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篇文言文练习3
文言文练习3
(四)卖骏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 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还:通“环”,环绕。
一、翻译加点字词。
1、去而顾之
2、一旦而马价十倍 ....
3、臣请献一朝之贾 .
二、翻译句子。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
2、人莫与言
(五)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假书研习,闻见日优。
三、翻译加点字词。
1、魏甄琛举秀才入都
2、或时睡顿 ..
3、则杖之
4、若读书 ..
5、今乃围棋日夜不息
6、遂诣赤彪(人名)..
7、假书研习.
默写:
1、歌台暖响,;舞殿冷袖。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2、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文言文练习2 答案:
一、1、谢绝。
2、正。
3、如果。
4、只。
5、好像。
6、不久。
7、越,更加。
8、善于,长于。如“工于心计”。
二、1、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宾前,“为何而至于此”)
2、何不前去依靠他?(盍,何不。)
三、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译文:
杜环,字叔循。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了,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经过了十年,杜环在别的地方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默写:
1.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2.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言文练习3 答案:
一、1、去,离开。顾,回头看。
2、一天。
3、钱。
二、1、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定语后置),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省略句:“立于市”。比,接连地,如“天涯若比邻”)。
2、没有人和我搭话。(省略句,“人莫与之言”。)
三、1、推举。
2、有时。
3、名词作动词,杖打。
4、如果。
5、竟然。
6、到。
7、借。
译文
(四):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定语后置),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掉它,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和我搭话。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意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那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
译文
(五):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
默写:
1、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浩浩汤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3、
第二篇:文言文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
③王之蔽甚矣④时时而间进..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我的做法:
6联系全文回答,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7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仿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且悬接顺畅。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容纳忠言,何至于落得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②。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①光艳美丽;②睡觉;③因受蒙蔽而不明;④间或,偶然。2.①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②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3.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4.“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5.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6广开言路或开张圣听或察纳雅言或咨诹善道。启示,采用设喻的手法,将重大政治问题,用生活的小事做对比,说理浅显透彻,委婉动听,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令人乐于接受,可产生良好的效果。7示例①假如当初蔡恒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②如果唐代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
吕蒙:
鲁肃: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
《孙权劝学》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2.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直爽、敬才、爱才。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公 输A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②不可谓仁()..
③不可谓智()④知而不争()..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公输B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④为与此同类.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宋何罪之有?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我选第题:
《公输》答案A1.A2.B3.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②对人亲善、友爱③称为④劝阻、劝谏4.①宋国有什么罪②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去杀害众多的人,不能称为明白事理5.对话描写6.墨子巧言说服公输盘《公输》答案B1.①解释;②事理;③方圆;④类别。2.①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3.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4.智、仁、忠、强、知类五个方面。5.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②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篇:文言文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 C.三进及溜
D.衮职有阙
解析 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 A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克有终
鲜:很少。①靡不有初,鲜.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进入。.
B.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速。.寐
假:假装。②尚早,坐而假.
信:诚信。①弃君之命,不信.C. ②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喝。.之
遗:留下。①今近焉,请以遗.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亡:逃跑。.D.
解析 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厚敛以雕墙 ②使妇人载以过朝 ③遂扶以下 ④今近焉,请以遗之 ⑤寘诸槖以与之 .....⑥倒戟以御公徒 ⑦以示于朝 ..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⑥/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④/③⑦/⑤
解析 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未知母之存否 ..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 ..解析 D项与例句中“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盛服将朝 ..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B.舍于翳桑 ..C.提弥明死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坐而假寐 ..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解析 C项,这里是“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答案 C 7.填空。(4分)《晋灵公不君》节选自《左传》,相传为____________所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第一部国别体史书____________同为史家的开山鼻祖。答案 左丘明 《国语》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这里指被采纳。.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没有。.D.晨往,寝门辟矣
辟:打开。.解析 C项,“靡”是否定代词,不是否定副词,应为“没有谁”。答案 C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①而观其辟丸也.A. ②则社稷之固也.不入,则莫之继也①谏而.B.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子继之①不入,则.C.②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①宣子骤谏,公患之.D.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解析 A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C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代词,指这件事;②助词,的。答案 D 10.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3分)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A. ②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①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B. ②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C.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①公患之,使麑贼之D. ②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解析 A项,②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②是士季的话;C项,①不能表现灵公“不君”。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 D 1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麑都被感化。
解析 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第(1)句中“终”“赖”的含义。第(2)句中“患”“贼”的含义。第(3)句注意翻译出判断句的语气来。
答案(1)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2)赵盾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钅且麑去刺杀赵盾。(3)杀害百姓的当家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守信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夫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
①【注】 ①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承受。.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所:处所。.C.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D.大叔完聚,缮甲兵
缮:包裹。.解析 D项,“缮”的意思是“修整”。答案 D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之请制①及庄公即位,为.A. ②不如早为之所.为己邑①大叔又收贰以.B. ②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害也①都,城过百雉,国之.②姜氏何厌之有.
C.
己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D. ②段入于鄢.
解析 A项,都是介词,替、给。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C项,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处所。答案 A 1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3分)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②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⑤公曰:“无庸,将自及。” ⑥不义,不昵。厚将崩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②是祭仲对国事的担忧,不是庄公的言行。④是共叔段的做法,也不是庄公的行为。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 D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得到允许。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
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解析 D项分析错误,从上文可以看出,庄公一直知道共叔段的行为,只是时机不成熟才没有攻打他,并非“万不得已”。答案 D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度”“制”“毙”“姑”“弟”等词的含义。
答案(1)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2)不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3)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了庄公与共叔段。庄公出生时倒生,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取名寤生,姜氏因此不喜欢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她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同意。
等到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儿。你要其他地方我都照办。”姜氏就要了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儿,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对庄公说:“一般的城市,城墙超过三百丈,那就要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市的规模,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乎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将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来躲避因此产生的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及早作好打算,别让祸害滋生蔓延开来!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草尚且难以铲除干净,更何况是您的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道德的事做多必然会栽跟斗,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大叔命令西部、北部边境地区违背中央听从自己的节制。公子吕(字子封)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种政权共存,对此您打算如何处理?如果想让给大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然的话,就把他除了,不要让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用不着这样,他会自作自受的。”大叔又把那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领土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又进言说:“现在可以剿灭他了,土地广了,得到的民众也就多了。”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得越快。”
大叔修葺城墙,屯聚粮食,修整皮甲武器,训练好步兵、车兵,将要偷袭国都,姜夫人准备好开城门接应。庄公打听到大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下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的人叛离大叔段。大叔段只好逃到鄢邑。庄公又领兵攻打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大叔逃亡到共国。
《春秋》上写:“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段没有恪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为弟弟;兄弟间如同两个国家的国君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呼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管教好弟弟,表示这样的结果正是庄公的意愿。不说大叔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第四篇: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22分)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①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②,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③,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④即位,辅臣⑤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
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①肴馔:祭祀的酒食。②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③蒐苗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④圣祖:清康熙帝。⑤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徙:迁移 . B.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 逸:奔跑 .C.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 发:揭发 .D.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辟:开垦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② 朋党□患,酿于草野 ③ 雍建请转饷□给 A.① 且 ② 所 ③ 则 B.① 且 ② 之 ③ 以 C.① 乃 ② 所 ③ 以 D.① 乃 ② 之 ③ 则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民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光的欣赏及推荐。
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责骂,他慷慨陈辞,据理力争。
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杨雍建为解决贵州米价高的问题,采取了设立营制、征调军粮、禁除官吏私派、鼓励开荒耕种等措施。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3分)
②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4分)
(2)杨雍建为什么能让土司心服?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贼守,我越南昌□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 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授刑部主事 寻:不久 .B.出大江,薄安庆 薄:迫近.C.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 胶: 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指 指:拇指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吾欲以计挠□ ②今九江、南康已□贼守 ③我越南昌□相持江上 A.①之 ②为 ③与 B.①之 ②于 ③与 C.①其 ②为 ③以 D.①其 ②于 ③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怀疑。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3分)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4分)
(2)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冠绝有明一代,影响深远。请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其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世充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阅读答案。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安营,驻扎 .C.构之于高祖 构:陷害 . 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 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 因 则 B.而 为 乃 C.以 为 乃 D.而 因 则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4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休宾,字处干,本平原人。祖昶,从慕容德度河,家□北海之都昌县。父奉伯,刘裕时,北海太守。休宾少好学,有文才,兄弟六人,乘民、延和等皆有时誉。
休宾为刘彧虎贲中郎将,稍迁幽州刺史,镇梁邹。及慕容白曜军至升城,遣人说之,令降,休宾不从。刘彧龙骧将军崔灵延、行勃海郡房灵建等数十家皆入梁邹,同举休宾为征虏、兖州。会.刘彧遣使授休宾辅国将军、兖州刺史。休宾妻,崔邪利女也,生一男,字文晔。崔氏先归宁在鲁郡,邪利之降也,文晔母子遂与俱入国。至是,白曜表请崔与文晔。既至,白曜□报休宾,又于北海执延和妻子,送至梁邹,巡视城下。休宾答白曜,许历城降,当即归顺,密遣兼主簿尹文达向历城,观国军形势。
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侯。私谓白曜曰:“刘休宾父子兄弟,累郡连州,今若识运知机,束手归化,不审.明王加何赏叙?”白曜曰:“休宾仕南,爵宠如此,今若不劳兵甲望风自降者,非直处卿富贵,兼还其妇儿。休宾纵令不畏攻围,岂不怜其妻子也!今在升城,卿自往见。”文达乃至升城,见休宾妻子。文晔攀援文达,哭泣号啕,以爪发为信。文达回还,复经白曜,誓约而去。白曜曰:“卿是休宾耳目腹心,亲见其妻子,又知我众旅少多。善共量议,自求多福。”文达还见休宾,出其妻儿爪发,兼宣白曜所言及国军形势,谓休宾曰: “升城已败,历城非朝则夕,公可早图之。”休宾抚爪发泣涕曰:“妻子幽隔,谁不愍.乎?吾荷南朝厚恩,受寄边任,今顾妻子而降,于臣节足乎!”然而密与其兄子闻慰议为降计。闻慰曰:“此故当文达诳诈耳。年常抄掠,岂有多军也?但可抚强兵,勤肃卫。方城狭嶮,何为便生忧怯,示人以弱也?”
休宾又谓文达曰:“卿勿惮危苦,更□吾作一返,善观形势。”于是遣文达偷道而出,令与白曜为期,克日许送降款。文达既至,白曜喜曰:“非直休宾父子荷荣,城内贤豪,亦随人补授。卿便即为梁邹城主。”以酒灌地,启告山河曰;“若负休宾,使我三国覆没!”初,白曜之表取休宾妻子也,显祖以道固即叛,诏授休宾持节,平南将军、翼州刺史平原公。至是付文达诏策。文达还,谓休宾曰:“白曜信誓如此,公可早为决计,恐攻逼之后,降悔无由。”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高白曜寻遣著作佐郎许赤虎夜至梁邹南门下,告城上人曰:“汝语刘休宾,何由遣文达频造仆射,许送降文,归诚大化,何得无信.,违期不来!”于是门人唱告,城内悉知,遂相维持,欲降不得,皆云:“刘休宾父子,欲以我城内人易荣位也。”寻被攻逼,经冬至春。历城降,白曜遣道固子景业与文晔至城下。休宾知道固降,乃出请命。白曜送休宾及宿有名望者十馀人,俱入代都为客。及立平齐郡,乃以梁邹民为怀宁县,休宾为县令。延同二年卒。
(选自《魏书·刘休宾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刘彧遣使授休宾辅国将军、袁州剌史 会:刚好 .B.不审明王加何赏叙 审:知道 .C.谁不愍乎 愍:怜悯 .D.何得无信 信:书信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家□北海之都昌县 ②既至,白曜□报休宾 ③更□吾作一返 A.①于 ②以 ③为 B.①乃 ②则 ③为 C.①于 ②以 ③与 D.①乃 ②则 ③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B.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C.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D.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容白曜在北海扣押了刘延和与他的妻儿,把他们送到梁邹,在城下来回走动让刘休宾看见。
B.兼主簿尹文达奉命探察魏军形势时,已有投降的打算,他为魏军充当说客。C.刘休宾在尹文达面前故作节臣,暗地里却与刘闻慰商议投降之计。D.梁邹城受到魏军围逼,经过一冬一春,却最终逃不过投降的命运。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崔氏先归宁在鲁郡,邪利之降也,文晔母子遂与俱入国。(3分)
②于是门人唱告,城内悉知,遂相维持,欲降不得。(4分)
(2)请简要分析刘休宾最终选择投降的原因。(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臵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 济:渡河 . B.邃乘舰径造桥侧 造:建造 .C.吾又不可逆 逆:推却 .D.在军疾笃 笃:严重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②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 ③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
A.①于 ②则 ③所 B.①之 ②以 ③因 C.①之 ②则 ③因 D.①于 ②以 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4分)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22分)
文章繁简 [清]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自然,□有意于繁简,□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②圉圉,受困无力。③洋洋,欢乐。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惩:劝戒,制止 .B.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吃饱喝足 . C.校人烹之,反命曰 反: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涩 .
11.填入下列句中“□”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若不出□自然,□有意于繁简,□失之矣。
A.因 之 而 B.于 而 则 C.而于 则 D.乎 则 者
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B.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C.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D.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13.下列句子编为三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①作书须注 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 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 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4分)译文:
②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3分)
译文:
(2)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在提倡写作时的什么主张?并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第五篇: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25、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翻译: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6、王充市肆博览
原文:(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翻译: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原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翻译: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28、林逋论学问
原文: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翻译: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29、欧阳修诲学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翻译:(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30、王安石伤方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31、李存审出镞教子
原文:(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翻译: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原文: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翻译: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母责子退鲊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翻译: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35、陆游家训
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翻译: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36、孟母三迁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翻译: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38、子路受教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翻译: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子因材施教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40、墨子怒责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翻译: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用来鞭责。”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原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翻译: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还吝惜他有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还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2、陈万年教子谄谀
原文:(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翻译: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43、钱大昕默坐观弈
原文: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翻译: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44、王荆公旁听文史
原文: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翻译: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45、大树将军冯异
原文:(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翻译: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翻译: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8、贤妻桓少君
原文: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翻译: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