特勒
国际公认的营销学圣经,也是国内引进的最高水平的营销学经典教材。营销需要管理,营销人同样需要《营销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管理的营销就是盲目的营销,其结果注定是失败。
如何理解营销观念和营销价值,锁定顾客和目标市场,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等等,是《营销管理》一书给予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也许我们正在潜移默化地应用这本书中的理论,但要想在万千营销人中一枝独秀,那么,请你不要怀疑权威,不要怀疑科特勒。
2、《人性的弱点》
作者:戴尔·卡耐基
可以想象,两个看过这本书的人在一起讨论问题,都会热心关注彼此的神态和行为,因为卡耐基的逻辑是把自己的信心建立在他人的弱点之上。在这种关注之下,弱点本身难以出现,相反,对方超然物外的优势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压力。
本质是第一位的,弱点永远存在,即便我们有自知之明并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本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理:人并不需要伪装,越伪装弱点暴露得越彻底。
3、《定位》
作者:艾·里斯、特劳特
《定位》是营销人、广告人、策划人的必读之书。定位是策略表现,同时也是广告表现,《定位》给人的收获,是“诱导”层面比“教导”层面强。《定位》就是寻求一个策略支点,在极致发散的同时,也集中到“点”的突破。《定位》更多的是指引一种方向,企业或者品牌只要做对了方向性的决策,形成方向性差异化,就可以赢面大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缺陷,当企业或者品牌过分去追求差异化,忽略消费环境,忽视外力作用,很可能就会陷入死胡同。
4、《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奥格·曼狄诺
作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这种素质,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调整、心理反应能力调整、心理与行为调整等一系列不可或缺的自我素质培养。而这种过程不是一种先期的课程或者通过想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种不断的自我激励过程
奥格·曼狄诺的这本书便是备受营销人推崇的自我激励书籍。乔·吉拉德的成功为营销人树立了一种无所不能的成功典范,相信任何一种境况下的营销人只要看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就一定不会为困境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这种外在的英雄式激励转变了一批批雄心勃勃的中国营销人。
5、《营销战》
作者:艾·里斯、特劳特
这本书是美国企业的《孙子兵法》。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方式并不是成功的秘诀,关键的是基于实践中的针对每个营销事件所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战略,才是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
6、《执行》
作者:拉姆·查兰
据说这本书曾经位于2003年亚马逊商业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而且它将对中国的企业家带来巨大的“震动”。能卖到第一,营销人肯定会说,这本书炒作营销的效率高,执行力也不错。
恐怕国人最惭愧的就是所谓的效率问题了。而目前的市场对于营销人来说,再谈效率恐怕太迟了。几乎每个人都在说要加强执行力度,要有效率。可是为何迟迟不见效率?这就是忙碌的营销人一直喊累却得不到认可的原因。
还好拉姆·查兰的《执行》应运而生,效率就是竞争力,效率来自于执行,营销人看完了书还是上路吧。
7、《奥美的观点》
奥美公司
营销人多半爱好广泛,动脑、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营销人只关注营销实战层面的技巧和流程;广告通常是策略运动,但营销人似乎天生对创意趋之若鹜,《奥美的观点》不外乎任何一家广告公司所做的工作:想想、思考、创意创作、付诸实施,告知大众。-
对一个区域市场来说,当销售遇到市场障碍,这个时候,营销人想到的往往是加大投入,通过广告或者活动人为地引导消费,刺激销售。这种行为就是源于创意的思维。回过头来,我们再考虑,是不是所有的障碍都必须通过这种办法来做?那么久而久之,那些营销战略、营销技巧当真该束之高阁了。
一、“营销顶尖高手”一定是心态较好的人。“一切成功都源于好的心态”。好的心态一定是积极的心态。有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移动富士山”?这个问题是比尔。盖茨对那些渴望应聘微软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提出的一道面试题。盖茨说,这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我只想了解这些年轻人有没有按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唯一的简单答案就是:如果富士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那么怎么获得好的心态呢?
1、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你的心态。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不要经常说消极的词语。语言对心理上是暗示的。消极的词语必然会带来消极的行为。
3、心怀感激,不要抱怨。要有感恩之心。感恩家人,让我们能够专心的工作;感恩老师,叫我们很多知识;感恩领导,为我们创造了好的工作环境;感恩同事、感恩同学抱怨除了让人知道你有一些牢骚和不满之外,不会给自己带来加分,只有扣分。抱怨就像是公交车上的“呵欠”,会传染得整个城内呵欠连声,只会让环境越来糟糕,不会起到一点作用。
4、学会自我激励。成功学上要求人每天对自己说“我是最优秀的”来激励自己,也是同样的道理。“高手”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会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自弃;心态好的人干起事来有动力,对待问题的态度就会乐观;对于心态好的人来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很少听到他抱怨,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比困难多;当别人眼里都是困难的时候,他却总能透过问题看得到机会第二“营销顶尖高手”一定是勤奋,爱学习、善总结的营销员。离开了勤奋,永远不可能成功。英语里有“nopains,nogains”(不劳无获);古语里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看看身边业绩好的人,哪个是懒蛋?所以,如果你想成为“顶尖高手”,最好你先拿“勤”字来组词,并尽力做到。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能力。“读书读人读事”。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客户学习,向每一个人的优点学习,你就是集大成者。第三“营销顶尖高手”一定是个做过多个市场的营销员。只有做过多个市场的营销员,才能从不同区域市场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也只有做成过多个市场的人,才能说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顶尖。能做好一个区域市场的营销员是一个合格的业务员;能做好不同区域市场的营销员是优秀的业务员;能做好不同企业不同区域市场的营销员就是“营销顶尖高手”;能管理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区域市场的人是营销专家。第四“营销顶尖高手”一定是个擅长沟通的人。“没有沟通,就没有营销。”第五“营销顶尖高手”一定是有激情有活力的营销员。激情能够感染人,激情能够传递。第六“营销顶尖高手”不相信经验,只相信主动。第七“营销顶尖高手”大多是厚积薄发型的。第八顶尖营销高手”是非常有“悟”性的。悟性就是那客户谈判时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促销策划时的一现灵感,是铺货时的卖点提炼,是终端销售时的“临门一脚”。
第四篇:小区营销必看(范文)
小区营销必看!扎稳马步,成功“扫楼”
小区营销或社区营销已经成为一种竞争集中化、白热化的营销战场。顾名思义,就在小区内做的一切营销活动。而“扫楼”则是小区营销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扫楼:一栋楼从楼顶的住户开始往一楼一家一家的敲门,或对某一写字楼逐楼层地挨家挨户拜访。
“扫楼”是建材类小区业务员的基本方法,也是业界公认的开发小区较差方法之一。究竟问题出现在哪?又应该如何解决?
现状:
1、经销商广招业务员
经常在报纸、招聘会、网络和其他招聘广告上看见招聘建材业务员的广告,通常是“底薪XX+提成、男女不限、有经验者优先”。
2、培训和上岗。
新招的业务员进入公司后给简单的介绍一下企业文化、产品型号、产品价格,最多也就是三、五天的时间就在老业务的带领下进入目标小区了。
3、工作方式
建材业务员扫楼的一般流程是:挨家挨户敲门,见到业主就开始介绍自己的产品,然后死磨硬泡的要电话号码,得到电话后迅速记下离开,明天就开始打电话推销产品;没有见到业主的就看看房型,了解一下装修进度;任何人都见不到的就直接离开。
4、业务合作
和其他业务员打成一片,相互交换自己手中的电话号码,然后再次挨个打电话。
5、结果
一个月下来也没有得到几个资料,甚至业绩经常为零只能拿到可怜的底薪,面对现状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只能一走了之。
6、循环
又一次广招业务员,回到老路,导致了恶性循环。
分析:
经过向业主、业务员的多方了解,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业务员仍停留在“打猎”的状态,即碰运气,碰到猎物就可以打一枪,能不能打下来就看自己的枪法和碰到什么样的猎物了,如果运气不好碰不到猎物就空手而归,回家吃老本儿,可能不能吃饱还要看家里有没有老本儿。
1、公司招聘业务员时挑选不精细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业务这一行业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业务员必须具备腿勤、嘴勤、手勤、脑勤,这几点素质。很多业务员都是今天这里做几天,一看没有业绩马上就换工作,明天那里做几天,一看还是没有业绩就又开始换,一年能换上五六次。
2、匮乏专业知识及业务知识
就据我们了解,建材业务员七成属于“空手套白狼”心态,对自己的产品知识不是很清楚,对装修知识也是一问三不知,敲开门就问“您家的XX是否装了?”,顾客即使感兴趣也不会从产品差异化、装修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最后侥幸留个电话,能不能后续作业还要看自己的本事和业主当时的心情。
3、信息搜集不全
很多业务在跑小区时基本都是从顶层开始敲门一直敲到底层,只关心当时在现场的和还没有购买自己产品的客户,对业主的实际消费能力、装修进度、业主之间的关系、购买其他品牌的理由、装修主要关注点、竞争对手的策略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公司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
4、跟踪不到位
对于已经收集上来的业主、设计师、工长等的电话没有合理运用到位,导致最终合作机会很低甚至导致没有合作机会。
5、缺乏总结和交流
每天也会回到公司汇报或登记,但相互之间的经验没有得到充分的交流,教训总结也不够完善,大多都是自己摸索自己的经验。
6、工作激情逐步下降
对于业务来讲前期主要是了解市场、摸索经验,业绩平平是很正常的,但这时如果缺乏领导的鼓励和分析业务基本看不到前途会变光明,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激情也就越来越低。
思路拓展:
针对以上情况,到底如何“扫楼”才能改变现状?怎么调整才能使“扫楼”从“鸡肋”变成“鸡腿”呢?我们整理出了一条新的业务程序,简称“小区业务推广核心点”。
1、招聘业务时需多面考核
业务到底能不能出单,到底能出多少单很大关系上取决于其自身能力与素质,所以在前期招聘时一定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第一、要富有激情;第二、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第三、要有不服输的韧性;第四、要勤快。
2、培训要完善
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培训,对于业务来讲一定要对自己的公司和产品有信心,并且能够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员感到骄傲,要充满霸气。
其次、产品知识培训。业务虽然不是导购,但同样要具备导购的知识基础,因为他们是脱离产品和顾客沟通的,在没有大量产品摆在面前的情况下让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和品牌产生兴趣的难度更大。
第三、服务礼仪的培训。空手或背包跑到小区里面面对顾客时很容易引起顾客的反感,有些业主也会认为他们是骗子,可信度不高,在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品牌不了解的情况下服务礼仪就是一张获得信任的名片。
第四、谈话技巧培训。在客户面前哪一句话应该说,哪一句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是有逻辑性的,如果没有提前培训而是靠自己摸索会丧失很多机会和生意。
第五、工作流程培训。要教会业务如何开展工作,每天都应该做什么,每一项任务完成的意义和要领是什么,这样才能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第六、心态培训。刚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业务前期很难取得较大的业绩,如果心态不能调整好队伍会很容易出现波动,所以这一点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3、收集楼盘信息
通过网络、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和售楼处)、报纸等方式了解当地市场各小区的情况并分类汇总,首先要了解有哪些是刚交房不久的小区,哪些是近期要交房的小区,哪些是在建小区;其次了解各小区的地理位置、房价、规模、小区类型(商品房、回迁房、集资房等)、购买人群、交房日期、物业电话等。
4、信息分析并分类
这里的分类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小区的交房时间分类,以便后续跟踪;第二,通过上述信息的分析整理出哪些小区的顾客是自己产品的潜在顾客群,把小区分为重点进攻类和适当关注类,对于重点进攻类需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猛烈攻击,对于适当关注类可简单的分发单页或适当做宣传即可。
5、划分区域
领导者根据当地市场的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点,或每个业务指定负责几个楼盘,通常一名业务负责2-3个楼盘为佳,负责太多了忙不过来导致哪个都做不好。
6、材料准备
业务员扫楼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传播自己品牌和产品的信息,所以在上门拜访时必须携带充分的宣传材料,尤其针对建材行业的业务员,还必须要带上自己产品的彩色效果图,最好是针对业主房型量身定做几套方案,可供业主自由观看和选择,如果缺乏针对性,业主一般是不感兴趣的。
另外,宣传手册和单页也是必备的,即使业主不感兴趣我们也可以放在那里一本或几页,说不定业主会随手翻看,只要他记住我们的品牌就有成交的可能。
7、客户信息收集
客户信息收集是业务员扫楼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也是单量来源的基础之一。
业务员扫楼一般是从顶层挨家挨户往底层走,遇见业主在现场的一定要及时沟通,向顾客介绍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另外谈论的话题一定要扩展开,能在装修方面多给顾客一些建议和意见,也要解决顾客存在的装修方面的各种疑问,让顾客感觉我们在装修方面很在行,话题打开了,谈论的内容多了顾客自然会相信我们,这样也容易留下顾客的联系方式;如果业主不在现场就要多和现场施工的工人、工长或设计师沟通,了解业主的大概情况,同时也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后期继续跟踪。
8、客户信息汇总
第一、对重点楼盘要进行重点进攻,建立客户信息表,并建立小区客户装修进展图,包括:已经开始装修、尚未装修、装修过程中(贴砖等,细分)。要求掌握这个楼盘所有客户的进度,这就需要经常去扫楼和拜访。
第二、了解这些客户装修用材明细,如瓷砖什么品牌,地板什么品牌、油漆是什么品牌、厨柜什么品牌等,从而了解客户的购买能力与购买习惯。
第三、把所收集的这些客户进行分类:重点成交客户、培养潜力客户、放弃客户。近期成交客户、适当成交客户、远期成交客户(根据成交时间分类)。
9、建立重点客户跟踪维护表
顾客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业务工作的刚刚开始,接下来就要把这些客户开发出来,这时就涉及到对重点客户的跟踪,通常的跟踪方式有再次上门拜访、短信和电话联系,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做到及时跟踪又要避免引起顾客的反感。
10、渠道客户信息收集
上面几点一直在谈业主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跟踪,现在谈的是另一个信息点的收集,即渠道客户信息,什么是渠道客户信息?
渠道客户信息是指能给我们带来业主信息的人的信息,即设计师信息、装饰公司信息、物业负责人信息、其他品牌业务员信息、装修工长信息、水电工信息等。这和做市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些人就是渠道,渠道越广接触的顾客就越多。
在扫楼过程中业务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信息的收集,把这些人变成我们的兼职业务,这样我们的网络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关系维护的好,即使我们的业务员在家睡大觉,业主信息也会源源不断的收集到我们自己的手里。
11、渠道客户的维护和跟踪
渠道客户的力量是相当大的,维护起来相对也要简单的多,经常电话问候一声,有时间一起坐下来吃吃饭,送些小礼品走走客情基本就可以了,一手物质一手客情完全可以搞定。
12、老顾客的跟踪与回访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维护一名老顾客和开发一名新顾客的投入比为1:6,可见老顾客这块资源是多么的宝贵,跟踪与回访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口碑宣传,达到给我们转介绍新客户的效果。
在一个小区里面每个人都会有同事、朋友或邻居,他们的一句话要胜似业务员的十句、一百句,如果策略得当还可以以老顾客的房子为依托建立样板房和组织团购,持续扩大影响力。
事实上在开发某一个小区的时候前期是比较难的,但只有找到一个突破口后面就会变得相当容易了,老顾客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
13、重点信息的汇总与汇报
作为小区业务人员在扫楼时一定要大量搜集市场信息作为公司制定新方案的依据,除了终端客户信息、渠道客户信息还要注意该小区的主要居住人群、装修喜好点、竞争对手的推广策略、其他行业的推广方式等,及时将这些信息汇总并汇报给领导,领导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和制定新的方案促进该小区的开发。
14、业务员的考核
对业务员的考核方面不要把重心放在销量上,而是重点考核终端客户信息的保有量和渠道客户信息的保有量,这两方面才是考核的基准点,尤其是团队组建的前期和业务入职的前三个月。
因为这两方面的搜集是扫楼的过程,出单量是结果,只要过程做好了结果就不会太差。通常保持动态10%的成交率,来计算客户保有量,举例:如果业务小李8月份的销量任务为五单,那么8月份他手里的有效终端客户需每天保持在50名,只能多不能少。
15、赋予激励的早会
早会是店面管理者最擅长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对于业务来讲也同样适用。首先要有主持人,建议全体业务人员轮流担任,早会的基本内容为:跳跳舞热身,主持人给大家分享一个有哲理性的小故事,前一天的优秀人员发表感言,分组喊自己小组的组名和口号等。总之早会的宗旨就是激励,要把业务员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16、具有分享和总结意义的晚会
每天下班前半个小时业务人员都要回到公司报道,并由轮值主持人负责组织晚会,对今天的工作结果进行质询:你今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销量有什么增加,如何增加的„„。然后被质询者重点介绍今天的单是通过什么方法接待下来的,总结经验,跟大家讲一下自己成交的过程,有什么感触„„。
循环一轮后针对重点专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解决。最后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样通过大家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每个人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能避免一些问题,全体人员都会得到提高。
上面的小区业务推广核心点更多是针对“扫楼”业务而言的,如果与样板房的打造、设计师联盟、家装公司联盟和小区团购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们认为,选择哪一种推广方式开发小区还是要和自己手中的资源与实际的市场状况相结合。
第五篇:营销人员
营销人员《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罗伯特.B.西奥迪尼,全书分为8章,分别讲述了营销人员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响的武器,2互惠,3承诺和一致,4社会认同,5喜好,6权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响力。其中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平日里经常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虽然见过,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并且让我突然觉得,社会科学其实也是很深奥的。希望我的老师原谅我,虽然我是学经济方面的,但是我原先的兴趣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总觉得社科的东西有些华而不实。通过作者的研究和分析,让我看到了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博大精深的体系,原先我总是搞不懂他们是作甚么的,更重要的是我没有看到在经济方面它的实用性,这也可能是因为我对过于理论化的东西有种很难说明的排斥感。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等阅尽所有文字,最后,才信了。
不过现在我的观念转变了,我看到了在社会学方面,科学规律就像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理和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一样悄无声息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没有看到而已。这种规律来自与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共有的观念和生活经验。现代社会太复杂了,接受到的信息也太庞杂,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时看似我们是自由的作出抉择,其实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这种规律的人轻松的掌握他人的动向,透过人们内心的负债感或是文化上的观念给人们以压力,迫使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判断力,或者说不被人欺骗,实在是有些困难,因为有时就算知道被骗,人们仍然踏进圈套,仅仅是因为希望遵守承诺,被人尊重,或是为了偿还一点点小小的人情,文化的习惯要求我们这么做,于是我们这么做了,可是却被骗了,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必须这么做,否则就将面临自我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我将这本书中描述的情形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较时,事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的!记得以前看《苏菲的世界》时,里面有一章讲存在主义的,说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当时我不太明白,现在我也许有些明白了。人总是自以为自由的做着自己的选择,决定自己的人生,其实早有了潜在的规律,操纵着一切,人的意志只是严格的执行着它的决定而已,人并不拥有绝对的自由。突然想起这个道理初中的政治课就讲过了,不过当时只是谈到了人不能因为自由而随心所欲的做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时这实在是说教气味太浓厚的一句话,也就没有在意。现在想想也就那么回事,生活就是如此。
而对于我来说,从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会认同、权威、承诺和一致、短缺”这六条原则是怎样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们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样运用这六种“武器”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既能“皆大欢喜”也能提高效率。作为市场营销人员,我们时刻在“影响”和“被影响”中轮流角色,怎样做能将“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样做能让权威的嘴帮我们说话,怎样做能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最多的“社会认同”,怎样做能让我们在“互惠”的同时成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巧妙的开启“火鸡妈妈”身体里的磁带,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关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互惠原则”告诉我:给予以后的索取更能帮助我们顺利的拿到想要的资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备的竞争能力,为客户的维护和资源的互换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子甚多,举不甚举,只怕是说多了,简单的事情就变得细碎而烦琐。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心理游戏的乐趣。
现在,我似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封面,也许它意味心理学的神秘源自于人丰富的内心;也许,它预示着当“心理学”与“经济学”相遇就变得微妙迷离却又两者相宜。而这二者的结合,恰恰成就了《影响力》,只要是看过,以后在生活中就难以避免的要给某某事情对号入座。难怪,这本书要以“社会心理学著作”示人而非“销售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懂得了,学会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抵御那些看似光鲜却暗藏玄机的心理陷阱,不要太大的实惠,仅此一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