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0:5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

第一篇: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

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

发布时间:2006-07-14 09:18:43 来源:许昌日报 【文字显示: 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和提升工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实现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

高起点编制好集聚区规划。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群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总体要求,高起点编制好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河南省许昌经济开发区、河南(魏都)民营科技园区、许昌市东城工业集聚区等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作为首批市级重点工业集聚区予以扶持。工业集聚区规划用地将与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留足产业集聚的空间。

优先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发展规划批准后,按项目落实占补平衡方案,及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在省、市下达的当年用地计划内切出专项用地指标,对工业集聚区项目用地予以优先保证;完善工业集聚区的基准地价体系,工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程序定出基准地价后,由同级政府对外公布;凡入驻工业集聚区项目,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其投资强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入驻工业集聚区项目,其土地价格采取“一事一议”给予优惠。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土地净出让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项目贴息、财政奖励、科技三项费用、企业发展资金、风险担保资金向工业集聚区内企业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各金融机构贷款重点向工业集聚区倾斜,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减免城建配套费,鼓励投资者投资兴建标准厂房、多层厂房。

加强建设管理。《意见》要求,要提高工作效率,入驻企业及项目的所有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均由工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全程代理,承诺办理时限;要扩大管理权限,各工业集聚区经考察批准后,可授予其经济管理权限;要搞好城区工业企业的资源整合,对城区高耗能、重污染、低水平、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的工业企业实行退出机制;要加强环境保护,高耗能、重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得入驻工业集聚区。(忽国杰)

第二篇:杭州市加快打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

中广网杭州3月24日消息

萧山的化纤、桐庐的制笔、富阳的白板纸、余杭的家纺、建德的精细化工、桐庐的内窥镜、临安的精密元器件„„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产业,如今已成为全国同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杭州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自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区县学萧山、乡镇学分水”以来,杭州市工业功能区建设和块状经济发展迅速,成果喜人。

工业功能区是符合城镇规划、工业企业相对集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性配套服务体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集聚区,经过这几年发展,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贯彻实施“三位一体”工业发展方针的重要平台、工业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功能区销售收入五年增长5.4倍

自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功能区建设“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以来,各地政府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功能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工业功能区销售收入五年增长5.4倍。

2007年,全市65个重点工业功能区(含省级经济开发区,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2632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9%。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工业功能区达3个,其中萧山衙前化纤功能区完成工业产值182亿元,位居全市功能区第一。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加大工业投入

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各工业功能区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大园区建设和工业投入,功能区建设有了新的突破。至2007年底止,市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已开发面积21.06万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4亿元。2007年,各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实到外资7.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6.8%;利用市外资金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2.3%。一批工业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杭州市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共有入区企业5963家。这些企业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123亿元、实交税金84.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9%和27%。重点工业功能区单位土地工业产出密度125万元/亩、税收密度4万元/亩。据测算,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用不到全市面积的1%,创造了全市GDP的12.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主平台

工业功能区建设为我市新型重化工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江东、临江、钱江、余杭等四大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4亿元,打造新型重化工业发展主平台。

东南金属薄板、东南铝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江东建成投产、吉奥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等大型重化项目在临江开工建设、裕隆汽车项目已经签约;青年汽车、中航材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骨干、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新型重化工业总体布局。

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基地

工业功能区作为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块状经济的集聚发展,而块状经济的发展壮大又进一步促进了功能区的建设。我市工业功能区突出产业特色,推动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较大程度改变了块状经济“低小散”的面貌。

2007年,萧山、余杭两区和5县(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23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

重达63.8%,比2002年提高9.5个百分点。据统计,萧山、余杭两区和5县(市)工业中,约八成的份额是以块状经济形式体现的。

我市块状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一批萧山化纤、汽车零部件和羽绒业,富阳造纸和光通信业等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余杭的家纺业、建德的精细化工业、桐庐的制笔业、临安的装备制造业和电线电缆业、淳安的饮用水产业也初具规模,形成较强竞争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工业功能区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途径,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了财源。目前,工业功能区从业人员50.3万人,85%以上来自农村。

在“制笔之乡”分水,家家户户都从制笔产业中得到了实惠。分水镇通过党支部服务站,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制笔企业手工装笔、套笔。全镇有大小党支部服务站123个,每年可吸纳2000余人就业,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近900万元。分水制笔业通过产业辐射带动,促进了制笔配套产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如今,分水镇各类小厂小店达4000家之多,8个分水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周边的百江、合村等地也已发展制笔企业近100家,产值近亿元。工业功能区内企业不仅大量招聘当地农村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还把装配、编织等简单生产分散到当地千家万户,发展了众多的“编外职工”。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为当地农民配套三产服务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百姓经济的发展。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

打造工业“一高一领先”的强劲引擎

工业功能区建设要坚持“规范建设、特色定位、土地集约、科学发展”的原则,努力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主要基地,成为杭州工业实现“一高一领先”目标的强劲引擎。

到2010年,工业功能区的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交税金等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以上;每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30个工业功能区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6个超过100亿元;50%以上的工业功能区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综合能耗达到全市工业先进水平。

发展新型块状经济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经济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形成一批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到2010年,全市块状经济工业销售产值超过7500亿元,其中,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达到55个;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培育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区域品牌35个,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著名品牌;综合能源消耗低,新型块状经济的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区域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30个。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特色明显、辐射国内外、经济拉动力强的专业市场20个。

结构优化 高新产业集群涌现

工业功能区内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和竞争合作效应,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提高。一部分产业已由初期的同类企业“扎堆”群聚逐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如萧山化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扩展,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纺丝、织造、印染后整理的完整产业链。

余杭家纺则通过产业链延伸,从面料生产向家居成品发展,并衍生出一批纤维原料生产、后整理加工处理、个性化整体家纺产品设计等上下游企业,提升了余杭家纺的文化创意内涵和附加值。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和技术改造,功能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机械装备业、钢结构、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产业集群。

同时,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以块状经济组织形态显现,成为杭州工业新亮点。如杭州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年总产值超过600亿元,成为我省通信制造产业重要集聚基地。高新(滨江)区则形成以“两强、两优、两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信雅达、恒生电子等知名软件企业为代表的杭州软件业,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富阳的光通信产业,依托富通集团和富春江集团等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光通信器材的配套企业,年销售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重要基地。

创新发展 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从2005年起,杭州市在重点工业功能区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17家。这些行业研发中心共申报立项行业技术攻关项目18项,累计投入4057万元,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5713人次,转让项目85项,推广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及科研成果137项。我市已初步形成了面向企业、面向块状经济产业群,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市一些特色块状经济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萧山钢构、桐庐制笔、富阳白板纸三大产业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萧山化纤业产量占全国的20%、萧山羽绒业产量占世界的25%、余杭的家纺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3%。桐庐的内窥镜、临安的精密元器件,总量规模不大,但市场占有率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全市共有“中国羽绒之都”等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国字号区域品牌25个。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浅谈如何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理论”也就是“工农业协调发展论”,我区要发展城乡一体化就必须把工农业的发展和城乡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优势产业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掇刀区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区建成了化工循环产业园、麻城工业园,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成功引进帅店肉牛、丽生堂土鸡等养殖项目,建成以207国道沿线为主的苗圃种植基地。但有些工业项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比如李宁工业园就将下游新垱沿线严重污染,这是与十八大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问题。加强公益项目建设,优化配置和规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

三、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文明乡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和谐乡村、和谐家庭。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满足广大居民对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工作透明度,密切干群关系。

四、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就业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第四篇: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

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

来源: 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作者: 李培松发布日期: 2010-11-2

2今年7月30日,遵义县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上传来喜迅:遵义县与8家企业签约9个项目,签约资金超过9亿元。据了解,遵义县此次招商项目有汽车改装和销售、建材加工、农产品加工等,9个项目中共有7个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投资方有劳克斯公司、遵义利升公司、贵州山珍宝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

如今,遵义县就像一块磁场吸引着外地客商纷纷抢滩登陆,一大批重点项目在遵义县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这些项目带来的人力、物力、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迅速聚集,已梯次展开的各种建设项目在工业聚集带里快速成长,使该县的人气和财气吸附能力空前跃进。

“我们坚持走工业园区——企业引进——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城镇成长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按照目前招商引资资源和规模,5年之内,将有上百企业集聚遵义县,工业年产值将新增300个亿,带动15万产业工人实现就地就业,辐射带动40余万人涌向城镇,城镇化人口将达到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将超过50%。”遵义县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把视野延伸开来,由县及市,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一个个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一座座载满希望和憧憬的城市新区掀起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高潮„„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战场,全力以赴打好增比进位突破的攻坚战,努力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黔北大地上同心共振的响亮声音。

新型工业化号角嘹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立足于“大农村、小城市”的基本市情,进一步加快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是遵义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既符合遵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市750万人民想发展、盼发展的根本实际,也完全符合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

翻开历史的扉页,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气壮山河,激励人心;打开今日的蓝图,蓄势待发的新遵义,昂首阔步,走向春天。无论是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还是城乡面貌的明显改善;无论是生态环境的更加优美,还是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无论是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效益的统一,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都呈现出遵义无穷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也向世人展示着悄然崛起的新遵义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可或缺地包括“工业强市”的嘹亮号角中取得的成就。

置身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第一线,追寻遵义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脚步,与黔北大地现代大工业节律同呼吸,共脉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业已成为遵义经济的‘引擎’。‘ 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历史上增长快速、效益显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的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得到提升。遵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履坚实、进程加快,以工业助推经济发展硕果累累。”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实施后,我市抢抓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迅速掀起了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新高潮。工业战线坚持解放思想抓创新,瞄准一流抓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突破,效益进一步提升。2009年,我市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02.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同时,我市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带动下,我市的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26.0:37.9:36.1调整为2009年的16.9:47.2:35.9,工业增加值增量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一半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园区建设“应运而生”

好风凭借力,登高声自远。工业经济骄人的发展成就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发展的足印里都充满智慧和艰辛。在我市工业发展扬帆加速起航时,工业园区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助推工业全面提速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广阔平台。

回顾历史,不容讳言,遵义的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并不晚。其实早在2001年,红花岗区就开始规划建设平桥工业园区,并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新材料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园区并未做大,贡献有限。

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和环保、用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2007年中共遵义市委三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十大工业集聚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对我市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摆在全市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强力推进“八大建设”、破解“四大发展难题”。

2009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委、政府组织课题组对我市园区建设实践进行了调研总结,并到重庆、山东、天津、贵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提出了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议。以此为基础,经过广泛深入全面的学习讨论,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和理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明确了我市重点建设的7+10工业园区。其中市级主抓红花岗区湘江工业园区、遵义和平工业园区、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新蒲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7个工业园区,县级主抓绥阳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习赤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绥

阳风华工业园区、红花岗区药业工业园区、遵义县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凤冈有机生态工业园区、习水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余庆熬溪工业园区等10个工业园区。

今年初,我市又进一步将园区建设列入市的“十件实事”之一,力求实现大的突破。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指导,对遵义的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座谈会在湄潭县召开。

当前,全市上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超常规的手段,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发展和构筑了布局合理、梯度有序、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的工业园区体系,并把工业集中区建成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化发展的带动区,园区也因此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项目投资的集中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助推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比重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指标居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在清澈透明的湘江河畔,在森林环抱的绿意盎然中,一座和谐发展、生机盎然的新型工业城市——遵义,以园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全力以赴加速工业化进程,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年多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高潮,全市主攻园区建设氛围较好形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17个重点工业园区,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新思路引领新发展,园区建设成了助推遵义工业发展的加速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着力机制建设,抽派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合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夯实基础,按照高位领导、强势推进的要求,重点园区组建副县级的园区管委会,直接承担园区规划编制、开发建设与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市级主抓的7个工业园区中,湘江、和平、仁怀名酒、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湄潭绿色食品等园区已组建副县级园区管委会。其他市县重点园区也分别组建机构,抽派得力干部集中抓,初步形成有机构主抓、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格局。着力规划编制,坚持高起点建设园区。各园区建设规划总体立足实际,各具特色,按照一区一园、一园多点布局,并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着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产业集聚。初步统计,各园区已达成投资意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有40多个,园区聚集能力明显增强。着力抓干部培训,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多次组织园区干部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学习园区建设相关知识和外地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市政府千方百计筹集2亿多元资金,直接注入市重点园区建设。决定将中心城区土地“五统一”筹集的资金,投入贯穿湘江、和平、苟江工业园的东南大道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左右。目前,9.3公里的和平段已完成3.1公里的路基工程和2公里的路面工程;6.3公里的湘江段已如期开工建设;苟江段正在开展设计等工作。在市场融资方面,采取BT等方式,引入公司参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招商方式,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等。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园区基础

设施建设有效推进。

正确思路引领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今年1-8月,各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6.33亿元,项目投资3.65亿元),提前完成了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园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的目标任务。目前,按照“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带一片新城,促一方发展”的要求,市级主抓的17个重点园区中,有8个园区已完成规划编制,其它园区的规划正在编制和完善之中。

奋斗成绩总是伴随喜悦和艰辛,存在差距也不容忽视。虽然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速度、投资强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构建设、机制完善、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大规模、高起点建设园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针对此,我市将按照“增比、进位、突破”和“创业、创新、创优”新要求,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建设大建设、大提速、大发展的黄金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协调各方,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10万人以上,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园区建设绘就工业明天

翻开历史的扉页,回首遵义工业发展的历程,每一步的艰辛与奋斗,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2006—2009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7.8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截至目前,已有8个园区完成规划,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40多个项目达成入园意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8亿元,工业经济发展的崭新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一个个如火如荼建设的工业园区孕育着遵义工业的明天,承载着遵义工业经济腾飞的希望和梦想。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省领导提出的“增比、进位、突破”新要求,市委、政府明确提出“抓好六大重点,实现六个率先突破”,把“加快推进‘7+10’工业园区建设,率先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突破”摆在首要位置。

今年10月9日,市委书记慕德贵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决定,在已经组建的6个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新设立遵义市红花岗药业工业园区、凤冈有机生态型工业园区、绥阳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余庆龙溪工业园区、习水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习赤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遵义市绥阳风华工业园区、遵义市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遵义市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调整为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调整后,市县17个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由“7+10”调整为“10+7”。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交通等条件日益改善,各级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全市工业

园区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黄金期。我市将大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协调各方,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10万人以上,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展望未来,“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结构转型期,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市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实施投资拉动启动内需等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发展思路,依托优势资源、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大项目的实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历史性再跨越。

期待明天,遵义工业发展等待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必将加快发展、再创佳绩,在结构优化、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为遵义经济腾飞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第五篇:2018许昌区住房租赁补贴

2018许昌市区住房租赁补贴

申请公告

一、政策依据

1.《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住房保障对象资格联合审查机制的通知》(许政办〔2013〕59号)。

2.《许昌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办法》(许政〔2015〕21号)。

3.《许昌市保障性住房分配审核领导小组会议纪要》(许保安居办〔2016〕5号)。

二、申请条件

以下条件申请家庭需同时具备: 1.为市区常住城镇户口。

2.应经民政部门认定为城市低收入(含最低收入)家庭。3.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

4.无自有住房,或虽有自有住房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内。

5.在市区内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

6.未被记入市区住房保障不诚信档案。

三、申请资料

1.收入状况证明:由民政部门出具的城市低收入(最低收入)家庭资格证明。

2.户籍证明: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和身份证。

3.银行帐户证明:申请人需在中原银行许昌分行(任一支行)开设个人帐户。

4.审核机构认为需提供的其它证明。

四、申请时间

申请时间:2018年4月16日-5月4日。

五、申请程序

(一)申请

申请人向现居住地社区领取《许昌市区住房租赁补贴申请表》,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交相关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由社区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把关。

(二)初审

社区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入户核查,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查实,并对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3天。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将公示名单与《许昌市区住房租赁补贴申请表》等相关材料报送至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审核无误后,于5个工作日内报送到区住房保障部门。

(三)复审

区住房保障部门接受申请资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汇总制作申请家庭名单(纸质与电子文本),一同申请资料报送市住房保障中心。

(四)联审

市住房保障中心接受各区上报申请资料后,应请市住建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申请家庭房产信息进行审核,市民政部门对申请家庭是否具备城市低收入(最低收入)家庭资格进行审核,以上审核工作应在1个月内完成,并将审核结果书面反馈至市住房保障中心。

市住房保障中心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统一审核,将符合条件家庭上报市保障性住房分配审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就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提出最终审核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日。公示期满,由市住房保障中心按季度发放租赁补贴。

六、申请须知

(一)申请人负有如实申报的义务。

所填报的内容和提交的所有证件(或证明材料)均应真实有效。不得有虚报、漏报、瞒报、错报家庭人口、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形。否则,将被取消申请资格,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二)受保障家庭有如实报告的义务。

在受保障期间,若出现人口、住房、收入、个人银行帐户、联系方式等变动情形,应十五日内书面报告许昌市住房保障中心。

七、工作要求

1.各级审查部门应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认真审核。严把时间节点,确保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顺利进行。

2.未按时限要求完成审核任务,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弄虚作假、伪造证明资料的,将按《许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许办〔2012〕10号)实行问责。

八、咨询地点、电话

地点:市住房保障中心(许昌市瑞贝卡新天下A座)电话:0374-8386667 邮箱:xcgfc6667@163.com

2018年4月11日

下载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昌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意见

    佛办字„2011‟ 号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

    庆元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工作方案

    庆元县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水十条”有关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将全面开展工业集......

    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具体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具体意见 2010年12月2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出台了《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实施意见》(承市政„2010......

    关于加快区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挥优势培育龙头引大引强提高增效——关于加快九龙坡区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二三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

    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林业产业,是以多种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生产各种林产品,提供劳务及创造经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就是要建立起一、......

    许昌烟区情况介绍(优秀范文五篇)

    许昌烟区情况介绍许昌种烟历史悠久,是中国烤烟生产发祥地之一。1913年烤烟在许昌试种成功后,迅速发展成为中外驰名的烤烟生产基地和烟叶经营中心。20世纪80年代,原许昌地区烟叶......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樊城区财政局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

    为加快发展我区生物产业献计献策

    为加快发展我区生物产业献计献策 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陈学林 当前我区已形成大阳石药业、怡安生物、旺世科技为核心的医药产品体系。应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