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优势 兴商办企 加快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兴商办企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泰市羊流镇小河南村
小河南村地处镇政府驻地,共有201户,685人,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20名。全村耕地面积414亩,人均0.5亩。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凭借自然区位优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紧紧抓住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走出了一条“兴商办企、富民强村”的路子。2007年全村集体资产积累达到2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4516元,其中村级经营性收入33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5元。村级集体收入的增收既确保了班子正常运转,又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还用公益资金兴办了公益事业,促进了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发挥优势、商贸兴村
我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商业街地段,区位优越明显,交通便利,紧靠羊流农贸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从事商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我镇积极适应税费改革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的挑战,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性工作 1
来抓。村干部们紧紧围绕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文章,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听取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村实际寻求发展之策,很快形成了“发挥优势,搞活商贸,强村富民”的共识,确立了“市场运作、商贸兴村、实现双赢”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一总体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多方筹集资金20多万元,整修了村内主要干道,完善了水、电、路、通讯设施,搭起了发展商贸的主体框架,并制定了加快建设商品房、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规定及优惠政策。不到两年的时间,引导群众投资就在规划区域内建起了200间商品经营房,由村两委在交通条件好、人口集中的地段,利用集体积累先后投资100万元,建起了3座商业楼和1处小型市场,并通过公开招商的方式,对外租赁,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6万余元。
二、盘活资产、兴企增收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村立足自身实际,注重把各种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里共有20亩调整的商贸用地和闲置的学校、原村委办公室等房屋场所,经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决定,利用这些集体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以土地租赁、收取补偿费的形式与企业商业户合作,签订土地开发和房屋承包协议,租赁给他们,鼓励引导他们兴办链条厂等企业,定期收取土地补偿费和承包费,每年可实现增加收入10万余元,人均增收150余元。这样,既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又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通过发挥优势,商贸兴村,村集体走上了致富道路。村集体致富后,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投资17万元,对村内纵横三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绿化、美化;村里为每户承担100元,为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室场所建设,村民看病报销专人负责,做到了小病、报销不出村;每年对村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五保户进行补助照顾,使他们感受到村集体的温暖;安装了电子报警器,加强治安巡逻,村民安居乐业。
村集体收入的增加,确保了村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我村的稳定与发展。近几年来,我村无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无上访事件的发生,全村呈现出安定祥和和团结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我村集体经济的快速膨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我村昂首阔步、扎实前进。
第二篇: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1月19日,随县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邯郸市肥乡县、河南长垣县、山东平原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亲身感受了三个县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给我的触动很大。几个地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发散、思索大胆、思考超前,在融会上级方针、政策的情况下,勇于突破资金、土地、项目、政策等瓶颈和束缚,走出了一条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路子。对比先进,查找自身,我觉得无论在思想上、行动上、政策领悟上都有很大差距,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我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牛头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理应走在全县的前列,特别是一年来市、县领导多次视察我镇,给我们的工作既鼓足了信心,又增加了压力;既提出了要求,又赋予了勇气,因此在临行前我结合镇域实际,仔细思考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
1.“地”从哪里要。前期占用如何运作,后期复耕或市场开发如何操作,建新不拆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前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后有时代发展所驱动,是摆在我们当下的首要难题。
2.“钱”从哪里来。占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建等需
1要大笔资金,乡镇财政很显然无法负担。
3.“人”往哪里去。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是导致当前村民意愿与政府导向之间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生活水平与规划不协调、社区一体化时间如何掌控方便。
同时还有农村两委的调整、选举、作用问题、如何处理信访稳定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及如何处理显性财政收入与隐性财政收入等问题。
二、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建设的总体思路
考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令人震惊,催人奋进,学习先进,对照自身,看到了我们的不足,我们要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进行消化领会,更要把我镇发展落差的势能转化为崛起的动能。为此,我镇确定了“一个核心”、“两个集中”。
“一个核心”是“科学发展”。学习肥乡县从“乡”到“城”的转变过程,我镇要在十年内完成从“城镇”到“城区”的建设,制定“三步走”:到2010年末全面启动北戴河火车站西出口至三岔口片区的规划设计及拆迁准备工作;深化205国道、宁海道两侧环境卫生整治,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以宁海道一侧为试点初步运作牌匾整治,并取得切实效果。到2012年末,完成南新庄、南甸子、牛头崖3个社区建设任务,使宁海道两侧精品住宅初现规模;修编镇域规划,其中2003年我镇村庄建设规划把44个村合并为22个社
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要着重修订该规划,加大村庄撤并力度,力争把39个村合并为12个社区,这方面我们准备大投资,请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完成这项工作。到2020年末,按规划完成社区合并;全部完成今年上报的12个村新民居建设,完成宁海道绿化、亮化工程,使宁海道成为新城区靓丽一景。
为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大力推进“二个集中”:一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对南新庄等3个村实施整村拆迁,采取“农村宅基地臵换统建安臵房、对购买商品房予以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分层次向城镇集中,进而解决城镇化和农民住房问题。二是农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村民股份合作、土地资源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办法,将土地以入股、返租倒包等方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或实行企业化运作,发展有机、绿色、特色种植,实现零散土地集约化;或走向市场进行招拍挂,用商业开发后的节余资金反哺农民。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成立办公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和政策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准备成立办公室,抽调农经、土管等所(站)精干同志,进行系统业务培训,赋予一定的职能,逐步完善镇出台的《旧村改造暂行办法》,统筹统管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新民居建设等。
构建新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商贸流通为主导、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机械加工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旅游服务重点承载中低端旅游群体,与北戴河错位发展;商贸重点是整顿牛头崖大集及周边商铺,通过环境的改善形成家具、小商品等市场群落,拉动人流物流。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围绕西陆庄花卉、都寨棚室基地、太和寨“金麒麟”西瓜等镇域名品、名地、新品来开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既当“菜篮子”,又做“后花园”。工业重点是以主动接受北戴河通联公司和长白机械厂辐射,把我镇打造成为高效、低耗的小型机械加工之地。
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成“一揽子”项目,坚持市场主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领域综合化和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思路,统一打捆包装,统一招商,力争每年引进千万元项目1个以上,营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开发商与村民双赢”的全新格局。
强化基层党建。平原县将876个行政村合并成为180个社区,不仅优化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而且促进了社区干部队伍精简高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我们要以此为典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中,加快农村向社区的合并,坚决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鼓励敢走新路、敢出新招、敢于碰硬的工作态度及方法,达到基层党建的“精兵简政”。
发动村民。通过广泛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激发群众的热情。坚决按照村务流程,严格履行村内民主决策制度,把好各项“程序履行关”、“民意征求关”,使村民成为新民居建设的主力军。
提供保障。农民迁入安臵房后,通过各种渠道,使一部分可以继续从事原有二、三产业、一部分利用补偿金进行经商或投资、一小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再通过政府、集体、个人各出一部分资金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考察归来,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南、北戴河服务基地的牛头崖必须学会借鉴,这种借鉴,要摒弃孤芳自赏,缩短摸索的过程,摆脱固定模式和思维;要避免大拆大建,做足海域文章,把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统筹结合,这些成功经验,为我镇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也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趁势而上,积蓄力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奋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海强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加快房山新农村建设
(专刊)第 27期
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6年6月26日
携手共建新农村合力建设新家园
按照区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由区委组织部与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区60个区直单位和60个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主要采取区直单位与区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结成对子的形式,由区直单位选派一名干部作为联络员,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代表本单位入村开展共建活动。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普遍重视,共建活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各区直相关单位按照会议要求和携手共建活动的有关规定,抓紧安排,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结对村进行调研,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制定共建活动计划。目前,全区60个区直单位与60个示范村都已制订了活动计划,并已报送区委组织部备案。同时,各
单位都选派了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机关干部入村担任联络员,具
1体负责本单位与结对村之间的日常共建工作。区委组织部和区新农村办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的协调和报道等工作,分别在《房山组工动态》和《新农村》简报中开辟了“携手共建新农村专刊”和“携手共建专栏”,专门用于总结共建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
(二)结合实际,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在共建活动中,各区直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优势,按照活动计划,从不同角度对结对村进行帮助,有力地支持了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如区司法局结合窦店镇西安庄村的实际,帮助其建立了民情调解室;区安监局在与蒲洼村进行研讨后,针对工程建设量大等困难,及时协调100万元资金和500吨水泥支持建设;区燃气中心针对大石窝镇南河村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送去50万元启动资金;区科委积极争取市管资金20万元帮助琉璃河镇官庄村改建多媒体教室,为群众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区妇联在长阳镇西场村举行“巧姑靓嫂”牵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为民俗旅游户送去2万元启动资金;区地税局到阎村镇大十三里村对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民进行税法和财务知识培训;区卫生局针对韩村河镇西南章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帮助其进行医务室改扩建工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区委宣传部多次到良乡镇南庄子村调研,并协调区新农村办、房山规划分局、区市政管委、区林业局、区卫生局、区体育局等单位召开协调会,现场解决很多问题;区成教中心在城关街道八十亩地村开展两期“纵横汉字输入法”计算机培训班和计算机网络培训班,累计培训100余人次。
(三)重点突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区直单位和示范村把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协调,多方筹资,使得各村在修路、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5月底,60个区直单位为结对村直接投入或协调资金累计已达1000余万元,支持各种物品(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修主路54.51万平方米、支路36.22万平方米,铺设输水主管线9.58万米、支管路15.36万米,排水主管线5.39万米、支管线5.18万米,打机井12眼,建单村水厂12个、联村水厂1个,购置垃圾箱(桶)703个、垃圾清运车11辆,建达标公厕21个、户厕改造6228户,新建或改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28个、5259平方米,商业网点45个、5100平方米,健身场所21个、7.39万平方米,文化图书室14个、7565平方米,这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较短时间内使各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建活动中“软件”建设较为薄弱。与各区直单位帮助结对村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相比,在调动农村建设主体积极性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大,个别村存在“上边干、下边看”的现象。
(二)监督检查机制尚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区直单位为结对村提供了大量资金及实物的帮助,但往往由于后期没有继续指导和监管村里的分配和使用,影响了使用效果。
(三)少数单位共建活动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一是缺少包村工作经验,没有找到发挥部门优势的途径和措施。二是片面地强调单位性质和在财物支持方面的难度,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重视这项工作。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抓产业、促就业,通过调整共建重点提高农民建设主体意识。把区直单位共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引导到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和
农民就业上来,不断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为各单位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经验。选择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区直单位、乡镇和村,对他们在共建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作法予以总结,利用“携手共建专刊”和“携手共建专栏”两个载体,为各区直单位、乡镇党委和村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案例分析和点评的形式推广经验、启发思路。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扩大共建活动成果。由区委组织部、区新农村办和各乡镇党委共同组织,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组织各区直单位、重点村负责人集中研究解决阶段性的突出问题,以便今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完善信息制度,加强对区直单位、乡镇的信息采集工作,定期对各单位的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定期对共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
(区委组织部、区新村办)
编校:肖莉签发:朱文生 送:区四大部门领导(共印25份)
第四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五篇:兴安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兴安乡人民政府文件
兴政发[2010]19号
---------★----
关于印发《兴安乡新农村重点
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为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保证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现将《兴安乡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各村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照要求做好落实。
兴安乡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9日
兴安乡新农村重点
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重点示范村全面发展,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抓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和进行机制创新的有利时机,总结经验、积极创新,大力度、高标准、有重点、重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适当向重点村集中的原则
要统筹抓好“点、线、面”的建设,将项目、资金适度向重点区域和重点村集中。各村要巩固现有成果,完善各种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和档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产业基础较好的村要重点研究产业发展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挖掘民间文化的原则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挖掘农村区域文化,合理将文化
因素融入建设中,有重点地保留农村元素和符号,体现农村区域特性。要将新农村建设与恢复农村地域文化建筑和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相结合。
(三)加强资金管理,量力而行不欠债的原则
各村要将申报项目和资金数量上报乡政府进行审批,由市新农办依据领导小组审批安排做出资金使用计划。要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量力而行,不举债建设。
三、工作任务
(一)深化环境建设与管理
1.环境达标
全乡9个行政村要按照干净、整洁、路畅、村绿、建制的标准,进一步提升环境标准和档次。
2.绿化美化
要继续完成村屯绿化、护屯林、护路林建设任务,创建生态文明村,提升全乡生态环境水平的档次。
3.日常管护
各村垃圾处理要全部实现“集中清运、定点填埋”。村庄街道、村级公路两侧、村庄周边都要有保洁人员看护和管理。要鼓励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大力推行废品垃圾的分类收集,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4.文明户评选
在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对村民庭院和居室进行治理,开展争创文明户,评选各类星级庭院居室活动。按照屋里干干净净、院内整整齐齐、邻里和和睦睦的标准,评选出农村文明户。
(二)加快五项工程重点村建设
尽快做好各村的街道硬化和绿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和公厕建设、垃圾处理等五项工程。根据村庄规划安排,将集中完成9个村的五项工程建设,计划每村投入资金1-2万元,整体推进村的村庄环境建设升级任务。
(三)继续实施“二项”工程
“三起来”工程要本着项目、资金集中整合的要求,同“五项基础设施”工程结合开展。一是“亮化”工程,计划在试点村庄安装路灯20盏,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村庄亮化全覆盖;二是 “净化”工程,计划建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处,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村庄全部使用沼气,减少污染。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各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按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按照工作标准和要求
配备所需力量,层层落实责任制。
(二)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村的积极性和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推经验、抓亮点、出效果;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有序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果扩大宣传的影响力。要动员各行各业、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