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

时间:2019-05-14 00: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

第一篇: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

博取雷州千秋文物萃一馆瑰宝,物色名城万代精华迎八方宾朋。1月22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隆重举行新博物馆落成开放庆典仪式。这是近几年来雷州市建设文化大市,打造广东省文化后花园的又一大举措,也是该市实现省委提出“一年稳定,三年变样”要求成果的大展示。

雷州文化底蕴精深博大,名城人才辈出翰墨飘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天南重地”的雷州这片红土地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保留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物。

近几年来,雷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打造文化大市,构建和谐雷州”的发展战略,努力挖掘、整合、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传承和弘扬雷州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响“广场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三大特色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广场

开展文化活动

雷州市围绕先进文化主旋律,依托雷湖南北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以此辐射农村。2006年,由雷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统筹策划的雷剧艺术节,是一次“大舞台、大气势、大场面、大影响”的艺术盛会;2007年,在夺取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阶段性胜利后,该市又成功举办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这是该市委、市政府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亲和力的体现。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和谐雷州”为主题、为期十五天的每年春节雷州传统文化艺术活动都让雷州人民大饱眼福。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组织专家“把脉”“问诊”,对醒狮、傩舞、人龙舞、蜈蚣舞等独特民俗文化的套路、服装、道具、音乐等进行改造,就”

如何挖掘、研究、包装、推介雷州优秀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为打造雷州文化品牌建言献策。这些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湛江日报等数十家大媒体的眼球,有力地宣传了雷州,推介了雷州,打响了雷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该市以雷湖文化广场为中心,联动发展城乡文化,广泛开展农村“三文”(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村文化节)及送戏、送书下乡活动。近几年,该市建设文化楼106座、文化室1356间、文化广场63个、文化活动中心85个,公共休闲场所等一大批,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健全。目前,该市已创建特色文化村126条,有72条村被评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

近几年,该市每年在雷湖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晚会)、电影晚会、雷剧演出不少于100场,以广场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艺活动空前活跃,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依托文化古迹

打造旅游雷州

在雷州这片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上,遗留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现有古遗址50多处、古窑址60多处、古建筑500多座、古寺庵100多座、知名景区(点)20多个。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市计划用五至十年时间,重点规划建设雷祖祠雷文化主题公园、白水沟四星级旅游宾馆、赤豆寮岛海上乐园、坡正湾鹭鸟家园、古火山遗址鹰峰岭、九龙山自然风景区、乌石天成台旅游度假村、中国十大古村——邦塘村、清瑞园楹联碑廊、西湖风景区等十个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旅游特色品牌,把雷州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依托先贤文化

打造文化雷州

古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寇准、苏轼、苏辙等“十贤”把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和浩然正气带到这里。他们为雷州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和遗迹,丰富了雷州历史文化的内涵。经过这些先进文明的滋润,这片瘴疠之地变成了肥沃土壤,终于孕育出了以清代陈昌齐、陈瑸、陈乔森、丁宗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雷州半岛本地人才。因此,该市加大挖掘、整合和宣传这方面文化资源的力度。整修了十贤祠、苏公亭、苏公井、骑楼街、天宁寺、高山寺等名胜,修复了陈瑸故居,修建了清端园、二公(陈瑸、陈昌齐)祠、陈瑸碑廊、调风名人馆及靖海宫楹联碑廊等。它们不仅成为旅游圣迹,也成为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此外,该市还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了奠定名城建设规划基调与格局的雷州市新华书店、雷湖文化广场、雷州市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建筑,对宣传雷州、推介雷州起了积极作用。在做好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市还组织出版了《雷州历史文化大观》、《雷歌大全》、《雷州歌大典》、《雷州歌精品鉴赏》、《雷州石狗奇观》等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书籍,全方位挖掘雷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

在2007年举办的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中,该市邀请专家学者对先贤陈文玉、陈瑸、陈昌齐、陈乔森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就是

为了传承先贤的优良品德,提高雷州人的素质,并凭借这些历史文化瑰宝及先贤的名人效应来宣传雷州,擦亮名城。

通过这些措施,雷州市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8年,雷州歌、雷州石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歌传承人何希春,姑娘歌传承人陈家悦、符海燕被广东省文化厅确认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邦塘村入选“中国十大古村”;雷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雷州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历史遗留给人民不可再创造的宝贵资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些甚至具有国际性。雷州人民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美好家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书记李昌梧、雷州市市长罗滇南说:“几年来,雷州大力挖掘、整合、弘扬雷州传统文化,用和谐文化凝聚人心、点燃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已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雷剧节后,雷州社会呈现出和谐团结、一片平安的景象,用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是雷州发展不变的主题。”

推陈出新,构建雷州和谐文化;励精图治,谱写名城华丽篇章!

第二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汪洋书记提出要提炼新时期“广东精神”后,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股讨论广东精神的热潮。务实、开放、包容„„这些几乎已经成为广东符号与广东印象的标签,再次成为南粤大地的热词。

毋庸置疑,时下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广东都将处于攻坚时代——转型升级需要攻坚、社会服务创新需要攻坚、深入改革需要攻坚„„此时的广东,未来广东,尽管已经22年勇夺全国经济总量冠军,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广东丝毫松懈不得、骄傲不得。回首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骄人成就,将来的路,我们更需要提炼出广东精神,加以弘扬,以实现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与建设幸福广东的全面胜利。结合新时期、新背景,我们需要弘扬怎样的广东精神?

务实。广东人历来以务实而著称,但由于近年来兄弟省份、兄弟省份的城市与广东及广东各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短,也让不少广东民众、广东的领导干部沾染了浮夸的习气。害怕被超越、害怕被换位;因此不惜不切实际地推工程、上项目。甚至一些地方领导为了任期内能交出高分的成绩单,寅吃卯粮、涸泽而渔,表面上数据风光,实际上却为地方科学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因此,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东要沉住气,说到底要秉持务实的优良传统。现阶段来看,把转型升级的工作做好办实,就是最大的务实。转型升级,也许短期的经济增长率会不好看;但最终的受益者始终是老百姓。只有经济增长的质量上去了,那么老百姓才能分享更多的蛋糕。因此,务实,就是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不搞浮夸风、不搞“短平快”、不为一时的脸面。切实将转型升级工作做好,离不开务实的态度与理念。

开拓。广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开拓”的意识。在国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广东需要继续当好拓荒牛。广货长年出口旺盛,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强心剂。但在传统的贸易伙伴出现经济、消费疲软之际,广东该如何寻求新的发展极?瞄准国内腹地、瞄准新兴市场。在汪洋等省领导的推介下,广货近来大力挺进中西部、东盟等新兴市场。广货在国内攻城掠地,已经成为广东开拓意识、开拓精神的新时代范例。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广货在开拓市场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东盟市场等国外新兴市场。我们的省领导有开拓意识不行,也要广东商人、广东民众弘扬开拓精神,积极迈出“家门”的步伐。

敢为。广东敢为天下先,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广东经济的长期领先,无论是改革的魄力与勇气方面,都出现了懈怠、削减的迹象。这对颇需改革攻关的广东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愈是到关键时刻,愈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否则就容易被追兵“弯道超车”。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东不先行先试,那么江苏、浙江就走在前头了。改革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倘若广东不敢改革、不轻易改革;那么就难免会丧失经济发展水平乃至经济总量的领先地位。因此,全省上下要弘扬“敢为”的精神,鼓励、提倡敢于尝试、敢于改革,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只要不与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要接受、原谅试错、改错。

致远。也许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短期收获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效果,甚至现在还会招徕批评、责骂、否定不断。但是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就要有不怕暂时挨骂、不惧暂时被批的勇气与理念。功不在当代、功不在近期;但却是利于广东的后世子孙的。因此,要弘扬致远的精神,为当下考虑的同时,更要为将来考虑、为子孙考虑。建设幸福广东、低碳广东、法治广东„„都是“利在千秋”的重要战略部署,也许五年十年内收效不那么明显;但只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那么将来的广东人一定感谢我们现在所做的。

自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省情。尽管经济欠发达的非珠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渐入佳境,已经显现突出的后发优势。但还是有不少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民众埋怨这、埋怨那,怪国家、省没给足够的政策、没给足够的资金、没给足够项目。内因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城市也一样。广东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既要省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欠发达地区牢牢把握机遇,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为迎接新一轮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待后发地区而言如此,先发地区亦然。部分先发地区总是盯着优惠政策不放,已有“特”,想更“特”。步入优惠政策才能发展的误区,是危险的,也是不可靠的。全国上下这么多省份、这么多城市,谁不想多些优惠、多些政策?国家能给多少?倒不如好好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做到自强不息、自我突破,而不是动不动要省出面、国家点头。自己的功夫还没下足,就老是依赖外部力量推一把,这也是不大现实的。

广东,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起点、新使命、新任务,这需要用好我们的传家宝——广东精神。只要弘扬好广东精神,那么辉煌永远属于广东、广东人民。

这种“广东精神”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拥抱世界,融入世界。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显著的精神品格。可以说,用敢为人先表达广东精神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恰如其分的。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内外广东人都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于冲破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著称于世。他们以大海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奋力拼搏,充分体现可贵的首创精神。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广州农讲所,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从广东籍左翼作家洪灵菲、冯乃超、戴平万、冯铿等成为中国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支重要生力军,到当今学者泰斗、一代宗师饶宗颐;从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陈波儿、蔡楚生,到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梅益„„无不体现广东人敢为人先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是处处表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从建设文化强省、到创新社会管理,广东人都勇立潮头。他们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的佳绩。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形象描述。可以说,敢为人先是广东人当之无愧的文化精神。当前,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仍然需要发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文明向上既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党的十七大明确作出的要求和部署。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明向上。

文明向上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既立足广东,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广东精神内涵之一,这里特指精神财富。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追求和向往文明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国界的。昂扬向上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两个文明建设”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自满,不停步,不懈怠,不僵化,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广东鲜明的时代精神。提炼打造文明向上的“广东精神”,体现出广东特色和独创性,是广东精神区别于其他省区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试验区,率先建成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地区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凝聚文明向上精神。只有广东率先践行文明向上精神,为全国作出示范和榜样,才能推动我国成为文明向上的国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200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从而,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在培育文明向上精神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面对“小悦悦事件”反映出来道德滑坡现象,亟待整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以党和政府的文明向上的精神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向上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东在这方面也应该先走一步。

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必将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认为,“广东精神”的提出,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还在于践行。

“广东精神”一出台,各大报纸网站也都相应的进行宣传,如今,新广东精神迅速传遍南粤,打开各大广东网站的论坛,对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有很多观点和跟帖,短短时间就形成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思想共振。虽然广东精神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九个字,但它的理念是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提高人民道德修养,提升广东文明形象的时代要求。

“广东精神”,不能像一阵风,而是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的心坎里去,让大家都来积极践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要社会,团体,市民的一同努力,将之转化为行动引领。“广东精神”应作为当前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实际行动的引领。新的历史时期,政府机关要讲求

“政德”,企业商人要坚持“职德”,家人朋友要重视“道德”,有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将“厚于德”更好地实践到“敏于行”上来。

“敏于行”是对新广东精神关键在于践行的体现,也体现了一种先行先试、不尚空谈、务实敢闯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广东精神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的实质是要多做实事,多做有益的事,而不是在于呼口号,在于唱颂歌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目标,不需要过多的数字,不强调太多的精神,要的是以精神作为引领,切切实实做出好事来。

作为新时代的广东人,新时期广东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它是当代广东人实干精神的彰显,我们应当以新广东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为建设幸福新广东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讲稿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美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今天我们重新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意义非凡。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只是唱歌跳舞吗?文化只发生在音乐厅和博物馆里吗?文化只是艺术家、文学家、学者等少数精英的事情吗?文化是余兴消遣或是有钱有闲之余的奢侈品吗?世界上有关文化的定义达200多种,比较权威定义源于《大英百科全书》引用的美国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 :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形式上也是。无论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官方文化还是民间文化,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广东的戏剧有:粤剧、潮剧、汉剧、采茶剧、客家山歌等,粤剧、潮剧、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7年前,中央确定广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启动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序幕。2010年8月,汪洋书记正式发出“动员令”,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在未来5到10年内大力建成“文化强省”。

文化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务一个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振兴经济,其对自身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说:“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意义

汪洋书记指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地区崛起,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准备。如果没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我省就会在未来的竞中丧失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持续,社会发展将难以和谐,科学发展也就难以实现。

(一)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文化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始终担当向导和推动的重任。欧洲地区的崛起,就与文艺复兴有很大关系。再看我国,康乾盛世时期,经济总量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后来国力衰败,究其原因,就是拒绝外来先进的文化及科技。

所谓的经济一体化是指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其特点表现为:“

1、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与促进;

2、文化与科技紧密联系;

3、文化软实力影响不断加强;

4、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作用。”因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必然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及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战略要求。

文化创新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式,也将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形式。文化创新能够培养各种文化形态的价值,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历史阶段,物质产品的提升不能离开科学技术,更不能离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人文理念,这些都是文化范畴。

2009年7月1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宣告2002年提出的“文化大省”的目标已经实现,未来5到10年内,广东要大力建成“文化强省”。

一般而言,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社会就进入了文化消费时代,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

优化结构上: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生活离不开它,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也离不开它。

扩大消费上:

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特别是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

一般而言,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社会就进入了文化消费时代,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

综观全国,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为7000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放眼全球,据有“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估算,2020年全球核心创意产业市场达到8万亿美元。

增加就业上:

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的厂房和土地就能名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

(三)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用“四个更加”来提醒全党全国人民要增强文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感。这就是: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赢得主动。目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的国力地位、经济地位很不相称,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地位。经济领域的一些大企业已跻身世界五百强,而文化企业却没有一个进入世界五百强,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广东省是中国出口贸易大省,然而在结构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相对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力所占份额很少,总体上处于逆差状态

(四)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

“幸福广东”正在成为广东全省上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热词。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未来5年各项工作的核心。更多关注和保障民生,成为广东各级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广东人均GDP超7000美元,文化消费将出现倍增态势。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11年广东地区GDP突破5万亿人民币,达到5.3万亿,人均GDP为50500元,按年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

汪洋书记有一段特别精辟的论述,广东下一步要“富而崇文”。他引经据典说,当年孔子到卫国,弟子冉求教如何治国,孔子说,先富之,再教之。面对唯GDP论发展模式带来的“社会病”,唯金钱论的社会价值观的沦丧,文化的发展成了一剂良药。

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概述

今后10年,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

(一)指导思想

1、弘扬时代精神的迫切要求。广东省加强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要紧紧把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以更深刻的认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改革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广东省整体的文化发展水平,达到广东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局限消失、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途径。构建文化强省,最终要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形成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优势,为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派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方针原则

1、坚持以人文本。

2、坚持协调发展。

3、坚持全民参与。

4、坚持“双百”方针。

5、坚持开放创新。

(三)战略定位与总体布局

1、新定位彰显文化自觉。

2、明确了文化强省的战略定位。

3、确立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4、完善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

5、坚定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四)发展目标

1、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2、切实加快文化建设的软硬件建设进程。

3、构建具有特色现代文化产业链。

三、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途径

(一)培育提高公民素养,提升广东新形象

广东省进行文化强省建设,就必须要注重广东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升广东思想理论研究与创新水平,积极打造广东文艺精品,提升全民文化艺术修养,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

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2岁的小悦悦被车两次碾过,18名路人路过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被拾荒阿姨施以援手,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议论。

10月20日,汪洋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说:“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毒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共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减少和避免小悦悦类似悲剧在广东再次发生。”

2009年1月12日,广东省举行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签约仪式暨全省文艺工作会议,会议中向15个文艺精品创作单位代表颁发《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委托书》。

为广州环海集团郑帅原创制作的动漫电影《南海公主》海报。故事内容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通过“南海号”沉船船主女儿小飞鱼跨越千年时空,拯救南海神鱼,打破南海封锁的故事,体现了广东沿海丰富的海洋文化以及南海跨越千年的海丝文化。

(二)构建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加快文化产业基础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胡锦涛

完善广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推进广东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 实施广东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增强广东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实施广东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三)促进广东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富有的发达国家越来越多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广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并在全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充分发挥了战略带动和牵引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文化强省的前提和关键是文化人才。文化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人才的竞争,现实社会中,文化人才是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和支撑。只要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就有可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绝对优势。

1、构建广东文化人才基地。

2、大力培养广东文化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3、大力引进高端文化人才。

4、建立完善科学的广东文化人才激励评价制度。

四、电白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思考1:电白文化的表现?

思考2:电白文化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思考3:电白文化体系如何完善? 思考4:电白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第四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五)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五)2 考试时间:30分钟

1.广州、深圳等先进市早在()年就建立了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单选 A 2001

B 2003 C 2004 D 2007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2.深圳市市、区文联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规范运作,并探索出有效的()工作模式。单选 A 市区联动 B 城乡联动 C 官学联动

D 政企联动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A

3.《广东规划纲要》要求,2011-2015年,全省投入()亿元以上,用于支持文化强省建设。单选 A 250 B 225 C 230 D 200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4.广东强化文化强省组织政策保障有()。多选 A 广东加强文化强省组织领导

B 广东加大文化强省财政投入力度 C 广东加强文化强省法规建设 D 广东落实文化强省经济政策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

5.广东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措施将涵盖了()。多选 A 税收 B 土地 C 金融支持 D 费用 您的答案: A C 正确答案:

A B C

6.在文化消费补贴上,佛山南海区的方法是每年拿出2000万元,通过采取()的形式,对文化消费提供者、文化服务提供者进行补贴。多选 A 发放消费券 B 直接税收减免 C 政府采购 D 竞争性分配 您的答案: A B 正确答案: C D

7.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就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制定颁布具体文化建设项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指导各级政府贯彻实施,并在实施中监督和检查。()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8.文化强省建设要转变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实施按项目拨款和以奖代拨,逐步将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营单位的无偿投入转为国有资金投入。()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9.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经费缺口较大。()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样,要顺利推进,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完备的法制保障。()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第五篇:彰显客家文化特色打造广东文化名城

彰显客家文化特色打造广东文化名城

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成绩斐然。2002年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新目标新任务,部署实施了“七大工程”,标志着广东文化建设迈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将对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部署,必将有力地促进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意义

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现实性和创新性。

一是具有战略性。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是省委、省政府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文化发展的重大决策。它确立了广东新的文化发展观,科学把握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与我省文化发展的目标方位,深化了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打破了当前阻碍我省加快文化发展的旧观念、老做法、僵体制,做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同规划同部署同

建设,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强省总的看法、根本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相统一,对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是具有现实性。建设文化强省,把文化产业当作一项提升工程来抓,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使我省的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逆势上扬,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建设文化强省,使文化产业与经济、科技进一步紧密融合,文化的“软实力”与经济的“硬实力”互为结合转换,必将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提升我省发展的长远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

三是具有创新性。自主创新的原动力,主要在于文化的创新。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每一次的科技大进步往往都由思想观念大解放和文化大繁荣所驱动。建设文化强省,能够在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层面上创新人才,提升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内生、激发制度变迁,产生出开放、合作、互补、共生的有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能够营造尊重个性、崇尚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和创新氛围,使人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形成创新激情,迸发创造活力。

二、以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推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近年来,我们始终从战略高度把“文化梅州”建设作为推动“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加大投入,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广东“文化名城”,山区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以弘扬客家文化为重点,致力打造“世界客都”品牌。着力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政策扶持、区别对待的措施,对10大类196个“非遗”项目进行整体性保护,今年5月我市被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精心创作客家新剧目、新山歌、新影视,《等郎妹》、《山魂》、《桃花雨》、《尘埃落定》等分别荣获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桃花雨》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推出《梅开盛世》、《家乡好梅州》等上百首现代客家山歌,拍摄了《等郎妹》、《客都春秋》等影视作品。举办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开展客家研究学术活动,编纂出版《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不断挖掘和提升客家文化,有力地提升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客家人文精神。二是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致力打造山区教育强市。把创建教育强市、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摆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办好10所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4所万人和6所5000人中职学校,全市22个镇被省评为教育强镇,梅江区、蕉岭县率先建成教育强县(区)。三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重点,致力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兴建了荣获鲁班奖、体现客家建筑艺术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旅游度假村,以及集客家小镇、客家祠为一体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一大批旅游新景区,开发了叶剑英纪念园等名人故居旅游景区,发展了茶山村、三河镇等古村、古镇旅游,梅州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荣誉,文化旅游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为重点,致力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推动“文化上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高标准兴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镇综合文化站,全面推进文化先进镇(街道)创建工作,共创建20个文化先进镇(街道),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五是以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致力打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重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化社会组织和文化企业得到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乘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围绕打造广东“文化名城”的目标,突出“一个重点”,加快“两项建设”,做大“一个产业”,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梅州“绿色崛起”。

一个重点: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梅州作为全球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和衍播海外的出发地,千百年来成就了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又富有时代元素的客家文化。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是梅州文化建设的重心所在。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挖掘和提升客家人文精神,真正使梅州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和“非遗”保护名录,积极建设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抓好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进一步继承和创新客家文化。狠抓文化精品创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组织筹办梅州首届国际媒体摄影大展,继续办好中国

客家山歌旅游节、世界客商大会等活动,进一步繁荣客家文化。

两项建设:一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以公益性为取向,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中国客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二是建设教育强市。教育是梅州文化的重要品牌,也是文化发展的主渠道。全面推进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创建工作,2013年前率先在全省山区市中建成教育强市。重点是扎实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10所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和10所重点中职学校,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职教基地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示范市。

一个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国家级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和“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的建设,增强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把客家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先锋产业来抓,重点抓好“百里休闲长廊”、“粤赣闽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等,积极与省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文化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广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商业运作模式,推动文化与娱乐产业的有机结合,壮大文化消费市场。

下载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广东文化大省后花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三)题库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三)第1套1. 佛山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工业设计和传统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创意设计园区。判断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2.广东要以培养和引进创意产业领军......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教师公需课培训,这门课程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通过这次认真学习,我特别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大全)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8月2日 --4日,我参加了清城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班,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

    学习《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心得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我深刻理解到: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努......

    打造亮点工程 建设城市后花园5篇范文

    打造亮点工程 建设城市后花园五一农场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场部美化文章,着力打造场部亮点工程,力争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式”的场部小城镇。 今年来,五一农场积极推......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横荷中学麦钰华2012年8月2日,在横荷街横荷中学召开了“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学习。学指出:“文化强省建设绝不是可......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二)云浮考试答案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二)2 云浮考试答案 1.我国出口文化产品的最大省区是。单选 A 重庆 B 成都 C 上海 D 广东正确答案:D 2.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广东规划纲要》和打造“幸福广东......

    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

    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09汽本 罗茵华2009954107一、经济春光独秀,文化秋风萧瑟作为地域文化的一支——广东文化有着更多的感伤与谓叹,南粤在历史上远离中原,缺乏儒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