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3: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

第一篇: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

浅析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

摘要:随着海南的快速发展,作为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海南省的农业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而作为农业大县的临高县近年在此局势下也积极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热带特色产业,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下面本文中结合了临高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本县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提出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临高县在农业产业上能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字:临高县 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配置

一、临高县的基本情况

(一)临高县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1、陵高县的地理位置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

2.临高县的地理环境

临高县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1月份平均气温16.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年平均雨日为135.9天,降雨量为1417.8毫米。

(二)、临高县的自然资源

1、农林资源:本县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地理气候条件,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条件好,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适宜种植各种作物的天然温室,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种植的热带作物有橡胶、胡椒、香茅、咖啡;种植的丰产林有小叶桉、木麻黄。种植的水果有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杨桃、菠萝蜜等。

2、、畜牧资源:临高县畜牧业主要有饲养猪、牛、养、兔和家禽。其中名优特产有临高乳猪、东江玉兔、南宝鸭等,尤其是临高乳猪是海南的名特产,常年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东江玉兔是1998年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良兔种,其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高消化率等特点,营养价值居家畜肉之冠。东江玉兔可制作各式美味佳肴,已成为宾馆酒店的一道名菜,并出现了以东江玉兔命名的酒店。

3、海洋资源:临高县海岸线长71公里,海港11处,海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内陆海域5.66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4万亩,海洋渔业资源及其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省的渔业大县。临高县濒临北部湾渔场,鱼种类多,可捕捞量大,经济价值高,盛产马鲛鱼、鲳鱼、石斑鱼、墨鱼、红鱼、鱿鱼、海带、带子等600多种。尤其是“临高玻璃鱼”,以其透明、肉厚、味美而闻名遐迩,饮誉中外。近海海域适于鲍鱼等贝类养殖,海湾滩涂适宜养殖对虾、珍珠贝、文科哈、螃蟹、石斑鱼和黄花鱼等。内陆河瑭水库适宜鳗鱼、鲤鱼、福寿鱼、鲢

鱼、埃及瑭虱等养殖。

4、水力水域资源:大小河流68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主要河流为文澜河,全程流长86.5公里。全县水力蕴藏量达2万千瓦。全县中小型水库92宗,总库容量达8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

5、土地资源:临高县地处琼北台地,大部分土地属玄武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上,其次是浅海沉积和河流冲积发育而成的砂质土,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土壤肥力好,非常适宜于热带高小农业发展。

(三)、临高县特色农产品

1、香蕉

2005 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 4 万亩,收获面积 3 万亩,香蕉总产量达 9.1 万吨,产值达 13130 万元。主要种植品种是巴西香蕉,种植时间为 4 — 5 月份,为反季节香蕉,收获时间为次年的 2 — 5 月份。主要种植镇有皇桐、南宝、多文、博厚、临城、波莲等镇。香蕉主要销往北方各大城市,重点是黑龙江、北京、山东等市场。

2、杂交水稻制种

临高县以 1988 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历经 18 年春秋,制种面积以小到大,制种产量由低到高。外省委托制种单位 11 个,制种 11 个系列,46 个组合,成为仅次三亚的全省第二大制种基地。

3、冬季瓜菜

全县的冬种瓜菜面积为 126378 亩。临高县冬种瓜菜的特点是以椒类和南瓜为主,占总面积的 76.1%,其次是青皮冬瓜、小西红柿和苦瓜。具体是:椒类 53981 亩,占 42.7% ;南瓜 42230 亩,占 33.4% ;青皮冬瓜 6082 亩,占 4.8% ;小西红柿 4170 亩,占 3.3% ;苦瓜 4100 亩,占 3.2% ;西瓜 1450 亩,占 1.2% ;黄瓜 1095 亩,占 0.9% ;其它瓜菜 13270 亩,占 10.5 %.主要销路:椒类、小圣女果销往北方各市场,南瓜销往重庆、郑州、山东、成都等市场,冬瓜主要供应广州、上海、杭州、山东等市场,共瓜、葫芦瓜主要供应浙江、山东、杭州等城市。

(四)、临高县的优势产业

临高县盛产粮、蔗糖、鱼、瓜菜、猪、水果、盐、香茅油等,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近年来,临高县确立“打造大农业品牌”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种植业、海洋渔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农、渔、牧产业蓬勃发展。其名优特产临高乳猪、东江玉兔、马袅膏蟹、南宝鸭、多文空心菜、“临高红”荔枝、反季节龙眼等一直畅销岛内外。海洋渔业资源 临高县海洋资源有

很大的优势使得此地鱼苗繁育条件好,海洋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五)、临高县的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03.4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34.08亿元,增长50%。县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329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68亿元,增长35.2%,增速排名全省第四,基金收入6.0061亿元,增长57.1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0元,分别增.长15.3%和2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3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他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二、临高县的农业生产结构

(一)、种植业(甘蔗、水稻等传统农业)

全镇全年水稻插种面积1 347.6 hm2,平均5 280 kg/hm2,总产0.71 万 t,产值1 40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4. 3%。近年来,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引进了优质稻和超级稻品种。甘蔗面积1 408.8 hm2,平均57 t/hm2,产值 3 774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8.2%。

(二)、林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橡胶树、红树林等惹到高效农业)

全镇农民有种植冬季瓜菜的习惯,将过去的“稻稻蔗”改为“稻稻菜”,2012 年全镇瓜菜种植面积 292. 1 hm2,产值 3 935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9.5%,热带水果发展势头良好。全镇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面积326.8 hm2,产量 10 201 t,产值 4 08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0.1 %,橡胶发展迅速,2012 年全镇种植面积达 1 720.6 hm2,收割1 004 hm2,产量992 t,产值2 03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2.3%。

后水湾的彩桥红树林保护区,广泛生长着大片的红树林,面积5250亩。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有40多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以上,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宝库,也是海上抵御台风和海啸的坚强卫士。

(三)、畜牧业(临高猪、东江玉兔等名特有产品)

临高乳猪是海南的名特产,常年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东江玉兔是1998年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良兔种,其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高消化率等特点,营养价值居家畜肉之冠。东江玉兔可制作各式美味佳肴,已成为宾馆酒店的一道名菜,并出现了以东江玉兔命名的酒店。

(四)、渔业

临高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到2013年,扶持渔民建造60艘150-300吨钢质渔船。扶持有实力的渔业公司发展西沙、南沙补给船队,开发外海作业新渔场。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心培育一批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鼓励金融部门支持发展海上运输业,引导新盈镇、调楼镇有实力的运输船队,向岛外、海外发展运输业务,三、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盲目性、跟风性及简单化的倾向在结构调整中,有些村委会没有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片面地强调少种粮食,多种经济作物,多数农民不知道如何调整,盲目跟着生产,致使一些农产品出现积压卖难现象。

(二)、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相对落后,影响结构调整的进程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严重后,面向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工作比较薄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农推广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未能满足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对技术的需求。

(三)、结构调整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因近几年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收入不高,用于再生产的投入存在资金上的困难。

(四)、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农产品产地购销市场尚未建设,没有真正的运销队伍,每年都存在卖难的问题。

四、优化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临高县产业结构的解决对策

(1)、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正确认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活中困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结构调整。

①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市场需求量大、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高科技产业要大力发展。而对那些市场需求量不大、效益低、有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的农业产业要压缩或减少生产能力。

②全面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而且涉及到区域的产业结构。

③近与远期相结合的调整。近期的调整就是通过改善产品的品种质量。远期的调整就是增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2)、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多少确定生产规模,以避免规模过大、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农产品积压或卖难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成立信息中心,专门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

(3)、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挥特色农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能盲目服从,盲目照搬外地模式,而是要注意发挥本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走自己的路。

(4)、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产为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一是要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尽快建立一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农民技术员、专业生产大户、农技企业为骨干的农业技术队伍。二是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把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示范引路和带动。四是大力推广科技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引进良种良苗,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

(二)优化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1、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认清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找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作物品种,既突出重点,又要合理的结构,坚持结构的多元化。

2、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生产者和受益者,尊重农民意愿,并不是被动的随着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养什么就养什么,而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3、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①抓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②加强农业科技工人专业的建设;③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④建设镇市场服务中心。

4、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在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优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五、具体的各个农业结构所采取的措施

(一)、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高质量绿色食品。力求名优产品上规模,特色产品上档次,实现产品产出效益最大化。要积极推广超级稻和水稻制种,力争把我县打造成琼北重点水稻制种基地县。糖蔗生产在种植业中要以重中之重来抓,要采取积极引进推广高产高糖优稀品种,力争高产高糖优稀品种覆盖率达100%。增加3—5个热带水果基地,特别是要培育“临高红”荔枝品牌,做大做强香蕉产业。着重做好农产品的保鲜、运销和加工转化工作,提高产品效益。

(二)、林业。坚持林业科学发展观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着眼点,加大退耕还林、海防林改造和低效林改造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加大林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继续进行低产林、残次林改造低效林为高产速生丰产林,形成热带生态公益林、林业产业两个体系,以及浆纸林等热带速生丰产用材林商品基地。

(三)、畜牧业。利用本地有利资源条件,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临高乳猪”、“东江玉兔”为品牌的畜牧业。在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大型饲养基地,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临高乳猪、东江玉兔、临高鸡、南宝鸭等地方名特优品牌的开发生产并促进其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海洋渔业。海洋渔业在临高县国民经济中一直占较大的比重,近时期仍是发展主要方向,要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开展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逐步转向“捕养并举”,增加海淡水养殖比重,形成捕捞养殖以及运销、加工转化等综合高效渔业体系。在捕捞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扶持渔民建造大船闯深海,积极开辟粤东、粤西和西、中、南沙等新渔场,不断扩大深海远洋作业规模,发展外向型渔业,扩大海洋渔业的经济总量。在养殖方面,要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要积极推广工厂化和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海淡水养殖有新的突破。在渔港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开发建设资金,重点抓好新盈渔港、武莲渔港、黄龙渔港建设,并配套建设好海产品交易市场。同时,要狠抓安全生产和渔民职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渔区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临高县农业概况[OL].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07-12-10

[2].2010年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OL].海南临高政府门户网站.2011-02-22

[3].皇桐.做大做强做亮畜牧业[OL].海南临高政府门户网站.2012-02-28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性的产业,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繁荣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途径。因此,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当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措施和建议,最后对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建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结构效率、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指静态的农业产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而是指通过不断地对农、林、牧、副、渔等结构的调整,使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综观世界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优化,即农业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包括传统农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能力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和比重不断降低的过程。2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2.1 农村“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调不够

在“三个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农村“三个产业”较好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业资源的局限;比较利益少,农产品价格低,抑制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过于狭小,效益低;原有基础设施老化且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投资下降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2)农村工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二是企业所需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有效持续供应。三是由于城乡工业规划不统一,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剧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争夺。(3)农村第三产业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商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交通运输资源紧缺。三是农村技术服务状况不佳。

2.2 农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够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又占据第一位。

2.3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 农村工业内部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二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联系性很低;三是农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以粗放型经营为典型;“五小企业”(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比重较大,等等。

2.4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注意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3.1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加上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农户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趋势。农户生产者和纯粹消费者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从实际出发,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专业化经营格局。

3.2农产品问题突出,信息不对称

首先,科技含量低,难以打开市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13 %,而欧盟为41.4%,美国为61.9%,说明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其素质可想而知。由于经济拮据,农技教育没有普及到村、屯等原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往往以劳动力投入来代替资金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精品、名品不多,市场竞争力弱。其次,农户的农产品结构单一,造成农产品过剩。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过份偏好产品生产影响,加上农业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致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户,只能根据上一周期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来确定即期生产的产品。由于农户经营决策行为具有趋同性, 即他们在价格信号的刺激下往往会作出相同的反应,一哄而上生产价格高的产品,如果造成该种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剧增,价格下铁,卖难问题严重,于是又相继纷纷下马。相反,出现产品短缺,抢购抬价,在暂时较高价格的误导下,农户又会掀起新一轮的一哄而上。

3.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水平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上的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远不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释放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的劳动力。

3.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制度保障乏力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明显存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然而,由于制度创新缓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

力的提高;农业产业素质低下,我国农业产业素质低下,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质量、加工技术、运输手段和营销策略以及农业经济组织等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准入到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优化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要在中央财政上对农业作出相应的倾斜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等);建立相应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将农户、市场、商户、技术产品服务部门有效地链接起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规避相应的风险;把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来抓;把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保险立法,规定相应的究责条款,让真正属于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在资金上,政府要扩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农村,放宽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部门尤其是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2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实行科教兴农

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首先,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把先应用而后成熟的工业经验适当地应用于农业;引进新技术、新思想,用先进的物质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统一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要使广大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是顺利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给广大农民正确提供以价格信息为主的各类市场信息,是引导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等的重要信息,从根本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国家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产品制作中心和网络服务系统,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科技的有效途径。它将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最后,要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在农村信息网络向县和乡镇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组织网络的延伸。第一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推广站、农经站的作用,联合其他涉农部门,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积极鼓励信息员与农户结对子,开设农民科技培训班,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二要切实抓好从事信息服务人员及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各省要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并编写信息服务工作手册及培训教材。

4.3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针对市场需求,种植业应从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发展成为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关键要改变地区间农产品结构“资源型、趋同型、低级化”的劣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加工,以满足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是适应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业及其他优势产品产业,调整食品加工结构,发展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等,以满足食品消费市场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的领域,对农副产品进行多层次的系列加工和深加工。另外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凭借区域资源的优势,开发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稳定,区域内特有的名、优、新产品,形成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比较优势,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能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且稳定的特色产业。我国辐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为发展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名特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远渡重洋,畅销日本就是佐证。

4.4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

1)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业;磨刀不砍柴功,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新技术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鼓励和允许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基地,如南糖集团在各甘蔗主产区都设有加工厂,它们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加工优质白砂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只有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很不完善,一些产品标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并认真贯彻实施。

3)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而我国仅为0.51。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内在质量并不低,就是不在分级、包装、保鲜、储藏上下功夫,以致价值低,销售难。

4)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名牌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你精我特”,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关键要积极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发展城乡集市贸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区域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对农产品的集散功能,平衡供求,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市场网络,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农产品等级标准,形成计算机联网拍卖或拍卖与议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使之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结论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国加入WTO后,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这一趋势之中,农业也不例外。为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我国农业应形成以高科技化为主导,以信息化为关键,以市场化为手段,以服务化为保障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凤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J].农村经济,2004,(10).[2] 唐萍, 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 2004,(03).[3] 李锦生.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 2004,(03).[4] 余鲁.21世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5]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6] 郭琳,王华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04).产业组织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买买提热夏提·肉孜

学号1039020302

产业经济学专业

2011年7月6日

第三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XX镇农业产业结构转化和优化

近年来,本着对地理自然环境及各农业生产要素的权衡,XX镇对自身农业生产进行了系列积极、有效地探索和调整,有些农业生产业也呈现(或一阶段时间呈现)出一些活力,但都未形成较强规模,未形成产业自身的运转模式,也就没带来突出的经济效益,本着立足现状,大胆尝试的精神,我们对双石镇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如下设想:

1、沿阴山山脉,巴岳山脉发展沿山生态庄稼旅游休闲农业带,具体涉及XXX部分沿山区域。

2、处于岩上部分区域发展专业化立体农业,具体为桑-粮(草)-畜(禽)涉及XXX部分区域。

3、处于岩下场镇周边部分,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及其它企业带具体涉及到XXX部分区域。

对设想农业产业布局存在的优势分析

一是距永川主城区近,近处仅四五公里,远处也只八九公里,而永川区逐渐向大中型城市发展,城区假日休闲要求日益增长。

二是整个XX区周边开发的休闲游乐农业少,供给量不足,仅有XXX梨村及百里果廊成规模一点,但节气性太强,所以我们经常听XX人说XX没得耍事得,我们生态休闲农业开发还一定要以种殖来为主,可以在养殖上做文章,可以搞林间狩猎,山野养羊,野鸡,蛇等特色养殖为基础。水上垂钓,水域养殖,团鱼,鳝鱼,青波,白甲等这一类的农业。再辅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丰情展示(秧歌、闹洞房、四言八句、对山歌等)从而激活整个沿山路农业经济带。

三是地处沿山,气温适宜,自然环境优,加以人为变化,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

第四篇: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几点思考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论文[提要:PA地处川北东部,资源贫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面方针政策,走脱贫致富之路,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面对中国加入WTO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县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结构单

一、层次不高的问题突出显露出来,再加上生态环境恶化,市场竞争乏力,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此,本文在对PA农业生产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为解决近13亿中国人民的渴问题、为工业及其它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健康快速发展、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县农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解决温饱的要求,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个阶段,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粮油等农业产品出现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能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却不能增收,影响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大力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加大科学投放,提高农业自身利益。只有大力优化结构,并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发挥我县农业优势,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大力优化结构,才能迅速扩展农民的就业增收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使PA68万人民这个消费群众爆发出对工业和其他待业强烈的拉动力,通过扩大内需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有新思路

1、优化农业结构必须改善我县农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改善我县生态环境,首先要优化农业结构。从全县农业所处生态环境看,长时期以破坏自然生态所换取的农业发展已步入困境,因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县农业结构优化的先决条件。县内的生态环境已无法满足人口逐年增加对土地的需求,按原有的垦荒农业模式发展,只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环境恶化。只有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农业的发展建立在通过保持特色生态环境来强化农业特色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优化农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农业内部看,导致结构优化都是农产品价跌卖难,但价跌卖难的范围一次超过一次。从回旋余地看,结构优化的只能都是发展销路好的产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但销路好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少。结构优化受资源制约的程度越来越轻,受市场需求制约的程度越来越深;从政府角度来看,由于结构调整优化受政策因素的束缚越来越少,因而政府的“放开”为主,通过破解束缚而释放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活力可能性也少,这种状况表明,农业已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既不是农民随意决定的,也不是政府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来决定,所以目前我县的农业结构优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3、优化农业结构必须应对农业发展的外部压力从我县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优化结构调整压力增大。首先是当前国民经济出现市场需求不振,发展速度趋缓。农产品数量过剩的矛盾完成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以缓解,不能寄希望于国民经济出现新的“过热”来消化。第二,通货紧缩导致价格下跌的预期已经形成,使农业结构优化面临的障碍,价格信号未能很好地揭示农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农民的生产活动缺少明确的市场导向。第三,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难以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帮助农业化解过剩矛盾。解决农产品过剩的矛盾,完全落在农业结构优化上。

一、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有新思路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县农业已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就要走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结构优化之路。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缺陷看:一是低质农产品供大于求,而某些优质农产品却供给不足,依然需要在外购进,于是出现了同一种粮食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奇怪现象。二是种植业开发过度,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三是农业结构不完整,农民就业仍然集中在农业,导致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收入增长受到极大限制。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还只是在数量上做文章,哪些产业、产品在数量上短缺,就发展哪些产业、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始终只局限于部分区、乡镇,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粮食等大宗产品仍年复一年地发展低质的大路货品种。由此可见,再按过去的老路子调整我县农业门牌号结构,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所出现的现实问题,反而会给全县农业发展造成新的矛盾和困难,必须寻求新的思路。

二、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有新方法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要达到的目的:是一个综合性目标,可确定为;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和自然规律,本着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多种手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各具优势和特色,各业协助发展,市场供需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具体讲,通过结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优化,要使我县农业发生三个变化:一是实现产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使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品质适销对路,并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二是实现普通农产品向优质农产品的转变,使我县农业全面转向优势、高产、高效的轨道,使务农的劳动力的收入逐步接近全县人均水平;三是实现趋同经济向特色经济的转变。要通过合理调整区域分工布局,不同区乡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生产。要实现上述目标,本人认为:我县农业结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靠市场,使农业产品的调整与市场需求合拍。一是要认真研究市场,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市场供求变化,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风险系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主地组织生产,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和挖掘本地优势,出现市场空档及时补充,做到市场信息研究,预测分析,增强结构优化的预见性。二是要注重开拓市场,要针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出现优势化、季节化、方便化的趋势大作文章,尽量避开趋同性的竞争手段,树立敢为人先,别具一格的竞争观念和策略,形成特色个性产品拓宽市场空间,让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都能在“错位竞争”中得到满足;三是着力培育市场,积极培育农村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市场,形成多特色、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2、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推进农产品由低质为主向优质为主转化。在优化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优质农产品产出率。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数量不足的矛盾基本消失,农产品优势产出率很低,优质产品的出产率也很低,这个矛盾日益突出。依靠加大科技投入,解决农产品优质率低和优质农产品产出率低的“两低”问题,是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具体要求是:要以优质品种替换劣质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保持优质品种的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率,这方面,需要增加投入,加强科研,增加技术含量,但更重要的是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 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重在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使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3、调整种植、养殖区域,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结构(1)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国家现有退耕还林、还草、还源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不宜种粮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源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相应压缩粮食种植面积,转而发展高价值的林果业、畜牧业、水产林。大力发展畜牧业,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在农业中都重视畜牧业发展,并且畜牧业在农业中占的比重很大,我县绝大部分乡镇具有发展畜牧业条件,只有做好规划,发展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是完全可能的;大力发展林业,最重要的是抓好经济林、用材林的培育和发展,要充分发挥现有业主经营成果,深度开发现有荒山、荒坡、荒地,根据市场需求,栽植如香料、核桃、板栗等优质适销对路品种;退耕还草还湖还要与农民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在退耕还草后,草山草坡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根本问题是在于加强草场建设,应通过草场建设培育和增加牧草资源,实行围栏轮换养畜,提高产草量和载畜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畜产品深加工,多层资助地增加附加值,形成比开荒种粮高得多的经济效益;还湖还塘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扩大河、塘、堰面积和蓄水能力,同时,加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力度,增加经济效益。(2)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各区、乡、镇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除满足当地乡村居民口粮和饲料用料、加工用粮需要外,必须向国内大中城市提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粮,尽可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粮食生产上,可以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可以考虑在几个村或乡甚至某两个区为单位连片建立生产基地,形成某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能力,以利于统一提供粮种和栽培技术服务,提高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利于大批量收购、贮运和加工,提高在粮食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3)县内各区和大的镇的“郊区”应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名优产品生产县内各区和大的镇的“郊区”应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名优产品生产,满足当地群众需要和市场需求,要根据“郊区”土地资源、科技素质高和市场信息灵、交通方便的特点,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名优产品,挖掘和发挥粮食生产区没有独特优势。然而,通过多年的发展,县内大的集镇的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势没有很好得到发挥,农业产业结构与主要的粮食生产为主的乡村没有实质性区别,也在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既影响了自自由式效益的提高,又增加了主产区的粮食销售困难。因此,大的镇的“郊区”应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削减粮食和其它大宗产品生产,集中发挥质量好、价值更高的农业生产项目。

4、调整农业经营方式,创造适应新型产业体系的组织形式(1)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其经营规模,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PA农业参与市场的总体竞争能力较低,主要原因是受耕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的严重制约,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且又过于分散,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即时作出有效的反应。这种状况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产业链条过短有极大关系;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型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有必要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对传统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农产品即使不出口也会面临外国农产品的激烈竞争,更重要的是以市场为导向,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这是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2)新型组织形式是龙头企业通过经济利益联结将农户带动起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各项重要任务,包括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建议区域优势产业分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要通过新型组织形式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对分散的农户实行有效组织的最好形式,绝不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而是龙头企业通过经济利益的联结将农户带动起来,迄今为止,我国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今后如果仍然缺乏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我县农业中分散、弱小、低质、无序的状况还得持续下去,在市场竞争中很难摆脱不利地位,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龙头企业通常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安排和调整生产计划和营销手段,能够带动较大范围、较多数量的农户发展商品生产,并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农户提供的初级产品。二是农户可以根据产销合同和专业分工进行生产,按照合同确定的时间、品种、质量、数量、规格等要求将农产品出售给龙头企业,不必承担直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打交道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三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可以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优化结构、推进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大幅度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三、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必须重视解决新问题农业结构的优化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落实以上各项措施外,还需要处理好一些相关问题,使我们的观念和行为都转到适应中国加入WTO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上来。

1、要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必须突破农产品短缺取代“小而全”的局限,各地农业发展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应当看到,自给自足是以牺牲当地优势和效益为代价的,其结果必然是不经济的;提倡多种经营,并不等于各地样样经营,不能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价高好销,就不顾当地具体条件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结果势必导致供大于求,结果造成产品价低滞销。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将当地条件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注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和提高产品的信誉,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和销售区域,并不断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使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充分发挥和逐步扩大。

2、要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农业生产在规模上和数量上迅速扩张,摆脱了经济短缺的状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个农户的小生产与浩大的大市场之间的关系非常不相称,矛盾尤为突出,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其生产受市场的制约越来越大,广大农民对不确定的市场束手无策,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加大对农业的支撑、保护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农业做好示范、引导、提供科技及市场信息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依靠农民发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服务机制。

3、要增加农民的品牌意识,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我国农产品生产刚刚步入市场经济不久,农民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还相当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品牌对收入可能产生的种种有利效益,这是导致农产品发展滞缓的原因之一。应当明确,优质与品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质的产品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品牌必须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优质农产品及其标志是消费者认识和购买的主要依据,也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开拓和扩展市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离开良好的品牌,即使优质农产品也犹如“身在深山不人识”,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要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以此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使优势农产品得以顺利销售。

4、要重视培育“订单农业”的观念和行为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必然下降,经济效益也将受到影响。即使是目前市场上品种、质量看好的农产品,也不能过多过快地盲目发展,应当在对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相应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力求保持供求基本平衡。以销定产,这个在工业是提倡了多年的方针,今年乃至今后已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标志。但是,这种以销定产不能停留在一般口号和号召上,必须付诸行动,这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行动就是全面推行合同制,并维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率,通过广泛利用购销合同确保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路。实施“订单农业”,是防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盲目性的基本保证。目前,农民普遍感到不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生产出来往哪里销?充分说明推广“订单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对信息网络建设也必须加强,尽量延伸到乡村社和龙头企业甚至专重业和农民参与选择,这是推广“订单农业”的基础。

5、加大科技投入,解决科技与应用问题要改变农业科技不适应结构调整的认识,必须增强科技投入。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形成按市场需求选定课题,按市场机制来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二是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增加培训费和推广经费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可采用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研院校的专业人才来PA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四是应加大兴办科技示范园、示范片、示范户的力度,以直观实际的方式推广农业示范,又向农民出售粮种,提供技术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五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耿静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重大变化。“增长方式”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效率,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相应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有新的更高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除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外,还应有如下要求:

1.1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农业经济运行的情况要用综合目标体系来考察。这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程度;城镇化进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程度;农业从业人员的增收幅度。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政治指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村民自治能力、农民个人的发展程度等。

1.2向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荷兰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但其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人均创汇8万多美元,大大超过美国。我国不少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2005年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的1.6、3.6和6倍,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还污染环境。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虽然原因复杂,但与自身存在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也分不开。因此,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方针。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品牌的创立和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初级产品向终级产品转变,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由无品牌、少品牌向有品牌、多品牌转变。

1.3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产品市场决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和服务需求。以往,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现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已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表明农业生产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现阶段,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位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市场要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和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此外,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

1.4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转变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消耗大、产出少、效益低。要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支撑更多人口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必须建设生态能自我维持、资源能多级循环利用、经济能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途径

2.1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资金供给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从切实保障农业投入出发,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信贷向“三农”的倾斜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减少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流失。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生产环节的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投入的积极性。此外,要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2.2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在我国农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科技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为无论是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还是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分别比发达国家约低30%~40%左右,且农业人才严重流失。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2.2.1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要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方向,在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优质特色畜禽、水产品种培育及农药、动植物无特定疫生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应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2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全面推进农业科技人户工程,扶植农业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科技交易市场网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2.2.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现在农村文盲人数虽然减少,但真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不多。因此,必须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培训。首先,要在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其次,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再次,要

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鼓励他们毕业后到农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功立业。

2.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实行合同化管理的途径,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矛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实现农业产业化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3.1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精心组织粮、棉、油、禽、菜等骨干农产品的生产;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培育特色品牌,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3.2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要求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标准的内容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因此,必须严格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快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3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户小规模、集成大群体式的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并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园区等市场主体,使它们成为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使他们与农户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适应农业市场体系和国际化要求,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加强对农户的农机、水利、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良好环境,为农产品创造增值的机会。

2.4深化农村改革,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面临体制性约束,主要

表现在:对农业的长期过度索取;对农民、农村和农民的歧视性待遇;政府对农业的干预过多等。因此,必须深化农村改革,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体制、机制保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长期以来,人们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视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大的制度障碍。其实,家庭经营制度是天然适应农业特点的经营形式,也是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有效形式。纵观世界各国,凡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无不实行家庭经营,因此,农业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工业化要向家庭经营注入现代生产要素,城镇化要为扩大家庭经营规模转移农村人口,市场化要为扩大家庭经营提供完善的社会化经济技术服务。在当前和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这种生产经营机制适应我国农业状况,是我国农业基本的生产经营制度。因此,必须在坚持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 >》2010年第5期

下载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及优化配置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深化农业推广 优化产业结构”的论文

    关于“深化农业推广 优化产业结构”的论文学员姓名: 董 娟 学号:***73 专业:畜牧兽医 二0一四年七月八日 深化农业推广 优化产业结构 摘要 : 《十二五规划》明确......

    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兴农战略农业工作汇报

    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兴农战略 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花荄镇农业工作总结 花荄镇是安县县城所在地,辖20个农业行政村,农业人口37000余人,是全国知名的水稻......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宁陕县素有"安康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之称。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的基本县情。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

    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宁陕农业持续发展宁陕县素有"安康的北大门,西安的后花园"之称。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的基本县情。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乌苏市委党校 刘宪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