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研
叶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研
十六大以来,叶城县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加强规划、突出重点,引导不同作物生产向适宜区域合理转移和集中,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使种植业布局不断趋向合理。形成了棉花作物生产区;良种小麦、玉米主产区;设施农业生产区;特色农作物生产区。这些区域布局的形成,充分发挥了各乡镇的资源特点和区域经济优势,使叶城县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种植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十七大以来,叶城县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特色农业,通过大力优化内部品种结构,种植结构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方面转化,使种植业布局不断趋向合理,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池三改”、惠民优民
2007年以来,叶城县利用544.08万元沼气项目,先后在全县的5个乡建设了4534座农村户用沼气池,每座国家补贴1200元,地方配套补贴100元,户均自筹资金3600元左右,该县农村能源站的技术人员从沼气池的建设、试水试压至放料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在普及农用沼气池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结合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区域内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综合治理,“一池三改”工程,有利的推动叶城县各乡镇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的深入发展。
近日,新疆叶城县科技备耕成为今年春耕备耕的新亮点。全县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发展主题,积极推广新品种引进、技术革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高附加值蔬菜种植和现代特色农业开发、畜牧业养殖等方面科技培训。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采取举办“科技之冬”、“农民读书节”、赶科普巴扎、聘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500多期(次),培训各类技术骨干1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0余份(册)。同时全县各级农机部门、机耕队和服务组织,也积极开展农机具检修工作。目前,全县可用于春季田间作业的6230台拖拉机和1714台(架)农机具都已全部检修完毕,检修合格率达到100%;培训的林果农民技术员利用冬闲时间修剪各类果树13万亩,364万余株,占到全县林果总面积的20%以上;设施农业、家禽养殖等专业的学员也正在用所学到的一技之长发展着自己的产业,用科技知识拓宽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今年叶城县加大力度发展订单农业,全县已签定订单农业(皮牙孜、辣椒、花生、西红柿、胡萝卜、大葱、马铃薯等)6.5万多亩,发展特色农业10万亩。
叶城县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围绕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生产工作,通过加强规划、突出重点,引导不同作物生产向适宜区域合理转
移和集中,在选好种植品种的同时,注重成片发展,区域规模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叶城县动员各乡镇、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和经济能人广辟渠道,引进农业生产订单,铁提乡签定了5000亩的大葱、1000亩的苹果洋葱,乌夏巴什镇了签定了5000亩的马铃薯,依提木孔乡、夏合甫等乡签定了2万亩的辣椒,吐古其乡签定了6000亩的花生、5000亩的胡萝卜,佰西热克等乡签定了11000亩的西红柿等。2008年叶城县发展订单农业10万亩,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达150多元,农产品主要销往巴基斯坦、乌鲁木齐和疆外,今年叶城县订单农业有望突破15万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喀什地区调研时强调,各地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什么来钱种什么,什么见效快种什么。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
4月9日至11日,王乐泉一行在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三县先后考察了设施农业、养殖示范小区、泽普县千亩红枣基地和叶城县万亩核桃、石榴、杏子基地。每到一处,王乐泉都详细了解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前景、以及每项产业能为农民增加多少收入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束喀什调研时,王乐泉听取了喀什地区及叶城县的工作汇报,他首先肯定了三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所取得的成绩。谈到叶城县发展林果业突出“名、优、特、新、稀”5至6年后果树进入盛果期,叶城县完全有可能达到人均收入2000元的目标时,王乐泉指出,搞园艺周期比较长,眼前怎么办? 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注意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谈到种植大棚蔬菜,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王乐泉说,这些都是解决农民近期增收的一个方法。莎车、叶城都是南疆的棉花大县,王乐泉说,虽然总产不少,但单产不高。今后一些次宜棉区要退出棉花。在宜棉区要大力推广120——150公斤的高产栽培模式。他说,在南疆发展畜牧业,要引进,但更要立足于自繁自育。养牛业要抓住不放,用10年功夫来发展。只有搞好牛的自繁自育,养牛业才能成大气候。近年来,喀什地区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增加农牧民收入,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南疆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连片的地方,率先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叶城县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叶城县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后退,在发展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停步;把发展的过程变为惠民的过程,把发展的措施变为惠民的措施,把发展的成果变为惠民的成果;发展是教育农民的过程,发展是引导农民的过程,发展是帮扶农民的过程。前不久,自治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大力宣传叶城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最近,自治区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也明确提出要学习借鉴叶城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3月26-27日,由自治区科技厅农村处副处长潘志军、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鹏、社会发展处科员冉娜·迪力夏提等组成的自治区科技厅调研组在叶城县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总结叶城县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因地制宜,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经验,在全区科技系统宣传、学习,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力求见成效。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性的产业,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繁荣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因此,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当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措施和建议,最后对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结构效率、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指静态的农业产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而是指通过不断地对农、林、牧、副、渔等结构的调整,使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综观世界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包括传统农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能力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和比重不断降低的过程。2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1 农村“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调不够
在“三个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农村“三个产业”较好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业资源的局限;比较利益少,农产品价格低,抑制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过于狭小,效益低;原有基础设施老化且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投资下降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2)农村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二是企业所需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有效持续供应。三是由于城乡工业规划不统一,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争夺。(3)农村第三产业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商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交通运输资源紧缺。三是农村技术服务状况不佳。
2.2 农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够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又占据第一位。
2.3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 农村工业内部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二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联系性很低;三是农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以粗放型经营为典型;“五小企业”(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比重较大,等等。
2.4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注意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3.1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农户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趋势。农户生产者和纯粹消费者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从实际出发,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格局。
3.2农产品问题突出,信息不对称
首先,科技含量低,难以打开市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13 %,而欧盟为41.4%,美国为61.9%,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其素质可想而知。由于经济拮据,农技教育没有普及到村、屯等原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往往以劳动力投入来代替资金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精品、名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其次,农户的农产品结构单一,造成农产品过剩。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过份偏好产品生产影响,加上农业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户,只能根据上一周期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来确定即期生产的产品。由于农户经营决策行为具有趋同性, 即他们在价格信号的刺激下往往会作出相同的反应,一哄而上生产价格高的产品,如果造成该种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剧增,价格下铁,卖难问题严重,于是又相继纷纷下马。相反,出现产品短缺,抢购抬价,在暂时较高价格的误导下,农户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一哄而上。
3.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水平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上的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远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释放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的劳动力。
3.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制度保障乏力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明显存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然而,由于制度创新缓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
力的提高;农业产业素质低下,我国农业产业素质低下,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质量、加工技术、运输手段和营销策略以及农业经济组织等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准入到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优化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要在中央财政上对农业作出相应的倾斜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等);建立相应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将农户、市场、商户、技术产品服务部门有效地链接起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规避相应的风险;把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抓;把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保险立法,规定相应的究责条款,让真正属于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在资金上,政府要扩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农村,放宽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部门尤其是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2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实行科教兴农
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首先,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把先应用而后成熟的工业经验适当地应用于农业;引进新技术、新思想,用先进的物质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统一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要使广大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是顺利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给广大农民正确提供以价格信息为主的各类市场信息,是引导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等的重要信息,从根本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国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产品制作中心和网络服务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科技的有效途径。它将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最后,要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农村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网络的延伸。第一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推广站、农经站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积极鼓励信息员与农户结对子,开设农民科技培训班,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二要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各省要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编写信息服务工作手册及培训教材。
4.3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针对市场需求,种植业应从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发展成为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关键要改变地区间农产品结构“资源型、趋同型、低级化”的劣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加工,以满足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是适应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及其他优势产品产业,调整食品加工结构,发展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等,以满足食品消费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的领域,对农副产品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加工和深加工。另外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凭借区域资源的优势,开发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稳定,区域内特有的名、优、新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比较优势,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能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的特色产业。我国辐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为发展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名特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远渡重洋,畅销日本就是佐证。
4.4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
1)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业;磨刀不砍柴功,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鼓励和允许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基地,如南糖集团在各甘蔗主产区都设有加工厂,它们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加工优质白砂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只有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很不完善,一些产品标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而我国仅为0.51。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内在质量并不低,就是不在分级、包装、保鲜、储藏上下功夫,以致价值低,销售难。
4)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名牌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你精我特”,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积极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发展城乡集市贸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对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平衡供求,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网络,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农产品等级标准,形成计算机联网拍卖或拍卖与议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使之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结论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国加入WTO后,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这一趋势之中,农业也不例外。为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我国农业应形成以高科技化为主导,以信息化为关键,以市场化为手段,以服务化为保障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凤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J].农村经济,2004,(10).[2] 唐萍, 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 2004,(03).[3] 李锦生.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 2004,(03).[4] 余鲁.21世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5]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6] 郭琳,王华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04).产业组织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买买提热夏提·肉孜
学号1039020302
产业经济学专业
2011年7月6日
第三篇: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研报告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中青班学员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路子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西张庄镇与全市其他乡镇一样,通过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长迅速。特别是2010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907元,增长23%。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认真进行思考和研究,走出一条符合自己镇情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西张庄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镇产业结构和群众收入现状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通过调研和分析,我镇产
业状况如下:
1、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还占有主导地位,非农产业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近几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较好变化,农业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意愿。但通过进一步考察我镇内部结构得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耕种,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上,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农民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生活改善缓慢。镇内年轻人外出务工率高,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导致镇内部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2、我镇产业结构现状。我镇共有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38189人,占总人口的92%。产业结构构成:一产业占6.4%;二产业占69.6%;三产业占24%。而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又比较脆弱,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技术水平不是很高,多数农民仍旧靠土里刨食求温饱,很难尽快富裕起来,严重制约着我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近几年全镇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不稳定,结构性变化较大,导致一部分的贫富分化,在一定情况下激发群众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
二、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和途径
要想使农业有出路,农民早富路,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思想观念到农业产业上实现根本转变,实施由
农村向城镇化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移;由以种地为主向以工商为主转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四个转移”的发展战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涉足农工商。
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在可耕地有限而且逐年减少、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事种植业的人口不断减少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成为可能。从长远看,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从事纯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我们可以实行土地经营集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自己的销售公司,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通过签订合同,销售公司可把更多的利益让给种田农户,形成产、销双方利益一体化,二者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减少种田风险,确保种田收益,农民的收入肯定会是更加可观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也一定能够实现。
二是由以种地为主向从事工商为主转移。就我镇而言,土地有限,种植品种单一,在不能实现集约化生产的情况下,农民单靠耕种有限的土地是难以致富的。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引导广大农民从土地中游离出来,转向从事工商业。我镇农村交通、通讯便利,有利于农业人口从事工商业。要教育引导农村人口,根据本镇本村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先从小处入手,逐步形成优势
三是由农民向市民转移。小城镇的兴起,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人口的数量,人口不够,难成小城镇。我们要在一手抓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还要一手抓宣传教育,引导农业人口尽快向镇区聚集,使其由农民转为市民。这里需要我们注重的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并不高,但作为市民,人口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有明显的提高。只有让广大农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具备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根据市场和自身所处条件,生产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提供市场所需求的服务,得心应手的发展二、三产业。这就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涉足农工商。农村城镇化关键在于农民市民化。农民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技术技能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论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其生活状况如何,也难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入手,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打破温饱即安思想的束缚,跳出农门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培训农民从事各种行业的技能,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具备掌握市场信息、发展工商业的胆识、智慧和文化素质。
四是由农村向城镇化转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我镇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要想让众多农工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尽快让部分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产业。潮水般涌如城市,从长
远看根本不是办法,唯有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才是出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使农村人口逐步接受了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其发展非农产业奠定基础。
三、坚持“三个集中”的发展方向
1、产业向园区集中。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向园区集中,向集群靠拢。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打造新型工业。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突破果都、羊流、西张庄,建设新的经济发展隆起带的新思路,新规划面积17812亩,与现有面积相连接,形成总规划面积18500亩。截止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600万元,落户园区的项目27个,规模以上企业16家。重点项目5个(幸运纺织、三元纺织、蒙特曼纺织、长龙管道、嘉年华氟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型、互补型、开放型等经济特色日益凸显,成为山东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新泰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将西张庄被纳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政府出台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的高效服务方式,为广大客商营造出更加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
2、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三产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着“四个转移”要求,把人口聚集起来。因此,我们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成为市民”的思想理念,紧紧抓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抓好居民搬迁楼、水、电、路、暖、气等公建设施建设,吸引农民向镇区集中。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居住地逐步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民向市民转移。一是按照既定目标,加快鑫兴花园、鑫福里小区、福安北小区、湖西小区、福瑞小区等在建居民小区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搬迁入住。二是展开新一轮社区建设。总投资4.2亿元,建设搬迁楼60栋,现已开工26栋,投资1800万元实施府前街西扩工程,贯通府前街与正阳西路,进一步完善镇区交通道路网,现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1200万元建设供热公司,计划新上两台20吨燃气锅炉,已铺设主管道1500米;投资1800万元建设占地13.5亩的天然气站,现已完成项目审批,立项、选址、环评等手续,正在规划天然气管道路线和选址;投资14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
3、土地向大户集中。在一产发展上,我们要依托龙头企业,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确保农工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镇政府成立至信臵业有限公司,去年以来,流转土地2000
余亩。依托庆锦有机蔬菜公司成立庆锦有机蔬菜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全民素质技能化。实现全民素质技能化,必须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此,西张庄镇不断探索现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社会环境和谐化。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镇域经济工业化。我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理念,强化工业在镇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实现镇域经济工业化,突出产业支撑作用,以工业化促进小城镇建设。
(四)村镇建设生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进入新的生态时代,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村屯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净化生存空间,达到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文明村标准。
(五)群众收入多元化。我镇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只靠农业的单一途径,实现多元化增收。
(六)农村居住城市化。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让更多农民实现现代化生产、集中化居住、城市化生活。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XX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近年来,本着对地理自然环境及各农业生产要素的权衡,XX镇对自身农业生产进行了系列积极、有效地探索和调整,有些农业生产业也呈现(或一阶段时间呈现)出一些活力,但都未形成较强规模,未形成产业自身的运转模式,也就没带来突出的经济效益,本着立足现状,大胆尝试的精神,我们对双石镇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如下设想:
1、沿阴山山脉,巴岳山脉发展沿山生态庄稼旅游休闲农业带,具体涉及XXX部分沿山区域。
2、处于岩上部分区域发展专业化立体农业,具体为桑-粮(草)-畜(禽)涉及XXX部分区域。
3、处于岩下场镇周边部分,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及其它企业带具体涉及到XXX部分区域。
对设想农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优势分析
一是距永川主城区近,近处仅四五公里,远处也只八九公里,而永川区逐渐向大中型城市发展,城区假日休闲要求日益增长。
二是整个XX区周边开发的休闲游乐农业少,供给量不足,仅有XXX梨村及百里果廊成规模一点,但节气性太强,所以我们经常听XX人说XX没得耍事得,我们生态休闲农业开发还一定要以种殖来为主,可以在养殖上做文章,可以搞林间狩猎,山野养羊,野鸡,蛇等特色养殖为基础。水上垂钓,水域养殖,团鱼,鳝鱼,青波,白甲等这一类的农业。再辅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丰情展示(秧歌、闹洞房、四言八句、对山歌等)从而激活整个沿山路农业经济带。
三是地处沿山,气温适宜,自然环境优,加以人为变化,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
第五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创新结构调整模式构建优势支柱产业
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我们主要推行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大户承包模式。县委、县政府出
台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对一些长期从事打工、经商者的田土,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出让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大户转移;对乡村集体林场、园艺场等农村土地,由政府通过招标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大户和单位经营。通过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使土地向能人、向大户集中。同时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为大户承包土地从事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大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结构调整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的道路。如永顺县石堤镇瞿绍杰投入资金80余万元,承包山地860亩,实施综合开发,今年仅卖梨一项收入可达60万元;杉木乡农林村彭贤林承包荒山2000多亩,植树种草,养牛100多头,喂羊200多只,年创收30多万元。在大户承包模式的带动下,永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明显加快,据统计,全县从事经作、林果、烤烟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大户已达2000多户,退耕还林在100亩以上的大户达256户。
二是干部加农户模式。一方面我们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规定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结对扶持一户贫困户,帮助农户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开发1—2项扶贫项目。另一方面,鼓励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从事农业结构调整,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单位或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等形式,将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已有30多个单位和近千名干部职工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线。在干部的扶持带动下,2000多户贫困户兴办了脱贫致富项目,共调整田土、开发荒山15.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
三是招商引资模式。充分依托永顺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认真研究论证和整合包装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农业产业结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引进湖南老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湘西奥瑞克公司、四川果王果业公司、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强势企业前来永顺县投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在老爹果王素公司的支持下,1996年至今全县共开发的猕猴桃3.7万亩,2004年创产值2100万元,使一大批种植户走上了富裕路。与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草决明、金银花等中药材8160亩,涉及农户3130户,中药材逐步成为永顺县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四是项目带动模式。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培植壮大永顺县农业支柱产业。抓住国家农业部对口扶贫永顺县的有利机遇,先后争取部援资金645万元,实施了柑橘标准化生产、莓茶产业开发等项目8个,建立了1200亩莓茶生产基地、1500亩柑桔标准化基地和麻岔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建了王村优质水果无病毒苗木示范园、高坪蔬菜科技示范园。争取国家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国家级桔杆氨化养牛项目、优质草种子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和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其中桔杆氨化养牛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县共建氨化池3.3万立方米,氨化养牛示范场43个,推动人工种草1.29万亩,累计氨化桔杆养牛23.3万头,推进了永顺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争取国家投入423万元支持永顺县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共建沼气池4230座,节柴灶2500个,沼气保鲜库2座,探索出一条“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一体化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抢抓入西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目前,永顺县已实施退耕还林103.7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一,涉及永顺县46个乡镇9.6万农户,国家无偿补贴8年,永顺县农户将得到9亿元的粮食折价补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五是样板示范模式。永顺县把办点作样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县级领导创办示范片、部门和乡镇抓好示范村、技术员联系示范户、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总体要求,层层办点作样,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几年来,全县共创建县级领导示范片10个,兴办先进示范村23个,扶持科技示范户283户。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在王村示范片的带动下,现已推广到全县46个乡镇,全县共建沼气池6150座,节柴灶4.69万个,建成了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高效农业;在高坪乡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沿张罗路的王村、高坪、西米、羊峰,石堤、青坪六乡镇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为主的农业精品走廊已初具雏形。目前,永顺县把花卉盆景产业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正多渠道筹资融资,加速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我们主要推行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大户承包模式。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对一些长期从事打工、经商者的田土,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出让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大户转移;对乡村集体林场、园艺场等农村土地,由政府通过招标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大户和单位经营。通过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使土地向能人、向大户集中。同时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为大户承包土地从事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大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结构调整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的道路。如永顺县石堤镇瞿绍杰投入资金80余万元,承包山地860亩,实施综合开发,今年仅卖梨一项收入可达60万元;杉木乡农林村彭贤林承包荒山2000多亩,植树种草,养牛100多头,喂羊200多只,年创收30多万元。在大户承包模式的带动下,永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明显加快,据统计,全县从事经作、林果、烤烟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大户已达2000多户,退耕还林在100亩以上的大户达256户。
二是干部加农户模式。一方面我们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规定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结对扶持一户贫困户,帮助农户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开发1—2项扶贫项目。另一方面,鼓励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从事农业结构调整,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单位或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等形式,将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已有30多个单位和近千名干部职工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线。在干部的扶持带动下,2000多户贫困户兴办了脱贫致富项目,共调整田土、开发荒山15.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
三是招商引资模式。充分依托永顺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认真研究论证和整合包装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农业产业结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引进湖南老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湘西奥瑞克公司、四川果王果业公司、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强势企业前来永顺县投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在老爹果王素公司的支持下,1996年至今全县共开发的猕猴桃3.7万亩,2004年创产值2100万元,使一大批种植户走上了富裕路。与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草决明、金银花等中药材8160亩,涉及农户3130户,中药材逐步成为永顺县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四是项目带动模式。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培植壮大永顺县农业支柱产业。抓住国家农业部对口扶贫永顺县的有利机遇,先后争取部援资金645万元,实施了柑橘标准化生产、莓茶产业开发等项目8个,建立了1200亩莓茶生产基地、1500亩柑桔标准化基地和麻岔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建了王村优质水果无病毒苗木示范园、高坪蔬菜科技示范园。争取国家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国家级桔杆氨化养牛项目、优质草种子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和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其中桔杆氨化养牛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县共建氨化池3.3万立方米,氨化养牛示范场43个,推动人工种草1.29万亩,累计氨化桔杆养牛23.3万头,推进了永顺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争取国家投入423万元支持永顺县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共建沼气池4230座,节柴灶2500个,沼气保鲜库2座,探索出一条“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一体化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抢抓入西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目前,永顺县已实施退耕还林103.7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一,涉及永顺县46个乡镇9.6万农户,国家无偿补贴8年,永顺县农户将得到9亿元的粮食折价补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五是样板示范模式。永顺县把办点作样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县级领导创办示范片、部门和乡镇抓好示范村、技术员联系示范户、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总体要求,层层办点作样,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几年来,全县共创建县级领导示范片10个,兴办先进示范村23个,扶持科技示范户283户。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在王村示范片的带动下,现已推广到全县46个乡镇,全县共建沼气池6150座,节柴灶4.69万个,建成了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高效农业;在高坪乡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沿张罗路的王村、高坪、西米、羊峰,石堤、青坪六乡镇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的农业精品走廊已初具雏形。目前,永顺县把花卉盆景产业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正多渠道筹资融资,加速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