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

时间:2019-05-13 20: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

第一篇: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

团结街街道办事处位于宁江区西部,地处城乡结合部,分别与临江街、文化街、前进街、民主街相邻。街道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共有团结、胜利、松滨、松宁四个社区,常住人口5316户,总人口16547人,清真寺坐落于团结街团结社区,是松原市伊斯兰教礼拜活动的中心。近年来,团结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靠教育统一认识,靠发展凝聚民心,靠理解调处矛盾,靠惠民增进团结,靠真情赢得和睦,靠机制完善管理”的工作方法,使各宗教信徒确立了“信教必须爱国”的信念,辖区民众你尊我敬,相互友爱,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用真诚谱写了宗教团结共筑和谐的华丽篇章。

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靠教育统一认识

街道党工委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辖区群众,提高了辖区群众对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认识。

一是宣传方式多样化。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的作用,张贴标语、执着简报,定期召开学习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党的民族政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近年来,共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形势报告会8场次、各类宣讲13场次、举办广场文化活动4场。

二是宣传内容具体化。坚持以普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为主题,广泛宣传《吉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弘扬宗教界人士中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人和事以及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新型社会主义民族。

三是宣传队伍规范化。街道党工委组建了一支民族团结工作专兼职宣传队伍,与此同时,还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成为宣传、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带头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感召全辖区居民群众搞好民族团结。

二、大力发展民族经济,靠发展凝聚民心

近年来,团结街道办事处始终把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作为第一任务来抓,注重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积极扶持个体经济,大力兴办民族企业,促进辖区经济发展。为了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民族优势,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等工商企业,我们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给少数民族群众经商、办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目前,辖区的牛羊肉加工、回族风味小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工商企业正蓬勃兴起,形成独具特色的清真一条街。

三、确保辖区大局平稳,靠理解调处矛盾

面对矛盾纠纷,我们坚持“团结、稳定、理解”的原则,正确对待,认真分析,使少数民族和汉族居民互谅互让,妥善化解各种矛盾。

(一)正确对待矛盾纠纷。我们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把辖区内热爱民族工作、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吸收到“民促会”,发挥其优势,协助政府解决各种民族矛盾和纠纷,促进民族大团结,维护社会大稳定。近年来,“民促会”成功解决民事纠纷17起,控制越级上访5起,制止非法事件6起,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0多起,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

(二)积极预防矛盾纠纷。我们把涉及民族问题的不稳定因素作为矛盾排查的重点来抓,对可能发生的矛盾和纠纷,搞好预测,超前工作,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在处理民族纠纷和群体事件方面,我们既把握政策、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确保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维护好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团结街的民族宗教工作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辖区民族大团结、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

第二篇: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教学改革

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教学改革 王爱岭 2010年4月1日 17:06 浏览数:278 | 评论数:0 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迫切地需要研究现行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评价中的不合理内容,探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的评价,这是推进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2004年新课程试验之初,我校就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课题组”重点联系学校,今年一月,我校又与青岛二中等五所学校共同承担了省教育厅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发展报告的管理与使用”的研究课题。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了新的师生评价体系,引领师生实施素质教育,使教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程不断优化,评价过程不断趋于科学,使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一、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发展性评价把立足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奖惩方面,评价制度不再是奖励或惩罚被评价者,而是作为促进被评价者发展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措施,激励评价对象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首先,我们遵循“多元、专业、权威、开放”的八字方针,科学构建了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我们打破了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片面做法,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强调育人效果和职业道德,重视多主体参与全方位评价,以准确、全面评价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与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情况;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为参照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

我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在考评的组织上,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在考评的方式上,引入名师、骨干教师等学术权威力量参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成立了教学专家团队,丰富了我校领导干部评点课堂教学制度的内涵,使评价更具时效性;在考评的实施上,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变单一教学成绩评价为多元化全面评价,变奖惩行评价为开放的达标式评价,使评价更具有引领性;在评价模式上,强调民主参与,全员评价与共同进步,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我们经过上学期对语文选课走班后教学效果评价的多种方式的对比核算,研制出了基于选课走班后实行教学班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采用计算提高率进行评价,以选课后学生综合评价(ABC线人数和平均分)得分为基点,计算模块修习结束后对同模块教学班学生的提高率,这是对选课走班后进行教学评价的突出贡献。

其次,我们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构建和完善了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激励、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即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现全面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作为省教育厅的“学生发展报告的管理和使用研究”课题成员学校,我们围绕课程实施,借助校级学生发展报告网络查询管理平台,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作了研究和探索:第一,规范考核与认定学科模块成绩,重视过程性评价,力求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第二,用好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促进学生的特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第三,细化基础素养评价要素,制定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细则,科学规范的进行基础素养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全面发展。第四,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以客观事实和评价等级为依据,注重纪实性材料的整理和叙述,写好班主任评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加强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校级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室,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督促年级部按时保质完成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价和学生发展报告的填写工作。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督察考核部进行专项督察,将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严令期限整改。

二、评价制度本身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引领

通过学校评价制度的规范与引领,我们在教学教研工作中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科学评价规范了学案教学的实施。学校教科研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全校备课组的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把学案教学和高效课堂作为主要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这就规范了学案的要求与形式,严格了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做到汇聚整个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整合众多资料的精华,力求学案设计的科学实用,使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少的练习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科学评价引领高效课堂的探索。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率先实施了“五步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五步三段式”包括一堂课的课前、上课及课后三段和“明确目标,预习导学”、“课前回顾,联旧带新”、“聚焦问题,展开讨论”、“训练提升,构建引申”、“扩展延伸,活学活用”五步。“五步三段式”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实现了课堂优化、提高效率,在规范课时的前提下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循环双高效。

科学评价促进了教研文化的重建。我校在素质教育推进中,立足课堂,以师为本,开展了观课议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观课议课活动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与促进提高的更高层次的听评课的形式,观课教师立足于“点”来观察和思考课堂,由“点”及“线”,为教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从而引领教师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品质。观课议课活动让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学评价引领教师主动发展。仅去年一年,我校教师获奖或发表的省级以上专业论文有30多篇,在市级以上执教公开课和获奖优质课21节,有13人次在市级以上学科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我校现有县级名师、骨干教师达20人,居我县各校之冠。我们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根据学校人文特色与地方实际,教师自主开发了学校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指导、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论语文化、董永与孝文化、麻大湖文化、中国象棋、摄影等学校课程。目前,《圣师孔子》、《董永与孝文化》、《天然乐园麻大湖》等十几门学校课程已经进入课堂。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发展需要在自主选课、走班修习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科学评价让校园百花齐放。我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在加强群体活动的同时,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和训练队,为学生全面发展“立体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成功组织了四届“体育文化艺术节”,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助组织,学生参与率达80%,激发了学生的锻炼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今年,我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山东省“金鼎杯”第四届健美操邀请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滨州市第二届群众体育大会广播操比赛一等奖。在全县教育系统“共享全运”职工篮球赛、全县文明礼仪展示活动中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展现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三、我们的认识与举措

首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是学校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它对师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作用。但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实好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为此,我校成立了课程管理委员会,校长任主任,各处室主任和年级主任参加,下设课程资源部、课程研究部、课程实施部、德育管理部、艺体发展部、教师培训部、社团活动部、人文管理部、督察考核部、后勤保障部等实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落实课程方案。

其次,制度是保障,落实才是重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落实评价制度,领导团队的引领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强教师思想与专业素质的提升。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第一是学会感恩、崇尚孝道。让教职工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二是勇担责任,创造卓越。树立“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的工作理念,强化“我的责任我负责”的工作意识。第三是团结协作、整体创优。倡导团结协作,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业绩。再次,重视过程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课程观,要用全新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我们加强了与名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展发展空间。我们强化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发挥好“一湖三场五园”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围绕“诚、毅”这一核心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富有二中鲜明特色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课程文化。

第四,只有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力推进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应有的功能。我们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抓住打造高效课堂不放松。抓好选课走班这一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评价方案对教师和学生的提高来说是一种鞭策、激励。而如何使这种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富有激励作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正和补充,使其更加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摘要:当前我国呈现出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容易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困人口过多,政府负担和压力巨大,贫困延缓社会发展的步伐等。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政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扶贫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对扶贫政策和措施进行改革,也是政府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32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设定了到2020年完全脱贫的目标,而各省也确定了今后扶贫工作开展的原则,即以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思想为指导,对重点贫困县、特困县拓展扶贫政策,从而达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笔者就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是指政府扶贫过程中应当具有系统化理念,即通过由上而下进行逐个地区、逐个村镇,逐户逐人进行核查,然后按照指定程序锁定准确的扶贫目标,即入户评议、地区公开、政府审核、市检查以及省备案的逐层程序,从而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同时本着统筹以及持续发展的眼光,从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入手,可以分为居住条件、家庭负担、经济来源三个方面,然后将锁定的贫困目标再次分为三种:特困人口,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五保户,即只有低保来源,生活困难;一般贫困户,即难以维持未来发展,从而进行识别和区分,采取相应的手段,差别扶贫,进而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下去[1]。明确救助

明确救助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救助过程中应当明确救助机制以及底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低保标准,即对不同困难程度的低保户每月可以发放不同数额的特殊补助金,而且可以根据低保类型配合新型标准完成扶贫目标;二是强化资源统一,即对更多发展困难户,解决相应的生活资源缺乏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饮水问题等,发挥教育、住房、交通以及水利部门的联合效益,体现系统化扶贫方法,若暂时无法解决相应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贫困人口进行相应补助,特别是一些残疾类贫困人口;三是优化保障,主要可以对供养进行统一或者分开落实,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五保户的基础生活条件,例如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对贫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等[2]。教育扶助

教育扶助也应当遵循从个人到户再到村、镇的循序渐进原则,即通过省、市、镇、村四级协助,从而加大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主要是提升贫困人口整体劳动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特别是一些特困户,家庭内部包含正常劳动力,则可以通过特殊招聘的方法优先分配就业。另外强化在校特困生的学业资助,避免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同时也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服务落实

加大服务落实也是扶贫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公共服务项目来说,应当抓住项目落实,进而将其深入推广到家家户户,例如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建立自来水厂,然后根据地区贫困人口情况,酌情进行免费安装和提供自来水服务。可以联动地区集市、银行、交通以及娱乐等服务推广,让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另外,着重加大地区危房改造力度,同时村镇规划、农村改造等服务,引导贫困户建立特殊居住区,从而推动搬迁扶贫策略实施。动态管控

要保证扶贫是“真扶贫”,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大动态管控力度,主要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构建动态管控机制,目标主要是根据“抓观点,精引导,细清除”入手,从而构建起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以及脱贫流程记录,同时每年跟脱贫人口数目定期进行审核和注销,若出现返贫,则应当二次审核,并且进行记录;二是强化区分监测机制,主要将贫困户归纳为民政局的监管职能,以救助扶贫的方式介入,同时诱发市场的推动例,开展开发扶贫策略,另外对一些“暂时贫困”的人口,则应当仔细监督管理,同时利用社会扶助,从而达到参与扶贫目标;三是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构建,获得扶贫具体效果。例如将贫困人口平均生活水准以及脱贫人数作为判定指标,进而每季度核查,每年一验收,从而保证扶贫策略循序渐渐,逐步落实下去。结语

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是目前政府部门急需落实的政策,也是改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最好方法,要保证扶贫工作的完全落实,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落实,配合多种制度联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J].政策,2014,06(06):49-50.[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精准扶贫结硕果 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精准脱贫再发力――黑龙江“十二五”扶贫开发成就巡礼(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10(05):01-12.

第四篇:创新矛盾化解机制 促进矛盾化解

创新矛盾化解机制 促进矛盾化解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为此,中央政法委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列入“三项重点” 工作之一, 本文就当前社会矛盾的现状和规律,如何探索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进行探究。

一、社会矛盾现状与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进入了易发、多发、高发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涌现出较多的社会矛盾。其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有:

二、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

当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基本特点看,表现为“五个交织”:即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权益诉求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群众的自发行为与敌对势力恶意渗透操纵相互交织。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经济利益产生的矛盾,因此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核心内容。当前的利益矛盾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是因建设需要征占集体或个人财产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如征用土地补偿费偏低,补偿政策欠平衡,征用费分配和使用不公等造成的矛盾。二是因历史原因发生的身份、处境、待遇改变,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经济困难或心态不平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如下放人员、军转人员、农婚知青、民办教师等提出待遇要求造成的矛盾。三是因不同人群的经济待遇变化程度不同,互相对比而造成的利益矛盾。如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调资的对比,在职和退休经济待遇之间的对比,社会特殊人群补助标准变化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层收入对比而造成的矛盾。四是因个人或群体的权益遭遇外来因素侵害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如规划实施方案与居民的相邻权发生冲突,企业排污和道路噪音影响居住,产品侵权或劣质产品侵害,经营权期限随意变更或垄断经营等引发的矛盾。五是因生产经营或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如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纠纷,债权债务、房屋宅基地、边界坟山纠纷,以及村级财务混乱、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不平等造成的矛盾。六是因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医疗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一些突发事件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的利益矛盾。主要是涉及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赔偿的标准尺度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和现实之间赔偿标的实际差距,以及事故认定的复杂性和处臵的可协商性等原因引发的利益矛盾。七是农村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各种工程建设用地补偿过程中因补偿标准不合理、不一致、不到位;城镇拆迁过程中侵害居民利益等原因引发的利益矛盾。八是企业改制或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的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险一时难以落实;复元转业军人就业安臵及有关待遇问题,;建设工程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民营企业职工相关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利益矛盾。九是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新型案件引发的利益矛盾。这些案件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少数人的串联或煽动下发展成群体性事件。十是一些涉法涉诉、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等。少数人的诉求未得到完全解决,便缠诉缠访。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格外复杂,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这些矛盾不断升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处理内部矛盾时方法不当,造成矛盾上升激化。近年来,由于干群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些地方发生了群体性事件。笔者列举三起因小纠纷而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

三、社会矛盾增多的原因

社会矛盾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和渗透,使社会矛盾加剧。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他们长期操纵支持“藏独” “东突”等民族分裂势力,极力培植反党反社会的骨干力量,频繁插手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煽动群众对党和政府不满。尤其是近年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政局动荡,境内外敌对分子和重点人员借机煽动仿效,企图制造事端。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领域由于国家的直接调控,意识形态领域集中于搞阶级斗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大,利益冲突不明显,物质矛盾被淡化或处于隐性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局面,而且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追求自己的实际利益。三是网络舆情的炒作,有些群众不明真相,跟着起哄闹事。随着现代通讯、信 息、网络的发达,给社会带来进步,也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恶意炒作,颠倒是非,混淆视听,使事态扩大,矛盾升级。四是地方有些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引起群众不满,造成矛盾激化。乱作为表现为,搞官僚主义,任意侵犯群众利益,造成群众不满,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声誉。不作为表现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发现问题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以致事态扩大,矛盾激化,一发不可收拾。前述几例,都是因小纠纷,酿成大事件。

四、社会矛盾表现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利益主体的群体性。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致使社会内部形成多元利益群体。他们深知团体力量的强大,往往采取结成群体的方式诉求利益,他们小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希望以人多势众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从上访和闹事的情况看,群体的人数增多、规模扩大,互相串联企望形成声势的迹象时有出现。二是相关矛盾的连锁性。各种利益矛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对矛盾的发生可以引发另一对矛盾。有时一对矛盾的解决,甚至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矛盾。由于政策的不平衡,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客观上的差异,带来连锁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复元转业军人就业安臵、企业破产改制等有关待遇问题。三是利益矛盾的复杂性。各种利益矛盾中,既有应该解决但因条件不具备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也有因情况变化而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既有客观、直接的利益矛盾,也有因工作滞后造成群众利益损失的矛盾。既有群众的要求合理,但按现行政策难以解决,也有群众不了解政策或期望过高造成的矛盾,甚至也有为要挟政府而移花接木、混水摸鱼的诈访等。四是表现形式的激烈性。以往上访的群众情绪比较温和,多为找有关部门讨个说法不同,现在上访群众的情绪往往表现为容易失控。不少上访人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观念,采取群体围攻、拉横幅、喊口号、拦车、堵门等方式以期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诉求。动辄赴省或进京上访,有时甚至出现打骂国家工作人员、扬言跳楼、服毒自杀、爆炸等极端做法,呈现出对抗性加剧的态势。五是事件出现的偶然性。有些突发性事件偶然发生,真是令人防不胜防。如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斗殴伤亡事故等一些突发事件,稍有不慎,处臵不及时,被一些人幕后指使,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成为群体性事件。六是媒体炒作的影响性。每一事件出现后,迅速被有关媒体炒作,成为爆炸性新闻,加上网友 跟贴,转入互联网后大肆炒作,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做文章,大肆指责我国人权制度、社会制度等等。严重影响我国的尊严和国际地位。

五、探索工作新思路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发展中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也就是说,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矛盾能得到妥善化解的社会。从性质上来说,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绝大多数是涉及利益关系的人民内部矛盾,既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用民主的方式,针对矛盾的不同特点和规律,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化解。就目前而言,政法部门仍然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是职能部门,但政法部门处理社会矛盾都是事后处理,有其局限性,而且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单靠政法部门几家之力已难以应对。因此,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的态势,应建立以下几种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

(一)尊重民意,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和完善畅通的民意诉求表达机制,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的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决策前听取民意。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时,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减少和防止政策决策的随意性,让政策和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上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二是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畅通便利的诉求表达途径。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多出台一些让更多民众受益的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三是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改革实施和重大建设项目,应先期调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预案,特别对影响民生、危害生态的项目更应慎重考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掌握动态,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快报机制。各级政法委、综治办对辖区内敏感的热点纠纷及时收集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在敏感时期实行“零报告”制度,掌握情报信息,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警示在前、关口前移、防范在先的原则,不断完善矛盾纠纷预防信息体系,发挥好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业综治工作站(室)作用,充分发挥镇(街道)驻村干部、派出所民警,村居、社区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及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健全和落实矛盾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对典型性、突发性、影响大的重大民间矛盾纠纷随时报告,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 住,处理得了。

(三)及时调研,落实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各级政法委、综治办要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定期分析预测辖区稳定形势,重大不稳定情况随时上报,提高防范和处臵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将矛盾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快速反应,建立重大矛盾纠纷应急机制。为了应对重大矛盾纠纷引起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要成立以各级政法委员会牵头,由政法各部门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各类调解组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调解、教育、协商等方法,积极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对于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及时准确决策,及时掌握信息,审时度势,准确定性事件,确定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调控手段,及时控制局势。同时善于充当协调者,善于做出有理有节的妥协,对现场群众和有关媒体进行公开,适时反馈,特别是牵涉到群众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不拖延、不推诿、不搪塞的态度给予落到实处的答复,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

(五)防患未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各地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超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主动出击,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疾苦,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掌握影响基层稳定的各种问题、动态、信息和苗头。尤其是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更要做到早发现、早掌握。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应针对其不同性质和特点,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妥善加以解决,把重大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县级每月排查一次,村居每周、乡镇每半月一次大排查制度。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逐一建立台帐,逐一解决。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处臵,变被动调处为主动调处。

(六)形成合力,落实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许多矛盾成因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一旦发生,仅靠个别部门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特别是已上升为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要充分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必须由事发地的县一级党委政府负责统一指挥处臵,党委政府主 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上级主管部门协助并参与处臵。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应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指挥调度,既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七)注重实效,完善矛盾调处工作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矛盾调处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其在综合考核和综治维稳考核中的比例;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每年也应对本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因排查调处不力使矛盾激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八)强基固本,落实调解组织及经费保障机制。大多数矛盾纠纷源于基层,疏导化解的成效也体现在基层。要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理念,形成“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保障往基层倾”的工作导向,做到力量、责任、措施、经费“重心下移”和优先落实。要按照“五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精干的调解队伍、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规范的工作台账)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切实壮大基层调解队伍,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调解技能,确保矛盾纠纷在基层有机构管、有专人办。要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仲裁组织,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为了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调解组织经费保障,每年在制订财政预算方案时就应将此项经费列入预算,以确保此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这样,从根本上确保此项工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落实。总之,只要我们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第五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服务

确保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百色市粮作站

(2005年6月24日)

玉米是百色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常年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占全广西玉米面积的24%左右,是广西玉米主要产区之一。2004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90.0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9.89%,产量39.7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6.69%,平均亩产209.2公斤。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重狠抓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面积12.22万亩,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的122.2%,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的61.1%;全市共建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样板148个片(点),面积3.598万亩,其中在靖西县新圩乡新荣村建立的区、市、县、乡四级联办,连片2000亩的高标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预期目标为年亩产玉米900公斤以上,每亩节支增收120元以上;该示范基地玉米普遍生长发育正常,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示范效果良好,工作成效很大,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结合:

一、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百色市农业局党组研究决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农业系统中组织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提出了‚农业局抓大亮点,联系大项目;各科、站抓小亮点,联系小项目;党员联系农村中心示范户‛的要求,并将其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考核奖励办法,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大家纷纷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深入乡、村,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积极创建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市、县农业局和农技推广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一是调‚优‛品种。我们按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优质高产、市场适销、高效增收的玉米品种,提高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示范基地主要推广近年来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和市场畅销的‚正大619‛优质高产玉米良种,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后备品种在示范基地进行试种对比展示,以便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更优良的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使我市的玉米生产强项更强、优势更优、亮点更亮、效益更好、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调‚强‛产业。即以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来促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实践证明,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减少了耕地犁耙费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2004年全市推广面积11.38万亩,平均亩产达358.49公斤,平均每亩节支增收84.17元。可见,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大幅度减少玉米生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商品市场竞争能力和效益的有效措施。靖西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玉米又是该县粮食生产的优势主导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靖西县又是百色市玉米生产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首位;2004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1.4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0%,产量9.8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7.79%,平均亩产238.2公斤。今年,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促进靖西县玉米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调‚活‛模式。即调整优化生产模式,为示范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在原来单一的‚玉米—玉米‛种植模式上创新发展‚玉米—玉米+秋种南瓜‛、‚玉米+鸡‛生态种养等新的生产模式,从而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宣传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向农民群众直观宣传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一个展示平台和窗口,着

重狠抓玉米免耕各项综合配套增产增效增收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示范效果。一是推广玉米‚正大619‛、密本南瓜等优质高产良种。二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推广间套种技术。四是选用优质高效‚农泰‛、农民乐747等除草剂灭除杂草。五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玉米3月中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套种南瓜;种植密度玉米‚正大619‛每亩3500株,秋种南瓜每亩600株。六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重施攻苞肥。施肥N:P2O5:K2O=1:0.5:0.8;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攻苞肥碳铵25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七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四、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零距离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相结合各级农业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本部门服务‚三农‛、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的重要手段,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努力为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市、县农业局都成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和倾斜照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竖立标牌明示,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各级

农业部门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赶集活动、有线广播电视、科技宣传栏、网上信息发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技术光碟、技术人员讲课、发放免耕技术资料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方法培训农户。市粮作站编写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要点在百色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并打印1500多份分发给各个技术咨询点,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免费发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县农技推广站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在建设示范基地整个过程中,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自始至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加强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示范基地各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三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做好示范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农药、化肥、农地膜、除草剂等配套农用物资的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五、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重点扶持农村党员中心示范户,在每个村屯精选确定3-5户党员中心示范户,加强帮扶指导使他们成为推广应用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成功典型,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然后通过他们的典型引路和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带动其他农户。

下载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宗教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创立工作载体,创建和谐家园 淮阴路居民区党支部 张龙云新泾镇淮阴路居民区是一个综合性居民住宅区,管辖10个小区,有常住居民1608户,社区党员130人,在职党员200余人。......

    创新工作机制

    **镇创新工作机制 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一是优化服务窗口设置,拓宽项目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便民服务事项,统一受理,全程代办。同时,开辟和拓宽项目......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精选五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为更好的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以维护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根......

    创新法庭工作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进程

    创新法庭工作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进程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庭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公正高效地行使审判权,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营造了安定......

    创新人口工作促进社会管理

    创新人口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 时间:2011-08-11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37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以人为本,构......

    创新普法机制促进边界和谐

    从江县司法局“普法沿边行” 创新普法机制促进边界和谐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与广西的三江、融水、环江和本省黎平、榕江、荔波接壤,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是......

    创新帮扶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

    创新帮扶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 ——灵宝市寺河中学创新青少年帮扶工作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创新帮扶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不到之处,请各位指......

    创新党建机制 促进事业发展

    创新党建机制 促进事业发展稿件来源:政工科 提交日期:2006-8-16近年来,德州局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