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0:4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

第一篇: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

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

一、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管理,根据股权结构的不同,会有多种形式如:全资、控股、参股等,不同的组织架构,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三种管理模式:

集权式:在这种模式下,整个集团各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协调统一地执行,集团总部拥有绝对权限,各级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严格受总部约束,是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的忠实执行者。

分权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与监督执行;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审核;宏观调控集团人力资源;而将更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权限赋予各子公司,各子公司可以在集团统一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自己的政策与制度,管理较为独立。

集分结合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按业务的不同,有些采取集权管理,有些采用分权管理,集团公司根据与子公司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

二、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无论哪种管理模式的集团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集团机构组织庞大、地域分布广、信息分散,不能实时掌握集团人力信息全貌,分子公司的人员数量和结构都不能真实掌握,集团化管理成为空谈;

2、集团薪酬总额等人力成本的控制较弱,集团总部根本无法及时、准确的进行人力成本的计算;有时员工离职或病故后该员工的薪资却一直照发不误,给集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各个企业应用不同的管理系统,无法实现集团内部必要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共享,无法实施整体的人力资源优化计划;

4、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共享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彼此借鉴以及协同管理;

5、集团总部如果制定“一刀切”的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针对子公司的差异性,子公司缺乏动力、活力,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造成“一统就死”。

6、集团如果过分强调子公司的差异性,任由子公司“自由发挥”,结果造成集团总部很难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的调配和规模效应,造成“一放就乱”。

三、解决之道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强势总部,发挥集团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课题。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要实现以下管理方式的转变:

1、人力信息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集团总部建立全系统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系统,各个单位按照权限分层、分级维护,总部可以动态分析集团人力信息状况,实现决策分析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下级单位人员变化的实时监控;

2、人力资源业务规范由细节控制转变为核心监控,集团总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订全集团以及子公司的人力资源核心战略和管理规范,在保障集团统一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子公司建立具有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实现集团规范管理,发挥整体优势,企业个性管理,保持灵活、快速适应市场优势;

3、建立集团人力资源的共享机制、协同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培训课程资源、绩效方案资源等的集团共享,统一调配,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人力竞争优势;

4、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建立集团有效的激励机制、考核体系,不断在文化方面、人才环境方面、人力开发方面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四、e-HR成为集团管控的利器

为了良好的实现上述各种转变,保障集团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能够得以落实和执行,不断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借助e-HR这一信息化系统来实现。

(一)整合集团人力资源信息,打造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

利用e-HR人力资源系统构建起一个集团与子公司都能够访问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按照单位的组织层级,授予相应的权限,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查询与分析,集团总部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状况和人力资本的分配、使用情况更加准确的掌控,从而挖掘本企业人力资源潜力,进一步从整体上进行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的优化,将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同时,包括集团CEO、人力资源部经理、子公司经理和员工都能够从这个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促使全体员工都够参与到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力资源部在事务性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二)业务流程电子化,架起集团与子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如一座座信息的孤岛。通过eHR建立集团电子化业务流程平台,将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起来,然后对各级管理人员、HR业务人员和广大员工进行授权,使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办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这个过程

中,以往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也会随之暴露出来,可以重新加以优化,使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与企业的战略流程充分整合。

(三)运用招聘系统,建立集团人才库,快速获取合格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快速,准确地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运用eHR招聘系统进行集团人才库的扩充与储备是目前最快且效果最好的方法。通过e-HR系统将集团各部门及子公司的用工需求进行汇总、审核,对于有些需求,可以直接从集团内部人才库中寻找合适的人选,为员工提供新的发展空间,避免了人才的流失和盲目外聘所带来的成本,同时解决了由于组织人员过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的,通过信息平台,将招聘信息发布出去,应聘者在网上填报申请信息,通过系统设置的过滤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自动下载到系统的应聘人员库中,并自动进行人岗匹配,将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自动提取出来,免除了人力资源部人工筛选简历的麻烦和工作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四)运用培训系统,有效的管理和最大化的使用培训资源

以往都是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各自规划培训体系,造成许多培训资源的浪费。事实上,所有的培训课程及记录都可以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统一规划及管理,统筹规划一个开放式的培训平台,将所有的培训资源、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培训场所进行统一管理,并把即将进行的培训课程发布到信息平台上,让全体员工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然后有选择性地去报名参加某些培训项目,并将员工的培训效果及最终的评估反馈都记录在系统中。此外,有了这样一套信息化平台,培训的方式也可以有所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固定式培训,将培训资料及课件发布到网上,实现培训资源在全集团范围内的共享,达到价值利用的最大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培训的诸多弊端,满足随时、随地、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

(五)运用绩效系统,让绩效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传统的考核模式,由于缺乏计算机的辅助,考核成本巨大,管理者不得不选取简单的考核模式,但简单的考核模式势必难以实现量化、多角度的衡量评价,过低的考核频率必然带来近视效应,使得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很难保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在线完成绩效考核的打分,自动计算考核结果,还可以就考核结果进行多角度的智能对比分析,帮助领导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员工自助、经理自助平台,员工可以在线查询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领导可以针对骨干人员的绩效情况进行追踪,让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集团前进的助推器。

(六)运用薪酬系统,对整个集团的人力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于集团企业,如何保证薪酬体系的科学、合理;确保对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给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标准;如何摆脱繁重的薪酬调整、核算、统计、发放等事务性工作,如何对整个集团的人力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所有人员。通过信息平台,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利用e-HR系统,可以实现薪资调整的逐级在线审批,无需HR拿着纸质工资变动审批单跑上跑下,工资的核算、统计、发放等工作也是“一键式”完成,大大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子公司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独立处理业务,集团自动全面掌握子公司薪酬数据,并可以对集团薪酬情况按照相应的统计规则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生成各类工资分析报表,为集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员工可以在自助平台上查看自己的薪酬表,结合自己的出勤情况与绩效考核结果,核对自己的薪酬。

人力资源管控对集团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从总体来说,国内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水平还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困惑和难点。而eHR做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模型,无疑为集团企业实施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集团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和共享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篇:集团人力资源管控若干思考

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之若干思考

(2018年)第一部分:对民营企业常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认识 对具体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最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的只是最适合其现状并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落地的需要。不符合的,一定会导致问题,影响企业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先进公司更是迅速扩张规模,集团化经营,而原来的HR管理体系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在遇上集团公司的多元化,多层次,跨地域,等问题时,原理适合单体公司的HR体系就无法适合了。一,很多集团公司没意识到集团HR体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很多公司是一个一个的做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是很多不同公司用不同的体系做的,到最后各个子公司的体系之间无法整合.还有很多母公司在做咨询时,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处理,好像很科学,一个一个的做局部模块,今天做个绩效,明天做个薪酬,没有统筹性,没有人考虑集团公司特有的一些职能怎么实现.所有模块其实合起来后还有很大一个豁口,集团型的功能没建立.也有很多公司考虑了集团特有的一些职能,但落实时还是请那些对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比较擅长的咨询公司来做,功亏一篑.也有很多公司尚未意识到集团需要统筹各个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他们之间互相联通,子公司之间职位序列体系,培训体系,招聘体系,薪酬体系,绩效体系需要接轨.母公司不能跟子公司抢活干

母公司不能重复干子公司干过的事,更不能简单做服务合监督;母公司要干那些对母公司有益,但子公司干不了,难干的事;母公司要干那些对集团公司运作形成重要支持,但子公司考虑不到的事;母公司要干那些对集团高层的决策有支持的事;母公司要干那些对子公司高层有一定制约(比如子公司高层绩效目标的确定,子公司高层薪酬体系的设计),但对集团整体效应有益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集团HR体系在很多已经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集团里也未建立的原因

二,原有的选用育留功能已经遇到多重挑战,无法满足管理集团型公司的需求 集团型公司里面,除了需要吸引人,使用人,培育发展人,留住人等单体公司也会拥有的职能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集团公司特有的苦恼----母公司高层的能力适合领导当下和未来的集团么,能力怎么进行发展;母公司高层负责宏观事务,怎么进行较有效的考核,怎么对他们进行短期和中长期激励;子公司高层的能力适合领导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子公司么,能力怎么进行发展? 集团对派出的董事,监事,总经理,总监如何进行管理? 母公司怎么打造一个复合型的管理团队;母公司除了考核结果以外怎么知道子公司管理层胜任和尽职状况;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和外派子公司的董事,监事对治理,法理怎么进行学习,决策能力怎么进行提升,怎么把他们打造成能够拉动集团发展的核心力量? 集团怎么构筑培训体系,甚至管理学院,来张扬集团特有的价值观体系,来培育高认同度高凝聚力的自己队伍? 集团怎么构筑一个横贯集团的职位,薪酬,绩效体系? 这些问题是原有的选育用留功能无法涵盖,也是考虑不到的,但这些问题恰恰是集团公司特有的,原来只需单体公司内部各个模块的公平性,但现在还有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公司和政策导向.比如公司推崇创新,就会给那个干的并不太好,但比较创新的公司一些倾斜,另外一个干的其实不错,但创新有些不足的公司吃亏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产生一个创新的导向,这类的处理在集团HR中很常见,但单体公司HR职能就理解不了了.同时,当原有的功能在集团中变成一个相对基础的职能后,新发生的集团型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就变成新的核心工作了,这些功能如履行不到位,就没法给集团高层以支持.集团管理本来就相对宏观,很对具体的事放下去了,如果这时没有集团职能部门,比如集团人力资源,集团财务等,去深入的考虑一些与子公司相关,但需要母公司从一个高度上来抓的工作时,集团就空壳化,边缘化了.另外,集团的运作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核心人员,核心政策,核心决策,核心绩效的管理需要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而这些东西是原有的选育用留功能所不具备的.需要拓展

三,对单体公司HR管理熟悉的人员的能力不能快速转换到集团化HR体系 运作上来

对选育用留功能的熟悉使得HR管理人员很善于处理人力资源问题,但这种问题往往是相对具体的,一旦到母公司,单体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立即遇到了问题;1),跨产业-从经验到模型化,指标化,知识地图化;单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原有能力主要是不断累计经验,但跨越好多产业,公司引入各种人才后,原来那些基于经验的东西一下就显得狭窄了, 必须要建立各种测评模型,各种指标去识别人,用适合不同行业的指标去考核不同的岗位和人,甚至复杂的话还需知识与能力地图来管理你并不熟悉的子公司人力资源组合

2),跨地域时—原有的那种通过不断沟通,慢慢适应,互相体谅,不断动态调整的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失效了,激励与约束力度,准度需要考虑的比较健全,能够对监督和过程管理不充分的情况考虑的比较全面

3),高速度-原来可以按照公司的步骤来按部就班的进行规划,公司何时要人何时招,而且对招聘很熟悉以后工作变简单了.但企业发展高速度以后,人才的规划,人才的获得,人才的入模就必须很快,甚至人力资源工作要做到和战略规划,投资,并购同步,要很快把各种人拿进来,很快把他变成我们需要的人,这就对我们的招聘体系,管理学院,内部工作流程进行较大幅度的变革

4),内部交易-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会越来越频繁,为了税务统筹或竞争,交叉补贴现象会越来越多,绩效测评从原来的好确定好评价,变成了复杂化,需要进一步核算的一个过程; 5),产业组合-公司内部不同产业会扮演不同角色,可能和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利润大小并不完全一致,一个在外面表现一般的企业,可能在集团里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所以内部公平呈现多维度,公平这个问题也变复杂了;

6),母子冲突-母公司有一个企业文化体系,但各个子公司会存在亚元化,我们会特一文化,但又会容许各个子公司有一定的特色,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如何保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集团管理体系对集团HR体系给予的支持不够

集团对事业部,事业部对子公司需要搭建一个跨层级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需要明确集团公司、事业部、分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各自的角色定位,在战略型职能、增值型服务职能、保障型服务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分进合击;

1),但很多企业集团本身并没有正确构筑集团总部的定位,要么母公司在帮子公司做事,子公司相对功能较弱;要么母公司架空,子公司自行其是.所以集团本身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给子公司的工作展开带来障碍.2),集团本身就没形成一个构筑强势总部的理念,闯入以包代管,以分权来追求活力,以绩效包干来下放责任等误区.3),集团总部人员能力不能到位,有想法没法实现

4),集团高层没有意识,没能给予人力资源管理者以支持

5),集团管理人员对子公司的核心事务认识不到位,只好回避.五,原有的HR体系出现了功能漏洞,但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已经发展到集团阶段的民营企业,除了上述问题外,由于公司战略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因此会出现以下几类特定问题: 1),很多集团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组织体系混乱,缺乏标准化的、统一的职等,缺乏职位评价体系

集团组织架构混乱,纵向层次不清晰,横向关联没人管.上下没分开管理的层次,母子公司重复干事,而真正需要统筹的事没人做.集团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职等架构,各分、子公司有的实施自己的职等架构,有的集团甚至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架构。不利于实现集团的整体目标。有些集团多年前形成的职等架构因为难改就不改,与集团公司的现状严重不符,造成集团内部的岗位价值的不平衡,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2),很多集团公司在薪酬管理面的主要问题

集团对不同业务板块缺乏有效的薪酬管理-如何建立两个维度来进行集团大薪酬体系,一是针对不同板块的业务特性,对外对标,二,如何结合集团内各个板块扮演的角色进行内部价值的全面评价.3),很多集团公司在绩效管理面的主要问题

绩效评估而非绩效管理,同时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结构。不同业务单元在集团内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市场地位是不一样的,集团对不同业务单元的考核普遍注重财务量化指标,而量化指标又往往对多元化的业务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其他方面问题例如 人员任用选拔方面:缺乏有效的招聘和筛选工具,特别是集团高层管理因为需要复合管理能力,所以人员难以甄别,而且合格候选人稀缺。培训开发方面: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没有一个分成多个层次的培训体系来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进行针对性能力提升,进行集团管理人员能力的开发和评价

第二部分:核心解决思路

分析:集团HR管理的问题,势必会涉及到集团HR管理的定位,以及配套具体的分级管理体系。集团HR管理是在原有单体公司HR管理基础上架构的跨层级的管理体系,它必须为集团的战略服务。所以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需要以保证集团战略视角出发。不过无论是哪个问题,都会和集团公司给子公司的定位有关系,牵涉到权限划分。所以通常需要在确定管理要项后明确权限划分,才能保证解决方案的有效落地。

对于民营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问题,解决的思路在于:

1、突破用单体公司的HR管理手法去解决集团面HR问题的局限,真正在集团层面来思考、分析和解决HR问题,至少要从如下6个层面来思考:跨产业-从经验到模型化,指标化,知识地图化;跨地域-激励与约束力度,准度;高速度-人才规划,人才获得,人才入模;内部交易-绩效测评复杂化;产业组合-内部公平多维度;母子冲突-企业文化亚元化;

2、组织结构的职等结构,职业发展通道均应由集团公司统一制定,难点在于各子公司业务领域不同,职位也不同,其职等结构横向均衡难度大。可以考虑解决的方式是首先实现各子公司内部职等划分(等级数量一致),然后再通过类似程度高的职等进行横向均衡,从而实现整体职等架构的高度一致

3、不同业务板块的薪酬管理方面体现公司战略重点,各公司应保证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基础上,进行内部职位价值评估,外部数据调研以确保关键岗位薪酬水平的吸引力。而公司总部还应进行横向评估,以确保横向均衡性。

4、应建立在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的总公司、子公司、部门、个人四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而所有绩效考核指标应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可获得性与方便性。其难点在于甄别这些指标所考核工作内容的实际价值,这些指标需要发挥出绩效牵引和压力传递作用,因此一方面需要从战略降解,另一方面需要和职责以及流程配套,这要求与企业内相关人员的高效沟通与协作。

5、应建立基于管理这能力素质模型基础上的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组织、管理者能力开发和评价以及变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体系。这个体系的载体就是管理培训学院。学院最大的问题在于培训效果的评价。而管理素质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测评的有效性,以及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课程研发、教师筛选流程都是培训效果的有效保证手段。

第三篇:“集团管控”浅谈

“集团管控”浅谈

近年来,“集团管控”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咨询界十分热门的概念。几乎每个高速成长的民营或国有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借助管理咨询改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首先从集团管控入手。关于集团管控的概念范畴,咨询行业和理论界也在不断进行争论。以下通过部分企业案例对集团管控的主要概念与体系建设做一粗线探 讨。

一、什么是集团管控?

“集团管控”是企业发展到集团阶段(多元化、跨地域、复杂系统),对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在战略定位、公司治理、管控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设计、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工程。

集团管控体系需要经过方案设计、实施、完善等几个阶段。

二、为什么需要设计、实施并不断改进集团管控体系?

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

1.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上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一般无法直接进行管理,需要通过资本,控制与协调等手段进行

例如:2008年第三财季,联想电脑集团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亏损。柳传志复出重新担任联想电脑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改任CEO,直接推动联想电脑经营,于2009第三季度恢复盈利。而此前,联想于2005年由DELL挖来的前任CEO阿梅里奥,没能帮助联想实现盈利。

2.集团组织跨区域,组织复杂程度增加。对下属公司是集权还是放权?控制的程度如何?

例如:民营企业S集团1999年由工业建筑起家,2005年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2007年开始涉足房地产。直到2009年,谁来担任建筑公司总经理,一直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企业创始人同时担任集团总裁,建筑公司总经理以及最大项目的项目经理。企业无法在企业创始人所熟悉的建筑业务上在放 权的同时进行有效控制。

如果企业过度集权,将无法有效培育子公司对市场的敏感和反应速度。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营企业销售往往掌握在企业老板一人手中。长期的集权使得企业成为“只有一个超级销售”的公司。成长为集团后,培养经营团队一直成为企业的困扰。

而当企业过度分权,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无法实现协同效应。例如,航天机械研究院在改革开发之后,陆续成立了80多个子公司。涉及有限责任公司、集体所有 制、全资、控股、上市等不同体制,业务范围包括煤化工、新材料,风能、稀土电机研究、无纺布、汽车部件、航天特种技术、卫星经营等不同领域。分布在北京,南通,内蒙,辽宁,江苏,兰州等地。研究院对子公司的管理包括:任命总经理,业绩考核(述职)。多数子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由于管控薄弱,研究院对子公司的战略与业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均处于基本失控状态。管控不到位,极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例如,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发布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其原因就在于从2004年起,陈久霖掌控的中航油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最终导致巨额亏损。又如,1995年2月26日,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从历史舞台上黯然退场。其罪魁祸首是该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尼克?李森(Nick Leeson)在衍生性金融商品超额交易,投机失败,导致损失14亿美元。

还有:著名国有药业巨头三九集团,其创始人赵新先一人身兼四职。三九集团2001年8月爆发首次危机,导致证监会对三九医药通报批评,披露控股股东占用上 市公司资金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三九系”整体银行债务高达98亿元。2004年,赵新先被免职。

3.业务多元化

随着业务的成长与扩张,企业往往不满足于单一业务,会通过纵向、横向一体化等方式,进入新的相关或非相关领域,发展新的核心业务。例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从初创时的6-7个下属公司发展到160个企业,涉及煤化工,铁路,港口等。

又如,从20世纪90年代,种子及转基因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增长中的关键因素。居于领导地位的跨国化工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先正达等,通过并 购,成为既有先进的种子繁育,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同时拥有强大的作物保护产品的公司,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其在农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4.企业文化多元化

随着企业成长,员工来源于构成日趋复杂,存在地域、民族和文化等差异。无论西方的跨国公司及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均面临此项挑战。对此,跨国公司很早就采用 了“人才本地化”的政策。欧美跨国企业中很多关键岗位由本地化的人才担任。其中,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等都是人才本地化的典型代表。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技术及应用上存在差异,无法在整个集团内实现无缝沟通

例如:S集团下属汽车部件公司的ERP项目,2006年开始建设,直到2009年都没能投入运行,子公司和集团总部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生产运营数据。

6.管理流程局部化

在很多集团中,下属企业只注重局部业务流程,缺乏全局眼光

7.集团总部没有明确战略,定位不清、角色“错位”

集团仅成为某个专项服务提供者。例如,主要为子公司融资服务。很多民营企业中有着“7个瓶子八个盖”的说法,就是指集团总部花费大量精力为子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而对集团整体及分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则十分模糊。

8.管控模式不清楚

每次S集团下属子公司召开月度经营例会时,集团总部都要派高管及外部邀请的运营专家参会。例会上,专家及集团高管直接听取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汇报,打乱子公司的管理程序,对子公司总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了伤害。

9.子公司“诸侯化与内部人控制”

廊坊JT集团,经营业务为电子产品、汽车销售与服务以及房地产。2007年开始建设4S店。先后投资了起亚和东风本田2个4S店。由于引进了汽车行业人 才,两个店的经营业绩在廊坊乃至整个河北省都居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过某些北京的4S店。该企业在规划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邀请了包括麦肯锡在内的十几家管理 咨询公司,期望为期提供“管理者品行测评”方法,实际上也是面临建立管控体系,以保证对新店有效进行控制,以避免出现“管理人品行风险”。

反之,2008年在长三角崛起的化妆品连锁经营机构歌诗玛,短短的1年时间里就在江浙地区快速发展了50个分店,并计划在未来的2年中将分店数量发展到200个。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该企业成立之初,就对如何采用ERP等手段实行分店管控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设计。

10.持股结构与集团治理不匹配

股权结构对集团进行有效地管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著名的达娃之争中,法国达能公司与哇哈哈在经历10年多的合资之后,于2006年在品牌使用,股权等方面爆发严重争执与冲突,导致双方对簿公堂。最终在2009年以达能退出合资公司,哇哈哈向达能补偿数亿欧元宣告结束。

产生上述冲突,除了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诉求产生分歧外,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达能与哇哈哈的股权比例为51:49)使双方均无法行使对合资公司的有效管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11.人才现状不能满足集团管理需求

很多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我们没有合适的人才”的困扰。国有企业则经常面临如何派出称职的董事,以代表集团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管控的问题。

三、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

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

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

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 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 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四、集团管控三大体系

所谓战略运营体系包括:

明确集团发展目标及战略

建立并实施集团计划管理体系

建立并实施集团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并实施集团绩效管理体系

业务职能体系包括: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

信息管理

审计管理

组织管理体系包括:

集团总部定位

集团及子公司治理结构

组织结构

管理权限

组织文化

五、集团公司的功能

在集团管控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集团总部主要的功能与价值有:

宏观调控

价值创造

制度输出

投融资

决策

审计监督(并非限于财务,重点在执行制度与流程的合规性)

六、集团公司定位

集团公司定位也称为集团总部的功能或价值。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资产与投资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协调与共享服务。

七、集团企业文化管控

集团企业文化管理是集团定位协调与共享服务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作用是:(1)建立统一、鲜明和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政策和战略;(2)培养和塑造和谐、统一的集团企业文化;(3)提高集团的凝聚力。

集团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向下属公司的传播与输出。包括

三个方面:

核心价值观

行为规范

制度文化

八、集团人力资源管控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平台功能和指导监督功能。其中,平台功能包括:

指导子公司设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集团人才库,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经营人才

培养集团人力资源人才

交流各下属企业好经验和做法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监督功能包括:

对子公司高管、核心人员的管理

对子公司人工成本总额的调控管理

对子公司薪酬考核的管理

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

九、集团财务管控

集团财务管控的核心是将子公司财权集中到集团,把集团财务管理权延伸到子公司。行之有效的财务管控包括:

建立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在跨国公司子公司管理中广泛采用。通常,子公司财务总监向上一级财务总监负责,与同级企业总经理的工作关系在组织结构上是“虚线”。

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及财务报表管理

会计核算

资金管理

投融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

对外担保管理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通常在集团运营中与经营计划的编制及绩效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运营管控体系。在子公司的预算编制与实施管理过程中,集团应提供预算管理的指导原则与细则。审计管理:

集团公司的审计职能,不仅仅在于对下属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同样重要的是管理审计与监督。即下属企业是否按照集团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管理。

如何确定集团财务权限?

在集团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确定财务管理权限。

综上所述,有效建立集团管控体系,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

明确集团管控面临挑战

明确集团管控模式

明确集团公司定位

建设集团管控体系

第四篇: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雷万云: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比特网(Chinabyte)1月28日访谈——集团管控一直就不乏关注的目光,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过后,央企“重组工程”即将推向下一个高潮之时。然而集团控制管理体系的落地则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化的手段。如何利用信息化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集团企业特别是央企关注重点之一。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医药分销、医药和生物技术产品科研和生产为主业的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旗下拥有二十二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国药控股一家H股上市公司及天坛生物、国药股份、一致药业三家A股上市公司。2009上半年,集团在141家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排名第 47位,利润总额排名第40位。2009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625亿元。旗下拥有国药控股和一致药业两个A股上市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作为中央企业中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2009年9月中国医药集团又与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商——中国生物强强联手,业务涵盖到医药产业的全产业链。

经过多年、持续的集团信息化建设,国药集团已经形成以集团为主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全国一体化的物流平台,及各个子公司围绕着主营业务建设的信息系统。为主营业务发展、集团精细化管理、集团管控,以及对市场快速响应、满足国家救灾防疫、突发事件的医药调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信息部副主任雷万云博士在参加比特网(Chinabyte)《CIO百家讲坛》栏目录制时,就郑重地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全面完成了国药集团IT转型。”

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信息部副主任雷万云博士

雷万云视频访谈

国药集团是由原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药批发站等国资企业,通过长时间的重组、并购、整合形成。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随着集团业务战略的明确——打造一个“贸、科、工一体化”的一个医药行业航空母舰,与之相统一的信息化战略也随之明确。

“从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和重点、关键项目的建设入手,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雷万云说:“要落实集团的信息化战略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控体系,也就是信息化的管控体系。这也是这几年我们致力于建设的软环境,它是一个组织体系,包括制度和各项措施,以提升集团信息化的执行力。”

国药集团 “1567工程”

集团管控与信息化,很难说是单纯的技术或管理,然而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统一的管理平台,其中集权和分权直接决定了对集团的管控程度,如何把握 “集”与“分”的平衡?

在国药集团,管控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和集团的主数据管理系统——也叫国药编码系统,部署在了集团层面,由各分支机构共享。而医药一体化分销、物流平台部署在了集团最大的控股公司——国药控股。其它各相关公司的主营业务系统,则分别部署在了二级和三级公司。正是这样的IT架构促使“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得以融合,统一的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等问题,分散的业务系统又确保了经营的灵活性。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管控情况、主营业务的构成和中央企业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以及新医改体制之下,国药集团未来三年内将逐步完成对各大信息系统平台的迁移和建设,最终完成集团信息化规划目标——1567工程。

雷万云为比特网(Chinabyte)记者详细解释了“1567工程”的含义。“1”指的是建立统一信息管理与集成平台,也就是管理决策分析平台,集团信息化建设将在这个统一的业务协同、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平台基础之上进行。集团总部,二级公司,甚至三级公司领导以及业务管理部门都在这个平台上对相关业务进行管理与控制。

“5”是指落实五大业务一体化应用系统。五大系统是根据集团业务战略梳理区分而来,包括了商业——物流、零售、分销一体化系统,科技一体化系统,工业——医药工业、中药材工业和器械工业一体化系统,工程服务一体化系统和会展服务一体化系统。

国药集团的六大信息化体系,也就是“1567工程”中的“6”。集团将通过六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应用体系、信息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及IT管控体系。

“7”是指七大板块协同部署。按垂直的业务管理与横向的产业链协同原则,国药集团将五大业务一体化应用系统有效地部署到了七大业务板块,形成特有的价值网络,实现了集团对各大板块的有效管控。

国药集团的“1567”工程编织了一张无形的信息化网络,各子公司在集团统一信息管理和集成平台上进行管理、决策、分析,使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及时,实现了集团的有效管控。

标准化与价值网络

“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加剧,导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点对点的竞争,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而是网络对网络的竞争。基于现状,国药集团提出了构建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医药健康平台,包括有贸、科、工等不同的板块,以及不同的产业链。” 雷万云用价值网络的概念定义了新一轮企业竞争。而国药集团的信息化价值网络则是强调了纵向的集团一体化管理和横向的产业链协同。

将信息化价值网络落实到集团IT架构上,纵向体现为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共享服务平台,而横向产业链协同指的是商业一体化平台、工业一体化平台、科研一体化平台、会展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工程一体化平台。平台与平台间同样存在着协同,通过集团管控一体化平台将产业链有效串联,通过信息集成、应用集成,以及基于SOA流程集成,最终形成完整的国药价值网络。

雷万云认为:“集团企业一体化管控体系的前提是信息一体化。在实现战略之前,必须确

保信息的一体化,而信息一体化的基石则是标准体系的建设。”

国药集团近年来,非常重视标准体系的建设,发布了集团标准体系框架,并形成了以国药编码为主的信息标准体系。随着医药监管及医药行业质量监管的深度发展,通过几年来的积累,已经形成十六万条的国药编码库,其中包括有药品编码,客户和供应商编码等。在信息推进的过程中,标准体系已嵌入到各三级公司的主营业务系统,有效地支持了集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需求,为集团的信息共享打了一个良好基础。2010年国药集团还将通过升级、改造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支持集团标准体系的建设。

2009年9月中国生物并入国药集团后,一体化标准的IT平台,也使得原本挠头的IT对接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国药集团计划今年将医药工业产品板块,包括新进的生物制品板块的编码和标准体系增加到集团的主数据库中,为新生物板块一体化建设打造同样良好的标准化基础。

CoBIT IT管控架构

雷万云曾经说过“主营业务和信息化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局部考虑某一块的业务或局部建立ERP就能够完成”。这个观点更加适用于集团企业,尤其是环境复杂、结构复杂的“央企”。

在雷万云看来两化融合,首先是对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企业的组织、流程的深刻认识。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要把企业战略逐步分解、落实形成信息化战略,而这个过程就是两化融合的过程。

第二,IT系统要有敏捷度和可见度,尤其是大规模性的集团企业。需要落实自上而下的管控体系,在信息化战略制定和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它的敏捷度和灵活性。根据战略不断更新流程,升级系统,使系统与业务不断的融合。

雷万云特别强调,在落实战略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IT管控体系,这个过程就是融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执行力。国药集团的IT管控体系架构参照了美国IT治理研究院的CoBIT模型,它重点关注企业需要什么,而不是企业需要如何做。CoBIT从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给出了对IT的评测、量度和审计方法。最后是符合行业、集团特点的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IT管理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国药集团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则是其它公司和集团模仿不了的。

集团信息化建设四部曲

在采访的最后,比特网(Chinabyte)记者问到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与单一体制企业相比有何特别之处。雷万云基于国药集团信息化建设经验概括出了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四部曲。

首先,从集团发展战略到信息化战略的映射、落地,并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要不断、持续完善集团信息化规划,将企业规划通过信息化落实形成企业战略的管控能力。

第二、建立集团IT管控体系,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第三、建立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为集团信息集成共享打好基础。对集团企业来说要进行信息的集成共享,要有比较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些企业管理者往往觉得标准体系构建时间长、见效慢,但在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时刻,缺乏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集成或一体化应用是没有法进行的,形成信息孤岛也是CIO们的无奈之举了。如果这方面做好了,集成共享则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第四、做好集团层面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集团管控、应用集成和管理创新。集团对信息化要做到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

国药集团近年来遵循集团信息化建设四部曲的指导,信息化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集团还将进一步完善管控体系建设,完成集团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及商业板块BI系统的升级改造。主数据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将在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系统将逐步升级成一体化ERP系统,完成国大药房一体化零售业务系统、一体化的分销、物流系统,国药外贸的医药进出口外贸平台系统,一体化中药材科研、种植、流通平台,以及一体化的工业ERP系统建设。

最后雷万云说:“未来三年内我们将完成集团1567工程建设,为国药集团进军世界五百强打造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第五篇: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雷万云:IT管控体系 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比特网(Chinabyte)1月28日访谈——集团管控一直就不乏关注的目光,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过后,央企“重组工程”即将推向下一个高潮之时。然而集团控制管理体系的落地则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化的手段。如何利用信息化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集团企业特别是央企关注重点之一。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医药分销、医药和生物技术产品科研和生产为主业的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旗下拥有二十二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国药控股一家H股上市公司及天坛生物、国药股份、一致药业三家A股上市公司。2009上半年,集团在141家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排名第 47位,利润总额排名第40位。2009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625亿元。旗下拥有国药控股和一致药业两个A股上市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作为中央企业中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2009年9月中国医药集团又与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商——中国生物强强联手,业务涵盖到医药产业的全产业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经过多年、持续的集团信息化建设,国药集团已经形成以集团为主的管理、决策、分析平台,全国一体化的物流平台,及各个子公司围绕着主营业务建设的信息系统。为主营业务发展、集团精细化管理、集团管控,以及对市场快速响应、满足国家救灾防疫、突发事件的医药调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信息部副主任雷万云博士在参加比特网(Chinabyte)《CIO百家讲坛》栏目录制时,就郑重地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全面完成了国药集团IT转型。”

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信息部副主任雷万云博士

雷万云视频访谈

国药集团是由原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药批发站等国资企业,通过长时间的重组、并购、整合形成。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随着集团业务战略的明确——打造一个“贸、科、工一体化”的一个医药行业航空母舰,与之相统一的信息化战略也随之明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从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和重点、关键项目的建设入手,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雷万云说:“要落实集团的信息化战略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控体系,也就是信息化的管控体系。这也是这几年我们致力于建设的软环境,它是一个组织体系,包括制度和各项措施,以提升集团信息化的执行力。”

国药集团 “1567工程”

集团管控与信息化,很难说是单纯的技术或管理,然而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统一的管理平台,其中集权和分权直接决定了对集团的管控程度,如何把握 “集”与“分”的平衡?

在国药集团,管控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和集团的主数据管理系统——也叫国药编码系统,部署在了集团层面,由各分支机构共享。而医药一体化分销、物流平台部署在了集团最大的控股公司——国药控股。其它各相关公司的主营业务系统,则分别部署在了二级和三级公司。正是这样的IT架构促使“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得以融合,统一的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等问题,分散的业务系统又确保了经营的灵活性。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管控情况、主营业务的构成和中央企业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际状况,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以及新医改体制之下,国药集团未来三年内将逐步完成对各大信息系统平台的迁移和建设,最终完成集团信息化规划目标——1567工程。

雷万云为比特网(Chinabyte)记者详细解释了“1567工程”的含义。“1”指的是建立统一信息管理与集成平台,也就是管理决策分析平台,集团信息化建设将在这个统一的业务协同、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平台基础之上进行。集团总部,二级公司,甚至三级公司领导以及业务管理部门都在这个平台上对相关业务进行管理与控制。

“5”是指落实五大业务一体化应用系统。五大系统是根据集团业务战略梳理区分而来,包括了商业——物流、零售、分销一体化系统,科技一体化系统,工业——医药工业、中药材工业和器械工业一体化系统,工程服务一体化系统和会展服务一体化系统。

国药集团的六大信息化体系,也就是“1567工程”中的“6”。集团将通过六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应用体系、信息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及IT管控体系。

“7”是指七大板块协同部署。按垂直的业务管理与横向的产业链协同原则,国药集团将五大业务一体化应用系统有效地部署到了七大业务板块,形成特有的价值网络,实现了集团对各大板块的有效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控。

国药集团的“1567”工程编织了一张无形的信息化网络,各子公司在集团统一信息管理和集成平台上进行管理、决策、分析,使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及时,实现了集团的有效管控。

标准化与价值网络

“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加剧,导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点对点的竞争,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而是网络对网络的竞争。基于现状,国药集团提出了构建医药行业全产业链医药健康平台,包括有贸、科、工等不同的板块,以及不同的产业链。” 雷万云用价值网络的概念定义了新一轮企业竞争。而国药集团的信息化价值网络则是强调了纵向的集团一体化管理和横向的产业链协同。

将信息化价值网络落实到集团IT架构上,纵向体现为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共享服务平台,而横向产业链协同指的是商业一体化平台、工业一体化平台、科研一体化平台、会展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工程一体化平台。平台与平台间同样存在着协同,通过集团管控一体化平台将产业链有效串联,通过信息集成、应用集成,以及基于SOA流程集成,最终形成完整的国药价值网络。

雷万云认为:“集团企业一体化管控体系的前提是信息一体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实现战略之前,必须确保信息的一体化,而信息一体化的基石则是标准体系的建设。”

国药集团近年来,非常重视标准体系的建设,发布了集团标准体系框架,并形成了以国药编码为主的信息标准体系。随着医药监管及医药行业质量监管的深度发展,通过几年来的积累,已经形成十六万条的国药编码库,其中包括有药品编码,客户和供应商编码等。在信息推进的过程中,标准体系已嵌入到各三级公司的主营业务系统,有效地支持了集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需求,为集团的信息共享打了一个良好基础。2010年国药集团还将通过升级、改造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支持集团标准体系的建设。

2009年9月中国生物并入国药集团后,一体化标准的IT平台,也使得原本挠头的IT对接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国药集团计划今年将医药工业产品板块,包括新进的生物制品板块的编码和标准体系增加到集团的主数据库中,为新生物板块一体化建设打造同样良好的标准化基础。

CoBIT IT管控架构

雷万云曾经说过“主营业务和信息化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局部考虑某一块的业务或局部建立ERP就能够完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这个观点更加适用于集团企业,尤其是环境复杂、结构复杂的“央企”。

在雷万云看来两化融合,首先是对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企业的组织、流程的深刻认识。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要把企业战略逐步分解、落实形成信息化战略,而这个过程就是两化融合的过程。

第二,IT系统要有敏捷度和可见度,尤其是大规模性的集团企业。需要落实自上而下的管控体系,在信息化战略制定和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它的敏捷度和灵活性。根据战略不断更新流程,升级系统,使系统与业务不断的融合。

雷万云特别强调,在落实战略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IT管控体系,这个过程就是融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执行力。国药集团的IT管控体系架构参照了美国IT治理研究院的CoBIT模型,它重点关注企业需要什么,而不是企业需要如何做。CoBIT从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给出了对IT的评测、量度和审计方法。最后是符合行业、集团特点的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IT管理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国药集团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则是其它公司和集团模仿不了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集团信息化建设四部曲

在采访的最后,比特网(Chinabyte)记者问到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与单一体制企业相比有何特别之处。雷万云基于国药集团信息化建设经验概括出了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四部曲。

首先,从集团发展战略到信息化战略的映射、落地,并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要不断、持续完善集团信息化规划,将企业规划通过信息化落实形成企业战略的管控能力。

第二、建立集团IT管控体系,提升集团信息化执行力。

第三、建立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为集团信息集成共享打好基础。对集团企业来说要进行信息的集成共享,要有比较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些企业管理者往往觉得标准体系构建时间长、见效慢,但在企业并购、重组的关键时刻,缺乏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集成或一体化应用是没有法进行的,形成信息孤岛也是CIO们的无奈之举了。如果这方面做好了,集成共享则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第四、做好集团层面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集团管控、应用集成和管理创新。集团对信息化要做到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统一管理、统一标准。

国药集团近年来遵循集团信息化建设四部曲的指导,信息化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集团还将进一步完善管控体系建设,完成集团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及商业板块BI系统的升级改造。主数据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将在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系统将逐步升级成一体化ERP系统,完成国大药房一体化零售业务系统、一体化的分销、物流系统,国药外贸的医药进出口外贸平台系统,一体化中药材科研、种植、流通平台,以及一体化的工业ERP系统建设。

最后雷万云说:“未来三年内我们将完成集团1567工程建设,为国药集团进军世界五百强打造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团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控之道(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确定的影响因素

    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确定的影响因素(文/吴晓晨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控是集团管控模式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主要内容包含对子公司高层人......

    信息化建设助力越秀集团集团战略管控

    信息化建设助力越秀集团集团战略管控 他,拥有地产、交通基建、金融证券三大核心产业和造纸、水泥、电池等传统制造业,形成了“3+X”产业体系。他,是广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

    十二五规划之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精选5篇)

    十二五规划之集团人力资源管控(4) 2010-8-1作者:白万纲建立一个可扩展可提升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邓先生:我们公司在向集团化过程中同时也考虑到了近年要整体上市,同时会进一步的......

    法家思想管控之道

    法家思想管控之道 词条定义: 《法家思想管控之道》、《法家思想治理之道》、《法家思想领导智慧》,是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学者、法家思想管理应用专家黄晓雷老师,经过多年......

    企业人力资源离职成本及管控策略

    摘要:在经济转型以及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离职成为关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多层面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企业应该科学分析人力资源离职的成本因素并采......

    人力资源管控建议报告

    天润商业-人事-报字-[2013]号 关于天润商业人力资源 管控建议的报告 广东天润商业经营有限公司: 为使我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了更科学、合理、......

    大型建筑企业如何选择集团管控模式

    大型建筑企业如何选择集团管控模式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国内建筑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大型建设企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建筑企业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业务......

    关于集团企业的管控模式与实施方案

    关于集团的管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确定并建立集团的管控体系 建立集团对于财务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的运营流程体系。通过总部对于下属的子公司、集团分支机构管理范围......