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08.12——09.6)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研究和反复论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方案已正式形成。本学期,课题研究将进入行动阶段,为保障课题有序、有效地开展研究,特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
一、期初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学习研究方案,研讨阶段计划,形成共同愿景。
二、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形成会议记录、读书摘记、撰写心得、论文等。
三、开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艺术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学校在听课上的要求是:每一周必须听同科外1--2节);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然后推荐有特色的教师上课,最后进行交流,提高。
四、本学期研究重点:
(一)研究周期
半年,即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年2月,撰写开题报告。
2009年2月27日,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3月,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2009年2月---2009年3月,调查问卷分析,形成盛堡初级中学课题调查报告。
2009年3月--4月,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2007年2月—2008年4月,实验阶段:对所调查的我校学生进行跟踪实验,制定实验报告,根据规划进行教学实验,形成初步材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08年5月,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整理案例集。
2008年6月,结题。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阶段性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转眼间,我们的新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期。这一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以课改为工作重心,以创设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回顾一学年的课研工作,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失误之教训,为了能积累教学经验,使今后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本学期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为课题研究服务
1、提高认识。
开学初我组就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召开以年级组为主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师总结一学期的教学积累,沉淀了一学期的经验反思,反映出一学期的关注焦点,汇报一学期的实践研究。使每位教师整理教育理念提炼出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质量意识,为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了认识层面的实际问题。
2、作业内容丰富,批改及时到位。
其—、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基础性作业外,还出现拓展性作,如调查、收集、积累、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制作、探索性作业等,展示成果形式活。如:采用小报、调查表、文字解说、资料收集等。其
二、作业的内容适宜,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生“双基”训练 的能力。其
三、作业批改精心规范,我组大部分教师能做到面批,采用红花、有趣的小动物、喜欢的水果等各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用好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逐步建立学生学科成长记录袋,并及时对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情况总结和研究。
二、突破教研,落实课题研究。
1、确定研究课题。
本学期结合我们中年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无精打采等实际情况制定中年级组以“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专题。有很多教师都参与到了课题之中,能在教研中献计献策,本学期教研专题聚集了每一位教师思想的闪光点。在专题研究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教师间的协作能力。
2、认真做好课题理论资料的积累。
札记突出课题,使每位教师认识到“札记”不是“杂记”,突出对自己研究专题的学习摘记,札记中记录有关课题的理论知识、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反思、阶段性小结等一切可以反映专题的资料。
3、优化备课。
由于教师普遍进行了合作备课,坚持学校二周检查制度及时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坚决杜绝无案上课。从而全力提高教案的质量,努力体现教案实用、创新、个性鲜明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能认真研读统备教案,准备教具和学具,上课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
源上好自己的课,达到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学科同进课堂的效果,课后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力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光盘。
每个教师的学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教研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全组教师学习优秀教学设计(光盘),确定学校骨干教师为中心发言人,让其他教师们做下来“探讨”优秀教师每一部分的设计意图,从而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个人理论学习和集体听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再提高教学水平。
5、指导教师课堂教学。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利通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自觉进行探索实践,全面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本学期结合学校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组织我组每位教师交流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15节以上,我组教师也已形成良好的评课习惯,学会评实课、评进步课。同时我校也大力提倡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互听课活动。
6、优质课竞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听课研课。
认真组织教师听小课题研究的优质课,讲课教师在活动中把自己积淀的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听课教师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熊燕的《观舞记》、谭树的《三峡》、谢青池的《月亮上的足迹》等,他们都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了美术、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认真渗透了小课题,受到听课同事的一致好评。
7、认真反思。
根据学校要求和年级组教师实际特点,我组教师都能进行单元课题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学期写出13篇以上的课题反思,学期末组内每位教师都能上交优质打印的片断反思二篇、阶段性小结一份。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许多教师认为,不搞研究成绩照样好,用不着研究,但是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潜心研究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就会因此而提高。
2、过程的形式化。有些教师教学研究只看数量不问质量,盲目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注重对课题的包装,而忽略研究过程,这绝不是教科研的初衷,形式化的研究只能使教师更繁忙,还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
3、理论、业务学习欠佳,导致教育观念有些滞后。
4、教师工作的热情不够高,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5、教师闭关自守的现象比较重。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听课的力度,尤其是学科间的听课,让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让学科之间更好的整合。
6、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向课堂要质量,没有向40分钟要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为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发展(师生共同成长)就是成果。选择教育科研,就是选
择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是寻找一份快乐。相信只有积极投入研究,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的做到语文与艺术学科的整合,我校会更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1、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题。
2、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教改浪潮的呼唤。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大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学科渗透的不少,但把“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科艺术渗透”作为课题来研究的,目前不多。
2、我校学生作为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3、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进行艺术渗透,如用音乐的节奏去朗读课文,用图画去表现课文中呈现的优美意境,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纲要
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我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并参照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能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最佳切入点。
研究内容:
(一)语文与艺术学科方法的整合
教师要熟悉语文和艺术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要加强知识的更新学习,还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艺术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学校在听课上的要求是:每一学期必须听同学科外5节);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二)语文与艺术学科知识的整合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不仅要拓宽知识面,而且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方法和措施:
1、2、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用艺术学科知识。渗透融合:两类知识同时出现在同一载体中,能同时显示其效益。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1、语文与音乐的整合
用音乐的力量来感染学生是最具效果的,渗透到学生深处,如春雨对幼苗的滋润。方法和措施:
(1)利用音乐背景,渲染课文主题。如在导入时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受艺术熏陶,如课间播放合适的音乐。
(3)利用音乐创造教学情境,视课文内容而定,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优美的意境。
(4)典型的课例可借助音乐的有机整合。如作文教学,给古诗谱曲,变成歌来唱。
2、语文与美术的整合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方法和措施是:
(1)在作业设计中将美术与语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2)教学中将美术与语文整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个性化。如讲一篇优美的散文时,用笔把他们头脑中由文字想象的美好画面画下来。
(3)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擅长简笔画这一优势,根据课文内
容随机展现,可达到“图封文简”的效果。
3、语文与艺术表演的整合
初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表演天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若利用肢体语言的表达,则能帮助他们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4、让音乐、美术、表演共进课堂
在课堂中,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途径
理论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是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艺术学科渗透是必须的。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条件:
(1)具有科研意识很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课题研究组的教师们有充裕的时间能够专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3)我校是实施“农远”工程项目的学校,具有先进的远教设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将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4)我校有一流的图书室,大量藏书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完备的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各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主要的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的实践者的观念转变问题,所以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一)研究周期
一年,即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9年2月,撰写开题报告。
2009年2月27日,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2009年2月—2007年3月,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2009年2月---2007年3月,调查问卷分析,形成盛堡初级中学课题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2007年2月—2008年4月,实验阶段:对所调查的我校学生进行跟踪实验,制定实验报告。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08年5月,馔写相关论文,整理案例集。2008年6月结题。
(三)预期目标和结果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探索初中语文与艺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八、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我校设立了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定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资金由课题小组负责人总体调度。
九、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 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2、《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4、《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5、《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1
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8、《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9、《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
课题类别:
课题批准号:
一、课题研究缘起及目的1.教学发展的要求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教改浪潮的呼唤。
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我校学生作为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进行艺术渗透,如用音乐的节奏去朗读课文,用图画去表现课文中呈现的优美意境,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艺术学 1
科渗透是必须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
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探索初中语文与艺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学法、对比实验法。
五、课题的组织及运作
本课题为云阳县教科所“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在省教厅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运作完成。
六、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的5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0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七、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中心是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与艺术学科方法的整合2、语文与艺术学科知识的整合3、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整合八、课题研究步骤
1、酝酿期。课题立后,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组建了实验教师队伍,积极筹措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每年拨付1万元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面对教师思想陈旧、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反思实践、行动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从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对培训模式进行探讨,促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逐步探索出一套旨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教师工作考核办法,造就了一支思想新、素质高、能力强的初中教师队伍,也促
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持续提升,增强了学校的核心教育竞争力。
2、发展期。运用信息技术开设实验课,研究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实验
周记、语文习作插图小报、手抄报的工作,达到艺术学科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3、深入研究期。实验中也收集了学生每个学期的期末试卷也进行了分析。我们还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心得交流。在实验中老师们把自己的想法、体会、观点如实记录。一篇篇随感是每个成员实践与理论撞击的火花,它指导着我们对课题进行深入探究。课题组在学期末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认真详细地总结,找出今后实验需继续研究的问题与方向。实验期间四次大型期末考试成绩对照表,实验两年中四次期末考试语文考试作文的成绩统计表。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整理优秀案例,撰写相关论文及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已完成成果
十、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1、经验与体会 :经过近2年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和体会:
(1)观念是先导。课题研究必须要依靠一定的理论,要以理论为基础,特别是自身研究的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帮助最大,而观念的更新,是立足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创造性运用。可见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成功研究的必由之路。
(2)各级领导重视是保证。县教育局与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使课题成果显著、适用,为课题的研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校教育工作者的身先士卒、率先示范也是有力的保证。
(3)全员参与是关键。课题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反复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参研师生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才能参能研出质量较高的科研成果,师生全校上下全员参与,为课题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才会使课题硕果累累。
2、问题与努力方向 :
(1)问题与不足①、部分参研教师对课题存在畏惧情绪,认为科技含量太高,难以实施。②、部分参研教师理论修养还不够,看问题还缺乏前瞻性。③、管理过程不够到位,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活动缺乏详尽的纪录和分析。④、参研教师的总体素质,比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还有待加强。
(2)改进方向 ①、加强参研教师理论修养、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②、转变观念,进一步端正参研教师的科研态度,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③、立足学校,立足学生实际,开发和运用好各种教学资源,为科研服好务。④、厚积薄发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策略,只有重视课题中的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实施、每一次微小成果的积累、每位教师成功的积淀,参研教师才能有显著的成果。⑤、研以致用。针对留守学生的巨增,怎样才能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束之高阁,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科研工作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任重道远的努力方向。
第五篇: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初中数学个人专题研修阶段性计划
黄龙县初级中学 刘俊峰
内容提要:本课题以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为载体,拓宽初中数学教学的领域,扩大初中数学教学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初中数学内容所相应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建立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广泛联系,并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和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涉及数学的问题。实践证明,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丰富的,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丰富经验和快乐感受。
2、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研究,让数学学习变的有用武之地,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从探索到学习再到利用。
3、研究和形成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模式,做到体会生活,创造生活。
4、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方面提供丰富的借鉴材料。探索出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数学,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
3、帮助学生建构生活化数学体系的研究,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数学信息的研究,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4、让学生学有所用,在遇见事情时能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三)研究原则
1、探究性原则
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教师设计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各项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处理资料,确定问题和课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强调思维过程和结果并重,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扩展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根据变化的条件,转换思路,重新组织和解释信息,勇于对事物进行尝试和探索,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2、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中坚持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不束缚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继承和发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准备过程和形成过程,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对身边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生活大舞台上充分的展现,使其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3、合作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到合作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要鼓励学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探索问题,合作创新。
4、多元化原则
前面已经说过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两面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既让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学到新的解题方法,又让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从其中体会问题解决得方式,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浅显化原则
每个人都喜欢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学习的目标进行解题——组合,把新知识变成那些我们熟悉的老问题,再把这些问题进行组合,就行成了新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黄龙县初级中学初一(5)全体学生。
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问卷法、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游戏互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操作策略:
(一)分步达成
首先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向学生灌输数学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数学化的思想。然后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之下学习数学知识,并能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素材。最后还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并能尝试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建立倾向于鼓励的评价体系
实践活动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创造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难题。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维持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毅力,对实践活动采取多种评价的方式和措施,把优秀的设计在橱窗和学校宣传栏中展出,在班级的生活数学栏中展出,学生自己给优秀的作品命名,组织学生参加评比,对其他同学起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每次的实践活动都以量分的形式公布出来,对优秀的实践活动者,适当地进行物质奖励,到期末累计总分进行总评,记入成绩单,把实践能力也作为一项数学能力的重要考核项目,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和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六、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并做学习摘记。把优秀文章和教学方法、案例等推荐给其他教师,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实行资源共享。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和统一教育教学观念;借鉴 他人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2、对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前测 全面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有关资料并编制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卷。于2013年9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让学生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数学生活化的意识,以及在这方面已具备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查资料,建立档案,以便与后测作比较,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和修订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里的数学。
2、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小制作、参观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前,学生先去在生活中收集常见的图形,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事先去做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以数学周记和自编数学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活的教科书,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用生活的眼光来观察生活,逐渐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但是学生往往对身边存在或发生的事难以察觉或视而不见,通过对数学周记的辅导,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联系,能自觉地扑捉生活信息,并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以数学周记的形式记载自己的所思所得。同时指导学生多看一些有关生活数学的练习,获得提示和灵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编成一道道生活数学题,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三)成果评价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
编制问卷并组织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测评,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学生自我评价。为了分析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否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因素,除了对实验班学生的检测外,还随机抽取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自我评价,以便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和编辑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