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汇报
**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乡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大农民衣食住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同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却长期徘徊不前,特别是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村级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入减少,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自上级党委提出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乡党委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状况成为了摆在我乡领导干部面前十分迫切的课题。
近年来,我乡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抓手,以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农村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有所壮大。但同时也看到,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增长不快,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或发展的路子不宽,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
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乡2010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9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
入5—10万元的4个村,10万元以上的2个村,收入来源为:
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及其它补助资金42万元;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收入9万元,经营收入7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
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类型看,归纳起来呈三种状态:一是村
财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源包括村转移支付收入、国家征地补偿费收入和租赁发包收入,但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村转移支付收入和其他补助收入两项,属政策性的收入;二是依靠村级组织主动经营增加收入的项目少,仅仅是资产、资源的租赁发包两项。三是部分村单纯依靠政策性收入,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集体经济收入偏少。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条件,不利发展。一是自然条件较差。从调查情
况看,凡是山区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畅,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二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村级两委班子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和带路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调查显示,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高,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在一定
程度上弱化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三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缺乏发展后劲。主要表现为:资金缺乏,资产有限,债务沉重,融资困难。
(二)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无
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当部分村干部认为,现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再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一些村民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认为发展村级经济就是村干部发财,而村干部则怕招来不廉之嫌,认为不必发展;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部分村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客观条件,深感抓村级经济难度大,无从着手。同时认为好不容易把村级债务降下来了,怕新增村级债务,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与其辛辛苦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如和上面搞好关系争取资金来得快,于是众人眼睛一致向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管理单一,阻碍发展。我乡现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方
式越来越趋向于租赁承包管理,这也是目前适合于村级资产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发展意识。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
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指导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优化发展措施。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加强
对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讨论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臵资产盘活力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强支部建设。培养选拔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
是坚强的组织保证。严格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
标要求,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认真选好配好村党支部班子,把那些思想解放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人”选进村支部和村委会。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可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培养一批热爱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
(五)寻求帮扶支持。我乡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面
临着很多困难,在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的同时,还需要上级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近年来,上级政府对我乡帮扶力度很大,在很大程度上给乡、村注入了活力,正在扭转贫困局面。所以,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在兴办开发性项目时,还需政府给予一定启动资金扶助,逐步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招商引资促增收。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政策,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在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充分利用集体土地、山林、荒地和固定资产等资源,试行“资源+资金+劳力”入股企业的模式,立足本地优势,从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风险小、有市场的项目考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工则
工,努力寻找、引进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的项目。
(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扩大基
地建设规模,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利导,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切切实实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谋利。以粮食生产为例,我乡将在交通便利的**村,建立与绿色米基地配套的粮米加工厂,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使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销售渠道,促进我乡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
第二篇:后河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水果业国际化开发之新战略探析
——以后河镇为例
摘要:以后河镇水果业为例,就加大中国水果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实施战略,积极主动占领国际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字:国际化 绿色壁垒 技术 产业化营销 龙头企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水果业发展迅速,然而,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低,因此,中国水果业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中国水果业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打造优质果品品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后河镇水果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水果业走国际化之路进行探究。
一、后河镇水果业的发展状况 一)后河镇的基本情况
后河镇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部平原,属卫辉市管辖,西距卫辉市城区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元,辖3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9万,新范省道横贯全境,京珠高速与新范公路在镇西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设施齐备,气候上,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日照2240小时,光照非常充足,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11天,常年降雨量575毫米,雨量7月份前较少,有利于早果的生长和成熟境内无污染源,具备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无公害水果条件。
二)无公害水果基地创建情况
后河镇具有30多年的果树种植历史,全镇现有果树面积2万亩,2002年被河南省认证为首批无公害水果基地,基地面积1.2万亩,借着无公害认证东风,近几年又新发展了8000多亩。其中桃树面积7000亩(认证面积)批准产量14010吨,分布在杨庄、史庄、刘庄、皇庄、小辛庄,主要品种有仓方,沙红、松森等,苹果面积3000亩,批准产量7500吨,分布在韦庄、赵庄、邢李庄,主要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红嘎拉等,梨树种植面积1000亩,批准产量2513吨,分布在李兴村、李亨屯、后下庄等,主要品种有三吉梨、新高梨、黄金梨,葡萄和其它杂果1000亩,分布在王志屯、赵庄、皇庄,主要种子有提子、美人指、巨丰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该镇无公害水果双认证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我镇林果生产,加大了对林果产业人、财、物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的专管领导小组。2003年投资数十万元引进多个果树新品扩大种植面积,2004年组建了卫辉市春瑞果蔬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乡缘”牌无公害水果商标,桃、梨、苹果三种水果还于当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拿到了进军大城市的通行证。2005年投资150万元建成了位于镇西京珠高速路口的占地50余亩的豫北瓜果批发市场。结合村村通工程,修建通往果品主产区的乡村道路,投资20多万元,修建杨庄果品交易大街,印制了有无公害产品标识的“乡缘”专用水果箱。2006年又在村林果协会基础上成立了拥有4000多名会员的镇林果协会,设立内部运行机构,按照协会章程积极开展工作。请专家教授讲课,印发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资料。并在中国水果网、中国农业网、阿时巴巴网对该地的无公害优质果品进行了网上发布宣传,重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组织了数十个果品经纪人团队,全方位开展果品购销宣传,使大部分果品,包装装箱后运往四面八方,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果品集散市场。果品南销郑州、武汉、广州、港澳,东至青岛、烟台,北达石家庄、北京、沈阳、哈尔滨并远销俄罗斯,特别是在北京市场,后河镇的无公害仓方桃一炮走红,购销电话一个接一个。旺季日发运果车辆数十辆,目前后河镇已成为带动周边县市十多个乡镇的果品生产交易龙头乡镇,其知名度还在进一步扩大,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将会进一步提高。
三)经济效益分析
后河镇作为“五个好”乡镇党委,历来都十分重视无公害农业生产,为搞好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他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认证面积1.2万亩,果树面积已占全镇农作物面积的28%,人均果树面积0.4亩,按照目前商品果率70%,精品果率30%,及现有的市场行情,仅果品一项,人均收入就可达1500元。约占全镇人均纯收入3050元的一半,其经济收益远远高于种植其它农作物。
四)主要技术措施和今后发展规划
后河镇作为无公害水果基地乡镇,在果树生产上具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面积150亩的“高科林果苗木繁育中心”一处,拥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技师8人,农民技术员25人的技术贮备队伍,成立有镇、村两级林果协会,为使无公害果品的质量得以保障和提升,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建全组织,形成合力,创造氛围,落实责任。
2、政策倾斜,财政补贴,为创造特色林果乡镇,该镇近几年无偿为果农提供了大量苗木,为外出引进新品种和参观学习的村免费提供车辆。
3、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在果树新优品种引进上,他们充分依托后河镇高科林果繁育中心、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引进了松森桃、黄金梨、金太阳杏等十几个优质林果新品种,通过干部和示范户种植,树立典型,加快了这些新优品种的推广速度。
4、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他们同“河南科技学院”,卫辉市农业局园艺站,新乡市农业局园艺科,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延津示范站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请他们为本镇果农授课,现场示范,还通过镇林果协会零距离、全天候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技术服务,印发《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化肥明白纸》等多种技术资料,户均一份,实现了家家都有明白人。
5、建立果品生产管理档案。为使无公害果品生产实现“两端监察,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我们严格控制污染源,在基础内采取禁卖、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化肥,慎用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确保安全间隔期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推广施用绿色生物农药、无公害化肥、腐熟有机肥,果品套袋、疏花、蔬果,标准化建园等技术措施,要求果农统一建立果树生产管理档案定期检查,使无公害果品生产在过程控制上得到监管。
6、今后发展规划
作为园艺水果特色乡镇,他们当前面临着“促进果农增收,保障水果安全”两大中心任务,他们的思路是: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思想,通过不懈努力,逐步规范和完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展现园艺特色乡镇的魅力,带动当动和周边水果产业的发展。
(1)进一步加强对林果产业的领导,制定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镇林果协会和春瑞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
(2)规范产品包装,加强标识、标志管理。以现有包装箱进行保护和限制使用,通过标志管理,强化流通环节上的质量管理,实现分级销售,优质优价,确保“乡缘”水果品牌安全。(3)完善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重新普查农户种植品种和面积,建立分户联系档案,掌握果品生产成熟进度和质量,为销售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农户栽培管理记录档案的检查,监控农药化肥销售商的农资服务。
(4)内引外联提高系列化果树栽培技术宣传与服务,扩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针对果树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公关研究,使影响桃树产量、品质的黄叶死树病得到有效控制。
(5)拟建占地50亩的杨庄果品交易市场,并做到规范管理。
(6)拟建果汁生产厂,使所产次果得到就地加工增值,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二:中国水果业国际化开发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一)果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果品主要由果农分散生产,种植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绿色环保意识不强,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不同的生产者使用化肥不同、喷洒农药不同、采摘时间不同,水果的外形、大小、成熟度也不一样。因此,中国水果业果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长盛不衰的知名品牌。
二)“绿色”壁垒制约
自2003 年以来,中国每年大约有60%以上的中国水果出口企业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目前,绿色壁垒给中国果品出口造成了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是制约了水果出口贸易增长。第二是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水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了获得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企业则要支付认证申请费用和使用年费,使出口成本大大提高。第三是企业出口风险加大。外。
三)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落后
水果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再加工再增值的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催熟、包装等环节。水果商品化处理可最大限度地保持水果营养成分、新鲜程序并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延长贮藏寿命,实现优质优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欧洲各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90%以上,而中国不足40%。近些年来中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虽有较大改进,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四)果品贮藏保鲜能力不足
水果从预冷、冷藏、保温运输到进入消费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日本90%以上的水果都经过预冷处理,但中国预冷处理的水果只占5%,冷链运输的果品仅为10%。发达国家水果贮藏能力为100%,其中70% ~80%为气调贮藏。而中国水果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且多为简易贮藏,冷藏、气调贮藏只占总贮藏能力的7%。五)果品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
当前中国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果品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各地的合作组织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开拓市场、降低营销风险、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还很薄弱,特别在出口创汇方面,销售网络还很不健全。果品通往国际市场的渠道不畅,对国际市场果品需求的研究开发不足,果品营销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从而导致果品市场“内销不旺、外销不畅”。三:中国水果业国际化开发战略举措
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优质种苗覆盖率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中国水果业国际化开发应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异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授权种植,利用国际舞台推广品种与技术,从而分享国际市场份额。积极推广果树苗木无病毒化生产,实行苗木繁育许可制度。感染病毒病不仅影响苗木质量,严重制约果树生产效益的提高,而且无法通过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防治。研究证明,栽培无病毒苗木既可有效预防病毒病的危害,也可显著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实现果树无病毒化栽培,不仅要注重技术,更要注重管理,建立健全果树苗木繁育许可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苗木品种优良、纯正,又避免交叉感染。
二)实施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优化调整区域布局
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区主要水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要淘汰非适宜区的水果种植,调整压缩非优势区域,做大做强优势区域,积极支持发展有区域特色、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水果生产。优化树种结构、熟期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适当压缩大宗品种,将苹果、柑橘、梨三大品种比例调整到合理水平。调优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实现果品周年均衡供应。
三)开展创建标准果园,推进水果标准化生产
要大力推进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落实水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和果园覆草、果实套袋、平衡施肥、简化修剪和无公害生产等技术。不断提高果农素质、果园标准化水平和优质果率。加强病虫防控,建立健全果品安全生产体系。
四)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营销
实行“分散生产,集中处理,集中分级包装,集中销售”,增强中国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水果专业合作组织运行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加强产销衔接,积极开拓市场。一要研究和确定目标市场。每一个地区都要分品种对水果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研究,明确市场定位,按品种制定营销策略;二要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在依赖出口营销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国外营销、多国营销和多区域营销模式,通过以上模式的综合运用,建立全球营销网络;三要抓好产销促进。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情况,加强生产、市场监测和预警,搞好信息服务;四要加强品牌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整合品牌资源,培育名牌水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打造知名水果品牌。
五)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产业龙头企业 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果品生产、加工与经营。建立区域性大型现代化的水果贮藏库,保证鲜果市场果源供应的均匀性和新鲜度。发展加工业,提升产业附加值。营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在一定区域择优支持管理优、前景好的企业迅速成长为产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品种保护
尽快对中国主要水果品种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重要生产资料,加强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使中国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品种方面的优势。鼓励社会各界在品种、生产、贮藏及包装等方面创新,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犯。参考文献:
[1] 何报翔.湖南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8,(1):100-102,[2] 肖淑兰,洪艳.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2):125-128.[3] 何国辉,李赛群.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走向国际化的若干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8,(3):134-137.[4] 杨安娜,文秋林.积极推进区域特色规模化农业[J].湖南农业科学,2008,(6):147-150.
第三篇: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
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补助及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无其他收入来源而无法进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从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近期,市综改办对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现将该文予以印发,供大家学习。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面貌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在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中逐步富裕起来,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因受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由“强”变“弱”,呈“下滑”趋势,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缺乏为村民办事的“钱”和“米”。村级组织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靠山,一旦没有了经济实力,就会导致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同时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产生障碍。为切实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状况,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本市调查情况就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些初探。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313万元,村平144.2万元。其中,村级集体企业共有57家,资产总额为6018万元,村级房屋资产3989万元,其他资产8306万元。全市村级集体共有经济林基地25014亩,村平197亩。其中,茶园10959亩,柑桔园2568亩,果园528亩,其它10959亩。通过调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村级财力构成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仍有“一席之地”。2007年,全市村级收入10295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发包收入834.2万元,占总收入的8.1%,上级补助等其它收入9460.8万元,占总收入的91.9%。
(二)从村级支出去向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支出为主。2007年,全市村级公益事业支出6848万元、化解村级债务465万元,其中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村级债务化解资金分别为273.11万元、165.3万元,分别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32.74%和19.82%。
(三)从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来看,以发包租赁管理为主。全市村级集体资产18313万元,其中,用于发包租赁830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45.3%;村委会办公用资产2919万元,占16%;村委会直接经营377万元,占2%;村闲置资产2043万元,占11.2%;其他管理形态资产4672万元,占25.5%。
(四)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来看,地域差距、区位优势明显。全市127个村(含村改居)中,有76个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有32个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主要分
1布在沿江乡镇;集体收入在2-5万元的有34个村;有17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万元以下,有8个村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在同一个乡镇,这种差距也非常明显,如红花套镇南桥村年集体收入近10万元,而吴家岗村年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
(五)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来看,呈萎缩衰退趋势。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47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14万元。到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4亿元,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834.2万元,前两项指标分别增长94.1%和54.1%,而第三项却下降了63.9%。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条件,不利发展。一是自然条件较差。我市属山区县市,70%的村地处山区。从调查情况看,凡是山区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二是管理人才缺乏。调查显示,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另外,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村干部工资每年只有4000元,去年我市农村人平纯收入为4860元,给村干部报酬相对偏低,一些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三是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突出表现在村级债务上,至2007年底,全市村级债务余额仍有2911万元,村平达22.9万元,其中欠农户债务338万元。全市只有32个村实现村级零债务,87个村实现欠农户零债务。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当部分村干部认为,现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再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一些村民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认为发展村级经济就是村干部发财,而村干部则怕招来不廉之嫌,认为不必发展;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这么多国有企业都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认为好不容易把村级债务降下来了,加上政策规定又不准新增村级债务,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现在与其辛辛苦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如和上面搞好关系争取资金来得快,于是众人眼睛一致向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管理单一,阻碍发展。我市现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租赁承包管理,这也是目前最适合于村级资产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也阻碍了一些有潜力的村办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由于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四)政策因素,限制发展。据调查,我市村办企业多为粗放型的作坊型实体,它们不仅难以抗拒市场风险的冲击,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限制。如原先红火一时的土纸制造业,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相继关闭停业。又如村办砖厂,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将面临两年后停产的命运。一些村办矿山也因国家矿山安全政策而停产整顿。所有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发展意识。实践证明,虽然我市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指导各乡镇、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优化发展措施。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运行、加强乡镇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突出抓好村办实体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确保村办实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合理的比例,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从政策上加大帮扶力度。当前,各级制定的惠农政策很多,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得到了发展,然而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很少,现在是“和尚”富了,“庙”却成了危房。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可以从支农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村级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要调整利益分配机制,降低创业门槛。对于新办村级经济实体,鼓励从税收留成中按一定比例返还到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要加大“智力扶持”力度。要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各方面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激发社会各界为集体经济发展出力。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并与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
(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是对一无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三无发展空间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维护和稳定边穷山区基层政权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市综改办 艾华善曹中友)
第五篇: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以**县**乡**村为例
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其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但是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状况与其功能定位不相适应,也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来改变这种状况。
一、**乡**村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乡场镇东面,距**乡场镇1.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960亩,总户数260户,总人口848人,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建有山坪塘15口。辖区内有村级主干道5公里,基本达到户户通。村党支部设书记1人,委员2人,共有党员37人,其中在家党员26名,预备党员0名。
二、**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出现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现象,集体经济无力。
三、**乡**村发展集体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村干部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识不够强,重视度不够,思路不明确,没有把村级集体经济提上工作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更无从谈起。
(三)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
对**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之路。四、采取措施
(一)开展个别谈话。
由党委书记负责与该村3位村干部进行一次个别谈话,对他们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指出,要求他们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提高干部队伍。
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要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培训。重点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体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三)挖掘自身优势。
根据**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四)落实具体帮扶。
由第一书记具体联系该村,村支部加强对该村的具体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召开党员、群众大会,成立柠檬互助专业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点对点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对柠檬贮存、产销一体化进行分类指导,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加强经济管理。
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选用好机制。要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六)创新管理机制。
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五、措施成效
(一)乡主要领导组成工作组到**村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走访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村“两委”班子的情况及群众反映愿望,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问题台账。
(二)正视现状,认真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有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不平衡,缺乏制度保障。
影响和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三)压实整顿责任,层层推动落实。
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亲自抓,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整顿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四)村集体要做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五)目前,**村已经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主体邀请了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彻底改变**村的无集体经济收入现状,与村“两委”一起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今后的工作打算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知晓率,积极发挥村干部及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播、标语等加大村集体经济政策的宣传,畅通群众的信息渠道。
(二)鼓励群众转变思维模式,使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自主发展产业,如柠檬、核桃规模化种植等,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三)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断头路连通、错车道的增设、危险路段防护栏的安装等,确保群众安全生产环境,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经常和群众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对力所能及的,及时加以解决,在能力范围外的,及时上报乡党委、政府争取相关项目进行解决,使群众能够全身心投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潮中来。(五)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目前,**村的整顿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乡领导和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中,与其他村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