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

时间:2019-05-14 00: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

第一篇: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

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

内容提要:在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阳新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阳新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问题现状策略与建议

(一)阳新县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

1.1 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阳新县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1.2 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力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

1.3 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

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贫困资金支持和一些高污染,高能耗性的企业税收收入,市场机制混乱,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1.4 市场尚未在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1.5 相关体制制约小城镇发展

现在,小城镇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例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受上述制度束缚,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形式大多数都是采取半工半农,就业者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流动不转移,导致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相分离,制约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二)阳新县城镇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2.1 自然资源丰富

一土地资源

阳新县土地总面积278276.94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72866.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2%;建设用地面积1917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未利用地面积86238.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9%。全县耕地面积56644.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6%。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988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3%;园地面积705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林地总面积8727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6%,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21886.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422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204.43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8448.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10.52平方米。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649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

二 矿产资源

阳新地处长江中游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东端,富藏金、银、铜、锌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外生矿储量亦丰,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现已探明的矿产有35种,其中金属矿19种,非金属矿产16种,矿产地112处。全县金、铜、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探明储量8万余公斤,居全国第3位;铜探明储量130余万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35%,是全国八大铜生产基地之一;煤探明储量8140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三 林业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油桐籽200吨,茶叶250吨,棕片130吨,竹笋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柑桔6450吨,板栗500吨。

(三)阳新县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3.1 政府要承担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定位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必须要先行。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优化环境,综合开发的原则,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要从合理的区域发展的需求角度来提供小城镇发展的充分供给。

3.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

尽快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应坚持实行一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向小城镇聚集。要确保进镇农民在子女上学、参军招工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最终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

3.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在保护耕地和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土地经营权,并允许其依法有偿转让;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引导农民宅基地的有序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妥善解决沉着建设用地。

3.4 进行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体系,以解决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3.5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小城镇的融资

小城镇的中小企业属于多种经济成分,要改变包括小城镇在内的农村资金净流出和一定程度的金融歧视,实行公平有效的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面向城镇中小企业、农村乡镇企业的金融体系。政府应当减少对这些企业的行政干预,改善服务特别是改进金融服务。加大融资力度,广泛吸收社会投资。3.6强工兴城产城互动

阳新是传统农业大县,更是劳务输出大县,村民在外打拼多年,有了积蓄纷纷回县城购房。但前些年,购了房却留不住人,因为在县城找不到合适工作,还得往沿海跑。

强工兴城。已建成10平方公里的阳新经济开发区,引来四方客商:投资8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宝加鞋业、投资10亿元的奥莱斯子午轮胎、投资5亿元的湖北安达汽配零部件„„入园企业60余家,企业用工达4万余人,仅宝加鞋业一家就吸纳2万余人——进城后的农民工能留下来了。

产城互动。2011年,阳新大规模启动城东新区建设,新区占地15.4平方公里,功能区、居住区分布合理,可容纳15万人。根据规划,5年后阳新城区人口将达35万至40万,真正成为一个中等城市。目前该县“三纵两横”主干道和莲花湖公园、还建楼正抓紧建设,投资1.8亿元的莲花湖一桥将于近日正式动建。

3.7主副结合产业带动

以兴国城区和城东新区为“主”、滨江新区和港区新城为“副”,主副结合、多点呼应,是阳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

滨江新区和港区新城,主要依托富池、韦源口两个沿江镇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城市副中心。

富池镇着力建设医药化工、循环经济、港口物流三个百亿产业园,目前武汉医药、黄朝玻璃等50余家企业入驻,吸纳近万人就业。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富池镇投资1.2亿元改造

3.5万平方米旧城区,投资3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实施“洁、绿、亮、美”等六大工程,城市

化率不断提高,目前镇区人口已达2.7万。

韦源口镇依托新港物流园,先后引进中粮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新兴际华钢铁现代物流园、深圳盐田港棋盘洲物流园等一批大型国字号项目,总投资100亿元,5000余名农民进城后找到稳定工作,实现了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柳随年《管理世界》

2013年05月02日 15:12作者:彭书桃来源:湖北日报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集约用地之路,保障资源长久支撑

由于中国的耕地资源有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介绍说,目前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用地粗放浪费现象却依然突出。一些城市新区建设盲目扩张,部分工业园区重复布局,这种粗放的用地方式更加剧了我国的用地矛盾。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时,不顾自身财力,不顾土地等资源的承载力,已经造成很多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地方出现“睡城”现象,每天早晚高峰,有数十万人在同一时间往返十几甚至几十公里上下班。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粗放式占用大量土地,其危害比单宗违法用地事件更为恶劣。”

业内专家表示,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方式必须得到改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中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政策。

针对此,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要基本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

在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加强规划、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用地强度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还需注意防止走偏。一些地方将推动农民转为高层、多层居住作为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忽视了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就业问题,结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撤并村庄、将农民赶上楼,以为可以节约很多耕地。须知许多农民虽已上楼,但还在务农,上楼后农机具、粮食、种子和肥料等没有地方堆放,只能堆在楼下绿地中。农民种地是一种循环经济,如果一味赶农民上楼,不仅造成农业循环链断裂,而且还忽视了庭院经济的收益。

专家表示,土地是农民的核心权益,在集约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视保障农民的权益,才能为城镇化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长久支撑。

走绿色低碳城镇化之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将为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佐军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这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建设生态城市。

仇保兴表示,生态城市是系统地降低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可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小区、绿色产业等,共同构建生态城市。

同时,仇保兴提醒,我国地形非常复杂,气候条件差异大,不同地方的生态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像绿色建筑一样应具有当地气候适应性,需要立足于当地实际,这就要求生态城市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一窝蜂上,不能搞一刀切。

实现低碳、绿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还需注意成本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一些地方发展低碳城镇的模式存在成本太高、不易推广的问题,并且容易被形式化。单纯追求视觉方面的绿色、低碳效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国外经验表明,实现低碳发展要把握三个因素:政府引导、市场作用、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建设新型生态城市群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大打“低碳牌”,建成100多座低碳城镇。该区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配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及绿色交通设施,取缔小锅炉、小烟囱,大力引进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新技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使百姓过上低碳生活。

走智能城镇化之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智能化发展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这一面向未来的提法激发了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间。

据专家介绍,智慧城市可以使人们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涉及面包括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轻松愉快,而城市也随之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美丽。

令人欣喜的是,智能化城镇正在走向现实。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着手开展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这些文件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

“让城市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城市需要两三年,有的城市需要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业内人士、IBM大中华区副总裁范宇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此外,在信息网络方面,国家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从长期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前景广阔。据业内人士估算,随着我国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发展机会。(《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1期,记者 王永霞 梁晓飞 王政 郭强)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道路

自然辩证法作业

1.中国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如何城镇化?

1.1新型城镇化道路概念

所谓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1.2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背景与原因

近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新一轮的高速城镇化,将会大兴土木、圈地造城、逼农民进城上楼、推高房价。新型城镇化果真会如此吗?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我国为什么要提新型城镇化?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五位一体”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探讨。

根据国际上一般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则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只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新型城镇化中“新”含义的理解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聚集,是传统农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是劳动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生产率和较高收益,同时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需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加快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顶层设计,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领域,正确选择和科学决断郊区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传统城镇化道路形成的弊端,深刻把握“新”的内涵。

“新”在理念创新。破解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关键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吸取人类历史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创新城镇化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树立新的城镇化理念。不能是19世纪欧美城镇化在空间上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引;也不是20世纪拉美城镇化的人口过度聚集,城镇化关键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解决人的问题。

“新”在适应技术创新要求。随着信息化革命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过去那种为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便利和能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而呈现的工业集聚现象,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影响到城镇化空间形态发展在未来的基本走向。城镇发展的整体模式不再仅局限于交通线路而呈星状的廊道特征,而更趋向一种匀称状态,新型郊区地块更大,密度更低。随着区域的专业分工和内部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城镇体系最优分布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由原来的单中心过渡到多中心,逐步演化为网络化布局结构。实际上,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已经多次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这种网络化空间布局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相契合的。

“新”在制度创新。城镇化的本质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过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二者在资源配置上的关系,按照市场的逻辑,推进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领域和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带有的两大制度特征,也是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两个制度性约束: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度障碍及其背后隐含的福利因素筑就了城镇化的高成本门槛,造成了农民进城的阻力。另一方面,进城农民与村集体的产权关系无法理清,无法有效处置在农村的集体资产,形成难以割断农村的财产脐带。加上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资源禀赋结构的约束,形成大量的结构性问题。

1.4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途径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2.结合自己的专业,新型城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哪些机遇?

随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城市管网将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在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情况下城市内涝逐渐消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少,城市污水的处理设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于此同时,城乡农村的规划,建筑行业、市政行业也将在农村城镇当中得到普及,农村的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将达到全面覆盖,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途径。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并举快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迅速增长。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之而来的是遍及全国的严重大气污染和常规环境污染,走低碳化的道路已然是迫在眉睫。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是建立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实施的,而是在考虑各方面因素上,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新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带来的新的就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第四篇:阳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纪略

——阳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纪略

进得了城 留得住人

传统农业县市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阳新县探索中得出的经验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城共融,老百姓进得了城,留得住人。

强工兴城 产城互动

阳新是传统农业大县,更是劳务输出大县,村民在外打拼多年,有了积蓄纷纷回县城购房。但前些年,购了房却留不住人,因为在县城找不到合适工作,还得往沿海跑。

强工兴城。已建成10平方公里的阳新经济开发区,引来四方客商:投资8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宝加鞋业、投资10亿元的奥莱斯子午轮胎、投资5亿元的湖北安达汽配零部件„„入园企业60余家,企业用工达4万余人,仅宝加鞋业一家就吸纳2万余人——进城后的农民工能留下来了。

产城互动。2011年,阳新大规模启动城东新区建设,新区占地15.4平方公里,功能区、居住区分布合理,可容纳15万人。根据规划,5年后阳新城区人口将达35万至40万,真正成为一个中等城市。目前该县“三纵两横”主干道和莲花湖公园、还建楼正抓紧建设,投资1.8亿元的莲花湖一桥将于近日正式动建。

主副结合 产业带动

以兴国城区和城东新区为“主”、滨江新区和港区新城为“副”,主副结合、多点呼应,是阳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

滨江新区和港区新城,主要依托富池、韦源口两个沿江镇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城市副中心。

富池镇着力建设医药化工、循环经济、港口物流三个百亿产业园,目前武汉医药、黄朝玻璃等50余家企业入驻,吸纳近万人就业。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富池镇投资1.2亿元改造3.5万平方米旧城区,投资3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实施“洁、绿、亮、美”等六大工程,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目前镇区人口已达2.7万。

韦源口镇依托新港物流园,先后引进中粮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新兴际华钢铁现代物流园、深圳盐田港棋盘洲物流园等一批大型国字号项目,总投资100亿元,5000余名农民进城后找到稳定工作,实现了安居乐业。(通讯员 彭书桃)

阳新村庄整治谋求新突破

近日,阳新三溪镇姜福村3000多平方米的旧房和空心房被拆除。村支书明道祥说:“过去,村民苦于无活动场所,因毁田建场地引起矛盾。现在,空心房拆除建场地,问题迎刃而解。”

入春以来,阳新以“两道(106国道、316国道)三线(黄石富池线、阳新富池线、沿镇横沟线)”为建设重点,形成了2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大王镇自我加压,以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为契机,把农田的水、路、林改造和村庄整治结合起来,以马家湖为中心,对环湖4个自然湾进行集中整治,起到了滨湖水网地区村庄整治的典型示范作用。

据统计,去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46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605万元,共完成村庄整治自然湾62个。累计整治农户3300余户,拆除破旧危房、栏厕1500间,硬化通组路67公里,通户路4.5万米,修建下水道1.7万米,护砌硬化塘堰、沟渠2万余米,建公共绿化场所70余个。很多村民由“不愿意”变为“争着建”,由上级要求建变为自己主动建,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今春以来,该县级财政已落实资金220万元,科局乡镇落实帮扶资金220万元,老百姓自筹资金1200万元,加大了村庄整治力度,已形成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贴的三级投入新机制,有效化解了资金投入难等问题。

阳新新农村建设注重“因村制宜”

昨日上午,阳新县王英镇新屋村北殷组农民殷定家的“昌隆农家乐”餐馆正式开业,这是该村面向仙岛湖景区特色打造的“农家乐一条街”上的第40家餐馆。

新屋村地处仙岛湖中心地带,是来仙岛湖游玩的必经之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针对这一优势,该村把打造特色“农家乐一条街”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采取上级补贴一点、农民自筹一点、村里奖励一点的办法,引导农民经营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2013年,开设农家乐的户平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围绕“农家乐一条街”,该村还打造了极具人文观赏价值的“楹联一条街”,吸引游客游览。

与新屋村一山之隔的三溪镇姜福村则是另外一番风景。该村结合实际,从村庄整治入手,一个自然湾一个风格,依山建湾抓好山场绿化,傍水建村搞好水塘开发,17个自然湾都有独特的山水特色,走在姜福村,像是走在一幅幅画里,村民享受着改革发展的“红利”。

阳新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强调一律化,使全县各个行政村各显特色,体现了生态、人文、美观、宜居的风格。正在这种“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发展大背景下,阳新也涌现出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特色村。有以种植金银花带富一个村的白沙镇平原村;有以湖蒿产业支撑一个富裕村的兴国镇宝塔村;有以专业户造林带动全村植树绿化的生态村木港镇枣园村;有既保留古建风格又传承发展的陶港镇江荣村;有依托河流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带活村级经济发展的枫林镇水源村„„

据阳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秦道豪介绍,目前阳新全县400多个村大多按“因村制宜”的发展模式,实施新农村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阳新共有镇级示范村38个,县级示范村19个,重点打造的样板村8个。(易木生)

阳新县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实事内容:

1、进一步深化荻田、梁公铺、星潭等集中区村庄整治,清运农村生活垃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2、计划投入1500万元,继续对老城区背街小巷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

3、加快推进天然气建设,确保城区居民、企业能用上安全、放心的天然气。

进展:背街小巷改造已完成规划设计

村庄整治工作进展不快。龙港镇正在组织对星潭集中区需要拆迁房屋的进行摸底调查,已完成街道房屋测量工作,整治方案即将出台。浮屠镇、白沙镇分别完成荻田小集镇、梁公铺小集镇整治规划评审工作。规划整治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整治、房屋立面整治、景观综合整治、给排水工程及污水电力、燃气工程综合整治。工程预算报告已送交财政审核,将进入招投标程序。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顺利。该工作坚持“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城乡一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县政府投入1070万元,按照白沙中转站、浮屠中转站样式,拟建城区、龙港、排市、三溪、富池5个大型垃圾中转站和洋港、木港、枫林、黄颡口4个小型垃圾中转站。

元至6月,县城管执法局完成了学习考察、调查摸底、征求意见等过程。初步测算,全县19个镇场区共计18.27万户、96.3万人,每天垃圾量为农村299吨、城区180吨。每年的运行费用4451万元,按照县镇村“三级分摊”的模式,县政府承担2799万元,镇村两级承担1652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中转站选址、设计工作,进入造价阶段,计划在8月底全面实施。

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该工程包括路面硬化26条、2.75万平方米,新建下水道20条、6862米,下水道清淤15320米,安装路灯112盏,自来水改造9条、3180米,公厕改造4所等。通过征求民意、社区申报、摸底调查、审核测绘等程序后,已完成规划设计,6月16日将规划方案提交到造价站打造价,进行招投标或财政评审。

天然气项目已完成管道铺设。6月6日,华川天然气35公里高压主管道正式接通,铺设城区天然气中低压主管网67公里,日供气1.5万立方米,目前有观南上域、现代城、富水水管局3个小区994户居民通气。另有阳新中油燃气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年底完成项目申报审批,2015年开工建设。

对策:保质保量完成改造工程

摩托车、三轮车、载货车、私家车等各种车辆在路边乱停乱放,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广告棚、广告牌、指示牌占据人行道,大多数行人被迫在车道上行走;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未及时使用或清理,影响市容。荻田、梁公铺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现象,但总体情况较好,且绿化带、人行道均正常使用,过往车辆通行顺畅。下一步将制定村庄整治造价方案,招投标结束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点多面广、程序较多、工作量大、耗时长。等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程序结束后,将大力推进,加快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第五篇:四川新型城镇化道路论文

四川新型城镇化道路

地理科学专业

学生;张辉

指导老师;张国

摘要: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质量,、要构建科学的全省城镇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四川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对于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字:新型城镇化

方法建议 一,四川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全省城镇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四川城镇化率保持逐年上升的良好态

势。2005 ~ 2009年,四川省城镇化率已由33%提高到38·7%,年均提高1·14个百分点,已提前1年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38%的既定目标。目前,四川 已建立起以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镇群为依 托,以特大城市成都为核心,以绵阳、攀枝花、自贡、南充4 个大城市为骨干、27个中小城市和1865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 体系。[1]城镇人口达到3043·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3500km2。[2]全省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等级结构进一步 优化,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的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二..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在四川省城镇化发展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不 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城镇化水平偏低,差距较大。一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差距大。2009年,四川的城市化率为3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二是与东部发达省市或西部部分省(市、区)相比也有明显差距。三是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不合理。四川设市城市数量总体偏少,尤其缺少100~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也不多。四是,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4]2008年,四川地级城市城 镇化水平最高的成都为63·6%,最低的甘孜仅18·9%,两者 相差达44·7个百分点。按2008年城镇化水平,四川不同区域 的城市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城镇化水平在50%以上的城市,有成都和攀

枝花。这两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63·6%和59·6%, 不仅比全省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而且远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

第二梯队:城镇化水平在30%-40%之间的城市,有自 贡(39·6%)、德阳(39·5%)、绵阳(38·7%)、乐山(38·3%)、内江(38·1%)、泸州(37·6%)、遂宁(36·6%)、宜宾(34·0%)、南充(34·0%)、雅安(33·4%)、广元(31·2%)、眉山(31·1%)、达州

(31·0%)13个市,这些地区的城镇化总体水平比较接近,虽 与成都和攀枝花有显著差异,但又明显高于第三梯队的城市。第三梯队: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的城市,有资阳(29·7%)、巴中(27·3%)、广安(25·8%)以及阿坝(29·1%)、甘孜(18·9%)、凉山(26·4%)三州,这些地区 仍处于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 成为推进全省城镇化水平上台阶的约束力量。

(二),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不足。四川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直接导致城镇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导致城镇化动力不 足。

(三)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居住条件有待 提高,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城镇综合承载力不强。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扩张偏快,城市空间拓展不注重集约紧凑,城镇建 设历史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不突出。

(四)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未得到根本消除。户籍管理制 度、城乡分离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向城市倾斜的财 政金融政策等,阻碍了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社会公共资 源短缺,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程度差、医疗 技术力量薄弱,居民就医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城镇化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缺乏区域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 造成重复建设、产业同构、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削弱了城 镇的整体竞争力。三、四川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城镇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从发展趋势看,未来5~15年乃至更长 期时期内,四川都将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2.城镇化高速发展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动力

四川省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蕴含巨大的内需空间,这一潜在需求的释放,将对四 川省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3.全省将会建成更多的大中城市

十二五”时期,四川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建成3~5个人口在百 万以上的城市、10多个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是必然的,也 是必需的。

四.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及途径

(一)积极稳妥、分步推进

从区位、经济条件以及城镇化水平来看,四川应该重点加快成都平原城市群、“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和攀枝花的城镇化建设力度。当前应该重新部署成都平原都市圈和江油至峨眉山一条线经济建设规划,加快其城市群建设。城市规划、二三产业大型项目布点、交通建设等都应该向“一条线”倾斜,尽快启动建设“成德绵”城际铁路。通过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引导相邻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二)努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大城市,除继续壮大发展已有的四个大城市外,努力促使德阳、宜宾等六、七个中等城市尽快跨入大城市行列。逐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区域性大城市为骨干,其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三)城市群(带、圈)的发展立足省内,先内后外珠三角”、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带的发展,都是在本省政府可以调控范围内,得益于省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现行行政、财政体制下,跨省市的城市带建设,理论上突破容易,而实际操作太难因此城市带(群)建设要先省内、后省外地推进。

(四)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夯实农村持续发展基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促进城镇产业集聚,以城镇工业为纽带,统筹城市与工业发展,形成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对户籍管理、农村土地管理、农村社保、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和体制等进行改革及完善统一城乡市场,优化配置资源 ,引导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解放思想、模糊行政边界,推动区域发展。城市群、城市圈的建成,直接关系区域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市群、城市圈能否健康加速发展,关键在于

是否能突破体制性障碍,让区域内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自由 流动,使各地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和完善,产生新的 生产力。

(六)在实施城镇规划中要坚持按照既实行科学的规划引导,又要有序推进 坚持城镇化规划的引导作用,不能只靠行政措施,而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口向城镇迁移、要素向城镇集聚以及城镇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扩张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七)改革城镇化发展中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投资制度 改革征地制度,让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合法进入市场,实现农民和 土地的完整转移。要使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成为积极主动的 参与者和生力军。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制度及体制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并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促进投资资金 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

(八)城镇化与工业化联动推进,用产业集群带动城市集群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强化城镇 化的产业支撑。调整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政策,整合社会资源要素,促进 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应该服从 《四川省“十一五”及 2020 年城镇化发展规划》 要求:一是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引导产业 集聚、引导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产业集群;二是通过经济区规划、城市规划,引导企业向城市的园区集聚,提高工业的集聚规模和发展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三是通过促进城市间经济联合与 协作,引导相邻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四是建立城乡统筹的产业发展体系,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五是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带动城乡协调发 展,充分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九)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劲动力 按照 《四川省“十一五”及 2020年城镇化发展规划》 要求,打破区域 性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辅之以政府的引导,进一 步调整和促进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形成科学的、符合四川城乡实际的产 业布局和城市布局,全面推进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四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N].四川日报, 2008-01-06.[2]蒋巨峰.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四川日报, 2009-11-02.[3] 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率46·6% [EB/OL].中国网, 2010-03-29.[4]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四川 资源和环境影响研究[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7-12-18.[5]李后强.以城镇化促进现代化是城镇化新机遇 [EB/OL].四川新闻网, 2009-12-19.[6]戴 宾.未来四川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J].四 川省情, 2008,(05): 30.责任编辑:任平137 2010年第6期经济体制改革

Sichuan new urbanization road Geographical science professional

The student;Merchant tc guide teacher;ZhangGuo Abstract: the sichu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ecretary LiuJiBao points out, want to hol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town, and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system of the whole province town, vigorously implement center city leads strateg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promoting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ower.Vigorously promote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also the need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elerate in sichua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Key word: new urbanization methods proposals

关闭全屏阅读

关注我们:

更多有道翻译服务

下载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石市阳新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2013年第6期 ——经济建设 2011年,湖北城镇化率实现过半,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发展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5篇)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十八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了城镇化,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但是未来城镇化道路该如何走?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五篇模版]

    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 辜胜阻 摘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坚持二维改革路径,一维是户籍制度改革,一维是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坚持二维改革......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5篇

    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班级:土木工程124班 学号:姓名:陈柱成 1203110439 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城镇化日益成为热词的当下,城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推进新型城镇......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答案

    兵团干部在线学习2014年第二季度必修课参考答案: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单选 1.新型城镇化的新方式是( )。(单选 2 分) [A]以人为本 [B]包容性发展 [C]四化统筹 [D]......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5篇)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地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2602100229张维军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地位也越发突出。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