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0: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

第一篇: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

阶层哲学初探

李福顺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阶层哲学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当今社会阶层结构以职业划分阶层层级,社会成员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阶层哲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是对研究阶层哲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阶层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阶层;哲学;阶层哲学;哲学研究;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阶层结构以职业划分阶层层级,社会成员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矛盾冲突在社会成员之间也随之产生。因此,哲学反映时代的内容也就与以往不同,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哲学思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尤其是要“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由此,可见阶层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阶层关系处理的好坏也关系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地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式的划分方式,已经由过去用政治身份、户籍和行政身份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的以职业为基础来划的方式。以职业为划分方式,就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导致人的生活追求、思维方式也要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社会成员的阶层意识会不断的深化,社会成员维护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方式也会更加复杂多变。

生活在各阶层的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必须对社会成员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系统的研究正突出了哲学的研究方式也否和哲学的主要特点,更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对当今社会出现阶层分化这一现实状况进行哲学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的出发点,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阶层哲学这一新的观点,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之意,本文主要是对研究阶层哲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 研究阶层哲学的意义

研究阶层哲学是从根本上了解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研究阶层哲学否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成员不管其是哪个民族,有什么宗教信仰,加入何种党派,属于哪国国籍,按其从事的职业来说,都可以划入到相应的社会阶层中。他们在阶层中体现的社会价值,形成的哲学观更多的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56.第121页)阶层哲学是对时代精神最好的体现。

其次,研究阶层哲学为促进阶层合作,构建和谐社会探寻新的路径。阶层分化是市场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生产资料的分配、再分配的不合理又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增加了阶层矛盾冲突的风险。研究阶层哲学正是为了从具体的社会发展规律中找到适合当今时代的方法来促使阶层相互合作,扫除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避免阶层矛盾冲突的风险。第三,研究阶层哲学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加快哲学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以至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但是,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有时另一回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279页)从辩证法来看,没有任何绝对不变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我们研究阶层哲学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找出社会发展的问题,从而让哲学在大众生活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 阶层哲学的内涵

如果将阶层哲学做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对阶层和哲学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阶层哲学进行科学的理解。

(一)阶层及阶层结构

什么是阶层呢?郑杭生先生曾说:“阶层是按一般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区分的”。(郑杭生.阶级与阶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B/OL].(2007-09-15)..)也就是说社会成员由于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将要占有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出现。正是如此,现在学者已经普遍认为社会的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由三个层级和十个阶层构成。三个层级分别是社会上层、社会中层、社会下层,十个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将这十个阶层划入到层级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分别属于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外,其他的社会阶层均属于社会中层。根据这三个层级所占人数的不同,将社会分层类型分为“金字塔”型、“橄榄”型、和“倒金字塔”型。然而实践证明,社会中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最为有利,“正是由于大量社会中间阶层的存在,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以中间阶层的社会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作为调整社会利益结构的基点,实现了整个社会阶层的价值多元化及利益差异性的有机平衡。”(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J].学术交流,2009年第6期147页)但是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说,我们还处于“金字塔”型,或者说是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员享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现实状况的反映不尽相同,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二)什么是阶层哲学

阶层哲学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根据人们在不同时代对哲学的理解,我们知道在一开始有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就是“本体论”,以研究万物的本原为对象,后来又有“认识论”,把哲学当做是对认识的过程、结果进行的考察,再后来有的人把哲学称为“语言分析”,是传播文化的载体,现在有的人把哲学说成是“人生的境界”,可以让你通过哲学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成为人本身。然而在不同的阶层结构变化时期,社会成员则对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应,他们的认识和反应不仅体现了对其自身所处阶层的认识,还体现了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阶层的意识、思维、价值观念,最终上升到对整体社会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正如马克思所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32页)如果他们的判断具有积极性,那么他们在实践活

动中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是有利的,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因此,我们只有对阶层哲学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的研究,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地位。

三 阶层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根据阶层的分层类型和哲学的特点分析,阶层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传承性、多变性、共向性等特点。下面对这个五个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1,差异性。一方面是由社会成员接受知识教育的境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念,石中英曾说:“任何的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的;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陈述来表达的,而且更是由其所位于的意义系统来表达的;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第151页)另一方面是由社会成员的活动范围决定的,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活动能力也是有限的,每个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先天环境和后期发展需要进行社会交往,从而融入现有的阶层环境,并与此阶层的社会成员结成实践的共同体,并在所处的阶层中,受已经形成的哲学观念进行有限的活动。

2,层次性。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结构类型都有着层次分明的哲学观念等级区别,尤其是体现在所处社会阶层成员的价值取向方面,每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不同,他自身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就不相同。因此,社会阶层的层次性可以按社会成员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的阶层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认识程度来划分。但这种划分方式不能绝对化,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3,传承性。社会成员“只有坚持认为他参与了进一步思考其他人在他之前已经思考过的事物的过程,才是比较正确的。他发现自己处在一种由前人遗留下来的情境之中,并且具有一些适合于这种情境的思想方式;而为了更加适当地对付已经由这种情境之诸转变和变迁导致的新的挑战,他试图进一步详尽地发挥由前人遗留下来的那些反应方式,或或者以其他的反应方式来代替它们。所以,从双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由他在某个社会中的成长过程这样一种事实预先决定的:一方面,他发现了一个现成的情境;另一方面,他在这种情境中发现了已经形成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阶层的分化和转变过程不是迅速形成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出现的,之所以阶层的转型比较慢,正是因为传统阶层成员观念的影响,才使阶层哲学不断的在延续发展,4,多变性。社会成员的在阶层中所处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机会和能力不同,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成员会发生流动,比如,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层,从社会上层进入社会中层,阶层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社会成员的哲学观念发生变化;统一阶层的社会成员的哲学观念也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产生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阶层的结构不断的转变。

5,共向性。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着社会现有的资源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有着共同的生存基础。同时他们既生活在现实世界,即实然世界,又生活在理想世界,即未然应然世界。实然世界中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哲学观念也各不相同。未然应然世界中的社会成员则是有着共同的发展取向。树立理想,实现个人的价值,是每位社会成员不断践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56:12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9.

[4] 郑杭生.阶级与阶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B/OL].(2007-09-15)..[5] 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J].学术交流,2009,(6):147.[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2.[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1.[8] 朱春玉.阶层和谐理论的根据及创新[J].学习与探索,2009,(4).[9] 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0] 刘军.阶层文化研究:一项新课题[J].科学社会主,2008,(1).[11]李培林.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4.[12]黄映然.“什么是哲学”简述[J].哲学史学研究,2006,下旬刊.[13]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14]韩震.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15]孙正律.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6]陆俊玉,张士清.论哲学的意义和价值[J].哲学百家,2007,(2).[17]杨经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当代困境原因探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18]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Pre-test of Philosophy of stratum

Abstract: Philosophy of stratum means social member concret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way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lace rela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appearance of society.Nowadays the structure social stratum is divided the line the stratum layer class by occupation, society member of philosophy of life, value, global view all occurrence correspond of

variety.Research philosophy of stratum match reque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s, match to set up socialism harmony society of basic request.This text is main is to research stratum philosophy of the meaning carry on to elaborate combine to stratum philosophy of definition, research obj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arry on studying simply.Key words: stratum;philosophy;philosophy of stratum;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value

第二篇:已整理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1、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群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群中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基础学科。从同哲学的关系来看,它是一门边缘学科;从其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来看,它又是一门基础学科。

2、大家一般认为第一本教育哲学著作的出现,是在19世纪中期德国哲学家洛孙克兰兹写了一本叫《教育学体系》,后改名为《教育哲学》,这就是教育哲学的开始。最早的“教育哲学”专著是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最早的“教育哲学”译著是邹恩润译和陶行知校的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3、我们初步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对象,应当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一般规律,作为教育理论和实际的指导。

4、教育的基本任务:(1)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论上的阐明;(2)对教育史上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论;(3)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做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作出科学的教育。

5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1)教育本质论(基本);(2)教育价值论(基本);(3)教育目的论;(4)知识论与教学;(5)道德论和道德教育;(6)美学与教育;(7)宗教与教育;(8)社会和科技发展与教育哲学的未来

1、教育的本质:广义,一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狭义:是由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手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系统影响活动。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论述;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概括起来就以下几点:

1、主张教育是上层建筑

2、主张教育是生产力

3、主张教育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

4、认为教育不能用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来归类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求同;多元多项

当前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矛盾)有哪些:第一,主张教育是上层建筑;第二,主张教育是生产力;第三,主张教育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第四,认为教育是不能用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来归类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

(一)教育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求的两个社会职能是永恒的;(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不同社会教育中具体反映是不同的;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反映在教育的不同方面是

不同的;

(四)教育的两种社会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P3423、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哪些:

(一)在经济上占着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教育上也占统治地位;

(二)政治对教育的集中影响作用:(1)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为教育工作规定出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教育事业的规划,确定人才选拔制度(3)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管理学校(4)统治阶级还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教育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而言,还表现在教育自身的继承性和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教育所独具的特点

4、现代资产阶级在人性问题上,有不同的主张;尼采为代表的反理性主义的主张认为人性是恶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所主张的本能论的人性观念,认为儿童有语言和社交的本能、制作本能、研究探究本能、艺术本能,这四种本能表现为社会、制作、探究、和艺术四中活动。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认识,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旧的、走向新的阶段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从黑格尔理性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再有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6、论述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关于人的发展也不外身心两个方面的发展,包括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是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长期形成遗传、环境与教育的三因素论,如果把教育也包括在环境概念之中的话,那就是遗传与环境两因素论,也就是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1、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遗传素质只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遗传是有差异性的、遗传素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不仅可以改变,甚至有的人遗传素质在某些方面有着缺陷,还可以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使其在另一方面加速发展而得到补偿。

2、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环境的影响 人化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2)教育的影响 在影响人的发展诸要素中,我们所以突出教育的作用是因为: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它是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社会中还按照一定阶级的需要,再有组织的的场所—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

3、个人的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所谓个体的主体作用,一般是只作为主体人,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能

动的反映。

7、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有什么规律?儿童身心发展是有连续性的和阶段性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由此而体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矛盾;下面的着重来讲讲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个别差异问题

8、教育在培养人的主体性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

1、树立全面的人的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改革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9、马克思关于教育两大功能的分析:马克思用实践的观点来论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机械论观点,在论述环境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时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认识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人为改变了的认识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是这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的解释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这些学说分析科学的全面的解决了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客观关系做了辩证的阐明。

1、资产阶级价值论中从其哲学基础不外乎两大类: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由个人利益、欲望等所决定,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迈农、美国杜威、刘易斯;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观认为把价值看作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价值是客观的、是绝对的,代表流派人格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哪些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就是把劳动纳入了价值范畴,把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为衡量价值的客观标准。这样就使长期被唯心主义哲学弄得争论不休的价值问题,得到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只有合乎客观真理而又对主体产生效益的东西才能是有价值的,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唯一客观标准。

3、关于教育与社会需求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区别是人的发展还有其自身的规律,而且社会的需求又需要通过人的自身发展才能体现出来。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使准

备其完备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人的经验的不断的继续改造”。

2、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为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基础。

3、如何实现全面发展? 1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大工业生产,才能改变劳动的性质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奠定基础;全面发展智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在全面发展重视不容忽视的2、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而且需要个性发展;个性自由个性解放

3、全面发展的概念也是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毫无疑问是从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出发的,没有教育与大工业生产的结合,根本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也无法达到最终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差别的消灭。我们应当不断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使生产劳动与科技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劳动的性质。

5、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2)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3)教育总的目标与具体目标: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P445)

1、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总结,也可以说是各种事实及其概括的体系,就起来源来说,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同发展阶段。

2、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的明瞭、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被他的弟子概括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曾风靡全世界几百年。

3、经验主义的知识观:洛克属于经验主义的唯物论者,他提出有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像一块白板一样,人们可以任意在上面刻画各种东西。

4、要素主义流派在教育上的主张: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的教学。(P471)要素主义者被称为“新赫尔巴特派”或新传统教育派(P474)

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教学论的发展突飞猛进,呈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如:(P481)

(1)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这是新行为主义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由编制程序、学生自学,发展成为计算机教学,进行程序控制。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思想体系下的一种教学理论,从教学内容中找出认知结构,使基本原理简化,便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其发现同的道德标准。

(3)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在道德和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有一个历史的进步,如人权的问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在逐渐扩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4)无产阶级的道德,同样也是阶级的道德,但由于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他代表的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基本观点:

(1)主张美在物 在这一派的主张中,认为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2)主张美在意识 在这一派看来,美是一种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不是物的属性。

(3)主张美在实践 即认为美是美的社会本质。

科学美 科学美的提出,为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数、理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使人们对于美的规律的认识更加爱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去。

5、美的特点有哪些

形象美 构成美的事物,必须具有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没有形法,在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方面更有其积极意义。(3)罗杰斯等

6、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P492)

1、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学好知识和形成技能的条件,必须把发展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自觉地加以贯彻。

2、在教学与发展的问题上,除了重视智力的发展以外,对于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学习兴趣、严谨的学风、坚强的意志等,都应注意培养。

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发展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中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应当通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爱学习的直接兴趣,也就是说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很好的激发起来。

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教学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形成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学校的教学中,更要有意识的重视教学的教育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的发展,把教学论从以认识论为指导推向价值论,使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应是教学论发展的新趋势。

1、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道德哲学几个主要派别: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康德为代表,提出纯粹理性和善良意志;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边沁和密尔也称快乐主义 人生是追求幸福的欲望 能过满足这种欲望的行为使人快乐;实用主义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杜威道德的动力和基础归因于本能;存在主义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 法国萨特 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

2、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1)道德这一社会意识形态,虽然痛政治、哲学、宗教等有着复杂的联系,但归根结底它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道德,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2)道德既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有阶级性的。阶级地位决定人们的道德意识,不同的阶级有不

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而在无产阶级道德中具有最多的能够长久保持的因素;由于它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道德问题,因而在无产阶级道德主张中,可以做到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5)只有在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即在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的基础上,不仅阶级已经消灭,而且连阶级的回忆都已彻底消灭之后,到那时全人类的道德才能出现。

3、道德的继承性:有人主张对于过去剥削阶级的道德,在具体意义上不可以继承,再抽象意义上可以继承即所谓抽象继承法;也有人主张只能剥削阶级继承剥削阶级的道德,被剥削阶级继承被剥削阶级的道德,即为平行继承法。

4、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共产主义道德,既有它建立的社会物质基础,又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还有对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5、作为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以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它是工人阶级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基本特征,它体现着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它反应着在社会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新的关系。

6、论道德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分析

知、情、意、行的关系和在道德教育中的多种开端:道德教育过程就是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几个方面的发展。又不适应到适应和又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过程。

道德形成过程中的矛盾斗争:道德和其他事物一样在矛盾中发展,在斗争中生长。

道德形成过程中的长期性、反复性和形成的同时性: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奏效,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道德的刑场要反复抓,抓反复

第二十章 美学与教育

1、关于美的本质的代表性观点 建国后,我国的美学理论工作者曾对美的本质问题展开过热烈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派既肯定美的客观性,又认为美感是客观的美在人的主观上的反映。

2、“美育”这个概念,在西方一般认为是由德国剧作家和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使用的。

3、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包括欣赏美和创造美两大方面,并体现着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要求。在欣赏美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感受美和理解美;在创造美方面,除艺术创造外,还应把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也包括在内。

所谓感受美,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能力,它既包括现实事物(自然的、社会的),也包括艺术作品,从对声音、颜色、形状等的感知,到复杂的美感,如对某个自然景物或某件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某个伟大任务的敬仰等都是。

所谓理解美,是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对美的形象的感受,进入到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他包括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所谓创造美,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感受和理解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

所谓体现美,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过程中来进行,除了美化环境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中去体现美

4、美的形态有哪些

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为对象所引起的人的美感体验。对自然美存在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美出自自然事物的本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自然美是由人们赋予的。

社会美 社会美,包括的范围就更广了,它不但报矿了三大社会实践中的人物、事件、场等,也包括了文化遗产、优良传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表现等等,但主要的还是三大社会实践中所拜年先出来的英勇斗争和智慧创造,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和行为,因为这些方面突出地反映出人们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体现。

艺术美 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中的美,都属于现实美,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艺术美,则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劳动,使显示美集中化和典型化的结果,把客观与主观统一起来,更加爱体现出

象也就没有美。情感性 社会性

6、美育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认识和情感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第三篇:已发表的报道

万年工商全力服务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 本报讯(张永红 陈一波 记者 操园官)为确保稻作文化旅游节的顺利进行,也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万年县工商局积极履行工商职能,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服务第四届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据统计,在此次稻作文化旅游节筹备和举办期间,万年工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执法车辆19辆次,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切实保障了稻作文化旅游节的顺利开展。

该局在稻作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万昌路临时帐篷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对涉及工商职能的难题都积极协助解决,组织精干执法力量,在稻作文化旅游节开幕前及举办期间,加强对主会场及各个展区的巡查监管,严防出现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该局加强12315申诉举报受理工作,做到有诉必接,有难必解,及时解决消费纠纷,努力为广大市民、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万年工商整治户外广告

本报讯(陈一波 张永红 记者 操园官)为整顿万年县城户外广告市场秩序,规范户外广告经营发布行为,营造规范诚信的广告市场坏境,还县城一个整洁亮丽的新风采,万年县工商局于10月中旬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户外广告专项执法行动,此次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47台次,执法人员169人次。通过此次专项执法行动,不仅有力的维护了户外广告市场环境,增强了广大广告发布者的法律意识,而且保障了万年县城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万年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四篇:论文发表已选中

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蒋其耘)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中专的基础课之一,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顺利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中技能人才,是当前职校教学改革中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现代网络教学模式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逐渐成为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必备能力。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也应随之变化、并要求大幅提高。由此,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训设备等,都在进行改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这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可能,在教学中能够引入并应用研究这些新思想、新手段和新技术。

现在职业中专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差,又参差不齐,在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相差很大,老师在教学方法、手段和经验方面又各不相同,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要大力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计算机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成了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二、改变传统思路,更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教师角色要转变,不但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知识的正确道路上来,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

要的是答疑和引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不能所有的老师都采用统一教学方式和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学对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并运用计算机手段辅助自己的学习。比如在讲解WORD时,学生会理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打字工具。如果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生日卡片,既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又挖掘了他们潜意识的艺术细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三、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1、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值得提倡的思路是: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必要的知识单元,分层次将它们组成系列课程。将不同的知识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门课程中,可以改进教学效果,节省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计算机理论基础,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虑到未来中技人才的工作环境是信息与计算机的支持平台,在中专计算机基础课中,除了讲授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外,还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操作内容,以及多媒体工具软件的认识。

第二个层次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它主要是让同学更加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技术。

第三个层次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为学生打下一个基础。

2、教学软件、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软件、课件,并进行素材库的建设,教学效率、效果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授课的电子教案由开始时以静态文字为主的Powerpoint幻灯片方式变为现在采用的以动态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的动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抽象原理、算法过程,辅之以板书交流,使得大大增加了从教师到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理解与相关技术掌握,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兴

趣,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效率。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拥有计算机的在校中专生也正在逐年递增,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园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最终使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融为一体。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其中资源建设是核心,为学生提供学习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等多种资源。

四、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发展所必须的,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是文化基础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工具和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靖,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孙丽,职业中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6).[3] 田丹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6)

第五篇:班主任德育论文(已发表)

沟通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 K二年

众所周知,学生工作繁杂琐碎,更有人戏称: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全职保姆。但是,是不是只要班主任付出辛劳就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成功?只要班主任事必躬亲、严加督促,学生就一定能成人、成才?我看未必如此,有时,班主任严厉的要求、苦口婆心的教育,还可能招致学生情绪的对立、内心的怨恨。所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使治班的关键,而且 是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沟通必先修德

主任也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班主任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说服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纪律的约束、道德的规范,而且是父母的代表、人类的楷模。他们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从教师的言行中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班主任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二、沟通需要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人认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这也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此时,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

另外,班主任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他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抚,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和家长的放心。

例如,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把他叫到办公室,不是当着其他老师的面把他训斥一通,而是象对待客人那样,招呼他坐下,推心置腹地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那么他对抗的心理就会消除,惶惶不安的心情就会放松,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开导。班主任动情,学生才会动心。反之,如果教师劈头盖脸地把他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就会横下一条心,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好惹事生非,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如果单纯地用禁、堵、防的办法处理,这种积压在内心的闷气,就会象座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如:迟到、上课睡觉、旷课等。这种怨恨还能引发许多问题:自信心不足、精神忧郁不振、对立情绪浓烈、学习不求上进等。所以教育必须先沟通,沟通需要从“心”开始,教师充满爱心,坦诚相见,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教育不是在他人头脑中打下一个自己的烙印,而应在他人的心灵上点燃一盏发亮的明灯,使他们由自卑变得自信,从迷茫走向成熟。

我们常说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是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三、尊重是沟通的桥梁

尊重是一种品格,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一缕春风,可以化解他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尊重是一种期望,可以激励他人奋发前进。教育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教师基本品德的要求。对成功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成功的祝贺、赞美和激励;对失败的学生给予尊重,表明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安慰、鼓励和鞭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健康的发展中发挥潜能。可以说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真情,尊重构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尊重表达的期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有时我们会误把批评学生当作是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就是教育。殊不知,学生的好学、自信、乐观、上进,甚至创造力就在批评中走向泯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是法官,不要把学生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教师应该是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播种机,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中。

四、注重沟通的方式

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当然,沟通的方式很多,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个别交谈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再加上年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遗传基因的不同等因素,形成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学生不是工厂生产的同一产品、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情理疏导第一位,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2.班级日志

让每个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积极撰写日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体裁,随意抒发。要求学生写班级日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使教师通过阅读日志了解班级学生的情趣、爱好、性格、品质以及心理困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等思想动态,且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与学生进行对话、思想交流,达到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感情沟通,从而引导学生的品德、个性向良性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引导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的形成。

3、即时性评语。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随地的抓住契机,进行教育、鼓励、点拨等。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师生沟通的方式。通过它,教师的爱心得以明确的体现,教师的先进教育思想得以付诸实施。它既可以使教师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称赞学生最细微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又可以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它既可以给优等生加油鼓励,使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可以给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指点迷津、雪中送炭;它既有益于成功教育,又适合挫折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教育已成为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班级管理、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师生沟通的立交桥才能畅通,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创新教育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班级无小事,事事在育人”。让我们就从一件件小事开始,注重师生沟通吧!

下载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阶层哲学初探已发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救援管理 (已发表)

    规范救援管理提升救援能力 江西省救护总队萍乡大队 易良华 内容提要:“安全卫士,服务矿山”似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严谨、科学、治患......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探析(已发表)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探析——以《新余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为例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吉斌 邹成伟摘 要:针对新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宜新余市实际情况的公共......

    热点素材多维解读(已发表)

    热点素材多维解读“破烂王”徒手接住坠楼人5月26日深夜,在烟台以收废品为生的蒋兴保徒手接住了从着火的四楼坠下的邻居,邻居于先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而救人的蒋兴保则因左内踝......

    如何概括散文主题(已发表)

    如何概括散文的主题 总说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不散”是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

    有感于教师范背课文(已发表)

    教学案例 有感于教师范背课文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初级中学 杨军 在和学生一道学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时,内容比较长,而且又是要背诵的经典篇目。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背诵中......

    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已发表)

    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青海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马海福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手段协调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

    论文:《班主任“四”字经》(已发表)

    班主任“四”字经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本身也要有严慈般的父爱。同时也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

    已发表的话题作文文题

    已发表的话题作文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九大陋习”新鲜出炉。这些陋习是:随地吐痰擤鼻涕、随地便溺、乱扔垃圾倒污水、滥食野生动物、咳嗽喷嚏不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