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湖镇创新集镇管理考核机制
临湖镇创新集镇管理考核机制
集镇建设体现了党委政府的干事能力,集镇管理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为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提高集镇环境质量,临湖镇党委、政府创新建立了“三级”联动集镇管理考核机制,对集镇管理大队进行全面考核,提升了集镇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即集镇管理大队领导检查小组对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对专职督查员、专职督查员对保洁员进行全面考核。一是由专职督查员对保洁员进行跟班督查,在日常的管理中对清扫、保洁工作人员进行考勤、检查、督促,专职负责所管辖路段的集镇秩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每日检查日记;二是由分管领导带队,责任人为成员,每日不定期对各路段的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秩序进行集中督促检查;三是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人员组成集镇管理大队领导检查小组,每月集中一次对集镇管理大队人员的在岗、工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现场打分,实行末位淘汰制。
考核办法采取百分制,集镇管理大队工作经费按月拨付,只有考核90分以上才能全额拨付集镇管理大队工作经费,此举大大提高了集镇管理大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实行新的考核机制以来,该镇的集镇环境卫生和社会秩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殷显东)
第二篇:创新机制 加大集镇建设力度2
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奋力打造中州名镇、三星级集镇
赤眉镇位于内乡县北部20公里处,因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在此驻扎而得名。全镇辖21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人口5万人,总耕地面积4.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5万亩。S249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和集镇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环境卫生、经营管理、交通秩序三项整治和广告牌规范工作,大大提高了集镇管理水平,镇容镇貌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该镇先后获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文明卫生村镇”以及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市“二星级集镇”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
集镇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使集镇得到有效地管理,镇党委、政府首先加大了领导力度,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集镇管理领导小组,抽调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为成员,具体负责协助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措施。制订了方案、下发了文件,专门制作了《集镇建设管理办法》版面悬挂于集镇醒目位置,倒排工期,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广泛动员。镇多次组织镇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集镇所在村——赤眉村以及周边与集镇接壤的马营村、黄岗村的村组干部动员会,进行专题部署。明确职责任务,进行分工协调,首先在思想上进行统一,为集镇经营管理、开发建设铺平了道路。
二、科学规划,制订详规
集镇规划是集镇开发建设的前提。为避免先建后拆、低标准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该镇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是聘请南阳理工学院专业人员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集镇进行实地踏查勘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二是请省规划设计院结合本镇特点,制订了集镇建设详规,使集镇建设实现了有章可循。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先疏后堵、疏堵结合,即先搞基础设施建设,后治理占道经营、乱设摊点现象,减轻了工作阻力。
三、划行入市,加强监管
集镇划行规市管理是解决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的根本措施。在集镇管理上,一是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建成肉禽蛋、瓜果蔬菜、日杂副食、服装、农产品五个个专业市场,要求所有商户全部入市经营,进行规范化管理,彻底杜绝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取得了“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畅通、镇容整洁”的效果。二是对广告牌进行规范。投入5.5万元对商户门店广告牌统一进行治理,规定宽度统一为1米,长短不限制。并根据广告牌长度、面积大小适当予以补助。符合要求标准的广告牌每个补贴50——100元。三是加大保洁力度。整合市政管理队伍,狠抓卫生管理规范化。市政办、市政站、保洁工、垃圾清运队伍规范配备,做到从市政管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一条龙管理,不留卫生死角。四是加强教育,提高居民和商户整体素质,促使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维护集镇美好形象。五是是实行机关干部包路段责任制。所有街道按路段分包到每一个站所、每一个镇直部门,指标全部量化,每周五下午各站所人员到街道上集中进行大扫除、清理杂物,实现了全天保洁与长期保洁的有机结合。
四、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向外争取集镇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对集镇进行硬化;二是镇财政投入530万元用于原有街道加宽硬化、配套下水道清淤、栽植绿化树苗木进行美化;三是在外人员捐赠。发动赤眉籍在外人员支援家乡建设,其中祖籍赤眉王堂村的桂林高新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国际先生出资10多万元对街南入口处垃圾堆进行清理,建成精美雕塑一个。四是各门店自筹资金对门前统一平整硬化、铺设彩砖进行美化。五是民营企业投入。我们与南阳明升置业有限公司合作搞油桃市场和商务楼建设,总投资达3000万元。社会各项资金的注入,使赤眉的集镇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质量大幅提升,集镇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五、完善功能,打造特色 赤眉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集镇功能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发展地方经济。一是投资120万元的集镇文化广场建设,占地10000多平方米,计划建成游园、花池、喷泉,配套健身器材,做为集镇市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健身场所;二是在商贸小区建成商务用房150套,建成集休闲、娱乐、饮食、购物为一体的休闲服务中心。目前,商务房一期工程已完工。三是街南迎宾大道及高档住宅区建设,路灯、下水道、花带已全部配套。我们还引进广西柏宇有限公司对位于集镇中心的粮所进行搬迁开发,该项工程已报上级审批,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其次是与南阳久远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协议,投资3500万元的赤眉古寨及滨河新区开发项目。该项目运营成功以后,可使集镇面积扩大1倍以上,功能更趋完善,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集镇建设引资势头强劲,功能明显增强。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在集镇建设上共投入资金5220万元,集镇新建、扩建道路3500米,修建花池、花带215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苗木4.5万株,集镇绿化率达到35.5%。街道宽敞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现象也销声匿迹了,集镇也更美观了,实现了敞、亮、绿、洁、美的目标,赤眉镇建设正向着中州名镇、三星级集镇迈进。(赤眉镇党政办)
第三篇: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田国华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组织部 重庆 黔江 409000)
摘 要:重庆市黔江区探索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经历了从“定性评价”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并重、从“顺向了解”到“顺向了解与逆向评价”并重、从“单纯的班子和干部考核”或“单纯的目标考核”向两者并重、从“统一考核标准”到“共性考核与岗位职能考核”并重转变的历史进程,通过创新考核步骤和方式,提高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质量,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今后,还应从完善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加强考核认证、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
关键词: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 考核指标 考核创新
考核是“风向标”和“指挥棒”,上面怎么考,下面就怎么干。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不断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健全考核机制,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一、关于黔江区探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历史进程
(一)从“定性评价”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并重的转变
黔江改革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方式起源于原开发区时期,1998年原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划票打勾”转化为定量分值,将定性评价转换成定量考核。2000年新区成立后,区委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调整考核办法,研究制定了《黔江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分值计算、结果运用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对于区县归并、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加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的磨合,推动黔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从“顺向了解”到“顺向了解与逆向评价”并重的转变
到2004年底,由于机构改革频繁,人员积压严重,干部的职级待遇难以解决,不少单位出现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下降,“黔江精神”严重滑坡的现象,为了掌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区委在保留考核等次评价和顺向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逆向测评”,即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作七个方面的了解:团结协作不好、选人用人不公、工作作风不实、依法行政较差、决策不够民主、廉洁自律不好、开拓创新较差;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现情况作六个方面的了解:政策理论水平低、民主意识不强、协作不好、工作作风不实、创新能力弱、廉洁自律较差。同时,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了解,还增加了提拔、继任、改非、降职四个方面使用意向的测评。这一考核办法,对于区委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收集到了“顺向了解”难以掌握的情况,从而为区委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三)从“单纯的班子、干部考核”或“单纯的目标考核”向两者并重的转变
为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2005年区委研究制定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与区委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目标考核成绩、民主测评分值按一定比例计算其综合成绩,结合考核小组座谈走访的情况,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等次建议,其结果由区委常委会集体审定。同时,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结果,反馈到各单位主要领导手中,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整改内容,有效防止了班子、干部考核与目标考核“两张皮”的问题。
(四)从“统一考核标准”到“共性考核与岗位职能考核”并重的转变
传统的考核,大多是用一套相同的指标考核所有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不强。我们正在完善从统一标准到分类考核,从年底考核到把平时考核纳入考核,从统一测评到分层次测评,从职务调整到把政治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引向其应该履行的职能职责上去,使不同职位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奋发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
二、黔江区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方法步骤
(一)整合考核,同步进行,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系统思考,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考核工作。一是整合考核项目。过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有区委组织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考察、区纪委组织的述廉考廉、政府有关部门对各镇乡(街道)和区直部门的目标考核以及对机关的民主评议。这些考核分头进行,自成体系,互有矛盾,影响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考核项目,对全区考核工作实行一个龙头考核,一套标准评价,一个机构评定。二是整合考核组织。考核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区目标办),坚持日常督促检查和半年、年终考评相结合,区目标办每季度组织开展督查,半年开展检查初评;年终在各目标责任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进行考评,考评结束后,由各考核牵头单位将考核结果和记扣分依据交区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送区目标办汇总。三是统筹考核时间。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与区委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同步进行,以缩短时间,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二)着眼发展,构建体系,科学评估实绩
坚持以实绩考核为主,民主测评、群众公认为辅,科学制订《综合目标考核评价办法》。一是建立分组考核体系。根据单位性质、工作内容和街道镇乡工作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将86个区级部门和30个街道镇乡分成6个小组(即,部门3个组:综合、党群部门组,政府部门组,中央、市在黔单位;街道镇乡3个组:一组为3个街道和正阳镇、舟白镇,二组为除黎水以外的12个镇,三组为黎水镇和12个乡)进行考核,使各组之间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比较接近,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比性。二是建立考核内容体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分为综合目标考核和群众公认度考核两个部分,前者为定量考核,后者为定性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为:区直部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调研工作、服务发展、信访工作、帮乡扶贫;街道镇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工作、党建工作和综治、信访、计生、安全工作;驻外机构考核内容为招商引资、联系协调、经营效益和信息报送工作;金融单位考核内容包括重点工作、调研工作、服务发展、信访工作和帮乡扶贫工作。群众公认度考核内容为:领导班子侧重考核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绩、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等方面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侧重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团结协作、人品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分值计算体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行百分制。综合目标考核,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区委年初出台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打分。群众公认度测评成绩由区委考核小组召开民主测评大会,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得票数折合成分值。民主测评90分(含90)以上的为“好”或“优秀”,80-89分为“较好”或“称职”,60-79分为“一般”或“基本称职”,60分(不含60)以下的为 “差”或“不称职”,班子和个人各项得票分值之和为民主测评得分。领导班子和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综合得分的计分权重为: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分占60%,群众公认度测评占40%。除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其他班子成员的计分权重为: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分占40%,群众公认度测评占60%。两项分之和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综合得分。四是建立定性评价体系。考核结束后,各考核小组根据测评和座谈、走访情况,撰写考核情况汇报材料(领导班子的材料包括: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绩、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协作、廉洁勤政、考核等次建议,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材料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团结协作、人品道德、考核等次、个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使用建议等)。由区委召开常委专题会议,审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语,对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并反馈给各领导班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同台PK,差额票决,选出标杆
为了破解一度时期各类考核中出现的“轰轰烈烈搞考核”、“真真假假搞评议”、“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突出问题,我们注重群众公认,创新考核方式,确保了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公正。一是创新、划细考核等次。一般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都只有“优秀”、“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四个等次。将领导班子考核分为“特优”、优秀”、“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五个等次,增加了一个“特优”等次。综治、计生、安全等三个单项工作任意一项被“一票否决”的,或综合目标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不含80分)的,为“不达标”单位;得分在80分至90分(不含90分)的为“基本达标”单位;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达标”单位。“特优”单位在“达标”单位中票决产生。二是同台PK。“达标”单位中区级部门考核得分前18名、街道镇乡前8名为 “特优”候选单位。由区委、区政府召集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召开工作经验交流暨考核评定大会,由候选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演讲。三是差额票决。候选单位述职演讲后,参会人员现场票决、工作人员现场统计、票决结果现场公布,以得票多少为序,按2:1的比例确定“特优”单位,进入候选的其它单位为优秀单位。
(四)奖罚并用,考用结合,考出导向
区委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着力在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上下功夫。一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班子调整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直接依据。对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不强、工作思路不清、决策水平低、目标完成差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视其情况给予转岗、改非处理;对未完成目标任务,区直部门(不包括中央、市在黔单位)连续两年列后两名的主要领导,街道镇乡连续两年列后两名的党政主要领导,或连续两年被评为基本称职的领导干部,给予职务调整;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气质、性格等不合理的班子进行调整,力争使班子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把优秀的正职调整到重要岗位,将优秀的副职提拔到正职岗位或纳入正职人选进行培养,将考核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库进行管理。二是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奖惩的直接依据。对获“达标”等次以上的单位,按单位编内在职职工人数和考核得分计发综合目标考核奖(奖金总额=人均每分奖励标准×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得分×编内在职职工人数);对“基本达标”单位按人均每分奖励标准的80%计算奖金;对“不达标”单位,不给予奖励;对获得“优秀”或“特优”单位的,由区财政在达标奖的基础上,再一次性给予3-4万元的奖励。三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开展教育和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在评选市级综合先进时,把评定为“好”的班子和“优秀”等次的领导干部优先作为评选对象;在组织参加上一级培训中,一般优先在优秀等次的领导干部中推荐。在考核反馈的基础上,班子集体和干部个人都要对反馈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落实相应整改措施,正视自身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被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结合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强化教育培训和岗位锻炼。
三、创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提高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质量
近两年的考核,不仅注重改进和提高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传统方法,同时也注意运用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的方式,形成多种考核评价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增加了“述职演讲”环节,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过实行“分类量化,综合定性”,做到了既重数据分析、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发展成绩的评价,又重发展代价的分析;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切实增强了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有效提高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
(二)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原开发区工作的同志由宏观管理转向面对基层的微观服务,从领导人员转为办事人员,县上的同志由微观服务转向宏观决策,由战斗员变为指挥官,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想民所想,知民所忧,察民所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改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区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可喜局面和专心致志搞建设、集中精力抓工作的浓厚氛围,从而树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
(三)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新的考核评价办法,更加注重了改善民生和强化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信任度和支持率在逐步提高。2001年考核时,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得“好”等次为满票的不到20%;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优秀”等次为满票的不到10%;2007年,30个街道镇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好”等次为满票的达到了88.2%,区直部门达到了61.2%,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优秀”等次为满票的达到了41.3%。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领导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都在逐年上升,各级领导班子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在逐步增强。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由于中央和重庆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出台时间不长,加之考核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时效性,目前这项工作各地都还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之中。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考核程序繁琐的问题。原来的考核往往 “重结果、轻过程”,而现在往往“重过程、轻结果”,刚好倒过来!只注重机械地走程序,却忽视了对结果的综合分析。二是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对平时考核工作不够重视,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完全以工作实际为依据来评定,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轰轰烈烈搞考核”、“真真假假搞评议”、“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致使考核走形式,结果失真失实。三是考核内容不够科学的问题。近两年来,尽管采取了分组、分类、分项考核等措施,但仍有个别地方(单位)考核的内容仍比较笼统,用同一标准考核不同类型的干部,用同一标准考核不同层次的干部,用同一标准应付不同的考核目的,指标设置的差异性仍不够,实绩考核吃“大锅饭”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考核结果的运用还不够理想的问题。目前,虽也注重了考核结果的运用,但也只是开始,还缺乏刚性运用的具体措施。通过考核,也对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干部进行了谈话、警示,但是力度还不够大,尤其是缺乏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缺乏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坏的反面典型进行剖析,还没有完全、直接地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提拔、降免真正挂起钩来,等等。针对各地普遍在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更加注重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上下功夫
在干部实绩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和可操作”。要克服以往那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隐绩”等偏向,克服内容笼统、抽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刻板模式。要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性质和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德、能、勤、绩、廉、学”特别是工作实绩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子项目,采取评分制与等级制的方式进行细化、量化考核。
(二)在更加注重考核方法的创新性上下功夫
目前,干部考核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听取述职报告、组织民主测评、进行个别座谈以及研究数据报表、查阅资料等。这种考核方法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掌握干部的主要表现和工作业绩,但对干部思想深处和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却难以了解和考核准确。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手段,探索建立通过新闻传媒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工作实绩的制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对考核工作拥有更多的知情渠道和参与机会;要建立健全干部考察数据库,把干部任职考察、换届考察和届中考察等信息记录在案,既了解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又了解其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要延伸考察视角,通过现场察看、走访以及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反映干部工作业绩的地方或项目、工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或微服私访。如深入到考察对象帮扶的贫困村、联系的企业和牵头主抓的项目、工程以及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中了解考察、听取意见,等等。
(三)在更加注重考核认证的公认性上下功夫
要加大群众“评绩”的力度。除了进行书面测评外,还可就重要干部或有争议的干部,组织知情群众进行公开评议,看群众对干部所创造的“政绩”“赞不赞成、满不满意”。要组织考核组成员集中“议绩”。在以往的干部考核中,常常是考核组成员集中考核,然后分头指定考核人员撰写考核材料。这样往往不可能很客观、很准确地把握干部的政绩。因此,要探索建立考核组成员集中“议绩”的制度,认真分析考核对象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既不搞“政绩平摊”,功劳人人有,也不搞“政绩垄断”,把全部政绩归功于某个人。
(四)在更加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性上下功夫
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奖惩褒贬直接联系起来,推行三个“挂钩”:即各单位工作目标考核与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定结果挂钩,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与所在班子的考核评定结果挂钩,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与干部自身的考核评定结果挂钩。要进一步提高考核结果的透明度,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对政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给单位和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要进行严肃处理,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发挥好考核的“风向标”和“导向仪”作用。
第四篇:长春创新政绩考核机制
长春创新政绩考核机制,近百人被免职
干部不干事 真会摊上事
本报记者 孟海鹰 李家鼎
《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11 版)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干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吉林长春创新市管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开创季度考核方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精准定位到每个区县班子成员的重点任务与中心工作,解决了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为”“不敢为”“为官不为”的问题。
在吉林长春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焦晓辉的办公室内,上百份报告摞成“山”。
“这都是我们收来的‘账’!”焦晓辉笑称。长春市15个区县级作战单位(长春市所属县市区、国家级开发区)班子成员的工作报告都在这里,每个报告后面都有组织部门给出的评语:“某某,工作勤勉努力,但由于此前没有政府部门工作经历,存在方法不当、方向不明的问题。”“某某,年龄偏大,工作精力不足,所分管领域业绩连续两季度排名靠后。”„„除此之外,一旁的汇总表上,明确列出:“某某,精神状态滑坡,不能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上,建议区委书记约谈”,“某某,工作不够扎实,有时听不进下属意见,处室约谈提醒”„„
发现问题
分季度、全方位考核干部,第一时间约谈提醒,及时纠偏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发现问题才有价值。“过去有的干部长时间不发挥作用,或者身体不佳,甚至是出问题,我们都没有发现。”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灵计介绍,通过建立季度考核制度,能第一时间发现干部存在的问题,约谈提醒,及时纠偏。
为使考核内容“无死角”,长春设立“4+3+2”考核核心指标体系。所谓“4”,以区县一级作战单位为例,就是重点跟踪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建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等4项关键指标;“3”,即各地各部门每年分别确立3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季度考核的重要内容;“2”,则是每名班子成员确定2项重点任务。“这样设计既考虑了各单位干事创业的共同目标,又兼顾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不同人员的分工。”焦晓辉介绍。
由于考核指标内大多涉及经济问题,组织部门是如何保证体系建构科学性的?焦晓辉给出答案:发改委等专业部门会将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作战单位,各单位都有细化的工作目标,在参考专业部门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部设计出了“4+3+2”体系,这些指标是最核心、最关键的。
“更为细化,加强量化,强化考核这根‘指挥棒’,引领全市干部劲儿往一处使。”郭灵计说,新的考核机制重在一个“实”字,考的都是干部的“必修课”,如果说过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现在则是“几架马车牵着跑”,好干部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
“通过创新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实行季度跟踪考核,真正把干部们‘愿为’的觉悟境界提升上来、‘善为’的实际本领增强起来、‘有为’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不为’的懈怠思想矫正过来”,郭灵计说。
压实责任
看能力重实绩,严管厚爱解决一些干部“不会为”问题
季度考核的压力,能否层层传导到最前线?乡镇干部最有发言权。
“现在压力是一股劲顶着你往前走。”农安县农安镇党委书记周德库说,“县里的考核方法也与市里同频共振,且在对乡镇一级考核时更注重区分区域发展特点,有因地制宜的‘特色指标’,以我们镇为例,我们就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镇化作为重点任务来抓。”
“现在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工作亮点不能被组织发现,考核本身就是一种与组织对话的方式。”周德库说,“甭想那些杂七杂八的,好好干活儿就得了!”
严管同时,还要厚爱。市委组织部以季度考核结果为依据,建立与各班子成员约谈机制,帮助他们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去年全年,因工作不力、状态不佳、作风不实,被部长约谈的干部就有49人次。每次约谈都在区县干部中引起较大震动,特别是被约谈的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山大”,确实“着了一把急”“上了不少火”,经历了“吃不香、睡不着”的反思与彻悟,也激发出“咬紧牙关、搏他一回”的干劲。
由于所在区出现财政收入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等原因,绿园区常务副区长李瑞就被组织部长约谈过。“开始时紧张,但谈过以后心里敞亮多了。”李瑞说,坐落在绿园区的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由于受国际国内订单影响,去年长客产值明显下降,对全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部长帮着我分析,提出了调整区内产业结构的中肯建议。”李瑞说,约谈让她更加明确了目标。
“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但绝不唯GDP。”除了约谈,市委组织部举办了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效能政府等多期域内外专题培训班,对市管干部进行系统化、多元化培训,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会为”的问题。
郭灵计介绍,现在的考核办法将干部任用机制推向透明化,过去“找找人、说说情”的官场不良风气被有效遏制。他说,“托关系也没用,毕竟你的‘成绩单’就摆在那。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了。”
鼓励实干
根据考核及时调整干部,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从来没有这么忙过,但是有了目标,干得带劲儿!”作为一名在5个县市区工作过的市管干部,长春市南部都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明瑞对干部状态的变化感触颇多。
“前些年干部群体中弥漫着‘宁可不干活也别出错’‘我只要不干事,就不会有事’等不良心态。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企业要办事,抓着一点瑕疵就‘高高挂起’。”赵明瑞说。
能者上,庸者下。去年,根据季度考核、考核结果,长春已先后组织调整干部17批次,涉及346人,其中提拔170人,调整81人,免职95人。在积极干事创业风气的引领下,长春市各区县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现在大家那是‘呱唧呱唧往前蹽’啊!”焦晓辉说,班子成员走出了办公室,走向了自己服务的项目中,为企业、群众现场解决难题。
“我们正在做一个雪乐园项目,需要人造雪,缺水,林凤生副县长亲自调度,一车一车现场盯着卸,每次路过都会问:还有什么困难吗?”农安县海之恋广场总经理李娜说。不只是林凤生,农安县每一位班子成员均有自己包保的项目,“我们就是企业的服务员。”农安县委书记韩明玉说。
考核机制创新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去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GDP完成4262.9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8亿元、增长9.3%。
第五篇:临湖镇2011科技发展规划
临湖镇2011科技发展规划
为更好地做好临湖镇科技工作,提高我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富民的步伐,按照县政府涡政办„2011‟51号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临湖镇2011科技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县《2011科技工作考评细则》要求,在县科技局和临湖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快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好科技的引进、运用与创新,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完成科技发展目标,为我镇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规划
1、建立优质小麦示范区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首当其冲,镇成立了优质麦豆协会,在县农委相关科室和推广中心的配合下,努力抓好优质小麦的生产,收贮与加工,计划以刘沟、段营两村为中心,建设一个优质小麦万亩片,在沿线抓好皖麦
38、周麦
22、矮抗
58、烟农19等十个优良品种展示田,同时抓好设计各村的千亩方、百亩点示范工作。在统一配肥的基础上抓好植保工作和田间管理,将良种良法推广到千家万户。
2、建立两个蔬菜生产基地 为丰富广大人民的菜篮子,镇城里蔬菜生产协会,计划以宗圩、黄古同两村为重点,建立两个百亩以上的蔬菜示范基地,培养一批蔬菜销售经纪人,广开销售渠道,以销促产,拉动全镇蔬菜生产,逐步在全镇打开蔬菜生产的新局面。
3、打造一个千亩药材基地
临湖镇多年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今年又新引进了中药材葛根,以程老家为龙头,计划种植1000多亩,为振兴临湖中药材种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随着种植效益的凸显,一定会有效地带动本镇中药材多品种、大面积的发展。
4、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在宗圩大李庄建立一个200头以上的黄牛养殖场,在段营建立一个年存栏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全镇规模养殖的发展。
5、提高林业科技含量
我镇区域内林木病虫、害栽植成活率一直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正常栽植生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计划2011年开始从中林系列、南林系列中引进品种,进行育苗,栽植及抗病性实验,从中筛选最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同时开展常绿花木的夏季育苗实验,探索花木快繁技术,为临湖镇的木材生产和环境提升做出贡献。
6、引进大中型农机具,服务农业生产 做好农机补贴工作,积极引进大中型农机具和新型农机具,特别加强玉米播种机,旋播施肥一体机,地膜覆盖机等实用和有发展前途的机械,使农机工作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7、兴建一个新型文化站
在政务新区建设一个多功能新型文化站,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继续丰富科技藏书,兴建科技培训室和阅览室,把文化站建成一个科普基地。
8、积极开展科技相关工作
以宗圩为中心,建立一个科技示范园,把宗圩、程老家、刘沟、段营建成科技示范村,发展百户科技示范户,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推广先进实用技术6项,计划完成5件专利申报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建好科普宣传栏,计划举办3次科技培训,利用农忙、春节农民返乡之际,进行科技宣传与培训,确保使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接受生产技能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建立科技工作信息站,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准确反映乡镇科技工作动态,对科技工作做到胸有成竹。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临湖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工作,2011年成立了以镇长李飞为组长,副镇长黄维峰为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各村配备了科技副主任,科技网路日益健全,为科技的发展、创新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大投入、确保实效。
我镇计划在科技工作经费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镇党委政府将出台具体科技发展扶助资金和奖励措施,保障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科技工作质量。
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牵头单位,抓好农业、文化、卫生、规模企业等单位的科技发展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和调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及科技发明工作,认真抓好项目申报和专利申请工作,以良好的工作机制推动我科技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临湖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罗坑镇科技发展五年规划(2005年—2010年)
一、发展目标:
今后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有明显的提高。使我镇农业、工业、服务业主要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产业,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有明显的提高,努力发展罗坑的生态旅游观光业;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工作中应用推广先进技术;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技能力有较大增强;科技投入明显增长,综合科技能力,科技队伍的实力有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应用率明显增长,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农、林、水、农机、旅游发展的体制形成合理的科技力量布局,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建成比较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科技运行机制,建立科技活动中心,努力与区科技部门沟通,提高“区、镇、村”三级科技管理、科技培训、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功能。完善和发展一批我镇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相匹配的科研成果。
2、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实施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工程,对“茶产业”、“畜牧产业”、“旅游产业”加大科技支撑,逐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作用。
3、应用推广新技术,提高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技能力有较大增强,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综合科技能力,科技队伍的实力有明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5%以上,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造就10名以上科技带头人,10名以上技术开发推广骨干人才。
5、全镇科技投入明显增长,全镇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镇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5%,科技三项费占镇财政当年决算支出的1.3%。
6、全镇25%的村建成科技示范村,示范村班子要健全,示范村班子成员和农民技术员接受过系统培训,取得相关证书或初级技术职称。每个示范村配备5名农民技术员。全镇25%的农户成为科技示范户。
7、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基本完成技术推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初步优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1、大力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培训工作
一是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二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培训目标是:培育一批镇及行业的“科技兴镇工程”示范点,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培训人数每年达到1000人次、5年共培训5000人次。其培训对象为生产一线的农民群众,种养业从业人员,各村委干部。培训内容以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农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
2、逐步建立持续高效农业技术体系。
(1)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工程:主要实施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高效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示范。
(2)高效禽畜业示范工程:继续加强农户与公司、集团的合作,逐步在全镇建立多个高标准、规模化、集约化的专业养殖示范户,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特色资源示范工程:重点开发茶特色资源,以原有4530亩为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研究开发茶叶、黄薯干加工系列化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镇的特色产品。
(4)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林业生态观光旅游业:主要发展温泉度假村,观光旅游农业。
3、加强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工作。
(1)规范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实施好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上的“三个增长”,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全民素质。(2)加大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领域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技术问题的研究。
(3)开展推广有关人口、健康、劳动保护、防灾减灾和社会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用科学技术帮助计划生育农牧民脱贫致富。开展全镇地方病和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宣传。
(4)加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强政府与村委的信息化网络工作,提高政府办公现代化水平,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镇的科技意识,全面推进“科技兴镇”工作。
加强对“科技兴镇”工作的领导,要把“科技兴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部署,真抓实干并取得成效。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要逐步完善人才的合理流动。吸引优秀人才到罗坑创业。要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等多种方式稳定、壮大科技队伍。要重视现有中青年、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使其逐步成为技术推广骨干和技术带头人。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农村的乡土人才和技术能手。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3、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资融资体系,增加科技投入。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以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事业自筹、民间集资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
4、推动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科技法律法规,广泛开展科技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科技法规意识,把促进科技进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使科技工作沿着法制的轨道有序进行。
6、发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争取区内外的科技力量支持罗坑镇的开发和科技发展,吸引区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加强与区内外科技部门联系,吸引其科技力量和技术、设施,走共同研究、开发,共享成果,共同发展之路。
罗坑镇人民政府 二○○五年四月八日
冈西镇科技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我镇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把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放在实际位置,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硬件建设等方面,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水平和质量,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发展能力,为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1、建设科技示范镇。
一是明确目标。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我镇科技工作上新台阶的动力,全面提升我镇科技工作水平。二是提高素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队伍建设,组织健全人员落实,尤其是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增强科技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三是建章立制,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科协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资料台帐真实齐全,各种数据翔实可靠。四是加强协调。以《科技法》为依据,达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关心和发扬科技事业的目的。五是制定纲要。按照创建标准制定实施纲要,对照标准和工作目标,定单位部门、定人员、定时间进行分解落实,并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进行动员、发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2、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发展完善壮大科技体系。
一是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体系,会同组织,宣传等部门,依靠乡村党组织,完善培训计划、经费、师资、场所和设施,实现每年完成农村科技素质培训100人次以上、党员干部60人次。二是完善科技示范基地,五年内全镇科技示范镇达到标准,科技示范村达到30%,建立2-3个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建立农村产业化促进体系,进一步发挥农技协作用,引导现有农技协逐步向科技型企业方向发展。四是强化农村科技传播体系,抓好乡、村科技画廊、科技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开展好送科技下乡和科技宣传周活动。
3、全面推进社区科技,不断提高居民科技素质。
以创建科技示范街道为抓手,推动经常性、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健全科技组织网络,100%的街道、村(居)委会有健全的科技组织领导小组;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形象工程,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建2-3座科技画廊,社区科技文艺,居民参与科技比例不低于20%。5年内60%的街道达到科技示范街道标准,80%的居委会达到科技示范社区标准。
4、探索和深化企业科技工作。
一是实施企业职工的“科技素质教育工程”,以提高职工的科技素质的目标,力争每年有20%的职工接受在职培训。二是积极实施“厂会协作”,深入开展“讲、比”竞赛活动,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教育引导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5、深化专业技术协会改革,提高学术层次。
要在巩固原有协会工作的基础上,改革协会运作,尤其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积极举办对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影响的重大学术论坛,镇科协要积极组织广大专业科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接纳省内外有关科技专业团体来我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6、建立科技工作网络。组织网络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需要,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渴望。镇科协要与镇文教办、组织办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好科技网络。其主要内容包括:科技专家人才库、科技咨询、科技新动态,面向领导干部、城市居民、企业职工、农村群众、青少年等不同层面的科技知识普及。各级学会、协会、研讨会的活动研究成果、重要活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等内容。网站信息定期更新,专人负责,形成目标管理责任制度。镇科协机关要与政府计算机网络信息港落实互联。
7、继续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科技意识。
要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形式,依据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力量,在全镇再培育2-3所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要继续抓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使在校生参加科技活动人数保持90%以上。力争达100%。要加大力度培育科技教育基地,力争五年内培育命名2-4家科技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我镇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
8、不断加强镇科协系统的自身建设。
要加强巩固基层各团体的组织网络建设,特别是要深入社区、街道全面建立科协组织,要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开辟科协事业社会化的路子,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技咨询活动。要强化自身学习,适应发展需要,全镇科技工作人员,尤其是镇科协机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养,注重知识更新,重视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养与使用。要不断改善镇科协的硬件设施,设置科技,办公自动化和齐全的电教设备。
三、方法步骤
1、总体把握,分布实施。
本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2010年结束。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2005-2006年为制定、启动规划阶段。镇科协、各学会、研究会及相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完成相关规划的制定,要抓好试点及培训骨干,做好宣传、组织活动等工作。2007—2009年为全面实施规划阶段。镇科协要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实效,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基本目标。2010年为总体考核阶段。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要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在重大任务上,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在创建科技示范工作中要突出狠抓标准,强化科技网络建设,促进我镇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工作中要实现科技进社区。以创建科技文明街道为抓手,带动社区经常性、群众性地开展科技活动,现阶段把握上要突出启动、实施和考核各阶段的重点工作,脚踏实地抓好工作落实。要根据、企业、学会、研究会的特色,实施分类指导,突出个性,不搞形式主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组织领导及措施
1、进一步加强和发挥镇科技协会的管理与协调职能。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科技工作的重大问题,审议科技工作规划,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2、不断增加投入,保障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逐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的经费投入,并逐年有所增长。科技经费投入要与县科协对头,因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要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专用科技基地的建立。目前我镇科技投入的总体与科技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与建设经济强镇、科技强镇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社会力量赞助科技事业。
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的规划、标准、评价指标和政策,探索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适用技术;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研发人才等人才。同时,要采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镇体系的塔基,是联结城乡的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新时代,小城镇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特别是我国正在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小城镇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此,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是我国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课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科技进步的趋势和要求,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为了具体落实“中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有必要制订《农村城镇化科技发展纲要》,明确我国今后五年和十五年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本文中的小城镇并不仅指镇区,而是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镇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并行不悖的。
一、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时期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的规划、标准、评价指标和政策,探索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政府信息管理技术等适用技术;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创业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等科技创新人才。
(一)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
首先,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小城镇的规划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还比较欠缺。这与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是不相称的。“十一五”时期,科技部门要利用各地小城镇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从制定各小城镇的产业规划入手,强化其中的科技创新或自主创新内容,在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或区域品牌)的规划中体现科技创新。特别是要鼓励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制定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
其次,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小城镇科技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十一五”时期,科技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在借鉴城市科技发展规划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和需要,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小城镇科技发展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应放在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如绿色建筑标准等)、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方面。
再次,探索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现有的城市规划模式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缺乏衔接;二是城乡规划脱节;三是产业规划、区域品牌规划比较薄弱。小城镇规模较小,历史包袱相对较轻,比较适宜于进行规划模式创新。因此“十一五”期间可选择部分小城镇开展科学规划模式的试点探索,将各种规划很好地衔接起来,将城乡规划有机衔接起来,将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建立在产业规划和区域品牌规划的基础上。
最后,制定和完善小城镇科技发展政策。小城镇科技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完善小城镇科技发展政策,鼓励和规范企业和居民开展科技创新。如与有关部门一起制定小城镇科学规划政策、资源和能源节约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历史文化保护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的政策、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或产品品牌认定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
(二)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适用技术
首先,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资源节约技术。在全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在资源节约上,小城镇要在农村起带头作用,要与大中城市基本保持同步。而小城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适合小城镇的资源节约技术。因此,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针对小城镇的特点,研究开发适合小城镇的节能技术(包括能替代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技术)、节水技术、节地技术、节肥技术、节药技术、节种技术、节能建筑材料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其次,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环境保护技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小城镇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保护压力,对环境保护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科技部门要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小城镇的环境保护技术。其中,重点要研究开发小城镇水和空气污染防治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垃圾等废弃物循环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沼气开发建设技术、绿色建筑建设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技术、秸杆焚烧技术、厕所改造技术等。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
再次,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相对缺乏,而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反映城镇要求,又要与周边农村紧密衔接,因此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挑战更大,更需要一些适合小城镇特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因此,科技部门要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开发能满足小城镇特殊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如路桥建设技术、邮电通讯建设技术、上下水管网建设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
最后,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政府信息管理技术。小城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向上要联系各上级政府,向下要联系村级组织和农户,横向要联系国内外市场,其信息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难度较大。因此,科技部门要组织有关力量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小城镇特点的政府信息管理技术,如电子政务技术、广播技术、政务信息室外公告技术等。
此外,还要注意研究开发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或优秀文化遗产的技术等。
(三)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育区域品牌
首先,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既具有比较优势,又拥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部门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树立典型、开展示范、提供服务等手段,引导小城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要促进小城镇大力发展能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包括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特色文化等)、同时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的特色产业,如不适宜长距离运输的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
其次,推动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在区域上的表现,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法宝,特别适合城市体系中的小城镇这个层次。事实上,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许多小城镇就形成了不少产业集群,具体表现为“块状经济”、“一镇一业”、“一乡一品”等。科技部门要顺应这一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扶持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则要直接为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服务,帮助成立科技方面的行业协会或商会等。
再次,推动小城镇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如果小城镇依托本地优势,形成了产业集群,则完全可以在产业集群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科技部门要鼓励小城镇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引导高科技企业到小城镇进行投资,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带动力大的科技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型产业集群的形成。
最后,推动小城镇培育区域品牌。形成区域品牌,是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是提高小城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手段。科技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协作,帮助小城镇提高品牌意识,制定地区品牌规划、民居民俗保护规划,开展形象设计和主题文化设计等,推进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区域品牌。还可与相关部门协作,开展传统文化名村名镇的评比和展示活动。同时,要加强对小城镇区域品牌的保护,加强对小城镇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四)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创新人才
首先,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科技管理人才是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科技部门要针对小城镇的需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培训活动,培养造就一批既有科技专长又有管理才能的小城镇科技管理队伍。科技部门既可亲自组织,也可发动各种市场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要认真组织编写能满足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需要的培训教材。这里的科技管理人才不仅包括小城镇自身的科技管理人才和分管领导,也包括各上级政府服务小城镇科技发展的管理人才。
其次,组织培训小城镇创新型企业家。企业家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家更是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稀缺人才。科技部门要配合小城镇政府甄别创新型企业家,了解其需求,对其进行重点培训。组织或鼓励这些企业家到大中专院校在职深造,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到本地政府的培训基地定期学习。组织本地优秀企业家开展帮扶和交流活动。
再次,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创业人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创业者,特别是离不开从事技术含量较高产业的科技型创业人才。科技部门要帮助小城镇制定科技型创业人才培训计划,实施科技型创业小老板培训工程,组织和引导小城镇科技创业人才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此培训一大批能推动小城镇科技发展的科技型创业人才。争取财政资金,设立科技型创业人才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技工的培训力度,从中发现和培养科技型创业人才。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
最后,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研发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主要是指技术类人才,是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基础人才。科技部门要摸清小城镇及虽工作和居住在大中城市或小城市但主要面向小城镇进行科技研发的科技人才的基本情况,热情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培训方面的服务。要在出国考察、在职深造、异地调研、跨学科交流、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等方面为小城镇科技研发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二、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完成上述重点任务,必须有如下措施作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科技部门和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在尽快明确小城镇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前提下,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讨论,加深认识,达成共识。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使其他部门、企业和民众也充分认识到推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强对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领导,以科技部为主尽快设立小城镇科技发展部级协调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要设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
(二)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在提高认识和设立专门机构的基础上,要明确各有关方面的具体职责。在小城镇科技发展部级协调机构下设立办公室,办公室既可是独立的机构,也可放在科技部农社司。办公室主任由副司长以上官员兼任,办公室既要有专职人员,又要有兼职人员。每个人员都要明确具体职责,各司其责。部级协调机构所涉及的其他部委也要有专门的联系机构和人员,也要有明确的责任。各地方政府对应机构也要参照设立具体办事机构,指定专人,并明确责任。要制定各机构和人员推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对完成规定任务和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规定任务和做得不好的给予警告甚至处罚。
(三)增加投入,整合资源
科技部门要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投入政策,在财政拨款、减免税、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贷款贴息、优惠贷款、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风险投资等方面,对小城镇科技发展给予支持。争取国家财政拨出专款支持覆盖我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小城镇的科技发展事业,对小城镇科技型企业适当给予减免税和贷款贴息支持。鼓励一定区域的小城镇联合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债券。争取设立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小城镇科技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鼓励大中城市的风险投资公司到小城镇进行投资。对小城镇科技型企业和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的项目给予土地、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小城镇对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或协作,如与周边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进行合作,与国外小城镇进行合作,与大企业进行合作,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等。
(四)开展试点,示范引导
科技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试点和示范在推进小城镇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试点和示范作为推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试点和示范的标准和政策。要精心选择试点和示范的领域,主要在小城镇科学规划、开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区域品牌、培训科技人才、优化配置区域资源等方面开展试点和示范。要在东中西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城镇开展试点和示范。要加强对试点和示范小城镇的跟踪研究、总结和管理,尽快将成功的试点和示范经验推向全国。通过试点和示范小城镇的引导,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小城镇科技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