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

时间:2019-05-14 00: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

第一篇: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

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 体验不同社会文化

姓名:刘将

学号:119024483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料119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摘要】人是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体,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只能依靠法律并且设计出一整套互相制约的程序,于是有了法律。法律事实上是对人性的控制、制约。电影中一直在表现人性,人性的尊严与爱、人性的懦弱与邪恶。法律电影也从一定层面告诉了我们一些不能说出来的东西,一些学校中没有的东西。

【关键字】英美法律影视陪审团监狱谋杀

【正文】

一、前言

转眼已到弱冠之年我,却对法律还涉猎甚少,感觉这样对我的人生是极为不利的,更何况作 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应该知晓。于是我决然的选择了这门课。

法律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我看过的英美影视中只有极少数作品旨于讲述法律制度,所以我只有挑其中与之相关的两部略谈一下。

二、《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这是一部讲述一起状告枪支商审判的影片。在美国的司法系统中,陪审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正如影片台词 是: “别再相信律师可以左右一切的鬼话,现实情况是得陪审团者得天

下”。可见陪审团的重要性!

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 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 9 号陪审员,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也成功地是陪审团“失控了”。

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 有了相关的思考。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 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 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 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美国法 律规定,除不满 18 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杰斐逊说:陪审团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重要。它的意义及留给我 它的意义及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一是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 的法官都

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 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二是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 现冤假错案!三是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 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三、《一级谋杀》有感

这是一部讲述监狱生活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与《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相似。虽然他没有《肖申克的救赎》有名,但是我认为他揭露的更好。

Henry Yang十岁那年父母去世,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在他十七岁那年,为了给饿得奄奄一息的妹妹弄点吃的,他在邮局偷了五美元,结果被抓住,并送进了监狱,而妹妹则被送进孤儿院。八年后,Henry与其他三人策划了一次越狱,其中两人在逃跑途中被警察打死,Henry 与鲁弗斯被抓回监狱。是鲁弗斯出卖了他们,Henry 则被关进地牢。虽然美国法律规定犯人最多只

能被关地牢 19 天,但 Henry 却在这个人间地狱待了整整两年三个月。

期间,他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折磨,常常被殴打,“每天闻着自己的屎尿”,吃着“面包”。在 Henry Yang 被抓回来之后,格伦狱长审问了他,并对他严刑拷 打,并说 Henry 想要他失业,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像 Henry 这样的人意识到自己 的错并改正。作为惩罚或者说教训,格伦狱长用剃须刀割断了 Henry 的脚筋。可悲的是 Henry 接受“惩罚”的那一天是圣诞节,一个本该幸福快乐的日子,当时窗外事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唱着歌曲歌颂上帝。Henry 走出地牢的第一天,杀死了出卖他的鲁弗斯,从而被判为一级谋杀。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律师詹姆斯作为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们揭露出一桩又一桩骇人听闻的监狱丑闻: 虐待犯人,违反人性等。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Henry 最终没有被指控为一级谋 杀,被判为误杀,在阿尔卡特兹监狱服刑 3 年。虽然被判罪,但正如他所说,他们胜利了。

这是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三藩市金门大桥附近的小岛上,臭名昭著的阿尔卡特兹监狱曾在这里诞生和消亡。如今的小岛风光宜人,是加州北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一百万。不知道如今在那里观光的游客是否知道阿尔卡特兹监狱的这段历史。是否有人会想起和祭奠这些如同 Henry 一样的人,为人类文明付出昂贵代价的人。

四、感言

法律真正的目的是指引人们去理性地选择,对于一些社会败类的不理性甚至不人性的行为,法律可以去制裁,但制裁的效果也许不能让当事人满意,可是法律对所有人都一样的,也许当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就会有更理性的方式来解决。所以社会需要真正能够引起广泛反思的存在。

法制电影正是我们所需的这种反思。电影直面社会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 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高度赞美。像许多美国的同类型法律题材电影一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其中固然有编剧、演员、导演的精彩表现,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电影直面社会 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 高度赞美。敢于反思并有所行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因此法律题材电影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字数:全体2483正文2281

【参考文献】

[1] 王福禄 《经典法律影视赏析心得》百度文库

[2] 《失控的陪审团》(未注明作者信息)百度文库

[3] 沈震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百度文库

[4] 曹小龙 《英美法律制度影视赏析》百度文库

第二篇:英美影视欣赏

英美影视欣赏

课程作业

姓名: 贺强

学号:201085045专业班级: 建管102个人电话: ***

《The way back》

I have-to-get-back."to the life and the will to win freedom for bets,.Two hours of movies make people feel more like a documentary, need the content of the compression.Not all climax, a lot like water, the geographical sense a little bland serious lack of.A lot of people think some movie, but I only anticlimactic for more than the last act to half a star.This is especially said dramas than it is a documentary, no climax, leading role fuzzy, not with feelings, is all this insipid a long journey and a free ultimate goal.May end quite to force, frost of gith under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teps 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road and they choose this one of the road of redemption reason, although far-fetched but lit the theme, but also blew up the audience found.《The three musketeers》After reading it,the first feeling happened to my heart is that it just likes a fairy.Though it may constructed basing on current century,it appears a certain happiness which seldom seemed in that world like.Alexandre Dumas Pere's works show us his wonderful narratives and his hopes(maybe)to his world.So heros with great power always be seen in his works.So maybe I can't believe he is a

very very good writer whoes works didn't give much importance of reality though I like him and his works very much.This novel's four actors must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us I think.Athos'reason,Melady's viciousion...all these consists of a beautiful world(with justice and evil)can love ,can hate ,can angery,can happy...with loyalty and nature.So clearly a world!

《Air Force One》

It's difficult to take seriously any film in which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nages to lay waste to a whole bunch of hijackers without so much as loosening his tie, but then again Petersen's movie is so full of such inconsistencies that you go along with it in spite of itself.Ford is the Pres, the only man who can save his titular planeload of croniesfrom the sneering Oldman and his terrorist buddies.A very silly picture, but an ultimately thrilling one;taken as a big dumb slice of popcorn entertainment it more than delivers the goods.《Titanic》

Titanic enriches us with a romantic story of young love, passion and feelings, full of utopias and dreams, mother and child fighting for power and greed, idealistic and self-identified clashes within a consenting human ambitions society and victims of their own vanity and pomposity.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most shocked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The huge collections that are logical because they got obvious that Titanic has one of those stories full of strength and feeling, with great dramatic content.If we add the stunning beauty of the image, thanks to advanc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success is understandable.Very successful movie,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the sinking of the ship, but in the background shows a passionate love story.It achieves a harmonious balance in that, in the mix of history and feelings, and makes it almost perfect.

第三篇:英美影视欣赏教案

课程名称:英美影视欣赏

美丽心灵

一 电影剧情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二 获奖记录

本片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夺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三 欣赏影片 四 影片分析

1、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漂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弈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其中思维和情感相对,感觉和直觉相对。自我在这相对的两维中都可能有偏差。喜好思维的人其自我的意志力便导向思维那一端,情感就只能放在下端而处于一种次要功能。当两者相对比较平衡时,自我仍能较好地理解和控制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理性情感。但越习惯于思考的人,情感就容易越受到排斥。当思维占据了意识的全部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起作用。情感由于受到排斥而不能被意识所理解和控制,往往就会失去理性而成为非理性情感。因此纳斯并不害怕别人对他思维的攻击,因为那是他能够意识和控制的,但是他害怕来自无意识的情感,那是他不能理解和不能控制的领域。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纳斯那木讷的表情下隐藏的是他内心复杂的冲突,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认可、爱与结果……

2、纳斯的三种非理性情感 1)对失败的恐惧

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电影中有一个片断是他的竞争对手汉森向他挑战下棋比赛。汉森说:“怕了吧?”纳斯充满自信地说:“怕了,非常害怕,但怕的人是你。”然而当纳斯输了棋之后,他愣住了,不能接受事实,并说:“你本不该赢的,我先走的棋,天衣无缝,这棋肯定有陷阱。”纳斯紧张地站起来,慌乱中把棋盘也打翻了。后来,他与幻想中的室友谈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我输给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本来掌握了主动权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失了手,一定是他暗中搞的鬼。”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纳斯在惧怕失败时的焦虑表现,在他没有写出得到认可的论文时,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一头撞向写满复杂公式的玻璃窗上,痛苦地说:“我只能想到这么多了。”纳斯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的情感被这欲望深深地占据着。2)孤立的无奈

纳斯虽然有超人的智力,却是个孤独的才子。在刚进校园的时候,他独自走上楼梯,身后托着长长的影子,那是一个孤独的身影。电影中他有几次谈到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他第一次与幻想中的查尔斯聊天的时候就说道:“我不太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太喜欢我。”他的导师海林格跟他说:“你的与世隔绝可能很大程度影响了你在学术上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觉。”纳斯却说:“我不交朋友,因为我是只蠢驴。”他第一次和幻想中的帕切尔对话时也说道:“我喜欢独来独往,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喜欢我。”事实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普林斯顿的环境对纳斯还是相当宽容的。纳斯认为人们不喜欢他只是他内心中“不喜欢别人”的一种投射。他的与世隔绝孤立了他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环境中产生压力时,就很容易转化为与环境的敌视状态,从而加重他的焦虑感。但是,他同时需要得到认可,当他看到餐厅中有许多教师把他们的钢笔放在一位老教授面前表示尊敬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

3)爱情的迷惘

可以说,纳斯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他不仅不屑于同学间的交往,而且,起初他对男女间的感情也毫无兴趣。一个有趣的镜头是,在学校的酒吧里,同学们怂恿纳斯去追一个女孩子。他来到女孩子的身边,冷静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不如我们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纳斯不相信成人间的浪漫,他于是对那个女孩做了个恶作剧。在这里,纳斯看到的只是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而毫无感情的过程。从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是受到理性意识拒绝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纳斯的个性与心理经验、思维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很不平衡的,他受到了非理性情感的困扰,这是促使他精神分裂的原因。那些被他排斥、不屑与抗拒的心理成分,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只能通过不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

3、症状分析:无意识变出三个“我”

纳斯的主要症状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三个幻觉人物,他们影响、控制着纳斯的生活。这三个幻觉均来源于纳斯的无意识,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理性表现。

无意识包括一切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经验,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对于正常人而言,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欲望或动力而作为意识的一种补充,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梦便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一种表现。心智发展不平衡的人们往往是意识与无意识不平衡的受害者,他们与自己的无意识斗争,无意识的正常的补偿功能便只能以不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最深层次。它包含了人类的许多共通的经验。在分析正常人或精神病人的梦、症状或幻觉时,我们常常可以触及这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模式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但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主要有英雄(性格中的理想自我)、阴影(性格的对立面)、阿尼玛(男性的女性意象)或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意象)、智慧老人(激发智慧的直觉)、自性(性格的完整性)、圣婴(预示新生)等。原型常常通过意象表达出来。

通过前面对于纳斯个性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纳斯的心灵中,被意识忽略和拒绝的情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些和意识冲突的无意识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非理性情感,来源于三种原型,并由三个人物表现出来。当它们侵入纳斯的意识世界时就不受控制地实现它们的补偿功能。室友查尔斯——阴影

据医生分析,纳斯可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精神分裂了。他那时候就已经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的个性与纳斯完全相反,集中了纳斯周围那些与纳斯格格不入的同学的特点。查尔斯个性中的许多方面正是被纳斯否定了的内容。他是纳斯的阴影。影片中查尔斯第一次出现时便是以浪子的形象出现的。与当时纳斯拘谨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纳斯谈到他神迷的数学时,查尔斯说:“数学不会带来真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太闷了。”当纳斯谈到他还没有写出论文时,查尔斯问他:“你多久没有约会了?”可与别的同学不同的是,纳斯得到了查尔斯的认可,查尔斯一直认为他是天才,并且一直鼓励他。内心孤独的纳斯无疑是需要这种认可和鼓励的,因此查尔斯也是纳斯在孤独中需要得到认同的体现。国防部官员——英雄原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这是我们深层的心理需要。但对于纳斯而言,这种深层的心理需要是通过幻觉表现出来的。

第一次出现国防部官员帕切尔的幻觉时,纳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但是对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来说,成功越大,就越害怕失败。他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他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帕切尔令纳斯感到自己是一个英雄,因为他们的“项目”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参与这样的一项工作是纳斯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

小女孩玛休天真可爱,一直没有长大。“她”是纳斯内心中的女性经验。纳斯在酒吧中由于不尊重女性的感情而遭受了对方的一个耳光的片断表现出纳斯缺乏女性经验,并且没有对女性情感给予应有的重视。他的女性经验很弱,也很不成熟。当他开始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艾丽莎并为之深深吸引之后,他开始幻想到玛休,也就是那一次,他与幻觉中的查尔斯谈起艾丽莎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表情。他说:“他很迷人,我都不知所措。”“我该娶她吗?”

纳斯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被纳斯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之后,纳斯的人格就被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斯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以至于病人完全受到幻想世界的控制。

影片中,当纳斯感到危险并表示不愿继续工作下去时,他受到了帕切尔的威胁,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对于他来说,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他已经患病时,他不相信,并认为这是前苏联人的阴谋。而当艾丽莎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但在内心里面,他是相信艾丽莎的。

这时,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受到了冲击,头脑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的矛盾,令纳斯感到非常痛苦,他挖开了手腕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之后,他接受了电击治疗。罗森医生说:“现在他正经历着精神分裂症者最难熬的阶段,那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恐惧……”

4、康复之谜

精神分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精神病。但纳斯却奇迹般地在没有坚持医学治疗的情况下康复了,这是爱的力量。艾丽莎的爱是纳斯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也是纳斯与现实接触的桥梁。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和假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纳斯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纳斯一直能够感受到艾丽莎的爱,并且相信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真实的世界重新进入纳斯的意识,使纳斯在真实情感的引导下重新关注现实世界。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是纳斯的精神病复发并受到了帕切尔的生命威胁。艾丽莎打电话通知医生,而帕切尔命令纳斯:“你必须阻止她。”纳斯紧张妻子的安危,连忙说:“别把她牵扯进来”,当帕切尔拿出枪来对着艾丽莎时,纳斯冲过去把他的枪撞到地上。当艾丽莎冲出去后,纳斯同时受到了几个幻觉的压力,帕切尔用枪对着他,铁着脸说:“干掉她!”“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从楼上跑下来说:“哦,约翰,照他的话去做。”玛休拉着他的手,望着他,仿佛要他做个决定。所有的声音和形象都在纳斯头脑中旋转,终于他飞奔出去挡住要离开的艾丽莎,激动地说:“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那一刻,正是由于他不愿伤害艾丽莎,正是由于他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在那一刻强大起来并控制了非理性的幻觉。

当纳斯真正被激发起来时,真正感受到了理性情感的力量时,他便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感的控制。因为这时,情感在纳斯的意识中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影片中当艾丽莎要决定是否让纳斯重回医院时有一段感人的对话,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斯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斯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虔诚地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纳斯的眼泪终于伴随着呜咽声哗哗地流下来。

艾丽莎相信纳斯的心能感觉到她真实的爱,她相信纳斯的真实感觉有足够大的力量让纳斯战胜幻觉,重拾迷失的自我。凭着这种信念,她帮助纳斯开始了与幻觉斗争,与分裂的自我统合的艰难历程。艾丽莎鼓励纳斯重返校园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纳斯保持与现实的接触,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事务中来。他直面幻觉,每当帕切尔的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就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尽管纳斯不时地被视为怪人,但他自我的力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控制了他的幻觉。

几十年来与精神病的斗争让纳斯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当他与前来探望他的诺贝尔基金会成员托马斯·金聊天的时候,他感叹道:“诗意般的美丽并不是人的本性。”而他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更道出了肺腑之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海上钢琴师

一 电影剧情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几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识字,从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所以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因为船上的机械操纵失误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专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随想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这一切都违背常规。”年幼的1900看着他说:“去它的常规。”(Fuck the regulations)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却能在钢琴上幻想世间的一切,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登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之后,人们对1900音乐才华的广为传颂,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因而向1900发起挑战。最终1900获胜,这次比赛更加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走来水龙头旁准备洗脸,下一个镜头是她用毛巾擦干脸部,借着窗户玻璃整理外型。窗内正在演奏的1900看到了这一幕,对她产生了感情。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拉手风琴的农民的女儿帕多安小姐,那个老人曾与1900在船舱内交心畅谈过。他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唱片录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给1900听,他没有把唱片给出版商,因为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他犹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给那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却没能如愿以偿,1900无法掩饰自己的哀伤,他失望地毁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里。于是他与爱情失之交臂。(后由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钢琴中,这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乐记录)

在女孩下船之后,Max和1900谁都没有再次提起那个女孩,1900依旧弹着钢琴,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女孩。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他突然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骆驼毛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摘掉头上的礼帽并将之抛了出去,然后1900转过头,返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自此,他与陆地上的世界失之交臂。

直到许多年后,二战结束,早已离开弗吉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并没有露面,直到船马上要被炸毁前,Max拿到当年的唱片独自在船上播放的时候,1900才在角落里现身。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他说出了当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键的没有尽头的钢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而不愿意茫然无措的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Max无法劝他下船,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旧小号与1900的音乐传奇,Max离开了,从此,只有Max一个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二 获奖记录

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颜尼欧.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

1999年欧洲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9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制片人、最佳剧本(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另,颜尼欧.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创配乐的创作和研究工作而获得特别银丝带奖。

2000年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会电影奖-银奖最佳外语片。

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颜尼欧.莫利克奈)三 欣赏影片 四 影片分析 主题与内涵

影片的主题中,包含了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爱情、友情,包含了寂寞与漂泊,包含了命运,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包含了人的纯性,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包含了哲学。整个影片就像是一首诗,一首极端浪漫的诗歌,一首甜美的、又夹杂着淡淡忧伤的爱情诗,一首不朽的传奇史诗,讲述着从生到死的人生,一个纯洁的人性闪着璀璨的光芒,从生,到死。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的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浪漫到极致的东西,看起来就似乎很遥远,像是隔着浓浓的雾,你伸手去抓,极其渴望得到它,却总是差上那么一段距离,无论如何也触碰不到。最后带给你的,只有无限的感慨,无限的失落,无限的缅怀。多纳托雷一定应该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的极致浪漫气氛,造就了一种极美的氛围和感觉,然后就像是化成一股巨浪扑向你,让你完全浸润在浪漫的海洋中,让你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喝足了浪漫的水。

1900是一个未受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这与他生活的地方,他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他周围的很多船员本身就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的一群人。他们率真,朴实,从影片很多段落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斗琴那一段。有两个船员应该是赌了1900获胜,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与1900一样,没有比赛的概念,不知道场上到底是怎么一种情况,所以只能问前面的富家子弟“did he lose?”其实当时1900已经是落了下风,要一败涂地了,对方回答“not yet”,两个船员一听特别开心,高兴的鼓掌,单纯得可爱。1900一直觉得陆地上的陌生人也应该是跟他一样纯洁的,可是他却遭受了打击,在随便给外界拨电话的时候,他遭到了别人的怒骂。他觉得非常奇怪,觉得“难道电话里面的人不应该是彬彬有礼吗?”,当时的我实在是很心疼,我真的希望,1900别与这些人接触,这一杯纯净的圣水,只能存放在天堂,放在人间的任何地方,都会落上灰尘,受到污染。1900惧怕陆地上的人。从那两个黑人追逐1900的片段,就能够看出来。他也受不住束缚,喜欢率性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金色大厅演奏的时候,小提琴手多次提醒他,要弹奏“just normal notes”,可是他还是受不了这样的循规蹈矩,最后依然是弹着弹着,就弹到了自己的调调上,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中做着一些被束缚的事情。像是命题作文,用题目束缚你,你只能写这个题目;像是上课,有的课你喜欢,有的课你不喜欢,但是你却还是得上;像是做一些项目,可是你没有经费;像是你有才华,却不得不去违心的巴结讨好才有可能被识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束缚着,但是自由,却又伴随着束缚而生,如果没有束缚存在,也就谈不上自由。1900冲得破别人给他的“只弹normal notes”的束缚,但是还有更大的束缚在等着他,比如他必须在大海上弹奏,他必须有双手,或者,最基本的,他必须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弹。这个问题不能再讨论了,不然将涉及更多哲学知识而跑题。但是反过来看,1900这一个做法,已经是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上了。或者,他也许只是想这么做了,就这么做了。

当然,如果只就音乐来讲,冲破束缚即是意味着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不相信那些大音乐家在别人各种束缚下能做出好音乐。他一定需要自己全身心的放松,按照自己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能量,而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影片中我们经常看见“自由女神像”,见到人们对着她激动的喊叫。但是真的是到了美国就自由了吗?导演给出的解释都在1900最后那一段话中:“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不会崩溃吗?”看见这个,你还会觉得自由女神会给你自由吗?城市太大了,自己在命运的笼罩下还谈何自由?

在现实的社会,每个人想要生活在社会里面,就一定得穿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外套,带着面具,蒙住自己的脸,说违心的话。在参议员给1900做完采访后,1900的一个回答正强调了此点:“如果我回家,我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下面,等待日落余晖,看路上的行人褪去自己的面具……” 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一定得伪装自己,让自己圆滑,才能过活。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提防着对方。家里的门换成了铁门,观察外面用猫眼,邻居接触少得可怜。这样活着可真累。不知道世界到底能不能变成1900心中期望的那个样子。

浪漫主义的电影,一般都是离不开爱情的。不过这部片子里,爱情却并非主线。更多情况下,这是一部讲述友情比爱情更多的电影,它着重讲述一个人的一生而不是要着力刻画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不过我觉得多纳托雷最后那一笔随性一点,着墨不多却刻画深刻的爱情故事,居然是我第一遍看过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样的爱情实在是太纯了。上一段我们提到1900本身就是一杯纯净的水,或者是一张白纸,那么1900的这一次爱情,就看起来格外的神圣和纯洁,就像是泉水的源头纯净得一塌糊涂,那么他喷涌出的泉水必然不会是污水。甚至来说,1900这一段萌发的爱情,要比其它的电影中的爱情更加给人怜爱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没有绿色的土地上,突然一棵幼绿的小苗破土而出,你感到不得不去呵护它、珍惜它。至少,这是我最真实的感觉,所以在最后,1900最终与自己的爱情擦肩而过,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动人的力量。他不需要泰坦尼克号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只需要在你的心中,轻轻的刻下一道伤痕,在你回味的时候,一点点的渗入你的内心、灵魂,直到最后痛得你泪流满面。一般想要赚钱电影中,涉及爱情,或者完全就是爱情电影的话,结局一定是大团圆的,如果想要带点悲剧感觉的,就得考验导演的功力了,或者是本子好,像是泰坦尼克号,在不就是感情处理得好,像是这一部海上钢琴师,或者导演本身就不想赚钱,像是安东尼奥尼手下的男女。其实1900的爱情从开始就已经预示着是一个悲剧。1900本身是无法下船的,他恐惧陆地。而这个姑娘却是要下船的。他们一定会分开。可是1900却在最后知道了这个姑娘的住址。他的这孤寂的一生中,只有那个女孩和那个女孩的爸爸是在所有匆匆而过的陌生人中与1900接触最多的,给1900人生改变最大的。女孩儿的爸爸对1900说的,大海的声音,以及change life start fresh更是让1900有下船念头的催化剂。1900最后曾有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决定,用麦克斯的话来说,就像是墙上的一幅画,莫名其妙的掉了下来。这就涉及了命运的命题。从影片最开头,destiny这个单词就已经出现。影片也给予观众很强的命运感。1900的出现,到被Danny捡到,然后在船上生活,等等,放远了看,一切都像是命运安排好的。就像是我们的中国哲学的徐辉老师说,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台上给同学讲哲学;就像是我爸爸不知道是什么让他遇见我妈妈,并与之结婚,生下我。很多时候,在回想自己的一些选择,总会唏嘘不已,一些神秘的念头在心中萌发。我猜这也是很多哲学家会讨论命运这一个命题吧。所以解释到了命运,1900是如何学会钢琴的也可以归结到了命运的使然,但是导演也是做了一些铺垫的,比如在Danny的尸体丢入大海的那一天,1900被天上一首奇怪的钢琴天籁所吸引。在小1900第一次走进高等舱金色大厅那个玻璃门向里面张望的时候,一个缓慢移动的镜头最终停止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钢琴师在弹钢琴。这是寓意很明显。

当然,即使不讲命运,电影的极端浪漫主义风格也告诉观众,导演并不需要讲得这么详细。那么再想想,是什么,让1900遇到那个女孩子呢?无论是讲缘分,讲偶然,其实归结看来,都是命运。所以这大抵就是麦克斯所说的,墙上的画儿挂在那儿,没有人动钉子,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动它,但是它却无缘无故的掉下来了,bang!掉下来了。这种神奇又强势的动力,非命运所为不可。命运让他决定下船,但是命运却让这个决定成为一个决定而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现实。因为1900不会下船。

谈到这儿,就讲到了1900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1900遇到女孩子的父亲的时候,父亲跟1900说他以前只是一个种地的人,对他来说,整个世界都在那块土地上。这正合1900的世界观惊人的相似。因为对1900来说,整个世界都在大海中。他恐惧城市,就像纯洁恐惧污浊;他本是与城市分隔的,就像是光明与黑暗分隔。

在1900与外界电话对讲的时候,也是1900再次恶化对外界印象的佐证。1900本来是以心比心,觉得城市的人应该也是美好的,但是最后经证实他失败了,也失望了。他在最后给麦克斯解释他不下船原因的时候,也正是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钢琴88个键,但是也是有一个start,一个end的,可是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让他恐惧。那里有那么多人,那么多街道,那么多房子,而他要从那么多人中寻找一个女人,一条街道,一个房子。这太可怕了。1900的这句话更像是对命运和上帝的敬畏。88个键是他的无限,他只能够达到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水平,要想在无限种创造无限,他甚至无从下手,他应付不过来。1900在他的世界中,小心翼翼的窥视城市这个更大的世界,却发现了命运在城市世界中的霸道和不可抗拒,在那儿,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他只能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或者他必须呕心沥血的抗争,才能有一点点可怜的希望,能够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分析到了这里,1900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倒似乎有了一分消极的成分。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实现在陆地上看海的愿望,也没有能够再见到那个女孩子,他最后缺少抗争的勇气,而被无限的城市吓得停住了脚步。而且1900的想法有的时候也有些思考过多。无限既然摆在那里,你何必要去想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问题呢?那些都是上帝要思考的问题。当然这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分。我在说这些的时候,是站在我,一个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若将世界换成仅仅一条船,一个大海,站在1900世界观来看他的选择,他的想法是毋庸置疑的。

1900最后的那段台词中,还多少影射了人的一些贪婪欲望,一些大得无止境的空想。而1900本身是没有多少欲望的,他甚至都没有竞争的心思。在斗琴那一段,可以很好的支持我的这一论断。1900完全不是因为争强好胜而答应要和杰瑞斗琴。一切只是因为他好奇。他甚至会为对手感动,而真心的想要下注买对手。

其实寂寞这个含义我并不觉得有多明显,因为1900并没有因为自己寂寞而伤心难过或者有什么过激的表现。没有说寂寞得趴在甲板的栏杆上哭泣,他没有,他看着人在自己身边来来往往,表情中我们是看不出他到底是不是寂寞。这些都只是猜测。我猜导演也并不是着重要表现寂寞。1900身边至少有一些朴实的船员,有船长,有名字好长的医生,当然,还有与他最好的麦克斯。导演不讲寂寞,但是讲友情倒是真的。麦克斯是真正可以走进1900内心并深刻理解1900的人。因为他理解,所以他一直支持着1900。甚至来说,麦克斯对1900还有一部分是钦佩。最后他穷困潦倒,但是却为了自己的朋友,把自己所剩无几的钱给了炸船工人,想要救出自己的好朋友。是的,最终麦克斯并没有用强硬手段把1900拽出佛吉尼亚号,因为作为1900最好的朋友,他理解1900,他知道1900下了船之后一定会是生不如死的。如此的知心与理解,一生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足矣!

再讲讲1900的归属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导演不厌其烦的强调那么多人喊“America!”,后来我理解到,那些人那么期待美国,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起作用。大海不是他们的归属,所以他们急着要回到陆地,所以他们见到自由女神像那么激动。而相反,1900却归属于大海。1900在船底长大,小的时候经常独自一个人通过舷窗看外面的大海。大海几乎陪伴了他的整个童年,直到一生。

阿甘正传 一 电影剧情

天空中,一根羽毛[1]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甘的脚下,阿甘把它夹进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他正坐在 萨凡纳Savannah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学生时代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阿甘正传 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你和别人是一样的,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越战时期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 阿甘正传 这里,他遇到了好朋友布巴和丹中尉。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布巴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布巴,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布巴,但是布巴中弹受了重伤,最后死了。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回国之后

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阿甘正传剧照(20张)后来,他又迷上了乒乓球,而且技术练得十分精湛。后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因为坚守与布巴的承诺,阿甘成了捕虾船船长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后来因为母亲生病离开了捕虾船,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后来阿甘开始了他长达三年多的长跑生活。再见珍妮

3年以后,阿甘收到珍妮的信并按照信上的地址去到了珍妮的住处,与珍妮在一起居住的还有一名与阿甘同名小男孩,珍妮告知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实际上是艾滋病,不过由于反映的时代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所以那时还没人了解艾滋病),但阿甘仍然同珍妮结婚并带着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他给儿子的书中落下了那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二 获奖记录

《阿甘正传》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奖(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共获13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六项大奖。

1995年第五十二届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三项大奖。1995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第十六届电影金鸡奖最佳译制片奖。1995年英国学院奖最佳电影提名。三 影片欣赏 四 影片分析

1.阿甘与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阿甘和母亲

母亲对于阿甘的影响可以说是谁也无法取代的。正因为有了那样一个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善待自己和教会阿甘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母亲一直陪伴着引导着低智商的阿甘成长,可以说影片中阿甘之所以能有如此憨厚的性格却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母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或者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母亲的角色才为阿甘诚实善良纯洁的性格奠定了其合理性。

母亲更是阿甘心灵上第一个也是最牢固的依靠,阿甘在离开美国去越南与母亲告别的时候,母子俩坐在房子外边的石头上,轻轻的依偎在一起,最终阿甘还是忍不住在母亲的怀里流下伤心的泪水。

后来当阿甘在“珍尼一号”上得知母亲病危,竟无措的跳河。

再后来阿甘端着饭餐站在房人间门口看着母亲安详的躺在床上休息时表情,那种略带迷茫和不解的表情深入心。阿甘和珍尼

珍尼和阿甘是在校车上结识的,而且是在其他所有同学都不愿与阿甘做朋友的时候,珍尼向阿甘伸出了那珍贵的友谊之手,这让阿甘感激不尽,也从此开始了他们两人的友谊。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阿甘受同学的欺负,而且也特意设置在阿甘小时候和长大之后,此外两次都发生在阿甘和珍尼同行的路上,也是两次珍尼冲着阿甘大喊“run!run!”而这两次的跑都对阿甘都很有意义。

第一次,阿甘痛快的摆脱了束缚自己的脚套,看着那画面,那一根根铁棒掉落时的激动与感动是我看这部片子里面感觉最深的一个场景之一(而当初那些看见脚套掐在落水道里的尴尬难堪的阿甘看到跑的飞快的阿甘时,也不禁惊叹“这孩子跑的像着了魔一样“设置如此的反差也给那些看热闹的人瞧不起走路不便的阿甘一个响亮的巴掌,打的他们连痛都不敢叫出来)。

第二次则让阿甘跑进了大学,也因此成了名大学生,当上了橄榄队的主力球员。也才能有机会受到要求去参军。可以说如此安排故事情节非常紧凑,非常巧妙。阿甘对珍尼那纯洁的爱情影片里也体现的非常充分。当珍尼在车里与男友亲密的时候,只是听到珍尼因为头撞在玻璃上而发出的叫声便冲上去给他男友就是两拳,打的珍尼与男友不欢而散。

当阿甘在越南支援的时候,他能坚持几乎每天都给珍尼写信,可见阿甘是多么希望珍尼能多点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同时也渴望得到珍尼及时的慰及。当珍尼无奈的在酒吧台上唱歌却遭人调戏,阿甘话也没说,冲上去硬声声将那几人推倒在地,并且抱起穿着裸露不堪的珍尼。当珍尼被男友(黑豹党任职的那位)抽了记耳光之后,阿甘全身都扑了过去,暴打此人。

在反战演讲时,阿甘听到台下珍尼的喊声,非常惊异的那一声“JENNY”,随后冲下台去两人在水中拥抱。

当阿甘在出草时看到远方走来的珍尼时激动的表情,当阿甘与珍尼再次重逢,阿甘在自己的船上写下“jenny”这几个字母严肃认真的表情时着等等的场景,这一切无不流露出阿甘,一个弱智的人所拥有的完全纯洁与崇高的爱情,那绝对是可以让每个女人为之疯狂为之倾倒的。当然珍尼也是如此,只是他留给阿甘的痛苦远大于给予他的幸福。

珍尼对于阿甘的感情电影剧本中只是稍微点了几下,但却又是如此恰倒好处。

包括先前提到过的两次对阿甘喊“RUN“,包括两人在河里相拥.还有阿甘把去越南的消息告诉珍尼的时候,她回过头来很认真的叮嘱阿甘。当阿甘在病床上收到的厚厚的一叠回信的时候,甚至珍尼教阿甘跳舞给阿甘买鞋把有关阿甘所有的新闻都剪辑收集在一起。似乎看起来这几个小片段可有可无,但笔者认为确是将珍尼对于阿甘的感情很巧妙很到位的表现出来。

阿甘后来还是终于和珍尼结婚了。婚礼就在自己家门口举行的,虽然此时的阿甘以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人,可婚礼却简易的如同阿甘的为人,平淡的就像一阵微风浮过水面,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一层浅浅的涟漪,却又是那样感人与真挚。但事情还是像结婚之前珍尼告诉阿甘的那样“我有病,活不了多久了。“珍尼还是未能逃离病魔残逝她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是当阿甘手端着饭餐用只是比当年看着安详躺着的母亲表情多一点镇定的表情看着安详的躺着的珍尼时,他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他生命里最重要的第两个女人很快即将离他而去,但却并没为此过多无谓的感伤,因为他看到那刻的珍尼是幸福的,是安详的,阿甘就没有理由悲伤。

而后阿甘在珍尼坟前的场景却分明充分表现出阿甘并不在意珍尼给予他的,也许珍尼给予阿甘的确实远不如阿甘给予珍尼的,但阿甘也只是在乎珍尼过的真的快乐与幸福,如果是,那对于他而言就已经足够了。这就是阿甘,一个低智商人所持有的爱情观,简单真挚的就像一滩可见湖底的静水,可又有谁会知道这湖到底有多深呢?

阿甘将珍尼的坟简易的安排在他们小时一起玩耍的参天大树下面,并且还将花圈围成了心字,围绕在坟的周围,阿甘将那封并为开启的小阿甘写给她母亲珍尼的信轻轻的放在墓边上,小心翼翼的退出花圈的时候,那种对于珍尼的忠爱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平淡的令人伤感不已。

阿甘和珍尼两个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各自的命运确是如此不同。

阿甘有个好母亲,而珍尼却只有一个嗜酒如命堕落不堪的父亲,当珍尼拉着阿甘的手恳求的他在留下来陪会他的时候,当珍尼手拉着阿甘一起躲进庄稼地里躲避父亲的追喊时,当珍尼带在和阿甘双手合十乞求自己能变成一只鸟期盼逃离可恶的父亲的手掌时当珍尼愤怒的将手中的鞋子扔向曾经那个给自己童年留下痛苦记忆的房子时,这一切都是他父亲给于珍尼的,这似乎也像是珍尼的命运一样,无法躲避。

珍尼死后,阿甘找人将那房屋痛快的推倒的时候,笔者就更为这样的家庭和珍尼受到的家庭带来的伤害而感到无奈和叹息。阿甘和巴布

阿甘和巴布的友谊如同阿甘对于珍尼的爱情一样纯粹。

还记得阿甘和巴布第一次见面,那也是在车上,巴布介绍自己说"嘿别人都叫我巴布。“阿甘却回答说”我的全名叫Forrest Gump,别人都叫我Forrest Gump。“确实他不傻,只是有点笨,但这并不影响他尊敬尊敬他的人。

两人在军队里训练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正面对话,但电影将巴布介绍吓菜的时候用几个不同组的镜头很顺畅的连接让笔者感觉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两个好朋友的关系,一个不停的说,一个只是不停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要是巴布最后说“好象就这么多了“阿甘才给点反应.笔者都在怀疑阿甘是否有在听他的话。但剧本如此设置似乎就在说明,所谓的真正的朋友应该珍视的是彼此最内心的想法,有时候需要的也仅仅是无声的聆听与默记。

在丹恩带领的小队遭偷袭,大家各自逃命的这一段给这部原本看起来还算文雅的片子增加了不少张力,也让笔者颇为吃惊。而且其中阿甘就巴布这段更是把阿甘和巴步的感情推向及致,也正是此段才让人明白,真正的友谊只会在困难中不断的升华而不会退缩。

当阿甘救出一个一个受伤的战士,当阿甘救出丹恩中尉得知丛林很快会被移为平地的时候,阿甘心里想到的却只是一定要再进丛林,找到巴布,因为巴布是他阿甘的朋友!而当阿甘看到受了伤的巴布自然是满脸惊恐,汉克思那颤抖的声音同时也钲颤着我的心。和巴布告别的那一幕始终无法磨灭,巴布是惊慌的,是极度恐惧的,阿甘是伤心的,但也许巴布能死在阿甘的身边也已经能让他满足了,毕竟在他走的那一刻,是平静的,温暖的,还会有个白人为自己这个黑人的牺牲伤心落泪。

而阿甘和巴布的友谊并没有随着巴布的死亡而终结,阿甘在巴布身前答应过他两人合作做虾行。后来退伍之后阿甘履行承诺,去巴布家那边干起虾商来,能不能致富不得而知,可阿甘如此心意我想巴布在天之临也会欣慰。

当然剧本最后还是设置了阿甘从虾行起家了,但这里就涉及到阿甘和另一人的关系,那另一人就丹恩中尉。阿甘和丹恩

剧本将阿甘和丹恩中尉的结识设置在支援越南,而且在丹恩此人的人物设置上比小说多加条更为鲜明的元素,那就是命运。

影片中说到丹恩的世家基本上都是站死于个大战场,然后等待着荣誉的到来,他们这个家族为此而自豪,同时也将此视为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而战死战场是他们应该笑着接受的命运。

可这样的命运让阿甘改变了,丹恩中尉并没能战死在战场上,可战场却已经夺走了他的双腿,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丹恩中尉在想是自己死后的荣誉与骄傲,但现在却换成是低智商阿甘送来的甜筒。他怎么会不憎恨阿甘呢?

于是剧本又设置了丹恩将阿甘半夜拽下床争执的那段戏,当丹恩近乎绝望的说“我曾经是丹恩中尉,如今只是个废人了“。阿甘回答说”你现在还是丹恩中尉“笔者认为这是最能给丹恩以重新生活下去的希望的言语了。

后来丹恩中尉过上荒淫无度,视酒如命的生活,批着一头蓬蓬的枯长发,可当丹恩看到电视里军队放假的报道时的平静的表情,在圣诞节来临的那一刻略显呆滞的表情,这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个内心极度痛苦和孤寂的人。

可军人毕竟是军人,始终会旅行自己的诺言,当阿甘在自己的虾船上看到码头上静坐的丹恩中尉对着他笑的时候,那画面又是如此感人,两个军人之间的承诺是如此真实。

阿甘和丹恩中尉在虾船上拼搏的早些日子平淡而又充实,那都是因为他们抓不到什么虾,跑去祷告。可此处剧本又设置了一场阿甘和丹恩中尉与台风搏斗的戏,重点却是要呼应丹恩中尉的命运这条线,也许命运会让在战场里死里逃生的丹恩死于台风的肆虐中,也许命运会让断了腿的丹恩中尉一事无处,而丹恩对着漆黑的天空的怒吼分明是对命运,自己曾经深信的人生目标,表达那种不屑与痛恨,那是一种发泄更是一种告白,告诉命运自己绝对不会被你操纵,我要走出自己的路,就算台风无论有多大,我都不怕,因为我不在惧怕你,我要自己绝对自己的命运!“

故事当然是让丹恩这方胜利,于是虾源充足了,于是不再相信所谓的命运。终于丹恩终于承认是阿甘拯救了他,他对阿甘说“我从来没有谢谢你救了我的命“,到此阿甘对于失去双腿的丹恩中尉的拯救才算以成功告终。后来丹恩过上了正常的人生活,装了假肢,还有了可以陪伴他一辈子的老婆。阿甘和自己的儿子

阿甘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小阿甘,他已经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了。

当从珍尼口中得知那个正在看着的可爱的孩子竟然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真的是害怕、恐惧、兴奋、快乐一股脑涌了上来。而当阿甘问到珍尼“他聪明吗?“的时候更让人体会到其实阿甘不笨,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处处受人欺负。

小阿甘确实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阿甘当年第一次上校车的地方,小阿甘也在那上了校车,阿甘看到与司机应答自如的小阿甘,内心一定是非常自豪与骄傲的,那是他阿甘的孩子,那是一个高智商的孩子。

阿甘和社会焦点人物(3K党首领、尼克松总统、约翰孙总统、总统、黑因党)

剧本中并没有将阿甘与此类人物的关系设置为尊敬与被尊敬,而是阿甘让他们多次难堪。这要和当时美国的政治大环境联系起来,笔者认为那是剧本给予当时美国动荡的政坛一个态度,似乎片中接见过阿甘的总统没一个是有好下场的,而且多半也是被暗杀的。而影片中也给出了影片所倡导的东西,那是在阿甘和珍尼在河水中深情拥抱的场景,两人相拥,那是爱。屏幕左边一个大大的标牌上写着“PEACE“那是和平,配合着众人的热烈的鼓掌,分明就在给当时的所有政坛上的领导人一个讯息,民众要的只是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环境!

2、美国当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总结性杰作

影片文化寓意主要体现在阿甘这一集典型性和符号化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上。首先,阿甘的一生就是美国冷战历史的缩影。他经历了黑人民权运动、“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摇滚运动、性解放与女权主义运动、越南战争、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解冻、水门事件、全民健身运动、里根总统遇刺等。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阿甘成为美国冷战历史的叙述者,既有亲历的重大社会事件,又有历史述评,还有戏说历史的成分。但阿甘讲述历史的主要意义是对历史的超越和重构。在闪回结构中,许多历史场景都通过新闻纪录片或电视报道镜头来增强观众的现场亲历感,甚至通过电脑特技手段使阿甘与肯尼迪握手、与尼克松会悟,场景以假乱真。但影片故意忽略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X等影像。阿甘上台发表反战演讲时,因扩音器故障而失声。这些影像、声音的缺席留下不少“结构性空白”。它意味着作者对历史的超越,暗示种族越战等问题已经成为不必旧事重提的过去,表现出“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的一种高姿态。况且,种族平等已成现实,越美关系也已化敌为友。阿甘与黑人士兵布巴的友谊那几场重头戏的设置,使阿甘形象成为民族和解的符号。影片没有说出的东西,其实已经包含在说出的东西之中。阿甘乐善好施,帮助黑人布巴妈妈致富,使她从仆人变成了主人(她原是伺候白人的黑奴,现在雇佣了白人仆人伺候她这个黑人主人),身份的颠覆既圆了种族平等和睦的美国梦,又暗示了种族矛盾已被贫富矛盾取代的现实;说明马丁·路德金式的梦想实现之后,我们还要展望人类社会大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终极理想。

阿甘性格代表了典型的美国国民性,阿甘就是美国精神的具象符号。其符号意义除了种族平等之外,还有三层:一是“巧克力精神”。阿甘深受母亲遗言的影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味道”。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们只能泰然处之,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力而为,把遭遇变机遇,处变不惊,才是人生真谛。二是“愚人哲学”。阿甘是个弱智者,智商只有常人的一半,但他的傻劲十分可爱。他善良老实,胸无城府,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化,把生活当作吃喝拉撒睡的自然哲学。比起那些精于算计、锱铢必较的聪明人,阿甘真是“傻人有傻福”。老奸巨猾的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丑闻”就是被傻瓜阿甘揭穿的。弱者的优势在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和穷则思变的自强不息精神。美国后现代文化比较推崇愚人哲学和反智文化。80年代影片《雨人》以弱智亲情震撼影坛,本片又证明了弱智的成功。阿甘集战斗英雄、新闻斗士、长跑冠军、外交功臣、商界名流多种荣誉于一身,实现了亿万人心中的“美国梦”。这是大众的而非精英的美梦:不论种族、地位、贫富、智愚,每个人的努力都可能成功,哪怕一头蠢猪,也能出类拔萃。阿甘成为所有心怀意念的美国平民渴望圆梦的榜样,令人振奋。他打破了伟人创造历史的迷信,书写出平民创造历史的神话。三是“长跑精神”。人的一生就是没有终点的长跑和接力赛,幸福就是在路上前进的感觉。长跑作为一种行为方式象征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阿甘在长跑中起死回生、穿越历史、成就事业、找回自信、领悟人生。这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是美国人在越战受挫以后信心复苏的标志。阿甘的造型设计也是符号化的。他长发飘飘,直着脖子领跑,身后一大串追随者,就像《圣经》中的先知摩西率领信徒跋涉于沙漠一样。他在船头桅杆顶风而立的形象与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造型酷似。现实中的凡人阿甘在理想中被神化了,而美国人不但一贯相信神话,更有变神话为现实的激情。

第四篇:钢琴家赏析,英美影视欣赏(范文)

电影《钢琴家》赏析

摘要:《钢琴家》,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根据钢琴家斯皮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反映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巨片,钢琴师用音乐同强权进行着征服与反征服.影片的镜头清醒而体贴入微,虽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影像构图的雕琢,却呈现出人性的曙光.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纳德·哈伍德

主演: 艾德里安·布洛迪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艾米丽雅·福克斯 / Julia Rayner / Jessica Kate Meyer

类型: 传记 /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波兰

语言: 英语 / 德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2002-05-2

4片长: 150 分钟 / Spain: 142 分钟(DVD edition)

又名: 战地琴人 / 钢琴战曲 / 钢琴师

主要内容及片中人物鉴赏:

电影《钢琴家》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曙光的真实故事。

1939年,钢琴家斯皮尔曼27岁,每天在波兰电台弹奏。二战爆发了,德军的飞弹袭中了电台,此时的他还在弹奏这曲《升C小调夜曲》,这是肖邦夜曲中结构最大的一首,钢琴家库勒普斯基称此曲是“诗情穿上了厚重的魔术外衣”。的确,这首带有浓重回忆启示效果的曲子把我们的思绪也拉近了这场近代最残酷的战争里。

当人类面临艺术与生命的选择时,我们不得不放弃浪漫而选择实际。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钢琴家斯皮尔曼迫于生计到餐厅弹琴,却要为无聊的食客能听清硬币的声音而停下手下流淌的音符。钢琴家斯皮尔曼迫于生计到餐厅弹琴,却要为无聊的食客能听清硬币的声音而停下手下流淌的音符。而这首被中止的曲子正是来自波兰著名的钢琴诗人---肖邦的名作《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子广泛地采用变和弦、附加音和弦,并通过大小调渗透、丰富的转调等让音乐呈现出恢宏的层次。让我们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艺术带给人们的镇静和优雅。

没有人希望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会如此的血腥和残酷。幸运的是斯

皮尔曼并没有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里成为炮灰,一次次的死里逃生,让我们对于琴键,对于音乐有了莫名的憧憬和希冀。

门缝里传来了大提琴的声音,这是来自巴赫的《无协奏大提琴组曲》第一曲,低沉,忧伤的音符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华沙清晨响起,将城市里死亡的意味彰显得更加浓烈。一直期待和斯皮尔曼合奏的女提琴手,最后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变成了两个人的独奏。钢琴家避难的房间里,默忆乐谱,模拟演奏,背景音乐响起,欢快的圆舞曲把凝重的战争气氛也都冲散不少,表达了此刻的斯皮尔曼对于和平的向往。

唯一藏身的寓所也在一次袭击中成了危楼,斯皮尔曼不得不自己寻找生存的方式。他躲到残墙断瓦、四处浓烟、几近空城的楼区里。从残存的碗柜中,寻找任何可充饥的东西,曾靠用过的浴池水,维系生命。在那个被毁灭的楼区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样存在的生命。然而也是在这里,他和德国军官的首次相遇,让我们聆听到了比在任何演奏会上都精彩的音乐对决。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柔板和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对话是极具戏剧性的。这是两个生命的自我救赎的过程,德国军官知道大势已去,作为社会角色的“纳粹军官”即将完成历史,而《月光奏鸣曲》表述着他内心深处渴望回归和善的复苏,这也为他放了斯皮尔曼做了必要的铺垫,此刻他们是导演的两个符号,是为完成灵魂重生的音乐动机。

钢琴家获救了,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他在战争最后的时间里得以维持生命。斯皮尔曼再次回归了他再熟悉不过的电台录音间.斯皮尔曼再次回归了他再熟悉不过的电台录音间此时演奏的乐曲和开篇呼应依然来自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舒缓平静的音符有如泉水一般汩汩流入心间,你似乎可以通过音乐听到此刻的斯皮尔曼对于和平的感激和生命的赞誉。影片评价

同是描写二战时犹太人艰苦求生的电影,《辛德勒名单》拿了美国最高的奥斯卡奖,《钢琴师》拿了欧洲最高的戛纳奖,外加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名声不相上下。两部电影都是美国资金拍的英语片,都在波兰拍摄,《钢琴师》的一些情节在《辛德勒名单》里也出现过:犹太社团保护自己的音乐家,党卫军听犹太人弹钢琴等等。乍看起来,两部电影只要拍一部就行了。但看完《钢琴师》,我就是觉得里面有些什么地方跟《辛德勒名单》大大不同。从技术上说,我崇拜《辛德勒名单》,但比较影片立意,《钢琴师》远远胜出。

《钢琴师》在二战中华沙的废墟上徘徊了两个半小时,全是悲剧,没有喜剧。

罗曼·波兰斯基使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节奏。他先来一点悲惨的东西,跟着再展示一点恶劣环境中的人性,然后再来点更惨的。比如先讲犹太区传言德国人要把没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满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后来终于凑齐,但给他卡的德国人或者波兰人却说“这东西帮不了你们”。果然,他们全家都被送到火车站,要运走。就在他要上开往灭绝集中营的火车时,一个犹奸救了他,让他去找地方躲起来。

甚至直到结尾,波兰斯基也不肯温暖一下,我们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装笔挺地坐在广播电台里弹琴,然后跟着他的一个朋友去临时战俘营寻找那个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国军官。这里来了压轴的一笔:他们始终没有找到,直到德国人在五十年代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后,人们才终于知道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这短短一行字幕,却带出了二战结束后仍然无处不在的冷酷现实:各国各层政府官僚接到报告却不努力寻找,苏军报复性地虐待德国俘虏,等等等等。

在波兰斯基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地方,所谓人性,只是天知道什么时候灵光一现,当不得真的。

第五篇:影视欣赏

人生如电影

——《天堂电影院》赏析

一、剧情简介

村庄里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多多。村庄里还有一家“天堂电影院”供大家在此娱乐,电影院里有一名放映师名为艾费多。因为电影,多多和艾费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忘年交。

多多的父亲是征战国外的士兵,他和妹妹跟母亲相依为命。活泼可爱的多多对电影情有独钟。当时电影在放映前要经由教父审查,教父认为“色情”的接吻镜头都要被剪掉。因此,多多为了能在教父审查电影的时候偷偷观看电影,他担任着教父的助祭。多多经常进入艾费多的工作室和艾费多讨要被剪下的影片,却被艾费多以“影片容易着火”的理由拒绝。然而,多多偷偷积攒的影片终于因为靠近火盆引起了火灾,妈妈因为差点把妹妹烧伤,房子烧坏痛打了多多,并且责怪艾费多不让他再给多多影片。可是艾费多学习不好,年纪一把还要和多多同堂考试,苦于题目的艾费多为了答案不得不答应教多多放映电影。而多多也很机灵有天赋,很容易就掌握了。就这样,多多和艾费多在放映室度过了快乐的日子。有一天,参观者想要继续看电影,可是时间已经很晚,所以大家被经理赶出影院,艾费多和多多为了满足大家观看的愿望就把影像投映在影院外广场的墙面上,然而这个举动却意外引起了火灾,烧掉了电影院,尽管多多冲进影院把艾费多救了出来,艾费多还是被烧伤,双目失明。电影院被重建后,只好由多多这个唯一懂得放映的孩子担任放映的工作。多多就这样和艾费多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艾费多这个长者的陪伴下,多多快乐的成长了,做着自己喜欢的放映电影的工作。有一天多多在火车站拍摄小短片的时候意外看见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少女艾莲娜。多多鼓足勇气,尝试各种办法终于和艾莲娜吐露出自己的爱意。然而艾莲娜仅仅是喜欢这个青涩的少年。最后,多多没晚守在少女窗下的举动打动了艾莲娜,两个人幸福的走到了一起。然而,少女的父亲是银行行长,这位富人偶然撞见了一起玩耍的两个人后阻止了这段感情。雪上加霜的是,多多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在等待说好来送行的艾莲娜未果后,多多遗憾的登上了去往兵营的汽车。在兵营,多多一直尝试和艾莲娜获得联系,然而信件总是被打上“查无此址”后被退回。就这样多多度过了相思、遗憾的军旅生活。

多多重新回到家乡后,发现电影院早已聘请其他的放映师。之后多多又拜访了艾费多,艾费多建议他永远离开这个地方,去罗马实现自己的梦想。艾费多还要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要回来,不要怀念,也不要有信件来往。就这样多多告别母亲、妹妹和艾费多离开了家乡。直到30年后被母亲告知艾费多的死讯,多多才再次踏上这片乡土。回来后,多多收到艾费多临终前的礼物,那是很多以前剪下的吻戏镜头拼成的电影。影片在多多观看艾费多留下的最后的礼物中结束。

二、影片欣赏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多多的成长经历,以多多和艾费多因为影片结下的不解之缘为线索,围绕多多的童年、青年、中老年展开。影片的情节贴近生活,大家在观赏影片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因人而异的共鸣。

多多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尽管这样的童年缺失了父爱是一种遗憾,也可能是种幸运。因为相对于伙伴被父亲勒令拿到文凭然后长大当警察,多多能更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未来。而兴趣才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当伙伴被

有了爱好填充着自己的业余生活,这就避免了多多被污浊的环境进一步侵蚀。从 这个小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理想目标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没有理想目标的话,整个人就会浑浑噩噩,安于现状,屈服于周边环境。而一个人若是有理想目标的鞭策,就可以坚定不移的进步,摆脱周边环境对自己成长的束缚。这提醒了我们在成长的时候不要忽视目标的重要作用。

直到一次意外发生,为了满足大家的观影欲望,艾费多和多多努力把电影投放在广场的墙上,然而由于照看的不及时,胶片由于温度过高而烧着了,进而整个电影院都被烧掉了。这里也可以对比,艾费多和多多为了大家考虑而想出这样的解决办法,观影者狂热的在广场看电影,经理喜悦于每人收取半价又可以得到

一份收入。然而火灾发生后,群众一哄而散,经理面对烧着的电影院为自己的损失嚎啕大哭。又有谁记得让大家高兴的艾费多呢?连圣母的塑像也成了过河的泥菩萨,最后只有多多一个人冲进去把艾费多抢救出来。而那么多成人面对火灾四散而逃的慌乱与小多多的救人举动相比,凸显多多的善良勇敢。

而第二天,火灾后的电影院前跑过一群绵羊。这个场景让人想到:无论多么大的事故、变革甚至是战争,事情过后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的事件只是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谈论的故事罢了,无论当时情况多么激烈、气氛多么紧张。人生的主体也绝不能是过去,而是现在,无论多么辉煌或是坎坷的过去,人们都要学会把握当下。这是我所想到的。

下载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美法律制度论文选题(5篇范文)

     英美法律制度论文选题: 1. 英文:1200字以上 1) The Court System in England and Wales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院系统 2) A Preliminary Study to the Law of Contact in Common......

    大学影视欣赏与艺术修养

    大学影视欣赏与艺术修养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大学生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美好的道德情操、......

    欣赏英美文学 2013.9

    欣赏英美文学,培养学习习惯 【摘要】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的理念,阐述了欣赏英美文学的意义、价值,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系,英美文学材料选择的原则,具体策略、方法、活......

    英美文化欣赏教学内容

    英美文化欣赏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计划与教学目的说明及英国美国宗教文化 第二课时 英国历史溯源(视频英国史1) 第三课时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化及莎士比亚 第四课时 文艺复......

    《英美文学名著欣赏》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教学大纲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是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

    影视欣赏观后感

    影 视 欣 赏 报 告 《霸王别姬》观后感 姓名: 杨飞鸿 学号: 3120530222 班级: 建筑12-2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 学会欣赏电影的美 现在我们都知道,影视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

    影视欣赏论文

    天堂的电影院 一个学期的影视欣赏课,看了好多经典的电影,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影片表达的是一个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叫詹卡多村庄中小孩子的故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