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各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如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几年的砖瓦厂以公开招标形式租赁给东台市一老板,一下子救活了厂子,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力进厂做工问题,而且使村集体每年获得12万元租金。龙集镇应山村通过拍卖方式,转让水厂、机泵站等经营权,使集体增加收入近45万元。宿豫县顺河镇雨露居委会和顺河居委会把集体积累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华达涂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分取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依托沂河滩地,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年发包滩地收入20万元。泗阳、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的乡镇,各村都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做水产养殖文章,将水面承包到户,平均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近5万元。宿城区抢抓城市“北扩西进”机遇,确立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各居民区把适宜的土地全部栽上了杨树,预计10年后这些树木将为居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乡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泗阳县城厢镇龙门村抓住省委领导联系点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解决了修桥、铺路等老大难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全省扶贫队多年的挂钩扶贫点,该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仅2002年就争取无偿资金150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0万元,项目117个,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村级集体的规模和总量。泗洪县双沟镇双沟村利用是国家名酒之都双沟镇所在地,省道徐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等优势,辟出黄金地段50余亩,兴办村级工业园,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园区投产,成为集体收入的可靠来源。宿豫县顺河兴建占地1020亩的工业园区,培植资本和产品市场,引来工业项目12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发展空间。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宿豫县王官集镇苗圩村经济能人王勤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完善村加油站和砖瓦厂的承包机制以及拍卖林权等,使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4万元。王林村由一名村干部牵头,把该村50多个木材加工个体户联合起来,进行整组,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200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151.92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893.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4730万元。至2002年底,全县村集体积累总额9738.29万元,积累额在10—50万元的142个村,积累额在10万元以下的381个村,有积累的村仅占全市村(居)的42.3。
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381个,占村总数的26.7,这些村仅有少许收入有的甚至没有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化解40008.35多万元,但至2002年底,仍然有22392.11万元负债。2002年全市收不抵债村246个,占村(居)总数的17。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有增无减,如果去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入不敷出村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四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98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尽管收入效益低,但还有收入,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真正创办企业的直接经营性收入893.6万元,仅占总收入的4.2,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集体积累较少。村级负债中,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形成的负债仅占其总额的18.4,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创办集体企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机制体制的僵化
总体上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随着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好,连国有企业都通过改制卖光、破完,何况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再也不愿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市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强行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积累减少,不少村仅剩几间办公室,甚至有的村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此外,部分农户长期拖欠以往的乡村统筹提留款,村里为了完成任务,拿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垫付,造成集体资产日渐减少,当村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时,有的村甚至办贷款交账,导致村集体背上债务包袱,繁重的债务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搞搞慰问,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业税费的征收上,扶贫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应该承认,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和村级区划调整,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是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比,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这些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新形势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的挑战,要围绕新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跨越。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好队伍、选好载体,优化措施,强化激励,以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的策略上应坚持“四个原则”,落实“四项措施”:
坚持的四个原则是: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二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在具体中应采取“四项措施”: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开源节流,拓展发展空间。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招商引资等项目。农业乡镇的村居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如沿湖乡镇的水产养殖则独具优势,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做大文章。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自己独具的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要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当前实施“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构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优势。
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县级经管部门要严格对各乡镇、各村的财务收支、经费使用、账目结算等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3、帮扶引导,凝聚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享有广泛的经营自主权,是理所当然实现增收的主体,但政府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行政命令、越俎代庖等现象,没有真正激活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导致好的增收措施发挥不了好的增收效果。因此,在市场与村级组织之间,政府应主动转变角色,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经验,大力推广;要加强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起步难、深入发展难等问题,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乡,提供无偿服务,引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强基固本,优化保障机制。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着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保证。一是选配好“领头雁”。要旗
第二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镇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
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
二是户与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贫富差距存在。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有逐年增加趋势。
四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机制体制的僵化和一些观念的守旧。
总体上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随着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好,连国有企业都通过改制卖光、破完,何况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再也不愿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强行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积累减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
“无米之炊”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搞搞慰问,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镇镇党委,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新形势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的挑战,要围绕新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跨越。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好队伍、选好载体,优化措施,强化激励,以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的策略上应坚持“四个原则”,落实“四项措施”:
坚持的四个原则是: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二要坚持输血
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盈利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四项措施”: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各级党委、政府应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开源节流,拓展发展空间。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要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当前实施“十里休闲走廊建设”、“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构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优势。
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3、帮扶引导,凝聚工作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享有广泛的经营自主权,是理所当然实现增收的主体,因此,在市场与村级组织之间,政府应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工作,总结经验,大力推广;要加强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起步难、深入发展难等问题,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镇,提供无偿服务,引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强基固本,优化保障机制。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着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保证。一是 “领头雁”,要旗帜鲜明地确立选“能人”、“大户”做村官的舆论导向,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强化监督激励。以全省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三是创设发挥党员干部群体作用的有效载体。强力推进市委部署的“三双富民”工程(双挂、双带、双培),积极配合市、区、镇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分别进行挂村结对帮扶和挂户结亲帮扶。指导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带头富、带领富”结对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热情,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后发优势。
第三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各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如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几年的砖瓦厂以公开招标形式租赁给东台市一老板,一下子救活了厂子,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力进厂做工问题,而且使村集体每年获得12万元租金。龙集镇应山村通过拍卖方式,转让水厂、机泵站等经营权,使集体增加收入近45万元。宿豫县顺河镇雨露居委会和顺河居委会把集体积累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华达涂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分取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依托沂河滩地,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年发包滩地收入20万元。泗阳、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的乡镇,各村都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做水产养殖文章,将水面承包到户,平均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近5万元。宿城区抢抓城市“北扩西进”机遇,确立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各居民区把适宜的土地全部栽上了杨树,预计10年后这些树木将为居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乡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泗阳县城厢镇龙门村抓住省委领导联系点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解决了修桥、铺路等老大难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全省扶贫工作队多年的挂钩扶贫点,该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仅2002年就争取无偿资金150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0万元,项目117个,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村级集体的规模和总量。泗洪县双沟镇双沟村利用是国家名酒之都双沟镇所在地,省道徐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等优势,辟出黄金地段50余亩,兴办村级工业园,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园区投产,成为集体收入的可靠来源。宿豫县顺河兴建占地1020亩的工业园区,培植资本和产品市场,引来工业项目12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发展空间。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宿豫县王官集镇苗圩村经济能人王勤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完善村加油站和砖瓦厂的承包机制以及拍卖林权等,使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4万元。王林村由一名村干部牵头,把该村50多个木材加工个体户联合起来,进行整组,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200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151.92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893.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4730万元。至2002年底,全县村集体积累总额9738.29万元,积累额在10—50万元的142个村,积累额在10万元以下的381个村,有积累的村仅占全市村(居)的42.3。
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381个,占村总数的26.7,这些村仅有少许收入有的甚至没有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化解40008.35多万元,但至2002年底,仍然有22392.11万元负债。2002年全市收不抵债村246个,占村(居)总数的17。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有增无减,如果去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入不敷出村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第四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各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如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几年的砖瓦厂以公开招标形式租赁给东台市一老板,一下子救活了厂子,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力进厂做工问题,而且使村集体每年获得12万元租金。龙集镇应山村通过拍卖方式,转让水厂、机泵站等经营权,使集体增加收入近45万元。宿豫县顺河镇雨露居委会和顺河居委会把集体积累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华达涂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分取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 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依托沂河滩地,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年发包滩地收入20万元。泗阳、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的乡镇,各村都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做水产养殖文章,将水面承包到户,平均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近5万元。宿城区抢抓城市“北扩西进”机遇,确立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各居民区把适宜的土地全部栽上了杨树,预计10年后这些树木将为居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乡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泗阳县城厢镇XX村抓住省委领导联系点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解决了修桥、铺路等老大难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全省扶贫工作队多年的挂钩扶贫点,该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仅XX年就争取无偿资金150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0万元,项目117个,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村级集体的规模和总量。泗洪县双沟镇双沟村利用是国家名酒之都双沟镇所在地,省道徐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等优势,辟出黄 金地段50余亩,兴办村级工业园,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园区投产,成为集体收入的可靠来源。宿豫县顺河兴建占地1020亩的工业园区,培植资本和产品市场,引来工业项目12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发展空间。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宿豫县王官集镇苗圩村经济能人王勤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完善村加油站和砖瓦厂的承包机制以及拍卖林权等,使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4万元。王林村由一名村干部牵头,把该村50多个木材加工个体户联合起来,进行整组,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XX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151.92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893.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4730万元。至XX年底,全县村集体积累总额9738.29万元,积累额在10—50万元的142个村,积累额在10万元以下的381个村,有积累的村仅占全市村的
42.3%。
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381个,占村总数的26.7%,这些村仅有少许收入有的甚至没有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化解 40008.35多万元,但至XX年底,仍然有22392.11万元负债。XX年全市收不抵债村246个,占村总数的17%。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有增无减,如果去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入不敷出村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四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98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尽管收入效益低,但还有收入,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真正创办企业的直接经营性收入893.6万元,仅占总收入的4.2%,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集体积累较少。村级负债中,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形成的负债仅占其总额的18.4%,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创办集体企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机制体制的僵化
总体上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随着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好,连国有企业都通过改制卖光、破完,何况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再也不愿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市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 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强行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积累减少,不少村仅剩几间办公室,甚至有的村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此外,部分农户长期拖欠以往的乡村统筹提留款,村里为了完成任务,拿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垫付,造成集体资产日渐减少,当村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时,有的村甚至办贷款交账,导致村集体背上债务包袱,繁重的债务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搞搞慰问,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业税费的征收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应该承认,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和村级区划调整,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是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比,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这些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新形势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的挑战,要围绕新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跨越。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好队伍、选好载体,优化措施,强化激励,以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的策略上应坚持“四个原则”,落实“四项措施”:
坚持的四个原则是: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 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二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四项措施”: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 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开源节流,拓展发展空间。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招商引资等项目。农业乡镇的村居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如沿湖乡镇的水产养殖则独具优势,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做大文章。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自己独具的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要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当前实施“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构筑壮大集体经济的 新优势。
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县级经管部门要严格对各乡镇、各村的财务收支、经费使用、账目结算等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3、帮扶引导,凝聚工作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享有广泛的经营自主权,是理所当然实现增收的主体,但政府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行政命令、越俎代庖等现象,没有真正激活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导致好的增收措施发挥不了好的增收效果。因此,在市场与村级组织之间,政府应主动转变角色,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工作,总结经验,大力推广;要加强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起步难、深入发展难等问题,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乡,提供无偿服务,引 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强基固本,优化保障机制。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着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保证。一是选配好“领头雁”。要旗帜鲜明地确立选“能人”、“大户”做村官的舆论导向,并通过大范围、多渠道、宽领域,不拘一格地他们及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以实施市委提出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培训“156计划”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强化监督激励。以全省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三是创设发挥党员干部群体作用的有效载体。强力推进市委部署的“三双富民”工程,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分别进行挂村结对帮扶和挂户结亲帮扶。指导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带 头富、带领富”结对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热情,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后发优势。
第五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否,是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
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为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腰包真正鼓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会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深远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康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点: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缓慢。主要表现为,不但村与村之间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户与户之间的发展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横性,并且大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经济总量持续性增长。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集体收入来源多元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势,广泛引入股份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村级集体经济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三是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看,日趋优化,正在向着多业并举,三产并进的方向发展。从空间看,许多集体经济势力比较强的村办企业,已经打破地域界限,向城市和小城镇集中,融入了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实现了城乡联动,外向发展。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的一大因素。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些同志对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存有模糊认识,甚至对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就行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立起来,忽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有的同志虽然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很有必要,但缺乏创新精神,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存在为难发愁思想,甚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出路。二是村级负债较多。因村干部交替等因素,新官不理旧帐,新官又添新债,致使债台高筑。我办事处一个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债务竞达35万元,人均负债达400多元。据统计,我办事处10个村负债的村竞有8个,累计达800万元。我办事处村级负债并不是个例,这种情况在全国同样普遍存在。沉重的债务包袱,加之村干部待遇低,使村干部缺乏事业心,有的只是混日子,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群众颇有意见。由于村干部素质、能力、水平等因素,有的村财务政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群众意见很大,致使政令难以畅通,干群关系紧张。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的的信心。四是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学会利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些村矛盾久拖不决,与村干部的能力不足不无关系。这一问题的存在致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搞好村级服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物质保障。不难想象,一个村子,如果集体经济一点收入和实力都没有,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那就更谈不上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因此,在全党上下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烈
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打硬仗的拼劲,投入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伟大实践中。
(二)选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村干部,是村党员,是致富能人。选好这些带头人,用好这些带头人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
干部。当干部的就要事事先行一步,走在群众的前列。一些村子,集体经济薄弱,不是先天条件不足,而是干部的领富、带富能力不足,这就需要下大气力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推行的公开考选村官,选派机关干部挂任村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样,像旗委政府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三)选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路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地方,要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势力;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要克服为难发愁思想,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等,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切入点,尽快启动;即使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地方,也要积极搞好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服务,集中集体的力量解决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实现集体增收,走共同富裕之路。无论情况如何,都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率先实现“生产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四)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村级债务。一是建议上级对村级债务进行专题调研,制订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二是努力营造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三是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大对落后乡镇的扶持力度。实施帮扶要真帮实扶,全面帮扶,要着重从基础帮起,着眼长远,真正把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启动起来。五是积极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等各种服务,引导群众依靠科技共谋发展大计。六是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长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务必增强发展集 体经济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思路和办法,积极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广阔舞台,必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