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2课教案 抗倭雄风
小学二年级下册《话说温州》年月日备课人:陈洁肖
第12课 抗倭雄风
教学目标:
1、知道戚继光坚决抵抗外敌侵略、英雄善战的事迹。能学习英雄英勇杀敌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教材说明: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戚继光坚决抵抗外敌侵略、英雄善战的事迹。
教学难点:能学习英雄英勇杀敌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
揭题:戚继光
二、学习新知
1、边看图片,师边介绍
看图片,了解戚继光。
2、教育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三、拓展
戚继光不仅能够领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武术家,兵器制造家,不管是冷兵器戚家刀,还是火炮鸟铳。说起三十二势长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太极拳实际上最早的发源就来自长拳,太极拳早期也被称作长拳。如此戚继光才是中国近代真正的武圣,冷兵器火器的制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创建使用,阵法练法的改革创新,无与伦比的战绩是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是中国传统武将的智慧与风范的集大成者。其带兵之才,变革之法,武器之精,为将风范,更是无出其右。戚继光于1561年秋在台州编著的武术名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有“ 宋太祖三十二长拳、六步拳、猴拳、温家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著于时的拳种,而无少林拳。只载有“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
军纪严明 赏罚必信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等,一律论罪。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12课教案
题目: 第十二颗民族团结之家:
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民族团结”的话题,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和周围的民族团结事例,谈谈认识和体会,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知识训练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精致、间、和睦、泡、善于、品尝、朴素、无比、跳。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1)提起我们家呀,嘿!可真有意思。
(2)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3)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4)我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3.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戴、致、泡、善、品、尝、朴、素、跳”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和用汉字组词的规律。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教学时间: 7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那个货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态度,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等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你的家庭生活,家庭气氛怎么样,平时和过节时大家是怎样度过的。
二、阅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的阅读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民族团结与和谐。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
1.邻居李大婶为什么说“我们”家是民族团结大家庭? 2.算一算“我们”家十一口人是哪些人,哪个民族? 3.二婶有些什么特点? 4.三婶具有哪个民族的特点? 5.大家为什么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6.除夕夜,奶奶做了几种饭? 7.“我们”一家人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8.新年钟声敲响以后,“我们”几个小孩干什么了? 9.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就说“我们”家很有意思? 10.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意思?
1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我们”家的和睦和团结?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
作学习。
2.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解决。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词语 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2.从汉字的意思和组合方式学习词语。
作业布置:1.把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预习后面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能运用划,和睦、泡、善于。
教学难点:1.和睦、泡、善于,拖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2.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组词、组成词组、造句。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听力练习”。
2.老师讲述一个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的故事,突出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然后让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课文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进行小组朗诵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个小组朗诵得好。3.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至第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三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我们”家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一“我们”一家人欢度除夕夜一“我们”一起唱起民族团结歌。
“我们”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在过春节时,家里都充满了欢乐、喜庆和祥和的气氛。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听力训练 1.复述课文
二、说话训练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我们”家的幸福和谐气氛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3.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学难点: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2.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课件。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 和睦
师:邻居李大婶是怎样夸“我们”家的?
生l:她说,你们家真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啊!师:我们班和睦吗?
生2:我们班很和睦,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师:你们家和睦吗? 生3:我们家当然很和睦。生4:我们家特别和睦。无比
师:大家为什么喜欢三婶的祝酒歌?
生1: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给全家人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喜悦。师:听了民族团结的报告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2:我们无比高兴。
生3:我们无比珍惜民族团结。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先明确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虽然„„但
是”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运用它们把下面的句子连成复句。例如: 师:二婶怎么样?
生1: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千干净净。师:用“„„而且”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1)夏天到处是绿色,空气好。好玩的地方也多。
(2)在学校学习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老师还可以指导我们。(3)我们要学好汉语。我们还要用汉语学好数学和科学课。(4)在学习上他经常帮我。他还经常带我去公园玩。师:汉族和满族的风俗相同吗?
生2: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师:用“虽然„„但是”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1)天气很热。球赛仍旧按时举行。(2)考题有一点难。同学们还是做对了。(3)超市的人很多。购买东西还是很方便。(4)你说得都很对。他恐怕还是不肯接受。
尽量设计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内容,用所学句子进行造句。口语好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词语、句子说话; 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这些词语、句子进行替换、模仿训练即可。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作业:朗读课文(三遍)。按课文内容提出三个小题。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我们的学校,包括学生的民族成分、大家的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气氛、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
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了解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的学习生活吧。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早晨大家是怎样来上学的?(2)校园被什么打扮得更加美丽?
(3)课堂上学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说窗外格外安静?(4)课文写了哪些动物、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写?
(5)下课后同学们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又写鸟儿、动物赶来凑热闹呢?(6)民汉合校的生活怎么样?
(7)课文既写学生的生活,同时又写动物、植物的情况,为什么要这样写?
2.回答问题。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2)在小组中作准备,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3)小组作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3.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一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上课、做游戏一他们在民汉合校学习、生活得很快乐。
课文讲述了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突出了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和谐、有趣和欢乐。
三、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的错误。
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是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看着课文能够自己读。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按自然段分析课文 作业: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写一写这所民汉合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景。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练习)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师检查学生做的练习题,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起判断正误。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
组。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
板书设计:第一课:校园里的画(练习)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3.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课文二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的读和写法,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
2、学习本课生词,能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3.能正确读准词语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4.能用“生词语组词而造句;
5.词语讲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6.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本课词语使用。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教学难点: 能够用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范读法,讲解法等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内容: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1.首先老师引导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分析它们在够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组成词组。学生查词典找出下列词语地词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词语。然后师让生说出自己找出的词义并让他们造句。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一、汉字学习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左右结构的字:戴、致、泡、朴、跳。上下结构的字:善、品、尝、素。2.形声字“致、泡、朴、跳”。3.会意字。
善:羊大(肥)入口为善(好吃)。品:三个口来品尝。4.形近字比较。
戴——载戴帽子、戴头巾、戴红领巾装载、载物 泡——跑泡茶、泡开水、泡馕 跑步、跑走 尝——赏品尝、尝试、尝一口 欣赏、赏识 朴——扑朴素、朴实 扑灭、扑火、扑去
二、学写汉字
1.教学时,主要应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
2.用足字旁、戈字旁、口字底组汉字,然后组词,看谁组得多。
三、分析词语结构,学习词语的组合规律 1.榆树、松树。
具体的事物名+树/车/店(表示“类”的名词)树:苹果树、梨树、杏树、桃树。车:汽车、牛车、毛驴车、马车。店:商店、布店、饭店、鞋店。2.穿戴、飘扬、敬爱、安静。
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或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表示类似的动作。动词:穿戴、飘扬、饮食、行走、跳跃。形容词:安静、敬爱。
关于口语交际活动
五、总结词语
老师讲解生词的读音和用法。特强调发音。解释本课每个词语的用法。老师去掉拼音,小火车读生词,拿出词语卡,老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大声地读出词语,对词语进行了比较词性、意义、搭配、造句几个方面要求同学们会认与写词,而且理解词意。学好词为课文大好基础。
四、布置作业: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2.按组合规律把学过的词分类。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课文二词语)
词语学习词语裂解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课文二)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能只读课文并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能够复述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老师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提高学生的熟读法和快认识读法。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读句子能力。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鼓励法,讲解法等。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 通过学习词语和课文内容进行复习,上一节所学过的词语和课文让学生读写,抽发纸条学生读课文,别的学生一边听一画出读错的词语。后来老师又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谈话并提问方式来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术吗?给你们上美术课吗?
二、课文学习提示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生字的音。
四、老师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讨论课文内容。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二、阅读理解课文
小组准备,由一个小组提问,让其他小组的人回答,答对者记分。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下面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一、真实交际
口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作准备,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
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每位同学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情景1:说说我们班由几个民族的学生组成,大家在乎时是怎样和睦相处、互帮互学的。
情景2:不同民族的学生应该怎样和睦生活和学习? 兰、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3.布置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写作练习”。(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自学词语。
阅读课文一,读懂意思,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挑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课文二)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 审批人意见:
课后反思
第三篇: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 学 设 计
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
胡春娥
王池跃
[教学内容]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道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意义及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史实材料及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理解、概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郑和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及戚继光精忠报国誓死捍卫祖国人民生命财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热爱
祖国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比较法,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主题歌,听后启发诱导学生,引入课题。
提问:你知道他是谁么?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壮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板书:郑和下西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
2、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带着目标自学
(一)郑和下西洋
1、结合图片和地图,初步了解伟大航海家郑和及西洋的地理范围。
提问:结合课文,“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指现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2、结合课文,先引导启发学生,然后再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条件和目的。
提问:结合课文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条件和目的是什么?(学生先阅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讨论交流后回答)
板书:根本条件及目的
3、结合课文和地图,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概况、到达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他带去了和换回了哪些物品,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提问:结合课文第二段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怎样?(小组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总结
4、结合图片,分析、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齐读: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 板书:历史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介绍戚继光生平事迹
2、分组讨论: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在
书上做好笔记)
3、结合图片和课文,诱导学生了解戚继光的主要事迹及其抗倭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
4、结合图片,理解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即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
提问:福建人民修建平远台纪念戚继光,他为什么会受到人民的崇敬?
学生回答出抗倭意义
5、讨论: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分组讨论自学成果、展示成果
五、课文回眸
先结合板书梳理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和全面把握,然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航海概况及抗倭概况)以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巩固消化。
六、课外扩展
结合季风和洋流的有关地理知识,诱导学生回答问题。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秋冬出发,夏季返回。你认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答:因为秋冬之时,亚洲大陆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郑和船队可顺风顺水而去;而夏季时,亚洲大陆盛行西南风和东南风,他们又可借助风势顺流而回。
第四篇:《抗倭英雄戚继光》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每篇都震撼人心,戚继光防卫中国的沿海地区,立下赫赫战功。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练习武功,当地的一些习武的人都比不过他。他长大后,担负东南沿海的防务。这些年间,有一群日本的海盗,被称为倭寇,经常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戚继光率领他亲自训练的戚家军,大败倭寇多次,直到赶出了他们为止。他坐镇边疆十六年,屡建奇功,还编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这两部价值很高的书,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贵遗产。
戚继光非常伟大,他为了国家,一生驰聘疆场,他的事件被我永远铭记在心。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一代代的英雄为我们创造的,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国家永远民富国强,侵略者不敢欺负我们。我们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长大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美好的家园。
第五篇: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教学重点 1.民族政策
2.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
1.多角度导入法。本课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示例法。通过举典型例子来证明课本上的观点。
3.比较法。通过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变化,来论证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性。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教师放磁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投影显示]
同学们,《团结颂》是国家民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特别举办的。它气势恢弘、创意新颖,以“难忘新生”“时代风采”和“团结奋进”三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奋发图强奔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 一课。[导入语示例三]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投影显示]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句话的含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x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云南更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的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x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x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x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x疆和青海。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板书]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教师讲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下面我们以x藏为例来说明:
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x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30多年来历经七届选举。1993年全区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后,全区有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50名,地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20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411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650名。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也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而县、乡(镇)两级则占90%以上。x藏的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及x藏各级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这种结构,既表明x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渠道畅通,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各级自治机关的组成人员,能够以主人公的姿态恪尽职守,行使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自x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自治区人大代表在历届历次会议期间,共提出了近4000件提案、建议和有关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意见,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1987年7月,x藏自治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阿沛•阿旺晋美和**大师《关于x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建议》。《建议》指出:认真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关系到藏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关系到提高藏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藏民族的发展进步。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这个建议,并一致通过了《x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x藏自治区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藏语言文字是x藏全区通用的语言文字,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法令,各级政府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x藏的报刊、广播、电视均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机关、街道、路标和公共设施一律使用藏汉两种文字标记。藏族的学术、文化艺术工作者,都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撰写和发表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规定》颁布后,得到x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有力地推动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
各级人民代表还就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出过不少议案和建议。1983年,自治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民代表提出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议案和建议51件,占当时会议所提议案和建议总数的21.4%。1985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建议建立x藏图书馆案》和《关于成立x藏藏医学院案》,1987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修复藏王墓的议案,所有这些提案都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都已得到落实。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学生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板书]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段的相关内容,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况,并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有一正确的理解。[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中国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我国有哪几个自治区?
[学生回答]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x藏自治区。[投影显示]
中国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成立时间(按成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名 称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x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 x藏自治区1965.9.9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还以x藏为例来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情况。[教师讲解]从x藏自治区成立至1999年,先后四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和五任自治区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据统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71.4%;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在1993年全区乡(镇)、县、地(市)和自治区四级换届选举后,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占四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93.2%,分别占当选的乡镇长和县长的99.8%和98.6%,分别占自治区、地(市)、县三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96%和89%。据2000年统计,x藏自治区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4.9%。根据这种变通执行有关法律和法规的权利,1981年4月18日,x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x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考虑到藏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俗,且有一定的群众性,《条例》坚持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明文规定废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旧婚俗。同时,又从x藏的实际出发,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个别继续按照传统的习惯,自愿采取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人,主要进行说服教育,劝其解除婚约,实行一夫一妻。但不定为重婚罪,这也是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的规定,既维护了《婚姻法》的严肃性,坚持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坚决废除封建落后的婚姻形式,又考虑了历史的因素和一部分群众的习惯。
在旧x藏,广大贫苦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基本的人权,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广大妇女的命运,则更为悲惨。x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x藏自治区从x藏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十多种与保护妇女权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切实保障了x藏妇女的地位。现在,x藏妇女和全国其他各民族的妇女一样,与男子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据1996年统计,x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全x藏有县级以上妇女干部573人,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藏族的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官、女律师、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在大洋彼岸留学生队伍中也出现了藏族姑娘。[投影显示]拉萨市的藏族女法官
[教师引导]在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各民族的发展情况。[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的内容。[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如:(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即在内蒙古、x疆、宁夏等民族地区安排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x疆的石油勘探和内蒙古兴安岭林区的开发等。仅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四川至x藏、青海至x藏、x疆至x藏等公路干线,建设了包头至兰州、兰州至西宁、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昆明、成都至昆明、成都至贵阳、长沙至贵阳等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x疆陆续建成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独山子石化总厂乙烯工程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大中型工业项目和南疆铁路、塔城机场等一批交通设施。(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如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国家还先后批准在桂林、南宁、乌鲁木齐、包头四个民族地区大中城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4)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5)扶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6)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7)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下面我们通过图表资料来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