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篇文言文练习5
文言文练习5
(八)高帝禽韩信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亟:马上)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趣:通“促”,催促)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拜见)。谒,而陛下因禽(通“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一、翻译加点字词。
1、高帝问诸将
2、平固辞谢 ...
3、不能过
4、为之奈何 ...
5、陛下弟出伪游云梦
6、信闻天子以好出游 ..
7、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
二、翻译句子。
1、诸将云何?
2、陛下精兵孰与楚?
3、高帝以为然。
四、请用斜线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焉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苏轼《赤壁赋》)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一、1、做地方长官,名作动。
2、正。
3、到。
4、慢慢地。
二、1、有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有投奔赵德明的叛卒,曹玮仍旧像平常那样下他的棋。(定语后置句:有„„者。)
2、那是我派过去的,你以后不要再说了。(判断句:此„„。)
三、1、请让我。
2、通“返”,返回。
3、以„„为,认为„„是。市,买。
4、一年。
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损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译文
(六):曹玮镇守秦州时,发生了赵德明叛乱之事,一时间边庭惊动。这消息传到时,曹玮正在与人下棋。有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有投奔赵德明的叛卒,曹玮神色自若,仍旧下他的棋。到了好几遍的时候,曹玮才慢慢抬起头,看看那小吏,不慌不忙地说:“那是我派过去的,你以后不要再说了。”赵德明听说后,就把那个投奔他的人杀了。此后,土卒便不再有人投奔赵德明了。
译文
(七):我听说古时候有一个国君,有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事情。三年也没能得到一匹。一个近侍对国君说:“请允许我(替您)去买马。”国君派遣他(去买马)。(近侍)三个月后终于找到一匹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便用)五百金买下(这副)马骨,回来把(这件事)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所要的是活马,要死马何用?还损失了五百金!”近侍回答说:“一匹死的千里马,(大王)尚且用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定认为君王是有能力买千里马的,好马现在(很快)就到了。”果然不到一年,就买到三匹千里马。
默写: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一、1、兼词,之于。
2、固,坚持。谢,拒绝(发表意见)。
3、超过。
4、怎么办。
5、只,只管。
6、因为。
7、只。
二、1、众将领都说些什么?
2、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孰与,和„„比,谁更„„)
3、高祖认为(这话)是正确的。(以为,以(之)为,认为„„是„„。然,正确的。)
三、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焉,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
(八):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侣鱼虾而友麋鹿渺沧海之一粟。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第二篇:文言文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 C.三进及溜
D.衮职有阙
解析 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 A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克有终
鲜:很少。①靡不有初,鲜.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进入。.
B.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速。.寐
假:假装。②尚早,坐而假.
信:诚信。①弃君之命,不信.C. ②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喝。.之
遗:留下。①今近焉,请以遗.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亡:逃跑。.D.
解析 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厚敛以雕墙 ②使妇人载以过朝 ③遂扶以下 ④今近焉,请以遗之 ⑤寘诸槖以与之 .....⑥倒戟以御公徒 ⑦以示于朝 ..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⑥/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④/③⑦/⑤
解析 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未知母之存否 ..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 ..解析 D项与例句中“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盛服将朝 ..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B.舍于翳桑 ..C.提弥明死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坐而假寐 ..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解析 C项,这里是“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答案 C 7.填空。(4分)《晋灵公不君》节选自《左传》,相传为____________所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第一部国别体史书____________同为史家的开山鼻祖。答案 左丘明 《国语》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这里指被采纳。.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没有。.D.晨往,寝门辟矣
辟:打开。.解析 C项,“靡”是否定代词,不是否定副词,应为“没有谁”。答案 C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①而观其辟丸也.A. ②则社稷之固也.不入,则莫之继也①谏而.B.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子继之①不入,则.C.②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①宣子骤谏,公患之.D.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解析 A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C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代词,指这件事;②助词,的。答案 D 10.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3分)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A. ②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B. ②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C.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①公患之,使麑贼之D. ②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解析 A项,②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②是士季的话;C项,①不能表现灵公“不君”。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 D 1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麑都被感化。
解析 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第(1)句中“终”“赖”的含义。第(2)句中“患”“贼”的含义。第(3)句注意翻译出判断句的语气来。
答案(1)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2)赵盾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钅且麑去刺杀赵盾。(3)杀害百姓的当家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夫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
①【注】 ①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承受。.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所:处所。.C.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D.大叔完聚,缮甲兵
缮:包裹。.解析 D项,“缮”的意思是“修整”。答案 D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之请制①及庄公即位,为.A. ②不如早为之所.为己邑①大叔又收贰以.B. ②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害也①都,城过百雉,国之.②姜氏何厌之有.
C.
己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D. ②段入于鄢.
解析 A项,都是介词,替、给。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C项,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处所。答案 A 1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3分)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②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⑤公曰:“无庸,将自及。” ⑥不义,不昵。厚将崩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②是祭仲对国事的担忧,不是庄公的言行。④是共叔段的做法,也不是庄公的行为。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 D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得到允许。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
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解析 D项分析错误,从上文可以看出,庄公一直知道共叔段的行为,只是时机不成熟才没有攻打他,并非“万不得已”。答案 D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度”“制”“毙”“姑”“弟”等词的含义。
答案(1)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2)不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3)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庄公与共叔段。庄公出生时倒生,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取名寤生,姜氏因此不喜欢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她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同意。
等到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儿。你要其他地方我都照办。”姜氏就要了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儿,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对庄公说:“一般的城市,城墙超过三百丈,那就要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市的规模,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来躲避因此产生的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及早作好打算,别让祸害滋生蔓延开来!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草尚且难以铲除干净,更何况是您的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道德的事做多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大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境地区违背中央听从自己的节制。公子吕(字子封)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种政权共存,对此您打算如何处理?如果想让给大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然的话,就把他除了,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用不着这样,他会自作自受的。”大叔又把那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领土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又进言说:“现在可以剿灭他了,土地广了,得到的民众也就多了。”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得越快。”
大叔修葺城墙,屯聚粮食,修整皮甲武器,训练好步兵、车兵,将要偷袭国都,姜夫人准备好开城门接应。庄公打听到大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下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的人叛离大叔段。大叔段只好逃到鄢邑。庄公又领兵攻打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大叔逃亡到共国。
《春秋》上写:“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呼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管教好弟弟,表示这样的结果正是庄公的意愿。不说大叔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第三篇: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B.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C.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5分)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5分)答案:1--3 4(1)
(2)
1,C【解析】原文标点: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2.C【解析】淫祠是指滥建的祠庙,这些祠庙不具有正宗的佛寺道观等传统的宗教建筑的特点。3.A【解析】‚有经济头脑‛是对‚树畜勤敏‛的误解。
4.(1)按季(每季最后一个月)上报县里,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人,都记在文簿上,罚他们服劳役。(季月,弟,事,输作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发号令,戒备职事,造器械,修城郭,整顿军队,先考虑守城,再慢慢计划出征。(申、葺、部伍、徐议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吕思诚字仲实,是平定州人。泰定元年中进士第,被授同知辽州知事,因母丧未赴任,改任景州蓚县尹,将民户分为三等,平均他们的徭役;刻孔子像,让地方学校进行祭祀;每年春季开犁,对植树养畜勤快灵活的人,赏给农具,人们争着务农,因而所有土地都被开垦利用。又印制文簿,赐与社长保管,按季(每季最后一个月)上报县里,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人,都记在文簿上,罚他们服劳役。胥吏到乡社中去,有多少人,饮食多少(都有标准),多用者要求按价付款。狡猾豪民篡改姓名而享有职田的,这种弊端思诚都加以清除。天旱,道士持青蛇说是卢师谷小青,是龙,祈祷即可下雨。思诚因他迷惑众人,杀了蛇,驱逐了道士,随之也下了雨,有了丰年。县里淫祠有百余座,每天都杀牲祭祀,思诚命令全都摧毁,只保存了江都相董仲舒祠。不久先后任国子监丞、司业、监察御史。调任浙西。当时达识帖睦迩任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不和,鼓动思诚弹劾,思诚说‚:我是天子的耳目,不是台臣的鹰犬。‛不听。其后得知行省平章左吉贪污受贿,浙民多怨恨他,思诚上奏其罪,将其流放到海南。降职调任湖广行省左丞,朝廷派遣太医院宣使秦初立即到他的家中强迫成行。秦初不遗余力地窘辱他,思诚并不害怕。到达武昌城下,对诸将说:‚贼人据城与各位相持很久,必然不知道我为此而来,出其不意,可以进城。‛就开始入城,诸将不得已,跟随其后,竟然未经战斗而进城。问其原故,因为贼仓猝无准备,都被惊走。思诚于是召军民开会,告诉他们说‚:贼走了,向我们表明他们弱,估计还将再来。‛于是发号令,戒备职事,造器械,修城郭,整顿军队,先考虑守城,再慢慢计划出征。苗军横暴,侵犯侮辱行省长官,思诚厉声厉色申斥说:‚你们能杀吕左丞么?‛从此苗军不敢再来。于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十七日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思诚气质持重,素以刚直闻名,不为势利所屈服。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杜门读书。服除复任。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章宗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韪其言,诏中书省行之。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卿自戒,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祐④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选自《金史卷l06·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②章宗,金主完颜璟。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④贞祐,是金宣宗完颜珣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B.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C.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D.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授予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B.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
C.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到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太常是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行简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大定年间考取进士第一名。章宗对他很是信任和依赖。B.当群臣请求为章宗上尊号的时候,章宗不答应并诏命张行简依据范祖禹的意思予以拒绝。
C.张行简治民有方。章宗问如何治理保州,他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D.张行简敢于建言。贞祐三年朝廷征缴弓箭时,他的建议使部分难以完成的人员免除了缴纳弓箭。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5分)(2)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5分 答案:1--3 4(1)
(2)1.B 2.D(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3.C(C项,‚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理解有误。原文是说‚章宗询问他该如何治理保州,他申明了自己坚持实情调查,把安定当作要务‛,‚章宗让他把在任一年所知道的情况都上报给他‛。)
4.(1)您没有治理老百姓的经历,现在到保州,民情的真伪短时间难以猜测,该怎么治理?(‚更、卒、度、如之何‛各1分,句意1分,句意重点落在‚情伪‛上)
(2)现在用期限来约束(他们),(只能)修补破的坏的,来应对上级的命令,这跟仓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绳、弊坏、应、何以‛各1分,句意1分,句意重点落在‚以‛上)【参考译文】
张行简,字敬甫,是莒州日照县人。聪颖体悟好学,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十九年(1179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遭遇母亲去世守丧,谢绝交往闭门读书。服丧期满,恢复任职。章宗(金主完颜璟)即位,张行简代理太常博士,多次升迁为礼部郎中。
章宗将要下发诏令来昭示天下,张行简上书奏道:‚往年饥民抛弃孩子,有的乞求送人,这之后有诏令说官府出钱为他们收回、赎回孩子;有的孩子父母衣食稍微充裕点,就要把孩子认回来,官府也会断给他们。从那以后,饥荒年灾民流转离散,人家都不肯收留,(小孩)任意被抛弃,瘦弱损伤而饿死(在)沟中。我看到近代的抗灾诏书,都说‘(孩子送出)以后不得再要回来’,现在乞求按照这个规定施行。‛章宗认为他说的对,下诏中书省按此施行。
泰和二年,张行简担任宋主生日祝贺副使。章宗召见正使完颜瑭告诫他说:‚你过界后不要饮酒,凡事要听张行简的。‛对张行简说:‚宋人在施行礼节方面,喜好注重细枝末节,(你们)如果有不适合他们礼节的地方,都要更正。‛章宗又说:‚听说先前的奉使者过淮海,到了中流时,就因分界的事与人发生争执,这样做非常无礼,你要自己避免(与他们起冲突)并对宋使说‘两国和好很久了,不应该争小事而伤了大体。’叮咛告诫他们,是使他们详悉这个意思。‛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章宗下诏说:‚在奏事的时候,必须让张行简常在左右。‛
秦和五年,群臣又请为章宗上尊号,章宗没答应。诏命张行简批答,(章宗)于是问到大宋的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的事。行简回答说:‚司马光也曾经进谏过尊号的事,不如范祖禹的言辞深透,认为臣子活着就给君父定谥号,好像很惨切。‛章宗说:‚你用范祖禹的意思回答他们。‛张行简的批复文字深刻典雅,非常符合代言的语体。(张行简)改做顺天军节度使。章宗对张行简说:‚您没有治理老百姓的经历,现在到保州,民情的真伪短时间难以猜测,该怎么治理?‛行简回答说:‚臣奉命行使法令,不敢违反和失误,案件诉讼的事,就按实情调查。约束公吏,管制豪强奸徒,把安定当作要务。‛章宗说:‚你在任一年,把所知道的好坏情况都报上来。‛
贞祐(金宣宗完颜珣年号)三年七月,朝廷预防准备秋兵军器械,命含当时朝内朝外官员,不论是守丧的还是退休的,都要缴纳弓箭。张行简上书说:‚弓箭并非通有之物,那些清贫之家、丁忧的和退休的,哪有所说的规定的军用器械。现在用期限来约束(他们),(只能)修补破的坏的,来应对上级的命令,这跟仓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这个提议,使得那些丁忧的和退休的最终得以免除(缴纳弓箭)。这一年,(张行简)去世,被追赠为金紫荣禄大夫。谥号文正。张行简,一向端正诚实谨慎周密,为人所了解。从一开始做翰林到太常、礼部,终身掌管贡举,缙绅们引以为荣。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
注:邺都:北齐都城,即相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B.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C.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D.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C.古代官制中,一般会用迁、陟、拔、擢等来表示提升官职,用左迁、罢、黜、贬、谪、除等来表示降级免职。
D.古代官吏初到任称为‚下车‛;官吏任期届满称为‚秩满‛;交还官职,即退休称为‚致仕‛;辞官还乡称为‚归田‛;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称为‚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彦光小时候就显露出卓越的品性,父亲认为他能够使家族兴旺。进入太学之后更注意遵循规矩法度,十七岁就开始当官。
B.梁彦光在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治理地方很得法,皇上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希望他坚持这种品性,成为天下效仿的楷模。
C.梁彦光第一次担任相州刺史,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方法治理当地,没有收到成效,最终被皇帝免职。D.梁彦光第二次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开办学校,以儒家思想教化当地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1--3 1.B 2.C 3.D 4.(1)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5分)(‚为‛:管理、治理,1分;‚庶‛:但愿、希望,1分;‚有以‛:有用来……的方法,1分;‚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1分;句意1分)
(2)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5分)(‚事‛:侍奉,1分;‚阙‛: 缺少,1分;‚为……所‛:被动句,1分;‚从弟‛:堂弟,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按照礼仪做事。脱去布衣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
等到隋高祖接受禅位,让他作岐州刺史,兼任岐州宫监,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开皇二年,皇帝巡幸岐州,为他的能力感到高兴,于是下诏说:‚梁彦光操守公平正直,见识才能凝重深远,在岐州施政,威信恩惠遍及百姓,清廉谨慎的美誉,在天下闻名。三年之后,自然应当升迁。‛后来又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用‚静‛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相州是北齐旧都,风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他们写作诗歌,称他们不能用道理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他,最终因此被免职。
一年多后,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给皇上上书说:‚臣之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皇帝答应了他,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
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乐户移居在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随便就会有谣言产生,情况非常多变复杂。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崤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季月召集学生,亲自出题考试。有特别勤奋好学、聪明闻名的,在厅堂设宴席,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用草具设坐。于是人们都克制自励,风俗有了很大改变。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梁彦光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在孔子庙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感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以德感化人,都是这样的做法。后来又过了几年,死在任上,当时六十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诏攀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帝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夸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天下幸甚。‛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耶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持节,与大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大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之/ B.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C.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成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D.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迸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B.‚社稷‛原指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代指国家。C.‚元年‛特指古代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现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的大变革的第一年。D.‚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谯玄德才兼备,多次受到举荐。他两次因出现日食被举荐,都被朝廷授职为议郎;元始四年,他又被举荐,与王恽观民风,行赏罚。
B.谯玄敢于劝谏,为国尽职尽责。面对皇后专宠、皇子多夭的情况,他上书劝谏皇上以天下为重;面对多次灾异,他总是直陈灾异变化。
C.谯玄忠于汉室,不屈从于逆臣。王莽专权,他弃使者车,改名变姓,归家隐居;公孙述让太守亲自去劝他出来做官,他宁死也不从。
D.谯玄崇尚学业,重视诸子教育。他年少时喜好学习,熟悉《易经》和《春秋》;乱世中人都废弃学业,唯独他教育诸于要勤读经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
(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答案:1--3 4(1)
(2)
第四篇: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二)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第五篇:文言文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
③王之蔽甚矣④时时而间进..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我的做法:
6联系全文回答,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7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仿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且悬接顺畅。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容纳忠言,何至于落得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②。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①光艳美丽;②睡觉;③因受蒙蔽而不明;④间或,偶然。2.①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②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3.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4.“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5.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6广开言路或开张圣听或察纳雅言或咨诹善道。启示,采用设喻的手法,将重大政治问题,用生活的小事做对比,说理浅显透彻,委婉动听,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令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效果。7示例①假如当初蔡恒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②如果唐代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
吕蒙:
鲁肃: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
《孙权劝学》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2.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直爽、敬才、爱才。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公 输A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②不可谓仁()..
③不可谓智()④知而不争()..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公输B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④为与此同类.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宋何罪之有?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我选第题:
《公输》答案A1.A2.B3.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②对人亲善、友爱③称为④劝阻、劝谏4.①宋国有什么罪②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去杀害众多的人,不能称为明白事理5.对话描写6.墨子巧言说服公输盘《公输》答案B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2.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3.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4.智、仁、忠、强、知类五个方面。5.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