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本站推荐)
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 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现代经济增长德国城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本文以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果变动情况进行分为研究对象。阿克苏地区产业结果变动的发展现状。研究了阿克苏地区产业结构目前的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第三次产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滞后与经济增长,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等等存在的主要i为题原则以及运用统计方法量化了对如何加快阿克苏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天正提出事实产业结构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统计分析 1.阿克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1.1.1阿克苏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七五以来,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情况
1.阿克苏地区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分析。从下表可以看出,自1981年以来,阿克苏地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45%到66%之间二,三产业的比例均在29%以下。
表11980年以来各五年期间全阿克苏地区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发展情况
就全疆来看,20002年三次产的结构是新疆19:42:39,喀什地区48.5:21:;30.5,兵团34:30:36,阿克苏地区50:22:28八师26:36:38,天山北坡经济带11:45:44。就是说新疆及天山北坡已经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尽管其工业化仍处于低水平),二喀什地区及阿克苏地区则仍处于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处于低水平。阿克苏地区三次产业构成动态分析。经过25年的发展,阿克苏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仍保持58%不变,最低的2000年也只降低了4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降低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0个百分点。
3.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分析。从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2002年,2003年来看2003年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是:第一产业88.67%,第二产业20.59%,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很小。
1.1.2阿克苏地区地缘优势分析
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适宜农林牧渔也发展,师国家重要的农业区,生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是国家中药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狄夏特”
苹果香梨,清脆,香甜,纸皮核桃被引种至全国19省市,远销上海,广州等地,素有瓜果
之乡美誉,被授予中国红富士只想称号。
阿克苏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干早性气候,·降水稀小,年降水量平均44.6~60.8毫米,蒸发量
1897~2602毫米,年平均太阳总幅射量130—1414长/方厘米日照日数2855~2967小时,平
均气温9.9℃~11。5℃;年平均水汽压6.6~7.6豪帕,年平均风速1.7~2.4米/秒,全年多偏
北风。
1.1.3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建国以来,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全新疆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目前已发展成新疆南边地区之间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之一,2002-2003年阿克苏地区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阿克苏地区统计提要(2003)
第一克拉克定理,阿克苏地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说明,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属于
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调升级的任务很重。
第二,阿克苏地区经济处于经济下发达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经济结构不存在着一些容忽视的问题
1.农业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2.第二产业比重小,管理和科技水平低。
3.第三产业领域不宽,机制不活,社会化服务体式不健全。
4.区域经济趋同,特色经济不明显。
5.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集体优势。
6.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活力不族。
7.第三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度低。
1.1.4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
农业是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产业,也是一个社会效益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经过了几
十年的发展,阿克苏地区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阿克苏地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首先由于阿克苏地区自身的地理特点,土地分散,使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农业生
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底下,与第二,三产业差距过大,劳动力比重过高,大量富余劳动
力有待转移,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后,阿克苏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增长速度快于其他产业,第二产业扩
张使拉动阿克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使产业结构有了明善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猎狗偏差,第二产业值比重过高,产值变动与劳动力变化并不同步,从发达国家的产
业结构演变来看,第二产业占总产值比超过50﹪以后回出现下降趋势,但我地区第二产业
产值重从2005年开始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制造业结构升级缓慢。
第二产业中能源,原材料产业受自然条件所限,发展滞后,同时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制约突出。
阿克苏地区第三产业近来虽然发展速度,但仍然滞后。2002年开始产值比重小幅下滑。
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有所背离。2004年第三产业增值2101亿元,增长4.56﹪。增长
速度明显底于第二产业。
2.对阿克苏地农业产业结构变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
2.2.1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具体思路
应仍以“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农业,拓宽搞活服务业”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新
兴工业,新兴服务业,建立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通过调高有农业,做大做强农业,拓宽搞活服务业,使工业拉动二产,服务拉动三产,第一产业的调整实现种职业,畜牧业和
特色林果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提高文化建市品位的基础上,加快龙头企业及城市工业的步伐;第三产业要推进流通企业的改革,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阿
克苏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至2010年使阿克苏地区三产业的排序由故去的“一,二,三”发
展为“二,一,三”实现第一产值能占GDP总量的25﹪,第二产业值能占GDP总量的18﹪,即,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0:40:30,真正使阿克苏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
大农业得发展为基础,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使农业想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发展。(1)在稳定棉花生产得基础上,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为进入国内,国际市场之需求,实行以销定
产的原则,以提高农业投入的产出价值,重点要发展“三高”农业,“绿色”农业。推广 应
用先进技术,以技术进步支持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2)农业必须跳出现有耕地的圈子,着
眼于土地总面积的开发利用。(3)改变农产品原料型的粗放生产,加强农产品加工,使其增
值。
2.2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产业结构优化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投资者先投资基础产业,特别是交通
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跳高地区科技文化水平,降低区位成本,为引资做准备,国家
应建立充分维护投资着利益得法律,遇到法律纷纷时应秉公执法。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
务水平,培养一批兼浩,高效的高素质干部,积极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在产业投资优化过
程中,应走市场手段与政策扶持并重的道路,对风险大,投资期长,先起市场哪个狭窄的基
础产业,应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快速成长。同时因入争竞机制,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协调优化。
努力形成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网络,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取决于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其
中第二产业又以现代加工型行业为主导,因此,壮大西部地区城市经济于促进其产业结构调
整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我国城市化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城市化不可能采取封闭式的自我循环模式,而必须走大中小配套,网络化发展,城乡和投入,使城镇成为西部地区未
来经济起飞的主要基础。
2.2.3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渐进产业发展过程,最早20世纪50年代生产于美国,然后很快传入西
欧,北美和日本。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专业化,规律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有其固有的发展规
律。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线是: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传统的农业部门主要依
靠手工劳动,效率底,产出小,较小与其他部门发生物质经济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从而,加深社会分工的发展,引起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业化。
农业专业化包括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企业专业化和环节专业化。地区专业化是指
在一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也就是要依据经济效益原则,在空间上合理配置
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优势。农业部门专业化,指在某一地区或
企业内以专门生产某种或几种农产品作为主导部门,重点发展,主导部门代表一个地区或企
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产品专业化和工业专业化是在部门专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专业化的高级阶段,农业专业化与规模化经营想辅相成。专业化把多种经营条件下各个生
产单位分散的小批量生产先进工艺及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
降低成本,发挥农业规模经营的经济效应。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演变趋势是农业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话的发展依托小城镇,这同样
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规模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这样便于产品的购销,加工和贮存,有利于减小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形成产业发展
所需要的辅助性产业和公共服务事业,有利于建设发达的商业系统,金融系统,教育科研系
统,交通运输系统,信息情报系统和其他服务性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基础结构系统,另一方面,小城镇作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又是贸工期业的载体,它得迅速崛起,反对来又
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阿克苏地区的特色林果,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3.3.1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也发展的分析
2006年,地区农村办公室(一下简称地区农办)围绕把地区建设成中国枣圆的目标,集
中力量抓好以红枣,核桃为住的特色林果发展,开展林果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生产和实验示
范活动,全面整合林果业技术力量,选派林果业科技副县(市)长和县(市)县长助理落实
以红枣,核桃为住的林果绿色载培技术规程,全方面提高果品贮藏保鲜,加工转化能力和市
场开拓能力,林果产业能力迅猛发展,全地区果园挂面积5.53万公顷,年产各类果品66
万余吨,实现林过业总收入62012万元(不含农场),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86﹪,比上年
增加12217万元,增长24.5﹪其中鲜果类收入39144万元,比上年增加9619万元,增加
32.6﹪。
3.2阿克苏地区种植业的发展调整分析
2006年,地区农业部们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粮食种
植面积巩固棉花主产地位,稳步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小宗特色产业,进一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16.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1.74万公顷,总产117.51万吨,减少10万吨,平均亩(0.07公顷)产469.7千克,比上
年增加7千克,棉花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播种面积19.18万公顷,比上年
增加2.25万公顷,总产34.27万吨,平均亩(0.07公顷)产119.15千克,增加1千克。
设施农业利用率100﹪,全地区0.29万工程温室大棚,亩(0.07公顷)效益6000元以上的面积0.12公顷,1万元以上的面积达0.09万公顷。小宗作物发展较快,效益凸显,全地区
播种面积4.23万公顷,亩(0.07公顷)效益1000远以。
上面积1.44万公顷。实现种植业收入521172万元,占总收入的65.34﹪,比上年增加
50189万元,增加10.7﹪。
3.3.3阿克苏地区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2005年,全地区畜牧业收入1315亿万,比上年增加173﹪,人均畜牧业收入545元,增
加85元。性畜年未存542.88万头(只),增加10.54万头(只),增﹪长2.05﹪,其中牛
存栏55.37万头(只),增加2.78万头(只),增长5.29﹪;年内出栏性畜350.83万头(只),增加19.11万头(只),增加5.76﹪;肉类总产12.02万吨,增加0.66万吨,增长5.81﹪;
山羊绒产量237吨,增加22吨,增长10.23﹪;绵羊毛产量5807吨,产奶4.39万吨,增
加0.63万吨,增长16.76,禽蛋1.48万吨,增加0.17万吨,增加12.97﹪;加工农作物
秸秆178.35万吨,增加22.75万吨,增长14.62﹪,贮饲草291.67万吨,饲料61.04万吨,畜均贮草559.7千克,畜均贮贮备饲料117.14千克,黄牛冷配15万头,动物防,检,躯,治4124.09万头(次),增加405.48万头(次)增加10.9﹪;全年开动孵化机144台,孵
化鸡苗1200.92万羽。
建立自治区最大的肉样良种繁育基地。利用澳大利亚引进的411只纯种沙福克种羊和98
只特克塞尔种羊开展良种繁育和杂交改善,制作冻精,开展应台胚胎移植,建立自治区最大的肉羊良种繁育基地。
畜牧业科技推广不伐加快。全地区改良绵羊162.99万只,改良山羊75.47万只,黄牛冷
配15万头,动物放,检,躯,治4124.09万头(次)饲草料加工调制178.35万吨。35万
吨。品种改良,瘀病防止,草料加工,科技培训等创历史最高水平。与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合作,制作肉羊冻精2.6万米粒胚胎植300只,并在库车,新和,温宿,阿克苏市,阿瓦提,乌什,何坪7个县(市)筛选确定19个肉羊杂交改良师范推广点,开展开展工人授精站
建议。性畜存栏,出栏增加,畜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加。
3.3.4阿克苏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
2006年,地区农业层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一是粮食单产品质提高,粮食
总播面积16.7万公顷,总产117.51万吨,亩(0.07公顷)产469.7千克,比上年增加7
千克,实现地委提出地调减面积,主攻单产品质,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二是棉花面积,单
产,总产均创新棉花播种面积19.1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25万公顷,总产34.27万吨,亩(0.07)产119.15千克,比上年增加1千克,棉花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设施农业
增效明显,通过抓好集中育苗,技术责任管理,培养等关键环节,温室效益平均6000~8000
元,其中亩(0.07公顷)效益1晚以上的面积880公顷,温室大棚利用率和整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是显著的拱棚西甜瓜积扩到1144.37公顷,亩效益2600元以上。四是采取多作物
间作套种模式发展小宗经济作物,多作物高效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44万公顷。试
种亚麻,甜高粱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为种植业机构调整探索新途径。无是按照调粮,稳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小宗经济作物的思路,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机构比例,全地区粮
经草比例由2005年的1:1.26:0.32调整为2006年的1:1.32:0.21。
4.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变动优化的对策性建议
4.4.1在保持粮食面积的前提下,狼抓棉花的品种,单产和精准技术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走农业现代化之路。积极建设现代农业,最终实
现农业现代化,是地区及阿克苏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阿克苏地区必须进一步坚
定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发展棉花战不动摇。棉花一直是阿克苏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产业化程度比较
高的产业,而且目前来说还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产业坚定不移地发展地区优质棉基地建设,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降低成本,对阿克苏地区“十一无”期间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以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坚持棉花“密,矮,早,膜,匀”的栽培技术路线
不动摇,狼抓棉花生产十大技术的落实工作。
4.4.2大力扶植林业(果蔬园艺业)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作到全地区上下一盘棋。(1)在果蔬园艺业发展
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将果蔬园艺年度发展计划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纳入目标管理百分考核。
按照阿克苏地区确定的“一县一品”或“几县一品”的发展布局要求,认真做好地区果蔬园
艺业发展的地位几规划工作,确保局部发展与整体推进的协调统一。(2)建立和完善果蔬园
艺业产品的订单机制并通过大力宣传,增进广大干部 职工群众对地区,县果蔬园艺业总体
发展思路,优惠政策,营销方式等方面的了解,消除大家因产品卖难问题所产生的顾虑内(3)
抓住国家新时期有关信贷政策所带来得机遇,如小额贷款,林业贴息贷款等政策,广开融资
渠道,大力推行“两费自理”的承包经营形式,真正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生产目的。
4.4.3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发展力度。(1)利用我区优越的光热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双季玉米的种植,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2)积极与银行协商争取畜牧业小额贷款,并建立畜牧业发展
基金,用于借贷和贴息,以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3)注重引进,培育,推广合适我区种植的优质饲草料品种,建立优质饲草种子基地。(4)积极开展种植优质饲草料丰产攻关竞赛活
动,提高领导抓种草和职工种草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彦明,高淑桃,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动因的经济发展[J].新疆农恳经济.2005(6)
2.卢玉文。兵团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新疆农恳经济。200(6)
3.刘伟,1992“经济发展与结构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李金昌,2005;“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浙江经济”,第使八期
5.方甲,1997年;“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性的产业,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繁荣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因此,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当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措施和建议,最后对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结构效率、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指静态的农业产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而是指通过不断地对农、林、牧、副、渔等结构的调整,使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综观世界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包括传统农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能力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和比重不断降低的过程。2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1 农村“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调不够
在“三个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农村“三个产业”较好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业资源的局限;比较利益少,农产品价格低,抑制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过于狭小,效益低;原有基础设施老化且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投资下降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2)农村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二是企业所需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有效持续供应。三是由于城乡工业规划不统一,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争夺。(3)农村第三产业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商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交通运输资源紧缺。三是农村技术服务状况不佳。
2.2 农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够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又占据第一位。
2.3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 农村工业内部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二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联系性很低;三是农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以粗放型经营为典型;“五小企业”(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比重较大,等等。
2.4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注意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3.1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农户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趋势。农户生产者和纯粹消费者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从实际出发,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格局。
3.2农产品问题突出,信息不对称
首先,科技含量低,难以打开市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13 %,而欧盟为41.4%,美国为61.9%,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其素质可想而知。由于经济拮据,农技教育没有普及到村、屯等原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往往以劳动力投入来代替资金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精品、名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其次,农户的农产品结构单一,造成农产品过剩。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过份偏好产品生产影响,加上农业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户,只能根据上一周期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来确定即期生产的产品。由于农户经营决策行为具有趋同性, 即他们在价格信号的刺激下往往会作出相同的反应,一哄而上生产价格高的产品,如果造成该种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剧增,价格下铁,卖难问题严重,于是又相继纷纷下马。相反,出现产品短缺,抢购抬价,在暂时较高价格的误导下,农户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一哄而上。
3.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水平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上的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远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释放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的劳动力。
3.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制度保障乏力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明显存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然而,由于制度创新缓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
力的提高;农业产业素质低下,我国农业产业素质低下,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质量、加工技术、运输手段和营销策略以及农业经济组织等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准入到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优化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要在中央财政上对农业作出相应的倾斜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等);建立相应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将农户、市场、商户、技术产品服务部门有效地链接起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规避相应的风险;把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抓;把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保险立法,规定相应的究责条款,让真正属于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在资金上,政府要扩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农村,放宽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部门尤其是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2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实行科教兴农
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首先,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把先应用而后成熟的工业经验适当地应用于农业;引进新技术、新思想,用先进的物质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统一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要使广大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是顺利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给广大农民正确提供以价格信息为主的各类市场信息,是引导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等的重要信息,从根本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国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产品制作中心和网络服务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科技的有效途径。它将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最后,要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农村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网络的延伸。第一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推广站、农经站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积极鼓励信息员与农户结对子,开设农民科技培训班,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二要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各省要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编写信息服务工作手册及培训教材。
4.3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针对市场需求,种植业应从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发展成为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关键要改变地区间农产品结构“资源型、趋同型、低级化”的劣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加工,以满足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是适应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及其他优势产品产业,调整食品加工结构,发展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等,以满足食品消费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的领域,对农副产品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加工和深加工。另外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凭借区域资源的优势,开发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稳定,区域内特有的名、优、新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比较优势,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能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的特色产业。我国辐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为发展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名特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远渡重洋,畅销日本就是佐证。
4.4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
1)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业;磨刀不砍柴功,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鼓励和允许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基地,如南糖集团在各甘蔗主产区都设有加工厂,它们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加工优质白砂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只有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很不完善,一些产品标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而我国仅为0.51。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内在质量并不低,就是不在分级、包装、保鲜、储藏上下功夫,以致价值低,销售难。
4)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名牌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你精我特”,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积极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发展城乡集市贸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对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平衡供求,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网络,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农产品等级标准,形成计算机联网拍卖或拍卖与议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使之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结论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国加入WTO后,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这一趋势之中,农业也不例外。为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我国农业应形成以高科技化为主导,以信息化为关键,以市场化为手段,以服务化为保障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凤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J].农村经济,2004,(10).[2] 唐萍, 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 2004,(03).[3] 李锦生.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 2004,(03).[4] 余鲁.21世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5]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6] 郭琳,王华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04).产业组织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买买提热夏提·肉孜
学号1039020302
产业经济学专业
2011年7月6日
第三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建议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建议
李艾秋
〔内容摘要〕 本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关 键 词〕农业产业结构建议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既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其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以政府作引导,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投资,加强农业组织创新,稳妥地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当前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科学发展规划。2003年,根据国家农业部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和变化趋势进行理性分析,着眼长远,考虑特殊区位、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基础、市场条件等综合因素,制定了《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并筛选出草食畜牧、茶叶、蔬菜、马铃薯、中草药和经济林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近期和未来农业重点发展的六项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
(二)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烤烟、优质玉米布置在盘县、水城县,优质水稻、优质油菜向六枝特区集中,脱毒马铃薯安排在水城县、盘县、钟山区,反季节蔬菜向低热河谷地带和高山夏凉地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如六枝特区落别乡种植了1.5万亩优质稻,岩脚镇种植了1500亩冬瓜,大用镇毛坡村种植了2000亩大蒜;盘县关口片区种植了6000亩折耳根,英武乡种植了2000亩西瓜,大山镇嘎拉河村种植了300亩的蔬菜;水城县米箩乡种植了1000亩竹荪,猴场乡种植了350亩猕猴桃,南开乡凉山村种植了400亩牧草;钟山区双龙村种植了200亩草莓,大河镇大桥村种植了100多个大棚蔬菜。
(三)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到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5.22亿元;2001年~2005年,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1.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95%。全市已建成牛品改点255个、羊品改点140个、猪配种改点550个。二是饲草利用率提高。2001年~2005年,全市累计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皇竹草等优质牧草18.67万亩;科技处理农作物秸秆和牧草47.52万吨;建成饲料加工厂7个,年生产能力6.8万吨;饲料经营点419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四年累计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工业饲料41.97万吨。三是畜禽防疫工作加强。截止2005年底,全市设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6个,建成兽医实验室25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3个、乡级21个,村级兽医室建设已开始启动。市和六枝特区、水城县的动物防疫及冷链体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盘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已正常开展工作。市、县两级动物疫情专用网络已全部建成,使疫情信息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和传输。四是重点项目逐步实施。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我市相继实施了盘县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项目、盘县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钟山区奶牛基地建设项目、盘县、水城县科技养牛示范项目、盘县优质肉牛基地县、水城县奶源基地县和市级良种猪扩繁场建设项目等一批骨干项目,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水城县奔牛食品有限公司在双水新建的牛、羊屠宰场已正式投产,年屠宰肉牛5万头、羊10万只,产品销往上海等地。
(四)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一是扶持优质稻示范种植,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六枝特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的优势,抓基地示范建设,在落别乡以 “农技服务部”方式,推广优质稻谷产业。该乡优质稻播面从2001年的5000亩发展到去年的 1.5 万亩,形成了全乡稻谷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二是扶持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各县(区)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畜牧业发展,从传统养
殖向规模养殖迈进。其中,盘县把建设畜牧大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扶持农户逐步发展壮大,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同时,该县积极引导鼓励能人带动发展畜牧业,如红果镇彭家口村委会主任彭和平,经营煤矿有一定积累后,投资110万元兴办杂交肉牛养殖场,县、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并指定技术人员驻场负责指导。初具规模的养殖场为该村4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还将500多亩低产地“反租倒包”种草,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五)抓典型示范带动,促农业效益提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积极促进数量型农业向科技效益型农业转变。盘县大山镇在嘎拉河村培育蔬菜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植蔬菜300亩,兴建大棚25个,蔬菜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是种粮的六倍。在150多户种植户中,蔬菜收入10000元以上的就有10余户。目前该村已建成比较典型的“猪—沼—菜”生态模式示范点。六枝特区在梭戛乡平寨村利用科技扶贫项目扶持农户养鹅,改种植为养禽,2004年从15户3000只发展到50户近万只,为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水城县在猴场乡打靶、猴场两村种植猕猴桃,现已发展到341亩,发展前景好,农民增收效益明显。
(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大力扶持一批有竞争优势,产品有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核桃乳、土豆、茶叶、生姜、牛肉、优质米、魔芋、饲料、中药材、以及矿泉水和奶制品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创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如六枝种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制种基地从2000亩发展到5000多亩,在省外还有3000多亩的制种基地,年产杂交玉米种达百万公斤。六枝特区近三年来共有4370户农户参加制种,农民增收615.5万元。水城姜业有限公司实现年加工生姜2000多吨,带动了一大批种姜农户增产增收。
二、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8亿元。其中种植业比重为59.98%、林业比重为3.31%,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3.6、1.2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上升到33.86%,比2002年上升了
2.2个百分点。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比重由2002年的80.2%下降到74.4%,经济作物及饲料作物比重由19.8%提高到25.6%,饲料作物面积达到12.7万亩。在养殖业中,草食牲畜存栏和出栏增幅明显,肉类结构有所改善,在肉类总产量中,牛羊肉占9%,比2000年提高2.64个百分点,猪肉占84.6%,比2000年下降4.13个百分点。
(二)质量效益逐步提高。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脱毒马铃薯面积得到进一步推广,分别达到70万亩、23万亩、50万亩;杂交牛、杂交羊、三元杂交猪数量增大,分别年产1.9万头、1.7万只、20.57万头;优质烟、优质米、优质牧草、良种禽比例上升,分别占85%、35%、90%、60%以上。种养殖水平有新的提高,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均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经济作物的产值、大牲畜的胴体重都有较大增长。
(三)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茶叶、生姜、优质米、马铃薯、蔬菜、经果林、中药材、畜牧业等品种不断优化,产量继续增加。目前已建成核桃乳、土豆片、富硒茶、生姜、牛肉、优质米、魔芋、饲料、中药材以及矿泉水和奶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四)特色产品逐步形成。全市以特色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培育龙头企业,为农民稳定增收创造条件。一是种子产业实现“四化一体”,即种子生产专业化、品种布局区域化、质量检验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目前已建立起“育、繁、推、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使种子生产逐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营销规模化,推动了全市种子产业的发展。二是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茶园面积近4万亩,茶叶产量300多吨,创产值500多万元。建成茶叶加工厂6个。主要有“乌蒙春”、“乌蒙剑”、“水城春”、“碧云春”四个名优茶品牌。三是蔬菜生产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产量约35万吨,产值近2亿元,占种植业的10%。四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
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畜牧业产值9.08亿元,比2000年增长64.34%,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3.86%。
三、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首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不高,长期以来主要追求产量增加,而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放在第二位,向市场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加工的农产品份额较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求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保证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其次是农业收益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在短期内既降低了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购买力,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阻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一)农业总体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农村经济总量小,农民收入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难以为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加之各级财力有限,引资难、贷款难等因素制约,一些投资较大的产业难以进入市场。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薄弱。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尤其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市场交易手段和功能不全,对产业发展的拉动能力不强。促进农产品交易的中介服务组织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不发达,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缺乏带动力。
(三)龙头企业发展没有太大突破。农业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档次低、批量小,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四)农业生产条件差,大基地难以形成。全市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5万亩。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头和南北盘江的强烈切割,形成山高、陡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最低海拔609.5米,最高海拔2900.3米,小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不同的海拔,需要不同的生物品种,大的生产基地难以形成,没有大的基地就形不成大的产业。正如农业部认定我市农业产业为“六盘水做不成大农业,但可以做成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
四、对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农业结构布局,实施人与自然、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战略。在邻近城市的地区、水土严重的地区和污染较重的地区,大力发展生态林和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努力构筑绿色屏障、绿色地毯,改造当地水土,净化空气;在地势较平、水利设施配套好的乡镇大力发展种植栽培和以蔬菜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成为高效农业区。有山有水、空气质量较好、交通便利的乡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成为农业综合功能区。
(二)加大投入,建立发展基金。工业反哺农业,要体现在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严格项目化管理,实行按规划定项目,以项目配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同时,也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三)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以科技求质量,以科技扩规模,以科技降成本。做好新产品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改善农产品经营质量;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步伐,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运用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四)建立信息发布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扶持区镇两级农业部门、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上网,扩大网上交易。建设农产品交易集散市场,在规模生产基地组建产地批发市场,吸引本地和外地商贩前来采购。鼓励农民成立生产营销合作社、专业协会,使利益一致的农民联手闯市场。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在基地与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直通快车。
(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牢固树立“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认识。在贷款贴息、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各级龙头企业一起抓,大小龙头企业一起上的方针,从有到无,从大到小,从大到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具体思路是:发展蔬菜、果品、中药材产业,壮大畜牧业、生姜产业,做强马铃薯、茶叶产业。
(四)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市场的有效供给,扩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促进和带动了种植业、饲料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各类饲料加工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畜禽饲养场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发展壮大。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支持养殖户组建各种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服务,做大做强我市的畜产品加工业。
第四篇: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阿地农字[2011]79号
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各县(市)农业局: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我地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
1、加强标准的制订(修订)。依照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按照目标市场要求,并结合我地农业发
展特点,制订和完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洋葱、白菜、辣椒、甘蓝、豆角、西红柿、苹果、梨、红枣、核桃、葡萄、西甜瓜等质量安全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配套的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农用投入品使用标准、采收储运标准等技术资料。
2、加强农业标准化宣贯力度。编印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材料,并下发各基地(管理区),确保各基地(管理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生产技术规程、农用投入品清单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定期对农业技术员、质量安全员、基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在农产品生产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宣传培训活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掌握农业标准,准确实施标准,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按照HACCP、ISO9000、SO9001、ISO14001、GAP等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要求,推广 “工厂化”生产管理模式,推进标准化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和运用,实现农田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指标体系标准化、作业程序标准化、环境管理标准化、采收储运标准化。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1、完善区域检测中心检验设备和人员配置,依托农业部门和社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产品
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及目标市场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投入品的质量的监测,防止假冒伪劣投入品流入市场,按照标准坚决淘汰高毒、高残农药投入品品种,推广高效、低毒、无害、安全投入品。
3、定期发布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三、规范农用投入品管理,杜绝不合格投入品使用
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各基地(管理区)使用的农用投入品全部由生产技术部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归口管理。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要制定合理的农用投入品配送制度和配送流程,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销售档案,对每次所进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和主要去向及时登记建档。
四、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确保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各基地(管理区)要按照基地田块编号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做好原料生长过程中农事操作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采收记录、销售记录等,并及时上报品质管理部,由品质管理部统一录入电子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田头到销售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追溯系统。
五、实施农机统一管理,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农机管理要实行三到位,即技术落实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服
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和“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加强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实现农机的集中停放和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档案。
六、其它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制定切合实际的环境建设和保护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加强农田水电、农机具、林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完善相关措施。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主题词:农业 标准化 方案内发:局领导、局有关单位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2011年7月7日印
共印:汉文十份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XX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近年来,本着对地理自然环境及各农业生产要素的权衡,XX镇对自身农业生产进行了系列积极、有效地探索和调整,有些农业生产业也呈现(或一阶段时间呈现)出一些活力,但都未形成较强规模,未形成产业自身的运转模式,也就没带来突出的经济效益,本着立足现状,大胆尝试的精神,我们对双石镇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如下设想:
1、沿阴山山脉,巴岳山脉发展沿山生态庄稼旅游休闲农业带,具体涉及XXX部分沿山区域。
2、处于岩上部分区域发展专业化立体农业,具体为桑-粮(草)-畜(禽)涉及XXX部分区域。
3、处于岩下场镇周边部分,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及其它企业带具体涉及到XXX部分区域。
对设想农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优势分析
一是距永川主城区近,近处仅四五公里,远处也只八九公里,而永川区逐渐向大中型城市发展,城区假日休闲要求日益增长。
二是整个XX区周边开发的休闲游乐农业少,供给量不足,仅有XXX梨村及百里果廊成规模一点,但节气性太强,所以我们经常听XX人说XX没得耍事得,我们生态休闲农业开发还一定要以种殖来为主,可以在养殖上做文章,可以搞林间狩猎,山野养羊,野鸡,蛇等特色养殖为基础。水上垂钓,水域养殖,团鱼,鳝鱼,青波,白甲等这一类的农业。再辅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丰情展示(秧歌、闹洞房、四言八句、对山歌等)从而激活整个沿山路农业经济带。
三是地处沿山,气温适宜,自然环境优,加以人为变化,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