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和乡农村集体
三和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情况
我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纪委、区农林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统一思想,做到了领导组织到位,责任明确到位,规范操作到位,工作落实到位。通过近一年来的实际运作,成效显著。
一是规范了管理制度建设。三和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立了三项管理制度,制定三个岗位职责,强化三个流程图。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二是统一挂牌上岗。三和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挂牌办公,设置了中心主任、审核会计、统管会计,以及资金会计四个工作岗位,均配备了席位卡,胸牌,制作了形象榜,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
三是认真搞好清查登记归档工作。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在指导组的指导下,对各村集体“三资”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归档,乡清理组在各村清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审核把关,做到了真实、准确,无遗漏。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核实后进行了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规范了收支管理。我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原“村财乡管”的基础上,开设“村级资金核算专户”,对各村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统一核算管理。一年来审核村级非生产性支出2360笔,金额865万元,剔除不合理支出56笔,金额52万元。
三和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
第二篇:某某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某某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理顺农村集体“三资” 监管体系,建立起农村“三资”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制度
村集体资金主要包括:上级补助收入; 村级“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林果、滩涂、四荒地以及村集体企业进行发包及上交的收入;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产统一经营的收入;村集体土地、水面、林果、滩涂、四荒地及资产因国家或其他组织个人需要,征用租赁、拍卖使用权等而获得的补偿费等收入;因灾害由国家下拨及社会团体组织救助捐赠村级组织集体的救济扶贫款;因建设等需要国家及省、市、县、乡镇(办事处)和其它部门对村级组织集体的拨款;其他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的收入(含各种返还款、利息、奖金等)。
(一)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1、村集体的财务支出坚持村主任“一支笔”审批制度,凡未经村监委会小组审核的均不得入账。所有开支的原始凭证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合法,不得以白条和不规范凭证入账。原始凭证六大要素:日期、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经济业务内容,并有
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批准人、理财小组签字。
2、支出在500元以内的由村委会主任审批;支出在500—5000元的由村委会主任审批后,报村支部书记签字同意,并有监委会成员审核签字后同意报销;支出在5000—10000元由村两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支出在10000—30000元由村两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30000元以上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二)财务公开制度
执行某某乡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三)集体财产管理制度
集体财产由各村报到乡三资办保管,各村的账目要逐一建账登记,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人为造成丢失损失的要照价赔偿。属于正常损耗的集体资产,经村监委会小组审核,按规定处理。大额固定资产报损和拍卖,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财政所和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经分管领导同意,方可实施。
(四)零招待及差旅费报销制度
原则上村组实行零招待及差旅费报销制度。村级除确因招商引资、集体经营等特殊需要接待的工作外,村组干部在参加村级议事和工作时,不得从村集体招待费列支。对违反规定开支招待费,不得在村集体报支,否则谁招待,谁付款。严格执行差旅费报销制度,实行差旅费包干,凭发票,有经手人、审批人签字后方能报销,误工费按规定补贴。
(五)财务手续交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村报账员变动离岗时,必须结清账目,盘点现金、实物、档案,核对往来及债权债务,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三份,并经村监委会小组审核后由乡三资管理办公室监交。各村要建立财务档案柜,将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制目录清单,以便查阅。
(六)财务审计制度
严格按照市纪检委、农廉办的规定进行审计制度。
(七)票据管理制度
各村使用票据时,必须到财政所进行备案登记,并加盖票据监管章,不得私自使用未登记备案、加盖票据监管章的收据。如发现违规使用收据收费,所有资金没收,并严格追究责任。
二、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村集体所有的建筑物、道路、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经济林木、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等;村集体兴办的企业或者兼并的企业资产;村集体向企业投资入股,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和增值的资产权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对村集体资助、捐赠的财物等;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个人对村集体资助、捐赠的财物等。村集体所有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其它资产。
1、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
定,报乡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
2、村集体的固定资产、产品物资要有专人管理,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的增加、减少、使用、出租、外借、报废等出入库手续。要及时登记实物保管账,对无故出现的实物亏损,由保管人员负责赔偿。村集体的固定资产、产品物资严禁私自外借和私自占有。未经村民会议决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和产品物资为个人或外单位抵押、担保。
3、村集体在建工程项目,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乡政府负责监督。招投标方案在招投标前7天进行公告,招投标结果要及时向村民公布,并签订施工合同,严禁暗箱操作.在建工程项目要有专人监管,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要有工程主管、监管人、村监委会成员参加,依照合同严格进行施工质量验收。验收通过后将有关资料交村财会人员进行结转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4、村集体固定资产实行租赁、非统一承包经营或者出售的,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后采取招投标、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其经营使用权并签订合同,确定村集体与资产承包经营者或使用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禁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和低价出租、出售集体资产。
5、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拍卖、出售转让、兼并、股份经营时,必须通知乡三资管理办公室、财政所、农业服务中
心派人到场监督指导。
三、农村集体资源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源主要包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不包括经济林木)、荒山、荒滩、水面和矿产等。
1、村集体所有的林木、荒山、荒滩、水面和矿产资源等经营方式的确定,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采取招投标、拍卖等形式有偿转让其经营使用权的,要提前7天公布方案。严禁任何人利用职权压价发包村集体资源,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垄断承包或者依仗权势压低承包标的。
2、村集体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后,要及时与经营者签订资源承包合同,报乡三资管理办公室备案。
某某乡三资管理办公室
2011年12月
第三篇:三和乡卫生院全面禁烟实施方案
三和乡卫生院全面禁烟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按照《湖南省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实施方案》、《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县的《汉寿县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学习和治理,把我院打造成为合格的无烟卫生院。
(二)在打造无烟卫生院的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禁烟宣传和倡导,提高我院禁烟能力和戒烟服务能力。
二、工作步骤
(一)组织发动(2010年9月10日——2010年9月15日)。召开全院员工禁烟工作会议,成立禁烟管理组织,确立主要负责人员,制定禁烟管理制度,培训禁烟监督员和巡查员,完善禁烟设施。
(二)全面实施(2010年9月16日开始)。在院全面开展禁烟工作,落实各项禁烟措施。
(三)检查督导。由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和巡查员对各个科室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禁烟领导小组和禁烟体系。
我院成立以刘明芳院长为组长的禁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禁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委派钟定国副院长负责禁烟方面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禁烟工作督导巡查小组,进行每天轮流值班巡查督导,由专人负责禁烟工作的实施情况和督导评估等工作。并动员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确保我院建成无烟医疗单位的任务顺利完成。
(二)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禁烟工作。
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后,我院刘明芳院长马上主持召开了全院职工禁烟工作会议,把全面禁烟创建无烟医疗单位纳入本工作计划,作为重点工作来完成,并将其纳入年终考评中。在会议中明确了禁烟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员,并制定了巡查机制。划定了各科室的分管辖区,并制定了考评奖惩制度(评一个无烟科室,奖300元,在科室负责辖区发现一个烟头罚5元,在医疗、办公场所吸烟罚10元,在吸烟区穿工作服吸烟罚5元,奖惩记入年终考评)。
(三)完善禁烟设施,做好宣传引导,营造禁烟氛围。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医疗办公区设置禁烟标志和警示牌,设立吸烟区,在显眼处标示指引标志。设置禁烟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建立戒烟门诊设戒烟咨询电话和戒烟医生,通过培训和开展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员工学习禁烟知识,吸烟的危害和了解戒烟的技巧。首先帮助有吸烟行为的同事戒烟,然后规定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向来院的病人及其家属宣传吸烟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并介绍戒烟技巧,对吸烟人员进行劝阻,将坚持吸烟者统一集中在吸烟区吸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禁烟环境。
第四篇:农村集体
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会部署,现就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现状,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实现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工作目标:全面摸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经营和监督情况,明晰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二、工作对象、范围和内容
工作对象:全市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的企业实体等,包括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
工作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的“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主要包括:集体所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应付款项、对外投资等;集体所有的商业用房、标准厂房、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资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地、水面及其他生产性资源。
工作内容:
(一)全面清查核实家底。按照“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的原则,以会计账面价值为基础,先账内、后账外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重点摸清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做到账实、账款、账账、账据、账表相符。对已经纳入账内核算的资产,要以账对物,看账物是否一致;对有账无物的资产要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处理;对有物无账的资产要合理评估价值,及时纳入账内核算;对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资产进行价值重估。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实施,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会议或代表会议确认。
(二)明晰产权界定归属。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三资”形成过程,从有利于管理的实际出发,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地进行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界定。重点建立以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簿为主的“三资”账簿,明确集体“三资”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所处位置、保管人等,并及时记录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租赁期限,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收缴情况等。在集体“三资”账簿完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制度,通过发放产权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管理。
(三)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农村集体“三资”经营制度,重点解决人情发包、私下发包、低价发包等暗箱操作行为;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事务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日常收支管理,严格财务收支审批程序,重点解决公款私存、白条入账、不当开支等问题;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强化对公开事项真实性的监督检查,推进村民点题公开;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监管平台,解决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私设“账外账”等问题;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监督,加大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抓好农村“一事一议”、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认真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拖欠公款清收工作。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并严格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使用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资产清查登记评估经营制度、资源登记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产资源台账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建立健全“三资”监督制度,主要包括:民主决策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县(市、区)、乡(镇)、村(居)上下联通的信息化监管体系,积极推广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利用便民服务大厅显示屏、触摸屏等设备进行公开,创新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第五篇:农村集体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根据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中纪办发„2012‟5号)和《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办发„2012‟5号)和、纪委《关于印发<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纪发„2012‟6号)精神,结合实 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全面清理农村“三资”,发现并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核清“三资”底数,建立和规范“三资”账簿,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清理对象及程序
此次清理“三资”工作的对象是民小组(统计截止日期为2012年3月31日)的财务账目均纳入清理范围。
(一)清理的主要内容。在2012年6月底前,对镇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摸清镇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各镇要全面清理村、组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各种流动资产、农业资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债权债务等分别造册,建立台账。账户、债权债务、财政性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各行政村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三资”清理建档工作由镇、村组织实施,在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真实、全面地向村民公开,村“三资”台账报镇备案。按照镇政务公开程序和村务公开程序在镇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公示。
(二)工作程序。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严格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的程序进行。
1、清理。以村自查为主,全面进行清理。每个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的7-9人小组,对集体“三资”进行逐笔逐项清理。
2、登记。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按照市统一制定的清理核实情况登记表,逐一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要全面,事实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做到不遗不漏。
3、核实。对已清理登记的集体“三资”,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各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小组进一步逐项逐笔进行核实。重点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经过核实后的“三资”,要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4、公示。对初步核实后的集体“三资”,由清理核实小组负责逐项逐笔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除此之外,还应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和各自然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村要安排清理核实人员,接待农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凡在公示期间,农民群众对“三资”情况提出异议的,要认真进行核查,直至农民群众认可。对核查不清或有权属争议的“三资”,不得进入确认程序,列为“待处理问题”,上报镇级以上“三资”清理机构协调处理。
5、确认。公示期满,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6、上报。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的“三资”清理结果,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分别签字后上报镇集体“三资”清理机构审核,再经镇人民政府核定同意后,逐级汇总上报。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4月1日—4月15日)。
1、成立组织机构。
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承担组织协调职能。要充分运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统筹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要通过会议动员将工作要求和部署安排传达到村、组。
2、制定实施细则。
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实施细则。
3、广泛宣传发动。
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公开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政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4、开展业务培训。区培训到区、各委会,具体培训到居民小组,使清理工作人员掌握政策、明确方法、通晓程序、把握重点,有序推进清理工作。
(二)全面清查(4月16日—5月31日)。各有关部门要组织行政村严格按照本次清理工作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各民小组(合作社)要写出全面清查情况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公示,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整理归档、张榜公布,以备核查。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虚报瞒报,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对“三资”清理结果层层汇总上报,各有关部门、各居委会要在2012年7月18日前将清理结果(并附2012年3月31日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分别上报区“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财政所区“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财政所要在2012年5月20日前将清理结果(并附2012年3月31日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分别上报区“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财政局。
(三)重点核查(6月1日—6月15日)。区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抽调了政治性强、业务精通的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各镇(村)的清理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对重点行政村(居)进行抽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清理“三资”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清理工作要求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在清理“三资”工作中设置障碍的基层领导干部,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深入镇、行政村(居)进行督查,确保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区清理工作办公室人员要经常深入各居委会配合区督查组做好督查工作。
(四)验收总结(6月16日—6月30日)。全面清理工作结束后,市、县、区三级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会对清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其中,镇(街)抽查比例不得少于50%,区抽查比例不得少于30%,市抽查比例不少于10%。对群众屡次上访、反映强烈的村要进行重点抽查;对全区清理农村集体“三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责任追究并通报全区。
四、工作要求 开展清理农村“三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各居委会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党组织和居委会要高度重视清理“三资”工作,成立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清理工作的具体机构、人员和经费。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清理规范的组织协调工作。纪检监察、公安、财政、农业、审计、民政、国土资源、林业、信访、综治等单位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好清理工作。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写出阶段性工作小结报区清理“三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镇、村三级要设立举报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明晰思路,标本兼治。要本着“明确重点,全面推进;把握政策,宽严相济;民主清财,民主监督”的工作原则,既要核清我区农村“三资”底数,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又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深入调研,全程督导。区“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已成立督导组,由纪检监察、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派员组成,对全区各地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导、督查。各镇也要相应成立督导组。各镇 “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各地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督导、督查。督导、督查工作要贯穿清理工作全过程,要及时掌握清理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制定整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四)查办案件,严明法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清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既要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又要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要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举报抽查出来的问题处理从严”的原则,注重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对于清理过程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要依法依纪给予有关责任人党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件公开曝光,切实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