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阵地建设,育学生先锋(发展学生党员经验材料)
抓阵地建设,育学生先锋
**县教育局
1995年我市在各类学校中实施“发展学生党员系统工程”以来,**县教育局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在特色上下功夫,狠抓三个阵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抓硬件建设,办高标准业余党校
学生积极分子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学校党建工作就较难展开,难以持续。我局一开始就明确了 “三优先、四必有”建业余校原则。“三优先”即:制订规划优先考虑党校发展,落实资金优先考虑党校使用,解决问题优先考虑党校困难。“四必有”即:党校固定教室必有,上级要求张贴物必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必有,自己特色宣传必有。
在“三优先、四必有”原则的指导下,局机关和条件具备的学校纷纷建起了业余党校,设立了专门教室,逐渐形成了一只高标准的业余党校队伍。如,局机关的教育系统业余党校,我局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每年初定下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党校的硬件建设。我局在新建办公楼时,要求设计方专门设计了一个能容纳200人的大厅做为业余党校的教室。峻工后,我局对大厅进行了装修,搭建了主席台,配置了桌椅,又购置了电视、VCD、音响更新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现在正筹备安装电脑投影和接入教育网工作。**中学学生业余党校教学设备先进,环境典雅,张贴的《*中优秀学子录》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走进这些教室,你会很自然地受到党性的熏陶,很自然地生发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样的教室上党课,开展活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抓社会活动,建立第二课堂
学生积极分子只在教室里上上课,搞搞活动,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与现实脱节,很难得到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针对这一问题,我局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业余党校阵地”的决策。但是,第二课堂利用得好,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利用不好,更容易形式化,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形成负面影响。我局经过反复调研,又制定出了“精心挑选,合理利用,避免浪费,着眼发展”十六字方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收到了很好效果。
1、精心挑选。我县地处太行山区,地域宽阔,有上千年的历史,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革命遗址,也有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大课堂。为优中选优,我们专门成立了党建活动阵地筹备领导小组,负责第二课堂的挑选工作。经过学区推荐,个别补充,学生代表投票初选,领导小组复议,社会公示,和专家组评定五个步骤,我们最终选出了嶂石岩、石柱山、万坡顶遗址、冀西太行一分区司令部纪念址、北马路迎宾线一条街等20余处作为活动阵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2、合理利用。我们把这些活动阵地按照性质分为四类,针对不同特点开展不同活动。嶂石嶂、石柱山等阵地代表家乡的秀美的山川,我们就开展“美丽的嶂石岩”和“我爱石柱山”征文活动,强化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万坡顶遗址和治平寺石塔等阵地代表家乡悠久的历史、人民的智慧,我们就开展“我为历史添光彩”等活动。冀西太行一分区司令部纪念址、革命烈士墓等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阵地,我们就开展“牢记革命传统,开创光辉未来”系列活动。北马路迎宾线一条街和东高工业园区等展现了改革开放成果,我们就开展“思想解放才能解放生产力”大讨论。
3、避免浪费。在利用这些阵地开展活动时,我们特别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把20多个活动阵地按地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片,坚持就近开展活动、代表参加与观看录像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浪费。如,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黄北坪学区一般去参观冀西太行一分区司令部纪念址,或为朝鲜义勇军烈士扫墓,或到长沙村烈士纪念碑处开展活动;城关学区和县直学校往往去烈士陵园或张金垠烈士献身处开展活动;而有的学区则会请老同志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座。
4、着眼发展。一是我们组织成立了义务小分队保护这些阵地,时时进行活动,如维持秩序、保持清洁,避免了一些破坏行为。二是我们注重宣传这些阵地,充分发挥它的文化、教育幅射作用,提高知名度,吸引有志之士进行投资管理,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我们多选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的阵地,并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如,前年我们增加了东高工业园阵地,展现解放思想给我县工业带来的巨变;今年我们增加了大河道枣园阵地,展现解放思想给我县林果业带来的美丽前景。
三、抓文化建设,构坚实人文阵地
有了先进的教室,有了开展社会活动的阵地,如果没有充分恰当的文化内涵和讲解精辟的教师,它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我们同样注重构建坚实的人文阵地。一是发动群众广泛搜集材料,包括故事传说、写景诗文、革命事迹、改革政策等等原始资料。然后通过广泛开展征文比赛专家定稿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活动阵地和具体的主题,优中选优,选出优秀篇目作为特色教材的典范。二是从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士,经验阅历丰富的老领导、老党员,理论水平高的老教师和改革开放的引领者中遴选出适合者作为党课教师,并努力稳定这支队伍,构建了坚实的党建人文阵地。如,我局的退休老职工李文昭,参加过革命,有丰富的阅历,文字功底好,受聘后,写下了大量文章,为多所业余党校讲过课做过报告,感染激励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十年来,我们坚持抓三个阵地建设促“学生党员系统工程” 发展,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22期,各种受教育学生超过20,000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这距上级部门的要求还很远,今后,我们将戒骄戒躁,永争上游,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篇:抓阵地建设 促作用发挥
抓阵地建设 促作用发挥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一直是镇党委力求解决的问题。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立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抓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现将我镇工商联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交流: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镇工商联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6月,从成立之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12名党员,走过了风雨十年。党支部的党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街道的个体户,其中大学生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该支部先后于2002年至2004年被镇党委评为“***镇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镇党委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抓制度,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1.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镇党委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定党委副书记为工商联党支部专职联系人。通过明确标准、拓宽渠道、严格程序等措施,把思想
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选配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有力推动了党组织建设。
2.健全学习制度。支委会制定学习长效机制,把每月15号定为学习日,并把各项制度和工作内容规范上墙。严格落实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等制度,确保学习效果。增强学习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提高能力学、紧贴职责学、盯着薄弱环节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年由镇党委领导为其上一次党课,认真撰写各种学习心得体会和总结。在党支部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并作为年终民主评议的扣分依据。
3.落实考评制度。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党支部年初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支委会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考评制度,采取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底总考评的方式“查阅走访”督导检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案,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抓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1.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工商联党支部的党员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把勐混当成家乡,坚持为辖区内的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组织党员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看望老人、清理排水沟、杂草、清扫大街、栽树、修缮厕所等志愿服务活动,10年来共计参加义务劳动的党团员达600余人次,捐资5000多元。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支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005年支部与***村党总支的贫困党员****结为帮扶对子,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挥支部党员经营管理的优势,结合****同志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年努力,****偿还了5000元的借款,2008年家庭收入11748.5元,人均收入达2349.7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3.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2011年,在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提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向建党90周年献礼号召中,党支部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精神。支部带领党员们在***镇与国道214线连接线大约500米的公路两旁栽种樱花树,在没有工作经费的情况下,党员们自发筹集经费300元,购买了140棵樱花树苗和培土。目前这条路已被确定为“工商联党支部示范路”。
(三)抓培训,巩固党建工作基础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利用“三会一课”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利用镇党委和党支部的学习活动日,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工商联党支部的党员,应生活的需要不断的流动,党支部密切关注流动党员思想、生活
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定期、不定期派人上门与党员谈心,了解党员在外的学习、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个人思想动态,使他们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做到党组织教育活动“一个也不能少”。
(四)抓联创,推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工商联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妇女和工会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目前,***镇工商联个体协会有共青团员18人,工会会员42人。在各项活动中,党支部不仅对内严格要求,还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团结起来,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党支部工作经费紧张。不能很好的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2.办公场地紧张。镇党委、镇政府一直以来很支持党支部的工作,但由于经费不足、办公地点有限,目前,支部和镇老年协会合属办公。
3.办公设备紧张。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办公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办公设备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服从党委统一领导,镇党委加大对党支部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党支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2.加大经费投入。镇党委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党建经费,分期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进行配备。
3.开展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增强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镇党委指导党支部开展一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党员积极参与,使党员在参与中增强向心力。
4.帮助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我镇党委将积极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各阶层党员的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3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近二年来,我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贯彻“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将阵地建设作为解决村
党组织突出问题,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标准、节约、实用,不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的原则,把全镇8个村党支部全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活动阵地,并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8个行政村,原有的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面积最多的有80多平方,少的只有20多平方,房屋的总价值最多的也只有2万余元。由于条件的简陋,村干部有时办公,处理事务只能在家中进行;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也因场地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镇党委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决定。2005年,我镇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镇财政补贴40万元,各村在外能人捐资100多万元,其他方面争取资金60多万元,把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五底二楼,总面积35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我镇党委站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高度,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褒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2005年初镇党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我镇村级阵地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镇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推进力度,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村级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备物质条件,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搞好农村扶贫致富,更好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委一班人统一认识后,又召开全镇的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充分认识到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把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动员会后,各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村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着重从本村实际讨论研究了本村的阵地建设问题。
2、责任落实到位。党委明确由党务线负责全镇阵地建设,插村组长负责搞好所联系村的督导指导工作,确保精力、力量到位,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阵地建设的总指挥,分管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还及时下发文件,把村级阵地建设列为2005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当年阵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当年目标任务的完成,3、考核督促到位。我镇将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年终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同镇村相关干部的奖金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各村阵地建设开工以后,镇党委每周一次听取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二)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阵地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资金。我镇注重调动一切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在不增加老百姓一分钱的负担下,较快地筹集到了建设资金。
1、市级联系单位“帮”一点。我镇有关村是市有关部门的帮扶联系点,帮扶所在村干部就积极到市有关部门汇报介绍村阵地建设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河岸村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是共建单位,该村支部书记多次到该局向领导汇报阵地建设情况,并带该局长实地查看了新阵地的选址,介绍了新阵地的设计构想。该局负责同志当即拍板资助2万元,并承诺如果成效大的话,年年都将资助。
2、在外名人“引”一点。我镇有些村通过一些祖籍在王浩的名人,借用他们的影响进行筹资。例如新岸村支部主动同南通、海门的有关领导联系,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建设资金,通过他们联系了水利、财政、银监局等部门前后共捐资10万多元。
3、闲置资产“换”一点。我镇部分村充分利用2001年行政村合并闲置下来的资产,通过进行租赁或出售换取建设资金。我镇桥闸村通过公开拍卖和招租村部及附属设施,共得资金11万余元。这些资金成为该村阵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河岸村也通过该方法,把原村部置换给村办企业,获得资金3万余元。
4、村集体资金“筹”一点。我镇部分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向他们介绍村阵地建设情况,说明遇到的困难,取得村民的支持和理解,从村集体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补贴阵地建设。昌盛村先后召开4次村民会议,广泛宣传,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了
第四篇: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3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近二年来,我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贯彻“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将阵地建设作为解决村
党组织突出问题,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标准、节约、实用,不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的原则,把全镇8个村党支部全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活动阵地,并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8个行政村,原有的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面积最多的有80多平方,少的只有20多平方,房屋的总价值最多的也只有2万余元。由于条件的简陋,村干部有时办公,处理事务只能在家中进行;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也因场地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镇党委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决定。2005年,我镇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镇财政补贴40万元,各村在外能人捐资100多万元,其他方面争取资金60多万元,把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五底二楼,总面积35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我镇党委站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高度,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褒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到位”。
2、责任落实到位。党委明确由党务线负责全镇阵地建设,插村组长负责搞好所联系村的督导指导工作,确保精力、力量到位,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阵地建设的总指挥,分管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还及时下发文件,把村级阵地建设列为2005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当年阵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当年目标任务的完成,3、考核督促到位。我镇将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年终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同镇村相关干部的奖金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各村阵地建设开工以后,镇党委每周一次听取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二)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阵地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资金。我镇注重调动一切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在不增加老百姓一分钱的负担下,较快地筹集到了建设资金。
2、在外名人“引”一点。我镇有些村通过一些祖籍在王浩的名人,借用他们的影响进行筹资。例如新岸村支部主动同南通、海门的有关领导联系,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建设资金,通过他们联系了水利、财政、银监局等部门前后共捐资10万多元。
3、闲置资产“换”一点。我镇部分村充分利用2001年行政村合并闲置下来的资产,通过进行租赁或出售换取建设资金。我镇桥闸村通过公开拍卖和招租村部及附属设施,共得资金11万余元。这些资金成为该村阵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河岸村也通过该方法,把原村部置换给村办企业,获得资金3万余元。
5、在外能人“捐”一点。我镇所有村对在外能人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联系方式。通过登门拜访、电话沟通、做外围亲戚工作,争取在外能人的资金帮扶。三合村在外能人李华平主动响应三合村支部的号召,捐资5万元用于阵地建设,并
答应以后逐年再捐一点。河岸村通过在外能人共捐资17万元。古坝村、昌盛等村在外能人都捐资在8万元以上。通过各村各显神通,使在外能人的捐资成为我镇阵地建设资金的主要经济来源。
6、镇财政“奖”一点。镇政府在财政钢性支出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明确承诺拿出40万元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村进行奖励。
(三)加强管理,规范运作
农村阵地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运作过程要规范,我们是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
1、高标准设计。我镇专门聘请资深设计师,按照建四至五层楼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图,同时参考其他乡镇阵地建设的优点,最终形成我镇阵地建设典雅、庄重、简练的欧式风格。
2、严格资金运作。为了严格监管好阵地建设资金,我镇专门成立了由纪检、组织、监察、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组成的阵地建设办公室。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共节省资金80余万元。对各村所筹措的资金全部实行镇财政统一管理,按需结报,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用足用好。
3、严格质量管理。为了确保阵地建设的质量,党委专门指定建管站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监理,每天到各建设工地进行巡视,每天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经他签字认可后才能开始第二天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有一定建筑专业技术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阵地建设施工的义务监理员。
通过全面监督,全程跟进,我镇阵地建设过程中做到,按标准施工,严把质量关,最终所有村的阵地建设顺利竣工,并且没有一封人民来信,成为一项优质放心工程。
(四)强化功能,凸现作用
1、为了充分利用村级阵地建设,我镇党委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有的党员提出将村办公室、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村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建设规划思路,我镇党委及时吸纳了这一建议。把阵地建设与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和农资供销等公共服务整体考虑、一并规划、同步推进,并且我镇把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确定了“位置适度居中,方便群众办事,便于新农村建设”的阵地选址原则。
2、实行“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我镇统一了阵地建设的功能布局,尽量合并和压缩村干部办公用房,建立规范的档案室,开辟了书报阅览,文化活动,民间调解等室,开设了有80多平方,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合理设置来最大限度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三、下阶段打算
继续落实阵地建设二期工程的资金,力争年内完成场地浇筑,围墙建筑,室内布置,电教设备添置等配套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乡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XX镇党支部阵地建设经验和做法
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近二年来,我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贯彻“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将阵地建设作为解决村党组织突出问题,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标准、节约、实用,不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的原则,把全镇8个村党支部全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活动阵地,并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8个行政村,原有的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面积最多的有80多平方,少的只有20多平方,房屋的总价值最多的也只有2万余元。由于条件的简陋,村干部有时办公,处理事务只能在家中进行;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也因场地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镇党委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决定。2005年,我镇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镇财政补贴40万元,各村在外能人捐资100多万元,其他方面争取资金60多万元,把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具有欧式风格的五底二楼,总面积35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我镇党委站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高度,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褒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2005年初镇党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我镇村级阵地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镇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推进力度,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村级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备物质条件,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搞好农村扶贫致富,更好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委一班人统一认识后,又召开全镇的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充分认识到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把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动员会后,各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村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着重从本村实际讨论研究了本村的阵地建设问题。
2、责任落实到位。党委明确由党务线负责全镇阵地建设,插村组长负责搞好所联系村的督导指导工作,确保精力、力量到位,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阵地建设的总指挥,分管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还及时下发文件,把村级阵地建设列为2005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当年阵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当年目标任务的完成,3、考核督促到位。我镇将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年终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同镇村相关干部的奖金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各村阵地建设开工以后,镇党委每周一次听取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二)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阵地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资金。我镇注重调动一切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在不增加老百姓一分钱的负担下,较快地筹集到了建设资金。
1、市级联系单位“帮”一点。我镇有关村是市有关部门的帮扶联系点,帮扶所在村干部就积极到市有关部门汇报介绍村阵地建设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河岸村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是共建单位,该村支部书记多次到该局向领导汇报阵地建设情况,并带该局长实地查看了新阵地的选址,介绍了新阵地的设计构想。该局负责同志当即拍板资助2万元,并承诺如果成效大的话,年年都将资助。
2、在外名人“引”一点。我镇有些村通过一些祖籍在王浩的名人,借用他们的影响进行筹资。例如新岸村支部主动同南通、海门的有关领导联系,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建设资金,通过他们联系了水利、财政、银监局等部门前后共捐资10万多元。
3、闲置资产“换”一点。我镇部分村充分利用2001年行政村合并闲置下来的资产,通过进行租赁或出售换取建设资金。我镇桥闸村通过公开拍卖和招租村部及附属设施,共得资金11万余元。这些资金成为该村阵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河岸村也通过该方法,把原村部置换给村办企业,获得资金3万余元。
4、村集体资金“筹”一点。我镇部分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向他们介绍村阵地建设情况,说明遇到的困难,取得村民的支持和理解,从村集体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补贴阵地建设。昌盛村先后召开4次村民会议,广泛宣传,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了村民的理解,从集体资金中筹措到2万余元。五总村也通过村民大会,从提水养殖收益中提取了3万元,用于阵地建设。
5、在外能人“捐”一点。我镇所有村对在外能人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联系方式。通过登门拜访、电话沟通、做外围亲戚工作,争取在外能人的资金帮扶。三合村在外能人李华平主动响应三合村支部的号召,捐资5万元用于阵地建设,并答应以后逐年再捐一点。河岸村通过在外能人共捐资17万元。古坝村、昌盛等村在外能人都捐资在8万元以上。通过各村各显神通,使在外能人的捐资成为我镇阵地建设资金的主要经济来源。
6、镇财政“奖”一点。镇政府在财政钢性支出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明确承诺拿出40万元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村进行奖励。
(三)加强管理,规范运作
农村阵地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运作过程要规范,我们是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
1、高标准设计。我镇专门聘请资深设计师,按照建四至五层楼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图,同时参考其他乡镇阵地建设的优点,最终形成我镇阵地建设典雅、庄重、简练的欧式风格。
2、严格资金运作。为了严格监管好阵地建设资金,我镇专门成立了由纪检、组织、监察、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组成的阵地建设办公室。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共节省资金80余万元。对各村所筹措的资金全部实行镇财政统一管理,按需结报,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用足用好。
3、严格质量管理。为了确保阵地建设的质量,党委专门指定建管站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监理,每天到各建设工地进行巡视,每天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经他签字认可后才能开始第二天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有一定建筑专业技术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阵地建设施工的义务监理员。
通过全面监督,全程跟进,我镇阵地建设过程中做到,按标准施工,严把质量关,最终所有村的阵地建设顺利竣工,并且没有一封人民来信,成为一项优质放心工程。
(四)强化功能,凸现作用
1、为了充分利用村级阵地建设,我镇党委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有的党员提出将村办公室、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村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建设规划思路,我镇党委及时吸纳了这一建议。把阵地建设与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和农资供销等公共服务整体考虑、一并规划、同步推进,并且我镇把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确定了“位置适度居中,方便群众办事,便于新农村建设”的阵地选址原则。
2、实行“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我镇统一了阵地建设的功能布局,尽量合并和压缩村干部办公用房,建立规范的档案室,开辟了书报阅览,文化活动,民间调解等室,开设了有80多平方,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合理设置来最大限度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三、下阶段打算
继续落实阵地建设二期工程的资金,力争年内完成场地浇筑,围墙建筑,室内布置,电教设备添置等配套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