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9-05-12 22: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

xx新农村生态园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座落在xx乡坝上村,由湖南恒农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承建。以xx水库、书房山和双龙洞为依托,建成xx大桥、水上乐园、钓鱼亭、xx宾馆紫尊阁、幼儿园、敬老院、百亩水果产业带、书房山会所、围猎场、书房山寺庙、双龙洞等项目,将打造成一个集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计划于2020年完工,总投资为2.6亿元,上述项目建成后,能为社会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对增加我县财政收入,拉动我乡和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我乡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与帮扶。

生态园对于我乡来说,还属于改革发展中的新事物,村民对此还不是太了解,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加强政策引导与帮扶,发挥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xx新农村生态园的前期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村民发展观念落后,在土地流转、施工建设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为此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土地流转,引导广大村民树立发展意识、农业产业化思路、新农村建设概念和新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让村民转变经济发展观念,理顺村民与生态园的关系,给生态园的规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发挥较好的整体效益、综合效益、规模效益和示范作用,带动我乡经济发展。

二、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开发。

我乡农业生态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不够,农业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以建设xx农村生态园为契机,以市场为主导,加快发展建设xx生态园示范基地,延伸绿色食品生产、深加工产业链,实施“农户+基地+公司”运营模式,使开发绿色食品和生态园建设有机结合,以公司为龙头,积极开拓绿色农副产品广阔的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和乡域经济发展。依托省农业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力量,组建新产品试验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关键技术人员研究和开发一批适合我乡的附加值高的绿色农副产品。

三、建设生态园旅游风景点。

把水库特定区域定为旅游区或旅游点,不破坏水资源照样可以进行休闲、观光、露营、垂钓等项目,并设湖滨乐园、风景观赏地、露营烧烤、山地训练场、植物观赏、森林浴、儿童乐园等。生态园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胜地,也可以直接向游客销售农副产品,免去系列中转环节的消费,增加收入。促使农场生态建设更趋向合理化,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部门应将生态农场建设的新设想绘成新的蓝图,使新农村农业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篇: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须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抽调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工作。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把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交通、通讯、电力、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村容村貌建设、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问题上,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讯网络等手段,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形成人人都关心、关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第二,狠抓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大对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二是扩大农技推广效果。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面,达到让农民通过科技致富增收。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网络,改善农村市场环境。

第三,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一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和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方式,发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和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值增效。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充分发挥农民培训中心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技能。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改变过去扶贫开发撒糊椒的做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扶贫。

第四,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重点抓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下大力度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优先解决高度缺水、饮用污染水村寨的人畜饮水问题。进一步抓好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全力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新建、扩建、改建措施,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杜绝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破坏历史文化风貌。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对中心城区发展的投入,扩大城市规模,有效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互动,城乡相互支持发展。五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新农村建设虽然不是“大拆大建”,但新农村规划的实施,必然对土地产生新的需求。在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在进行土地编制规划时,要考虑新农村建设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风景区、异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等村寨的新农村建设,要给予政策倾斜。

第五,培养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一是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增加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经费,提高农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三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六,完善新农村建设治理机制。一是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载体作用,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增强群众民主意识。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是培育农村新型组织。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在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使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科学构筑具有武汉特色的城镇体系

(一)明确小城镇建设工作指导思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和小城镇集约、有序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以及规划的实施监管;以人为本,围绕提升城镇功能,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努力使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围绕发展目标,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以主城为核心,重点发展城关镇和重点镇,抓好中心村建设,构筑武汉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具有武汉地域特色、区位竞争力强的都市经济圈。

二、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一)认真抓好城镇规划的修编。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区为单位,组织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各区要本着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明确各区的发展重点、功能定位及本区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布局。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在与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相衔接的发展规模基础上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绿化、排污、消防、环保等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推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管理制度,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在2007 年以前要做到近期建设区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 95%.在2007 年以前,完成一般镇、街、乡、场的规划修编与审批工作。各类规划都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遵循规划委托、方案选优、咨询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加快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城镇的区域竞争能力

(一)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根据各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布局和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各区要集中建设 1 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用地可以是国有也可以是集体建设用地,并将废水、废气、废渣进行达标处理。各区人民政府要协调各城镇利益关系,鼓励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上项目原则上均应进入工业园区,存量项目逐步转移至工业园区,严格控制在工业园区以外批准新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增量项目。

(二)放宽招商引资条件。

四、完善城镇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中心城区与城关镇的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关镇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镇之间、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镇与一般镇之间的道路系统,其建设标准应达二级公路标准。促进中心城区与城关镇之间的公交互通。根据地理条件,加快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向城郊各区城镇延伸,(二)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对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应优先考虑,切实提高其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园林绿化、水利、电力、通信、卫生、环保、消防和市场等建设水平,并辐射和服务周边村镇。

(三)重视对中心村建设的指导。各区要大力开展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2007 年以前,要完成中心村规划编制的 50%,2010 年以前完成 95%.实施迁村并点,引导农民集中建设住房,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民新村建设试点,开展对失地农民、兼业农民和种田农民不同居住方式的探索,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环境舒适优美的农民新村。

(四)切实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备案制,健全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大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积极推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绿化养护和环卫作业等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搞好镇容镇貌管理,治理城镇“四乱”现象;加强城镇交通管制,规范路标、路牌设置。

五、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镇发展新机制

(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第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3〕41 号)的要求,对列入国家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试点镇,以 2002 年财政实际上缴为基数,超收部分从 2004 年起全部返回试点镇。

(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建设应贯彻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并积极消化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因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外延扩展用地的,在符合其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并按规定经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征用一定数量的启动用地用于城镇建设,市国土资源局对小城镇建设用地计划应予以倾斜,其用地指标在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给各区的用地计划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单列;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在本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

六、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城镇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综合协调与服务工作。各区要成立小城镇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逐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决策机制。各区主要领导同志要到国家级、省级重点镇蹲点,全面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水平。

(二)建立小城镇建设管理激励机制。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纳入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的项目,实行政府目标管理。

(三)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城镇化发展大局,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狠抓落实,共同推动全市小城镇快速发展。

完善配套设施: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交通、网络等

以围绕当前机关的重点工作,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争先创优”,“共产党员先锋岗”等等,从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入手,找准定位,融入中心,选取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重点,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推动发展、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通过

新的工作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凝聚党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发展党内民主、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努力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富于创造的党组织,建设求实、民主、和谐、坚强的党组织,切实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我校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指导原则

——推进事业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

(四)扩大党内民主

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加强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学校的重大问题决策要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途径征求广大党员的意见,学校的重要工作和决策也要通过一定形式在党内传达。校党委每年至少向党员报告一次学校情况。

建立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

完善党内评议制度。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下级党组织评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每两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听取党外群众对党员、党组织的意见,总结完善评议工作的具体办法。

(五)坚持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努力使党员成为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的先锋战士,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强化对党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制订党员学习培训规划,改进党员学习培训的条件。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确定阶段性学习培训内容。通过党课、知识问答、考试及相应的点评等形式,抓好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权力观和党风廉政教育。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建立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等检查考核措施,营造终身学习的团队环境。

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坚持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生活做到每月至少一次(教职工党员组织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下午,学生党员组织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晚上),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工作需要和党员需求,突出实效性。根据学校工作规律,利用放假前或开学前一至两天,组织党员开展以学习培训为主的集中组织生活。每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每学期安排一次

党课。每个党员每学期至少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情况(预备党员每季度一次),可口头可书面,可个别汇报,也可利用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院、处级党员领导干部除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以外,每学年还要组织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七)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我校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把握全局、保证发展、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依法治校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加强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选配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根据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不同特点,党委每年要有针对性地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指导和促进党支部书记更好地开展工作。

重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好、爱岗敬业、办事公正、廉洁自律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队伍。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满足我校党务工作的要求。

逐步建立基层党建督导联络员队伍。增加校党委与党总支、党支部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了解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加强对党总支、党支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抓好组织员队伍建设。要设立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规模较大的学院也可设专职组织员。可以聘请有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兼职组织员,发挥他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考察和把关的作用。通过谈话、审查有关材料等,促进发展对象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提高。

四、切实加强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领导和指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实施意见

第三篇: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1月19日,随县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邯郸市肥乡县、河南长垣县、山东平原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亲身感受了三个县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给我的触动很大。几个地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发散、思索大胆、思考超前,在融会上级方针、政策的情况下,勇于突破资金、土地、项目、政策等瓶颈和束缚,走出了一条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路子。对比先进,查找自身,我觉得无论在思想上、行动上、政策领悟上都有很大差距,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我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牛头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理应走在全县的前列,特别是一年来市、县领导多次视察我镇,给我们的工作既鼓足了信心,又增加了压力;既提出了要求,又赋予了勇气,因此在临行前我结合镇域实际,仔细思考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

1.“地”从哪里要。前期占用如何运作,后期复耕或市场开发如何操作,建新不拆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前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后有时代发展所驱动,是摆在我们当下的首要难题。

2.“钱”从哪里来。占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建等需

1要大笔资金,乡镇财政很显然无法负担。

3.“人”往哪里去。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是导致当前村民意愿与政府导向之间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生活水平与规划不协调、社区一体化时间如何掌控方便。

同时还有农村两委的调整、选举、作用问题、如何处理信访稳定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及如何处理显性财政收入与隐性财政收入等问题。

二、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建设的总体思路

考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令人震惊,催人奋进,学习先进,对照自身,看到了我们的不足,我们要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进行消化领会,更要把我镇发展落差的势能转化为崛起的动能。为此,我镇确定了“一个核心”、“两个集中”。

“一个核心”是“科学发展”。学习肥乡县从“乡”到“城”的转变过程,我镇要在十年内完成从“城镇”到“城区”的建设,制定“三步走”:到2010年末全面启动北戴河火车站西出口至三岔口片区的规划设计及拆迁准备工作;深化205国道、宁海道两侧环境卫生整治,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以宁海道一侧为试点初步运作牌匾整治,并取得切实效果。到2012年末,完成南新庄、南甸子、牛头崖3个社区建设任务,使宁海道两侧精品住宅初现规模;修编镇域规划,其中2003年我镇村庄建设规划把44个村合并为22个社

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要着重修订该规划,加大村庄撤并力度,力争把39个村合并为12个社区,这方面我们准备大投资,请资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完成这项工作。到2020年末,按规划完成社区合并;全部完成今年上报的12个村新民居建设,完成宁海道绿化、亮化工程,使宁海道成为新城区靓丽一景。

为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大力推进“二个集中”:一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对南新庄等3个村实施整村拆迁,采取“农村宅基地臵换统建安臵房、对购买商品房予以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分层次向城镇集中,进而解决城镇化和农民住房问题。二是农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村民股份合作、土地资源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办法,将土地以入股、返租倒包等方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或实行企业化运作,发展有机、绿色、特色种植,实现零散土地集约化;或走向市场进行招拍挂,用商业开发后的节余资金反哺农民。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成立办公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和政策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准备成立办公室,抽调农经、土管等所(站)精干同志,进行系统业务培训,赋予一定的职能,逐步完善镇出台的《旧村改造暂行办法》,统筹统管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新民居建设等。

构建新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商贸流通为主导、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机械加工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旅游服务重点承载中低端旅游群体,与北戴河错位发展;商贸重点是整顿牛头崖大集及周边商铺,通过环境的改善形成家具、小商品等市场群落,拉动人流物流。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围绕西陆庄花卉、都寨棚室基地、太和寨“金麒麟”西瓜等镇域名品、名地、新品来开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既当“菜篮子”,又做“后花园”。工业重点是以主动接受北戴河通联公司和长白机械厂辐射,把我镇打造成为高效、低耗的小型机械加工之地。

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成“一揽子”项目,坚持市场主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领域综合化和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思路,统一打捆包装,统一招商,力争每年引进千万元项目1个以上,营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开发商与村民双赢”的全新格局。

强化基层党建。平原县将876个行政村合并成为180个社区,不仅优化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而且促进了社区干部队伍精简高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我们要以此为典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中,加快农村向社区的合并,坚决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鼓励敢走新路、敢出新招、敢于碰硬的工作态度及方法,达到基层党建的“精兵简政”。

发动村民。通过广泛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激发群众的热情。坚决按照村务流程,严格履行村内民主决策制度,把好各项“程序履行关”、“民意征求关”,使村民成为新民居建设的主力军。

提供保障。农民迁入安臵房后,通过各种渠道,使一部分可以继续从事原有二、三产业、一部分利用补偿金进行经商或投资、一小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再通过政府、集体、个人各出一部分资金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考察归来,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南、北戴河服务基地的牛头崖必须学会借鉴,这种借鉴,要摒弃孤芳自赏,缩短摸索的过程,摆脱固定模式和思维;要避免大拆大建,做足海域文章,把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统筹结合,这些成功经验,为我镇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也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趁势而上,积蓄力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奋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海强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几点建议.doc

建设新农村,首要的问题是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尽快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占财政支出的“两个比重”。同时要改变目前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局面。

提高“两个比重”

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够稳定增长,就要改变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实现由剥夺农业向保护农业的政策转变。应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并要依法加大农业部门基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积极开拓农业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首先,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严格按照《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努力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改变预算内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的状况,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目前支撑农业投资的主要是国债资金,中央农业基建投资中的国债资金比重很大,而正常的预算内基建投资较少。今后一旦停发国债,农业投入就将大幅度下降,容易引起间的波动,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近30%。可考虑与中央财力增长基本相适应,逐年增加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建设,确保中央农业基建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

再次,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重要渠道。“以地生财”已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力,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途径,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国土资源部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组的估计是,政府在农地转用中大致可以获得60%以上的收益。虽然国家已经要求,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不低于15%用于农业,但在各地执行得并不好。要在法律或政策上明确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农业发展。

另外,应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目前,我国除了《农业法》中有“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原则要求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条例和细则。应抓紧研究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尽快以《农业法》为基础,专门制定《农业投入法》。在农业投入法中,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事权和财权,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职责的划分对农业进行投入。

整合使用支农资金

“十五”以来,政府新增财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最突出的是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农口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机构之间分配管理的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到位率低。支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各级农口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支出,“搞农业吃农业”的现象严重,使真正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资金大为减少。

三是政府投入重农业“大动脉”,轻“毛细血管”。在取消农业税以后,由于基层政府的财力有限,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非常缓慢。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

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必须探索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并且切实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首先是要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突出重点,集中使用。要根据财政支农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初步考虑分设为六大类: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抗灾救灾类资金、生态环境建设类资金、结构调整类资金、管理服务类资金、农村发展类资金。在适当归并资金分类的基础上,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近期考虑是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实现资金整合。在目前机构和职能还不能进行大调整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比较有效的资金配置途径。比如,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的规划投入到重点区域,统筹安排使用。

长远的政策选择是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农业资金整合。按照“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增加服务”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尽量减少职能的交叉。初步的设想是,综合职能部门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不再具体分配农业财政资金、审批涉农项目,将预算的具体执行、项目的具体审批、项目的组织实施等职能划归相关职能部门。

除此之外,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方式,也是保证财政支农资金足额、安全、及时到位的重要措施。

目前财政涉农补助资金由不同部门发放,往往存在着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的现象。由于资金管理程序不到位,虚报、冒领等问题常有发生。实行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方式改革,将彻底改变过去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思路是: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给农民的补助资金,都采取直接集中支付的方式,减少资金的中间运行环节。通过金融机构作为支付的桥梁,形成财政——金融——农民的“一条线”资金运行轨迹。目前全国财政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的90%以上发生在县乡两级,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直接集中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县乡政府和职能部门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在整个农业投入中,虽然近年来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不大,因此,需要发挥政府财政支农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形式集聚农业资金。

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农业信贷体系,逐步增加农业信贷规模。信贷资金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在这方面,应充分挖掘潜力。具体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提供财政贴息或支持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

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体系。政策性金融是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基本符合WTO协议要求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本质是准财政,是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结合。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列出一部分预算用于补偿性财政支出,即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将农业发展银行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贷款;发展民间信贷,鼓励民间信贷资金投入农业。

将主要来自农村的邮政储蓄用之于农。全国邮政储蓄1.3万亿,其中约90%来自县以下农村地区。邮政改革中拟建的邮政储蓄银行应本着“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思路,考虑与信用社合作,利用信用社在农村的网点和资源,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同时,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另外,应完善政府支持方式,采用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业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财政投资补贴的方式,吸引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投资农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也是比较有效的做法。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既能发挥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吸引社会投资,引导全社会投资方向,又可以避免政府直接投资造成的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既有一定公益性、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建设项目,这种方式优点尤为突出。2004年,江苏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其中,4119万元用于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持企业184户,利用银行贷款62.6亿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议尽快制订和出台有关政策和办法,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和推广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均可实行财政投资补贴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增加农业投入。

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来看,则应当按照坚持“谁投资、谁管护、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韩俊)

第五篇:加快房山新农村建设

(专刊)第 27期

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6年6月26日

携手共建新农村合力建设新家园

按照区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由区委组织部与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区60个区直单位和60个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主要采取区直单位与区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结成对子的形式,由区直单位选派一名干部作为联络员,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代表本单位入村开展共建活动。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普遍重视,共建活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各区直相关单位按照会议要求和携手共建活动的有关规定,抓紧安排,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结对村进行调研,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制定共建活动计划。目前,全区60个区直单位与60个示范村都已制订了活动计划,并已报送区委组织部备案。同时,各

单位都选派了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机关干部入村担任联络员,具

1体负责本单位与结对村之间的日常共建工作。区委组织部和区新农村办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的协调和报道等工作,分别在《房山组工动态》和《新农村》简报中开辟了“携手共建新农村专刊”和“携手共建专栏”,专门用于总结共建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

(二)结合实际,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在共建活动中,各区直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优势,按照活动计划,从不同角度对结对村进行帮助,有力地支持了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如区司法局结合窦店镇西安庄村的实际,帮助其建立了民情调解室;区安监局在与蒲洼村进行研讨后,针对工程建设量大等困难,及时协调100万元资金和500吨水泥支持建设;区燃气中心针对大石窝镇南河村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送去50万元启动资金;区科委积极争取市管资金20万元帮助琉璃河镇官庄村改建多媒体教室,为群众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区妇联在长阳镇西场村举行“巧姑靓嫂”牵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为民俗旅游户送去2万元启动资金;区地税局到阎村镇大十三里村对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民进行税法和财务知识培训;区卫生局针对韩村河镇西南章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帮助其进行医务室改扩建工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区委宣传部多次到良乡镇南庄子村调研,并协调区新农村办、房山规划分局、区市政管委、区林业局、区卫生局、区体育局等单位召开协调会,现场解决很多问题;区成教中心在城关街道八十亩地村开展两期“纵横汉字输入法”计算机培训班和计算机网络培训班,累计培训100余人次。

(三)重点突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区直单位和示范村把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协调,多方筹资,使得各村在修路、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5月底,60个区直单位为结对村直接投入或协调资金累计已达1000余万元,支持各种物品(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修主路54.51万平方米、支路36.22万平方米,铺设输水主管线9.58万米、支管路15.36万米,排水主管线5.39万米、支管线5.18万米,打机井12眼,建单村水厂12个、联村水厂1个,购置垃圾箱(桶)703个、垃圾清运车11辆,建达标公厕21个、户厕改造6228户,新建或改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28个、5259平方米,商业网点45个、5100平方米,健身场所21个、7.39万平方米,文化图书室14个、7565平方米,这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较短时间内使各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建活动中“软件”建设较为薄弱。与各区直单位帮助结对村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相比,在调动农村建设主体积极性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大,个别村存在“上边干、下边看”的现象。

(二)监督检查机制尚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区直单位为结对村提供了大量资金及实物的帮助,但往往由于后期没有继续指导和监管村里的分配和使用,影响了使用效果。

(三)少数单位共建活动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一是缺少包村工作经验,没有找到发挥部门优势的途径和措施。二是片面地强调单位性质和在财物支持方面的难度,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重视这项工作。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抓产业、促就业,通过调整共建重点提高农民建设主体意识。把区直单位共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引导到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和

农民就业上来,不断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为各单位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经验。选择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区直单位、乡镇和村,对他们在共建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作法予以总结,利用“携手共建专刊”和“携手共建专栏”两个载体,为各区直单位、乡镇党委和村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案例分析和点评的形式推广经验、启发思路。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扩大共建活动成果。由区委组织部、区新农村办和各乡镇党委共同组织,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组织各区直单位、重点村负责人集中研究解决阶段性的突出问题,以便今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完善信息制度,加强对区直单位、乡镇的信息采集工作,定期对各单位的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定期对共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

(区委组织部、区新村办)

编校:肖莉签发:朱文生 送:区四大部门领导(共印25份)

下载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

    美术学院生态园建议

    美术学院帮助阜阳市生态园策划文化建设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从2005年起主动与阜阳生......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2007-02-10 16:48:02建设新农村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抓住产能过剩转移机遇振兴农村产业......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保定市生态园建设

    作为保定市“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保定市农业生态园项目800亩核心区位于该市城区西南部的江城乡,规划总规模约26800亩,总投资约17.6亿元,其中800亩核心区计划投资约2.5亿元,主要......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5篇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对农民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农户可以凭证依法规范有偿流转。 (二)乡镇政府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土地租赁信托管理中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近几年,东宁县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推进由农业弱县向工贸强县转型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深挖林木、果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